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声速测定

声速测定的操作指导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声速测定仪系统的连接接收登发送器2XH-2信号发生器51新多品示O飞声注测量仪H福魔调节电源开关烟密调节正偿战倍号技装COO福O信号#相调2图 1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在实验之前,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换档开关打向上(频率换档的钮子开关打向上,频率显示范围为1200Hz~100KHz,钮子开关打向下,频率显示范围为20Hz~1600Hz),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开机预热15分钟,以空气为超声波传播的介质,并观测S1及S2是否平行。(二)测定压电陶瓷换能器系统的最佳工作频率的调节只有当换能器S1和S2发射面与接收面保持平行时才有较好的接收效果:为了得到较清晰的接收波形,应将外加的驱动信号频率调节到发射换能器S1谐振频率点(约37KHz)处,才能较好地进行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提高测量精度,以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三)用共振干涉法(驻波法)测量波长和声速1.按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2.将测量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把声速测定仪信号发生器调到最佳工作频率,示波器面板上的模式档(MODE)选为CH2,在共振频率下,将S2移近S1处,缓慢移离S2,当示波器上出现最大振幅时,记下读数标尺位置X,。3.依次移动S2,记下各振幅最大时的X2,X3…共12个值。1
声速测定的操作指导 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声速测定仪系统的连接 图 1 如图 1 所示连接好电路,在实验之前,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换档开关打向上 (频率换档的钮子开关打向上,频率显示范围为 1200 Hz~100 KHz,钮子开关 打向下,频率显示范围为 20 Hz ~1600 Hz),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开机预热 15 分钟,以空气为超声波传播的介质,并观测 S1 及 S2 是否平行。 (二)测定压电陶瓷换能器系统的最佳工作频率的调节 只有当换能器 S1 和 S2 发射面与接收面保持平行时才有较好的接收效果;为 了得到较清晰的接收波形,应将外加的驱动信号频率调节到发射换能器 S1 谐振 频率点(约 37KHz)处,才能较好地进行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提高测量精度, 以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 (三)用共振干涉法(驻波法)测量波长和声速 1. 按图 1 所示连接好电路。 2. 将测量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把声速测定仪信号发生器调到最佳工作 频率,示波器面板上的模式档(MODE)选为CH2,在共振频率下,将S2 移近S1 处, 缓慢移离S2,当示波器上出现最大振幅时,记下读数标尺位置X1’。 3. 依次移动S2,记下各振幅最大时的X2’, X3’. 共 12 个值。 1

4.记下室温t。5.用逐差法处理数据,表格如下表1。(四)用相位比较法(李萨如图形)测量波长和声速1.将测量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连接好电路,把声速测定仪信号发生器调到最佳工作频率,将示波器调至信号合成状态,即TIME/DIV旋钮置于X-Y方式,移动S2轻轻靠拢S1,然后缓慢移开S2,观察示波器出现的李萨如图形3(β=0),记下位置X,。2.依次移动S2,记下示波器的波形由图3(Φ=0)变为图3(@=元)时,读数标尺位置的读数Xz’,X’共12个值。3.记下室温t。4.用逐差法处理数据,表格如下表1。表 1测量次数1位置L(mm)位置L,(mm)^, =(L, - L,)/3 (mm)测量次数i+6712839410511612-/6U=f.Z(六)0℃时声速U。=331.45m/s,理论计算室温t时的声速1D, = Vo1/1+273.15将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2
4. 记下室温 t。 5.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表格如下表 1。 (四)用相位比较法(李萨如图形)测量波长和声速 1. 将测量方法设置到连续波方式,连接好电路,把声速测定仪信号发生器 调到最佳工作频率,将示波器调至信号合成状态,即TIME/DIV旋钮置于X-Y方式, 移动S2 轻轻靠拢S1,然后缓慢移开S2,观察示波器出现的李萨如图形 3 (ϕ =0), 记下位置X1’。 2. 依次移动S2,记下示波器的波形由图 3(ϕ =0)变为图 3(ϕ =π )时, 读数标尺位置的读数X2’, X3’. 共 12 个值。 3. 记下室温 t。 4.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表格如下表 1。 表 1 测量次数 i 位置 L1 (mm) 测量次数 i+6 位置 (mm) L2 LL 3/)( λi = − 12 (mm) 1 7 2 8 3 9 4 10 5 11 6 12 = ∑ 6/ λλ i f ⋅= λυ (六)0℃时声速 0 υ = 331.45 m/s,理论计算室温 t 时的声速 15.273 0 1 t t υυ += 将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2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定、磁控条件.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杨式模量.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箱式电位差计.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线性与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研究.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气垫导轨实验或动量、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模拟法描绘静电场操.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基本测量:长度、密度的测量.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惠斯登电桥测电阻.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光的干涉_牛顿环_劈尖.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电表的改装和校正.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测定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力学——长度与物体密度的测定.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力学——用焦利氏称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力学——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力学——气垫导轨实验.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力学——声速的测量.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力学——固体线张系数的测定.ppt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线胀系数.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用混合法测定固体的比热容.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用霍尔效应测螺线管磁场.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载流圆线圈与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测量.pdf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操作指导)转动惯量.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