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2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学案例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案例是现】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基于我们一直照搬和借鉴的苏联体制弊端已严重暴露,毛泽东 果断提出“走自己的路 强调独立自主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的探索是从调 查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始的。从1956年2月开始,他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工业 农业、商业、运输业等34个部委的工作汇报,在此基础上,于195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 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其内容涉及十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全面真实 地反映了中国的实 情况。报告提出的 系列适全 由国情识的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初步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框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将正确处理这十大关 的思想作为指导方针,明确规定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并围 绕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制定了具体的经济政策、健全法制的政治政策、发展科学和繁荣文化 艺术的政策、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政策等,都是对《论十大关系》正确思想的进一步发挥。此 念957年2月手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愿》的报告 、系统论 义社 的 学说 制分了两类 不同 质的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节约问题等。这是继《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及党的八大所制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之后,毛泽东探素社会主义的又一光辉成果。总之,直 到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相关探索都是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而且取 得了石大的成就。但从1958年开始,随着“大跃讲”的发动,“左”的错误开始严重泛滥 王泽东逐步背璃了实事求是的思相路线虽姚也幽多次力转和纠正,知始悠未能雕 “左” 的思想的困扰 毛泽东一直孜孜不倦地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等问题 苦苦探索,其探素的理论成就主要集中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顾》及党的八大所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上,如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战路目标、步 及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方针,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重视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体制改 革,重视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 和流通体制改率 重视商品经济 重视政治建设,里 视文化建设,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阶段性问题,等等。这 些都成为学界研究毛泽东与社会主义命题的关注点。但有些学者的研究往往也就到此为止, 认为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以后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严 重失误和错误,所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探素也就停止了。虽然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 扩大化开始,毛泽东的探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严重失误,但从主观上讲,他仍在 努力深索,只不过这 一过程是在曲折中进行的。从1956年开始至1976年毛泽东逝世,这 20年时间应该全部看作是毛泽东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其大致经历了探 索取得积极成果、探索的成功与失误并存及探索误入歧途三个阶段。而且我们不能将毛泽东 在探索中所犯的失误、错误与整个探索时期等同起来,不能因为探索中的错误而将整个探索 实践否定。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 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 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毛泽东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任何先例可循,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探 索过程也是异常艰辛的。他在探索中提出的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尽管还存在不成熟的地 方,其至有的还不系统,却为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重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 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而 这一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经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毛泽东 的探索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应当作为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必然会为新时 期的社会主义探索带来许多重要启示
教学案例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案例呈现】 1956 年苏共二十大后,基于我们一直照搬和借鉴的苏联体制弊端已严重暴露,毛泽东 果断提出“走自己的路”,强调独立自主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的探索是从调 查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始的。从 1956 年 2 月开始,他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取了工业、 农业、商业、运输业等 34 个部委的工作汇报,在此基础上,于 1956 年 4 月 25 日中共中央 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其内容涉及十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全面真实 地反映了中国的实际情况。报告提出的一系列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政策, 初步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框架。1956 年 9 月,党的八大将正确处理这十大关系 的思想作为指导方针,明确规定了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并围 绕这一中心任务进一步制定了具体的经济政策、健全法制的政治政策、发展科学和繁荣文化 艺术的政策、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政策等,都是对《论十大关系》正确思想的进一步发挥。此 后,1957 年 2 月,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 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划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论述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农 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节约问题等。这是继《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及党的八大所制定的正确的方针政策之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的又一光辉成果。总之,直 到 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相关探索都是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而且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 1958 年开始,随着“大跃进”的发动,“左”的错误开始严重泛滥, 毛泽东逐步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虽然也曾多次努力扭转和纠正,却始终未能摆脱 “左”的思想的困扰。 毛泽东一直孜孜不倦地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等问题 苦苦探索,其探索的理论成就主要集中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及党的八大所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上,如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步骤 及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方针,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道路问题,重视社会主义的经济管理体制改 革,重视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结构、生产和流通体制改革,重视商品经济,重视政治建设,重 视文化建设,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阶段性问题,等等。这 些都成为学界研究毛泽东与社会主义命题的关注点。但有些学者的研究往往也就到此为止, 认为 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以后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严 重失误和错误,所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的探索也就停止了。虽然从 1957 年“反右派斗争” 扩大化开始,毛泽东的探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严重失误,但从主观上讲,他仍在 努力探索,只不过这一过程是在曲折中进行的。从 1956 年开始至 1976 年毛泽东逝世,这 20 年时间应该全部看作是毛泽东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其大致经历了探 索取得积极成果、探索的成功与失误并存及探索误入歧途三个阶段。而且我们不能将毛泽东 在探索中所犯的失误、错误与整个探索时期等同起来,不能因为探索中的错误而将整个探索 实践否定。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 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 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毛泽东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任何先例可循,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探 索过程也是异常艰辛的。他在探索中提出的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尽管还存在不成熟的地 方,甚至有的还不系统,却为改革开放后我们党重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这一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经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毛泽东 的探索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应当作为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必然会为新时 期的社会主义探索带来许多重要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觉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 讲话中明确指出了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改 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 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强鸿 既不能用改 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草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 放后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提出的这一命题,其基本要义就是要求我们客观对待和正确评价改 革开放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探索实践。因此,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 总结改革开放前毛泽东带领党和人民先行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既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的缅怀,也是坚持贯彻 “两个不能否 ”的基本要求。 客观地讲 毛洋东作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毕生都在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繁荣和 富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懈奋斗,他了解群众疾苦,关注民众生活,他开启了探索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先河,他的历史功绩也必将会永远载入党和国家的史册。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13年7月29日,有删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 讲话中明确指出了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改 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强调既不能用改革 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 放后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提出的这一命题,其基本要义就是要求我们客观对待和正确评价改 革开放前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探索实践。因此,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之际, 总结改革开放前毛泽东带领党和人民先行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既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的缅怀,也是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不能否定”的基本要求。客观地讲, 毛泽东作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毕生都在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繁荣和 富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懈奋斗,他了解群众疾苦,关注民众生活,他开启了探索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先河,他的历史功绩也必将会永远载入党和国家的史册。 (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13 年 7 月 29 日,有删改)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 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9 “小脚女人”.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8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7 “你不走社会主义就掐着你的脖子走”.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6 “红色资本家”现身说法.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5 整个国家的形象——“穷棒子社”.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4 新中国成立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五毒”行为.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3 过渡时期总路线出台前后.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具备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 进京赶考.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1 毛泽东与新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0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一课.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9 武装斗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8 中国革命与群众路线.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7 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节选).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6 毛泽东为何称中国农民“革命性”最强?(节选).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5 千年一梦今朝圆——土地革命.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故事.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3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口述证言.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2 浸有1200吨人血的历史记录——南京大屠杀.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3《论十大关系》与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理念的提出.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4 如何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5 改革开放前30年的经济与科教成就.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6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7 “文化大革命”.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 傻子瓜子.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底有多长?”.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3 经济发展与苏联剧变.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4 关于市场经济的争论.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5 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谈话.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6 邓小平理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强有力推进器.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 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关系到国家的兴亡.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2 坚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3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4 江泽民论群众路线.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5 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6 理论体系视角下“三个代表”的历史性贡献.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0 “五位一体”是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1 信仰之本——《共产党宣言》.doc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的教学分析与设计 2 中共领袖与《共产党宣言》.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