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2-1 等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等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主讲:余晨光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等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1 主讲:余晨光

等速行驶燃油消耗量计算公式推导b(g/ kW.h), P.(kW)单位:P.bP.(kw), Tta(Nm),b(g/kW : h)(kg/h)T1000G(kg/h), pg(N/L),Q(L/100km)vehicle : Q.(L/100km); u,(km/h)汽油机:pg=6.96~7.15(N/L)1柴油机:pg=7.94~8. 13(N/L)P.bT(kg/km(kg/km)1000.uauaVP..b9.81.P-bP.b(N/100km(kg/100km)=N/100km10.ua1.02.ua10.ua(p--density of fuel)P.b(L/100km)O1.02u.pg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等速行驶燃油消耗量计算公式推导 (g/ kW h), (kW) (kg/h) 1000 : (L/100km); (km/h) e e T s a b P P b G vehicle Q u 单位: Pe(kw),Ttq(N·m),b(g/kW·h), GT(kg/h),ρg(N/L),Qs(L/100km) 汽油机:ρg=6.96~7.15 (N/L) 柴油机:ρg=7.94~8.13 (N/L) (kg/km) (kg/km) 1000 9.81 (kg/100km) (N/100km) (N/100km) 10 10 1.02 ( ) (L/100km) 1.02 e s a T e a a e e e a a a G P b u u P b Q P b P b P b u u u density of fuel u g

等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依据RSIT汽车功率平衡图和发动机万有特性图(发动机负荷特性图)等速时发动机应提供的功率为+Pwnir·n由u。=0.377可确定某挡位(一般为最高igio挡)时的发动机转速n。由n和P在万有特性图或负荷特性图上可确定燃油消耗率b。3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等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依据 3 由 和 在万有特性图或负荷特性图上可确定 燃油消耗率b。 汽车功率平衡图和发动机万有特性图(发动机负荷 特性图) 等速时发动机应提供的功率为 1 ( ) e f W T P P P 0 0.377 i i r n u g a 由 可确定某挡位(一般为最高 挡)时的发动机转速n。 n P e

利用发动机万有特性得到b,计算QPSITY70>设已知汽车的车速u=150km/h,此时发动机60转速约为4000r/min,发50H动机功率P=43kW,可在40万有特性图上确定燃油MY/d消耗率b=270g/(kW-h)n30W可计算得以最高挡20150km/h等速行驶时的百101(L/100km)公里油耗为120016002000240028003200360040D044004800400800P,b43×270n/(rmin-)=10.84Jo01001501.02u.pg1.02×150×7"a/(km-h-l)汽油发动机万有特性4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利用发动机万有特性得到b,计算Qs 4 设已知汽车的车速ua =150km/h,此时发动机 转速约为4000r/min,发 动机功率Pe=43kW,可在 万有特性图上确定燃油 消耗率b=270g/(kW·h)。 可计算得以最高挡 150km/h等速行驶时的百 公里油耗为(L/100km): 43 270 10.84 1.02 1.02 150 7 e s a P b Q u g

发动机负荷特性与发动机万有特性,两者都是关于Pe、n、b三者的关系,都可以通过Pe、n确定发动机工况从而插值得到b。Peb<g/kw.h)CQPei0Pelpe(kw)mi5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发动机负荷特性与发动机万有特性 • 两者都是关于Pe、n、b三者的关系,都可以通 过Pe、n确定发动机工况从而插值得到b。 5

思考题·等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计算公式如何推导得到?·如何利用汽车功率平衡图和发动机万有特性图得到等速百(或发动机负荷特性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6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思考题 • 等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计算公式如何推 导得到? • 如何利用汽车功率平衡图和发动机万有特 性图(或发动机负荷特性图)得到等速百 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 6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下一知识点:等加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本知识点内容结束 7 下一知识点:等加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2-3 循环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2-2 等加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3-3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结构因素.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3-2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使用因素.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3-4 无级变速器的节油原理.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3-1 燃油经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依据.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1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0 前言(主讲:余晨光、杨波、邓亚东、乔维高、汪怡平).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1-3 汽车的驱动力图.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1-2 汽车驱动力公式的讨论.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1-1 汽车的驱动力的概念.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1 汽车行驶阻力概述.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2 滚动阻力的概念.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3 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5 减小CD值的要点.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4 汽车空气阻力的概念和计算.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7 坡度阻力.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8 加速阻力.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2-2-9 汽车行驶方程式.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3-1 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1-2 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的工况要求.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1-1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三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3.3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三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3.1 发动机功率的选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三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3.4 传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三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3.2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5-8 对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5-7 汽车同步附着系数的选择.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5-9 ABS的基本结构和液压原理.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5-10 ABS的工作原理.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5-4 f线组与r线组.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5-3 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5-6 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5-2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5-1 制动时地面对前、后车轮的法向反作用力.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4-3 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失去转向能力.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4-1 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概述.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4-2 制动跑偏.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3-4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pdf
-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中文讲稿)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 4.3-2 制动距离的概念和计算.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