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2
文件大小:216.83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植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育种学实验总学时:18实验类别:专业开课实验室名称:种子学实验室适用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开课学院:农学院开课学期:第六学期一、实验课程简介植物育种学为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指定选修课程,是研究选育和繁殖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涉及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气象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种子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等数十门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应用基础科学,是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植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与农作物有关的种质资源,制订符合生产、市场需求的育种自标,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与方法,选育适合于生产需求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耐)病虫害与逆境、生育期适宜的优良品种或杂种及新材料,并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足够数量的质优价廉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持续发展。二、实验课性质、目的及任务1.性质:必修2.目的:(1)、具备基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主要育种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开展作物育种研究的能力与一定的指导作物育种的能力。3.任务: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农作物育性判断、花粉活力检测等等的原理和技术。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该课程本科段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了解选育和繁殖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农作物育种和繁育工作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部分知识点的贯通与综合运用。本课程为一门综合利用多门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的应用科学,应先修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技术、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导论、种子学等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同时,本课程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未知区域很广的发展中的科学。因此,除了认真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深入生产科研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以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掌握自花、异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处理程序。2.掌握植物不育性的观察与鉴定技术。3.掌握植物托插技术4.掌握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测定技术。四、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情况每组序号主要内容提要学时类型实验项目名称人数341花粉生活力的观了解种子容重、干粒重测定的意义,理验证性察解容重、干粒重的含义,学习容重、干粒重的测定方法,为种子贮藏与加工奠定基础

《植物育种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育种学 实验总学时: 18 实验类别:专业 开课实验室名称:种子学实验室 适用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开课学院:农学院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一、实验课程简介 植物育种学为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指定选修课程,是研究选育和繁殖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理论 与方法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涉及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 物病理学、农业气象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种子学、作物栽培与耕作 学等数十门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应用基础科学,是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植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与 农作物有关的种质资源,制订符合生产、市场需求的育种目标,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与方法,选育 适合于生产需求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耐)病虫害与逆境、生育期适宜的优良品种或杂种及新 材料,并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足够数量的质优价廉的生产用种,促进高 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持续发展。 二、实验课性质、目的及任务 1.性质:必修 2.目的: (1)、具备基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主要育种技术操作能力,以及开展作物育种研究的能力与一 定的指导作物育种的能力。 3.任务: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农作物育性判断、花粉活力检测等等的原理和技术。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该课程本科段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了解选育和繁殖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初步掌握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开展农作物育种和繁 育工作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部分知识点的贯通与综合 运用。 本课程为一门综合利用多门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的应用科学,应先修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普 通遗传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 技术、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导论、种子学等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 同时,本课程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未知区域很广的发展中的科学。因此,除了认真学习理论基础 知识外,还需要深入生产科研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以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1. 掌握自花、异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处理程序。 2. 掌握植物不育性的观察与鉴定技术。 3. 掌握植物扦插技术。 4. 掌握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测定技术。 四、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情况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提要 学时 类型 每组 人数 1 花粉生活力的观 察 了解种子容重、千粒重测定的意义,理 解容重、千粒重的含义,学习容重、千 粒重的测定方法,为种子贮藏与加工奠 定基础。 3 验证性 4

312异花授粉植物有以玉米为例进行异花花授粉作物的有性验证性性杂交技术杂交技术;了解异花授粉植物不同的花器结构和开花动态:根据结果探讨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情况;获得目的性杂交种子以丰富育种的原始材料。133小麦有性杂交技不同科、属的自花授粉植物的有性杂交验证性术技术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自前在育种上人工去雄杂交还是一个重要手段。为了提高杂交的结实率,应注意掌握和改进杂交技术,本实验以小麦的杂交技术为例来说明自花授粉作物的有性杂交技术。431植物不育性的观实验目的是学习识别、鉴定雄性不育株验证性察与鉴定技术的方法,并了解不同植物不育性的表现类型;通过本实验操作,学会利用不同的实验方法来鉴定植物的不育性;自行设计测交筛选保持系的方法。以萝卜为例来说明观察和鉴定其不育株的几种方法。5植物扦插31掌握植物扦插的原理;以黄葛兰为实验设计性材料进行植物扦插技术。631植物自交不亲和字学习花期人工控制自交测定选择自交不验证性性测定技术亲和系和蕾期自交繁殖自交不亲和系的方法;掌握用荧光显微镜检测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技术;通过本实验加深对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的理解。说明:1.类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或创新性。a.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b.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自的,验证课堂所讲某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C.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d.设计或创新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2.每组人数:指分组实验时每组学生人数,原则上每组人数不应超过5人。五、实验成绩考核办法每学期实验课结束后,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填写情况、实验态度等综合给出成绩。总成绩20分。六、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教材名称、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植物育种学.胡延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3.作物育种学实验技术.洪德林.科学出版社.20104.作物育种学实验.官春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5.作物育种学孙其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大纲执笔人:蒲至恩大纲审定人:牛应泽学院负责人:年月日

2 异花授粉植物有 性杂交技术 以玉米为例进行异花花授粉作物的有性 杂交技术;了解异花授粉植物不同的花 器结构和开花动态;根据结果探讨不同 杂交组合的结实情况;获得目的性杂交 种子以丰富育种的原始材料。 3 验证性 1 3 小麦有性杂交技 术 不同科、属的自花授粉植物的有性杂交 技术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目前在育 种上人工去雄杂交还是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杂交的结实率,应注意掌握和 改进杂交技术,本实验以小麦的杂交技 术为例来说明自花授粉作物的有性杂交 技术。 3 验证性 1 4 植物不育性的观 察与鉴定技术 实验目的是学习识别、鉴定雄性不育株 的方法,并了解不同植物不育性的表现 类型;通过本实验操作,学会利用不同 的实验方法来鉴定植物的不育性;自行 设计测交筛选保持系的方法。以萝卜为 例来说明观察和鉴定其不育株的几种方 法。 3 验证性 1 5 植物扦插 掌握植物扦插的原理;以黄葛兰为实验 材料进行植物扦插技术。 3 设计性 1 6 植物自交不亲和 性测定技术 学习花期人工控制自交测定选择自交不 亲和系和蕾期自交繁殖自交不亲和系的 方法;掌握用荧光显微镜检测植物的自 交不亲和性技术;通过本实验加深对自 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的理解。 3 验证性 1 说明: 1.类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或创新性。 a. 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 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 b. 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 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 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c.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d. 设计或创新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 实现的实验。 2.每组人数:指分组实验时每组学生人数,原则上每组人数不应超过5人。 五、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每学期实验课结束后,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填写情况、实验态度等综合 给出成绩。总成绩20分。 六、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 教材名称、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1.植物育种学.胡延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作物育种学实验技术.洪德林.科学出版社.2010 4.作物育种学实验.官春云.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5.作物育种学.孙其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大纲执笔人:蒲至恩 大纲审定人:牛应泽 学院负责人:年月日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