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6 土壤分析-土壤全氮测定

第一部分土壤化学分析
第一部分 土壤化学分析

土壤全氮的测定 本章要点: 1、了解土壤中氮素的存在形态及含量。 2、熟悉开氏法测定全氮的两大步骤 3、掌握开氏法测定土壤全氮的原理。 4、熟悉开氏反应及其特点。 5、掌握蒸馏法测定氨的原理及条件
土壤全氮的测定 本章要点 : 1 、了解土壤中氮素的存在形态及含量 。 2、熟悉开氏法测定全氮的两大步骤 3、掌握开氏法测定土壤全氮的原理。 4 、熟悉开氏反应及其特点 。 5 、掌握蒸馏法测定氨的原理及条件

土壤全氮的测定 存在形态及含量 1、形态: 有机态N:占0%以上,如蛋白质、氨基酸、 氨基糖、腐殖质等。 无机态N:占1-5%,主要有NH4-N、NO3-N、 NO2N(少量)
土壤全氮的测定 存在形态及含量 1 、形态 : 有机态 N : 占90%以上,如蛋白质、氨基酸、 氨基糖、腐殖质等。 无机态 N : 占1-5% ,主要有NH 4-N 、NO 3-N 、 NO 2 NO 2 - N (少量)

2、含量: (1)我国大部分耕地土壤全N含量不高,切变幅 很大,其范围大约在0.03-0.5%。其中: 东北黑土 0.15-0.5% 华北地区 0.05-0.08% 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 0.03-0.1% 有机质含量很低的砂土 ≤0.03% 一般自然土壤明显高于耕作土壤
2、含量: (1)我国大部分耕地土壤全 我国大部分耕地土壤全N含量不高,切变幅 很大,其范围大约在0.03-0.5%。其中: 东北黑土 0.15 - 0.5% 华北地区 0.05 - 0.08% 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平原 0.03 - 0.1% 有机质含量很低的砂土 ≤ 0.03% 一般自然土壤明显高于耕作土壤

(2)华北地区土壤全N的分级指标大致是: 土壤全N水平 低 中 高 土壤全N% 0.08
(2)华北地区土壤全N的分级指标大致是: 土壤全N水平 低 中 高 土壤全N % 0.08

测定方法评述 一、干烧法: (杜马法、杜氏法) 1831年,瑞典人杜马(Dumas))创立的干烧法 基本原理:样品在C0,气流中燃烧(600°C),以 Cu+CuO作催化剂,使所有的N都转变成N,气 流通过碱液(浓OH、NaOH)除去CO,后,测 定N,的体积,计算样品全N含量。 Cu+CuO NaOH除去CO2 土+C02 N, N2 △,600°C 经典的杜马法结果准确,回收率高,但仪器装置及 操作复杂、费时,在土壤N素分析中很少采用
测定方法评述 一、干烧法: (杜马法、杜氏法) 1831年,瑞典人杜马(Dumas)创立的干烧法 基本原理:样品在CO2气流中燃烧(600°C),以 C CO u+ u 作催化剂,使所有的N都转变成N2,气 流通过碱液(浓KOH、NaOH)除去CO2后,测 定N2的体积,计算样品全N含量。 Cu+CuO NaOH除去CO2 土 + CO2 N2 N2 Δ,600°C 经典的杜马法结果准确,回收率高,但仪器装置及 操作复杂、费时,在土壤N素分析中很少采用 素分析中很少采用

二、湿烧法: (开氏法) 1883年,丹麦人开道尔(J.Kjeldahl)创立。 由于仪器设备简单易得,操作也简便,准确度较高, 因此为一般实验室所采用。 目前已有多种半自动及自动定N仪
二、 湿烧法: (开氏法) 1883年,丹麦人开道尔(J.Kjeldahl)创立。 由于仪器设备简单易得,操作也简便,准确度较高, 因此为一般实验室所采用。 目前已有多种半自动及自动定N仪

开氏法测定土壤全N(半微量法) 一、原理: 含N有机物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浓HSO高温共煮, 使有机N转化成NH4-N(NH)2SO4),然后在碱 性溶液中蒸馏出NH3,用HBO吸收,再用标准酸 溶液直接滴定H,BO,吸收的NH3,根据酸的用量来 计算N含量
开氏法测定土壤全 N(半微量法) 一 、原理 : 含 N有机物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浓 H 2SO 4高温共煮, 使有机 N转化成NH 4-N ((NH 4 ) 2SO 4),然后在碱 性溶液中蒸馏出NH 3,用 H 3BO 3吸收,再用标准酸 溶液直接滴定 H 3BO 3吸收的NH 3 ,根据酸的用量来 根据酸的用量来 计算 N含量

测定步骤: 催化剂+浓H,SO,OH H.BO 有机N -→NH+一NH3↑一NH++H,B (+无机N) H H.BO. 样品的消煮一消煮液中NH的定量(蒸馏)一
测定步骤: 催化剂+浓H2SO4 OH- H3BO3 有机N NH4+ NH3↑ NH4+ + H2BO3- 4 3 4 2 3 (+无机N) Δ Δ H+ H3BO3 | 样品的消煮 | 消煮液中NH4+的定量(蒸馏) |

二、测定条件: (一)样品的消煮: 1、开氏反应及其特点: 开氏反应:样品用浓H,SO,高温消煮时,各种含N 有机化合物经过复杂的高温分解而转化为NH,-N 的反应。 开氏法:凡是用开氏反应消煮的定N方法都叫开氏 法,不论采用何种加速剂、仪器及如何定量
二、测定条件: (一)样品的消煮: 1、开氏反应及其特点: 开氏反应:样品用浓H2SO4高温消煮时,各种含N 有机化合物经过复杂的高温分解而转化为NH4-N 的反应。 开氏法:凡是用开氏反应消煮的定N方法都叫开氏 法,不论采用何种加速剂 不论采用何种加速剂、仪器及如何定量 仪器及如何定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5 土壤分析-土壤有机质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8 土壤分析-土壤全磷-有效磷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7 土壤分析-土壤有效氮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0 土壤分析-土壤有效微量元素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9 土壤分析-土壤全钾-有效钾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2 环境监测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1 土壤分析-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5 植物分析-概论.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3 肥料分析(1/2)§1 概述 §2 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 氮素化肥的分析 §4 化学磷肥含磷量的测定 §4 化学钾肥的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4 肥料分析(2/2)复混肥料分析(Compound Fertilizer)、有机肥料的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8 植物分析-植物品质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7 植物分析-水溶性糖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中英文).doc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农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论证与实施.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交通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水资源开发及其用地规划.ppt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4 土壤分析-土壤碳酸钙测定-pH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2 土壤分析-土样的采集与处理.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3 土壤分析-土壤水溶性盐分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1 绪论(中国农业大学:江荣风).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9 分析课程应用实例-测土配方施肥原理与技术.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Ecology.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共四部分,十七个实验).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3/4)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2/4)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大尺度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4/4)第四节 自然生态系统.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2/3)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1/3)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4)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3/3)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2/3)第二节 种群的遗传与进化.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3/3)第三节 种内、种间关系.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个体生态学(生物与环境).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中国农业大学:孙振钧).pp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