《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概述一、概念凡以消痰或祛痰为主要作用,治疗痰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用治咳喘证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第20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概述 一、概念 凡以消痰或祛痰为主要作用,治疗痰 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 用治咳喘证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二、 性味、 归经味辛、苦或甘,药性寒凉或温热,主归肺经,兼归脾、胃、大肠经。三、功效及主治证1.功效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2. 主治证化痰药:痰证(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所致的病证)。止咳平喘药:咳嗽气喘证(外感、内伤)
二、性味、归经 味辛、苦或甘,药性寒凉或温热,主归 肺经,兼归脾、胃、大肠经。 三、功效及主治证 1.功效 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 2. 主治证 化痰药:痰证(包括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所致的病证)。 止咳平喘药:咳嗽气喘证(外感、内伤)

四、分类分为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平喘药三类。五、配伍化痰药常配理气药使用1六、使用注意七、痰证的复杂性“怪病属痰”、“诸病皆由痰作崇
四、分类 分为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止咳 平喘药三类。 七、痰证的复杂性 “怪病属痰”、“诸病皆由痰作祟”。 五、配伍——化痰药常配理气药使用 六、使用注意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温,主归肺经,以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寒痰证和湿痰证。以咳嗽气喘,痰白清稀,量多易咯,舌苔白腻为瓣证要点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温,主 归肺经,以温肺祛寒、燥湿化痰为主 要功效,主要用于寒痰证和湿痰证。 以咳嗽气喘,痰白清稀,量多易咯, 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

半夏
半 夏

半夏1.燥湿化痰:本品辛温燥烈,主归脾肺经,为治湿痰、寒痰证之要药。(1)湿痰证:常配陈皮(二陈汤)。(2)寒痰证:配温里药(小青龙汤)。亦用于风痰证,常配天麻(半夏白术天麻汤)。配清化热痰药,如瓜萎、竹茹等也可用于热痰证(清气化痰丸、温胆汤)。2.降逆止呕:本品归胃经,为止呕要药,可用于各种呕吐,因其性温,尤宜于寒饮呕吐
半 夏 1. 燥湿化痰:本品辛温燥烈,主归脾肺经,为治 湿痰、寒痰证之要药。(1)湿痰证:常配陈皮(二 陈汤)。(2)寒痰证:配温里药(小青龙汤)。 亦用于风痰证,常配天麻(半夏白术天麻汤)。 配清化热痰药,如瓜蒌、竹茹等也可用于热痰证 (清气化痰丸、温胆汤)。 2. 降逆止呕:本品归胃经,为止呕要药,可用于 各种呕吐,因其性温,尤宜于寒饮呕吐

胃寒呕吐:配生姜(小半夏汤)。胃热呕吐:配黄连(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胃气虚呕吐:配人参、白蜜(大半夏汤)。胃阴虚呕吐:配石斛、麦冬。妊娠呕吐:单用或配伍应用。3.消散结::本品味辛,能散能开而消瘩散结。心下痞证:酉配黄连、干姜等(半夏泻心汤)。痰热互结的小结胸证:配黄连、瓜萎(小陷胸汤)气滞痰凝的梅核气:配厚朴(半夏厚朴汤)
胃寒呕吐:配生姜(小半夏汤)。 胃热呕吐:配黄连(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 胃气虚呕吐:配人参、白蜜(大半夏汤)。 胃阴虚呕吐:配石斛、麦冬。 妊娠呕吐:单用或配伍应用。 3. 消痞散结:本品味辛,能散能开而消痞散结。 心下痞证:配黄连、干姜等(半夏泻心汤)。 痰热互结的小结胸证:配黄连、瓜蒌(小陷胸汤)。 气滞痰凝的梅核气:配厚朴(半夏厚朴汤)

4.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痰核,痈痛疽肿毒,毒蛇咬伤。用法用量:见教材。使用注意:见教材。·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氵温性较弱,长于燥湿·半夏曲:偏于消食化痰,竹沥半夏:偏于清化热痰息风
4. 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瘰疬痰核,痈疽 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见教材。 使用注意:见教材。 • 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 • 法半夏:温性较弱,长于燥湿。 • 半夏曲:偏于消食化痰。 • 竹沥半夏:偏于清化热痰息风

天南星
天 南 星

天南星1.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之性更甚,祛痰力更强,除用于寒痰、湿痰证外,顽痰证也可用。配清热化痰药亦用于热痰证(清气化痰丸)。2.祛风解痉:本品也长于祛风痰,善化经络风痰,并有解痉之功,用于眩晕、中风、癫痫、口眼歪斜、破伤风等证。3.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痛疽肿毒,毒蛇咬伤;癌肿
天 南 星 1. 燥湿化痰:功似半夏而温燥之性更甚,祛痰 力更强,除用于寒痰、湿痰证外,顽痰证也可 用。 配清热化痰药亦用于热痰证(清气化痰丸)。 2. 祛风解痉:本品也长于祛风痰,善化经络风 痰,并有解痉之功,用于眩晕、中风、癫痫、 口眼歪斜、破伤风等证。 3. 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癌肿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2 平肝息风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4 补虚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3 开窍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5 收涩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7 攻毒杀虫止痒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8 拔毒化腐生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6 涌吐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中药学重点难点考点剖析.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药学试题样卷及参考答案.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药学习题集(含答案).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华北理工大学:田春雨、曹慧娟、闫昕).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Materia Medica.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无菌术(Asepsis).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三节 针刺麻醉与辅助麻醉.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一节 麻醉概述.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pdf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讲稿,共八章).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1 安神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9 活血祛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8 止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7 驱虫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6 消食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5 理气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4 温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1 祛风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3 利水渗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2 化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9 清热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0 泻下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解表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07 总论.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中药炮制学第01-11章.doc
- 《中药炮制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2)中药炮制学第12-18章.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七章 制霜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六章 发酵、发芽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五章 复制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八章 其他炙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