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图与网络分析 Graph Theory and Network Analysis

Chapter6图与网络分析 Graph Theory and Network Analysis 本章主要内容: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树与图的最小树 ·最短路问题 ●网络的最大流
Chapter6 图与网络分析 ( Graph Theory and Network Analysis )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树与图的最小树 最短路问题 网络的最大流 本章主要内容: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2 汉 汉阳 汉口 江 长 江 您能从武汉理工大学出发走过 每座桥且只走一次然后回到学 武昌 校吗?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2 长 江 汉 江 武昌 汉阳 汉口 您能从武汉理工大学出发走过 每座桥且只走一次然后回到学 校吗?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3 近代图论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的七桥问题一穿过 KOnigsberg城的七座桥,要求每座桥通过一次且仅通过一次。 这就是著名的“哥尼斯堡7桥”难题。Euler1736年证明了不 可能存在这样的路线。 K6 nigsberg桥对应的图
Page 3 近代图论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的七桥问题—穿过 Königsberg城的七座桥,要求每座桥通过一次且仅通过一次。 这就是著名的“哥尼斯堡7 桥”难题。Euler1736年证明了不 可能存在这样的路线。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Königsberg桥对应的图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4 图论中图是由点和边构成,可以反映一些对象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图中点的相对位置如何、点与点之间联线的长短 曲直,对于反映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重要的。 图的定义: 若用点表示研究的对象,用边表示这些对象之间的联系, 则图G可以定义为点和边的集合,记作: G=V,E 其中:V一点集E一边集 ※图G区别于几何学中的图。这里只关心图中有多少个点以 及哪些点之间有连线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4 图论中图是由点和边构成,可以反映一些对象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图中点的相对位置如何、点与点之间联线的长短 曲直,对于反映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重要的。 图的定义: 若用点表示研究的对象,用边表示这些对象之间的联系, 则图G可以定义为点和边的集合,记作: G = {V,E} 其中: V——点集 E——边集 ※ 图G区别于几何学中的图。这里只关心图中有多少个点以 及哪些点之间有连线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5 例如:在一个人群中,对相互认识这个关系我们可以用图来 表示。 (3)孙 赵 s)· 周 ()陈 e; g () v2)钱 李 (6)吴 e e3 e es 赵 (V2)钱孙(W3)李W4) 周v) 吴w)陈(v) 可见图论中的图与几何图、工程图是不一样的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5 (v1 ) 赵 (v2 )钱 孙(v3 ) 李(v4 ) 周(v5 ) 吴(v6 ) 陈(v7 ) e2 e1 e3 e4 e5 (v1 ) 赵 (v2 )钱 (v3 )孙 (v4 ) 李 (v5 ) 周 (v6 )吴 (v7 )陈 e2 e1 e3 e4 e5 可见图论中的图与几何图、工程图是不一样的。 例如:在一个人群中,对相互认识这个关系我们可以用图来 表示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6 定义:图中的点用v表示,边用表示。对每条边可用它所连 接的点表示,记作:ev1,V1e2v1,V2; ◇端点,关联边,相邻 若有边e可表示为e=[y,以,称v,和y 是边e的端点,反之称边e为点v,或y es 的关联边。若点yy,与同一条边关 e6 联,称点y和v相邻;若边e,和e,具 有公共的端点,称边e,和e相邻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6 定义: 图中的点用v表示,边用e表示。对每条边可用它所连 接的点表示,记作:e1=[v1 ,v1 ]; e2=[v1 ,v2 ]; v3 e7 e4 e8 e5 e6 e1 e2 e3 v1 v2 v4 v5 端点,关联边,相邻 若有边e可表示为e=[vi ,vj ],称vi和vj 是边e的端点,反之称边e为点vi或vj 的关联边。若点vi、vj与同一条边关 联,称点vi和vj相邻;若边ei和ej具 有公共的端点,称边ei和ej相邻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7 。环,多重边,简单图 如果边e的两个端点相重,称该边为 环。如右图中边e1为环。如果两个点 之间多于一条,称为多重边,如右图 中的e4和es,对无环、无多重边的图 称作简单图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7 环, 多重边, 简单图 如果边e的两个端点相重,称该边为 环。如右图中边e1为环。如果两个点 之间多于一条,称为多重边,如右图 中的e4和e5,对无环、无多重边的图 称作简单图。 v3 e7 e4 e8 e5 e6 e1 e2 e3 v1 v2 v4 v5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8 。次,奇点,偶点,孤立点 与某一个点v相关联的边的数目称为 点y的次(也叫做度),记作()。 右图中d(w1)=4,d(W3)=5,d(vs)=1。次 es 为奇数的点称作奇点,次为偶数的 es 点称作偶点,次为1的点称为悬挂点, 次为0的点称作孤立点。 图的次:一个图的次等于各点的次之和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8 次,奇点,偶点,孤立点 与某一个点vi相关联的边的数目称为 点vi的次(也叫做度),记作d(vi )。 右图中d(v1 )=4,d(v3 )=5,d(v5 )=1。次 为奇数的点称作奇点,次为偶数的 点称作偶点,次为1的点称为悬挂点, 次为0的点称作孤立点。 v3 e7 e4 e8 e5 e6 e1 e2 e3 v1 v2 v4 v5 图的次: 一个图的次等于各点的次之和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9 。链,圈,连通图 图中某些点和边的交替序列,若其 中各边互不相同,且对任意v1和 v均相邻称为链。用μ表示: u=ivo2e,v,es,v es 起点与终点重合的链称作圈。如 果每一对顶点之间至少存在一条 链,称这样的图为连通图,否则 称图不连通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9 链,圈,连通图 图中某些点和边的交替序列,若其 中各边互不相同,且对任意vi,t-1和 vit均相邻称为链。用μ表示: v3 e7 e4 e8 e5 e6 e1 e2 e3 v1 v2 v4 v5 { , , , , , } 0 1 1 k k = v e v e v 起点与终点重合的链称作圈。如 果每一对顶点之间至少存在一条 链,称这样的图为连通图,否则 称图不连通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10 。二部图(偶图) 图G=(V,E)的点集V可以分为两各非空子集X,Y,集 XUY=V,X∩Y=O,使得同一集合中任意两个顶点均不 相邻,称这样的图为偶图。 V2 73 V4 V (a) (b) (a)明显为二部图,(b)也是二部图,但不明显,改画为(c) 时可以清楚看出
图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Page 10 二部图(偶图) 图G=(V,E)的点集V可以分为两各非空子集X,Y,集 X∪Y=V,X∩Y=Ø,使得同一集合中任意两个顶点均不 相邻,称这样的图为偶图。 v1 v3 v5 v2 v4 v6 v1 v2 v3 v4 v1 v4 v2 v3 (a) (b) (c) (a)明显为二部图,(b)也是二部图,但不明显,改画为(c) 时可以清楚看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计划评审方法和关键路线法.pdf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动态规划.ppt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排队论.ppt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决策分析(Decision Analysis).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五章 相似矩阵与二次型 §5.1 向量的内积与正交向量组.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五章 相似矩阵与二次型 §5.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五章 相似矩阵与二次型 §5.3 相似矩阵.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五章 相似矩阵与二次型 §5.4 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形.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五章 相似矩阵与二次型 §5.5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五章 相似矩阵与二次型 §5.6 正定二次型.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四章 线性方程组 §4.1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判别.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四章 线性方程组 §4.2 齐次线性方程组.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四章 线性方程组 §4.3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三章 矩阵的运算 §3.1 矩阵的运算.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三章 矩阵的运算 §3.2 逆矩阵.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三章 矩阵的运算 §3.3 初等矩阵.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三章 矩阵的运算 三、分块对角矩阵 §3.4 分块矩阵.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二章 矩阵与向量 §2.1 消元法与矩阵的初等变换.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二章 矩阵与向量 §2.2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ppt
-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B)第二章 矩阵与向量 §2.3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ppt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目标规划 Goal programming.ppt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整数规划 Integer Programming.ppt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运输问题 Transportation Problem.ppt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对偶理论(Duality Theory).ppt
- 《运筹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前言 Operations Research、线性规划 Linear Programming.ppt
- 《运筹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辅导)运筹学全程导学及习题全解PDF电子版(清华大学第三版,主编:张晋东、孙成功).pdf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_D1习题课.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_1-6 极限存在准则.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_1-2 数列的极限.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_1-1 映射与函数.ppt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四五六章 练习题答案(100分钟不做第三题).doc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四五六章 练习题(100分钟不做第三题).doc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七章.doc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2(参考答案).doc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五章第六章 定积分及应用——参考答案.doc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五章第六章 定积分及应用.doc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参考答案).doc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doc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三章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参考答案).doc
-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第三章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