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8 土壤分析-土壤全磷-有效磷测定

第一部分土壤化学分析
第一部分 土壤化学分析

土壤全磷的测定 本章要点: 1、了解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 2、熟悉土壤全磷测定中样品分解的方法。 3、掌握溶液中磷的定量方法一钼锑抗比色法的 原理、反应条件、干扰离子及其消除方法。 4、掌握土壤全磷测定的操作技术
土壤全磷的测定 本章要点: 1 、了解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 。 2、熟悉土壤全磷测定中样品分解的方法。 3、掌握溶液中磷的定量方法-钼锑抗比色法的 原理 、反应条件 、干扰离子及其消除方法 。 4 、掌握土壤全磷测定的操作技术

土壤全磷的测定 一、存在形态: 1、无机P:占全P的50-80% /C-P:即磷酸钙(镁)的化合物,主要有:磷灰石、 磷酸一钙、二钙、三钙、八钙 A-P:磷铝石-AI(O田2HPO4 Fe-P:红磷铁矿-Fe(O2H,PO4;兰铁矿-FePO48H,0 闭蓄态P:是由氧化铁胶膜包裹着的磷酸盐(如F-P、A-P) 交换态P:吸附在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上的P 晶格P:铝硅酸盐粘土矿物晶格中的P 土壤溶液中的P:如HPO4、HPO2 2、有机P:占全P的20-50% 包括磷脂、核酸磷、植素等
土壤全磷的测定 一、 存在形态: 1、无机P:占全P的50-80% Ca-P:即磷酸钙(镁)的化合物,主要有:磷灰石、 磷酸 钙一 、二钙、三钙、八钙 Al-P:磷铝石-Al(OH)2HPO4 Fe-P:红磷铁矿-F (OH) e 2H2PO4 ;兰铁矿-F PO e 4·8H2O 闭蓄态P:是由氧化铁胶膜包裹着的磷酸盐(如Fe-P、Al-P) 交换态P:吸附在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上的P 晶格P:铝硅酸盐粘土矿物晶格中的P 土壤溶液中的P:如H PO HPO 2 2PO4-、HPO42- 2、 有机P:占全P的20-50% 包括磷脂、核酸磷、植素等

无机P的存在形态中,以A-P、Fe-P、Ca-P、O-P 等磷酸盐为主要类型,且它们受H影响大。在不 同土壤中含量不同,如在石灰性土壤中以Ca-P为 主,酸性土壤中以Fe-P、A-P、O-P为主,中性土 壤中Ca-P、Fe-P、Al-P的比例大致为1:1:1
无机P的存在形态中,以Al-P、Fe-P、Ca-P、O-P 等磷酸盐为主要类型,且它们受pH影响大。在不 同土壤中含量不同,如在石灰性土壤中以Ca-P为 主,酸性土壤中以Fe-P、Al-P、O-P为主,中性土 壤中Ca-P、Fe-P、Al-P的比例大致为1:1:1

二、全P含量: 土壤全P含量的高低决定于土壤性质、气候条件 以及耕作管理措施,特别是施磷肥量等因素。 我国一般土壤全P量变化的范围大致为0.05-0.48% PO5,且通常是西北地区高于东南地区。 东北黑土 0.14-0.35%Pz05 华北黄土 0.1-0.22%P205 南方红壤 0.04-0.08%P205
二、全P含量: 土壤全P含量的高低决定于土壤性质、气候条件 以及耕作管理措施,特别是施磷肥量等因素。 我国一般土壤全P量变化的范围大致为0.05-0.48% P2O5,且通常是西北地区高于东南地区。 东北黑土 0 14 . -0 35% P 0.35% P2O5 华北黄土 0.1-0.22% P2O5 南方红壤 0.04-0.08% P2O5

测定方法评述 土壤全P的测定分为两步:样品的分解;待测液中P 的定量 一、样品的分解: 1、碱熔法: (1)Na2CO熔融法 N2C03与土样混匀,装入铂坩埚中,在900°℃下 高温熔融,使各种形态的P转变成正磷酸盐,熔块 用酸(如HSO4)溶解(因为用水溶解时,若土壤 中含Ca多就容易形成磷酸钙沉淀)
测定方法评述 土壤全P的测定分为两步:样品的分解;待测液中P 的定量 一、样品的分解: 1、碱熔法: (1)Na2CO3熔融法: Na2CO3与土样混匀,装入铂坩埚中,在900°C下 高温熔融,使各种形态的P转变成正磷酸盐,熔块 用酸(如H2SO4)溶解(因为用水溶解时 因为用水溶解时,若土壤 中含Ca多就容易形成磷酸钙沉淀)

优点:熔融时分解完全,测定结果准确,同一待 测液可测定多种元素。 缺点:操作繁琐、费时,且铂坩埚贵重,每次使 用时均有消耗,单测P时不用此法
优点:熔融时分解完全 熔融时分解完全,测定结果准确,同 待一 测液可测定多种元素。 缺点:操作繁琐、费时,且铂坩埚贵重,每次使 用时均有消耗,单测P时不用此法

(2)NaOH熔融法: 熔剂由Na2C03→NaOH,铂坩埚→Ag坩埚,720C 熔融。 本法测定结果比Na,CO,法稍低,因为分解完全程度 低,且由于NaOH易吸水而使测定结果不稳定。但 本法较经济,Ag坩埚便宜
(2)NaOH熔融法: 熔剂由Na2CO3→NaOH,铂坩埚→Ag坩埚,720°C 熔融。 本法测定结果比Na2CO3法稍低,因为分解完全程度 低,且由于NaOH易吸水而使测定结果不稳定。但 本法较经济,Ag坩埚便宜

2、酸溶法: HSO-HCIO HNO-HCIO HNO-H,SO HF-HC1O4.等,其中HF-HCIO,消煮土样时, F有毒,而且因为对玻璃有腐蚀作用而不能 在玻璃通风橱中操作,HCO,价格较贵。 H,SO4HCIO是应用较多的方法,操作简便, 不需要铂坩埚,但对样品分解完全的程度不如 Na,CO熔融法,对石灰性土壤的分解较完全, 是Na2CO熔融法的97-98%,对含A-P、Fe-P 较多的酸性土壤仅为95%
2、酸溶法: H2SO4-HClO4、HNO3-HClO4、HNO3-H2SO4、 HF-HClO4.等,其中HF-HClO4消煮土样时, HF有毒,而且因为对玻璃有腐蚀作用而不能 在玻璃 风橱中操作 通 ,HClO4价格较贵。 H2SO4-HClO4是应用较多的方法,操作简便, 不需要铂坩埚,但对样品分解完全的程度不如 Na2CO3熔融法,对石灰性土壤的分解较完全, 是Na2CO3熔融法的97-98%,对含Al-P、Fe-P 较多的酸性土壤仅为95%

H,SO-HCIO,优点在于: (1)HCIO4的脱水作用很强,有助于胶状硅 (SiO2H20)的脱水。 (2)并能与Fe3+形成配合物,抑制Si和Fe对P 比色的干扰。 (3) HSO4可提高消煮温度,防止消煮液蒸干, 有利于分解作用进行。在N、P联合测定 中要注意HCIO,的用量
H2SO4-HClO4优点在于: (1)HClO4的脱水作用很强 的脱水作用很强,有助于胶状硅 (SiO2•H2O)的脱水。 (2)并能与Fe3+形成配合物,抑制Si和Fe对P 比色的干扰。 (3)H2SO4可提高消煮温度 可提高消煮温度,防止消煮液蒸干 防止消煮液蒸干, 有利于分解作用进行 有利于分解作用进行。在N、P联合测定 中要注意HClO4的用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7 土壤分析-土壤有效氮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0 土壤分析-土壤有效微量元素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9 土壤分析-土壤全钾-有效钾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2 环境监测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1 土壤分析-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5 植物分析-概论.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3 肥料分析(1/2)§1 概述 §2 肥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 氮素化肥的分析 §4 化学磷肥含磷量的测定 §4 化学钾肥的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4 肥料分析(2/2)复混肥料分析(Compound Fertilizer)、有机肥料的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8 植物分析-植物品质分析.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7 植物分析-水溶性糖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doc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中英文).doc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农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论证与实施.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交通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水资源开发及其用地规划.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ppt
-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居民点体系布局及用地规划.ppt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5 土壤分析-土壤有机质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6 土壤分析-土壤全氮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4 土壤分析-土壤碳酸钙测定-pH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2 土壤分析-土样的采集与处理.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3 土壤分析-土壤水溶性盐分测定.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01 绪论(中国农业大学:江荣风).pdf
- 《土壤植物与环境分析》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9 分析课程应用实例-测土配方施肥原理与技术.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Basic Ecology.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共四部分,十七个实验).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pdf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3/4)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2/4)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大尺度生态学和分子生态学.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4/4)第四节 自然生态系统.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2/3)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动态.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1/3)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1/4)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3/3)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2/3)第二节 种群的遗传与进化.ppsx
-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3/3)第三节 种内、种间关系.pp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