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7 土壤分析-土壤有效氮测定

第一部分土壤化学分析
第一部分 土壤化学分析

土壤有效氮的测定 本章要点: 1、了解土壤有效养分的概念。 2、掌握土壤有效养分测定方法选择的依据。 3、了解土壤有效氮的存在形态及其常用测定方 法的优缺点。 4、掌握土壤碱解氮测定的方法原理、反应条件 及操作技术。 5、掌握土壤无机氮测定的浸提方法。 6、掌握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土壤铵态氮的方法原 理、反应条件及操作技术。 7、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硝态氮的方法 原理及操作技术
土壤有效氮的测定 本章要点: 1 、了解土壤有效养分的概念 。 2、掌握土壤有效养分测定方法选择的依据。 3 、了解土壤有效氮的存在形态及其常用测定方 法的优缺点。 4 、掌握土壤碱解氮测定的方法原理 、反应条件 及操作技术。 5 、掌握土壤无机氮测定的浸提方法 。 6、掌握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土壤铵态氮的方法原 理 、反应条件及操作技术 。 7、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硝态氮的方法 原理及操作技术

土壤有效N的测定 土壤有效养分: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一 个生长季节内,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具有不同的化学形态和存在状态,一般简 化为三部分: 难溶性养分 活性养分 溶液中的养分 固相 液相 非有效养分 有效养分 活性养分又可称为可溶态、易分解态、易水解态养分
土壤有效N的测定 土壤有效养分:是指在 定时间内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一 个生长季节内,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具有不同的化学形态和存在状态,一般简 化为三部分: 难溶性养分 活性养分 溶液中的养分 固相 液相 非有效养分 有效养分 活性养分又可称为可溶态、易分解态、易水解态养分

用化学方法测定有效养分的基本设想: 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与土壤作用,将其中的有效部 分溶解出来,经过分离后用定量分析方法加以定量 测定,以此量作为土壤供肥的强度或容量指标。所 以,测定方法分为两部分: (1) 有效养分的浸提(前处理,预处理) (2) 浸出液中养分的定量(定量或测定) 有效养分测定方法的中心是用化学试剂溶解有效养 分,从而分离出来测定之。 关键在于浸提方法的选择
用化学方法测定有效养分的基本设想: 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与土壤作用 ,将其中的有效部 分溶解出来,经过分离后用定量分析方法加以定量 测定 ,以此量作为土壤供肥的强度或容量指标 。 所 以,测定方法分为两部分: ( 1) 有效养分的浸提(前处理,预处理) ( 2 ) 浸出液中养分的定量 浸出液中养分的定量 (定量或测定 ) 有效养分测定方法的中心是用化学试剂溶解有效养 分,从而分离出来测定之。 关键在于浸提方法的选择

浸提方法包括: 浸提剂种类,土液比,时间等。最重要的是浸提剂, 其选择的原则(依据)是: (1)浸出的土壤养分量应与作物吸收量(或植物对 养分的反应)有良好的相关性; (2)快速、简便; (3)适应性广,包括:A一种浸提剂适用多种元素; B各类土壤; C各实验室都可用。 (4) 成本低。 化学方法测定土壤有效养分的数值不是植物吸收养分 的绝对数量,而只是一个相对值
浸提方法包括: 浸提剂种类,土液比,时间等。最重要的是浸提剂, 其选择的原则(依据)是: (1)浸出的土壤养分量应与作物吸收量(或植物对 养分的反应)有良好的相关性; (2)快速、简便; (3)适应性广,包括:A 一种浸提剂适用多种元素 种浸提剂适用多种元素; B 各类土壤; C 各实验室都可用。 (4)成本低。 化学方法测定土壤有效养分的数值不是植物吸收养分 的绝对数量,而只是 个一 相对值

土壤中N的形态(复习) 无机N:固相上:固定态NH+,交换态NH4 液相上:溶液中NH+,NO3,NO2 有机N:进入土中的动植物残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 不同形态的化合物,并以不同状态存在。 根据易矿化程度不同分为: 氨基酸→氨基糖、酰胺一→6 mol L-HCI提取N(水 解性)→非水解N难矿化N(与腐殖质结合)
土壤中N的形态(复习) 无机N 固相上 固定态NH + 交换态NH4 无机N:固相上:固定态NH + 4+,交换态NH4+ 液相上:溶液中NH4+,NO3-,NO2- 4 3 有机N:进入土中的动植物残体经过复杂变化形成 不同形态的化合物,并以不同状态存在。 根据易矿化程度不同分为: 氨基酸 氨基糖、酰胺 6mol L-1HCl提取N(水 解性) 非水解N 难矿化N(与腐殖质结合)

土壤有效N 定义:当季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N。 形态: (1)无机N:NH,NO3,NO2(液) 交换态NH4 非交换态NH4+ (2)易水解的有机态N(易矿化N): 一般为全N的1-3%(一年),与其形态和存 在状态有关
土壤有效N 定义:当季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N。 形态: (1)无机N:NH4+,NO3-,NO2- (液) 交换态NH4+ 非交换态NH4+ (2)易水解的有机态N(易矿化N): 一般为全N的1-3%(一年),与其形态和存 在状态有关

测定方法评述 1、初始(起始)无机N(施肥前测定) 水田一NH(不测NO3,无) 旱田一NO3和NH4 Nmin的测定(土壤剖面(根层)残余无机N)? (根系深度,NO3的移动性) 2、易水解性N(潜在有效N、易矿化N)
测定方法评述 1、初始(起始)无机N(施肥前测定) 水田—NH4+(不测NO3 水田 NH4 (不测NO3-,无) 旱田—NO3-和NH4+ Nmin的测定(土壤剖面(根层)残余无机N)? (根系深度,NO 的移动性) 3-的移动性) 2、易水解性N(潜在有效N、易矿化N)

培养法测定土壤可矿化N 一、好气培养法: 1、基本原理: 将土壤置于培养箱中,在好气条件下培养一定 时间,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土壤中的易水解 的有机N矿化成无机N,然后测定培养前后释放 出来的无机N(NH4-N,NO3-N)。(扣除原有 的无机N或培养前淋洗除去)
培养法测定土壤可矿化 N 一 、好气培养法 : 1、 基本原理: 将土壤置于培养箱中,在好气条件下培养一定 时间 ,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土壤中的易水解 的有机 N矿化成无机 N,然后测定培养前后释放 出来的无机 N (NH 4-N ,NO 3-N)。(扣除原有 的无机 N或培养前淋洗除去 )

2.培养条件: (1)温度:25-35℃(25,30,35°C) (2)水分(通气性):50-60%(最大持水量) 为保持通气性,土样常与砂粒(或蛭石) 混合后培养。 (3)时间:2-4周(2,3或4周)
2. 培养条件: (1)温度:25-35°C (25,30,35°C) (2)水分(通气性):50-60%(最大持水量) 为保持通气性,土样常与砂粒(或蛭石) 混合后培养。 (3)时间:2-4周(2,3或4周)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0 土壤分析-土壤有效微量元素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9 土壤分析-土壤全钾-有效钾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2 环境监测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1 土壤分析-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5 植物分析-概论.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3 肥料分析(1/2)§1 概述 §2 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 氮素化肥的分析 §4 化学磷肥含磷量的测定 §4 化学钾肥的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4 肥料分析(2/2)复混肥料分析(Compound Fertilizer)、有机肥料的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8 植物分析-植物品质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7 植物分析-水溶性糖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中英文).doc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农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论证与实施.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交通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水资源开发及其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居民点体系布局及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中国农业大学:郝晋珉).ppt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8 土壤分析-土壤全磷-有效磷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5 土壤分析-土壤有机质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6 土壤分析-土壤全氮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4 土壤分析-土壤碳酸钙测定-pH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2 土壤分析-土样的采集与处理.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3 土壤分析-土壤水溶性盐分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1 绪论(中国农业大学:江荣风).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9 分析课程应用实例-测土配方施肥原理与技术.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Ecology.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共四部分,十七个实验).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3/4)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2/4)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大尺度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4/4)第四节 自然生态系统.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2/3)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1/3)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4)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3/3)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2/3)第二节 种群的遗传与进化.pp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