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20次课 螺纹联接(二)

次课螺纹联接 (二)141.螺纹联接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2.各种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教学要求1.了解螺栓的失效形式;2.掌握单种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1.螺栓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2.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理论与方法。包括螺栓所受总拉力的确定与紧螺栓联接强度计算公式中系数1.3的物理意义。难点: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以及强度计算。(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解题的思维方式要转变,要由解静定问题转到解静不定问题上来。要从分析螺栓及被连接件的受力一变形关系人手,充分理解变形协调条件,深入掌握螺栓与被连接件的受力一变形关系图。)教学方式与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实例分析螺栓各种受力情况,达到启发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力学知识分析螺栓的受力情况。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组织:复习旧课:螺纹的主要类型,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条件,螺纹放松的措施。引入新课:对于任何一种零件在进行设计时我们都会关注它的失效与强度,一个小小的螺栓或者螺钉失效所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比如1998年,国内某航空公司的一飞机因前起落架不能放下,追降在上海虹桥机场。事后检查发现由于前起落架的锁连杆上固定螺栓脱落,造成前起落架因不能开锁而不能放下。后来发现螺栓脱落的原因不是螺母脱落,而是螺栓在靠近螺栓头的部位发生了断裂所致。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螺纹联接的失效与强度计算。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1.失效形式和原因a)形式:多数为抗拉疲劳失效,静态失效较少,但严重过载拉断,螺牙剪断,螺纹压溃等可出现。b)失效原因:应力集中应力集中促使疲劳裂纹的发生和发展过程2.设计计算准则与思路受拉螺栓:设计准则为保证螺栓的疲劳拉伸强度和静强度受剪螺栓:设计准则为保证螺栓的挤压强度和剪切强度受载情况:「松螺栓一用于轴向工作载荷普通螺栓(紧螺栓一用于轴向或横向工作载荷铰制孔螺栓一用于横向工作载荷1、普通松螺栓联接如吊钩螺栓,工作前不拧紧,无预紧力,只有工作载荷F起拉伸作用,防断。F≤[0]一一验算用,强度条件为:G=MPa44F或dz(mm)(设计用)→定公称直径dVr[a]式中:d1—一螺杆危险截面直径(mm)[o]—许用拉应力N/mm2(MPa)
第二十次课 螺纹联接(二) 教学内容 1.螺纹联接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2.各种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教学要求 1.了解螺栓的失效形式; 2.掌握单种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方法。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螺栓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计算准则; 2.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理论与方法。包括螺栓所受总拉力的确定与紧螺栓联接强度计算公式中系数1.3的物理意义。 难点: 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以及强度计算。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解题的思维方式要转变,要由解静定问题转到解静不定问题上来。要从分析螺栓及被连接件的受力—变形关系人手,充分理解变形 协调条件,深入掌握螺栓与被连接件的受力—变形关系图。) 教学方式与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教学基本要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实例分析螺栓各种受力情况,达到启发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力学知识 分析螺栓的受力情况。注意突出重点,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教学过程组织: 复习旧课: 螺纹的主要类型,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条件,螺纹放松的措施。 引入新课: 对于任何一种零件在进行设计时我们都会关注它的失效与强度,一个小小的螺栓或者螺钉失效所带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比如1998年,国内某航空公司 的一飞机因前起落架不能放下,迫降在上海虹桥机场。事后检查发现由于前起落架的锁连杆上固定螺栓脱落,造成前起落架因不能开锁而不能放下。后 来发现螺栓脱落的原因不是螺母脱落,而是螺栓在靠近螺栓头的部位发生了断裂所致。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螺纹联接的失效与强度计算。 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 1.失效形式和原因 a)形式:多数为抗拉疲劳失效,静态失效较少,但严重过载拉断,螺牙剪断,螺纹压溃等可出现。 b)失效原因:应力集中 应力集中促使疲劳裂纹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2.设计计算准则与思路 受拉螺栓:设计准则为保证螺栓的疲劳拉伸强度和静强度 受剪螺栓:设计准则为保证螺栓的挤压强度和剪切强度 受载情况: 1、普通松螺栓联接: 如吊钩螺栓,工作前不拧紧,无预紧力,只有工作载荷F起拉伸作用,防断。 式中:d1——螺杆危险截面直径(mm) [σ]——许用拉应力 N/mm2 (MPa)

起重机上的吊钩2、普通紧螺栓联接工作前有预紧力2.1横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计算-主要防止被联接件错动FR为横向载荷,特点:杆孔间有间隙,靠拧紧后正压力由预紧力产生摩擦力来传递外载荷,设所须的预紧力为FO,保证联接可靠(不产生相对滑移)的条件为:mμF2K,FrBkE一工作前后不变,式中:μ一一接缝面间的摩擦系数;m一一结μum合面数目:K一一防滑系数(可靠性系数)K=1.1~13工作前拧紧,在拧紧力矩T作用下:预紧力F0一产生拉伸应力复合应力状态S,螺纹摩擦力矩T1→产生剪应力TF.拉应力G=r2F,tg(y+9)T2d..F扭转应力:=tg(y+o)1W.and16对于M10~M68的钢制昔通螺纹,P,=arctgu,=arctg0.15将平均值代入,得t0.5g则按第四强度理论:0,=o+3t,1.301.3含义将外载荷提高30%,以考虑螺纹力矩对螺栓联接强度的影响,这样把拉扭的复合应力状态简化为纯拉伸来处理,大大简化了计算手续。1.3F强度条件验算公式:o,=s[oa]t1/4元d1.3×4F设计公式为:d2[0]P用普通螺栓连接承受横向载荷时,螺栓的尺寸较大,怎么办?①采用键、套筒、销承担横向工作载荷,而螺栓仅起连接作用②采用无间隙的铰制孔螺栓
起重机上的吊钩 2、普通紧螺栓联接——工作前有预紧力 2.1横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计算——主要防止被联接件错动 FR为横向载荷,特点:杆孔间有间隙,靠拧紧后正压力由预紧力产生摩擦力来传递外载荷,设所须的预紧力为F0,保证联接可靠(不产生相对滑移) 的条件为: 工作前拧紧,在拧紧力矩T作用下: 螺纹摩擦力矩T1→产生剪应力τ 1.3含义——将外载荷提高30%,以考虑螺纹力矩对螺栓联接强度的影响,这样把拉扭的复合应力状态简化为纯拉伸来处理,大大简化了计算手续。 用普通螺栓连接承受横向载荷时,螺栓的尺寸较大,怎么办? ① 采用键、套筒、销承担横向工作载荷,而螺栓仅起连接作用 ② 采用无间隙的铰制孔螺栓 预紧力F0→产生拉伸应力σ 复合应力状态

R/2BR2.2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强度计算特点:加载前有预紧力F0、轴向工作载荷F只适于普通螺栓一防断,受F0与F联合作用,如下图中的汽缸盖螺栓F-工作特点:工作前拧紧,有FO;螺栓受力与变形被联接件受力与力关系变形关系变形变形T合并后的螺栓与被联按件的受力与变形关系预紧预紧前?预系演示变形Flash动画显示预紧后力和变形的关系工作后加上工作载荷F,工作前、工作中载荷变化,求工作时总载荷F=?
2.2 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强度计算 特点:加载前有预紧力F0、轴向工作载荷F 只适于普通螺栓——防断,受F0与F联合作用,如下图中的汽缸盖螺栓。 工作特点:工作前拧紧,有F0; Flash动画显示预紧后力和变形的关系 工作后加上工作载荷F,工作前、工作中载荷变化,求工作时总载荷FΣ=?

1.正常加载:被联接件间能保证可靠的密过。2超常加载:被联接件间密封F不可靠甚至出现间隙。变形FE受我时坏栓的轴预紧前预紧受载向拉力:F=Fo+F区正常加装超常加款Flash动画演示力与变形的情况螺栓刚度:C1,被连接件刚度:C2螺栓初始变形量:0=FO/C1,加载后变成:+02=F2被连接件初始变形量:01=F0/C2,加载后变成:01-52=F0'如图所示:力FAFFoFAF,FoT162变形d61△F)=Fr-Fo=F+Fo'-Fo,AF2=Fo-Fo'F+F?F-F-F?C推出:,这样F=F+AF=F+CC,C+C2或者F,=F+F-剩余预紧力Fo'-1.3F≤[0]强度条件验算公式:,=(MPa)4[1.3×4F设计公式:d≥(mm)→(公称直径)*f[0]如果轴向载荷为变载荷,还要对螺栓的疲劳强度进行校核。校核公式为:/nd1cc.2FL≤[o,] MPatJC+C,ndC,+C43.铰制孔螺栓连接FR直接作用在螺栓上,使螺栓杆受剪切和挤压。此类螺栓预紧力小,计算时忽略。强度条件:F[t] MPamrd/4Fr≤[o,] MPa-adshmnm:接合面数目dS:螺栓杆受剪面直径,即为光杆直径hmin:较小挤压高度
Flash动画演示力与变形的情况 螺栓刚度: C1 ,被连接件刚度: C2 螺栓初始变形量: δ = F0/C1 ,加载后变成: δ +δ2=FΣ 被连接件初始变形量: δ1 = F0/C2 ,加载后变成:δ1 –δ2=F0' 如图所示: 如果轴向载荷为变载荷,还要对螺栓的疲劳强度进行校核。 校核公式为: 3. 铰制孔螺栓连接 FR直接作用在螺栓上,使螺栓杆受剪切和挤压。此类螺栓预紧力小,计算时忽略。 强度条件: m :接合面数目 d S :螺栓杆受剪面直径, 即为光杆直径 hmin:较小挤压高度

-FRFE设计时,按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出dS,取大值。小结:1、普通松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2、受横向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与强度计算;受轴向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与强度计算;3、铰制孔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4、作业:1、起重机卷筒与大齿轮用8个普通螺栓连接在一起,已知卷筒直径D=400mm,螺栓分布圆直径D0=500mm,结合面间摩擦系数f=0.12,可靠系数K=1.2,起重钢索拉力Q=50000N,螺栓材料的许用拉伸应力[o]=100MPa,试设计该螺旋组的螺栓直径。2、如图,滑动轴承由四个螺栓与机座相联,每个螺栓预紧力800N,轴承刚度是螺栓的2倍,轴承受的径向载荷Q=4000N,问:(1)每个螺栓受的总载荷是多少?(2)螺栓小径至少多少?([g]=120N/mm2)0米崇
设计时,按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出 dS ,取大值。 小结: 1、 普通松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2、 受横向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与强度计算; 3、 受轴向载荷的普通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与强度计算; 4、 铰制孔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作业: 1、起重机卷筒与大齿轮用8个普通螺栓连接在一起,已知卷筒直径D=400mm,螺栓分布圆直径D0=500mm,结合面间摩擦系数f=0.12,可靠系数 K=1.2,起重钢索拉力Q=50000N,螺栓材料的许用拉伸应力[σ]=100MPa,试设计该螺旋组的螺栓直径。 2、如图,滑动轴承由四个螺栓与机座相联,每个螺栓预紧力800N,轴承刚度是螺栓的2倍,轴承受的径向载荷Q=4000N,问:(1)每个螺栓受的总载 荷是多少?(2)螺栓小径至少多少?([σ]=120N/mm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9次课 螺纹联接(一).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8次课 轮系(二).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7次课 轮系(一).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6次课 蜗杆传动(二).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5次课 蜗杆传动(一).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4次课 齿轮(五).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3次课 齿轮(四).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2次课 齿轮(三).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1次课 齿轮(二).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10次课 齿轮(一).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09次课 带传动(二).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08次课 带传动(一).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07次课 凸轮机构(二).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06次课 凸轮机构(一).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05次课 平面连杆机构(二).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04次课 平面连杆机构(一).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03次课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二).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02次课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一).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01次课 绪论.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Curriculum Design of Mechanical Design Basic.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21次课 轴.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22次课 轴毂联接设计.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23次课 滚动轴承(一).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24次课 滚动轴承(二).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25次课 联轴器和离合器.pdf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零章 绪论 0.2构件与零件.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零章 绪论 0.1机器的组成..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4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5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6自由度计算例题.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1.1机构的组成.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平面机构机构 2.4曲柄存在的条件.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平面机构机构 2.5急回特性.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平面机构机构 2.8死点.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平面机构机构 2.6压力角与传动角.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平面机构机构 2.3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变.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平面机构机构 2.2铰链四杆机构.ppt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平面机构机构 2.7四杆机构的应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