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沈阳师范大学博学厚德尚美健行SHENYANGNORMALUNIVERSITY课程教案共产党宣吉l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代码00000501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授课对象2021级本科生课程学分3学分授课时间2021年9-12月授课教师王英伟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8月
1 课 程 教 案 2021 年 8 月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程代码 00000501 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 授课对象 2021 级本科生 课程学分 3 学分 授课时间 2021 年 9-12 月 授课教师 王英伟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2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2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教学设计思路一、授课对象:2021级本科生二、教学时数:2课时三、教学目标1.价值引领:增强学生对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2.知识探究: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把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3.能力建设:能够结合自身专业,有针对性地运用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弘扬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4.素质养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弘扬中国精神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四、教学内容1.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2.中国精神的历史演变3.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4.中国精神的传承弘扬五、教学重点如何理解中国精神的内容构成?六、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七、课后拓展(一)阅读资料1.季羡林:《中国精神·中国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3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3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一、授课对象:2021 级本科生 二、教学时数:2 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价值引领:增强学生对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2.知识探究: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把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 正确认识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3.能力建设:能够结合自身专业,有针对性地运用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弘扬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 4.素质养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弘扬中国精神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关系,培养 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 1.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 2.中国精神的历史演变 3.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4.中国精神的传承弘扬 五、教学重点 如何理解中国精神的内容构成? 六、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弘扬中国精神的时代价值? 七、课后拓展 (一)阅读资料 1.季羡林:《中国精神·中国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

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2.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上海三联书店,20103.吴潜涛等.:《中国精神教育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4.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编:《百年民族精神》,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二)小组研学请同学们自由分组,以“中国今日之精神”为题搜集相关文献、案例、开展深入的研究性学习,形成3000~5000字的研学报告。八、教学反思本门深教学对家是大一新生通过孕期调查了解到学生有以下订特点:1.知温储备:有一定的理浓基础知识深度和度不习。之、能力等养:学生思维活欧,接受能力强但动手实践能力有待摄高。3、思想态度,学王恩想纯补,学风良好,但学习自至恒不强:针对学的情说,在教中采取了相统所对策:更教学意志与学王需求相统一二是理泥教学与深外实践相流一,三是情感教育与品质训练相统一,力求从知熙、能力恩想位对浮王进行堆养和洲练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4 2.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上海三联书店,2010. 3.吴潜涛等.:《中国精神教育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 4.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编:《百年民族精神》,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二)小组研学 请同学们自由分组,以“中国今日之精神”为题搜集相关文献、案例、开展深入的 研究性学习,形成 3000~5000 字的研学报告。 八、教学反思

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从教学效果来貢,学主对教学内客理角平获为深入,案例衰尔的教学没计让学主更为直观地3解了牢国精的闪涵及其们值,由于教手内至较多,在教孕间安排上睡星紧读,没能给王留出充分的签統解感的间,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多和对间的全理安排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5

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课程导入】【资料】见证极不平凡的2020年2020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刊发一篇题为“见证极不平凡的2020年”的专题报道,盘点总结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数字时代、法治中国、双循环、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文化强国等问题。分析:在困难重重之下中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中华民族在于年历史风云动荡中战胜一次文一次危机,成为哲学家黑格尔眼中“世界上唯一真正持久的国家”的精神力量就是中国精神。那么中国精神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发展的?有何价值和意义?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问题导向】如何理解中国精神的内容构成?【案例】一个被隐藏了30年的秘密黄旭华,中国研制第一艘核潜艇的总设计师。研制核潜艇是国家最高级别的机密,为保守这个秘密,他既不能告诉家人自已在做什么,更不能回家,甚至连父亲去世都没能见老人最后一面,家人写信骂他是“不孝子”“忘恩负义,”但是他却一句都没有辩解。30年,隐姓埋名、默默无闻、辛苦工作。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名言典句】“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理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一鲁迅分析:从古至今,被称为中国脊梁的人有很多:岳飞、文天祥、林则徐、李大钊、方志敏、杨靖宇、雷锋、郭明义、黄大年、张富清、杜富国、张桂梅、钟南山,抗洪救灾的解放军战士、中国女排、北斗团队、援鄂抗疫医疗队等等。他们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团体,他们既是中国精神的创造者也是践行者,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爱国、6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6 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课程导入】 【资料】见证极不平凡的 2020 年 2020 年 12 月 25 日《光明日报》刊发一篇题为“见证极不平凡的 2020 年”的专题 报道,盘点总结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数字时代、法治中国、双循环、科技创新、绿色 发展、文化强国等问题。 分析:在困难重重之下中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 撑中华民族在千年历史风云动荡中战胜一次又一次危机,成为哲学家黑格尔眼中“世 界上唯一真正持久的国家”的精神力量就是中国精神。那么中国精神是什么?它是如 何形成发展的?有何价值和意义? 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 【问题导向】如何理解中国精神的内容构成? 【案例】一个被隐藏了 30 年的秘密 黄旭华,中国研制第一艘核潜艇的总设计师。研制核潜艇是国家最高级别的机密, 为保守这个秘密,他既不能告诉家人自己在做什么,更不能回家,甚至连父亲去世都没 能见老人最后一面,家人写信骂他是“不孝子”“忘恩负义,”但是他却一句都没有辩 解。30 年,隐姓埋名、默默无闻、辛苦工作。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他说“对国 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名言典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 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分析:从古至今,被称为中国脊梁的人有很多:岳飞、文天祥、林则徐、李大钊、 方志敏、杨靖宇、雷锋、郭明义、黄大年、张富清、杜富国、张桂梅、钟南山,抗洪救 灾的解放军战士、中国女排、北斗团队、援鄂抗疫医疗队等等。他们可能是一个人,也 可能是一个团体,他们既是中国精神的创造者也是践行者,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爱国

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勇气、远见、责任、担当、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等精神品格就是打开中国精神的密码,读懂这些“密码”,就打开了中国精神的宝藏。这些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的鲜活人物及其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存在的具体样态。透过这些具体样态,就能够分析出中国精神的内容构成,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就其本质而言民族精神就是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2.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论述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学思辩悟】如何理解这两种不同表述之间的关系?总结:这两种表述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如团结统一、爱好和平与伟大团结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与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也是一致的。于此同时,四种伟大民族精神更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更突出的现实意义。在理解民族精神这四方面内容的时候需注意把握以下两点:第一,这四方面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对待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基本立场和解决这些关系的根本原则。第二,四方面内容反映出中华民族不同于他国的独特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正是这种独特的生存发展方式形成了中国气质,从而使中国成其为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3.爱国主义在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7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7 勇气、远见、责任、担当、坚定不移、顽强不屈等精神品格就是打开中国精神的密码, 读懂这些“密码”,就打开了中国精神的宝藏。这些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时期的鲜活人物 及其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存在的具体样态。透过这些具体样态,就能够分析出中国精神 的内容构成,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 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精神支柱。就其本质而言民族精神就是一种社会意识,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 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是中华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各民族生活 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 和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 2.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第一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论述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 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学思辩悟】如何理解这两种不同表述之间的关系? 总结:这两种表述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如团结统一、爱好 和平与伟大团结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与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 斗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也是一致的。于此同时,四种伟大民族精神更具有时代性和针对 性,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更突出的现实 意义。 在理解民族精神这四方面内容的时候需注意把握以下两点:第一,这四方面集中反 映了中华民族在对待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国家与国家关 系的基本立场和解决这些关系的根本原则。第二,四方面内容反映出中华民族不同于他 国的独特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正是这种独特的生存发展方式形成了中国气质,从而使中 国成其为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3.爱国主义在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

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即兴演讲】厚植家国情怀,刻画最美青春总结:一直以来,家国都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原乡。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这些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蕴含着无数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和天下情怀,同时也蕴藏着以家庭为中心衍生出的“先国后家、舍家为国”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理想、价值逻辑和行为准则。疫情当中,中国人民憨到发疯却依然坚持连续居家两个月不出门只为憨死病毒,是因为我们深知保持自己已的健康就是保持国家的健康,就是保持世界的健康。这种对小家的责任意识、对国家的使命担当、对天下的终极关怀使家国情怀成为贯穿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绝对主线,更使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由此可见,家国情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更是激励广大青年砥砺前行的硬核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爱国是第一位的”,孙中山先生也强调:“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去爱国”。在疫情面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把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把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同激发自身的创新活力结合起来,让报效祖国浦动于内心深处,外化于实践行动。就像方舱医院里带领病人跳火红的萨日朗的护士巴哈古丽,还有在方舱医院里坚持学习的“清流读书哥”和主动接送医护人员的快递小哥注勇,希望各位同学能在追寻历史足迹中践行家国情怀,以博爱的胸怀、进取的锐气、坚定的信心和奉献的精神,在奋斗的大潮中寻求人生精彩,在奋斗的足迹里成就美好生活,在奋斗的荣光中实现家国梦想。(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名言典句】“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一孙中山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8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8 【即兴演讲】厚植家国情怀,刻画最美青春 总结:一直以来,家国都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原乡。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天下为公、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这些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蕴含着无数中国人民的家 国情怀、人民情怀和天下情怀,同时也蕴藏着以家庭为中心衍生出的“先国后家、舍家 为国”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理想、价值逻辑和行为准则。疫情当中,中国人民憋到 发疯却依然坚持连续居家两个月不出门只为憋死病毒,是因为我们深知保持自己的健康 就是保持国家的健康,就是保持世界的健康。这种对小家的责任意识、对国家的使命担 当、对天下的终极关怀使家国情怀成为贯穿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绝对主线,更使爱国主 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由此可见,家国情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更是激励广大青年砥砺前 行的硬核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爱国是第一位的”,孙中山先生也强调:“做人最 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去爱国”。在疫情面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 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激情,把个人奋 斗融入时代洪流,把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同激发自身的创新活力结合起来,让报效祖国涌 动于内心深处,外化于实践行动。就像方舱医院里带领病人跳火红的萨日朗的护士巴哈 古丽,还有在方舱医院里坚持学习的“清流读书哥”和主动接送医护人员的快递小哥汪 勇,希望各位同学能在追寻历史足迹中践行家国情怀,以博爱的胸怀、进取的锐气、坚 定的信心和奉献的精神,在奋斗的大潮中寻求人生精彩,在奋斗的足迹里成就美好生活, 在奋斗的荣光中实现家国梦想。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 【名言典句】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 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 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 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宣传与弘扬时代精神的要求: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2.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案例】深圳“拓荒牛”精神在深圳市委大院大门口,有一座青铜雕塑拓荒牛。只见它努力将身后的一个巨大的树根拉出地面。树根扎根很深、盘根错节,老牛为拉出它,勾头腿,筋肉暴起,浑身使力,喘着粗气,树根已经被拉出了一大半。青铜雕塑的创作者是广东著名雕塑家潘鹤。分析:扎根地下、抗拒出土的树根,实际上象征着固步自封的旧思想、束缚进步的旧观念。老牛拼命拉出这些树根,不仅是要排除妨碍建设特区的障碍,更重要的是要扫除阻碍前进的思想栓楷,解放思想,放飞心灵,打开国门,开眼睛看世界,让中华民族再次走上复兴的道路。深圳的“拓荒牛”雕塑正是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表明的就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一种突破常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也是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使命感,更是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传统,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明确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和社会发展的潮流。【精彩分享】由学生分组搜索改革创新精神的代表性案例,在学习通的讨论区进行案例分享。课堂上选取1-2个精彩案例进行现场展示。典型案例包括“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在悬崖绝壁上书写精彩传奇的“当代愚公”黄大发、用生命叩响“地球之门”、让中国进入“深地时代”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南仁东、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爱生如子、甘做学生成长引路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曲建武..【问题导向】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9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9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宣传与弘扬时代精神的要求:要继承中华民族 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发扬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 传统道德,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 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 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使公民道德建设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反映 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2.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 【案例】深圳“拓荒牛”精神 在深圳市委大院大门口,有一座青铜雕塑拓荒牛。只见它努力将身后的一个巨大的 树根拉出地面。树根扎根很深、盘根错节,老牛为拉出它,勾头蹬腿,筋肉暴起,浑身 使力,喘着粗气,树根已经被拉出了一大半。青铜雕塑的创作者是广东著名雕塑家潘鹤。 分析:扎根地下、抗拒出土的树根,实际上象征着固步自封的旧思想、束缚进步的 旧观念。老牛拼命拉出这些树根,不仅是要排除妨碍建设特区的障碍,更重要的是要扫 除阻碍前进的思想桎梏,解放思想,放飞心灵,打开国门,睁开眼睛看世界,让中华民 族再次走上复兴的道路。深圳的“拓荒牛”雕塑正是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精神的生动写 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表明的就是敢于啃硬骨 头、敢于涉险滩的改革创新精神。 改革创新是一种突破常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也是一种不甘落后、 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使命感,更是一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 神状态。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的传统,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要求,明 确了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各个方 面,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和社会发展的潮流。 【精彩分享】由学生分组搜索改革创新精神的代表性案例,在学习通的讨论区进行 案例分享。课堂上选取 1-2 个精彩案例进行现场展示。 典型案例包括“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在悬崖绝壁上书写精彩传奇的“当 代愚公”黄大发、用生命叩响“地球之门”、让中国进入“深地时代”的战略科学家黄 大年、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天眼巨匠”南仁东、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 私奉献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爱生如子、甘做学生成长引路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曲建武. 【问题导向】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

专题一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总结: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与时俱进,都是改革创新精神的应有之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40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没有完成时,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才能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之源,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学思辩悟】分小组就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进行论辩总结:从两个概念分析二者的关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民族精神集中表现在一个民族的生活实践和精神生活中,是一定民族的社会存在的反映。而时代精神则体现在一个时代的生活实践和精神生活中,是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同一时代精神可以表现在不同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使其带有民族的特色。同一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会不断丰富、发展,使其具有时代的内涵和特点。时代精神具有民族性,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二者相互交融。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都是代表历史发展、引领社会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可以说,两者在本质上是有机统一的。二、中国精神的历史演变【问题导向】中国精神生成发展的逻辑主线是什么?(一)中国精神的历史底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塑造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形成了宗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并贯穿在中华民族肇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之中。中国精神的历史底10
专题一 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 10 总结: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解 放思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与时俱进,都是改革创新精神的应有之义。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40 年来,从农村 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没有完成时,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 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站在新起点上的中国,无论是冲破思想观 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 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才能赢得 更加光明的前景。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不竭动力之源,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 【学思辩悟】分小组就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进行论辩 总结:从两个概念分析二者的关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民族精神集中表现在一个民族的生活实践和精神生活中,是一定民族的社会存在的反 映。而时代精神则体现在一个时代的生活实践和精神生活中,是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存 在的反映。同一时代精神可以表现在不同民族的社会意识形态中,使其带有民族的特色。 同一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会不断丰富、发展,使其具有时代的内涵和特点。时代 精神具有民族性,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二者相互交融。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都是代表 历史发展、引领社会前进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所以,可以说,两者在本质上是有机统一 的。 二、中国精神的历史演变 【问题导向】中国精神生成发展的逻辑主线是什么? (一)中国精神的历史底蕴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塑造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形成了 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并贯穿在中华民族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之中。中国精神的历史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ppt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5/5).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4/5).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3/5).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2/5).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1/5).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5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2/2).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5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1/2).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4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3/3).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4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2/3).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4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1/3).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3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3/3).doc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主讲教师:孙文雄).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主讲:赖少坤).pdf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pdf
- 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共三十六门).pdf
- 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共五十门).pdf
- 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思想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共三十五门).pdf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青春无悔,强国有我.docx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美国驻华大使乘坐中国高铁,然后说了一句话.docx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燃灯校长”张桂梅.docx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最美铁路人”阿西阿呷——大凉山美丽的索玛花.docx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民法典——伟大时代的法治荣光.docx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7封家书,读懂共产党人的初心.docx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西湖稿”与“五四宪法”.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