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
1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一、平顺性试验的主要内容1.汽车悬挂系统的刚度阻尼和惯性参数的测定>分别测定轮胎、悬架、座垫等元件的载荷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可以求出在规定载荷下的刚度。>由加载和卸载曲线包围的面积,可以确定这些元件的阻尼。>测量悬挂质量m、非悬挂质量m、悬挂质量分配系数8等振动系统惯性参数。2
2 一、平顺性试验的主要内容 1.汽车悬挂系统的刚度、阻尼和惯性参数的测定 分别测定轮胎、悬架、座垫等元件的载荷与变形的 关系曲线,可以求出在规定载荷下的刚度。 由加载和卸载曲线包围的面积,可以确定这些元件 的阻尼。 测量悬挂质量m2、非悬挂质量m1、悬挂质量分配 系数ε等振动系统惯性参数。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偏频)2.悬挂系统部分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定Z2>将汽车前轮和后轮分别从一定高A车身振动度抛下,记录车身和车轮质量的衰减振动曲线。A1车轮振动图6-55悬架系统衰减振动曲线
3 2.悬挂系统部分固有频率(偏频)和阻尼比的测定 将汽车前轮和 后轮分别从一定高 度抛下,记录车身 和车轮质量的衰减 振动曲线。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偏频)2.悬挂系统部分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测定车身部分固有频率Z2f。= 0 /2元=T车身振动车轮部分固有频率f=0/2元=元TA车身和车轮部分的衰减率车轮振动T=A/AT'=A/A图6-55悬架系统衰减振动曲线4元4元车身和车轮部分阻尼比C=1n?tn
4 2.悬挂系统部分固有频率(偏频)和阻尼比的测定 0 0 1 f / 2π T t t 1 f / 2π T 1 2 A / A 1 2 A/ A τ 2 2 ln 4π ζ 1 1 τ 2 2 t ln 4π ζ 1 1 车身部分固有频率 车轮部分固有频率 车身和车轮部分的衰减率 车身和车轮部分阻尼比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3.汽车振动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的测定>在实际随机输入的路面上或在电液振动台上,给车轮输入0.5~30Hz范围的振动,记录车轴、车身、座垫上各测点的振动响应。>由数据统计分析仪处理得到悬架、座垫各环节的频率响应函数。5
5 在实际随机输入的路面上或在电液振动台上,给车 轮输入0.5~30Hz 范围的振动,记录车轴、车身、座垫 上各测点的振动响应。 由数据统计分析仪处理得到悬架、座垫各环节的频 率响应函数。 3.汽车振动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的测定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3.汽车振动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的测定Jo-2.145HzA1.811'2/5()/(5-ts)11.73.919.5J/Hze)11.7Hz14623.911.719,5O标尺值T/Hz53756.3d)11.719.53.9J/Hz2.145Hza)_0.948N17041.755Hznu1415:11.719.53.911.719.53.9J/HzBJ-130,沥青路,wa=50km/hS/Hze)b)图6-55悬架系统的频谱6
6 3.汽车振动系统频率响应函数的测定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4.在实际随机输入路面上的平顺性试验>试验应按照GB/T49701996《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进行。>随机输入试验主要以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来评价车厢底板及车轴采用该处的加速度均方根值来评价
7 试验应按照GB/T 4970—1996《汽车平顺性随机输 入行驶试验方法》进行。 随机输入试验主要以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来评价, 车厢底板及车轴采用该处的加速度均方根值来评价。 4.在实际随机输入路面上的平顺性试验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5.汽车驶过凸块脉冲输入平顺性试验>汽车行驶时,偶尔会遇到凸块和凹坑,尽管遇到的概率并不多,但过大的冲击会严重影响平顺性。>脉冲输入试验按GB/T5902一1986《汽车平顺性脉冲输入行驶试验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用座垫上和底座底部地板加速度的最大响应值pmx、22mx或加权加速度4次方和根值方法一一振动剂量(VDV)来评价。8
8 5.汽车驶过凸块脉冲输入平顺性试验 汽车行驶时,偶尔会遇到凸块和凹坑,尽管遇到的概 率并不多,但过大的冲击会严重影响平顺性。 脉冲输入试验按GB/T 5902—1986《汽车平顺性脉冲输 入行驶试验方法》进行。 评价指标用座垫上和底座底部地板加速度的最大响应 值 、 或加权加速度4次方和根值方法——振 动剂量(VDV)来评价。 max p 2max z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二、平顺性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1.测试仪器系统磁带前置记录仪放大器加速度传感器图6-56测试仪器系统框图传感器一般采用压电式加速度计。O
9 二、平顺性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1.测试仪器系统 传感器一般采用压电式加速度计。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二、平顺性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1.测试仪器系统测量座垫上的加速度时,要把传感器安装在一个半刚性的垫盘内。安装传感器用$75Φ200±0.5图6-575安装传感器的半刚性垫盘10
10 测量座垫上的加 速度时,要把传感 器安装在一个半刚 性的垫盘内。 二、平顺性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1.测试仪器系统 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汽车制动性试验.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汽车通过性试验.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路上试验.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专业词汇)汽车理论英文词汇.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8/8)答案汇总.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2/8)题目.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3/8)题目.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1/8)题目.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7/8)题目.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4/8)题目.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6/8)题目.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5/8)题目.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理论》教材书籍PDF电子版(第3版),主编:余志生).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Theory of Vehicle B.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Theory of Vehicle A.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 2.1平面连杆机构.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轴承 11.2滚动轴承代号.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12.1联轴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齿轮系 8.2定轴轮系.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轴承 11.5组合设计.ppt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汽车性能实验指导书(共十三个实验).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试验.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专业词汇)汽车发动机相关术语中英文对照(1240条).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7章 汽车通过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6章 汽车平顺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汽车制动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汽车燃油经济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选择.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汽车动力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1章 汽车动力性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1.4 Traction-Limited Acceleration and Adhesion Ratio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和附着率.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1章 汽车动力性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1.5 Power Equilibrium.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1章 汽车动力性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1.3 Tractive Force & Driving Resistance—Speed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1章 汽车动力性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1.2 Driving Mechanics of Vehicle 汽车驱动力和行驶阻力.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0章 绪论 Elementary Vehicle Dynamics.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1章 汽车动力性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1.0 Forward(引言)1.1 Evaluation Index(评价指标).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2章 汽车燃油经济性 Fuel Economy 2.2 Calculation of Fuel Consumption of Vehicle.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2章 汽车燃油经济性 Fuel Economy 2.1 Evaluation Index(评价指标).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2章 汽车燃油经济性 Fuel Economy 2.3 Influence Factors of Fuel Economy.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3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选择 Decisions for Engine Power and Gear Ratios 3.2 Decision for Minimum Gears Ratio(最小传动比的 选择).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