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

实验9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一、实验目的了解杂交玉米繁殖的基本过程及杂交制种技术1.3玉米的开花习性与花器构造的观察2.玉米的自交技术3.玉米的杂交技术玉米自交系的繁殖技术4.5.玉米杂交种的繁殖技术
实验9 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 了解杂交玉米繁殖的基本过程及杂交制种技术 1. 玉米的开花习性与花器构造的观察; 2. 玉米的自交技术; 3. 玉米的杂交技术; 4. 玉米自交系的繁殖技术; 5. 玉米杂交种的繁殖技术

实验9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二、内容说明玉来是利用杂种优势最早的作物之一,除用自交系配制杂交种外,还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当前,玉米生产上以自交系间杂交种的杂种优势利用较为普遍,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容易发生生物学混杂。因此,生产纯度高的种子,是杂交玉米繁种制种的中心任务。杂交玉来繁殖制种的要点,一要设置隔离区:二要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三要亲本自交系的纯度高,要严格去杂去劣;四要对母本自交系进行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
实验9 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 玉米是利用杂种优势最早的作物之一,除用自交系配制杂 交种外,还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当前,玉米生产上以自 交系间杂交种的杂种优势利用较为普遍。 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容易发生生物学混杂。因此,生产纯 度高的种子,是杂交玉米繁种制种的中心任务。 杂交玉米繁殖制种的要点,一要设置隔离区;二要父母本 花期相遇良好;三要亲本自交系的纯度高,要严格去杂去劣; 四要对母本自交系进行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

实验9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杂交玉米的增产优势
实验9 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 杂 交 玉 米 的 增 产 优 势

实验9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1、花器构造玉米(ZeamavsL.)属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Zea),雌雄同株异花。是异花授粉作物。雄穗由植株的顶端生长锥分化而成,为圆锥状花序,由主轴和侧枝组成。主轴上着生4一11行成对排列的小穗,侧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每对小穗中,有柄小穗位于上方,无柄小穗位于下方。每个小穗有2枚护颖,护颖间着生2朵雄花,每朵雄花含有内外颖鳞被各2枚,雄蕊3枚,雌蕊退化。雌穗一般由从上向下的第6一7节的腋芽发育而成,为肉状花序。雌穗外被苞叶,中部为一肉质穗轴,在穗轴上着生成对的无柄小穗,一般14一18行,每小穗有2枚颖片,颖片内有2朵雌花,基部的1朵不育,另1朵含雌蕊1枚,花柱丝状细长,伸出苞叶之外,先端二裂,整条花柱(俗称花丝)长满茸毛,有接受花粉能力
实验9 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 1、花器构造 玉米(Zea mays L.)属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 (Zea),雌雄同株异花。是异花授粉作物。雄穗由植株的顶 端生长锥分化而成,为圆锥状花序,由主轴和侧枝组成。主 轴上着生4—11行成对排列的小穗,侧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 每对小穗中,有柄小穗位于上方,无柄小穗位于下方。每个 小穗有2枚护颖,护颖间着生2朵雄花,每朵雄花含有内外颖、 鳞被各2 枚,雄蕊3枚,雌蕊退化。雌穗一般由从上向下的第 6—7节的腋芽发育而成,为肉状花序。雌穗外被苞叶,中部 为一肉质穗轴,在穗轴上着生成对的无柄小穗,一般14—18 行,每小穗有2枚颖片,颖片内有2 朵雌花,基部的1朵不育, 另1朵含雌蕊1枚,花柱丝状细长,伸出苞叶之外,先端二裂, 整条花柱(俗称花丝)长满茸毛,有接受花粉能力

实验9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
实验9 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

实验9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2、开花习性玉米雄穗一般抽出后1一3天左右便开花散粉。每天7一11时开花。以9一10时开花最盛,其开花顺序是先主轴后侧枝,主轴由中上部开始向上向下依次开放:侧枝则由上而下开放,始花后3一5天为盛花期,一株雄穗花期约7一10天。一个雄穗大约可产生1500一3000万个花粉粒。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一28℃,最适相对湿度为70%一90%。温度低于18C或高于38C时雄花不开放。花粉生活力在温度28.6C一30C和相对湿度为65%一81%的田间条件下,一般能保持6小时,以后下降,大约抢性O小十十
实验9 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 2、开花习性 玉米雄穗一般抽出后1—3天左右便开花散粉。每天 7—11时开花。以9—10时开花最盛,其开花顺序是先主 轴后侧枝,主轴由中上部开始向上向下依次开放;侧枝 则由上而下开放,始花后3—5天为盛花期,一株雄穗花 期约7—10天。一个雄穗大约可产生1500—3000万个花粉 粒。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28℃,最适相对湿度为 70%—90%。温度低于18℃或高于38℃时雄花不开放。 花粉生活力在温度28.6℃—30℃和相对湿度为65%— 81%的田间条件下,一般能保持6小时,以后下降,大约 可维持8小时左右

实验9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续)般雄穗散粉后2一4天,同株雌穗的花丝开始外露。通常一以雌穗中下部的花丝先抽出,然后向上向下延伸,以顶部花丝抽出最晚。一般花丝从苞叶中全部伸出约需2一5天,花丝生活力可维持10一15天。但以抽出后2一5天授粉结实最好,尚未受精的花丝色泽新鲜,剪短后还可继续生长,但一经受精便调萎变褐。玉米的花粉借助风传播,传播距离一般在植株周围2一3米内,远的可达250米。花粉落到花丝上后约经6小时开始发芽,2436小时即可受精
实验9 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 (续) 一般雄穗散粉后2—4天,同株雌穗的花丝开始外露。通常 以雌穗中下部的花丝先抽出,然后向上向下延伸,以顶部花 丝抽出最晚。一般花丝从苞叶中全部伸出约需2—5天,花丝 生活力可维持10—15天。但以抽出后2—5天授粉结实最好, 尚未受精的花丝色泽新鲜,剪短后还可继续生长,但一经受 精便凋萎变褐。 玉米的花粉借助风传播,传播距离一般在植株周围2—3米 内,远的可达250米。花粉落到花丝上后约经6小时开始发芽, 24—36小时即可受精

实验9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三、所需用品和操作方法所需用品1.材料玉来自交系繁殖区和杂交制种区不同的玉米品种或自交系。2.仪器用具皮尺、钢卷尺:大硫酸纸袋(35cm×20cm)、小硫酸纸袋(6cm×12cm)、剪刀、回形针、绵纱线、塑料牌、铅笔。3.药品试剂70%酒精
实验9 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 (一)所需用品 1. 材料 玉米自交系繁殖区和杂交制种区不同的玉米 品种或自交系。 2. 仪器用具 皮尺、钢卷尺;大硫酸纸袋(35cm ×20cm )、小硫酸纸袋(6cm× 12cm)、剪刀、回 形针、绵纱线、塑料牌、铅笔。 3. 药品试剂 70%酒精

实验9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玉米自交系繁殖区
实验9 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 玉 米 自 交 系 繁 殖 区

实验9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杂交制种区
实验9 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 杂 交 制 种 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A2.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农业生物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农业生物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药用植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药生物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A2.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药用植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A1.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A1.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B.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A.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药炮制学实验课程》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作物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含实验).pdf
- 《植物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小麦品种纯度鉴定.pdf
- 《植物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小麦育种程序观察.pdf
- 《植物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小麦杂交技术.pdf
- 《植物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小麦谷蛋白提取和凝胶电泳.pdf
- 《植物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小麦锈病接种及抗锈性鉴定.pdf
- 山东农业大学:《药用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课件(实验指导,共六个实验).pdf
- 《种子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田间检验.pdf
- 《种子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玉米种子纯度的测定(电泳法).pdf
- 《种子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种子纯度测定(苯酚法、籽粒形态).pdf
- 《种子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种子生活力与活力测定(TTC法).pdf
- 《种子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种子活力测定(逆境法、电导率法).pdf
- 《种子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种子标准发芽试验.pdf
- 《种子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种子净度和其他植物种子数目的测定.pdf
- 《植物作物生产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冬小麦起身期田间诊断.pdf
- 《植物作物生产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花生形态观察和类型识别.pdf
- 《植物作物生产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麦类作物形态特征观察与类型识别.pdf
- 《植物作物生产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麦类作物形态特征观察与类型识别.pdf
- 《植物作物生产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土壤耕层构造的测定.pdf
- 《植物作物生产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小麦估产和室内考种.pdf
- 《植物作物生产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小麦幼穗分化过程观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