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作物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含实验)

《作物种子学》教学大纲基本信息一、作物种子学BK008006课程名称课程代码Crop Seed Science专业核心必修闭卷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考核方式课线上学时:0理论学2.5 8学分总学时40实验学时时课堂学时:32农学、植物科学与技常规适用对象授课方式术专业开课学院农学院课程负责人李岩所属基层种子科学与工程教研室教学组织二、课程简介作物种子学是适用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外的其他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研究各种植物种子特别是作物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加工贮藏和质量检验的理论和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种子产业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种子生物学、种子加工贮藏和种子检验3方面的内容。种子生物学部分包括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以及发育、成熟的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的概念、变化规律及调控措施;种子加工贮藏部分包括种子物理特性以及种子加工原理与技术、贮藏原理与技术:种子检验部分则包括种子托样、净度、发芽、生活力、活力、品种真实性和纯度、水分、健康等重要指标的测定方法。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种子科技与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前景;(2)掌握种子发育、成熟、休眠、萌发、劣变与寿命、活力等种子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3)掌握种子贮藏特性及加工、贮藏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作物种子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作物种子学 Crop Seed Science 课程代码 BK008006 课程类型 专业 核心 课 课程性质 必修 考核方式 闭卷 学 分 2.5 总学时 40 理论学 时 线上学时:0 课堂学时:32 实验学时 8 适用对象 农学、植物科学与技 术专业 授课方式 常规 开课学院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 李岩 所属基层 教学组织 种子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二、课程简介 作物种子学是适用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外的其他植物生产类专业的 一门专业核心课,是研究各种植物种子特别是作物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加工 贮藏和质量检验的理论和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种子产业服务的一门应用科 学。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种子生物学、种子加工贮藏和种子 检验3方面的内容。种子生物学部分包括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以及发 育、成熟的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的概念、变化规律及调控措 施;种子加工贮藏部分包括种子物理特性以及种子加工原理与技术、贮藏原 理与技术;种子检验部分则包括种子扦样、净度、发芽、生活力、活力、品 种真实性和纯度、水分、健康等重要指标的测定方法。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种子科技与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前景; (2)掌握种子发育、成熟、休眠、萌发、劣变与寿命、活力等种子生物学基本理 论知识; (3)掌握种子贮藏特性及加工、贮藏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4)掌握种子扦样、净度、发芽、生活力、活力、水分、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等种子质量指标的检验技术。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种子科技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具备指导和解决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等种子生产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2)掌握种子科技领域的理论知识和试验技能,具备从事种子科技研究的基本能力。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1)具备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具备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2)培养学生学农、爱农,勇于担当农业发展重任的能力。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要求毕业要求要求1要求2要求3要求4要求5要求6要求7要求8要求910课程目标VV目标1V目标2VVV目标31五、先修课程本课程宜在学生系统学习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遗传学、作物育种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六、教学内容与进度(一)理论部分2 学时第一部分绪论1.种子的含义
(4)掌握种子扦样、净度、发芽、生活力、活力、水分、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等种 子质量指标的检验技术。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种子科技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具备指导和解决种子生产、加工、贮 藏、检验等种子生产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2)掌握种子科技领域的理论知识和试验技能,具备从事种子科技研究的基本能 力。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 (1)具备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具备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 精神; (2)培养学生学农、爱农,勇于担当农业发展重任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 要求1 要求2 要求3 要求4 要求5 要求6 要求7 要求8 要求9 要求 10 目标1 √ √ 目标2 √ √ √ 目标3 √ √ √ 五、先修课程 本课程宜在学生系统学习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遗传学、作物 育种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 六、教学内容与进度 (一)理论部分 第一部分 绪论 2 学时 1. 种子的含义

1.1教学内容:0.5学时①种子的含义;②种子的重要性。1.2教学目标:①准确区分植物学种子、农业种子和《种子法》中种子的不同含义;②明确良种的含义;③了解种子对于人类生活、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1.4重点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1.5作业:农业种子包括哪些类型?并分别举例。2.作物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2.1教学内容:0.5学时①作物种子学的内容;②作物种子学的任务。2.2教学目标:①了解作物种子学的定位:作物种子学是研究各种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等方面,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②了解作物种子学包含的内容;③了解作物种子学课程的任务。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2.4重点难点:作物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2.5作业:无。3.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3.1教学内容:0.5学时
1.1教学内容: 0.5学时 ① 种子的含义;② 种子的重要性。 1.2教学目标: ① 准确区分植物学种子、农业种子和《种子法》中种子的不同含义; ② 明确良种的含义;③了解种子对于人类生活、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科技进 步的重要性。 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4重点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1.5作业:农业种子包括哪些类型?并分别举例。 2. 作物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 2.1教学内容: 0.5学时 ① 作物种子学的内容;② 作物种子学的任务。 2.2教学目标: ① 了解作物种子学的定位:作物种子学是研究各种作物种子的特征、 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等方面,为 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② 了解作物种子学包含的内容;③ 了解作 物种子学课程的任务。 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2.4重点难点:作物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 2.5作业:无。 3. 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 3.1教学内容: 0.5学时

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3.2教学目标:了解国际、国内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3.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3.4重点难点:国际和国内种子学科的历史发展。3.5作业:了解国内外种子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4.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0.5学时4.1教学内容:①国际种业发展概况;②我国种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4.2教学目标:①了解国际种业发展概况;②了解我国种子行业的发展历程。4.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4.4重点难点:我国种子工作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前景。4.5作业:①我们种子产业化工程的内容及实施意义有哪些?②了解我国种业现状,提出我国种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2学时第二部分种子的形态构造与机能1.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1学时1.1教学内容:
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 3.2教学目标: 了解国际、国内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 3.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3.4重点难点:国际和国内种子学科的历史发展。 3.5作业:了解国内外种子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4. 种子产业的发展历程 4.1教学内容: 0.5学时 ① 国际种业发展概况;② 我国种业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4.2教学目标: ① 了解国际种业发展概况;② 了解我国种子行业的发展历程。 4.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4.4重点难点:我国种子工作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前景。 4.5作业: ① 我们种子产业化工程的内容及实施意义有哪些? ② 了解我国种业现状,提出我国种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 第二部分 种子的形态构造与机能 2 学时 1. 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1.1教学内容: 1 学时

①种子的外部形态;②种被上的构造;③种被上不同构造的位置与胚珠类型的关系。1.2教学目标:①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②掌握真种子种被上的构造;③掌握种被上不同构造的位置与胚珠类型的关系。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1.4重点难点:种被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豆类、板栗、荞麦、禾本科、棉花、瓜类种子种被上不同构造的位置与胚珠类型的关系。1.5作业:①名词解释:种脐、脐条、发芽口、内脐、种阜;②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有何差异?③种被上不同构造的位置,为什么在不同作物种子上会有差异?2.种子的内容构造2.1教学内容:0.8学时①种被的构造特征;②种胚的构造特征;③胚乳的构造特征。2.2教学目标:①掌握种胚的结构及其特点;②掌握胚乳的种类及其特点。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2.4重点难点:种子的内部构造及其特征。2.5作业:种子的内部构造。3.种子的植物学分类方法
① 种子的外部形态;② 种被上的构造;③ 种被上不同构造的位置与 胚珠类型的关系。 1.2教学目标: ① 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② 掌握真种子种被上的构造;③ 掌握种被 上不同构造的位置与胚珠类型的关系。 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4重点难点:种被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豆类、板栗、 荞麦、禾本科、棉花、瓜类种子种被上不同构造的位置与胚珠类型的关系。 1.5作业: ① 名词解释:种脐、脐条、发芽口、内脐、种阜; ② 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有何差异? ③ 种被上不同构造的位置,为什么在不同作物种子上会有差异? 2. 种子的内容构造 2.1教学内容: 0.8学时 ① 种被的构造特征;② 种胚的构造特征;③ 胚乳的构造特征。 2.2教学目标: ① 掌握种胚的结构及其特点;② 掌握胚乳的种类及其特点。 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2.4重点难点:种子的内部构造及其特征。 2.5作业:种子的内部构造。 3. 种子的植物学分类方法

3.1教学内容:0.2学时①基于胚乳有无的种子分类方法:②基于植物形态学的种子分类方法。3.2教学目标: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方法。3.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3.4重点难点:种子的植物学分类方法。3.5作业:无。2学时第三部分种子的化学成分1.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分布1学时1.1教学内容: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分布;②种子中的水分种类及特点。1.2教学目标:①了解种子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分布;②明确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以及种子安全水分的确定依据;③掌握自由水、束缚水、临界水分、安全水分、平衡水分的概念。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1.4重点难点:种子中的水分存在状态、特点,及其应用。1.5作业:①名词解释:自由水、束缚水、临界水分、安全水分、平衡水分;②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有哪些?种子的安全水分如何确定?
3.1教学内容: 0.2学时 ① 基于胚乳有无的种子分类方法; ② 基于植物形态学的种子分类方法。 3.2教学目标: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方法。 3.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3.4重点难点:种子的植物学分类方法。 3.5作业:无。 第三部分 种子的化学成分 2 学时 1. 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分布 1.1教学内容: 1学时 ① 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分布;② 种子中的水分种类及特点。 1.2教学目标: ① 了解种子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分布;② 明确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以 及种子安全水分的确定依据;③ 掌握自由水、束缚水、临界水分、安全水 分、平衡水分的概念。 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4重点难点:种子中的水分存在状态、特点,及其应用。 1.5作业: ① 名词解释:自由水、束缚水、临界水分、安全水分、平衡水分; ② 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有哪些?种子的安全水分如何确定?

2.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影响因素2.1教学内容:1.0学时①种子中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组成、含量及分布特点;②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2.2教学目标:掌握种子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组成、含量及分布特点;②掌握种子化学成分差异的因素。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2.4重点难点: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影响因素。2.5作业:①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及其调控措施有哪些?②请举出3-5个实例说明外因影响可以种子或果实的化学成分。第四部分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2 学时1.种子的形成发育1学时1.1教学内容:①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种胚发育的异同点;②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和沼生目型胚乳发育的特点;③种子发育中的异常现象(多胚、无胚、无性、败育)产生的原因及应用价值。1.2教学目标:①掌握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种胚发育的异同点;②掌握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和沼生目型胚乳发育的特点;③了解种子发育中的异常现象(多
2. 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2.1教学内容: 1.0学时 ① 种子中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组成、含量及分布特 点;② 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 2.2教学目标: ① 掌握种子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组成、含量及分布特点;② 掌握 种子化学成分差异的因素。 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2.4重点难点: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2.5作业: ① 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及其调控措施有哪些? ② 请举出3-5个实例说明外因影响可以种子或果实的化学成分。 第四部分 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 2 学时 1. 种子的形成发育 1.1教学内容: 1 学时 ① 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种胚发育的异同点;② 核型胚乳、细胞型胚乳 和沼生目型胚乳发育的特点;③ 种子发育中的异常现象(多胚、无胚、无 性、败育)产生的原因及应用价值。 1.2教学目标: ① 掌握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种胚发育的异同点;② 掌握核型胚乳、细 胞型胚乳和沼生目型胚乳发育的特点;③ 了解种子发育中的异常现象(多

胚、无胚、无性、败育)产生的原因及应用价值。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1.4重点难点:种胚和胚乳发育的模式和特点。1.5作业:①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胚的发育过程?②胚乳的发育模式及其特点?③种子发育中的异常现象有哪些?如何利用?2.种子成熟与人工种子1学时2.1教学内容:①种子成熟的概念和指标;②未熟种子的利用价值;③人工种子。2.2教学目标:①掌握种子成熟的指标及应用价值;②了解未熟种子的利用价值;③了解人工种子的相关知识。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主学习。2.4重点难点:种子成熟的概念和指标,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5作业:什么是人工种子?人工种子研制的意义有哪些?第五部分种子休眠2学时1.种子休眠的概念与原因1学时1.1教学内容:
胚、无胚、无性、败育)产生的原因及应用价值。 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4重点难点:种胚和胚乳发育的模式和特点。 1.5作业: ① 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种子胚的发育过程? ② 胚乳的发育模式及其特点? ③ 种子发育中的异常现象有哪些?如何利用? 2. 种子成熟与人工种子 2.1教学内容: 1学时 ① 种子成熟的概念和指标;② 未熟种子的利用价值;③ 人工种子。 2.2教学目标: ① 掌握种子成熟的指标及应用价值;② 了解未熟种子的利用价值;③ 了解人工种子的相关知识。 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主学习。 2.4重点难点:种子成熟的概念和指标,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5作业: 什么是人工种子?人工种子研制的意义有哪些? 第五部分 种子休眠 2 学时 1. 种子休眠的概念与原因 1.1教学内容: 1学时

①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意义;②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1.2教学目标:①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种子休眠在生物学上和农业生产上的意义;②理解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1.4重点难点:种子休眠的概念、意义和影响因素。1.5作业:①种子休眠及其意义是什么?②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2.种子休眠的调控1学时2.1教学内容:①种子休眠的机理;②种子休眠的调控措施。2.2教学目标:①掌握种子休眠的机理;②掌握种子休眠的调控措施。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2.4重点难点:激素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三因子假说。2.5作业:①控制种子休眠与萌发的激素相互作用三因子假说的内容是什么?②如何打破小麦和豆类种子的休眠?③设计一个试验,验证一种野生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
① 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意义;② 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 1.2教学目标: ① 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种子休眠在生物学上和农业生产上的意义; ② 理解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 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4重点难点:种子休眠的概念、意义和影响因素。 1.5作业: ① 种子休眠及其意义是什么? ② 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 2. 种子休眠的调控 2.1教学内容: 1学时 ① 种子休眠的机理;② 种子休眠的调控措施。 2.2教学目标: ① 掌握种子休眠的机理;② 掌握种子休眠的调控措施。 2.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2.4重点难点:激素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的三因子假说。 2.5作业: ① 控制种子休眠与萌发的激素相互作用三因子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② 如何打破小麦和豆类种子的休眠? ③ 设计一个试验,验证一种野生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

第六部分种子萌发2学时1.种子萌发的过程与代谢1.1教学内容:1学时①种子萌发四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幼苗形态建成)的特点;②种子萌发早期的代谢与细胞修复;③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分解与转化;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代谢。1.2教学目标:①掌握种子萌发四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幼苗形态建成)的特点;②掌握种子萌发早期的代谢与细胞修复特点;③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分解与转化的特点;④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的特点。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1.4重点难点:种子萌发的概念、阶段及其特点;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代谢。1.5作业:①种子萌发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②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③详细论述种子萌发过程呼吸规律及其原因。2.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及其调控2.1教学内容:1学时①种子萌发期吸水规律;②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③土壤种子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2教学目标:
第六部分 种子萌发 2 学时 1. 种子萌发的过程与代谢 1.1教学内容: 1学时 ① 种子萌发四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幼苗形态建成)的特点; ② 种子萌发早期的代谢与细胞修复;③ 种子萌发过程中物质的分解与转 化;④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代谢。 1.2教学目标: ① 掌握种子萌发四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幼苗形态建成)的特 点;② 掌握种子萌发早期的代谢与细胞修复特点;③ 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中 物质的分解与转化的特点;④ 掌握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能量代谢的特点。 1.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4重点难点:种子萌发的概念、阶段及其特点;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 质与能量代谢。 1.5作业: ① 种子萌发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②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有哪些?其特点是什么? ③ 详细论述种子萌发过程呼吸规律及其原因。 2.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及其调控 2.1教学内容: 1学时 ① 种子萌发期吸水规律;② 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③ 土壤种子库 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2教学目标: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种子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pdf
-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Farming Science.pdf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土壤水.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植物营养原理.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土壤空气及土壤热状况.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 Plant Nitrogen Nutri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er.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植物磷素营养及磷肥施用.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植物钾素营养及钾肥施用.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微量元素肥料(二).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微量元素肥料(一).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植物钙、镁、硫营养与钙、镁、硫肥.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有机肥料.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复混肥料.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doc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药炮制学实验课程》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药药剂学实验课程》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A.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B.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A1.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A1.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药用植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药用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A2.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药生物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药用植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药用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农业生物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农业生物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pdf
-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A2.pdf
- 《植物作物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杂交玉米的繁殖制种技术.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