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辅导资料)第一篇 导论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6
文件大小:246.7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资源(辅导资料)第一篇 导论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1.1学习指导1.1.1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第一篇导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性质和职能,掌握管理者的分类、所扮演的角色和应具备的技能;了解西方主要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和理论内容,并能用掌握的西方管理理论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管理问题。1.1.2学习重点管理的概念,管理的两重性,管理职能的认识;管理者的分类、角色区别,管理者的技能要求;管理理论三阶段论: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崔案实验的结论、主要观点及其启示;现代管理理论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及其评价。1.1.3学习难点管理者的技能要求与管理者层次之间的对应关系,霍桑实验。1.2基本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二、管理的二重性一方面,管理是由于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由生产的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是一门科学,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还处在不断发展中。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必须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应变”地处理问题。因此,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的艺术性,管理将表现为随意性;忽视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科学将成为僵化的教条。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一、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有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计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是指计划的制订、执行与管理工作的总称;狭义的计划则是指计划的制订工作,即确定目标与任务,以及实现目标与任务的行动。计划是管理的首要工作。组织是指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完成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组织工作的具体程序和内容包括:设计组织的机构和结构;人员配备;组织变革。领导是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不但能够给员工指明目标并协调目标、采取有效手段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目标,而且能为其它管理职能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1.1学习指导 1.1.1 学习目标与要求 通过第一篇导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准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性质和职能,掌握管理者 的分类、所扮演的角色和应具备的技能;了解西方主要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代表人物和理论内 容,并能用掌握的西方管理理论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1.1.2 学习重点 管理的概念,管理的两重性,管理职能的认识;管理者的分类、角色区别,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管理理论三阶段论;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霍桑实验的结论、主要 观点及其启示;现代管理理论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理论要点及其评价。 1.1.3 学习难点 管理者的技能要求与管理者层次之间的对应关系,霍桑实验。 1.2 基本内容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第一节 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二重性 一方面,管理是由于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由生产的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它具 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 的,因此,它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三、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是一门科学,它以反映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还处在不断发展中。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 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必须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应 变"地处理问题。 因此,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不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只强调管理的艺术性,管理将表现为 随意性;忽视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科学将成为僵化的教条。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 一、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有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是指计划的制订、执行与管理工作的总称;狭义的计划则是 指计划的制订工作,即确定目标与任务,以及实现目标与任务的行动。计划是管理的首要工作。 组织是指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完成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组织工作的 具体程序和内容包括:设计组织的机构和结构;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领导是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不但能够给员工指明目标并协调目标、采取有效 手段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目标,而且能为其它管理职能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既定计划的顺序进行,管理必须持续监控组织的绩效,一旦出现了偏差,管理的任务就是约正这种偏差,并使组织回到预定的轨道上来。以上各项管理职能都有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计划职能通过方案和决策的形式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置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体现;控制职能通过对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和纠正活动表现出来。二、管理者层次与管理职能(1)管理者的层次。管理者可以按照所处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组织成员,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和战略、掌握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中层管理者指处于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的一个或多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基层管理者也被称为一线管理人员,他们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任何其他管理人员,即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分派具体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并向中层管理者报告工作。(2)管理者层次与管理职能的关系。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各项管理职能履行的程度和重点不同。第三节管理者一、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学家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着三大类十种不同的角色。(1)人际关系角色。包含了管理者处理与上下级、组织外的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的职责,具体体现为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三种角色。(2)信息传递角色。包括收集、接受和传播信息,具体体现为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三种角色。(3)决策制定角色。包括做出各类决策的活动,具体体现为创业者角色,混乱驾驭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二、管理者的基本技能美国管理学家卡兹提出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概念技能是指能够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关联的复杂性,通观全局并迅速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人际技能也称为人事技能,是指管理者与处理组织内外的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特定任务的能力。上述三种技能是所有管理者都要具备的,但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技能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是至关重要的;各层次管理者都要对人际技能给予高度重视;高层管理者应掌握更多的概念技能三、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有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特质性素质。基本素质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它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和身体素质:专业素质是指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中必备的专门素质,是管理者履行其职责的基本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管理的专注和热情,二是拥有全面和系统的管理知识;特质性素质是指管理者独有的一种素质。管理素质就像一个金字塔,基本素质是塔底,专业素质是塔身,而特质性素质是塔尖。一名合格的管理者的素质结构应是:良好的基本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质性素质

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既定计划 的顺序进行,管理必须持续监控组织的绩效,一旦出现了偏差,管理的任务就是纠正这种偏差,并 使组织回到预定的轨道上来。 以上各项管理职能都有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计划职能通过方案和决策的形式表现出来;组织职 能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和人员配置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体现;控制职能 通过对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反馈和纠正活动表现出来。 二、管理者层次与管理职能 (1)管理者的层次。管理者可以按照所处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 者。高层管理者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组织成员,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 和战略、掌握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中层管理者指处于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的 一个或多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 基层管理者的工作;基层管理者也被称为一线管理人员,他们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任何其 他管理人员,即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分派具体工作,保证各 项工作顺利完成,并向中层管理者报告工作。 (2)管理者层次与管理职能的关系。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各项管理职能履行的程度和重点不 同。 第三节 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学家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着三大类十种不同的角色。 (1)人际关系角色。包含了管理者处理与上下级、组织外的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的职责,具体体 现为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三种角色。 (2)信息传递角色。包括收集、接受和传播信息,具体体现为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三种角 色。 (3)决策制定角色。包括做出各类决策的活动,具体体现为创业者角色,混乱驾驭者角色,资 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 二、管理者的基本技能 美国管理学家卡兹提出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三种基本技能:概念技能是指能够洞察企业与环境相 互关联的复杂性,通观全局并迅速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人际技能也称为人事技能,是指管理者与 处理组织内外的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 完成组织特定任务的能力。 上述三种技能是所有管理者都要具备的,但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技能的要求程度是不同的。技术技能对于 基层管理者是至关重要的;各层次管理者都要对人际技能给予高度重视;高层管理者应掌握更多的概念技能。 三、管理者的素质 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有基本素质、专业素质、特质性素质。基本素质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其他素 质的基础,它包括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和身体素质;专业素质是指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中必备的专门素 质,是管理者履行其职责的基本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管理的专注和热情,二是拥有全面和系统的管理知 识;特质性素质是指管理者独有的一种素质。管理素质就像一个金字塔,基本素质是塔底,专业素质是塔身,而特 质性素质是塔尖。一名合格的管理者的素质结构应是:良好的基本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质性 素质

本章小结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即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是指一个组织中,按照组织的目的,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被划分为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和决策制定(创业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三个方面。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三项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质性素质。第二章管理主要理论及其演变管理理论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出现于19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等;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代表人物有梅奥等:第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派,被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对古典管理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有泰勒、法约尔、韦伯,他们分别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行政组织”理论。一、泰勒及其科学管理理论(1)泰勒简介泰勒(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系统地研究了劳动组织与生产管理问题,并逐步形成被称为”科学管理“或泰勒制”的管理理论和制度,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2)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科学的管理制度:制订工作定额;实施标准化管理;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实施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管理和执行职能的明确分工。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法约尔简介法约尔(1841~1925),法国著名管理学家,古典管理理论奠基人之一,他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被后人尊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不同的,”经营”分为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六种活动,”管理”是这些活动中的一种,管理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构成。法约尔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分别是: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三、韦伯及其行政组织理论(1)韦伯简介

本章小结 管理是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即是一门科学也是 一门艺术。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是指一个组织中,按照组织的目 的,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被划分为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 者)、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和决策制定(创业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 判者)三个方面。有效的管理者应具备三项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合格的管 理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质性素质。 第二章 管理主要理论及其演变 管理理论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出现于19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泰 勒、法约尔,韦伯等;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发展成 为组织行为学,代表人物有梅奥等;第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 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派,被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对古典管理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有泰勒、法约尔、韦伯,他们分别提出了:"科学管理"理 论、"一般管理"理论和"行政组织"理论。 一、泰勒及其科学管理理论 (1)泰勒简介 泰勒(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 系统地研究了劳动组织与生产管理问题,并逐步形成被称为"科学管理"或"泰勒制"的管理理论和制 度,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 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 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科学的管理制度:制订工作定额;实施标准化管理;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实施有差别的计件 工资制;管理和执行职能的明确分工。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1)法约尔简介 法约尔(1841~1925),法国著名管理学家,古典管理理论奠基人之一,他在其代表作《工业 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管理过程学 派的理论基础,被后人尊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2)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不同的,"经营"分为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六种活 动,"管理"是这些活动中的一种,管理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构成。 法约尔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分别是: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 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系列;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 神。 三、韦伯及其行政组织理论 (1)韦伯简介

韦伯(1864~1924),德国管理学家,他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被后人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2)行政组织理论韦伯把权力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理性一法律的权力(合法权力);第二类是传统的权力;第三类是超凡的权力。传统权力的效率较差,超凡权力非理性,都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只有理性一法律的权力才可作为组织体系的基础,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特点:明确的职权分工;按等级系列形成的组织;有固定的薪金作为报酬;人员的考评和培训;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为准则。第二节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在早期叫人际关系学,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叶,又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一、梅奥及霍桑实验(1)梅奥简介梅奥(1880~1949),美国行为科学家,参与了著名的霍桑实验。梅奥对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2)霍桑实验霍桑实验是指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实验的全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照明试验,得出结论:工作条件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研究发现:监督和指导方式的改善能促使工人增加产量;第三阶段大规模的访谈试验,研究发现:影响生产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群关系,而不是待遇和工作环境;第四阶段接线试验,研究发现:成员会自行限制产量;成员中存在小派系。通过霍桑实验后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3)人际关系学人际关系学认为,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后期发展麦克雷戈提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X理论和Y理论。(1)X理论: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逃避工作;人生来以自我为中心;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没有创造性;容易上当受骗和受人煽动。持X理论观的管理者,在管理中对员工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道使他们工作。(2)Y理论:一般人天生并不好逸恶劳,工作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让人参与制定目标,有利于实现自我控制;一般人是能主动承担责任的;大多数人都具有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人的智慧和潜能只部分得到了发挥。持有”Y理论”观的管理者,在管理中实行以人为中心的、宽容的、民主的管理方式,并为员工发挥其智慧和潜能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一、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的伯法。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各种可行的方案均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依据:广泛地使用

韦伯(1864~1924),德国管理学家,他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被后人尊 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2)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把权力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理性—法律的权力(合法权力);第二类是传统的权力;第三类 是超凡的权力。传统权力的效率较差,超凡权力非理性,都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只有理 性—法律的权力才可作为组织体系的基础。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特点:明确的职权分工;按等级系列形成的组织;有固定的薪金作为报酬; 人员的考评和培训;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为准则。 第二节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在早期叫人际关系学,后来发展为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60年代中叶,又发展成为组织 行为学。 一、梅奥及霍桑实验 (1)梅奥简介 梅奥(1880~1949),美国行为科学家,参与了著名的霍桑实验。梅奥对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进行了研究,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 (2)霍桑实验 霍桑实验是指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实验的全部过程分 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照明试验,得出结论:工作条件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第二阶 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研究发现:监督和指导方式的改善能促使工人增加产量;第三阶段大规模的 访谈试验,研究发现:影响生产率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群关系,而不是待遇和工作环境;第四阶段接 线试验,研究发现:成员会自行限制产量;成员中存在小派系。 通过霍桑实验后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 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3)人际关系学 人际关系学认为,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中存在 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后期发展 麦克雷戈提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X理论和Y理论。 (1)X理论:一般人天性好逸恶劳,逃避工作;人生来以自我为中心;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 责任,没有创造性;容易上当受骗和受人煽动。持X理论观的管理者,在管理中对员工采用强制、惩 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 (2)Y理论:一般人天生并不好逸恶劳,工作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让人参与制定目标,有 利于实现自我控制;一般人是能主动承担责任的;大多数人都具有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人的 智慧和潜能只部分得到了发挥。持有"Y理论"观的管理者,在管理中实行以人为中心的、宽容的、民 主的管理方式,并为员工发挥其智慧和潜能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三节 现代管理理论 一、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的伯法。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依靠建立一套决 策程序和数学模型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各种可行的方案均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依据;广泛地使用

电子计算机,管理科学学派的重点是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管理问题二、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等人。系统管理理论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系统的运行效果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的效果决定的。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具有各个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三、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管理学家西蒙,他的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科学》,他认为决策是个复杂的过程,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两种类型;决策中往往采用满意准则进行决策。四、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理想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应随机应变,即采用什么样的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应取决于组织的环境;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卢桑斯、英国的伯恩斯、英国的伍德沃德。五、经验主义学派经济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鲁克,他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通过研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经过反复学习和实践就能领会和应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本章小结管理理论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发展为组织行为学;现代管理理论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系列管理理论体系(学派),主要有管理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决策理论、权变理论、经验主义等学派。1.3典型例题【例1-1】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具有—和——。解: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例1-2】山川旅行社刘总经理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惊险性旅游项目与40~45岁男性消费者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与项目。因为涉及到与管理、保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新项目正式批准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整整一年,由此丧失了市场机会。你认为以下哪种说法能概括刘总的管理技能状况?A.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都弱B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都强。C.技术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强但概念技能弱。D.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强但人际关系技能弱解:D【例1-3】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A.西蒙B.泰勒力C.法约尔D.梅奥E.韦伯解:BCE

电子计算机,管理科学学派的重点是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管理问题。 二、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等人。系统管理理论学派认为,组 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系统的运行效果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的效果决 定的。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这个整体具有各个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功能。 三、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管理学家西蒙,他的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 科学》,他认为决策是个复杂的过程,分为程序化和非程序化两种类型;决策中往往采用满意准则 进行决策。 四、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认为,在现实中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理想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应随机应 变,即采用什么样的管理理论、方法及技术应取决于组织的环境;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卢桑斯、英 国的伯恩斯、英国的伍德沃德。 五、经验主义学派 经济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鲁克,他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通过研究成功的经验 和失败的教训,经过反复学习和实践就能领会和应用有效的管理方法。 本章小结 管理理论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古典管理 理论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行为科 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发展为组织行为学;现代管理理论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 系列管理理论体系(学派),主要有管理科学理论、系统管理理论、决策理论、权变理论、经验主 义等学派。 1.3 典型例题 【例1-1】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具有_和_。 解: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例1-2】山川旅行社刘总经理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惊险性旅游项目与40~ 45岁男性消费者之间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与项目。因为涉及 到与管理、保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新项目正式批准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整整一年,由此 丧失了市场机会。你认为以下哪种说法能概括刘总的管理技能状况? A.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都弱。 B.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概念技能都强。 C.技术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强但概念技能弱。 D.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强但人际关系技能弱。 解:D 【例1-3】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西蒙 B.泰勒 C.法约尔 D.梅奥 E.韦伯 解:BCE

1.4重点练习(1)什么是管理?它具有哪些基本职能?(2)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3)描述明茨伯格的十种管理者角色,以及用它们解释管理者做什么?(4)描述卡茨提出的管理者的三种基本技能,(5)管理理论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6)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7)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学派?各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4 重点练习 (1)什么是管理?它具有哪些基本职能? (2)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3)描述明茨伯格的十种管理者角色,以及用它们解释管理者做什么? (4)描述卡茨提出的管理者的三种基本技能。 (5)管理理论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6)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7)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现代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学派?各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