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共三十六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侯廷智编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侯廷智 编写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前言.8、课程的性质二、设置的目的.d三、教学总进程课时安排第一章导论9o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一、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9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C9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9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0二、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三、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0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10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10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0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0考核要求.10一、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1011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11.11复习与思考题参考文献目录11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12..12第一节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12一、会经济制度的实质及其功能二、经济制度变革的决定因素...12三、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13第二节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13、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13.14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4三、市场机制及其特点和功能考核要求..14.14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二、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14复习与思考题..15参考文献目录15第三章商品与货币.16第一节商品.16一、商品的二因素,.162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 目 录 前 言 . 8 一、课程的性质 . 8 二、设置的目的 . 8 三、教学总进程课时安排 . 8 第一章 导 论 . 9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 . 9 一、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 9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9 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 9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9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9 二、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10 三、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10 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 10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 . 10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10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 10 考 核 要 求 . 10 一、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 . 10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 11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 . 11 复习与思考题 . 11 参考文献目录 . 11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 . 12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 12 一、会经济制度的实质及其功能 . 12 二、经济制度变革的决定因素 . 12 三、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 13 第二节 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 . 13 一、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 . 13 二、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 14 三、市场机制及其特点和功能 . 14 考 核 要 求 . 14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 14 二、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 . 14 复习与思考题 . 15 参考文献目录 . 15 第三章 商品与货币 . 16 第一节 商 品 . 16 一、商品的二因素 . 1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6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三、商品的价值量..16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7五、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17第二节货币.17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17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17.18三、商品拜物教..18第三节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8二、价值规律的作用..18考核要求.18一、商品..18二、货币.18.18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复习与思考题.19参考文献目录.19第四章资本与剩余价值.20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20.20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20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作用.20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0二、资本的涵义和资本的作用.21..21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四、剩余价值率21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21.21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21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2三、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四、剩余价值规律,.22第四节资本主义工资...22、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22...22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三、资本主义工资的动态考察..22..22四、资本主义工资的国际比较..22考核要求一、货币转化为资本.22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作用.22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22..23四、资本主义工资复习与思考题.23.23参考文献目录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 16 三、商品的价值量 . 16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17 五、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 17 第二节 货 币 . 17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 17 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 . 17 三、商品拜物教 . 18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 18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 18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 18 考 核 要 求 . 18 一、商品 . 18 二、货币 . 18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 18 复习与思考题 . 19 参考文献目录 . 19 第四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 . 20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 20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 20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 20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作用 . 20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 20 二、资本的涵义和资本的作用 . 21 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21 四、剩余价值率 . 21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 21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 21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21 三、当代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 . 22 四、剩余价值规律 . 22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 22 一、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 22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 22 三、资本主义工资的动态考察 . 22 四、资本主义工资的国际比较 . 22 考 核 要 求 . 22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 22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作用 . 22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 22 四、资本主义工资 . 23 复习与思考题 . 23 参考文献目录 . 23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五章资本积累24第一节社会生产和再生产..24.24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24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24三、资本积累的动因及其影响因素第二节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24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24.25二、个别资本的增长一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25三、资本积累和相对过剩人口四、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当代表现..25第三节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及其趋势..25...25一、资本的原始积累,二、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及其趋势..25考核要求..26一、社会生产和再生产.26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26三、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及其趋势.26复习与思考题...26参考文献目录.26..27第六章童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节资本的循环和周转..27一、产业资本的循环..27二、产业资本的周转..27第二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28一、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的联系与区别..28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28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28...28四、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29第三节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29一、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实质和根源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29..29三、二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29四、西方经济危机理论简介..29五、社会主义经济的周期性研究.考核要求.29一、资本的循环和周转..29..30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30复习与思考题...3030参考文献目录第七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存在形式.31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31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314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 第五章 资本积累 . 24 第一节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 24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 24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 24 三、资本积累的动因及其影响因素 . 24 第二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 24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 . 24 二、个别资本的增长—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 25 三、资本积累和相对过剩人口 . 25 四、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当代表现 . 25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及其趋势 . 25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 . 25 二、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及其趋势 . 25 考 核 要 求 . 26 一、社会生产和再生产 . 26 二、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 26 三、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及其趋势 . 26 复习与思考题 . 26 参考文献目录 . 26 第六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 27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 27 一、产业资本的循环 . 27 二、产业资本的周转 . 27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 28 一、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 28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 28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 28 四、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 . 28 第三节 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 . 29 一、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实质和根源 . 29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 29 三、二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 . 29 四、西方经济危机理论简介 . 29 五、社会主义经济的周期性研究 . 29 考 核 要 求 . 29 一、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 29 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 30 三、经济周期与经济危机 . 30 复习与思考题 . 30 参考文献目录 . 30 第七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存在形式 . 31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 31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3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1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31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32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32一、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32二、商业利润及其来源..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32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32.32一、借贷资本..33二、利息和利息率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33四、股份公司..33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34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34...34二、级差地租,三、绝对地租.34四、土地价格..34考核要求...35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35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35..35三、借贷资本和利息四、资本主义地租..35复习与思考题.35参考文献目录..35第八章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36第一节垒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36、垒断的形成.36..36二、华断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统治...36..37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五、自由竞争与垄断竞争,..37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7..37一、国家垒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二、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38..38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及其局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走向..39第三节..39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39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考核要求.39一、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39.39二、国家断资本主义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走向.39复习与思考题..39参考文献目录.4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5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31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31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 32 一、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 . 32 二、商业利润及其来源 . 32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 32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 32 一、借贷资本 . 32 二、利息和利息率 . 33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 33 四、股份公司 . 33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 34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 34 二、级差地租 . 34 三、绝对地租 . 34 四、土地价格 . 34 考 核 要 求 . 35 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 35 二、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 35 三、借贷资本和利息 . 35 四、资本主义地租 . 35 复习与思考题 . 35 参考文献目录 . 35 第八章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 . 36 第一节 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 . 36 一、垄断的形成 . 36 二、垄断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 . 36 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统治 . 36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 37 五、自由竞争与垄断竞争 . 37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37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 37 二、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 . 38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及其局限 . 38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走向 . 39 一、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必然趋势 . 39 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39 考 核 要 求 . 39 一、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 . 39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39 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走向 . 39 复习与思考题 . 39 参考文献目录 . 40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九章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41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41.41、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41二、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三、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42第二节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42..42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42二、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42三、经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42..42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二、加入WTO是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跨越..42三、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43..43四、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考核要求.43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43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43...43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复习与思考题.43..43参考文献目录第十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44第一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44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特征.44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44..44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44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45..46三、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46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46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46考核要求..47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47.47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47复习与思考题..47参考文献目录..47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49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9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必然性.49.49二、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功能..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框架.50四、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506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6 第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 . 41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41 一、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 41 二、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 . 41 三、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 . 42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 42 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42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 42 三、经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 42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 42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 42 二、加入 WTO 是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跨越 . 42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 . 43 四、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 . 43 考 核 要 求 . 43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43 二、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 43 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 43 复习与思考题 . 43 参考文献目录 . 43 第十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 . 4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 44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特征 . 44 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体现 . 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44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 44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 . 45 三、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 . 4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 46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 . 4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 46 考 核 要 求 . 47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 4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4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 47 复习与思考题 . 47 参考文献目录 . 47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 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49 一、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必然性 . 49 二、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功能 . 4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框架 . 50 四、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 . 5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50五、我国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50..50一、市场和市场功能...50二、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51四、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51..51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51一、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51二、宏观调控的目标三、宏观调控的手段,..52四、宏观调控的政策.....52..53第四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社会保障的内涵和作用..53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3.53考核要求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3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53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53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4复习与思考题..54参考文献目录..54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55..55第一节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一、企业和企业组织形式.55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55第二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5.55一、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非兼容性二、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的国有企业改革..55: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55四、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56五、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56..56六、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三节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56..56一、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56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考核要求..56一、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56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6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57复习与思考题57参考文献目录.57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7 五、我国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 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 50 一、市场和市场功能 . 50 二、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 5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 . 51 四、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5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 51 一、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 . 51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 . 51 三、宏观调控的手段 . 52 四、宏观调控的政策 . 52 第四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53 一、社会保障的内涵和作用 . 53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 53 考 核 要 求 . 5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5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 53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 53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54 复习与思考题 . 54 参考文献目录 . 5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 55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55 一、企业和企业组织形式 . 55 二、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55 第二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55 一、传统国有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非兼容性 . 55 二、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的国有企业改革 . 55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 55 四、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 . 56 五、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 . 56 六、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 56 第三节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56 一、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弊端 . 56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56 考 核 要 求 . 56 一、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 56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56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57 复习与思考题 . 57 参考文献目录 . 57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前言一、课程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必考的公共课。它有双重的历史和社会作用: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这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观察、认识和分析我国深化改革的发展道路,从而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各种社会经济问题,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第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我国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因而这门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立场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深刻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二、设置的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以及它们的本质区别,认清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使学生在当代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中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在这一趋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灭广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必然历史进程,从而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和增强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更有效地为社会为人民工作,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能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三、教学总进程课时安排本课程分两类教学进程,一类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课,总进程安排为54课时,共3学分:一类为经济学专业必修课,总进程安排为72课时,共4学分。8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 前 言 一、课程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必考的公共课。它有 双重的历史和社会作用:第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这是一门基础理论 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观察、认识和分析我国深化改革的发 展道路,从而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各种社会经济问题,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第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我国必须 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因而这门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 义的思想方法和立场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深刻理解坚 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 二、设置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 刻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以及它们的本质区别,认清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 的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同时也使学生在当代世界历史发 展潮流中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在这一趋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我国经济发展 中所面临的新问题,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两个必然历史进程,从而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培养和增强捍卫、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更有效地为社会为人民工作,使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能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三、教学总进程课时安排 本课程分两类教学进程,一类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必修课,总进程安排为 54 课时,共 3 学分; 一类为经济学专业必修课,总进程安排为 72 课时,共 4 学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深入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认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演变的科学规律,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历史任务,明确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课程内容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一、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伴随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各种经济思想也就形成和发展。在中国古、近代史上,均有丰富的经济思想。“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庭管理的意思。在西方漫长的中世纪,经济思想较为贫乏。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的。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由。重农学派标志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的诞生。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的代表作。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中叶,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开始,以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资本论》是代表作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列宁对垒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做了科学分析,并对现实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斯大林在领导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对许多问题作了新的探索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做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种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制度性、社会性和历史性上。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永远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任何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都具备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人的劳动起决定作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区分是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的。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9 第一章 导 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深入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以及与其 相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认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演变的科学规律,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历史任务,明确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课 程 内 容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 一、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 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伴随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各种经济思想也就形成和发展。在 中国古、近代史上,均有丰富的经济思想。“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庭管理的意思。 在西方漫长的中世纪,经济思想较为贫乏。 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 成的。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重农学派标志着资产阶级古典 政治经济的诞生。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和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主要的代表作。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开始,以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 为基础,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资本论》是代表作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 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做了科学分析,并对现实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和 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斯大林在领导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对许多问题作了新的探索。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和改革做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和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 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 种统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制度性、社会性和历史性上。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永远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任何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都具备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人的劳动起决 定作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区分是在劳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二、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任何社会生产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生产力问题;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生产关系问题。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管理也是重要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问题。劳动力所有制也是重要问题。由所有制关系和劳动力结合方式构成劳动的社会形式,是区分不同社会生产类型的主要标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三、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何种形式的生产关系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体系中揭示其发展的规律性。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不仅考察和分析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四个环节的关系及其表现形式,也考察和分析个人及其家庭、企业、国家和国际等各层面经济关系。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科学,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发展和演变的运动规律,即经济规律是它的根本任务。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经规律的划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原则。具体方法表现为:矛盾分析法、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规范法和实证法等手段。借鉴系统论、伦理学和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的方法和范畴。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人文性很强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经济革命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人类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科:是掌握社会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社会主义信念的思想武器。考核要求一、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经济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发展及其理论品质。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10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0 二、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任何社会生产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生产力问题;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关系, 反映的是生产关系问题。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科学管理也是重要的生产力。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最基本问题。劳动 力所有制也是重要问题。由所有制关系和劳动力结合方式构成劳动的社会形式,是区分不同社会生 产类型的主要标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三、社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对象是生产关系,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何种形式的生产关系能更好地解放 和发展生产力。 研究生产关系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体系中揭示其发展的规律 性。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不仅考察和分析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四个环节的关系及其表现形 式,也考察和分析个人及其家庭、企业、国家和国际等各层面经济关系。 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科学,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实现、发展和演变的运动规律, 即经济规律是它的根本任务。 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经规律的划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原则。 具体方法表现为:矛盾分析法、科学抽象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方法。运用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规范法和实证法等手段。借鉴系统论、伦理学和心理学 等现代科学的方法和范畴。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人文性很强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经济革命的 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体系;是人类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科;是掌握社会发展规律, 树立科学社会主义信念的思想武器。 考 核 要 求 一、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变革 经济的含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发展及其理论品质。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第一章 领悟人生真谛 把握人生方向、第二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主讲:赖少坤).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pdf
-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资源(教案)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质、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主讲教师:孙文雄).pdf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pdf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ppt
-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ppt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5/5).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4/5).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3/5).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2/5).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6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道德品格(1/5).doc
- 沈阳师范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教案(讲义)专题5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2/2).doc
- 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国际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共五十门).pdf
- 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思想政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共三十五门).pdf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青春无悔,强国有我.docx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美国驻华大使乘坐中国高铁,然后说了一句话.docx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燃灯校长”张桂梅.docx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最美铁路人”阿西阿呷——大凉山美丽的索玛花.docx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民法典——伟大时代的法治荣光.docx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7封家书,读懂共产党人的初心.docx
- 河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德法课教学资源(案例)“西湖稿”与“五四宪法”.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