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2 土壤分析-土样的采集与处理

第一部分土壤化学分析
第一部分 土壤化学分析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本章要点: 1、掌握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要求。 2、掌握混合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 3、了解盐分样品采集的特殊性。 4、了解土壤样品处理的目的。 5、熟悉土壤样品处理的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本章要点: 1 、掌握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与要求 。 2、掌握混合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 3、了解盐分样品采集的特殊性。 4 、了解土壤样品处理的目的 。 5 、熟悉土壤样品处理的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 采样原则: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此原则应始终贯穿在整个采样过程中,如何做到呢? 两点要求: (1)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到随机、多点取样; (2)几个相互比较的样品组应由同等数量的土样组成
土壤样品的采集 采样原则: 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此原则应始终贯穿在整个采样过程中,如何做到呢? 两点要求: (1)避免一切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到随机、多点取样; (2)几个相互比较的样品组应由同等数量的土样组成

采样方法: 分析目的不同,采样的要求与方法也不同。 *混合样品的采集: 目的:把土壤不均一性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以 减小采样误差,提高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并且大 大减轻了工作量。 缺点:是多点样品混合后的测定值,从分析结果看 不出该地块土壤的细微变化。 过程:采样区的划分及采样点的布置; 采样路线; 采样工具; 采样方法
采样方法: 分析目的不同,采样的要求与方法也不同。 *混合样品的采集: 目的:把土壤不均一性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以 减小采样误差,提高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并且大 大减轻了工作量。 缺点:是多点样品混合后的测定值,从分析结果看 不出该地块土壤的细微变化。 过程:采样区的划分及采样点的布置; 采样路线; 采样工具; 采样方法

(1)采样区的划分及采样点的布置: 在划分采样区之前,首先应该了解该地区的土壤 类型、地形、作物种类、耕作措施、施肥水平、产 量等基本情况,然后在基本情况大体一致的地块内 划分采样区。 A、采样区的面积:根据测定目的、要求及土壤的 变异情况来划分。 美国Davidesan(1982年)确定: 天然牧场: 5-10ha (75-150亩) 平坦的耕地:2-5ha (30-75亩) 灌溉菜园地:0.5-1ha(7.5-15亩) 总之,一般为几亩、几十亩、几百亩不等
(1)采样区的划分及采样点的布置: 在划分采样区之前,首先应该了解该地区的土壤 类型、地形、作物种类、耕作措施、施肥水平、产 量等基本情况,然后在基本情况大体一致的地块内 划分采样区。 A、采样区的面积:根据测定目的、要求及土壤的 变异情况来划分。 美国D id av esan(1982年)确定: 天然牧场: 5-10ha (75-150亩) 平坦的耕地:2-5ha (30-75亩) 灌溉菜园地:0.5-1ha(7.5-15亩) 总之,一般为几亩、几十亩、几百亩不等

B、采样点的布置: 既要有较高的代表性,又不要使工作量太大。 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研究区范围的大小; 研究区范围的土壤变异情况; 试验研究所要求的精密度。 研究区面积愈大,变异性愈大,采样点应增多。 美国Kurty T.L1982年提出,均匀地块300亩(20ha) 采11个混合样,每样取5钻分样,混匀
B、采样点的布置: 既要有较高的代表性,又不要使工作量太大。 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研究区范围的大小; 研究区范围的土壤变异情况; 试验研究所要求的精密度。 研究区面积愈大,变异性愈大,采样点应增多。 美国Kurty T.L 1982年提出,均匀地块300亩(20ha) 采11个混合样,每样取5钻分样,混匀

(2)采样路线: 土壤是不均一体系,所以采样应按一定路线进 行,以达到均匀分布采样点从而控制整个采样区范 围,提高样品代表性的目的。 布点以锯齿形或蛇形(“S”形)较好,直线形或梅 花形(对角线形)布点不好。为什么?
(2) 采样路线: 土壤是不均一体系,所以采样应按一定路线进 行,以达到均匀分布采样点从而控制整个采样区范 围,提高样品代表性的目的。 布点以锯齿形或蛇形(“S”形)较好,直线形或梅 花形(对角线形)布点不好。 为什么?

土壤采样臭分市 (A) IC) ( t X X X 袋 裙齿型c蛇时, 左找型 梅花 织梅花形 S型) 正确 不造当的 不造的 正确

(3)采样工具:土钻、土铲 (4)采样方法: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重量应均匀一致,土 样上下层比例相同,垂直于土面来取土样,所得土 样捏碎、混匀,用四分法缩取至1kg左右,装袋、 贴标签
(3)采样工具:土钻、土铲 (4)采样方法: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重量应均匀 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重量应均匀 致一 ,土 样上下层比例相同,垂直于土面来取土样,所得土 样捏碎、混匀,用四分法缩取至1kg左右,装袋、 贴标签

*土壤盐分样品的采集: 在盐碱土地区,盐分移动的变化规律比养分的变化大, 所以采样时独具一些特点:盐分随水移动性强,因而 在土壤的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存在很大的变异。 (1)一般性了解土壤盐分情况时,可以采混合样; (2)详细、专门研究土壤盐分含量、组成及动态时, 不能采混合样,而应定点采样: (3)每层“段取”便于计算土壤储盐量或绘制土壤 剖面盐分分布图; (4)特别重视采样时间和采样深度,因为盐分上下 移动受不同时间的淋溶与蒸发作用的影响很大
*土壤盐分样品的采集 : 在盐碱土地区,盐分移动的变化规律比养分的变化大, 所以采样时独具一些特点:盐分随水移动性强,因而 在土壤的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存在很大的变异 。 ( 1)一般性了解土壤盐分情况时,可以采混合样 ; ( 2 )详细 、专门研究土壤盐分含量 专门研究土壤盐分含量 、组成及动态时 , 不能采混合样,而应定点采样 ; ( 3 )每层 “段取 ” -便于计算土壤储盐量或绘制土壤 便于计算土壤储盐量或绘制土壤 剖面盐分分布图; ( 4)特别重视采样时间和采样深度,因为盐分上下 移动受不同时间的淋溶与蒸发作用的影响很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4 土壤分析-土壤碳酸钙测定-pH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6 土壤分析-土壤全氮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5 土壤分析-土壤有机质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8 土壤分析-土壤全磷-有效磷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7 土壤分析-土壤有效氮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0 土壤分析-土壤有效微量元素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9 土壤分析-土壤全钾-有效钾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2 环境监测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1 土壤分析-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5 植物分析-概论.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3 肥料分析(1/2)§1 概述 §2 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 氮素化肥的分析 §4 化学磷肥含磷量的测定 §4 化学钾肥的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4 肥料分析(2/2)复混肥料分析(Compound Fertilizer)、有机肥料的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8 植物分析-植物品质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7 植物分析-水溶性糖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中英文).doc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农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论证与实施.ppt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3 土壤分析-土壤水溶性盐分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1 绪论(中国农业大学:江荣风).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9 分析课程应用实例-测土配方施肥原理与技术.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Ecology.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共四部分,十七个实验).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3/4)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2/4)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大尺度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4/4)第四节 自然生态系统.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2/3)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1/3)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4)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3/3)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2/3)第二节 种群的遗传与进化.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3/3)第三节 种内、种间关系.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中国农业大学:孙振钧).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1/3)第一节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ppsx
- 《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名词选编(含参考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