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精神医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精神护理学,第三版)第六章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74
文件大小:98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心境障碍的临床特点 第二节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石河子绿洲医院dmnnLnmmnmras第六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演滋收武心境烧源教安康乐剂兵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医学教研室

第六章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兵团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医学教研室

石河子绿洲医院ELLETSVnASMCEr心境障碍的定义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此病往往有复发倾向,经治疗缓解后或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心境障碍的定义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 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 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 为改变,此病往往有复发倾向,经治疗缓解后或 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石河子绿洲医院ELVAMCA1896年,Kraepelin首次将两组外表完全相反而本质却相同的躁狂症和抑郁症归为一种疾病,并将其命名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

1896年,Kraepelin首次将两组外表完 全相反而本质却相同的躁狂症和抑郁 症归为一种疾病,并将其命名为“躁 狂抑郁性精神病

石河子绿洲医院ELVAMCA心境障碍分类既有躁狂又有抑郁发作者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曾称躁郁症)。仅有躁狂或仅有抑郁发作者称为单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或抑郁症)

心境障碍分类 ◼ 既有躁狂又有抑郁发作 者称为双相情感障碍 (曾称躁郁症)。 ◼ 仅有躁狂或仅有抑郁发 作者称为单相情感障碍 (躁狂症或抑郁症)

石河子绿洲医院ELLETSNASMCFA流行病学调查大多有周期发作特点,躁狂症以春未夏初发病,抑郁多见秋冬季中国1993年在7个地区抽样调查:总患病率0.083%;在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高低排序中位居第三性别:女性>男性

流行病学调查 ◼ 大多有周期发作特点,躁狂症以春末夏初发 病,抑郁多见秋冬季。 ◼ 中国1993年在7个地区抽样调查:总患病率 0.083%;在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高低排序 中位居第三。 ◼ 性别:女性>男性

石河子绿洲医院ELLETSNASMCFA病因与发病机制心境障碍病因尚不清楚,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大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因素或性格特征起主导作用,心理社会因素起促发作用,负性生活事件起着“扳机”作用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心境障碍病因尚不清楚,与遗传因素、神经 生化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 大多数学者认为:遗传因素或性格特征起主 导作用,心理社会因素起促发作用,负性生 活事件起着“扳机”作用

石河子绿洲医院遗传因素HETSWA1.家系研究:心境障碍患者有家族史者为30%-41.8%。心境障碍先证者亲属患病概率为一般人群的10-30倍。2.双生子研究与寄养子研究: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56.7%,双卵双生子为12.9%。患心境障碍寄养子,亲生父母患病率为31%,养父母为12%。3.遗传方式:目前多倾向于多基因遗传方式4.分子遗传学研究:Egeland(1987)认为双相障碍的基因定位于11p15.5,Mendlewicz(1987)推测其基因定位X染色体的q27区域上。但以上两说均有待进一步证实

遗传因素 1.家系研究:心境障碍患者有家族史者为30%- 41.8%。心境障碍先证者亲属患病概率为一般人群的 10-30倍。 2.双生子研究与寄养子研究: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 56.7%,双卵双生子为12.9%。患心境障碍寄养子, 亲生父母患病率为31%,养父母为12%。 3.遗传方式:目前多倾向于多基因遗传方式。 4.分子遗传学研究:Egeland(1987)认为双相障碍 的基因定位于11p15.5,Mendlewicz(1987)推测 其基因定位X染色体的q27区域上。但以上两说均有 待进一步证实

神经生化改变石河子绿洲医院HELEPWMABCITA1.5-HT假说: 5-HT1A和5-HT2A受体功能相互拮抗两者平衡才能使心境正常。抑郁症、躁噪狂症患者5-HT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2.NE假说:βi受体和α受体功能相互拮抗。抑郁症、躁狂症患者NE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3.DA假说:D1受体和D,受体功能相互拮抗。抑郁症、躁狂症患者DA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4.第二信使平衡失调假说:cAMP和PI代谢异常5.褪黑素假说(季节性情感障碍):5-HT过多转化为褪黑素

神经生化改变 1.5-HT假说: 5-HT1A和5-HT 2A受体功能相互拮抗, 两者平衡才能使心境正常。抑郁症、躁狂症患者5-HT 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2.NE假说:β1受体和α受体功能相互拮抗。抑郁症、躁 狂症患者NE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3.DA假说:D1受体和D2受体功能相互拮抗。抑郁症、 躁狂症患者DA受体功能不平衡而发病。 4.第二信使平衡失调假说:cAMP和PI代谢异常。 5.褪黑素假说(季节性情感障碍):5-HT过多转化为 褪黑素

石河子绿洲医院anenunaBynamcisr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1.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HPA):抑郁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提示其中枢NE功能低下,导致下丘脑脱抑制,释放较多的CRF,进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更多皮质醇2.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HPT):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抑制有报道称10%试验阳性,这是重要的心境障碍的生物学指标。的心境障碍患者可检测到抗甲状腺抗体。这些都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甲低。3.下丘脑一垂体一生长素轴(HPGH):抑郁症患者自身诱导睡眠刺激的GH释放迟缓,对可乐定诱导GH分泌增加的反应变为迟钝。提示抑郁症患者GH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

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抑郁症地塞米松抑制试 验阳性,提示其中枢NE功能低下,导致下丘脑脱抑制,释放较 多的CRF,进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更多皮质醇。 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抑制 试验阳性,这是重要的心境障碍的生物学指标。有报道称10% 的心境障碍患者可检测到抗甲状腺抗体。这些都提示患者可能存 在甲低。 3.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抑郁症患者自身诱导睡 眠刺激的GH释放迟缓,对可乐定诱导GH分泌增加的反应变为迟 钝。提示抑郁症患者GH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

石河子绿洲医院ELVASMCA脑电生理变化睡眠脑电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REM睡眠潜伏期缩宿短,且抑郁程度越重,REM潜伏期越短;REM睡眠密度增加

脑电生理变化 睡眠脑电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总睡眠 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多;REM睡眠潜伏 期缩短,且抑郁程度越重,REM潜伏期越 短;REM睡眠密度增加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