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一章 炒法

炒黄:简答题1.生、制使君子的作用有何不同?2.薏苡仁的炮制工艺和作用如何?3.炒王不留行的注意事项是什么?4.为什么说“逢子必炒”、“逢子必破”?5.生、炒决明子的作用为什么不同?论述题1.槐米炒炭后为什么能增强止血作用?2.举例说明中药“生猛熟缓”、“生升熟降”的作用。3.中药清炒的方法和作用?4.酸枣仁是生熟异治,还是生熟同治?为什么?5.论述苍耳子的炮制作用。6.试述中药清炒法的改进与发展前景。炒焦法:1.槟榔与焦槟榔功效与应用有何不同?2.山楂、焦山楂、山楂炭的功效有何区别?炒炭法:1.试述荆芥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2.试述牡丹皮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参考答案:炒黄:简答题1.生品以杀虫力强,常用于蛔虫病、晓虫病。炒使君子可缓和膈肌痉李的副作用,并长于健脾消积,亦能杀虫。多用于小儿疮疾及虫腹痛。2.炮制工艺:慧苡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炒慧苡仁取净慧苡仁,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色,略鼓起,表面有突起,取出
炒黄: 简答题 1.生、制使君子的作用有何不同? 2.薏苡仁的炮制工艺和作用如何? 3.炒王不留行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4.为什么说“逢子必炒”、“逢子必破”? 5.生、炒决明子的作用为什么不同? 论述题 1.槐米炒炭后为什么能增强止血作用? 2.举例说明中药“生猛熟缓”、“生升熟降”的作用。 3.中药清炒的方法和作用? 4.酸枣仁是生熟异治,还是生熟同治?为什么? 5.论述苍耳子的炮制作用。 6.试述中药清炒法的改进与发展前景。 炒焦法: 1.槟榔与焦槟榔功效与应用有何不同? 2.山楂、焦山楂、山楂炭的功效有何区别? 炒炭法: 1.试述荆芥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2.试述牡丹皮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参考答案: 炒黄: 简答题 1.生品以杀虫力强,常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炒使君子可缓和膈肌痉挛的 副作用,并长于健脾消积,亦能杀虫。多用于小儿疳疾及蛔虫腹痛。 2.炮制工艺:薏苡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炒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色,略鼓 起,表面有突起,取出

麸炒薏苡仁先将锅烧热,撒人麦麸即刻烟起,再投入薏苡仁迅速拌炒至黄色,微鼓起,取出,筛去麦麸即得。每100kg意苡仁,用麦麸15kg炮制作用: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痛,肠痛,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慧苡仁炒或麸炒后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胀。3.(1)药材需干燥;(2)试温炒;(3)量不宜多;(4)勤搅拌,炒好后迅速出锅。4.自答5.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能。生决明子长于清肝热,润肠燥。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炒决明子寒泻之性缓和,有平肝养肾的功效。可用于头痛、头晕、青盲内障。论述题1答:(1)质增加而止血。质本身就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槐米炒炭后质含量可以增加,一般在190℃时可使质增加达到高峰,外观褐色,只有炒焦的程度。(2)榭皮素增加而止血。槐米炒炭后榭皮素增加,榭皮素具有一定止血作用。(3)异鼠李素降低而止血。槐米的抗止血成分异鼠李素经炒炭后含量几乎减少一半。由此看来槐米炒炭,使止血作用增强具有双重意义:即止血成分增加,抗止血成分降低。2.自答3.答: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根据火候及程度的不同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作用包括: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缓和药性、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保证疗效、利于贮存等。4答:酸枣仁自古生熟同治,但从宋代以后逐渐出现了生熟异治之说。如《证类本草》引石药验说: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后来历代有沿用,即使现在也有此类用法。那么酸枣仁到底是生熟同治还是生熟异治呢?经过古今文献研究认为是生熟同治。早在陶弘景时就明确了,如《证类本草》记载:“陶云醒睡,而经云疗不得眠,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核中仁服之疗不得眠。正
麸炒薏苡仁先将锅烧热,撒人麦麸即刻烟起,再投入薏苡仁迅速拌炒至黄 色,微鼓起,取出,筛去麦麸即得。 每 100kg 薏苡仁,用麦麸 15kg. 炮制作用:生品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可用于小 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 薏 苡仁炒或麸炒后寒凉之性偏于平和,长于健脾止泻,可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腹 胀。 3.(1)药材需干燥;(2)试温炒;(3)量不宜多;(4)勤搅拌,炒好 后迅速出锅。 4.自答 5.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 便的功能。生决明子长于清肝热,润肠燥。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 炒决明 子寒泻之性缓和,有平肝养肾的功效。可用于头痛、头晕、青盲内障。 论述题 1.答:(1)鞣质增加而止血。鞣质本身就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槐米炒炭 后鞣质含量可以增加,一般在 190℃时可使鞣质增加达到高峰,外观褐色,只 有炒焦的程度。(2)槲皮素增加而止血。槐米炒炭后槲皮素增加,槲皮素具有 一定止血作用。(3)异鼠李素降低而止血。槐米的抗止血成分异鼠李素经炒炭 后含量几乎减少一半。由此看来槐米炒炭,使止血作用增强具有双重意义:即 止血成分增加,抗止血成分降低。 2.自答 3.答: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根据火候及程度的不同又分为炒 黄、炒焦和炒炭。 作用包括:增强疗效、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缓和药性、增强或产生止血作 用、保证疗效、利于贮存等。 4.答:酸枣仁自古生熟同治,但从宋代以后逐渐出现了生熟异治之说。如 《证类本草》引石药验说: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后来历代有沿用,即使现 在也有此类用法。那么酸枣仁到底是生熟同治还是生熟异治呢?经过古今文献 研究认为是生熟同治。早在陶弘景时就明确了,如《证类本草》记载:“陶云 醒睡,而经云疗不得眠,子肉味酸,食之使不思睡,核中仁服之疗不得眠。正

如麻黄发汗,根节止汗也。”又“子似武昌枣而味极酸,东人之以醒睡,与此疗不得眠正相反矣。”由此论述均可看出是酸枣和酸枣仁之误。清《本草从新》亦有论述:“(酸枣仁汤)一力加桂一两,二方枣仁皆生用,治不得眠。则生用疗胆热好眠之说,未可信也,盖胆热必有心烦口苦之症,何以反能好眠乎?若肝火郁于胃中,以致倦怠嗜卧,则当用辛泻透发肝火,如柴薄之属,非枣仁所得司也”。另《本草便读》云:“至于炒熟治胆虚不眠,生用治胆热好眠之说,亦习俗相治,究竞不眠好眠,各有成病之由,非一物枣仁可以统治也”。显然是一种“习俗相治”。从现代资料看,生、炒酸枣仁的化学成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不同。药理作用上,生、炒酸枣仁均有镇静安眠作用,只是炒品略强于生品。生、炒酸枣仁对中枢神经系统均呈现镇静、安眠、抗惊作用,二者之间无差别。5.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具散风湿、通鼻窍的功能,生品消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痒疹、疥癣等皮肤病。炒后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常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6.自答炒焦法:1槟榔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症的功能,常用于治疗虫、姜片虫、虫及水肿、脚气、痣疾等。焦槟榔药性缓和,以免克伐太过而耗伤正气,长于消食导滞,用于食积不消,痫疾里急后重等。2.山楂长于活血化瘀。焦山楂长于消食止泻。山楂炭其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炒炭法:1.荆芥的炮制品主要有2个:①荆芥: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碎屑;②荆芥炭:取荆芥段,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炮制作用:荆芥生品辛散力较强,具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咽喉不利,疮疡初起,如荆防败毒散。炒炭后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用于便血、崩漏等出血证和产后血晕,如黑蒲黄散
如麻黄发汗,根节止汗也。”又“子似武昌枣而味极酸,东人啖之以醒睡,与 此疗不得眠正相反矣。”由此论述均可看出是酸枣和酸枣仁之误。清《本草从 新》亦有论述:“(酸枣仁汤)一力加桂一两,二方枣仁皆生用,治不得眠。 则生用疗胆热好眠之说,未可信也,盖胆热必有心烦口苦之症,何以反能好眠 乎?若肝火郁于胃中,以致倦怠嗜卧,则当用辛泻透发肝火,如柴薄之属,非 枣仁所得司也”。另《本草便读》云:“至于炒熟治胆虚不眠,生用治胆热好 眠之说,亦习俗相治,究竟不眠好眠,各有成病之由,非一物枣仁可以统治 也”。显然是一种“习俗相治”。 从现代资料看,生、炒酸枣仁的化学成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不同。药理 作用上,生、炒酸枣仁均有镇静安眠作用,只是炒品略强于生品。生、炒酸枣 仁对中枢神经系统均呈现镇静、安眠、抗惊厥作用,二者之间无差别。 5.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具散风湿、通鼻窍的功能,生品消 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痒疹、疥癣等皮肤病。炒后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 窍,祛风湿止痛。常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6.自答 炒焦法: 1.槟榔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的功能,常用于治疗绦虫、姜 片虫、蛔虫及水肿、脚气、疟疾等。焦槟榔药性缓和,以免克伐太过而耗伤正 气,长于消食导滞,用于食积不消,痢疾里急后重等。 2.山楂长于活血化瘀。焦山楂长于消食止泻。山楂炭其性收涩,具有止 血、止泻的功效。 炒炭法: 1.荆芥的炮制品主要有 2 个:①荆芥: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 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碎屑;②荆芥炭:取荆芥段,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 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炮制作用:荆 芥生品辛散力较强,具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咽 喉不利,疮疡初起,如荆防败毒散。炒炭后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 用于便血、崩漏等出血证和产后血晕,如黑蒲黄散

2.牡丹皮的炮制品主要有2个:①牡丹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②牡丹皮炭:取牡丹皮片,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筛去碎屑。炮制作用:牡丹皮生品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或发疹,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肠痛,痛肿疮毒,肝火头痛,经闭,痛经,跌打损伤,如化疹汤:炒炭后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具有止血凉血作用,常用于血热出血,如十灰散
2.牡丹皮的炮制品主要有 2 个:①牡丹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 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②牡丹皮炭:取牡丹皮片,置炒制容器 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筛 去碎屑。炮制作用:牡丹皮生品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毒发斑或发 疹,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肠痈,痈肿疮毒,肝火头痛,经闭,痛经,跌打损 伤,如化疹汤;炒炭后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具有止血凉血作用,常用于血热出 血,如十灰散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八章 其他炙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五章 复制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六章 发酵、发芽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七章 制霜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2/2)中药炮制学第12-18章.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1/2)中药炮制学第01-11章.doc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1-07 总论.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8 解表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0 泻下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09 清热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2 化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3 利水渗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1 祛风湿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4 温里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5 理气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6 消食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7 驱虫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8 止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19 活血祛瘀药.ppt
- 《中药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21 安神药.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三章 煅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二章 炙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四章 蒸煮燀法.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七章 中药饮片厂的设计及生产管理.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八章 中药炮制研究.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九章 净选加工.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十章 饮片切制.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五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六章 中药饮片的包装贮藏与质量控制.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四章 中药炮制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三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解答)第二章 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重点难点剖析.docx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净选与加工.ppt
-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饮片的切制(cutting).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