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1
文件大小:70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二章土的基本物质组成第一节土壤的矿物质组成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土壤的地学基础部分,包括矿物质的概念、性质、作用及基本类型:岩石的风化类型及条件,风化过程的强度及量度指标;土壤母质类型和特点。重点掌握粒级的概念、分类原则和分类标准,主要粒级的理化特性和矿物学组成:主壤质地的概念和分类制,主要质地主壤的农业生产性状及改良利用。教学内容:首先介绍的是矿物、岩石的概念、来源、类型及其变化过程一风化作用等内容。使是在土壤形成以后,它也时刻进行着。这是由于土境中的固体物质绝大部分是由矿物质组成的缘故。风化过程对土壤养分的释放以及其它性质均起一定的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是按作用力的性质和最初作用力发生的顺序来划分的,这只是为了理解方便而已。客观的情况,特别是在土壤中的情况是这三种作用相互交织在一起,也几乎同时同地都在进行着。不难看出,化学风化作用对养分的释放,对土壤的其它性状都有深刻的影响,因为它引起了化学成分的变化。生物风化是从外部条件下更有力地促进了物理的和化学的风化过程,当然生物还有其它方面的意义如积累养分,创造有机质等。本章介绍的另一内容是矿质王粒。矿质土粒是大小不等、成分有别、性质各异的。因此它们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也是相当不同的。土粒有组成和性质上的差别是划分粒级的根据。教材中所介绍的几种分级制,应能熟悉掌握。在分级制中至少应掌握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划分界限,特别是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性的大小界限。对各粒级的主要性状应该比较熟知。教学重点:岩石风化概念、类型和过程,主壤粒级概念、类型和其对主壤肥力的影响,主壤的质地概念、类型和土壤质地改良,土壤质地分类制和三类质地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原生矿物:2.次生矿物:3.粘土矿物;4.硅铝铁率;5.风化作用;6.母质;7.同晶置换:8.粒级;9.土壤质地;二、填空题1.机械分析时,给悬液中加入0.5N六偏磷酸钠的主要作用是2.土壤粒级分类制中,二级分类把土壤颗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其分界点为_mm。和_3.矿物质的来源按成因类型可分为4.粘质壤土中粘粒含量于壤质粘土中粘粒含量。5.高岭石矿物是型矿物,晶层间主要以键相连。蒙脱石矿物结构是型矿物,晶层间主要是引力,而伊利石矿物结构是型矿物,晶层间是键。6.我国东半部土壤次生粘土矿物的南北变化趋势为7.砂土保肥力较粘土低,这是因为0和8.土壤质地主要是通过来影响土壤性质的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第一节 土壤的矿物质组成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土壤的地学基础部分,包括矿物质的概念、性质、作用及基本类型;岩 石的风化类型及条件,风化过程的强度及量度指标;土壤母质类型和特点。重点掌握粒级的概念、 分类原则和分类标准,主要粒级的理化特性和矿物学组成;土壤质地的概念和分类制,主要质地土 壤的农业生产性状及改良利用。 教学内容:首先介绍的是矿物、岩石的概念、来源、类型及其变化过程—风化作用等内容。使是在 土壤形成以后,它也时刻进行着。这是由于土壤中的固体物质绝大部分是由矿物质组成的缘故。风 化过程对土壤养分的释放以及其它性质均起一定的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是按作用力的性质和最初作用力发生的顺序来划分的,这只是为了理解方便而 已。客观的情况,特别是在土壤中的情况是这三种作用相互交织在一起,也几乎 同时同地都在进 行着。不难看出,化学风化作用对养分的释放,对土壤的其它性状都有深刻的影响,因为它引起了 化学成分的变化。生物风化是从外部条件下更有力地促进了物理的和化学的风化过程,当然生物还 有其它方面的意义如积累养分,创造有机质等。 本章介绍的另一内容是矿质土粒。矿质土粒是大小不等、成分有别、性质各异的。因此它们对 土壤性质的影响也是相当不同的。土粒有组成和性质上的差别是划分粒级的根据。教材中所介绍的 几种分级制,应能熟悉掌握。在分级制中至少应掌握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划分界限,特别是物理性 砂粒和物理性粘性的大小界限。对各粒级的主要性状应该比较熟知。 教学重点:岩石风化概念、类型和过程,土壤粒级概念、类型和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的质地 概念、类型和土壤质地改良,土壤质地分类制和三类质地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 复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1.原生矿物; 2.次生矿物; 3.粘土矿物; 4.硅铝铁率; 5.风化作用; 6.母质; 7.同晶置换; 8.粒级; 9.土壤质地; 二、填空题 1.机械分析时,给悬液中加入 0.5N 六偏磷酸钠的主要作用是 。 2.土壤粒级分类制中,二级分类把土壤颗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其分界点为 mm。 3.矿物质的来源按成因类型可分为 和 。 4.粘质壤土中粘粒含量 于壤质粘土中粘粒含量。 5.高岭石矿物是 型矿物,晶层间主要以 键相连。蒙脱石矿物结构 是 型矿物,晶层间主要是 引力,而伊利石矿物结构是 型矿物,晶 层间是 键。 6.我国东半部土壤次生粘土矿物的南北变化趋势为 。 7.砂土保肥力较粘土低,这是因为 。 8.土壤质地主要是通过 、 和 来影响土壤性质的

和9组成士壤矿物质部分四大元素依次是和10.铝硅酸盐粘土矿物两个基本结构单元是11.在质地分类制中,苏联卡庆斯基分类制是把土壤颗粒按粒径大小分为和,因此叫它级分类制:而美国制、国际制则把土壤颗粒分成和,叫它们级分类制。12.“勤浇薄施”的水肥管理措施适用于质地的土壤。:而质地是13.粒级是指指三、选择题(1.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时)A.吸附能力比较强B.吸附能力比较弱C.吸附能力没有变化D.不表现出任何吸附能力2.蛭石是()A.次生矿物B.原生矿物C.水化氧化物D.有机物与次生矿物的结合物()3.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要强B.要弱C.差别不大D.完全相同)4.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50%以上B.50%以下C.70%以上D.70%以下()5.粘重的土壤一般含有A.比较多的原生矿物B.比较多的次生矿物C.比较多的有机质D.比较多的石英)6.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A.粘粒含量B.砂粒含量C.有机质含量D.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四、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伊利石和蒙脱石的晶层构造同为2:1型,所以它们的CEC相关不大。)2.人们把砂土叫暖土、粘土叫冷土,是因为砂土在一年任何时候土温均高于粘土。()(3.砂土就是全部由砂粒组成的,而粘土则就是全部由粘粒组成的。4.在自然条件相同的地区,土壤质地愈粘,养分含量就较多;而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就不一定)是这种关系。()5.湖积母质分别于其它母质类型的显著特点是其剖面下部有兰灰色的潜育层出现。(()6.土壤粒级分类是按颗粒粒径大小来划分的,说明土壤颗粒全是球形。7.我国南方的红黄壤中粘土矿物以高岑石类为主,而北方土壤中则以蒙脱石和伊利石(水化云CJ母)为主。2(8.母质是形成未来土壤的岩石或矿物风化或其搬运堆积物。()9.粘质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好的质地类型。)(10.2:1型粘土矿物是指由两层SiO2层夹一层Al202层构成

9.组成土壤矿物质部分四大元素依次是 、 、 和 。 10.铝硅酸盐粘土矿物两个基本结构单元是 和 。 11.在质地分类制中,苏联卡庆斯基分类制是把土壤颗粒按粒径大小分为 和 ,因此叫它 级分类制;而美国制、国际制则把土壤颗粒分成 , 和 ,叫它们 级分类制。 12.“勤浇薄施”的水肥管理措施适用于 质地的土壤。 13.粒级是指 ;而质地是 指 。 三、选择题 1.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 0.01mm 时 ( ) A.吸附能力比较强 B.吸附能力比较弱 C.吸附能力没有变化 D.不表现出任何吸附能力 2.蛭石是 ( ) A.次生矿物 B.原生矿物 C.水化氧化物 D.有机物与次生矿物的结合物 3.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 ( ) A.要强 B.要弱 C.差别不大 D.完全相同 4.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 ( ) A.50%以上 B.50%以下 C.70%以上 D.70%以下 5.粘重的土壤一般含有 ( ) A.比较多的原生矿物 B.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C.比较多的有机质 D.比较多的石英 6.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 ( ) A.粘粒含量 B.砂粒含量 C.有机质含量 D.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伊利石和蒙脱石的晶层构造同为 2:1 型,所以它们的 CEC 相关不大。 ( ) 2.人们把砂土叫暖土、粘土叫冷土,是因为砂土在一年任何时候土温均高于粘土。 ( ) 3.砂土就是全部由砂粒组成的,而粘土则就是全部由粘粒组成的。 ( ) 4.在自然条件相同的地区,土壤质地愈粘,养分含量就较多;而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就不一定 是这种关系。 ( ) 5.湖积母质分别于其它母质类型的显著特点是其剖面下部有兰灰色的潜育层出现。 ( ) 6.土壤粒级分类是按颗粒粒径大小来划分的,说明土壤颗粒全是球形。 ( ) 7.我国南方的红黄壤中粘土矿物以高岑石类为主,而北方土壤中则以蒙脱石和伊利石(水化云 母)为主。 ( ) 8.母质是形成未来土壤的岩石或矿物风化或其搬运堆积物。 ( ) 9.粘质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好的质地类型。 ( ) 10. 2:1 型粘土矿物是指由两层 SiO2 层夹一层 Al2O2 层构成。 ( )

11.砂质土全由或基本上由比重小的矿物组成,而粘土则由比重较大的矿物组成,因而才能把砂()土叫“轻土”,把粘土叫“重土”。12.机械分析中,给悬液中加入0.5N六偏磷酸钠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悬液PH值。()(J13.土境质地也叫做土壤机械组成()14.凡属同一质地类别的土壤,其颗粒组成则完全相同。()15.不同母质类型的土壤,其粘土矿物组成不同。五、问答题1.铝硅酸盐类矿物分哪几组?它们在组成和性质上有什么不同?2.土粒大小不同,在化学成分上有何差异?这些差异对土壤养分含量有何影响?3.粗细土粒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在矿物学组成上有何差异?4.什么叫土壤的粒级和质地?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中把质地分为哪几种?它们在农业生产性状和改良上有何不同?5.旱地耕层土壤较理想的质地类型是什么?为什么?6.砂性土和粘性士在利用上都存在问题,从物质组成上看,其关键为何?其改良的主要措施又是什么?是否粘性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好的质地?7.就质地而言,我国南北土壤有何分布规律?若南北两地的两地土壤质地类型相同时,其保肥性有无差异?为什么?8.试述我国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9.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作用有何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0.什么叫质地剖面?为什么在了解了表土的质地以后,还要考虑土壤质地剖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1.比较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三类粘土矿物的主要异同点。12.我国土壤质地从南到北有何分布规律?13.为什么说在自然条件下,粘质土养分含量较砂质土丰富。14.试述粘主矿物硅铝铁率的概念及意义。15.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分界点确定在0.01mm,其科学依据为何?16.二级分类制和三级分类制有何异同?17.试述粘土矿物同晶置换产生的条件及主要结果。第二节土壤有机质教学目的: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主要类型;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及其产生的条件,腐殖质的组成和基本特性,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主要作用。教学内容: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的活有机体一一生物、作物根系,其遗体和施入的有机肥料以及它们的不同程度的转化产物。在农业科技工作中也常用土壤有机质表示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存在形态一一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固相物质中很重要的部分,其数量虽少,但作用却很大,这是和它本身的组成、结构以及特别是和它的性质活跃(与矿质相比较)分不开的。教学重点:土壤有机质的概念、类型,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复习题

11.砂质土全由或基本上由比重小的矿物组成,而粘土则由比重较大的矿物组成,因而才能把砂 土叫“轻土”,把粘土叫“重土”。 ( ) 12.机械分析中,给悬液中加入 0.5N 六偏磷酸钠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悬液 PH 值。 ( ) 13.土壤质地也叫做土壤机械组成。 ( ) 14.凡属同一质地类别的土壤,其颗粒组成则完全相同。 ( ) 15.不同母质类型的土壤,其粘土矿物组成不同。 ( ) 五、问答题 1.铝硅酸盐类矿物分哪几组?它们在组成和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2.土粒大小不同,在化学成分上有何差异?这些差异对土壤养分含量有何影响? 3.粗细土粒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在矿物学组成上有何差异? 4.什么叫土壤的粒级和质地?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中把质地分为哪几种?它们在农业生产性 状和改良上有何不同? 5.旱地耕层土壤较理想的质地类型是什么?为什么? 6.砂性土和粘性土在利用上都存在问题,从物质组成上看,其关键为何?其改良的主要措施又 是什么?是否粘性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好的质地? 7.就质地而言,我国南北土壤有何分布规律?若南北两地的两地土壤质地类型相同时,其保肥 性有无差异?为什么? 8.试述我国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9.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作用有何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0.什么叫质地剖面?为什么在了解了表土的质地以后,还要考虑土壤质地剖面的影响,其主要 原因是什么? 11.比较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三类粘土矿物的主要异同点。 12.我国土壤质地从南到北有何分布规律? 13.为什么说在自然条件下,粘质土养分含量较砂质土丰富。 14.试述粘土矿物硅铝铁率的概念及意义。 15.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分界点确定在 0.01mm,其科学依据为何? 16.二级分类制和三级分类制有何异同? 17.试述粘土矿物同晶置换产生的条件及主要结果。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 教学目的: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主要类型;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及其产生的条 件,腐殖质的组成和基本特性,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主要作用。 教学内容: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的活有机体——生物、作物根系,其遗体和施入的有机肥料以及 它们的不同程度的转化产物。在农业科技工作中也常用土壤有机质表示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存在形 态——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固相物质中很重要的部分,其数量虽少,但作用却很大,这是和它本 身的组成、结构以及特别是和它的性质活跃(与矿质相比较)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土壤有机质的概念、类型,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 复 习 题

一、名词解释1.土壤有机质2.腐殖质3.矿化作用4.腐殖化作用5.氨化作用6.硝化作用7.腐殖化系数8.C/N9.胡敏酸11.腐殖酸10.富里酸12.激发效应(起爆效应)13.反硝化应用。二、填空题和1.土壤有机质四大主要组成元素是2.土壤腐殖质测定时,由测得有机碳折算成腐殖质含量的系数是,这是因为土壤腐殖质分子中平均含碳量为的缘故。和3.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基本过程是一是4.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这两个过程的进及行均受到等因素的影响。5.土壤有机质中的养分主要是借分解释放的。6.我国东半部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南北变化趋势为和组成,其中以7.土壤腐殖质主要是由和较为重要。和②8.土壤有机质能降低粘质土的粘性是因为①电,又带电为主。9.腐殖质是两性胶体,即带电,而通常以而溶于的棕色腐殖质。而富里酸是一类10.胡敏酸是一类不溶于既溶于,又溶于的黄色或淡黄色腐殖质。11.腐殖质在土壤中主要存在形态为12.在土壤有机质中,腐殖质占和13.土壤有机质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和14.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三、选择题()1.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A.植物残体B.腐殖酸C.胡敏酸D.半分解的植物残体()2.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A.腐殖质C.褐腐酸B.CO2和H2OD.胡敏酸C23.一般说来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比粘土矿物强B.比粘土矿物弱C.与粘土矿物几乎相同D.比原生矿物强()4.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A.粘粒含量也高B.原生矿物少C.次生矿物多D.吸附能力强5.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进行矿质化(分解)过程和腐殖化(合成)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关系是()A.先分解,后合成B.先合成,后分解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有机质 2.腐殖质 3.矿化作用 4.腐殖化作用 5.氨化作用 6.硝化作用 7.腐殖化系数 8.C/N 9.胡敏酸 10.富里酸 11.腐殖酸 12.激发效应(起爆效应) 13.反硝化应用。 二、填空题 1.土壤有机质四大主要组成元素是 、 、 和 。 2.土壤腐殖质测定时,由测得有机碳折算成腐殖质含量的系数是 ,这是因为土壤腐殖 质分子中平均含碳量为 的缘故。 3.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基本过程是 和 。 4.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_,一是_。这两个过程的进 行均受到_、_、_及_等因素的影响。 5.土壤有机质中的养分主要是借 分解释放的。 6.我国东半部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南北变化趋势为 。 7.土壤腐殖质主要是由 、 和 组成,其中以 和 较为重要。 8.土壤有机质能降低粘质土的粘性是因为① 和② 。 9.腐殖质是两性胶体,即带 电,又带 电,而通常以 电为主。 10.胡敏酸是一类不溶于 ,而溶于 的棕色腐殖质。而富里酸是一类 既溶于 ,又溶于 的黄色或淡黄色腐殖质。 11.腐殖质在土壤中主要存在形态为 。 12.在土壤有机质中,腐殖质占 。 13.土壤有机质主要可分为 和 两大类。 14.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 、 和 。 三、选择题 1.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 ( ) A.植物残体 B.腐殖酸 C.胡敏酸 D.半分解的植物残体 2.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 ) A.腐殖质 B.CO2 和 H2O C.褐腐酸 D.胡敏酸 3.一般说来腐殖质的吸附能力 ( ) A.比粘土矿物强 B.比粘土矿物弱 C.与粘土矿物几乎相同 D.比原生矿物强 4.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 ) A.粘粒含量也高 B.原生矿物少 C.次生矿物多 D.吸附能力强 5. 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进行矿质化(分解)过程和腐殖化(合成)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关系 是 ( ) A. 先分解,后合成 B. 先合成,后分解

C.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相同D.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不同6.有关腐殖质的错误说法是()A:腐殖质是组成和性质不同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的混合物B.其主体是腐殖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结合的盐类C.其三个组分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均能被提取出来D.在它的表面既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四、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往土壤中施入大量的有机肥或其它的有机质,土壤的质地就会改变()2.任何地方的土壤,只要多施有机质,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就可以提的很高。()3.土壤中N素硝化作用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4.秸杆还田时常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氮肥。()5.腐殖质是有机化学中已知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6.氨化作用的产物因微生物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但其中都产生氮。7.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所特有的一类有机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学中现有的任何一类化合物。()()8.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的主导因素。()9.土壤中所有腐殖质都须与矿物质紧密结合,形成复合体。()10.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其实都是微生物生活所必须的条件。五、间答题1.什么叫主壤有机质?它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是怎样产生的?3.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们那里采用哪种方法较好?4.什么是土壤腐殖质?试述其分离提取过程。5.什么是C/N?它在氮素供应上有何意义?实践上又当如何解决?6.试述土境腐殖质在土壤肥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并简略说明理由是什么?7.同一自然地区,水田土壤腐殖质含量为什么比旱地高?8.腐殖质形成过程的主要模式怎样?9.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这两种对立的过程对土壤肥力各有什么意义?10.稻田土壤是否一年中都不进行硝化作用?为什么?11.我国土壤腐殖质分布规律如何?六、计算题某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年矿化率为2.5%。假定所施用的有机肥为鲜玉米杆,其腐殖化系数为0.3(设每亩耕层土壤为150000Kg,鲜玉米杆含水量为70%),问:1、维持王壤有机质含量不变,每年至少需要施用多少鲜玉米杆?2、如一年施3000kg/mu鲜玉米杆,能提高有机质多少?第三节土壤的水分

C. 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相同 D. 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不同 6. 有关腐殖质的错误说法是 ( ) A. 腐殖质是组成和性质不同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的混合物 B. 其主体是腐殖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结合的盐类 C. 其三个组分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均能被提取出来 D. 在它的表面既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往土壤中施入大量的有机肥或其它的有机质,土壤的质地就会改变。 ( ) 2.任何地方的土壤,只要多施有机质,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就可以提的很高。 ( ) 3.土壤中 N 素硝化作用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 ( ) 4.秸杆还田时常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氮肥。 ( ) 5.腐殖质是有机化学中已知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 ) 6.氨化作用的产物因微生物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但其中都产生氮。 ( ) 7.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所特有的一类有机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学中现有的任何一类化合物。 ( ) 8.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的主导因素。 ( ) 9.土壤中所有腐殖质都须与矿物质紧密结合,形成复合体。 ( ) 10.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其实都是微生物生活所必须的条件。 ( ) 五、问答题 1.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它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 2.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是怎样产生的? 3.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们那里采用哪种方法较好? 4.什么是土壤腐殖质?试述其分离提取过程。 5.什么是 C/N?它在氮素供应上有何意义?实践上又当如何解决? 6.试述土壤腐殖质在土壤肥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并简略说明理由是什么? 7.同一自然地区,水田土壤腐殖质含量为什么比旱地高? 8.腐殖质形成过程的主要模式怎样? 9.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这两种对立的过程对土壤肥力各有什么意义? 10.稻田土壤是否一年中都不进行硝化作用?为什么? 11.我国土壤腐殖质分布规律如何? 六、计算题 某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2.0%,年矿化率为 2.5%。假定所施用的有机肥为鲜玉米杆,其腐殖化系 数为 0.3(设每亩耕层土壤为 150000Kg,鲜玉米杆含水量为 70%),问: 1、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变,每年至少需要施用多少鲜玉米杆? 2、如一年施 3000kg/mu 鲜玉米杆,能提高有机质多少? 第三节 土壤的水分

教学目的:掌握土壤水分概念、类型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达方法,土壤水分调节等内容。掌握土壤水分常数及其有效性,主壤水的能量观点及水分运动类型。教学内容:土壤水分是肥力因素和条件中最活跃的部分。土壤中经常遇到的水分类型就是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水,其中对作物有重要意义的是毛管水。旱期膜状水是经常遇到的。吸湿水是在分析测定某些土壤物质时,用来计算它在纯干土中的数量的:利用最大吸湿水的数量也可以计算土壤的萎慧系数。至于重力水,它是特定条件下出现的。教学重点:土壤水分常数:最大吸湿量,萎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土壤饱和持水量。土壤水分常数含义和用途。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2.吸湿系数:3.膜状水;4.最大分子持水量:5.凋萎系数(萎菱焉系数);6.田间持水量:7.土水势:8.毛管悬着水:9.毛管上升水:10.基质势:11.渗透势:12.压力势:13.重力势:14.水分特征曲线:15.重量含水量:16.容积含水量17.滞后现象:18.内排水:19.土表径流:20.土内径流:21.饱和水:22.不饱和水:23.水分再分布;24.土壤蒸发;25.土壤水分蒸发:26.浊化过程。二、填空和和中。1.土壤水是借被保持在土粒的为基数,而不是以2.土壤含水量一般是用来表示的,它是以为基数的。3.土壤水实际上是指在温度下能从土壤驱逐出来的水。4.Qm%=土壤水重量/()土重×100%。5.国际上土壤含水量测定的标准方法是6.土水势是指土壤水,它包括和四个分势。7.土壤水含量和土水势之间的关系曲线,叫8.土壤有效水含量是至9.土壤最大有效水是指间的土壤含水量,其土壤水的能量介于巴之间。巴。10.张力计(负压计)一般用来测定土壤的,它测定的范围一般是11.水土势一般为值,两者绝对值大值,而土壤水吸力一般为小和12.液态水的运动可分为两种情况,它们的推动力分别为和4.而不同。13.在饱和流中导水率是个;在不饱和流中,导水率随,②和③14.土壤水分蒸发过程可分为①三个阶段。防止土水蒸发进行。损失的措施应在15.达西定律中,“一”号表示的含义是

教学目的:掌握土壤水分概念、类型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达方法,土壤水分调节等内容。掌握土壤 水分常数及其有效性,土壤水的能量观点及水分运动类型。 教学内容:土壤水分是肥力因素和条件中最活跃的部分。土壤中经常遇到的水分类型就是吸湿水、 膜状水和毛管水,其中对作物有重要意义的是毛管水。旱期膜状水是经常遇到的。吸湿水是在分析 测定某些土壤物质时,用来计算它在纯干土中的数量的;利用最大吸湿水的数量也可以计算土壤的 萎蔫系数。至于重力水,它是特定条件下出现的。 教学重点:土壤水分常数:最大吸湿量,萎蔫系数、最大分子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 土壤饱和持水量。土壤水分常数含义和用途。 复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1.吸湿水;2.吸湿系数;3.膜状水;4.最大分子持水量;5.凋萎系数(萎蔫系数); 6.田间持水量;7.土水势;8.毛管悬着水;9.毛管上升水;10.基质势;11.渗透势; 12.压力势;13.重力势;14.水分特征曲线;15.重量含水量;16.容积含水量; 17.滞后现象;18.内排水;19.土表径流;20.土内径流;21.饱和水;22.不饱和水; 23.水分再分布;24.土壤蒸发;25.土壤水分蒸发;26.浊化过程。 二、填空 1.土壤水是借 和 被保持在土粒的 和 中。 2.土壤含水量一般是用 来表示的,它是以 为基数,而不是以 为基数的。 3.土壤水实际上是指在 温度下能从土壤驱逐出来的水。 4.Qm%=土壤水重量/( )土重×100%。 5.国际上土壤含水量测定的标准方法是 。 6.土水势是指土壤水 ,它包括 、 、 和 四个分势。 7.土壤水含量和土水势之间的关系曲线,叫 。 8.土壤有效水含量是 。 9.土壤最大有效水是指 至 间的土壤含水量,其土壤水的能量介于 巴之间。 10.张力计(负压计)一般用来测定土壤的 ,它测定的范围一般是 巴。 11.水土势一般为 值,而土壤水吸力一般为 值,两者绝对值大 小 。 12.液态水的运动可分为 和 两种情况,它们的推动力分别为 和 。 13.在饱和流中导水率是个 ;在不饱和流中,导水率随 而不同。 14.土壤水分蒸发过程可分为① ,② 和③ 三个阶段。防止土水蒸发 损失的措施应在 进行。 15.达西定律中,“—”号表示的含义是

16.稻田淹水期间,土度液态水的运动是属于,旱地土壤主要是属于17.土壤水分运动是从温度外向温度处移动。和18.入渗速率主要决定于0和19.表示土壤入渗能力的三个指标是20.土壤水的再分布是指21.在调菱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的转折点是,它大约为田间持水量的左右。22.由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知,相同的吸力下,含水量粘土于砂土,相同的含水量于砂土。下,水吸力是粘土,在23.中耕保摘的作用机理是情况下进行,镇压提(保)摘,在的作用机理是情况下进行。三、选择题(1.土壤水吸力相同时A.砂土比稀土的含水量高B.砂土比粘土的含水量低C.砂土与粘土的含水量差不多D.决定于其它因素2.任何土壤由湿变干时的含水量比由干变湿时的含水量(A)C.差不多A.要高B.要低D.根据土壤情况而定(13.连续不断地向土壤供水时,水的入渗速度A.逐渐提高B.逐渐降低D.略有变化C.保持不变4.停止供水后,土壤水蒸发损失的速度A.最初很慢,以后逐渐加快B.最初很快,以后逐渐减慢C.基本保持不变D.比较平稳地缓慢地减小P5.一旦表层土壤形成于土层,土壤水分蒸发损失A.仍然比较多B.比较少C.决定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D.决定于土壤质地6.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吸收水分的数量A.基本保持不变B.经常变化C.与土壤质地有关D.与有机质含量有关7.旱作农业的关键是)(A.加强灌溉B.减少灌溉C.合理地利用地下水D.充分利用降雨8.某土壤样品湿土重1000克,经烘干其土重800克,其含水量质量百分数为(0A. 20B. 25C. 30D.40四、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砂土不饱和导水率低于壤土和粘土是因为砂土的孔隙度小的缘故。()2.土壤运动方向一定是从含水量高处向低处移动。()3.根据:h=0.15/rcm原理,毛管水上升高度一般是粘土>壤土>砂土。()4.土壤剖面中,若果有粗砂层时,必定会漏水

16.稻田淹水期间,土度液态水的运动是属于 ,旱地土壤主要是属于 。 17.土壤水分运动是从温度 外向温度 处移动。 18.入渗速率主要决定于 和 。 19.表示土壤入渗能力的三个指标是 、 和 。 20.土壤水的再分布是指 。 21.在凋萎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的转折点是 ,它大约为田间持水量的 左右。 22.由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知,相同的吸力下,含水量粘土 于砂土,相同的含水量 下,水吸力是粘土 于砂土。 23.中耕保墒的作用机理是 ,在 情况下进行,镇压提(保)墒 的作用机理是 ,在 情况下进行。 三、选择题 1.土壤水吸力相同时 ( ) A.砂土比稀土的含水量高 B.砂土比粘土的含水量低 C.砂土与粘土的含水量差不多 D.决定于其它因素 2.任何土壤由湿变干时的含水量比由干变湿时的含水量 ( A ) A.要高 B.要低 C.差不多 D.根据土壤情况而定 3.连续不断地向土壤供水时,水的入渗速度 ( ) A.逐渐提高 B.逐渐降低 C.保持不变 D.略有变化 4.停止供水后,土壤水蒸发损失的速度 ( ) A.最初很慢,以后逐渐加快 B.最初很快,以后逐渐减慢 C.基本保持不变 D.比较平稳地缓慢地减小 5.一旦表层土壤形成干土层,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 ) A.仍然比较多 B.比较少 C.决定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D.决定于土壤质地 6.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吸收水分的数量 ( ) A.基本保持不变 B.经常变化 C.与土壤质地有关 D.与有机质含量有关 7.旱作农业的关键是 ( ) A.加强灌溉 B.减少灌溉 C.合理地利用地下水 D.充分利用降雨 8. 某土壤样品湿土重 1000 克,经烘干其土重 800 克,其含水量质量百分数为( ) A. 20 B. 25 C. 30 D. 40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砂土不饱和导水率低于壤土和粘土是因为砂土的孔隙度小的缘故。 ( ) 2.土壤运动方向一定是从含水量高处向低处移动。 ( ) 3.根据:h=0.15/rcm 原理,毛管水上升高度一般是粘土>壤土>砂土。 ( ) 4.土壤剖面中,若果有粗砂层时,必定会漏水。 ( )

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一条单值曲线。()C)6.土壤最大有效水含量是指田间持水量与吸湿系数之间的土壤含水量。()7.土壤水分运动方向是从水吸力小处向水吸力大处流动。()8.土壤有效水含量一般是粘土>壤士>砂土,()9.土壤入渗速率大小是土表径流形成的直接原因。()10.土壤水分运动方向是从土水势负绝对值高处流向负绝对值低处。()11.农由灌溉指标制度的下限为调萎含水量,而上限则为饱和含水量。()12.土壤饱和含水量用体积百分数表示时,约等于土壤孔隙度。13.砂土不抗旱是因为它田间持水量低,而缺乏有机质的粘土因田间持水量高,所以抗旱力就强。()五、答题1.用重量百分数表示土壤水含量时,为什么以烘干土为基数,而不以采回的湿土为准?2.水是靠什么力保持在土中的?为什么说按保持力的不同,把土壤水分为若干类型是不合适的?3.既然吸湿水的数量很少,而且对作物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为什么还要测定它?4.膜状水是什么?它与吸湿水有何不同?它怎样运动?对作物的有效性又怎样?5.什么是毛管水?什么是田间持水量?它们在农业生产上有何重要意义?不同质地的土壤其田间持水量各约多少?6.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方法优缺点是什么?7.划分土壤水分有效程度的根据是什么?8.什么是土水势?它包括哪几个分势?土水势定量表示单位是什么?用土水势研究土壤的优点是什么?测定主水势的方法有哪些?9.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10.什么是土壤水的饱和流和不饱和流?其异同点主要有哪些?11.为什么粘质王不饱和导水率高手壤王和砂土?而饱和导水率义低于壤王和砂王。12.由土壤(面)蒸发所引起的情消耗有哪几个阶段?保摘措施应放在何时才能收效?为什么?13.土壤水的入渗率为什么随时间的延长而变慢?14.京郊农民有“头底下有火,锄头底下有水”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15.生产上为什么提倡一次灌足,比分次灌好?16.什么是土壤一植物一大气连续体?17“冻后聚”和土壤的“夜潮”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18.为什么说土壤粘粒含量是产生粘结、粘着、可塑等性质的基础,而水分是各种性质表现与否和强弱的条件?19.影响土壤水分平衡因子有哪些方面?20.试分析“砂石由”保摘的道理?21.粘土保水性大于壤土,那么,粘土抗旱力是否大于壤土?为什么?六、计算题

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一条单值曲线。 ( ) 6.土壤最大有效水含量是指田间持水量与吸湿系数之间的土壤含水量。 ( ) 7.土壤水分运动方向是从水吸力小处向水吸力大处流动。 ( ) 8.土壤有效水含量一般是粘土>壤土>砂土。 ( ) 9.土壤入渗速率大小是土表径流形成的直接原因。 ( ) 10.土壤水分运动方向是从土水势负绝对值高处流向负绝对值低处。 ( ) 11.农田灌溉指标制度的下限为凋萎含水量,而上限则为饱和含水量。 ( ) 12.土壤饱和含水量用体积百分数表示时,约等于土壤孔隙度。 ( ) 13.砂土不抗旱是因为它田间持水量低,而缺乏有机质的粘土因田间持水量高,所以抗旱力就强。 ( ) 五、问答题 1.用重量百分数表示土壤水含量时,为什么以烘干土为基数,而不以采回的湿土为准? 2.水是靠什么力保持在土中的?为什么说按保持力的不同,把土壤水分为若干类型是不合适 的? 3.既然吸湿水的数量很少,而且对作物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为什么还要测定它? 4.膜状水是什么?它与吸湿水有何不同?它怎样运动?对作物的有效性又怎样? 5.什么是毛管水?什么是田间持水量?它们在农业生产上有何重要意义?不同质地的土壤其田 间持水量各约多少? 6.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有哪些,各方法优缺点是什么? 7.划分土壤水分有效程度的根据是什么? 8.什么是土水势?它包括哪几个分势?土水势定量表示单位是什么?用土水势研究土壤的优点 是什么?测定土水势的方法有哪些? 9.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0.什么是土壤水的饱和流和不饱和流?其异同点主要有哪些? 11.为什么粘质土不饱和导水率高于壤土和砂土?而饱和导水率又低于壤土和砂土。 12.由土壤(面)蒸发所引起的墒情消耗有哪几个阶段?保墒措施应放在何时才能收效?为什 么? 13.土壤水的入渗率为什么随时间的延长而变慢? 14.京郊农民有“锄头底下有火,锄头底下有水”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15.生产上为什么提倡一次灌足,比分次灌好? 16.什么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 17.“冻后聚墒”和土壤的“夜潮”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18.为什么说土壤粘粒含量是产生粘结、粘着、可塑等性质的基础,而水分是各种性质表现与否 和强弱的条件? 19.影响土壤水分平衡因子有哪些方面? 20.试分析“砂石田”保墒的道理? 21.粘土保水性大于壤土,那么,粘土抗旱力是否大于壤土?为什么? 六、计算题

1.某土壤含水量(水重%)为20%,若同一土层平均容重为1.32g/cm2.则含水量(水容%)为多少?假使耕层厚度为30cm,则每亩地耕层内贮水量深度为多少(毫米)?若灌水到土壤饱和之后,容积含水量是多少?耕层灌水深度为多少(mm)?如果上述土壤中有效N含量为50ppm,试计算每亩耕层有效N为多少(kg/mu)?2.某地土0一10cm土层含水量Qw%=15%,容重为1.20g/cm2,问该土壤0一30cm,土层共贮水多少mm?若该土壤耕层厚30cm,则这种土壤耕层每亩多少方水?灌水量又为多少?(已知田间持水量为Qw%=30%)3.测得某土壤耕层容重为1.32g/cm2,土壤含水量为25%,问此时土壤固、液、气三相各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若果这个土壤田间持水量为30%,那么,该土壤是否通气良好?4.某土壤耕层0一20cm调萎含水量为11%,田间持水量为28%,容重为1.25g/cm2,问:①该土壤最大有效水含量是多少mm,每亩多少方?②某时刻土壤含水量为21%,那么,土壤有效水为多少mm?③若此进进行灌水,需灌水每亩多少方?④该土壤毛管孔隙度是多少?③该土壤饱和含水量为多少?第四节土壤空气和热特性教学目的:、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土壤热量来源,土壤的通气性和导热性特点。水、气、热三大肥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了解水、气、热状况的教学内容:主壤空气在组成上的特点及其在剖面中各层的分布情况。土壤本身的热(地热和生物热)对它的热状况影响甚小。它主要是受太阳辐射能的影响。而在相同的阳光照射下,影响土壤热状况的主要是土壤的热性质。教学重点:土壤空气组成特点,土壤热性质,土壤水气热调节。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气体扩散:2.土壤呼吸;3.呼吸系数;4.土壤氧化扩散率:5.Eh;6.整体交换;7.土壤通气:8.活动面(作用面):9.土壤热容量:10.比热(重量热容易):11.容积热容量;12.土壤导热率:13.土壤导温率;14.土壤温度状况;15.温室效应;16.土壤水分常数二、填空题1.土壤通气性的好坏主要决定于o2.Eh是土壤用此来表示土壤的。其值越大,表示土壤,其值越小,表示土壤_°和3.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其中通气情况下是以为主要交换方式。相和4.土壤气体可以通过相进行扩散。5.02通过气相扩散速率于CO2,通过液相扩散速率CO2比02和6.土壤水平衡是指在一定容积内土壤水的7.对某一土壤来讲,它的热容量和导热率主要决定于

1.某土壤含水量(水重%)为 20%,若同一土层平均容重为 1.32g/cm2 ,则含水量(水容%)为多少? 假使耕层厚度为 30cm,则每亩地耕层内贮水量深度为多少(毫米)?若灌水到土壤饱和之后,容 积含水量是多少?耕层灌水深度为多少(mm)?如果上述土壤中有效 N 含量为 50ppm,试计算每 亩耕层有效 N 为多少(kg/mu)? 2.某地土墒 0—10cm 土层含水量 Qw%=15%,容重为 1.20g/cm2,问该土壤 0—30cm,土层共贮 水多少 mm?若该土壤耕层厚 30cm,则这种土壤耕层每亩多少方水?灌水量又为多少?(已知田间 持水量为 Qw%=30%) 3.测得某土壤耕层容重为 1.32g/cm2,土壤含水量为 25%,问此时土壤固、液、气三相各占土壤 总体积的百分数,若果这个土壤田间持水量为 30%,那么,该土壤是否通气良好? 4.某土壤耕层 0—20cm 凋萎含水量为 11%,田间持水量为 28%,容重为 1.25g/cm2,问:①该 土壤最大有效水含量是多少 mm,每亩多少方?②某时刻土壤含水量为 21%,那么,土壤有效水为多 少 mm?③若此进进行灌水,需灌水每亩多少方?④该土壤毛管孔隙度是多少?⑤该土壤饱和含水量 为多少? 第四节 土壤空气和热特性 教学目的:、土壤空气的组成特点,土壤热量来源,土壤的通气性和导热性特点。水、气、热三大 肥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了解水、气、热状况的 教学内容:土壤空气在组成上的特点及其在剖面中各层的分布情况。土壤本身的热(地热和生物热) 对它的热状况影响甚小。它主要是受太阳辐射能的影响。而在相同的阳光照射下,影响土壤热状况 的主要是土壤的热性质。 教学重点:土壤空气组成特点,土壤热性质,土壤水气热调节。 复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1.气体扩散; 2.土壤呼吸; 3.呼吸系数; 4.土壤氧化扩散率; 5.Eh; 6.整体交换; 7.土壤通气; 8.活动面(作用面); 9.土壤热容量; 10.比热(重量热容易); 11.容积热容量; 12.土壤导热率; 13.土壤导温率; 14.土壤温度状况; 15.温室效应; 16.土壤水分常数 二、填空题 1.土壤通气性的好坏主要决定于 。 2.Eh 是土壤 ,用此来表示土壤的 。其值越大,表示土 壤 ,其值越小,表示土壤 。 3.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 和 。其中通气情况下是以 为主要交换方式。 4.土壤气体可以通过 相和 相进行扩散。 5.O2 通过气相扩散速率 于 CO2,通过液相扩散速率 CO2 比 O2 。 6.土壤水平衡是指在一定容积内土壤水的 和 。 7.对某一土壤来讲,它的热容量和导热率主要决定于

,从而使土温8.冬灌能防小麦冻害,就是因为和。其中以9.土壤热量来源有为最主要来源。干土。10.湿土的导热率干土,湿土的导温率和11.主壤温度的变化包括S112.冬灌进行,过晚会0作用。13.春粑是在土壤时进行,过晚不起三、选择题(D)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土壤A.温度比较容易升高B.温度比较容易降低C.与温度的变化无关D.比较稳定,变化慢四、判断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1.一般旱地土壤的通气性都没问题。()2.硝化作用是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的,而氨化是在通气差的条件下进行的。(C)3.土温升降的快慢次序是砂土>壤土>粘土。()4.砂土夜间降温快,是因为下层热量不易补给表层的缘故。()5.土壤热特性随壤所处的纬度、坡向、海拔等自然因子发生变化。)(6.土壤导热率大小会随孔隙度增大而一定降低。)7.对某一土壤来说它的热容量和导热率主要决定于土壤质地。8.因为土壤水是影响土壤气、热的主要因素,所以调节土壤含水量,也是调节热的措施。()()9.冬灌的水量宜大,目的是使主壤蓄足摘。()10.尊苗的主要作用是使根系下,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11.镇压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起“勾”作用。五、问答题1.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有何主要不同?2.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方式是什么?3.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土壤通气性好坏如何表示?4.旱地土壤是否永远不会存在土壤通气性问题?5.有人说,对于水旱轮作农田,肥料分布应以旱田重用有机肥,水田重用化肥,这有无科学道理?6.土壤空气状况为什么会随土壤水分状况而改变?7.冬灌优于春灌的原因是什么?8.“旱榜地,涝浇园”的说法有无科学道理?9.什么是晒堡、搁田、烤田?这几种措施主要作用是什么?10.主壤的热性质有哪些?为什么说主壤水分和主壤空气的变化是决定主壤热量条件变化的关键?11.在哪些地区和时间容易出现低温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

8.冬灌能防小麦冻害,就是因为 ,从而使土温 。 9.土壤热量来源有 、 和 。其中以 为最主要来源。 10.湿土的导热率 干土,湿土的导温率 干土。 11.土壤温度的变化包括 和 。 12.冬灌 进行,过晚会 。 13.春耙是在土壤 时进行,过晚不起 作用。 三、选择题 有机质含量比较高的土壤 ( D ) A.温度比较容易升高 B.温度比较容易降低 C.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D.比较稳定,变化慢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般旱地土壤的通气性都没问题。 ( ) 2.硝化作用是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进行的,而氨化是在通气差的条件下进行的。( ) 3.土温升降的快慢次序是砂土>壤土>粘土。 ( ) 4.砂土夜间降温快,是因为下层热量不易补给表层的缘故。 ( ) 5.土壤热特性随土壤所处的纬度、坡向、海拔等自然因子发生变化。 ( ) 6.土壤导热率大小会随孔隙度增大而一定降低。 ( ) 7.对某一土壤来说它的热容量和导热率主要决定于土壤质地。 ( ) 8.因为土壤水是影响土壤气、热的主要因素,所以调节土壤含水量,也是调节热的措施。( ) 9.冬灌的水量宜大,目的是使土壤蓄足墒。 ( ) 10.蹲苗的主要作用是使根系下轧,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 ) 11.镇压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起“勾墒”作用。 ( ) 五、问答题 1.土壤空气组成与大气有何主要不同? 2.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土壤通气性好坏如何表示? 4.旱地土壤是否永远不会存在土壤通气性问题? 5.有人说,对于水旱轮作农田,肥料分布应以旱田重用有机肥,水田重用化肥,这有无科学道 理? 6.土壤空气状况为什么会随土壤水分状况而改变? 7.冬灌优于春灌的原因是什么? 8.“旱耪地,涝浇园”的说法有无科学道理? 9.什么是晒垡、搁田、烤田?这几种措施主要作用是什么? 10.土壤的热性质有哪些?为什么说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的变化是决定土壤热量条件变化的关 键? 11.在哪些地区和时间容易出现低温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