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9 活血祛瘀药

第19章活血化瘀药概述一、含义凡以通畅血行,消除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活血药,或化瘀药。二、功效具有止痛、调经、破血消,疗伤消肿、活血消痛等作用
第19章 活血化瘀药 概述 一、含义 凡以通畅血行,消除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 物,称为活血化瘀药,或活血祛瘀药。简称 活血药,或化瘀药。 二、功效 具有止痛、调经、破血消癥,疗伤消肿、 活血消痈等作用

三、分类按作用强弱,分为和血行血,活血散瘀及破血逐瘀。按作用特点和主治,分为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四类。四、主治证活血化瘀药适用于内、外、妇、儿、伤等各种瘀血阻滞之证
三、分类 按作用强弱,分为和血行血,活血散瘀及破血 逐瘀。按作用特点和主治,分为活血止痛、活血 调经、活血疗伤、破血消癥四类。 四、主治证 活血化瘀药适用于内、外、妇、儿、伤 等各种瘀血阻滞之证

五、性能特点活血化药,性味多为辛、苦、温,部分动物类药味咸,主入心、肝二经。味辛则能散、能行,味苦则通泄,且均入血分,故能行血活血,使血脉通畅,瘀滞消散。六、配伍应用1.除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特点加以选择应用外,还需根据病情随证配伍。“气行则血2.“气为血帅”“气滞血亦滞”行”,为提高活血祛瘀之效,本类药常与理气药配伍同用
五、性能特点 活血化瘀药,性味多为辛、苦、温,部分动物 类药味咸,主入心、肝二经。味辛则能散、能行, 味苦则通泄,且均入血分,故能行血活血,使血脉 通畅,瘀滞消散。 六、配伍应用 1.除根据各类药物的不同特点加以选择应用外, 还需根据病情随证配伍。 2.“气为血帅” 、 “气滞血亦滞” 、 “气行则血 行”,为提高活血祛瘀之效,本类药常与理气药配 伍同用

七、使用注意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妇女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
七、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易耗血动血,妇女月经过多及 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忌用;孕妇慎用 或忌用

第一节活血止痛药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主治血瘀气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于其它瘀血病证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本类药物多具辛味,辛散善行,既入血分, 又入气分,活血每兼行气,有良好的止痛 效果,主治血瘀气滞所致的各种痛证,如 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腹痛、 肢体痹痛、跌打损伤之瘀痛等,也可用于 其它瘀血病证

川芎
川芎

川性味:辛,温归经:归肝、胆、心包经功效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滞诸痛。1:活血行气,治血瘀气①胸痹心痛:配丹参、桂枝等②胁痛:柴胡疏肝饮③跌打损伤:配三七、乳没等④妇科瘀血证: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一桃红四物汤、温经汤等;产后瘀滞腹痛一生化汤)
川芎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1. 活血行气,治血瘀气 滞诸痛。 ①胸痹心痛:配丹参、桂枝等 ②胁痛:柴胡疏肝饮 ③跌打损伤:配三七、乳没等 ④妇科瘀血证: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月经不 调、痛经、闭经-桃红四物汤、温经汤等;产后 瘀滞腹痛-生化汤)

川芎2.祛风止痛①头痛:(辛散温通、上行头目)无论风寒、风热、风湿、血虚、瘀血,随证配伍,可治多种头痛为治头痛要药。(前贤有”头痛不离川”之说)阴虚阳亢、肝风、肝火上扰者不宜用。②风湿痹痛:“旁通经络”一痹汤用法用量:煎服,3-9g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孕妇慎用
川芎 2. 祛风止痛 ①头痛: (辛散温通、上行头目)无论风寒、风热、 风湿、血虚、瘀 血,随证 配伍,可治多种头痛, 为治头痛要药。(前贤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 阴虚阳亢、肝风、肝火上扰 者不宜用。 ②风湿痹痛:“旁通经络”-蠲痹汤 用法用量:煎服,3-9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 证和孕妇慎用

延胡索
延胡索

延胡索性味:辛、苦,温归经:归心、肝、脾经功效主治:活血,行气,止痛。主要用于气血瘀滞诸痛证。本品“行血中气”其止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0痛作用优良,无论何种痛证,均可配伍应用。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3g
延胡索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效主治:活血,行气,止痛。 主要用于气血瘀滞诸痛证。本品“行血中气 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其止 痛作用优良,无论何种痛证,均可配伍应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3g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1 安神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0 化痰止咳平喘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2 平肝息风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4 补虚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3 开窍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5 收涩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7 攻毒杀虫止痒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8 拔毒化腐生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6 涌吐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中药学重点难点考点剖析.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药学试题样卷及参考答案.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中药学习题集(含答案).doc
- 《中药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华北理工大学:田春雨、曹慧娟、闫昕).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Materia Medica.doc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无菌术(Asepsis).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三节 针刺麻醉与辅助麻醉.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一节 麻醉概述.ppt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麻醉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8 止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7 驱虫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6 消食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5 理气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4 温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1 祛风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3 利水渗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2 化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9 清热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0 泻下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解表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07 总论.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中药炮制学第01-11章.doc
- 《中药炮制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2)中药炮制学第12-18章.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七章 制霜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六章 发酵、发芽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五章 复制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八章 其他炙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一章 炒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三章 煅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