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种子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种子活力测定(逆境法、电导率法)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21
文件大小:1.6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种子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种子活力测定(逆境法、电导率法)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实验6种子活力测定(逆境法、电导率法)李岩1iyan5011@163.com

实验6 种子活力测定 (逆境法、电导率法) 李 岩 liyan5011@163.com

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人工加速老化法、冷浸法、电导法测定种子活力的实验方法,比较种子样品活力的高低。二、试材与设备1. 材料小麦种子(老化和电导法)、玉米种子(冷浸)2.设备老化设备(老化箱、老化盒)、冷浸设备(冰箱)、电导率仪及发芽设备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人工加速老化法、冷浸法、电导法测定种子 活力的实验方法,比较种子样品活力的高低。 二、试材与设备 1.材料 小麦种子(老化和电导法)、玉米种子(冷浸) 2.设备 老化设备(老化箱、老化盒)、冷浸设备(冰箱)、 电导率仪及发芽设备

三、方法步骤I人工加速老化法小麦种子100粒×4(每组100粒×2),41℃3天(设备的使用),风干后发芽(20℃),每天记载正常发芽种子数。发芽终期(8天)测苗鲜重,计算:1.发芽势即初次计数发芽率(%)GtGI=2.发芽指数(GI))DtDt为发芽日数,Gt为与Dt相对应的每天发芽种子数3.活力指数(VI)VI=GIXS,S为一定时期内正常幼苗长度(cm)或重量(g)

Ⅰ 人工加速老化法 小麦种子100粒×4(每组100 粒×2),41℃3天(设备的使 用),风干后发芽(20℃),每 天记载正常发芽种子数。发芽终 期(8天)测苗鲜重,计算: 三、方法步骤

II 冷浸法玉米种子100粒×4(每组50粒×2),6℃3天后发芽(25℃),每天记载正常发芽种子数。发芽终期(7天)测苗鲜重,计算:1.发芽势即初次计数发芽率(%)Gt2.发芽指数(GI)GI=DtDt为发芽日数,Gt为与Dt相对应的每天发芽种子数。3.活力指数(VI)VI=GIXS,S为一定时期内正常幼苗长度(cm)或重量(g)

Ⅱ 冷浸法 玉米种子100粒×4(每 组50粒×2),6℃3天后发芽 (25℃),每天记载正常发 芽种子数。发芽终期(7天) 测苗鲜重,计算:

III 电导法测定原理:高活力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低于低活力种子。电导率与田间出苗率呈负相关。测定方法:取小麦30粒×2称重(或按粒数),取100ml烧杯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滤纸吸干。将种子放入烧杯中,加40 ml去离子水,另一烧杯内加去离子水作对照。室温下放置1.5-2h,然后用电导仪测定浸泡液和对照的电导率。计算各重复电导率,最后计算两次重复的平均值。测定电导率-CK测定电导率-CK电导率(uScm粒")=电导率(uScmg):种子粒数种子重

n 测定原理:高活力种子浸泡液的电导率低于低活力种子。 电导率与田间出苗率呈负相关。 n 测定方法:取小麦30粒×2称重(或按粒数),取100 ml 烧杯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滤纸吸干。将种子放入烧杯中, 加40 ml去离子水,另一烧杯内加去离子水作对照。室温 下放置1.5-2h,然后用电导仪测定浸泡液和对照的电导率。 计算各重复电导率,最后计算两次重复的平均值。 Ⅲ 电导法

四、报告及注意事项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包括计算公式及核对步骤)、结果报告表以及实验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实验用品清理:实验结束后清理发压床、发芽箱、发芽室,切勿将沙子冲洗到水池,将沙子回收放回408房间

四、报告及注意事项 n 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包括计算公式及核 对步骤)、结果报告表以及实验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n 实验用品清理:实验结束后清理发压床、发芽箱、发 芽室,切勿将沙子冲洗到水池,将沙子回收放回408 房间

正常幼苗的标准幼苗分为三类,即完整幼苗、带有轻微缺陷幼苗和次生感染幼苗。1完整正常幼苗。幼苗主要构造生长良好、完全、匀称和健康。因种不同,应具有下列一些构造:具有发育良好的根系,其组成如下:①细长的初生根,通常长满根毛,末端细尖。②在由规定试验时期内产生的次生根。③在燕麦属、大麦属、黑麦属、小麦属和小黑麦属中,数条种子根代替一条初生根具有发育良好的幼苗茎轴,其组成如下:①出土型发芽的幼苗,应具有一个直立、细长并有伸长能力的下胚轴。②留土型发芽的幼苗,应具有一个发育良好的上胚轴。③在有些出士型发芽的一些属(如菜豆属、花生属)中,应同时具有伸长的上胚轴和下胚轴。④在禾本科的一些属(如玉米属、高梁属)中,应具有伸长的中胚轴。具有特定数目的子叶:①单子叶植物具有一片子叶,子叶可为绿色和呈圆管状(葱属),或变形而全部或部分遗留在种子内(如石刁相、禾本科)。②双子叶植物具有二片子叶,在出主型发芽的幼苗中,子叶为绿色,展开呈叶状:在留土型发芽的幼苗中,子叶为半球形和肉质状,并保留在种皮内。③在针叶树中,子叶数目218枚不定,通常其发育程度因种而不同。子叶呈绿色而狭长,具有展开、绿色的初生叶:①在互生叶幼苗中有一片初生叶,有时先发生少数鳞状叶,如豌豆属、石才柏属等。②在对生叶幼苗中有两片初生叶,如菜豆属。具有一个项芽或苗端,其发育程度因所检验的种而不同。在禾本科植物中有一个发育良好、直立的芽鞘,其中包看一片绿色初生叶延伸到顶端,最后从芽鞘中伸出

正常幼苗的标准

(2)带有轻微缺陷的正常幼苗。幼苗主要构造出现某种轻微缺陷,但在其他方面能均衡生长,并与同一试验中的完整幼苗相当的正常幼苗。有下列缺陷则为带有轻微缺陷的正常幼苗。初生根:①花初生根局部损伤,或生长稍迟缓。②初生根有缺陷,仅次生根发育良好特别是豆科中一些大粒种子的属(如菜豆属、豌豆属、巢菜属、花生属、豇豆属和扁豆属)、木本科中的一些属(如玉来属、高黎属和稻属)、葫芦科所有属(如甜瓜属、南瓜属和西瓜属)和锦葵科所有属(如棉属)。③燕麦属、大麦属、黑麦属、小麦属和小黑麦属中只有一条强壮的种子根下胚轴、上胚轴和中胚轴局部损伤子叶(采用“50%规则):①子叶局部损伤,但子叶组织总面积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仍保持着正常的功能,并且幼苗顶端或其周围组织没有明显的损伤或腐烂。②双子叶植物仅有一片正常子叶,但其幼苗顶端或其周围组织没有明显的损伤或腐烂。③具有三片子叶而不是三片子叶(采用“50%规则)。初生叶:①初生叶局部损伤,但其组织总面积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仍保持着正常的功能(采用50%规则)。②顶芽没有明显的损伤或腐烂,有一片正常的初生叶,如菜豆属。③菜豆属的初生叶形状正常,大于正常大小的四分之一。④)具有三片初生叶而不是两片,如菜豆属(采用50%规则)。芽鞘:①芽鞘局部损伤。②芽鞘从顶端开裂,但其裂缝长度不超过芽鞘的三分之一(对于玉米,如果胚芽鞘有缺陷,但第1叶完整或仅有轻微缺陷的幼苗仍可作为正常幼苗)。③受内外释或果皮的阻挡,芽鞘轻度扭曲或形成环状。④芽鞘内的绿叶,虽然没有延伸到芽鞘顶端,但至少要达到胚芽鞘的一半(3)次生感染的正常幼苗。由真菌或细菌感染引起,使幼苗主要构造发病和腐烂,但有证据表明病源不来自种子本身

..非正常幼苗。非正常幼苗是指生长在良好土壤及适宜的水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2.1.2.2表现不能生长成为正常植株潜力的幼苗。1996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和我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把非正常幼苗分为三类,即受损伤的幼苗、畸形或不勺称的幼苗和腐烂幼苗。(1)受损伤的幼苗。由机械处理、加热、干燥、冻害、化学处理、昆虫损害等外部因素引起种子伤害,使幼苗构造残缺不全或受到严重损伤,以致不能均衡生长者。如子叶或苗端破裂或幼苗其他部分完全分离,引起不正常:下胚轴、上胚轴或子叶有裂缝和裂口:胚芽鞘损伤或顶端破损:初生叶有裂口,缺失或发育受阻等症状(2)畸形或不勾称的幼苗。由于种子老化等内部因素引起种子发芽的生理紊乱而造成幼苗生长细弱,或存在生理障碍,或主要构造畸形,或不匀称者。弓起生理劣变的因素可在种子所处的不同时期,如亲本植物处于不利的生长条件下,种子处于较差的成熟环境,过早收获,受除草剂或杀剂等的伤害,不利的贮藏条件,某些遗传因素或种子自然老化所致等。不正常幼苗特征包括初生根生长发育迟缓或变得过于纤细:下胚轴、上胚轴或中胚轴缩短或变粗,形成环状、扭曲或呈螺旋状:子叶卷曲、变色或坏死;胚芽鞘缩短和畸形或形成裂口、环状、扭曲或呈螺旋状:反向生长(芽弯曲向下,根具有负向性:缺之叶绿素(幼苗黄化或白化:幼苗过于纤细或呈玻璃透明状水肿。(3)腐烂幼苗。由初生感染(病源来自种子本身)引起,使幼苗主要构造发病和腐烂并妨碍其正常生长者。2.1.2.3不发芽种子。在发芽试验末期仍不发芽的种子,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硬实。由于不能吸水而在试验末期仍保持坚硬的种子。(2)新鲜种子。在发芽试验条件下,既非硬实,又不发芽而保持清洁和坚硬,具有生长成为正常幼苗潜力的种子。(3)死种子。在试验末期,既不坚硬,又不新鲜,也未产生生长迹象的种子

不正常幼苗的标准根a.残缺;b.短粗;c.停滞;d.缺失;e.破裂;f.从顶端开裂;g.缩缢;h.纤细;i.卷缩在种皮内:j.负向地性生长k.水肿状;I.没有或仅有一条生长力弱的种子根

不正常幼苗的标准 n 根 a.残缺; b.短粗; c.停滞; d.缺失; e.破裂; f.从顶端开裂; g.缩缢; h.纤细; i.卷缩在种皮内; j.负向地性生长; k.水肿状; l.没有或仅有一条生长力弱的种子根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