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书籍)现代管理案例精析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424
文件大小:8.04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管理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书籍)现代管理案例精析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现代管理丛书·新视角·新材料·新体例·现代管理案例精析主编王德清陈金凤XiandaiGuanli Anli Jingxi重庆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以追求逻辑性与独立性相交融,抽象说理与形象启示相伴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继承相统一的效果为旨归,使本书形成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它的个性和特色体现在丰富的内容中。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3大章共18个具体方面。这3大章分别为现代管理观念、现代管理实务和现代管理艺术。18个具体方面为:系统观念、创新观念、终身学习观念、以人为本观念、战略管理、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时间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决策艺术、协调人际冲突的艺术、用权的艺术、用人的艺术、激励的艺术、理财的艺术、会议的艺术等。本书体例新颖,内容切实,可读性强,适合从事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人士阅读,也适用于各类管理专业的研究生、本专科学生使用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现代管理案例精析/王德清,陈金凤主编.一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4(现代管理丛书)ISBN7-5624-3048-9I.现..Ⅱ.王...②陈.·.Ⅲ.管理学一案例一分析JV.C9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022089号现代管理案例精析主编王德清陈金凤副主编柏群杨东版式设计:马宁责任编辑:马宁王启志责任校对:廖应碧责任印制:张立全*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人:张鸽盛社址:重庆市沙坪坝正街174号重庆大学(A区)内邮编:400030电话:(023)6510237865105781传真:(023)6510368665105565网址:http://www.cqup.com.cn邮箱:fxk@cqup.com.cn(市场营销部)全国新华书店经销重庆升光电力印务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80×12301/32印张:13.375字数:359千2004年4月第1版2004年4月第1次印刷印数:1—4000ISBN7-5624-3048-9/C·71定价:19.00元本书如有印刷、装订等质量问题,本社负责调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前言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总结和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并由此上升为理论。为了保证管理实践工作的科学和有效,人们文把管理理论用来指导管理实践工作。这就是人类得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原因之。在长期的管理理论传承过程中,人们创立了以案例启迪人的方式。这种方法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人们快捷、具体地感悟管理得以成功的奥妙。正庆为此,近些年来,中外都有了管理案例分析一类的者述。通观这些著述,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但其中的偏颇和不足更令我们不敢懈急,希图扬长避短,撰写一部把理论与实例结合得较好的专著。以此为旨趣,本书有了如下的特点:①以理引例。本书每个标目下,首先阐述相关方面的理论,且要言不烦,力求精典,名之为“理论精要”,以便画龙点睛地引领读者了解和掌握理论要点,随之引出案例。所用案例也力求具有代表性,这就形成了以理引例、例中寓理的格局,把枯燥的管理理论融于生动的管理实例中。这有利于引起读者的兴趣。2②例评结合。案例展示在读者面前以后,随之又对案例加以评析,与读者共同领会案例中成功的妙趣。③论评照应。在每一章的每个标目下,以某种理论为切入点,在列举了数个与之相匹配的案例之后加以评析。评析的理论立足点又源于理论精要部分,这就产生了论评照应、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的效果。总之,本书刻意追求逻辑性与独立性相交融,抽象说明与形象启示相伴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继承相统一的效果。这使本书具有了突出的新颖性。想必这一追求会给读者带来阅读中的

2现代管理案例精析享受。本书的编写分工为(以章次为序):王德清(西南师大):前言;柏群、何开奇(重庆工商大学):1.1,1.3,2.5:谭静、杨东(西南师大):1.2;张振改(西南师大):1.43.1:陈金风(西南师大):2.1,2.2,2.3,3.3:岳威、杨东(西南师大2:2.4:张焕英(西南农业大学):2.6;刘晓雪(西南师大):2.7;邵宇峰、杨东、陈金凤(西南师大):3.2:鲁静亚、杨东(西南师大):3.4;陈友瑜、杨东(西南师大):3.5;蒋德凤、杨东(西南师大):3.6;周丽芳、杨东(西南师大)::3.7。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并引用了其中部分者作中的相关案例和材料。对被引用的案例,均在案例出现的首贞做了注释,而本书作者做了综合概括的案例则未做注释。在此谨对被引用案例和材料的原作者表示裹心的感谢。王德清于西南师大2004年3月

目录第1章现代管理观念1.1系统观念1.2创新观念231.3终身学习观念471.4以人为本观念71→第2章现代管理实务942.1战略管理942.2123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2.3人力资源管理1462.4全面质量管理1682.5时间管理1892.6211市场营销2.7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236第3章现代管理艺术2632633.1决策的艺术协调人际冲突的艺术2833.2:3.3用权的艺术306.用人的艺术3243.4

现代管理案例精析O激励的艺术3443.5理财的艺术3.6366+3.7会议的艺术389一参考文献412

1第1章现代管理观念系统观念1.11.1.1理论精要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1)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朴素的系统思想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在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即可找到痕迹。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公元前460一前370年)在《论自然界》一书中说过:“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古希腊的另一位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年)也提出关于整体性、目的性、组织性的观点及关于构成事物的“四因”(目的因、动力因、形式因、质料因)思想。我国春秋时期的老子就曾阐明自然界的统一性。西周时代就出现了用阴阳说来解释自然现象,产生了“五行”观念,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大系统的5种基本物质元素。在东汉时期张衡又提出了“浑天说”。这些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虽然强调了自然界整体性、统一性的认

2识,但对这一整体如何协调缺之认识能力。直到19世纪上半期,随着能量转化、细胞和进化论的发现,人类对自然过程相互联系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来描绘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特别是1947年奥地利生物学家冯·贝塔朗菲CL.V.Bertalanfly)创立普通系统论,为人类走向系统时代奠定广理论基础。因而,一般所说的系统理论是有关系统的全部理论和方法,包括冯·贝塔朗菲提出的一般系统论、维纳提出的控制论、申农提出的信息论、普里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提出的协同学、托姆提出的突变论等。(2)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征1)系统的概念。现代系统的概念和定义多种多样,如《韦氏国际字典》(Welter’s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对系统所下的定义为:“一组相互依存或彼此间相互影响的事物,为达到共同自标所构成的整体,谓之系统。”在日本的JIS工业标准中,“系统”被定义为“许多组成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标行动的东西”而冯·贝塔朗菲把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综合体”。美国著名学者阿柯夫(AckoffR.L)认为:“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任何种类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为此,我们将系统定义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2)系统的分类。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各种不同性质的系统,系统形态的主要分类如下:①按系统的自然属性分,可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就是由自然物质(矿物、植物、动物)所自然形成的系统。人造系统是由人工造成的各种要素所构成的系统。实际上,大多数系统是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的复合系统,或称人一机系统。近年来系统工程愈来愈注意从和自然系统的关系中,探讨、研究人造系统

第1章现代管理观念3②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可分为开放系统和封闭系统。当系统与环境相关时,即系统与环境有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则称此系统为开放系统。当某一系统与环境无关时,即为封闭系统。③依系统的物质属性分,可分为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实体系统的组成要素是具有实体的物质;而概念系统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步骤等非物质实体所组成的系统。这两种系统往往是相互关联的,概念系统为实体系统提供指导和服务,而实体系统是概念系统的服务对象。④按系统的运动属性分,可分为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动态系统就是系统的状态变量是时间函数,即它的状态变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静态系统则是系统运行规律的数学模型中不含有时间因素,即模型中的变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它只是动态系统的一种极限状态,即处于稳定的系统。③按系统的反馈属性分,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开环系统内不存在反馈线路和机制,闭环系统则存在反馈线路和机制。3)系统的特征。一般系统都具有下述特征:1整体性。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相互区别的要素成,但系统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集合,而是各个要素按照同一目的、依据一定的规则运行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作为整体完成桌种功能。整体性是系统概念的精髓。②相关性。这是系统内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彼此不发生联系的要素构成不了一个系统。③目的性。目的性又称向性,即系统运动的目标或走向。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没有目的的系统是没有存在价值的。④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也称阶层性,即系统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功能分布和执行中的位置和从属关系。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往往把系统整体分解为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每一层由若干子系统依一定的结构组成。5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即更大的系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