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中英文)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 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编号:03110501 课程总学时:40 课程学分:25 课程分 (填必修或选修) 开课学 期:(填秋或春或夏 年级秋季 开课单位:(资源与环境 学院植物营养系) 适用专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所需先修课:分析化学 课程负责人:江荣风、崔建字 二、 课程内容简介 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在原土化分析和农化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强化操作技能训练,拓容专业基础知 识面和就业方向, 一步增加了环境监测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坚实的分析测试基本技能,使学生不仅掌据土壤、植物和肥料的养分分析方法 而且能够掌握土壤、水和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技术,是一门实用的分析监测技术课。该课 程不仅体现了原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的《土化分析》、《农化分析》和原农业环境保护专业的 《环境监测》三门分析课的有机结合,而且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实用专业技术、技 能综合训练误,也是我校唯一能够进行土壤、水、植物、肥料和环境测试的一门综合课程。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 主在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 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孔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以土壤、植物、肥料和环境等四个方面的测试方法为核心。重点使 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营养元素和污染物分析的基本理论 本课程在《土壤农化分析》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环境方面的有关内容, 使其内容更加广泛,适应范围更宽,在针对不同分析对象选用不同方法方面既要考虑不同分 析对象的特殊性,同时又要考虑化学分析方法应用的普遍性,理解和掌握不同测定项目分析 方法特点及其特殊性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纲要 第一章绪论(0.5学时) 1、讲授课程内容,安排和意义 2、讲授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3、课程要才 第二章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5学时) 1、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原则 2、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 一、 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编号:03110501 课程总学时: 40 课程学分:2.5 课程分类:(填必修或选修) 必修 开课学期:(填秋或春或夏) 三年级秋季 开课单位:( 资源与环境 学院 植物营养 系 ) 适用专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所需先修课:分析化学 课程负责人:江荣风、崔建宇 二、 课程内容简介 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在原土化分析和农化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强化操作技能训练,拓宽专业基础知 识面和就业方向,进一步增加了环境监测的有关内容,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坚实的分析测试基本技能,使学生不仅掌握土壤、植物和肥料的养分分析方法、 而且能够掌握土壤、水和大气主要污染物的监测技术,是一门实用的分析监测技术课。该课 程不仅体现了原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的《土化分析》、《农化分析》和原农业环境保护专业的 《环境监测》三门分析课的有机结合,而且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实用专业技术、技 能综合训练课,也是我校唯一能够进行土壤、水、植物、肥料和环境测试的一门综合课程。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在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 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以土壤、植物、肥料和环境等四个方面的测试方法为核心。重点使 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营养元素和污染物分析的基本理论。 本课程在《土壤农化分析》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环境方面的有关内容, 使其内容更加广泛,适应范围更宽,在针对不同分析对象选用不同方法方面既要考虑不同分 析对象的特殊性,同时又要考虑化学分析方法应用的普遍性,理解和掌握不同测定项目分析 方法特点及其特殊性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纲要 第一章 绪论(0.5 学时) 1、讲授课程内容,安排和意义 2、讲授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3、课程要求 第二章 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5 学时) l、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原则 2、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6、其它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第三章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2学时) 1、概述 2、水溶性盐的浸提 子、水溶性盐 量的测定 4、阳离子的测员 5、阴离子的测定 第四章土壤中碳酸钙和硫酸钙的测定(1学时) 1、概述 不溶性碳酸盐总量测定 第五章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1.5学时》 1、概述 2、重铬酸钾容量法一外热源法 3、重铬酸钾容量法一稀释热法 第六章 F(2学时) 1、概还 2、土壤全复量测定 3、土壤无机氮的测定 4、土壤矿化氮的测定 第七章土壤中 选的 (1.5学时) 1、概述 2、全磷测定 3、有效陆别定 第八章土壤中钾的测定(1学时) 1、得述 2、土壤全钾测定 3、速效钾和缓效钾的测定 第九章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的测定(2学时) 1、硼的测定 2、钼的测定 3、铁、锰、铜、锌的测定 4、铬、锅和铅的 第十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组成的测定(2学时) 1、概述 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3、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的测定及石灰需要量的测定 第十一章植物分析概论(1学时 1、植物目的、内容和要求 2、植物水分的测定 3、植物粗灰分的测定
3、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4、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5、水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6、其它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第三章 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2 学时) 1、概述 2、水溶性盐的浸提 3、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4、阳离子的测定 5、阴离子的测定 第四章 土壤中碳酸钙和硫酸钙的测定(1 学时) l、概述 2、不溶性碳酸盐总量测定 第五章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1.5 学时) 1、概述 2、重铬酸钾容量法—外热源法 3、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 4、完全湿烧法(铬酸,磷酸)—测定 CO2 法 第六章 土壤中氮的分析(2 学时) 1、概述 2、土壤全氮量测定 3、土壤无机氮的测定 4、土壤矿化氮的测定 第七章 土壤中磷的测定(1.5 学时) 1、概述 2、全磷测定 3、有效磷测定 第八章 土壤中钾的测定(1 学时) 1、概述 2、土壤全钾测定 3、速效钾和缓效钾的测定 第九章 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的测定(2 学时) 1、硼的测定 2、钼的测定 3、铁、锰、铜、锌的测定 4、铬、镉和铅的测定 第十章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组成的测定(2 学时) l、概述 2、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3、土壤交换性盐基组成的测定及石灰需要量的测定 第十一章 植物分析概论(1 学时) 1、植物目的、内容和要求 2、植物水分的测定 3、植物粗灰分的测定

第十二章植物常量元素的测定(1.5学时) 1、植物氮、磷、钾全量的测定 2、植物钙、镁、硫含量的测 第十三章植物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的测定(1,5学时〉 1、概述 2、植物铁、锰、铜、锌、硼、钼含量的测定 3、植物铬、镉和铅含量的测定 第十四章 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分 (4学时》 1、概 2、水溶性糖的测定 3、淀粉的测定 4、植物粗纤维的测定 第十五章 1、概述 2、复混肥料中氨、磷、钾含量的测定 3、有机肥料中全碳、全氮、磷和钾含量的测定 第十六章环境分析概论(1.5学时) 1小、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2、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3、环境标准 4、环境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十七章水体污染监测(2学时) 1、物理指标的测定 2、pH和Eh的测定 3、有机污染指标的测定(BOD、COD、TOD、TOC) 4、其他污染物的测定 第十八章大气污染监测(1.5学时) 1、概述 2、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3、大气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4、大气颗粒物的测定 第十九章固体废物监测(1学时) 1、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各 2、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的监测 第二十章 分析数据的处理与质量保证(1学时) 1、误差理论 2、质量保证体系 四、教材: 使用教材:鲍士旦主编《士壤农化分析》(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自编教材《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实验,崔建字、陈范骏、朱洪群主编,2007年 主要参考教材: 鲁如坤主编《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第十二章 植物常量元素的测定(1.5 学时) 1、植物氮、磷、钾全量的测定 2、植物钙、镁、硫含量的测定 第十三章 植物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的测定(1.5 学时) 1、概述 2、植物铁、锰、铜、锌、硼、钼含量的测定 3、植物铬、镉和铅含量的测定 第十四章 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分析(4 学时) 1、概述 2、水溶性糖的测定 3、淀粉的测定 4、植物粗纤维的测定 5、植物粗脂肪的测定 第十五章 肥料分析(6 学时) 1、概述 2、复混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3、有机肥料中全碳、全氮、磷和钾含量的测定 第十六章 环境分析概论(1.5 学时) 1、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 2、环境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3、环境标准 4、环境分析的发展趋势 第十七章 水体污染监测(2 学时) 1、物理指标的测定 2、pH 和 Eh 的测定 3、有机污染指标的测定(BOD、COD、TOD、TOC) 4、其他污染物的测定 第十八章 大气污染监测(1.5 学时) 1、概述 2、大气监测试样的采集 3、大气气态污染物的测定 4、大气颗粒物的测定 第十九章 固体废物监测(1 学时) 1、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2、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的监测 第二十章 分析数据的处理与质量保证(1 学时) 1、误差理论 2、质量保证体系 四、教材: 使用教材:鲍士旦主编《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年. 自编教材《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实验,崔建宇、陈范骏、朱洪群主编,2007 年. 主要参考教材: 鲁如坤主编《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李酉开主编《土璃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1983 何增耀主编(环境监测,农业出版社, 1991年 D.L.Sparks (Methods of Soil Analysis,SSSASeries Book No.5.1996. M.Radajevic and V.N.Bashkin (Practical Environmental Analysis,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UK,1999. 执笔人:江荣风、崔建字 审定人:
李酉开主编《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1983. 何增耀主编《环境监测》,农业出版社,1991 年. D.L.Sparks 《Methods of Soil Analysis》,SSSA Series Book No.5,1996. M.Radajevic and V.N.Bashkin 《Practical Environmental Analysis》,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UK,1999. 执笔人:江荣风、 崔 建宇 审定人: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实验(上)》 三、 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编号:03110502 课程总学时:72 课程学分:25 课程分 (填必修或选修 开课学期:(填秋或春或夏 年级秋季 开课单位:(资源与环境 学院植物营养系) 适用专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所需先修课:分析化学 课程负责人:崔建字 四、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为进一步加强对《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强 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对土壤基本性质、土壤养分、环境污染物等分析方法、分 析技术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坚实的分析测试基本技 能,使学生在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 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纲要 实验目的:掌握各测定项目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 分析问题。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共72学时。 实验室:开放 (除教学时间外,对资源与环境专业、生态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 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 土壤基本性质测定 实验一、清洗仪器、制备土样、盐分药品预算(2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样品制备的方法,掌握土壤水溶性盐分测定的预算与准备工作,为 毕业实习打基础。 实验二、士壤水溶性盐的测定 (6学时、验证) 目的:掌土壤水溶性盐测定的原理,强化移液管、滴定管等基本实验技能 实验三、土壤碳酸盐的测定(气量法和快速滴定法)(6学时、验证)(选作) 目的:熟悉土桌碳酸盐测定的方法原理,重点掌握两种测定方法的实验技能。 实验四、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6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的原理及技术,重点掌握定仪的使用方法。 第二部分土壤基本肥力的测定 实验五、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外热源法和稀释热法)(6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有机质测定的方法原理及实验技能,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异同点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实验(上)》 三、 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编号:03110502 课程总学时: 72 课程学分:2.5 课程分类:(填必修或选修) 必修 开课学期:(填秋或春或夏) 三年级秋季 开课单位:( 资源与环境 学院 植物营养 系 ) 适用专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所需先修课:分析化学 课程负责人:崔建宇 四、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为进一步加强对《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强 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对土壤基本性质、土壤养分、环境污染物等分析方法、分 析技术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坚实的分析测试基本技 能,使学生在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 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纲要 实验目的:掌握各测定项目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 分析问题。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共 72 学时。 实验室:开放 (除教学时间外,对资源与环境专业、生态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 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 土壤基本性质测定 实验一、清洗仪器、制备土样、盐分药品预算(2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样品制备的方法,掌握土壤水溶性盐分测定的预算与准备工作,为 毕业实习打基础。 实验二、土壤水溶性盐的测定(6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水溶性盐测定的原理,强化移液管、滴定管等基本实验技能。 实验三、土壤碳酸盐的测定(气量法和快速滴定法)(6 学时、验证)(选作) 目的:熟悉土壤碳酸盐测定的方法原理,重点掌握两种测定方法的实验技能。 实验四、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6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测定的原理及技术,重点掌握定氮仪的使用方法。 第二部分 土壤基本肥力的测定 实验五、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外热源法和稀释热法)(6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有机质测定的方法原理及实验技能,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异同点

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实验六、土壤全氮的测定(6学时、验证 目的:握土全氮测定的方法原理,熟悉消煮炉的使用方法,重点握定氮仪的 基本操作,并与土壤有机质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 实验七、土壤全磷的测定(6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士壤全磺测定的方法原理,熟悉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基本操作,重点掌握 工作曲线的配制方法 第三部分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 实验八、土壤无机氮的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6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无机氮测定的方法原理,熟悉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基本操作。 实验九、土壤有效氨的测定(碱解氨)(3学时、哈证)(洗作) 目的: 掌握土壤碱解氮测定的方法原理及扩散皿的使用方法等 实验十、土壤有效磷的测定(Olsen法和Mehlich3法)(8学时 验证 目的:掌捏不同方法测定土壤有效硫的原理及操作,比教方法之间的异同处,并学 会运用相关知识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实验十一、土壤有效钾的测定(6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士壤有效钾(速效钾、缓效御)测定的原理及操作,熟悉火焰光度计的 使用方法 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实验十二、土壤有效硼的测定(6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有效硼测定的原理及测试技术,熟悉测定中有机质干扰的消除方法。 实验十三、土壤有效铁、锰、铜、锌的测定(6学时、验证)(选作) 目的:掌捉士壤有效微量元素测定的原理及操作,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电感 耦合发射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第四部分环境监测分析 实验十四、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4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COD测定的原理及测试技术,熟悉COD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十五、生化需氧量的测定(6学时】 验证)( 选作) 目的: 掌握生化需氧量测定的原理 实验技 实验十六、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测定(4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大气中总悬浮微粒测定的原理及操作,熟悉采样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十七、污水中NO,-、NO2一和TN的测定(6学时、验证)(选作) 目的:掌握污水中含氯化合物的前处理方法和定量方法。 实验十八、污泥中磷、钾、铁、锰、铜、锌、镉、铬和铅含量的测定(6学时、验证) (选作) 目的:掌握污泥样品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电感耦合发射 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第五部分综合实验一土壤肥力的测定及其评价(6学时 内容:(1)通过学生查阅相关专业文献,了解土壤肥力测定的意义、作用,熟悉士 壤肥力测定的主要测试项目。 (2)根据所学知识,为特定土壤样品设计土壤肥力测定的指标,并推荐相 应的测试方法
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实验六、土壤全氮的测定(6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全氮测定的方法原理,熟悉消煮炉的使用方法,重点掌握定氮仪的 基本操作,并与土壤有机质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 实验七、土壤全磷的测定(6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全磷测定的方法原理,熟悉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基本操作,重点掌握 工作曲线的配制方法。 第三部分 土壤有效养分的测定 实验八、土壤无机氮的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6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无机氮测定的方法原理,熟悉分光光度计测定的基本操作。 实验九、土壤有效氮的测定(碱解氮)(3 学时、验证)(选作) 目的:掌握土壤碱解氮测定的方法原理及扩散皿的使用方法等。 实验十、土壤有效磷的测定(Olsen 法和 Mehlich 3 法)(8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不同方法测定土壤有效磷的原理及操作,比较方法之间的异同处,并学 会运用相关知识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实验十一、土壤有效钾的测定(6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有效钾(速效钾、缓效钾)测定的原理及操作,熟悉火焰光度计的 使用方法,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实验十二、土壤有效硼的测定(6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土壤有效硼测定的原理及测试技术,熟悉测定中有机质干扰的消除方法。 实验十三、土壤有效铁、锰、铜、锌的测定(6 学时、验证)(选作) 目的:掌握土壤有效微量元素测定的原理及操作,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电感 耦合发射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第四部分 环境监测分析 实验十四、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4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 COD 测定的原理及测试技术,熟悉 COD 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十五、生化需氧量的测定(6 学时、验证)(选作) 目的:掌握生化需氧量测定的原理及实验技能。 实验十六、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测定(4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大气中总悬浮微粒测定的原理及操作,熟悉采样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十七、污水中 NO3 —、NO2 —和 TN 的测定(6 学时、验证)(选作) 目的:掌握污水中含氮化合物的前处理方法和定量方法。 实验十八、污泥中磷、钾、铁、锰、铜、锌、镉、铬和铅含量的测定(6 学时、验证) (选作) 目的:掌握污泥样品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电感耦合发射 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第五部分 综合实验-土壤肥力的测定及其评价(6 学时) 内容:(1)通过学生查阅相关专业文献,了解土壤肥力测定的意义、作用,熟悉土 壤肥力测定的主要测试项目。 (2)根据所学知识,为特定土壤样品设计土壤肥力测定的指标,并推荐相 应的测试方法

(3)通过查阅相关专业文献,了解土壤养分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验课 测试结果对某一养分供应做出正确评价。 备注:必修实验课时总数为72学时,选作实验的课时数未在统计范内。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书写整齐、记录清楚测试样品编号: 原始数据记录清晰、计算过程正确、测试结果准确: 简要描沭实验讨程: 分析问恶有理有据、结论正确。 四、教材: 使用教材:鲍士旦主编《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自编教材《士壤、植物与环境分析》实验,崔建字、陈范骏、朱洪群主编,2007年 主要参考教材: 鲁如坤主编《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李酉开主编《士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1983. 何增耀主编《环境监测》,农业出版社,1991年. D.L.Sparks (Methods of Book NO.5.19. M.Radajevic and V.N.Bashkin (Practical Environmen tal An nalysis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UK,1999. 执笔人:崔建字、江荣风 审定人:
(3)通过查阅相关专业文献,了解土壤养分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验课 测试结果对某一养分供应做出正确评价。 备注:必修实验课时总数为 72 学时,选作实验的课时数未在统计范畴内。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书写整齐、记录清楚测试样品编号; 原始数据记录清晰、计算过程正确、测试结果准确; 简要描述实验过程; 分析问题有理有据、结论正确。 四、教材: 使用教材:鲍士旦主编《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年. 自编教材《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实验,崔建宇、陈范骏、朱洪群主编,2007 年. 主要参考教材: 鲁如坤主编《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李酉开主编《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1983. 何增耀主编《环境监测》,农业出版社,1991 年. D.L.Sparks 《Methods of Soil Analysis》,SSSA Series Book NO.5,1996. M.Radajevic and V.N.Bashkin 《Practical Environmental Analysis》,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UK,1999. 执笔人:崔建宇、 江 荣风 审定人: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实验(下)》 五、 课程基本概况 程编号:03110503 课程总学时:64 课程学分: 课程分类 (填必修或选修 必修 开课学期:(填秋或春或夏) 三年级春季 开课单位:(资源与环境 学院植物营养系) 适用专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所需先修课:分析化学 课程负责人:江荣风 六、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为进一步加强对《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强 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对不同肥料、植物养分、植物品质等分析方法、分析技术 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坚实的分析测 代基本技能, 学生在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扎实 的基础。 三、教学纲要 实验目的:掌握各测定项目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 分析问题。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共64学时。 实验室:开放 (除教学时间外,对资源与环境专业、生态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 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肥料品质分析 实验一、复混肥中总氮含量的测定(6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复混肥中总氨测定的原理及操作,熟悉消煮炉的使用方法,巩固定氨仪 的使用。 实验二、复混肥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6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复混肥中有效磷测定的原理,熟悉抽滤装置的使用,重点掌握重量法 测定的相关技术。 实验三、复混肥中全钾含量的测定(6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复混肥中全钾测定的原理,熟悉抽滤装置的使用,重点掌提重量法测 定的相关技术。 实验四、有机肥料全氮的测定(6学时、验证)(选作) 目的:掌握有机肥料全氮测定的原理,熟悉样品前处理的过程,巩固定氮仪的使用。 第二部分植物体内养分测定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实验(下)》 五、 课程基本概况 课程编号:03110503 课程总学时: 64 课程学分:2 课程分类:(填必修或选修) 必修 开课学期:(填秋或春或夏) 三年级春季 开课单位:( 资源与环境 学院 植物营养 系 ) 适用专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所需先修课:分析化学 课程负责人:江荣风 六、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为进一步加强对《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同时强 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对不同肥料、植物养分、植物品质等分析方法、分析技术 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坚实的分析测试基本技能,使 学生在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扎实 的基础。 三、教学纲要 实验目的:掌握各测定项目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 分析问题。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共 64 学时。 实验室:开放 (除教学时间外,对资源与环境专业、生态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 实验内容: 第一部分 肥料品质分析 实验一、复混肥中总氮含量的测定(6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复混肥中总氮测定的原理及操作,熟悉消煮炉的使用方法,巩固定氮仪 的使用。 实验二、复混肥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6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复混肥中有效磷测定的原理,熟悉抽滤装置的使用,重点掌握重量法 测定的相关技术。 实验三、复混肥中全钾含量的测定(6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复混肥中全钾测定的原理,熟悉抽滤装置的使用,重点掌握重量法测 定的相关技术。 实验四、有机肥料全氮的测定(6 学时、验证)(选作) 目的:掌握有机肥料全氮测定的原理,熟悉样品前处理的过程,巩固定氮仪的使用。 第二部分 植物体内养分测定

实验四、植物氮、磷、钾总量的测定(12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植物氮、磷、钾测定的原理,熟悉样品前处理的过程,重点掌握定氮 分光光度计以及火焰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测 试结 实验五、植物铁、锰、铜、锌、镉、铬和铅含量的测定(干灰化法和湿灰化法) (12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植物体内微量元素测定的原理,比较样品前处理方法之间的异同处,熟 采高温电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电感耦合发射光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六、土壤、植物快速测试方法的示范与应用(6学时、验证)(选作 目的:了解国内外土壤、植物快速测试技术,掌握常用的速测方法。 第三部分植物品质分析 证)(选作:方法之一) 目的: 分析技术。 实验八、籽粒中淀粉含量的测定(6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籽粒中淀粉测定的原理及操作,熟悉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九、描物还原性维生素的测定(6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植物还原性维生素测定的原理及测试技术。 第四部分综合实验(4学时) 内容:(1)肥料品质分析及其评价 通讨学生查阅相关专业文献,了解肥料的种类、作用,针对不同肥料产品 设计相应的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并能根据实验课测试结果判断产品的优 (2)植物养分分析及其营养诊断 通过学生查阅相关专业文献,了解养分在植物体内作用、含量,针对不同情 况,设计植物养分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并能根据实验课测试结果判断植物 的营养状况。 备注:必修实验课时总数为64学时,选作实验的课时数未在统计范畴内 实验报告书号要求: 书写整齐、记录清楚测试样品编号: 原始数据记录清晰渐、计算过程正确、测试结果准确: 简要描述实哈过程, 分析问题有理有据、结论正确 四、教材: 使用教材:鲍士且主编《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自编教材《士壤、植物与环境分析》实验,崔建字、陈范骏、朱洪群主编,2007年 主要参考教材: 鲁如坤主编《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李酉开主编《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1983
实验四、植物氮、磷、钾总量的测定(12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植物氮、磷、钾测定的原理,熟悉样品前处理的过程,重点掌握定氮 仪、分光光度计以及火焰光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测 试结果。 实验五、植物铁、锰、铜、锌、镉、铬和铅含量的测定(干灰化法和湿灰化法) (12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植物体内微量元素测定的原理,比较样品前处理方法之间的异同处,熟 悉高温电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电感耦合发射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六、土壤、植物快速测试方法的示范与应用(6 学时、验证)(选作) 目的:了解国内外土壤、植物快速测试技术,掌握常用的速测方法。 第三部分 植物品质分析 实验七、植物水溶性糖含量的测定(两种方法)(12 学时、验证)(选作:方法之一) 目的:掌握植物水溶性糖测定的原理,比较两者方法之间的不同,重点掌握相应的 分析技术。 实验八、籽粒中淀粉含量的测定(6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籽粒中淀粉测定的原理及操作,熟悉旋光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九、植物还原性维生素的测定(6 学时、验证) 目的:掌握植物还原性维生素测定的原理及测试技术。 第四部分 综合实验(4 学时) 内容:(1)肥料品质分析及其评价 通过学生查阅相关专业文献,了解肥料的种类、作用,针对不同肥料产品, 设计相应的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并能根据实验课测试结果判断产品的优 劣。 (2)植物养分分析及其营养诊断 通过学生查阅相关专业文献,了解养分在植物体内作用、含量,针对不同情 况,设计植物养分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并能根据实验课测试结果判断植物 的营养状况。 备注:必修实验课时总数为 64 学时,选作实验的课时数未在统计范畴内。 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书写整齐、记录清楚测试样品编号; 原始数据记录清晰、计算过程正确、测试结果准确; 简要描述实验过程; 分析问题有理有据、结论正确。 四、教材: 使用教材:鲍士旦主编《土壤农化分析》(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年. 自编教材《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实验,崔建宇、陈范骏、朱洪群主编,2007 年. 主要参考教材: 鲁如坤主编《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李酉开主编《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1983

何增耀主编《环境监测》,农业出版社,1991年 of Chemistry,UK,1999. 执笔人:江荣风、崔建宇 审定人:
何增耀主编《环境监测》,农业出版社,1991 年. D.L.Sparks 《Methods of Soil Analysis》,SSSA Series Book NO.5,1996. M.Radajevic and V.N.Bashkin 《Practical Environmental Analysis》,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UK,1999. 执笔人:江荣风、崔建宇 审定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农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论证与实施.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交通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水资源开发及其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居民点体系布局及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中国农业大学:郝晋珉).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土地利用系统分析.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土地利用规划试题A及答案.doc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七 农田田块规划.doc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六 水库选址.doc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三 土地利用平衡表编制.doc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四 县级土地利用分区.doc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五 公路选线.doc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一 规划期人口预测与耕地需求量预测.doc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实验二 交通流量调查.doc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指导.doc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章 土地规划方案论证.doc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7 植物分析-水溶性糖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8 植物分析-植物品质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4 肥料分析(2/2)复混肥料分析(Compound Fertilizer)、有机肥料的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3 肥料分析(1/2)§1 概述 §2 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 氮素化肥的分析 §4 化学磷肥含磷量的测定 §4 化学钾肥的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5 植物分析-概论.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1 土壤分析-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2 环境监测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9 土壤分析-土壤全钾-有效钾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0 土壤分析-土壤有效微量元素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7 土壤分析-土壤有效氮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8 土壤分析-土壤全磷-有效磷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5 土壤分析-土壤有机质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6 土壤分析-土壤全氮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4 土壤分析-土壤碳酸钙测定-pH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2 土壤分析-土样的采集与处理.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3 土壤分析-土壤水溶性盐分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1 绪论(中国农业大学:江荣风).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9 分析课程应用实例-测土配方施肥原理与技术.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Ecolog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