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7/8)题目

模拟试题7一、填空题(本题10分,每小题2分)1、汽车在下坡路上减速行驶时,其行驶阻力有几种。和2、制动器的作用时间包括与侧偏角3、轮胎的侧偏特性主要是指间的关系,它是研究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础。;在4、分析单质量振动系统的幅频特性,在低频段,阻尼比共振段,阻尼比可使共振峰值明显下降。5、a/L(a为汽车质心到前轴的距离,L为汽车轴距)越,道路附着系数越,后轮驱动4X2汽车的前轮越台能力越强。二、名词解释题(本题15分,每小题3分)6、附着率7、最小离地间隙8、汽车的制动效能9、悬架的线刚度10、路面不平度系数三、判断题(本题10分,每小题1分)11、()减小汽车最高挡传动比,就能增大汽车的最高车速。12、()汽车的附着条件也可表达为:汽车所需的附着率小于等于道路附着系数。13、()汽车在接近于低速的中等车速时等速百公里油耗最低。14、()轿车的比功率主要由其最高车速决定15、()没有ABS的汽车紧急制动时如果后轮先抱死一定会产生侧滑,甚至甩尾。1
1 模拟试题 7 一、填空题(本题 10 分,每小题 2 分) 1、汽车在下坡路上减速行驶时,其行驶阻力有 几种。 2、制动器的作用时间包括 和 。 3、轮胎的侧偏特性主要是指 、 与侧偏角 间的关系,它是研究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础。 4、分析单质量振动系统的幅频特性,在低频段,阻尼比 ζ ;在 共振段, 阻尼比 ζ 可使共振峰值明显下降。 5、a/L(a 为汽车质心到前轴的距离,L 为汽车轴距)越 ,道路附着系 数 φ 越 ,后轮驱动 4×2 汽车的前轮越台能力越强。 二、名词解释题(本题 15 分,每小题 3 分) 6、附着率 7、最小离地间隙 8、汽车的制动效能 9、悬架的线刚度 10、路面不平度系数 三、判断题(本题 10 分,每小题 1 分) 11、( )减小汽车最高挡传动比,就能增大汽车的最高车速。 12、( )汽车的附着条件也可表达为:汽车所需的附着率小于等于道路附着系数。 13、( )汽车在接近于低速的中等车速时等速百公里油耗最低。 14、( )轿车的比功率主要由其最高车速决定。 15、( )没有 ABS 的汽车紧急制动时如果后轮先抱死一定会产生侧滑,甚至甩尾

16、()对于单纵臂独立悬架,若汽车向左转向行驶,则汽车该轴车轮向右侧倾斜。17、()4×2载货汽车的越台能力取决于前轮或后轮。18、()大部分轿车的侧翻阅值(即汽车开始侧翻时所受的侧向加速度,单位g)的范围约在0.7~1.0。19、()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的最终评价依据是人的主观感受。20、()汽车“人体-座椅”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一般选为3Hz附近。四、简答题(本题25分,每小题5分)21、写出用汽车结构参数和使用参数表示的汽车功率平衡方程式(需注明式中各参数的名称和单位)。22、请说明大型轿车费油的原因。23、请说明确定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基本步骤。24、在研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时,如何将汽车简化为线性二自由度模型?25、请简要说明单质量系统中阻尼比对衰减振动的影响。五、分析计算题(本题40分,每小题10分)26、某4x2后轮驱动载货汽车,满载总质量为9300kg,额定装载质量5000kg,由于某种原因装载质量增加到6500kg,试分析超载后对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制动性将会有什么影响?27、已知某载货汽车(无ABS):总质量为1500kg,轴距为2.45m,后轴轴荷为64%,质心高度为0.85m,同步附着系数P为0.6。试计算:(1)该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比例;(2)该车在附着系数为0.5的路面上的不抱死的最大制动减速度:(3)该车达到附着极限时的地面垂直反力和地面制动力。(g取9.8m/s2)2
2 16、( )对于单纵臂独立悬架,若汽车向左转向行驶,则汽车该轴车轮向右侧倾斜。 17、( )4×2 载货汽车的越台能力取决于前轮或后轮。 18、( )大部分轿车的侧翻阈值(即汽车开始侧翻时所受的侧向加速度,单位 g)的范围 约在 0.7~1.0。 19、( )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的最终评价依据是人的主观感受。 20、( )汽车“人体 -座椅”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一般选为 3Hz 附近。 四、简答题(本题 25 分,每小题 5 分) 21、写出用汽车结构参数和使用参数表示的汽车功率平衡方程式(需注明式中各参数的名称 和单位)。 22、请说明大型轿车费油的原因。 23、请说明确定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基本步骤。 24、在研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时,如何将汽车简化为线性二自由度模型? 25、请简要说明单质量系统中阻尼比对衰减振动的影响。 五、分析计算题(本题 40 分,每小题 10 分) 26、某 4×2 后轮驱动载货汽车,满载总质量为 9300kg,额定装载质量 5000kg,由于某种原因 装载质量增加到 6500kg,试分析超载后对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制动性将会有什么影 响? 27、已知某载货汽车(无 ABS):总质量为 1500kg,轴距为 2.45m,后轴轴荷为 64%,质心 高度为 0.85m,同步附着系数 0 为 0.6。试计算: (1)该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比例; (2)该车在附着系数为 0.5 的路面上的不抱死的最大制动减速度; (3)该车达到附着极限时的地面垂直反力和地面制动力。(g 取 9.8 2 m/s )

28、把汽车简化为单自由度线性模型时,已知m2=338kg,K=41160N/m,C=1813N/(ms)。试求:(1)无阻尼振动的固有频率のo和阻尼比;(2)共振时,系统幅频特性值=/ql-;(3)若路面输入速度功率谱密度G,(f)=2×10°ms,求共振时的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谱JG,(f)=I°29、某汽车总质量为2000kg,轴距为3.2m,轴荷分配为前轴53.5%、后轴46.5%。(1)如果单个前轮胎的侧偏刚度数值为38000N/rad,后轮胎侧偏刚度数值为40000N/rad试确定该车的稳态转向特性。(2)如果前胎用一对子午线轮胎替代,单个轮胎的侧偏刚度数值为48000N/rad,后胎保持不变,试确定该车在这些条件下的稳态转向特性。(3)绘制该车上述两种条件下的转向灵敏度曲线,并标出特征车速或临界车速。3
3 28、把汽车简化为单自由度线性模型时,已知 m2=338kg,K= 41160N/m,C=1813N/(m·s)。 试求: (1)无阻尼振动的固有频率 ω0 和阻尼比 ζ; (2)共振时,系统幅频特性值 1 z q/ ; (3)若路面输入速度功率谱密度 5 2 -1 ( ) 2 10 m s G f q ,求共振时的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谱 1 (f) Gz 。 29、某汽车总质量为 2000kg,轴距为 3.2m,轴荷分配为前轴 53.5%、后轴 46.5%。 (1)如果单个前轮胎的侧偏刚度数值为 38000 N/rad,后轮胎侧偏刚度数值为 40000 N/rad, 试确定该车的稳态转向特性。 (2)如果前胎用一对子午线轮胎替代,单个轮胎的侧偏刚度数值为 48000 N/rad,后胎保持 不变,试确定该车在这些条件下的稳态转向特性。 (3)绘制该车上述两种条件下的转向灵敏度曲线,并标出特征车速或临界车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4/8)题目.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6/8)题目.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5/8)题目.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理论》教材书籍PDF电子版(第3版),主编:余志生).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Theory of Vehicle B.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Theory of Vehicle A.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 2.1平面连杆机构.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轴承 11.2滚动轴承代号.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12.1联轴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齿轮系 8.2定轴轮系.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轴承 11.5组合设计.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12.2离合器和制动器.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轴承 11.1滚动轴承概述.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轴承 11.3寿命计算.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轴承 11.4角接触轴承轴向力的计算.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轴承 11.6润滑和密封.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轴及轴毂连接 10.2轴的结构设计(上).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轴及轴毂连接 10.3轴的结构设计(下).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轴及轴毂连接 10.1概述.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轴及轴毂连接 10.5轴毂联接.ppt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1/8)题目.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3/8)题目.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2/8)题目.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模拟试题(8/8)答案汇总.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专业词汇)汽车理论英文词汇.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路上试验.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汽车通过性试验.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汽车制动性试验.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汽车平顺性试验和数据处理.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汽车性能实验指导书(共十三个实验).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试验.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资源(专业词汇)汽车发动机相关术语中英文对照(1240条).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5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7章 汽车通过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6章 汽车平顺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4章 汽车制动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2章 汽车燃油经济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3章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选择.pdf
- 《汽车理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1章 汽车动力性.pdf
- 《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课件(英文讲稿)第1章 汽车动力性 Acceleration Performance 1.4 Traction-Limited Acceleration and Adhesion Ratio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和附着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