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学校体育研究——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_省略_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精神_季浏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41 No.1 Jan.2020 “长江学者”论坛 D01:10.13438/i.cnki.jdxb,2020.01.004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 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精神 回试回 季浏2 (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2.“青少年健康 评价与运动千预”数育部重点实登室,上海200241) 摘要:习近平感书记2018年在金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金,开务开足体育课 指功学生在体育搬炼中丰堂乐、增贷体质、使全人格、锤陈老志,”这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木朱宠展指明了方 向。总书记的讲话精种充分体见了以人为本的思悠,高度重就把学生的使康放在首位,非常关注学生的身心 协调发展等。我们应认真学可和领会,把增通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手校体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苏脚点,初宾提 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字生全而发展,黄制落实惑书记的讲话精神,必须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校内 外维炼时间:提高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学生的适动效果,“五育“并重,将李校体育纳 入学校教育质量许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应树立低周的社会青任感和使命感等, 关键词:学校体育:身心使康: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章编号:1007一4074(2020)01-0028-10 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40500一541235一14203/004):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 文社会释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日(1100-41222-16057),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项日(1100] 一412321-10006):青少年体有袋有研完上海市社会科学创前研完基地建设项日(11001一412321 -17006) 作者简介:季浏,男,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校,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博士生导师,华东师 范大学终身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出席全国毅 教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 有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 有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有”,对于培养什么 教有强国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未来我国教育改革 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垂要 和发的方向 强调 :我们要围绕塔 作用。 养什么人, 样培 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重视 根本 育的教育 是好的教 月 上最美 题,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有改革。由此可见,彩 的教有,美就美在它能使人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育应更加重视人的培养,更加重视培养德智体美 意志坚强、心胸开阔、充满活力、团结合作、遵守规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有是 则等。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贝 收接期20ig1 miou Electronie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p:www.cnki.net
第41卷 第1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41 No.1 2020年1月 JournalofJis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Jan.2020 “长江学者”论坛 DOI:10.13438/j.cnki.jdxb.2020.01.004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 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精神* 季 浏1,2 (1.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2.“青少年健康 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1)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 开 足 体 育 课, 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 强 体 质、健 全 人 格、锤 炼 意 志。”这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 向。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非常关注学生的身 心 协调发展等。我们应认真学习和领会,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 提 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 面 发 展。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必 须 开 齐 开 足 体 育 课,保 证 校 内 外锻炼时间;提高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运动效果;“五育”并重,将学校体育 纳 入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关键词:学校体育;身心健康;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章编号:1007-4074(2020)01-0028-10 基金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40500-541235-14203/004);上 海 高 校“立 德 树 人”人 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项目(1100-41222-16057);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项目(11001 -412321-10006);青少年体育教育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建设项目(11001-412321 -17006) 作者简介:季 浏,男,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博士生导师,华 东 师 范大学终身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出席全国教 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 教育强国的战略高度,指明了未来我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的方向。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要围绕培 养什 么 人,怎 样 培 养 人,为 谁 培 养 人 这 一 根 本 问 题,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育改革。由此 可 见,教 育应更加重视人的培养,更加重视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是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 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育”,对于培养什么 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 作用。缺少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重视 体育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体育是世界上最美好 的教育,美就美在它能使人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意志坚强、心胸开阔、充满活力、团结合作、遵守规 则等。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只 * 收稿日期:2019-10-06

第1期 季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29 是重视还不够,更需要在行动上认真落实,把学校 把体育课上成了“说教课”。三是过分关注教师的 体有做成高质量的数有,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培 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敦师非常重视教的方法 养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就涉及到两个重要问 如讲解法、示范法等,忽视学生的自主学练、合作 题:一是学校体育如何全而贯彻和落实总书记的 探究等学的方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几乎都是在 进话错神。总书记进话的所有神是未来开 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生体操练,学生的课外体 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南 是学校体育未来如何 育活动也是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集体跑步,做足 化改草和更好发展。总书记已为我们指明了方 球操等,这都是灌 式 一教学方式的集中体现 向,明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是 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 不要尊重学科的特点,更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 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可限于篇幅,本文 用,这一点在本世纪以来顾布的所有国家中小学 主要对这一重要指示进行学习和理解,以便我们 体有与健康课程标准都已强调:体自与健康课和 在学校体有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和落实。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 T2- 实际上,强调“以 :为 中心”的思想对 一、总书记对学校体育发展重要 体育教师 导作 ”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教要 指示的要义 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上,要以学促教、教学 相长 总书记关于学校体有发展方而的重要指示 学校体有树市"以学生为中心,”的用相,就需 简意赅,酒义深刻、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其要义主 要改变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紧张关系。这样的关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体有敦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过于突出教师的 一弃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相 权威,过于强调 切行动听指挥,过于重视组织形 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 民”是高频率出现 式的整齐划 ,导致课望气氛肃有余,活泼 的词语,以此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够,可以用“教师脸色发青,学生脸色发白”来形容 反映在学校教百和学校体有中就是要“以学生为 些体育课,从而把体有课上成了“纪律课”或“军 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 事课”,造成学生的学习被动应付、无奈“服从”,难 思想,这与商业领域强调“以顾客为中心”、医院强 以享受运动带来的奔放、活力、乐趣。因此,要神 遇“以患者为中心,”是一个道理。总书记讲话的装 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诺融治、互帮 脚点是学生在休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增强体质 互学、共同发展 长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有助 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体有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挖掘学生 教育教学中应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的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当然 律,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 要特别指出的是,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是 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热情。只行这样,才能激发 意味若教师对学生放任不管,更不是提侣“放 学生体有学练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式”教学,而是要重视关心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情感 学校体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就需 体验 不品不 要纪销 要求,而是应 非要 赋于 要改变过往“ 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 以学科为 新的内涵,即只要是学 中心”的思想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集中表现 即使形式多样、活泼奔放,也是最大的遵守纪律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分研究教材,忽视研究号 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这个道理 生。教师不关注、不了解学生的云动基础、个性爱 总之,学校体有要高度关注学生,把学生的发 好等,只重视要教什么具体内容,并且把教学大纲 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促 提定的且体内容教完就算完成教学任条,是粉 井学生从体动中获更多的盐处 师喜欢教的内容学生不爱学 二是过分关注救 (二)高度重视把学生 的健康放在首位 的“表演”能力,忽视学生的运动体验。体现在化 总书记基于我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下降的 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时间过长,示范的时间偏。P现:同时者眼于健康体魄也是体育强国、实现中 多纠正错误动作过繁,而学生运动的时何太少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盗调产变树立健康第一的i
是重视还不够,更需要在行动上认真落实,把学校 体育做成高质量的教育,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培 养人方 面 的 重 要 作 用。这 就 涉 及 到 两 个 重 要 问 题:一是学校体育如何全面贯彻和落实总书记的 讲话精神。总书记讲话的所有精神是未来开展好 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南。二是学校体育未来如何深 化改革 和 更 好 发 展。总 书 记 已 为 我 们 指 明 了 方 向,明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 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 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 意 志。”[1]限 于 篇 幅,本 文 主要对这一重要指示进行学习和理解,以便我们 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和落实。 一、总书记对学校体育发展重要 指示的要义 总书记关于学校体育发展方面的重要指示言 简意赅、涵义深刻、意义重大而又深远。其要义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是高频率出现 的词语,以此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反映在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中就是要“以学生为 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 思想,这与商业领域强调“以顾客为中心”、医院强 调“以患者为中心”是一个道理。总书记讲话的落 脚点是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 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体育 教育教学中应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律,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 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 学生体育学练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体育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就需 要改变过往“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以学科为 中心”的思想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集中表现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一 是 过 分 研 究 教 材,忽 视 研 究 学 生。教师不关注、不了解学生的运动基础、个性爱 好等,只重视要教什么具体内容,并且把教学大纲 规定的具体内容教完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 师喜欢教的内容学生不爱学。二是过分关注教师 的“表演”能力,忽视学生的运动体验。体现在体 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时间过长、示范的时间偏 多、纠正错误动作过繁,而学生运动的时间太少, 把体育课上成了“说教课”。三是过分关注教师的 教法,忽视学生的学法。教师非常重视教的方法, 如讲解法、示范法等,忽视学生的自主学练、合作 探究等学的方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几乎都是在 教师的统一指挥下进行集体操练,学生的课外体 育活动也是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集体跑步、做足 球操等,这都是灌输式单一教学方式的集中体现。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是 不要尊重学科的特点,更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 用,这一点在本世纪以来颁布的所有国家中小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都已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2-5]。实际上,强 调“以 学 生 为 中 心”的 思 想 对 体育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教要 建立在 学 生 的 学 的 基 础 上,要 以 学 促 教、教 学 相长。 学校体育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就需 要改变师生之间的对立和紧张关系。这样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过于突出教师的 权威,过于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过于重视组织形 式的 整 齐 划 一,导致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 泼 不 够,可以用“教师脸色发青,学生脸色发白”来形容 一些体育课,从而把体育课上成了“纪律课”或“军 事课”,造成学生的学习被动应付、无奈“服从”,难 以享受运动带来的奔放、活力、乐趣。因 此,要 建 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和谐融洽、互帮 互学、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挖掘学生 的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当然 要特别指出的是,重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是 意味着教师 对 学 生 放 任 不 管,更 不 是 提 倡“放 羊 式”教学,而是要重视关心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情感 体验;不是不要纪律要求,而是应对纪律要求赋予 新的内涵,即只要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练和运动, 即使形式多样、活泼奔放,也是最大的遵守纪律。 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学校体育要高度关注学生,把学生的发 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促 进学生从体育运动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二)高度重视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总书记基于我国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下降的 现实,同时着眼于健康体魄也是体育强国、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 第1期 季 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92

30 吉首大学学报(杜会科学版) 第1卷 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是对整个学校教有的 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要求,即学校教育要重视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三)非常关注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众所周知,毛泽东主席在关于学校教育与人的发 总书记的讲话强调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银炼 展的著名论断中也混调“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身 中享受乐趣增那体厨、链全人格、锤炼意志”,体 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由于体有是教有的重贾 现的是身心一统的思想,关注的是学生的身心协 组成部分,体有与健成的关系息息相关,因此学拉 调发展,可谓“四位一体”。学校体有所有方面的 体有更要树立健康第 的教有理念,正如总书订 工作都应该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来 在论及学校体有时强调“要树立健康第 的教 计和实施,都要高度重视“四位一体”的每个方面, 理念,开齐开足体有课”。而且中共中央和国务 1.享受乐趣 近20年教育方而的重要文件都非常强调要树立 “享受乐趣”,顾名思义就是要引导学生体验 柱康筑一的物合甲今,别如,1999年中共中央,闲 运动的趣味,享受运动的快乐。俗话说:兴趣就是 务院《关于深化数有改革全面推讲素质教有的法 老师,兴趣就是学习。运动兴趣是学生学练体合 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与健康知识,积极主动参与运动的重要动力。对 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于普通学生而 ,让他们在体有学习和体育锻城 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 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有 中享受乐趣更为重要,也更必要。体育锻炼已成 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体育银 为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获得其中良好的感受 炼的良好习惯[幻: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和愉快的体验,才能使他们坚特体有锻炼。心写 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调 学卜县右研实老明,人们起初参与休有册炼的 “认直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 机是出于健康的老虑,但坚持体有锻炼则是因为 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 ;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2010 有乐趣 就没有多 人会坚持 020年)》提出 “加强体有,牢固树立健康第 体有锻炼,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苏联专家指 想,确保学生体有课程和课外活动时间”:2019 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有教学改求全而 但其给子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强化体育锻炼 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 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有固木行动。严格拉 以赴地去学习,”体有最炼不等于竞技运动,尽 由此 的政第 论及学校号 的 是增进学 的 且要 育时强调要树立健康第 身心健康, 的教育理念是 以员 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引导学生享受运动乐赶 的。因此,学校体有应把增进学生的健康作为 是前提。竞技运动面向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 高目标和追求,体有教白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培 主要目的是提高竟技运动水平,争金夺银。他" 进学生的健康来设计和实践,评价学校体育工作 必须要进行超负荷的运动,而且要忍受日复一日 的质量应该把学生的健康状况作为重中之重的标 年复一年的面复训练,甚至品单调枯燥的机城 准。这 一点在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 已强调,关键是如何在实践中更好贯彻和落实 为了真正使学生享受运动乐趣,需要不断 当前和未来可能需要继续到正这样的观点 正一些误解和误导:一是认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 即学生的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学校体 趣就是淡化运动技术教学,主观地把两者完全对 育或体有课程能够解决的问题。承认这样的观点 立起来。实际上,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 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且这样的观点也有推 系,运动兴趣提高了,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体 知责任的音味 ,正如上述,体有与健康息息相关 有学习和锻炼,运动能力就会增强,运动技术水平 况且本世纪初的学校体有课程已经改名为体 然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了,学生就会 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运动兴趣就会进 .ne
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是对整个学校教育的 要求,即学校教育要重视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 众所周知,毛泽东主席在关于学校教育与人的发 展的著名论断中也强调“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身 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由于体育是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息息相关,因此学校 体育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正如总书记 在论及学校体育时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 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而且中共中央和国务院 近20年教育方面的重要文件都非常强调要树立 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例如,1999年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 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 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体育锻 炼的良好习 惯”[6];2007年 中 共 中 央、国 务 院《关 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调: “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 作为学校 教 育 的 基 本 目 标 之 一.”[7];2010年 《国家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2010— 2020年)》提出:“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 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活 动 时 间”[8];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强化体育锻炼。 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严格执 行学 生 体 质 健 康 合 格 标 准,健 全 国 家 监 测 制 度”[9]。由此可见,党和国家的政策在论及学校体 育时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一以贯之 的。因此,学校体育应把增进学生的健康作为崇 高目标和追求,体育教育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增 进学生的健康来设计和实践,评价学校体育工作 的质量应该把学生的健康状况作为重中之重的标 准。这一点在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 已强调,关键是如何在实践中更好贯彻和落实。 当前和未来可能需要继续纠正这样的观点, 即学生的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学校体 育或体育课程能够解决的问题。承认这样的观点 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全面,且这样的观点也有推 卸责任的意味。正如上述,体育与健康息息相关, 况且本世纪初的学校体育课程已经改名为体育与 健康课程,除学练运动项目和体能以外,还融入了 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为了树立体育为了健康的 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三)非常关注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总书记的讲话强调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 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体 现的是身心一统的思想,关注的是学生的身心协 调发展,可谓“四位一体”。学校体育所有方面的 工作都应该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来设 计和实施,都要高度重视“四位一体”的每个方面。 1.享受乐趣 “享受乐趣”,顾名思义就是要引导学生体验 运动的趣味,享受运动的快乐。俗话说:兴趣就是 老师,兴趣就是学习。运动兴趣是学生学练体育 与健康知识,积极主动参与运动的重要动力。对 于普通学生而言,让他们在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 中享受乐趣更为重要,也更必要。体育锻炼已成 为人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获得其中良好的感受 和愉快的体验,才能使他们坚持体育锻炼。心理 学上早有研究表明,人们起初参与体育锻炼的动 机是出于健康的考虑,但坚持体育锻炼则是因为 运动给他或她带来快乐。如果体育锻炼给人带来 的是单调枯燥,没有乐趣,那就没有多少人会坚持 体育锻炼,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苏联专家指 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 但其给予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 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 以赴地去学习。”[10]体育锻炼不等于竞技运动,尽 管两者之间有联系,但前者面向全体学生,主要目 的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终 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引导学生享受运动乐趣 是前提。竞技运动面向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 主要目的是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争金夺银。他们 必须要进行超负荷的运动,而且要忍受日复一日、 年 复 一 年 的 重 复 训 练,甚至是单调枯燥的机械 训练。 为了真正使学生享受运动乐趣,需要 不 断 纠 正一些误解和误导:一是认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 趣就是淡化运动技术教学,主观地把两者完全对 立起来。实际上,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 系,运动兴趣提高了,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体 育学习和锻炼,运动能力就会增强,运动技术水平 必然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了,学生就会 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运动兴趣就会进一步提高。 二是认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就是提倡“放羊式” 03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1卷

第1期 季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有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31 教学,就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两者 些人所言有可能使新的“东亚病夫”帽子被戴上世 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就 不是危言耸听。这样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教育的月 是借导体有教师要改变教学内容单 一、教学方法 重问题,更是社会的重问凯,这是总书记非常担 单调、课堂氛围沉闷的状况,就是要改变学生不喜 状许高府关注的面颗 欢上体有课的现象,就是要改变课外活动单一的 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的确需要社会方方而面 “跑图”、做足球操等现象,侣导教师要通过形式彩 生动活的教学,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 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但由于体质健康的问 主要是体能的问题 体能主要涉 肺厨力、肌 导的教学,调动学生学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 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协调性、身体成分、速度、燥 学生的运动兴趣。三是认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发力、灵敏性、反应等,这些体能主要是靠体育教 就是否认学生刻苦学习和锻炼的结神。这是片而 师引导学生课内外学练的。只要坚特体能的练 的理解,或者是对兴趣一词内涵的不了解。正如 习,加之高质量的运动项目学习,学生的体质僻 上述,运动兴趣与运动技能相铺相成,运动技能水 水平一定能提高。因此,每一位体有师应该起 平的提高、体能的增强就需要刻苦学习和炼的 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身边做起,把 精神 和锻炼而带来的体能和技能 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体质健康逐步改善 这样我 平的提高就会使学生体验获得感和成功感,就能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就能真正提高 提高和保持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强调 3.健全人格 的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人格的定义有多种,一般而言,人格是指个体 2游湿话 在与环墙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独特的 众所思知,我国者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从上 心理特质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具体而言,人格 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持续下降 直到2014年 表现为适应环时 动机、兴趣 态度、 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开 值观、气质,性格 ,能力等多方面的整合 。人格 止跌回升,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但大学生的体质 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特征。人格脚 健康水平还在下降。这只是数据的调研结果,因 与遗传相连,但也与环培的影响有关。总书记码 为大规模的调研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调的是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来促进学生的人格健 实际情况可能与数据的调研结果还有差距,不容 全。然面,我国学生的人格全状况不理想,加上 乐观。从大量的观察结果来看,我国学生普遍存 海市卫生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 的 在动作不协调、力量弱、耐 生气和活》 调查发现: 心理健康存在障得(问题)的学 可以用“软、硬、笨、晕”米形容。所谓“软“指骨头 达38%,具体表现在学习,人际关系,情绪,性格 软,“硬”指关节硬,“笨”指动作僵硬,“晕”指平衡 心理承受等方面。叶英姿等人的 一项查表明 力差,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学校的开学典利、运动会 65.08%的学生在在轻度心,理间题.19.55%的学 开幕式或全校性会议站的时间精长,就有学生站 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们。然而,事实表明 不住,其至发生陵是,倒在地上,这样的现象已由 经常参与体有惯炼可以全人格,这一点,南开创 过去的几个学生发展到现在几 个学生甚至上 始人张伯苓早就指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因站不住而 ”的情况 加之现 要表现在四 “娘炮”“伪娘”成为偶像,很受崇拜,对青少年积极 ,改善情绪状态。学生虽然生活在学校 参与体有运动,成为“体重适宜、体态优美、体格置 这座“象牙塔”中,但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相互之 健、体力充沛”的“肌肉男”,浩成了消极影响。此 间的意争、评代评奖、家长的讨高期望等压力,经 外,我国学生近视眼率越来越高发,几乎成为世界 常会出现忧愁、顷恼、紧张、焦虑等情绪,如果不 上近视明率最高的国家之 现象已经严币 放这样的情绪,长期下去产生虑症或物 影响了我国 些特殊职业人才的选拔,如招 兵等 症。 经常参与体有锻炼 可以转移人的注意 现在许多高校参军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体有专业的 快情绪,使人从压力中摆脱出来,并增加积松 情感。而且运动还径成大脑中的多巴板:使人) 生愉快的体验。这方面的作用有许多研究子设证
教学,就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实,两者 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就 是倡导体育教师要改变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 单调、课堂氛围沉闷的状况,就是要改变学生不喜 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就是要改变课外活动单一的 “跑圈”、做足球操等现象,倡导教师要通过形式多 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指 导的教学,调动学生学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 学生的运动兴趣。三是认为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就是否认学生刻苦学习和锻炼的精神。这是片面 的理解,或者是对兴趣一词内涵的不了解。正如 上述,运动兴趣与运动技能相辅相成,运动技能水 平的提高、体能的增强就需要刻苦学习和锻炼的 精神,由刻苦学习和锻炼而带来的体能和技能水 平的提高就会使学生体验获得感和成功感,就能 提高和保持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强调 的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2.增强体质 众所周知,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从上世 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持续下降,一直到2014年 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开始 止跌回升,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但大学生的体质 健康水平还在下降。这只是数据的调研结果,因 为大规模的调研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实际情况可能与数据的调研结果还有差距,不容 乐观。从大量的观察结果来看,我国学生普遍存 在动作不协调、力量弱、耐力差,缺乏生气和活力, 可以用“软、硬、笨、晕”来形容。所谓“软”指骨头 软,“硬”指关节硬,“笨”指动作僵硬,“晕”指平衡 力差,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学校的开学典礼、运动会 开幕式或全校性会议站的时间稍长,就有学生站 不住,甚至发生眩晕,倒在地上,这样的现象已由 过去的几个学生发展到现在几十个学生甚至上百 个学生因站不住而“集体退场”的情况。加之现在 “娘炮”“伪娘”成为偶像,很受崇拜,对青少年积极 参与体育运动,成为“体重适宜、体态优美、体格强 健、体力充沛”的“肌肉男”,造成了消极影响。此 外,我国学生近视眼率越来越高发,几乎成为世界 上近视眼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一现象已经严重 影响了我国一些特殊职业人才的选拔,如招兵等, 现在许多高校参军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体育专业的 学生,从一个侧面也说明普通专业学生的近视眼 率有多高。如果这些问题不予以真正解决,像有 些人所言有可能使新的“东亚病夫”帽子被戴上也 不是危言耸听。这样的问题已不仅仅是教育的严 重问题,更是社会的严重问题,这是总书记非常担 忧并高度关注的问题。 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的确需要社会方方面面 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但由于体质健康的问题 主要是体能的问题,体能主要涉及心肺耐力、肌肉 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协调性、身体成分、速度、爆 发力、灵敏性、反应等,这些体能主要是靠体育教 师引导 学 生 课 内 外 学 练 的。只 要 坚 持 体 能 的 练 习,加之高质量的运动项目学习,学生的体质健康 水平一定能提高。因此,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树 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身边做起,把自 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体质健康逐步改善,这样我国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就能真正提高。 3.健全人格 人格的定义有多种,一般而言,人格是指个体 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独特的 心理特质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具体而言,人格 表现为适应环境时,其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 值观、气质、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整合。人 格 具 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社会性特征。人格既 与遗传相连,但也与环境的影响有关。总书记强 调的是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来促进学生的人格健 全。然而,我国学生的人格健全状况不理想,如上 海市卫生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一次精神卫 生调查发现:心理健康存在障碍(问题)的学生高 达38%,具体表现在学习、人际关系、情绪、性格、 心理承受等方面。叶英姿等人的一项调查表明: 65.08%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 题,19.55%的 学 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11]。然 而,事 实 表 明, 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健全人格,这一点,南开创 始人张伯苓早就指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具 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改善情绪状态。学生虽 然 生 活 在 学 校 这座“象牙塔”中,但面临各种各样的考试、相互之 间的竞争、评优评奖、家长的过高期望等压力,经 常会出现忧愁、烦恼、紧张、焦虑等情绪,如果不释 放这样的情绪,长期下去就会产生焦虑症或抑郁 症。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转移人的注意力和 不愉快情绪,使人从压力中摆脱出来,并增加积极 情感。而且,运动还释放大脑中的多巴胺,使人产 生愉快的体验。这方面的作用有许多研究予以证 第1期 季 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13

32 吉首大学学报(杜会科学版) 第41程 明,如Thayer(泰尔)研究指出,体育活动是所矿 品德定义为“在体有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花 究的10种行为4 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最有效的 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 手段。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中心的研究报告 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并将体有品德 示,体有活动对情绪状态有改善作用,会减少焦虑 分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其中,体育道 和抑郁程度[)。此外,观察也表明,我国高校体 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经常 育专业中几乎没有学生自杀的现象,也从一个侧 参与体有学练和 ,不但能够培养学生体育 面说明运动对减压和调节情绪的重要作用 德意识和行为,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将在运动场上 ,增强自尊自信 身体表象障碍在学生 形成的道德行为托移到到日常生活中去 中是普遍存在的,有研究表明,54%的大学生对他 4锤炼章志 们的体重不太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加高估 鉴于我国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以及父母对孩 她们的身高和低估她们的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 子过于溺爱等,造成学生娇矫生惯养、自私自利、 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 立意识差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到 身体白蓝主要表在 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 践体验和劳动锻练等,善骗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忙 对自己身体外貌的评价,以及对自已身体的 苦怕累,胆小怕事、缺乏自制力和坚毅性等,即意 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这就是说,对自已身体 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通过休育锻炼铺 表象的不满意会降低身体自尊,而身体自尊的降 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 低会影响人的自尊和自信。也有研究表明,肌肉 影响。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与经历挫折、克服困 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 联系在一起的,即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闲难的过 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测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橱 程中表现出来,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 念显若增强。 和自信外,还能促 能够改善人的身 、的体能和 动技 来。体有锻炼是与克服困难打交道的,既需要克 水平提高,使人体验成功感,进而提高自草和 服主观困难(如害怕、恐,疲劳、运动损伤等 需要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的变化、动作的难度 自信。 时间的要求,场地的品限等)。经常参加体有锻 第三,增强交流与合作。Brawley(布劳利)研 究认为,个体参与群体活动可增加群体认同感、社 练,就能培养吃苦耐劳,桃战自我、战胜困难、勇 会强化、激性及参与活动的机会。参与体有活 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在运动中培养 动者要比中途退出者更能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 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还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体育的宗旨应 中,对自己的发展大有益处 结,合作,健全之身心”为目的。体育活动既是身 因此,让学生参加轻轻松松,毫无桃战的体言 体活动和心理活动,也是社会性活动特别是学生 活动,过于注重运动中的安全问腰,把体有课上成 经常参与一些集体性运动项目,更需要学生间的 “安全课“不可能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运动中出 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现擦伤、扭伤等安全问实属正常 ,不可避免 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 有教师应该把安全措施做到位,如准备活动做充 调能力等 分,认直检查场地和器材,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和 第四,提高道德水准。Vallerand(瓦勒兰)等 健状况等,就能把各种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但不 人提出了体育道德的概念,他认为:对体育有道德行 为的界定可以依据以下5个标准:(1)在训练和比 偷除学生在体有运动中会出现安全问题为借口, 而降低体有教有教学质品 赛中能够全力以赴,不断提升自已的能力和水平 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树立正确的认识,不能把 (2)尊重体育比赛中的社会规范,表现出良好的体 学生在体有学习和锡练中出现的安全间题都归然 有精神风貌:(3)遵守比赛规则,服从裁判判罚 于体有教师,那对体育教师的压力太大了,体育教 4) 重对手和关注对手:(5)体有道德行为的 师也就不敢上出高质量的体育课,这样就不可能 极方式货 ·我用《晋中体有与庭康程标 坚强意志品质,也无法体现体有学科 i.ne (2017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把体育 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明,如 Thayer(泰 尔)研 究 指 出,体 育 活 动 是 所 研 究的10种行为中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节最有效的 手段。美国健康和人类服务中心的研究报告显 示,体育活动对情绪状态有改善作用,会减少焦虑 和抑郁程 度[12]。此 外,观 察 也 表 明,我 国 高 校 体 育专业中几乎没有学生自杀的现象,也从一个侧 面说明运动对减压和调节情绪的重要作用。 第二,增强自尊自信。身体表象障碍在学生 中是普遍存在的,有研究表明,54%的大学生对他 们的体重不太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加高估 她们的身高和低估她们的体重,而且,身体肥胖的 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 身体自尊主要表现在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 价、对自己身体外貌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 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这就是说,对自己身体 表象的不满意会降低身体自尊,而身体自尊的降 低会影响人的自尊和自信。也有研究表明,肌肉 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 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 念显著增强[13]148。体 育 锻 炼 除 能 够 改 善 人 的 身 体自尊和自信外,还能促进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水平提 高,使 人 体 验 成 功 感,进而提高自尊和 自信。 第三,增强交流与合作。Brawley(布劳利)研 究认为,个体参与群体活动可增加群体认同感、社 会强化、刺激性及参与活动的机会。参与体育活 动者要比 中 途 退 出 者 更 能 与 他 人 形 成 亲 密 的 关 系[13]172。张 伯 苓 认 为 体 育 的 宗 旨 应 “以 训 练 团 结,合作,健全之身心”为目的。体育活动既是身 体活动和心理活动,也是社会性活动,特别是学生 经常参与一些集体性运动项目,更需要学生间的 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协 调能力等。 第四,提高道德水准。Vallerand(瓦勒兰)等 人提出了体育道德的概念,他认为:对体育道德行 为的界定可以依据以下5个标准:(1)在训练和比 赛中能够全力以赴,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2)尊重体育比赛中的社会规范,表现出良好的体 育精神风貌;(3)遵 守 比 赛 规 则,服 从 裁 判 判 罚; (4)尊重对手和关注对手;(5)体育道德行为的消 极方式[14]。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7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把体育 品德定义为“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 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 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并将体育品德 分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其中,体育道 德包括遵 守 规 则、诚 信 自 律、公 平 正 义[15]。经 常 参与体育学练和比赛,不但能够培养学生体育道 德意识和行为,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将在运动场上 形成的道德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4.锤炼意志 鉴于我国受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以及父母对孩 子过于溺爱等,造成学生娇生惯养、自私自利、独 立意识差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缺乏实 践体验和劳动锻炼等,普遍表现出来的行为是怕 苦怕累、胆小怕事、缺乏自制力和坚毅性等,即意 志品质薄弱。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通过体育锻炼锤 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 影响。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与经历挫折、克服困难 联系在一起的,即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 程中表现出来,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 来。体育锻炼是与克服困难打交道的,既需要克 服主观困难(如害怕、恐慌、疲劳、运动损伤等),又 需要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的变化、动作的难度、 时间的 要 求、场 地 的 局 限 等)。经 常 参 加 体 育 锻 炼,就能培养吃苦耐劳、挑战自我、战胜困难、勇敢 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在运动中培养起 来的坚强意志品质还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中,对自己的发展大有益处。 因此,让学生参加轻轻松松、毫无挑战的体育 活动,过于注重运动中的安全问题,把体育课上成 “安全课”不可能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运动中出 现擦伤、扭伤等安全问题实属正常,不可避免。体 育教师应该把安全措施做到位,如准备活动做充 分,认真检查场地和器材,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和 健康状况等,就能把各种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但不 能以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会出现安全问题为借口, 而降低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对 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树立正确的认识,不能把 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出现的安全问题都归咎 于体育教师,那对体育教师的压力太大了,体育教 师也就不敢上出高质量的体育课,这样就不可能 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也无法体现体育学科 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23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1卷

第1期 季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有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33 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此外,教育部还要求 二、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措施 学生在校外还要进行1小时的体育锻炼,即“1 和建议 1“的明确要求。这就需要学校认真贷彻落实,家 长和极配合,学生主动自微 总书记已指明了我国学校体白未来的发展方 关于开齐开足体有课,保证学生的校内锻萄 向和目标,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总书记 时间,既有国外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也有我国自 的讲话精神,又要在学校敦有和学校体有领域予 已的优良传统可以继承和发扬 例如,日本的 以认真贯彻和落实 小学下午3点半以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各种俱 (一)必须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校内外锻炼 部活动,主要以体有俱乐部的活动为主。俄罗册 时间 下年2点半以后也是如此。英国的伊倾公学培养 总书记强调“开齐开足体有果”,说明体有课 出20名首相、37名十字助章获得者,其教有宗旨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月法动箱 ,学习第一”,体有理今是体有的本而 更不能随便被侵占或减少体有课时,《键康中闲 是人格教育,该校有8门体育必修,37,门体育选 行动2019 2030年)》提出的目标是:符合要求 修,周体有课 天文化课学 的中小学体有与健康课程开课奉达到 100% 半天体育活动时间。由此可见,体育活动时间的 这是因为体有课是学校体有的主渠道,对于促 保证不但不会影申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有 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具 团量,面目能移培养学生代良的品格和精神及然 右不可可楼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多年来的实际情 合能力。我国过去几乎所有学校每天下午3点¥ 况是,侵占体有课用于上语数外等“主科”的情况 以后都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体有运动,大多 较为常,尤其不发达地区和农树地风更为派重 数学校还要规定 学生每天出 操。 那时的学生 这就需要各个学校高度重视体育课的作用,不 论是身休素质还 是心理素质都比现在的学生好有 以任何理由侵占体育课,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 多。因此,我国现行的学校教有可以恢复以前的 开课率达到100%。所谓开课率100%,是指严格 优良传统,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而 落实国家中小学体有与佳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确 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 保小学 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 (二)提高体音课和课外体育话动的教音教学 链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围2课时 质品 强学生的运动效果 开齐开足体育课固然重要和必要,但仅仅 R 保 正体有课和课外体有活动的时间还 靠体有课的时间是不够的,就需要保证学生课外 够,还要扎实提高体育课和课外体有活动的教育 和校外的锻炼时间: 《健康中围行动(2019 -2030 数学质童。实际上,我因许多学校在保章体育果 年)》明确要求: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1小 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方面比过去做得越来越 时以上。这个1小时以上应该包括体育课、大课 好,但也存在“有时间保证,无质量可言”的状况 间体有活动、果外体有活动。其中中小学每天大 就体有课而言,不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课间体有活动明确要求是30分钟。这意味着有 上课,长期固化着陈旧 低效的五种体育调 体育课(40分钟)的当天,加上学生 30分钟的 教学形态,即 教课 课间体育活动,可以达到1小时以上,没有体育 课”“单 技术课”,这五种体育课教学形态导致 课的当天,除30分钟的大课间体有活动外,还需 有课变成了“不出汗”的体有课以及无运动量、无 要让学生讲行半小时以上的体有活动。此外.《神 战术,无出赛的“三无”体有课,进成我国学校体有 成中国行动(2010一2030年)》更求.营浩自年的 长期以来存在“30多年来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特 家庭休运动京围,积极引导孩子讲行户外活动 续下降”“学生学了12一14年的休有课却一项z 或体有最炼,确保孩子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 动也未 握”.学生南 欢体有活动但不喜欢课” 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鼓励支持孩子参加校外 大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 Pu 试限外体有活动说·天课间和课外体有活动的 ki.ne 育作业,使其掌握】一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 间让学生集体“跑操”、做“足球操”或“广播操”等
二、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措施 和建议 总书记已指明了我国学校体育未来的发展方 向和目标,我们既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总书记 的讲话精神,又要在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领域予 以认真贯彻和落实。 (一)必须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校内外锻炼 时间 总书记强调“开齐开足体育课”,说明体育课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更不能随便被侵占或减少体育课时。《健康中国 行动(2019—2030年)》提 出 的 目 标 是:符 合 要 求 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到100%[15]。 这是因为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对于促进 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具 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多年来的实际情 况是,侵占体育课用于上语数外等“主科”的情况 较为常见,尤其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更为严重。 这就需要各个学校高度重视体育课的作用,不能 以任何理由侵占体育课,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 开课率达到100%。所谓开课率100%,是指严格 落实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确 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 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 开齐开足体育课固然重要和必要,但 仅 仅 依 靠体育课的时间是不够的,就需要保证学生课外 和校外的锻炼时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明确要求: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1小 时以上。这个1小时以上应该包括体育课、大课 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其中中小学每天大 课间体育活动明确要求是30分钟。这意味着有 体育课(40分 钟)的 当 天,加 上 学 生30分 钟 的 大 课间体育活动,可以达到1小时以上。没有体育 课的当天,除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外,还需 要让学生进行半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此外,《健 康中国行 动(2019—2030年)》要 求:营 造 良 好 的 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或体育锻炼,确保孩子每天在校外接触自然光的 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鼓励支持孩子参加校外多 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 育作业,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 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此外,教育部还要求, 学生在校外还要进行1小时的体育锻炼,即“1+ 1”的明确要求。这就需要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家 长积极配合,学生主动自觉。 关于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学生的校 内 锻 炼 时间,既有国外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也有我国自 己的优良传统可以继承和发扬。例如,日本的中 小学下午3点半以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各种俱乐 部活动,主要以体育俱乐部的活动为主。俄罗斯 下午2点半以后也是如此。英国的伊顿公学培养 出20名首相、37名十字勋章获得者,其教育宗旨 是“运动第一,学习第二”;体育理念是体育的本质 是人格教育,该 校 有8门 体 育 必 修、37门 体 育 选 修,周体育课 程23小 时[16],即 半 天 文 化 课 学 习, 半天体育活动时间。由此可见,体育活动时间的 保证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教育 质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和精神及综 合能力。我国过去几乎所有学校每天下午3点半 以后都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大多 数学校还要规定学生每天出早操。那时的学生无 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比现在的学生好得 多。因此,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可以恢复以前的 优良传统,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 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 (二)提高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教育教学 质量,加强学生的运动效果 仅仅保证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还不 够,还要扎实提高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教育 教学质量。实际上,我国许多学校在保障体育课 和课外体 育 活 动 的 时 间 方 面 比 过 去 做 得 越 来 越 好,但也存在“有时间保证,无质量可言”的状况。 就体育课而言,不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上课,长期固化着陈旧、落后、低效的五种体育课 教学形态,即“军 事 课”“纪 律 课”“说 教 课”“安 全 课”“单一技术课”,这五种体育课教学形态导致体 育课变成了“不出汗”的体育课以及无运动量、无 战术、无比赛的“三无”体育课,造成我国学校体育 长期以来存在“30多年来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持 续下降”“学生学了12~14年的体育课却一项运 动也未掌握”“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课”三 大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就课外体育活动来说,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时 间让学生集体“跑操”、做“足球操”或“广播操”等 第1期 季 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33

34 吉首大学学报(杜会科学版) 第41智 比较普遍,导致体育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不但学生 增强体质以及培养团队合作、遵守规则、公平 的体能得不到全面发展及运动技能水平难以提 争、项强拼搏、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等体有精神利 高,体有精神和体有品德也不能得到培养 品德 为了解决上存在的逐重面题。全面提高体 课堂教学县为课外锻炼服各的。只有让学生 有里和具从体有活动的梦有梦学质品,保正学生 校内享受运动的乐趣,感受运动的魅力,体验运动 的坛动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差,增讲学生 给他们成长和发居带夹的好处,他们校外才可能 动和积极地进 体育锻炼 从这个角度讲, 于2015年创至 中国健康体 学生的体有态度和行为影响家长,进而转变家 模式在阐明课程模式的目标、理念、结构、总体艺 的成才观,转变家长对体育的态度和行为,“家核 求、期望的结果等基础上,遵循抓住主要矛盾、其 :体化”才有可能实现,“1+1”的要求才能得到真 他题中刀而解的哲学恒则,强围源经餐抓住 正落实 个关键要点来开展体有教有教学,即运动负荷、体 (三)“五育并重,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教日 能练习、运动技能。所谓运动负荷,强调每节体有 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果要有 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运动强 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是党的 一贯教有方针 指运动中 心率应该达到14( 160次/分钟,运 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 密度应该在75%左右。这样的运动负荷要求员 教有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教 为了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 师要围绕这个日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 有课。所谓体能练习,就是每节体有课要求学生 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 必须要有10分钟左右的名样化补偿性和趣味性 过来。[可由此可见,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 的体能练习,这是基于重点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间 体系,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做到“五育并重”, 题的考虑。所谓运动技能学练 指每节体育课 学生作为人来培养,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 进行20分钟左右的运动技能学练,注重真实的 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谓“五有 复杂的运动情境创设,并进行结构化运动技能的 重”,就是在认识和实线上对德有、智有、体有、美 教学,而日强调每节课要有对抗练习和比赛,这是 有,劳动教有五个方而都要高度重视.都要落到生 为了面占解决学牛学了12一14年的休有要知 处,不可偏废。然而,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领域 运动也未堂据的间题。中国健康体有课得模式 “重文轻德”“重文轻体”“重文轻美”的现象非常严 已在全国许多省市50多个中小学实验基地进行 重,劳动教有则几乎续乏 对于学校体有来 多探索,10万多学生接受该模式的教育 说起来重要 做起米次 ,忙起 来不费 忽 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并在全国进行推 学生的身心健康、侵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侵 越来越多的学校尝试采用该模式。可以自信地 占体育场地、体育教师与其他文化课教师“同工 讲,只要每节体有课中坚持这三个关键要点,学生 满”水有数师偏制缺多型免摔泊左在。摸 的身心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质催康水平定能显著 变这种教有的形发展状况,树立正确和全面的 改善和提高。中国健康体有课程模式的思想和 法也完全可以远 用 学生 的课外体育活动中, 我部分非常必要,同时世 高学生的运动质量,例如,课外体有活动也要保可 要建立能够全面反 学校体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进行多样化的体能练习,进 首先,必须达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 203 行全校性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如可以通过开 年)》提出的量化标准。如2022年和2030年,国 展班级间、年级间以及不同水平组别的(高水平 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 组由纯水平细如级水平细续)平寒。上学生人 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章青少年总体近视 有机会与比寒。 运动的魅力就是比赛,对青少 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和新发近视率 年儿童来说尤为 敦足球而 学生进行 下降 学生近视 降到38%以下:符合 球比赛,他们怎么可能体验到足球运动的魅力历 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达到 ne 在?只有参与比赛,学生才能真正享受运动乐趣 100%: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有活动不少于1
比较普遍,导致体育活动形式单一枯燥,不但学生 的体能得 不 到 全 面 发 展 及 运 动 技 能 水 平 难 以 提 高,体育精神和体育品德也不能得到培养。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严重问题,全面 提 高 体 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 的运动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增进学生 身心健康,必须要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笔者 于2015年创建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17]。该 模式在阐明课程模式的目标、理念、结构、总体要 求、期望的结果等基础上,遵循抓住主要矛盾、其 他问题迎刃而解的哲学原则,强调要紧紧抓住三 个关键要点来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即运动负荷、体 能练习、运动技能。所谓运动负荷,强调每节体育 课要有一定的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运动强度是 指运动中心率应该达到140~160次/分 钟,运 动 密度应该在75%左 右。这 样 的 运 动 负 荷 要 求 是 为了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解决“不出汗”的体 育课。所谓体能练习,就是每节体育课要求学生 必须要有10分钟左右的多样化补偿性和趣味性 的体能练习,这是基于重点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 题的考虑。所谓运动技能学练,指每节体育课要 进行20分钟左右的运动技能学练,注重真实的、 复杂的运动情境创设,并进行结构化运动技能的 教学,而且强调每节课要有对抗练习和比赛,这是 为了重点解决学生学了12~14年的体育课却一 项运动也未掌握的问题。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 已在全国许多省市50多个中小学实验基地进行 了三年多探索,10万多学生接受该模式的教育教 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越来越 多 的 学 校 尝 试 采 用 该 模 式。可 以 自 信 地 讲,只要每节体育课中坚持这三个关键要点,学生 的身心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质健康水平定能显著 改善和提高。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想和方 法也完全可以运用于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中,提 高学生的运动质量,例如,课外体育活动也要保证 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进行多样化的体能练习,进 行全校性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如可以通过开 展班级间、年级间以及不同水平组别的(如高水平 组、中等水平组、初级水平组等)比赛,让学生人人 有机会参与比赛。运动的魅力就是比赛,对青少 年儿童来说尤为如此。教足球而不让学生进行足 球比赛,他们怎么可能体验到足球运动的魅力所 在?只有参与比赛,学生才能真正享受运动乐趣、 增强 体 质 以 及 培 养 团 队 合 作、遵 守 规 则、公 平 竞 争、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等体育精神和 品德。 课堂教学是为课外锻炼服务的。只有让学生 校内享受运动的乐趣,感受运动的魅力,体验运动 给他们成长和发展带来的好处,他们校外才可能 主动和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这个角度讲,让 学生的体育态度和行为影响家长,进而转变家长 的成才观,转变家长对体育的态度和行为,“家校 一体化”才有可能实现,“1+1”的要求才能得到真 正落实。 (三)“五育”并重,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教育 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党的一贯教育方针。 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 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教 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 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 过来。”[1]由此可见,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 体系,必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做到“五育并重”,把 学生作为人来培养,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 的根本 任 务,促 进 学 生 全 面 发 展。所 谓“五 育 并 重”,就是在认识和实践上对德育、智育、体育、美 育、劳动教育五个方面都要高度重视,都要落到实 处,不可偏废。然而,长期以来,在学校教 育 领 域 “重文轻德”“重文轻体”“重文轻美”的现象非常严 重,劳动教育则几乎缺乏。对于学校体育来说,可 谓“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忽视 学生的身心健康、侵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侵 占体育场地、体育教师与其他文化课教师“同工不 同酬”、体育教师编制缺乏等现象普遍存在。要改 变这种教育的畸形发展状况,树立正确和全面的 教育评价观至关重要,其中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 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必要,同时也 要建立能够全面反映学校体育质量的评价体系。 首先,必须 达 到《健 康 中 国 行 动(2019—2030 年)》提出的量化 标 准。如2022年 和2030年,国 家学生体质 健 康 标 准 达 标 优 良 率 分 别 达 到50% 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 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和新发近视率 明显下降;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 下;符 合 要求 的 中 小 学 体 育 与 健 康 课 程 开 课 率 达 到 100%;中小学 生 每 天 校 内 体 育 活 动 不 少 于 1 小 43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1卷

第1期 季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有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35 时。这些量化标准和要求都需要学校高度重视 的问题,应该摒弃应试教育的考试方法,即考什 并予以真正落实。 就数什么,而是应该教什么就考什么,即根据《课 其次,加强对学校体有开展情况的督杏和学 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去实施体有教有教学,量后 校负责人的考评。《健康中国行动(2019一2030 老的内空也是国微上敏的内容,这样就能而陆兽 年)》明确指出:“将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纳入对学校 生为考试而学体有,教师为考试而教学,把体有课 绩效考核,与学校负责人奖惩挂钩”,“学生要达到 上成了测试理 《国家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及以上水平 ”实 枯燥 乏味 定是考试 上,这些年来教有部和大多数省市教有行政部门 离体有。我国实行的中考体有的现实就是如此 高度重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但各校对学生 高 一,高二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如初三学生,说 体质健康测试的认真落实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不 明学生老试完了,就不锻炼了。此外,者试的内容 少学校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簧”的情况,要么对 不仅包括休能和技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业质 测试顿衍了事:要么墙报结果,虑报数据。因此 来讲行课价,即要老评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头 未来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测试过程和结果 步加强督查, 配 奖惩措施。此外,要认真 动体有,并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考和研究如何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与学校的绩 考的间题,应该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 效挂钩,如何对主要负责人进行奖惩的问题等 合:既要有集中性的一次测试,也要观察和记录学 应该说,我们现在不缺文件,关裤是要判判光实孩 生的平时表理和成结,并要制订出平时成绩和 实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只要加强管理,狠抓落实 次性生中老试的结果性成绩的权重比例。如果只 学生“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及以 采用一次性的结果性考试成绩来算学生的学业水 水平”就不会成为 句空话,我因 生的体质健厨 平成绩,或作为综合性 素质评价的 个方面,显然 水平未来才有望真正得到根本性好转 是陈旧的、简单的考试方式,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 第二 ,将高中体有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 评价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最后,关 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健康中国行动(2019 考的结果会怎样的问题,就需要观察和分析学 2030年)》已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实际上,在 通过体育考试,是增加了体育行为,还是域少了体 这之前教育部颜布的《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将高中 育行为,抑或是从此远离体有 体有与健康课程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将体有 (四)体育教师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 学科纳入“高考 ,充分体现国家对体育学科的离 命感 度重视,也是为 了真正落实党的敦有方针和立 近20年,特别是近10年米,党和国家出台 树人的根本任务。有观点认为,在当前强调由应 系列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学教 试教有向素质数有转变的大背景下,体白学科反 体自的外部环培越来越好,体白教师的地位和 而走进应试教育的老路上,这是不是不合时宜? 要性越来越高,可以说学校体有的春天已经来临 我们认为.在社会学校家长都不重视体有,以及 俗话说.外因要诵过内因面起作用。有这么好的 30多年来我国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背 玫策和环境,体有教师应该更加积极行动 起来 景下,通过体 考”提高体育学科的地 烈的事 和社 责任感,具 有奋斗 精神 用,促进各方面重视学生的体有学习和锻炼,显 现人生价值,为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作出里 非常必要,具有现实意义。还有观点认为,体有 大的奉献和页献。只要我们体有人进一步端正态 “高老”就会出现老什么就教什么,考完以后学生 度,提升素质,凸显价值,我们才能受到社会和仙 就不练,怎么培养学生终身体有的意识和习惯? 人的尊重和重视。当前和未来,体有教师可能重 这就涉及到老的目的是什么,老什么怎么老、来 占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改白已 的结果会怎样等问器, 这是需 我们认真思考不 首先,不要怨天尤 ,而要 动担当 在“ 研究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考试 ·首先,应 智 ”的社会环境下 ,体有和体有教师不受困 明确体育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 动 视,这是 长期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体有 ki.ne 炼,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其次,关于考什么 必须正视和而对。但现实中一些体育教师喜欢把
时。这些量化标准和要求都需要学校高度重视, 并予以真正落实。 其次,加强对学校体育开展情况的督查和学 校负 责 人 的 考 评。《健 康 中 国 行 动 (2019—2030 年)》明确指出:“将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纳入对学校 绩效考核,与学校负责人奖惩挂钩”,“学生要达到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及以上水平。”实际 上,这些年来教育部和大多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 高度重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但各校对学生 体质健康测试的认真落实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不 少学校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要么对 测试敷衍了事;要么瞒报结果,虚报数 据。因 此, 未来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测试过程和结果要进 一步加强督查,并配以奖惩措施。此外,要认真思 考和研究如何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与学校的绩 效挂 钩,如 何 对 主 要 负 责 人 进 行 奖 惩 的 问 题 等。 应该说,我们现在不缺文件,关键是要扎扎实实落 实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只要加强管理,狠抓落实, 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良好及以上 水平”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 水平未来才有望真正得到根本性好转。 第三,将高中体育科目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 试或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健康中国行动(2019— 2030年)》已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实际上,在 这之前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将高中 体育与健康课程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体育 学科纳入“高考”,充分体现国家对体育学科的高 度重视,也是为了真正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 树人的根本任务。有观点认为,在当前强调由应 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体育学科反 而走 进 应 试 教 育 的 老 路 上,这 是 不 是 不 合 时 宜? 我们认为:在社会、学校、家长都不重视体育,以及 30多年来我 国 学 生 身 心 健 康 水 平 持 续 下 降 的 背 景下,通过体育“高考”提高体育学科的地位和作 用,促进各方面重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显得 非常必要,具 有 现 实 意 义。还 有 观 点 认 为,体 育 “高考”就会出现考什么就教什么,考完以后学生 就不 练,怎 么 培 养 学 生 终 身 体 育 的 意 识 和 习 惯? 这就涉及到考的目的是什么、考什么、怎么考、考 的结果会怎样等问题。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 研究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考试。首先,应该 明确体育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锻 炼,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其次,关于考什么 的问题,应该摒弃应试教育的考试方法,即考什么 就教什么,而是应该教什么就考什么,即根据《课 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去实施体育教育教学,最后 考的内容也是课堂上教的内容,这样就能预防学 生为考试而学体育,教师为考试而教学,把体育课 上成了测试课,导致学生学练体育的体验是单调 枯燥、痛苦乏味,结果肯定是考试完了,学生便远 离体育。我国实行的中考体育的现实就是如此, 高一、高二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如初三学生,说 明学生考试完了,就不锻炼了。此外,考试的内容 不仅包括体能和技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业质量 来进行评价,即要考评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 和体育品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变被动体育为主 动体育,并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第三,关于怎么 考的问题,应该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 合:既要有集中性的一次测试,也要观察和记录学 生的平时表现和成绩,并要制订出平时成绩和一 次性集中考试的结果性成绩的权重比例。如果只 采用一次性的结果性考试成绩来算学生的学业水 平成绩,或作为综合性素质评价的一个方面,显然 是陈旧的、简单的考试方式,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 评价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最后,关于 考的结果会怎样的问题,就需要观察和分析学生 通过体育考试,是增加了体育行为,还是减少了体 育行为,抑或是从此远离体育。 (四)体育教师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 命感 近20年,特别是近10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 一系列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学校 体育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体育教师的地位和重 要性越来越高,可以说学校体育的春天已经来临。 俗话说: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有这么好的 政策和环境,体育教师应该更加积极行动起来,树 立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奋斗精神,体 现人生价值,为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作出更 大的奉献和贡献。只要我们体育人进一步端正态 度,提升素质,凸显价值,我们才能受到社会和他 人的尊重和重视。当前和未来,体育教师可能重 点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改变自己。 首先,不要怨天尤人,而要主 动 担 当。在“重 智轻体”的 社 会 环 境 下,体 育 和 体 育 教 师 不 受 重 视,这是一个长期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体育教师 必须正视和面对。但现实中一些体育教师喜欢把 第1期 季 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53

36 吉首大学学报(杜会科学版) 第41卷 没有做好工作归因于外部因素,如抱怨校长不 准》,依然“我行我素“心安理得”或经信个别专 视学校体有工作,抱怨体有教师的待遇低,抱怨升 的误导观点,按照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望 职称比其他学科的数师难、抱怨场地设施条件弟 学。这就需要广大体有教师加强学习,善于交流 等。体有敦师的正当权益应该积极争取和维护 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真正使自己的教学符合《课 但过分地抱怨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和质量则不可 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 取。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必须改变,因为瓶架 挥更大作用。 济于事,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积极的态度应该是 任劳任怨 主动 当、做出成绩、体现价值,来赢得 三,结论 尊重和重视 学生体质健康的间题,我们体有裂 师不能推卸责任,应该反思自己和自已的工作,我 第一,无论是从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及党和 们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了吗?比如说,学生体质 国家 一系列的相关重要 要求 ,还是从学生 健康状况下降的问题,在所有的国家相关文件中 心健康状况来看,抑或是从国际学校体育的发居 都是扣它作为学校体有的情来的,面日 趋势来看,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我国学校 质健康 的指标主要就品 的指 ,体能不是松 体有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长和其他学科教师教的,是体育教师教的,我们几 第二,认直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及党和 十年来没有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上去,还 国家的相关重要文件要求,已成为重中之重的 下隆了,我们没有一点责任吗?因此,多反思自己 务。应该说,现在不缺文件的精神和要 ,缺的 的间腰,包括工作态度、责任感以及方式方法间 如何落实文件精神和要求的积极态度及有效手段 题,这很重要,未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否直正 和方法。因此,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将党和国家相 改善应该是评价体育教师工作成效的一个最重 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认真落实到课堂教学、课列 的指标 和校外体有活动中,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作出 其次,转变落后的教有观念和方式,认真落实 《课程标准》的精神。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教有观念 第 ,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需要方方面面高 和教学方式,但应该具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积 度重视,通力合作。这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 极态度,改变不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的落后教学 领导、家长等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盟,把学 观念和方式。长期的实践证明,后的体有教白 生的身心健康作为考评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 教学观念和方式不但没有地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部分,更需要我们体育教有工作者勇于担当,不 而且还起到 了阻碍作用 例如 “运动技术中 使命,更加作为,把重点放在通过体有与健康教 论”只强调单个技术的教学,过分注重技术的细节 教学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 的身 心健月 以及所谓的“技术含量”,采用碎片化的技术教学, 状况应成为考评学校体育质量最重要的指标。 导政果堂努学单调状楼、沉阅多味,“三无体有巢 大行其道.“不出汗”的体有课非常普遍,学生的身 参考文献: 心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质健康水平难以提高】 [1门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恭础 际上,20年前(课程标准》就提出了体 与健康课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让会主义建设者和最班人[EB 程要树立健康第 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的身 OL].[2018-10-101.http:xinhuanet,com// politics/leaders/2018-09/10/c 1123408400.htm 心健康作为课程的目标,并落实到所有的教学方 面和环节。后面党和国家的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纸中 学体有(16年领)体商与健康(712年额)课往标 都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都强调要通过体育 浪(实登将)[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板社.2001 促进学生身心健速,体魄强健。应该说,广大体自 敦师积极贯彻落实健康第 的指导思想,取得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有部,香通高中体育与使康谋程标 准(实验)[M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定的成效,但由于受落后的教有观念和方式 [4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有部,义务教有体有与使康课往标 深蒂周的影角,落实《课程标准》的情况很不平衡 准(201】年)M门北京:北京师范大社,2012 ki.ne 甚至不少体有敦师至今为止都未看过《课程制
没有做好工作归因于外部因素,如抱怨校长不重 视学校体育工作,抱怨体育教师的待遇低,抱怨升 职称比其他学科的教师难、抱怨场地设施条件差 等。体育教师的正当权益应该积极争取和维护, 但过分地抱怨而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和质量则不可 取。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必须改变,因为抱怨无 济于事,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积极的态度应该是 任劳任怨、主动担当、做出成绩、体现价值,来赢得 尊重和重视。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我们体育教 师不能推卸责任,应该反思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我 们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了吗?比如说,学生体质 健康状况下降的问题,在所有的国家相关文件中 都是把它作为学校体育的事情来阐述的,而且体 质健康的指标主要就是体能的指标,体能不是校 长和其他学科教师教的,是体育教师教的,我们几 十年来没有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上去,还 下降了,我们没有一点责任吗?因此,多反思自己 的问 题,包 括 工 作 态 度、责 任 感 以 及 方 式 方 法 问 题,这很重要。未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否真正 改善应该是评价体育教师工作成效的一个最重要 的指标。 其次,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式,认真落实 《课程标准》的精神。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教育观念 和教学方式,但应该具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积 极态度,改变不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的落后教学 观念和方式。长期的实践证明,落后的体育教育 教学观念和方式不但没有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还起到了阻碍作用。例 如,“运 动 技 术 中 心 论”只强调单个技术的教学,过分注重技术的细节 以及所谓的“技术含量”,采用碎片化的技术教学, 导致课堂教学单调枯燥、沉闷乏味,“三无体育课” 大行其道,“不出汗”的体育课非常普遍,学生的身 心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质健康水平难以提高。实 际上,20年前《课程标准》就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 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进学生的身 心健康作为课程的目标,并落实到所有的教学方 面和环节。后面党和国家的一系列相关重要文件 都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都强调要通过体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应该说,广大体育 教师积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根 深蒂固的影响,落实《课程标准》的情况很不平衡, 甚至不 少 体 育 教 师 至 今 为 止 都 未 看 过 《课 程 标 准》,依然“我行我素”“心安理得”或轻信个别专家 的误 导 观 点,按 照 陈 旧、落 后 的 教 学 方 式 进 行 教 学。这就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加强学习,善于交流、 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真正使自己的教学符合《课 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发 挥更大作用。 三、结论 第一,无论是从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及党和 国家一系列的相关重要文件要求,还是从学生身 心健康状况来看,抑或是从国际学校体育的发展 趋势来看,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我国学校 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第二,认真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及党和 国家的相关重要文件要求,已成为重中之重的任 务。应该说,现在不缺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缺的是 如何落实文件精神和要求的积极态度及有效手段 和方法。因此,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将党和国家相 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认真落实到课堂教学、课外 和校外体育活动中,为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作出 更大贡献。 第三,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需要方方面面高 度重视,通力合作。这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 领导、家长等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把学 生的身心健康作为考评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 部分,更需要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勇于担当,不辱 使命,更加作为,把重点放在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 教学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学生的身心健康 状况应成为考评学校体育质量最重要的指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 OL].[2018-10-10].http:∥ xinhuanet.com// politics/leaders/2018-09/10/c_1123408400.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 中 学体育(1~6年级)体 育 与 健 康(7~12年 级)课 程 标 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 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 63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1卷

第1期 季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有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37 [12]季谢,但,颜军,体育心理学[M门,北京:高等教 1 46 [3]季,体有与使康[M们.上海:年东师花大学出社 的9「1200 〔8]中共中,因务院.国家中长期教有革和发规划 2016.12 g20102020s1ry12100720 [15]使康中图行动拉进委员会.使康中国行功(2019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我革全西提高 20301)r12010-07 教有登的意「2019062 [16]彭附.不运动,不男人[N],北京青年报,2013-11 [10们]未慕萄,成进新课柱,与课往实她者对话[M们.北京 1 北克师蓝士坠出斯社.2002.43一45,118.176 [17]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谋柱候人的思考与构建[门.北京 [1门叶英婆安,兰景艺,胡思丁,等高中生心理能康我况及 体有大学染报,2015(9).72一80. 影响国素分析[J].新江预防压学,2016(2)1162 (责任编细:陈伟) -164 Improving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the Fundament and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Study of President Xis Speech at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 JILiu' Education of Ado t Health ercise Intervention of Abstract:Presiden Xi Jinping made a clear request at the national educ tion conference in 2018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 putting health first,open ful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to help students enioy fun in physical exercise.strengthen their physique.improve their personality and temper their will.It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quireme ts of President Xi,taking the p motion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s the star ing point and 1 othold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work.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tudents phys 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his paper first studies and understands the President Xi's speech spirit and its profound meaning,and explains that the President Xi's speech fully embodies the people-oriented thinking,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utting students health first,and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ody and mind.Sec ond.it puts forward so ur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President Xis wemust open full physica s to ensur he time of e inside and ou side the school,improve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tra-curricula sports activities to ensure students'exercise effect.attach equal importance to"five educations and im tegrat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to the evalu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quality,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a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中共中央,国 务 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Z].1999-06-13. [7]中共中央,国 务 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 体质的意见[Z].2007-05-07. [8]中共中央,国 务 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9]中共中央,国 务 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 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Z].2019-06-23. [10]朱慕菊.走进新 课 程:与 课 程 实 施 者 对 话[M].北 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3-45,118,176. [11]叶英姿,兰景艺,胡思丁,等.高中生心理 健 康 状 况 及 影响因 素 分 析 [J].浙 江 预 防 医 学,2016(2):162 -164. [12]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6:102. [13]季浏.体育与健 康[M].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48. [14]杨剑.锻炼心理 学[M].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174. [15]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 康 中 国 行 动 (2019— 2030年)[Z].2019-07-15. [16]彭 俐.不 运 动,不 男 人 [N].北 京 青 年 报,2013-11 -18. [17]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北京 体育大学学报,2015(9):72-80. (责任编辑:陈 伟) ImprovingStudents'PhysicalandMentalHealth:theFundamentandDirection oftheDevelopmentofSchoolPhysicalEducationinChina:Studyof PresidentXi'sSpeechattheNationalEducationConference JILiu1,2 (1.SchoolofPhysicalEducationand Health,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 2.KeyLaboratoryofAdolescentHealthAssessmentandExerciseInterventionof MinistryofEducation,Shanghai200241,China ) Abstract:PresidentXiJinpingmadeaclearrequestatthenationaleducationconferencein2018thatwe shouldestablishtheeducationconceptofputtinghealthfirst,openfullphysicaleducationclassesto helpstudentsenjoyfuninphysicalexercise,strengthentheirphysique,improvetheirpersonalityand tempertheirwill.Itpointsoutthedirectionforthefuturedevelopmentofschoolphysicaleducationin ourcountry.Schoolphysicaleducationshouldbeconscientiouslyimplementedinaccordancewiththe requirementsofPresidentXi,takingthepromotionofstudents'physicalandmentalhealthasthestart- ingpointandthefootholdofschoolphysicaleducationwork,effectivelyimprovingthestudents'physi- calandmentalhealthandpromotetheall-rounddevelopmentofstudents.Thispaperfirststudiesand understandsthePresidentXi'sspeechspiritanditsprofoundmeaning,andexplainsthatthePresident Xi'sspeechfullyembodiesthepeople-orientedthinking,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puttingstudents' healthfirst,andpaysgreatattentionto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students'bodyandmind.Sec- ond,itputsforwardsomemeasuresandsuggestionsonhowtoimplementthespiritofPresidentXi's speech,i.e.wemustopenfullphysicaleducationclassestoensurethetimeofexerciseinsideandout- sidetheschool,improvetheeducationandteachingqualityofphysicaleducationandextra-curricular sportsactivitiestoensurestudents'exerciseeffect,attachequalimportanceto"fiveeducations" andin- tegrateschoolphysicaleducationintotheevaluationofschooleducationquality,andphysicaleducation teachersshouldestablishastrongsenseofsocialresponsibilityandmission. Keywords:schoolphysicaleducation;physicalandmentalhealth;developmentdirection 第1期 季 浏: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和方向 73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核心素养——多重课程实施模式中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研究_杨宗友.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核心素养——关于提升我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_朱亚成.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教师教育_理念_挑战与应对_黄河.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视角下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及_省略_4年以来的11份政策文本量化分析_贺新家.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核心素养——基于初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即时性评价改进_李卫红.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健康素养生成的体育教师教育范式转变_程传银.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核心素养——基于扎根理论的我国中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构建_李承伟.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构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辩证研究_吴向宁.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问题及其破解之道_赵富学.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_朱亚成.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体育游戏——改进跑类体育游戏方法_提高_体育弱势学生_参与热情_李国庆.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体育游戏——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_孙凤.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体育游戏——民族游戏与小学体育教学的融合_朱艳燕.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体育游戏——浅论趣味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运用_孙晖.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体育游戏——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抉择和组织方式_刘育明.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体育游戏——巧用游戏教学法构建_四有_新课堂_省略_小学低段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_张汉良.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体育游戏——体育教学中游戏的选择和实施探讨_李银冰.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对小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_季谢云.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教学策略的变化研究_以_乐趣绳障碍_游戏为例_顾红云.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兴趣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有利影响探析_魏冉.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学校体育研究——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落实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的发展战略研究_董翠香.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学校体育研究——日本_义务教育体育科学习指导要领_省略_运动技能课程内容设置对我国的启示_刘世磊.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学校体育研究——近30年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现_省略_体育教育发展现状报告_的文本分析_胡小清.pdf
- 《体育教学研究进展》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学校体育研究——对我国20年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若干认识问题的澄清与分析_季浏.pdf
-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体育发展趋势.ppt
-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体育体制.ppt
-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中国参加奥运会.ppt
-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ppt
-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奥林匹克——古代奥运.ppt
-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体育文化.ppt
-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体育科学.ppt
-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体育手段.ppt
-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体育过程.ppt
-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体育目的.ppt
-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体育概念.ppt
-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概论》课程授课教案(讲义,32学时,主讲:王化冰).doc
-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史》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7次课 第六章现代体育的形成(内页).doc
-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史》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七次课 第六章现代体育的形成(扉页).doc
-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史》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5次课教案扉页.doc
- 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史》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4次课教案内页.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