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Organization Behavior(含各章讲义,共十一章)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OrganizationBehavior课程性质:学位课学时:36学分:2.0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企业管理预修课程:管理学原理或高级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掌握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规律,掌握与组织行为有效性相关的组织沟通、组织冲突、组织变革与发展等理论,从而提高群体绩效和组织工作效率。积极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4学时)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问题(重点)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三、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四、组织行为学的知识来源案例1-1通用与本田汽车公司的管理风格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4学时)一、传记特点与管理二、能力理论与管理三、人格理论与管理(重点;难点)四、学习理论与管理案例2-1谁适合当总经理?第三章、知觉、价值观与态度理论(4学时)一、感觉与知觉二、社会知觉的内容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1
1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Organization Behavior 课程性质:学位课 学时:36 学分:2.0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企业管理 预修课程:管理学原理或高级管理学、管理心理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掌握个体、 群体和组织行为的规律,掌握与组织行为有效性相关的组织沟通、组织冲突、组 织变革与发展等理论,从而提高群体绩效和组织工作效率。积极参与课堂案例讨 论,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4 学时)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问题(重点)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三、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 四、组织行为学的知识来源 案例 1-1 通用与本田汽车公司的管理风格 第二章、个体行为的基础(4 学时) 一、传记特点与管理 二、能力理论与管理 三、人格理论与管理(重点;难点) 四、学习理论与管理 案例 2-1 谁适合当总经理? 第三章、知觉、价值观与态度理论(4 学时) 一、感觉与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内容 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四、在知觉与判断中的错误(重点)五、价值观与管理六、态度与管理(重点)七、工作满意度与管理案例3-1“凶杀案”目击者的自述案例3-2在东京帝国饭店打工的女生第四章、工作激励理论与应用(6学时)一、激励的基本概念与模型(重点)二、早期的激励理论与管理三、当代激励理论与管理(重点;难点)四、激励理论的应用(重点:难点)案例4-1工资全额浮动为何失灵?案例4-2浙江先锋机械公司激励经销人员案例4-3组合国际电脑公司有什么绝招?案例4-4IBM公司的激励制度第五章、群体行为的基础(2学时)一、群体的定义与分类二、群体行为的解释三、群体结构与互动(重点:难点)四、群体任务与决策案例5-1易继芳的转变第六章、工作团队与管理(2学时)一、团队与群体的区别二、使个人成为团队高手三、打造高绩效的团队(重点)四、团队管理中现存的问题(难点)案例6-1微软中国公司的团队建设第七章、组织沟通与管理(2学时)一、沟通的理论2
2 四、在知觉与判断中的错误(重点) 五、价值观与管理 六、态度与管理(重点) 七、工作满意度与管理 案例 3-1 “凶杀案”目击者的自述 案例 3-2 在东京帝国饭店打工的女生 第四章、工作激励理论与应用(6 学时) 一、激励的基本概念与模型(重点) 二、早期的激励理论与管理 三、当代激励理论与管理(重点;难点) 四、激励理论的应用(重点;难点) 案例 4-1 工资全额浮动为何失灵? 案例 4-2 浙江先锋机械公司激励经销人员 案例 4-3 组合国际电脑公司有什么绝招? 案例 4-4 IBM 公司的激励制度 第五章、群体行为的基础(2 学时) 一、群体的定义与分类 二、群体行为的解释 三、群体结构与互动(重点;难点) 四、群体任务与决策 案例 5-1 易继芳的转变 第六章、工作团队与管理(2 学时) 一、团队与群体的区别 二、使个人成为团队高手 三、打造高绩效的团队(重点) 四、团队管理中现存的问题(难点) 案例 6-1 微软中国公司的团队建设 第七章、组织沟通与管理(2 学时) 一、沟通的理论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重点;难点)三、有关沟通的当前问题案例7-1谁该当经营副厂长?案例7-2苏黛薇的卓尔不群第八章、组织冲突与管理(4学时)一、冲突概述二、冲突观念变迁三、冲突产生与解决(重点;难点)案例8-1研发中心的人际纠纷案例8-2红旗轻工设计院的群体冲突第九章、工作压力管理(2学时)一、工作压力概述二、工作压力对行为的影响三、工作压力管理策略(重点;难点)案例9-1华为员工张立国心很累第十章、组织结构的基础(2学时)一、组织结构的概念二、一般与新型组织结构设计三、组织诊断与优化设计(重点;难点)案例10-1凌云科技集团的组织结构变革第十一章、组织变革与发展(4学时)一、组织变革的动力与推行二、推动组织变革的方法三、组织创新与发展(重点;难点)案例11-1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创新案例11-2东原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教材: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孙泽厚、罗帆.管理心理与行为学(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3
3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重点;难点) 三、有关沟通的当前问题 案例 7-1 谁该当经营副厂长? 案例 7-2 苏黛薇的卓尔不群 第八章、组织冲突与管理(4 学时) 一、冲突概述 二、冲突观念变迁 三、冲突产生与解决(重点;难点) 案例 8-1 研发中心的人际纠纷 案例 8-2 红旗轻工设计院的群体冲突 第九章、工作压力管理(2 学时) 一、工作压力概述 二、工作压力对行为的影响 三、工作压力管理策略(重点;难点) 案例 9-1 华为员工张立国心很累 第十章、组织结构的基础(2 学时) 一、组织结构的概念 二、一般与新型组织结构设计 三、组织诊断与优化设计(重点;难点) 案例 10-1 凌云科技集团的组织结构变革 第十一章、组织变革与发展(4 学时) 一、组织变革的动力与推行 二、推动组织变革的方法 三、组织创新与发展(重点;难点) 案例 11-1 万科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创新 案例 11-2 东原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教材: 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第 14 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孙泽厚、罗帆. 管理心理与行为学(第 2 版).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参考书:1、张德.组织行为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查尔斯汉迪.管理之神:组织变革的今日与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StephenPRobbins.OrganizationalBehavior(12thEdi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费栋华,员工脑电波一一人力资源心理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5、孙泽厚、罗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第2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6、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RichardL.Daft.OrganizationTheoryandDesign (SixthEdition).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学习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发言、文献综述、课堂讨论、角色扮演)40%10%■小组文献综述报告10%■个人案例分析报告40%■结业考试案例分析报告作业要求:从《组织行为学》教材或课堂讨论案例(未讨论过)自选一个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案例分析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左右。不要依次回答问题,应写成一篇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论点鲜明,论证充分,结论有应用价值;要独立思考,不能雷同。要有封面,写明课程名称、案例题目、学员姓名、班级、任课教师姓名等。结尾处请注明“本案例分析报告系本人独立完成,绝无抄袭。报告人…..”并亲笔诚信签名。请将案例分析报告夹在答题本中,与考试卷一起上交,此成绩占总分的10%。4
4 参考书: 1、张德. 组织行为学(第 2 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查尔斯 汉迪.管理之神:组织变革的今日与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Stephen P.Robbins.Organizational Behavior(12th Edition). 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8 4、费栋华,员工脑电波——人力资源心理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孙泽厚、罗帆.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第 2 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 社. 2007 6、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Richard L. Daft.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Sixth Edition). 东北财经 大学出版社.1998 学习成绩组成: ◼ 平时成绩 (包括出勤、发言、文献综述、课堂讨论、角色扮演) 40% ◼ 小组文献综述报告 10% ◼ 个人案例分析报告 10% ◼ 结业考试 40% 案例分析报告作业要求: 从《组织行为学》教材或课堂讨论案例(未讨论过)自选一个案例,理论联 系实际,完成案例分析报告,字数不少于 3000 左右。 不要依次回答问题,应写成一篇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论点鲜明,论证充分, 结论有应用价值;要独立思考,不能雷同。 要有封面,写明课程名称、案例题目、学员姓名、班级、任课教师姓名等。 结尾处请注明:“本案例分析报告系本人独立完成,绝无抄袭。报告人:.”, 并亲笔诚信签名。 请将案例分析报告夹在答题本中,与考试卷一起上交,此成绩占总分的 10%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学导论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知识来源和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简况。教学重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问题教学难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第1节管理者的目标和任务一、 管理的功能法国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管理的功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P.罗宾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二、管理者的角色美国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三、管理活动弗雷德·路桑斯(FredLuthans)发现管理活动有4类:1传统的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2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资料;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训练、管理冲突、安置、培训4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与外部交往。四、管理技能技术技能(Technicalskills)5
5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学导论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知识来源和研究方法,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简况。 教学重点:组织行为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讨论 第1节 管理者的目标和任务 一、 管理的功能 法国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管理的功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 控制。 P.罗宾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二、 管理者的角色 美国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 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 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三、 管理活动 弗雷德·路桑斯(Fred Luthans)发现管理活动有 4 类: 1 传统的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 2 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资料; 3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训练、管理冲突、安置、培训; 4 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与外部交往。 四、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

人际技能(Humanskills)概念技能(Conceptualskills)第2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问题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1·组织的定义(1)“组织是追求一定目标的社会实体一一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对这些目标理性的追求。”(2)“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依托环境而求生存的,输入-产出,转换系统”。(3)强调组织内部制度建立的观点:“组织是契约的集合体。它由许多成文或不成文的契约构成,组织成员根据契约的规定进行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4)强调组织内权力平衡的论点:“组织是各种权力的集合体,它是由各种权力集团组合而成的,各集团为满足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力图控制或影响组织对各种资源的分配。”组织的存在具备的三个条件:(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2·组织和管理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活动可分为两大类:直接导致组织目标完成的作业活动,和确保作业活动有效进行的管理活动。组织与管理的关系(1)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2)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3)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4)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6
6 人际技能(Human skills) 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 第 2 节 组织行为学的基本问题 一、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1·组织的定义 (1)“组织是追求一定目标的社会实体——组织的存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 标,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对这些目标理性的追求。” (2)“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依托环境而求生存的,输入-产出,转换系统”。 (3)强调组织内部制度建立的观点:“组织是契约的集合体。它由许多成文 或不成文的契约构成,组织成员根据契约的规定进行工作,获得相应的报酬。” (4)强调组织内权力平衡的论点:“组织是各种权力的集合体,它是由各种 权力集团组合而成的,各集团为满足自身的利益和要求,力图控制或影响组织对 各种资源的分配。” 组织的存在具备的三个条件: (1)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2)组织是适应于目标的需要 (3)组织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2·组织和管理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 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活动可分为两大类:直接导致组织目标完成的作业活动,和确保作业活动 有效进行的管理活动。 组织与管理的关系 (1)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2)管理的目标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3)管理工作的效果通过组织效率和组织效能来衡量。 (4)组织的发展演变是管理思想发展、管理技术提高的源泉

3组织行为对组织行为研究呈现出多层面的特点:(1)把组织看成追求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个人的集合。重点放在组织成员在小组、群体和车间工作中的相互影响。(3)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主要内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4 组织行为学美国威廉·迪尔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中个人、团体和组织的行为问题。”美国安德鲁·J·杜布林(A,J·Dublin)在《组织行为学原理》中写到:“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间科学。”加拿大乔·凯利(JeeKelly)的定义:“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对组织的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组织是怎样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它怎样对各个成员、对组成这些组织的群体、对其他组织以及更大些的机构发生作用。”共同之处在于:他们概括反映了研究的本质内容。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不会停留在组织中人的行为上,而要进一步揭示行为背后的原因即行为规律性,组织行为学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明确问题;探索和研究有关理论和模式形成假设;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一一测试一一实验,进行论证。1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分类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的分类7
7 3 组织行为 对组织行为研究呈现出多层面的特点: (1)把组织看成追求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个人的集合。 重点放在组织成员在小组、群体和车间工作中的相互影响。 (3)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组织行为。 主要内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 4 组织行为学 美国威廉·迪尔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中 个人、团体和组织的行为问题。” 美国安德鲁·J·杜布林(A,J·Dublin)在《组织行为学原理》中写到:“组 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 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间科学。” 加拿大乔·凯利(JeeKelly)的定义:“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对组织的性质进 行系统的研究:组织是怎样产生、成长和发展的,它怎样对各个成员、对组成这些 组织的群体、对其他组织以及更大些的机构发生作用。” 共同之处在于:他们概括反映了研究的本质内容。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不会 停留在组织中人的行为上,而要进一步揭示行为背后的原因即行为规律性。 组织行为学定义: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 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 明确问题; 探索和研究有关理论和模式 形成假设; 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测试——实验,进行论证。 1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分类 以应用广度为原则的分类

(1)理论性研究(pureresearch)(2)应用性研究(appliedresearch)(3)服务性研究(service research)(4)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2)因果性研究(causal)(3)预测性研究(predictive)以研究可控性分类的研究方法(1)案例分析。(2)现场研究。包括现场实验、调查和观察。(2)实验室实验。2调查研究方法访谈法调查会方法德尔菲法(Delphi)民意测验抽样调查3实验方法实验室实验方法例:黎波特的耐痛水平试验现场实验方法例:霍桑试验4数量统计方法第3节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8
8 (1)理论性研究(pure research) (2)应用性研究(applied research) (3)服务性研究(service research) (4)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 以研究目标为原则的分类 (1)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2)因果性研究(causal) (3)预测性研究(predictive) 以研究可控性分类的研究方法 (1) 案例分析。 (2) 现场研究。包括现场实验、调查和观察。 (2) 实验室实验。 2 调查研究方法 访谈法 调查会方法 德尔菲法(Delphi) 民意测验 抽样调查 3 实验方法 实验室实验方法 例:黎波特的耐痛水平试验 现场实验方法 例:霍桑试验 4 数量统计方法 第 3 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

早期组织管理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长城古希腊民主制度、古罗马法律体系、中国封建社会文官制度早期组织规模较小,沟通障碍多,成本高,有效性低,社会化程度低,生产技术和劳动分工较简单管理科学的产生背景工业革命开创了现代文明,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小瓦特、亚当·斯密、巴贝奇等人研究组织管理英国在组织创新、管理技术上取得成就;美国铁路企业走上公司制道路;美国、德国的”电气革命”大规模的股份制企业出现;企业劳动分工、机构设置复杂化、多层次化股份公司制所有权、控制权的分离产生职业经理人员社会性的管理研究潮流一一"管理运动”19世纪50-60年代丹尼尔·麦卡勒姆(DanielMeCa1lum)、J·汤姆森、亨利·普尔(HenryV.Poor)等人对美国铁路企业管理的研究1886年,在新成立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召开的年会上,改进组织管理成为探讨的主题。杜邦(DuPont)等人对企业财务的研究爱默生(Emerson)对降低成本和直线职能制改进效率的研究柯克(Cooke)把科学管理应用于教育和市政组织斯隆(P。Sloan)创造事业部制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方式“科学管理之父”一一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运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方法创造、发展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和方法。20世纪20年代梅奥等人的"霍桑试验"一一“人群关系理论(HumanRelationTheory)"行为科学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正式形成。1949年定名为”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s)"。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是组织行为的研究。9
9 早期组织管理 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中国长城 古希腊民主制度、古罗马法律体系、中国封建社会文官制度 早期组织规模较小,沟通障碍多,成本高,有效性低,社会化程度低,生产 技术和劳动分工较简单 管理科学的产生背景 工业革命开创了现代文明,机器劳动取代手工劳动 小瓦特、亚当·斯密、巴贝奇等人研究组织管理 英国在组织创新、管理技术上取得成就;美国铁路企业走上公司制道路;美 国、德国的"电气革命" 大规模的股份制企业出现;企业劳动分工、机构设置复杂化、多层次化 股份公司制所有权、控制权的分离产生职业经理人员 社会性的管理研究潮流——"管理运动" 19 世纪 50-60 年代丹尼尔·麦卡勒姆(Daniel MeCallum)、J·汤姆森、亨利·普 尔(Henry V. Poor)等人对美国铁路企业管理的研究 1886 年,在新成立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召开的年会上,改进组织管理成为 探讨的主题。 杜邦(DuPont)等人对企业财务的研究 爱默生(Emerson)对降低成本和直线职能制改进效率的研究 柯克(Cooke)把科学管理应用于教育和市政组织 斯隆(P。Sloan)创造事业部制 福特发明流水线生产方式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运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 实验方法创造、发展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和方法。 20 世纪 20 年代梅奥等人的"霍桑试验"——“人群关系理论(Human Relation Theory)” 行为科学在 20 世纪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正式形成。1949 年定名为"行为科 学(Behavior Sciences)"。 20 世纪 60 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是组织行为的研究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1.人力资源学派(HumanResourcesSchool)的出现欧文(R.Owen)在19世纪初,通过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劳动时间、为工人提供各种生活福利等方法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19世纪中叶德国的克鲁伯也曾通过为工人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健、低息贷款等”福利”而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在美国的"管理运动"中,海尔赛于1891年发表了《工资报酬制》,探讨如何通过工资报酬制度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被泰勒、甘特发展为差别计件工资制、工资奖金制。泰勒还提出针对不同的岗位挑选录用合格的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效率,并在1910年建立专业化的人事管理部门。1914年福特建立了一个人事研究室。丽莲·吉尔布雷斯开始对工人心理的研究。”人群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的进展,使管理理论深入到人际关系、个体行为的研究。在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上发展出人力资源学派,其中心思想认为:企业中发生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发挥职工的潜力。主要代表人物:阿吉雷斯(ChrisArgyris)和麦格雷戈(D.McGrego)。阿吉雷斯的不成熟一成熟理论在1957年发表了《个性与组织》》(PerosnalityandOrganization)。主要从组织角度来分析影响职工发挥潜力的原因,认为传统的组织设计,死扣规章制度,使职工处处听命上级,既束缚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又阻碍个性的成熟发展。呼吁企业管理者要从组织上进行改革,鼓励职工多负责任,让他们有成长和成熟的机会。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1960年在《企业的人的方面》(HumanSideofanEnterprise)一书中总结了人性假设对立的两种观点,即X,Y理论。X理论:人天生厌恶工作,总是逃避责任;10
10 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1.人力资源学派(Human Resources School)的出现 欧文(R.Owen)在 19 世纪初,通过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劳动时间、为工人提 供各种生活福利等方法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 l9 世纪中叶德国的克鲁伯也曾通过为工人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健、 低息贷款等"福利"而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 在美国的"管理运动"中,海尔赛于 1891 年发表了《工资报酬制》,探讨如何 通过工资报酬制度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被泰勒、甘特发展为差别计件工资制、 工资奖金制。 泰勒还提出针对不同的岗位挑选录用合格的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效率,并 在 19l0 年建立专业化的人事管理部门。 1914 年福特建立了一个人事研究室。 丽莲·吉尔布雷斯开始对工人心理的研究。 "人群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的进展,使管理理论深入到人际关系、个体行为 的研究。 在人际关系理论基础上发展出人力资源学派,其中心思想认为:企业中发生 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发挥职工的潜力。 主要代表人物:阿吉雷斯(Chris Argyris)和麦格雷戈(D.McGrego)。 阿吉雷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在 l957 年发表了《个性与组织》》(Perosnality and Organization)。主要 从组织角度来分析影响职工发挥潜力的原因,认为传统的组织设计,死扣规章制 度,使职工处处听命上级,既束缚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又阻碍个性的成熟发 展。呼吁企业管理者要从组织上进行改革,鼓励职工多负责任,让他们有成长和 成熟的机会。 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 1960 年在《企业的人的方面》(Human Side of an Enterprise)一书中总结 了人性假设对立的两种观点,即 X,Y 理论。 X 理论: 人天生厌恶工作,总是逃避责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战略与人性(主讲:孙泽厚).ppt
-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历史、现状与未来.ppt
-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岗位分析与人力资源计划.ppt
-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绩效管理(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ppt
-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员工培训与职业管理.ppt
-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员工招聘与员工关系.ppt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A global exploration of Big Data in the supply chain.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The Impact of Big Data Applications 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The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Network for Supply Chain Innovation in Big Data Era.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From a literature review to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 a 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al scanning practices.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Smart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a review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Lecture 0 Course Description of SCD&M.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Lecture 4(Chapter 2)Multiple Order Opportunities.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Lecture 1(Chapter 1)Introduc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Lecture 2(Chapter 2)Introduction to Inventory Management.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Lecture 3(Chapter 2)Single Stage Inventory Control.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Lecture 7(Chapter 4)Supply Contracts.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Lecture 6(Chapter 3)Supply chain Network Designing & Planning.pdf
- 《供应链系统设计与管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Lecture 8(Chapter 5)Bullwhip effect &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pdf
-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组织行为学专业术语.pdf
- 《组织行为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组织冲突与管理.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工作压力与管理.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组织结构的基础.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组织沟通与管理.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六章 工作团队与管理.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四章 工作激励理论及应用.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导论.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个体行为基础.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知觉、价值观与态度理论.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7 艾里克斯的困惑.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8 苏黛薇的卓尔不群.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6 百利诊所的新工作制.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9 全面实行工资全额浮动以后.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2 李克的策略.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5 三株集团兴衰的启示.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4 华德机制公司人员调整.docx
-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3 一次重大的人事任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