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用混合法测定固体的比热容

用混合法测定固体的比热容操作指导【实验步骤】1.调节好天平,先称出两种待测金属圆柱体(铜、铝)的质量M:再称出量热杯和搅拌器的质量m。2.用量筒盛室温的蒸馏水(水面约为量热杯2/3高度),称得其总质量为mo1,将其倒入量热杯后,再称得量筒质量为mo2。则量热杯中蒸馏水质量为mo=mo1-mo2。蒸馏水的温度同室温%。3.将任一个待测金属圆柱体(如铜)系上绳子,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里到入水(水必须能将待测物淹过)。也将温度计放入烧杯中,打开数字温度计的电源。4.将烧杯放在电加热炉上加热,直到水沸腾,然后拉着绳子使待测物体离开烧杯底部1分钟,此时待测物的温度为6,。5.迅速将待测物体放入量热杯中,立即盖好量热器的盖子,然后均匀地上下搅动搅拌器。同时观察温度计(待温度计基本稳定后,记下此时的温度θ),开始时每隔10秒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测6次),再每隔15秒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测4次),再每隔30秒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测2次)。6.作温度-时间曲线。7.根据(4)式计算出待测物的比热容。并将c与公认值c比较,求出百分误差。8.用同样的方法可测出另一种待测物(铝)的比热容。9.实验完毕后,关闭电加热炉和数字温度计的电源。【注意事项】1.放入待测物时应谨慎而又迅速,不要将水溅出。2.为了准确读出量热杯中的温度变化,温度计不能触及金属圆柱体
用混合法测定固体的比热容操作指导 【实验步骤】 1.调节好天平,先称出两种待测金属圆柱体(铜、铝)的质量 M;再称出量热杯和搅拌 器的质量 。 m1 2.用量筒盛室温的蒸馏水(水面约为量热杯 2/3 高度),称得其总质量为 ,将其倒 入量热杯后,再称得量筒质量为 。则量热杯中蒸馏水质量为 m01 m02 mmm 0 01 = − 02 。蒸馏水的 温度同室温θ0 。 3.将任一个待测金属圆柱体(如铜)系上绳子,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里到入水(水必 须能将待测物淹过)。也将温度计放入烧杯中,打开数字温度计的电源。 4.将烧杯放在电加热炉上加热,直到水沸腾,然后拉着绳子使待测物体离开烧杯底部 1 分钟,此时待测物的温度为θ1 。 5.迅速将待测物体放入量热杯中,立即盖好量热器的盖子,然后均匀地上下搅动搅拌器。 同时观察温度计(待温度计基本稳定后,记下此时的温度θ ),开始时每隔 10 秒记录一次 水的温度(测 6 次),再每隔 15 秒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测 4 次),再每隔 30 秒记录一次水的 温度(测 2 次)。 6.作温度-时间曲线。 7.根据(4)式计算出待测物的比热容。并将c 与公认值c′ 比较,求出百分误差。 8.用同样的方法可测出另一种待测物(铝)的比热容。 9.实验完毕后,关闭电加热炉和数字温度计的电源。 【注意事项】 1.放入待测物时应谨慎而又迅速,不要将水溅出。 2.为了准确读出量热杯中的温度变化,温度计不能触及金属圆柱体

【数据表格】:物体铜铝蒸馏水量热器+搅拌器质量(g)热平衡时温度蒸馏水的温度(室温)待测金属在水沸腾时温度θ (℃)=(℃)=(℃)=金属块投入后时间与温度的测量观察次数温度(℃)观察次数时间间隔(s)温度(℃)时间间隔(s)710151210 815153109410101551011306101230注:水的比热容:c=4.187kJ/kg·K;钢的比热容:C,=0.447kJ/kg·K铜的比热容:C=0.384kJ/kg·K:铝的比热容:C=0.896kJ/kg·K
【数据表格】: 物体 量热器+搅拌器 蒸馏水 铜 铝 质量( ) g 蒸馏水的温度(室温) 待测金属在水沸腾时温度 热平衡时温度 θ0 (℃)= θ1 (℃)= θ (℃)= 金属块投入后时间与温度的测量 观察次数 时间间隔( )s 温度(℃) 观察次数 时间间隔( )s 温度(℃) 1 10 7 15 2 10 8 15 3 10 9 15 4 10 10 15 5 10 11 30 6 10 12 30 注: 水的比热容: 0 c = 4.187 kJ kg K / ⋅ ;钢的比热容: 1 c = 0.447 kJ kg K / ⋅ 铜的比热容:c = 0.384 kJ kg K / ⋅ ;铝的比热容:c = 0.896 kJ kg K / ⋅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线胀系数.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声速测定.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磁控条件.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杨式模量.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箱式电位差计.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线性与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研究.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气垫导轨实验或动量、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模拟法描绘静电场操.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基本测量:长度、密度的测量.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惠斯登电桥测电阻.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光的干涉_牛顿环_劈尖.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电表的改装和校正.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测定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力学——长度与物体密度的测定.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力学——用焦利氏称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力学——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用霍尔效应测螺线管磁场.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载流圆线圈与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测量.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转动惯量.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