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土壤的基本性质第一节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教学目的:掌握容重的概念及应用;掌握孔隙度和孔隙比的计算以及孔隙分级的方法和各分级孔隙的性质;了解土壤结构性的概念和结构类型,重点掌握团粒结构的形成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以及土壤结构性的评价与改善。教学内容: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状。一些教材曾把这些内容称为土壤物理性质,其实后者还应包括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土壤热量(参第三章)等内容。土壤孔性就是土壤的孔隙状况。土壤是其极复杂的多孔性。由固体土粒和粒间孔隙所组成。孔隙是容纳水分和空气的空间,土壤孔隙有大有小,大的可通气,小的可蓄水,所以,为了满足作物对水分和空气的需要,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和活动,一是要求土壤中孔隙的容积较大,二是要求大小孔隙的搭配和分布较为适当。土壤孔隙度只表示孔隙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它是个笼统的指标,更重要的是大(空气)、小(毛管)孔隙的数量及其分布情况。用来计算孔隙度的容重.也是经常用以计算土壤中某些物质的重量、体积及其换算的数字。容重可以反映主壤的松紧状况松紧度)各种作物对土壤松紧度有一定的要求,应该注意,过松过紧都不适于作物生长。一般来说,旱作物的耕层土壤容重应在1.1-1.3g/cm2较为适宜。土壤的结构性: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土壤结构性评价。耕性是在实施一些农业技术措施时,最常遇到的土壤性质。耕性包括耕作的难易-费力与否和费力多少,耕作质量的高低一成块、成型与否及适宜进行耕作的时间多少等三方面内容教学重点:土壤孔性、土壤三相比计算,土壤结构体类型及其与农业的联系,土壤的结持性和土壤的耕性。农业利用上不好的和良好的结构类型。团粒结构的形成及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比重2.容重3.土壤孔隙度4.土壤孔隙比5.当量孔径(有效孔径)6.团粒结构7.土壤结构性8.土壤结构体9.微团粒10.粘团11.微团聚体12.物理机械性13.粘结性14.粘着性15.可塑性16.土壤结构性17.下塑限18.上塑限19.粘着点20.塑性值(塑性指数)21.脱粘点22.耕性23.适耕期24.阿德堡极限(结持常数)二、填空题1.土壤的容重是指,容重的用途有,而土壤的比重是指等。和2.一般矿质土壤的比重为3.砂土的容重于粘土的容重,砂土的总孔度于粘土的总孔度。值相等。4.土壤容重最大极限值是和土壤的和来表示。5.王壤的松紧状况可用主壤的6.某土壤耕层深度为5寸,容重为1.30g/cm,土壤含N量为0.1%,该土壤耕层含N斤/亩7.一般每亩地耕层土壤重斤,孔隙体积约占土壤总体积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 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教学目的:掌握容重的概念及应用;掌握孔隙度和孔隙比的计算以及孔隙分级的方法和各分级孔隙的性 质;了解土壤结构性的概念和结构类型,重点掌握团粒结构的形成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以及土壤结构 性的评价与改善。 教学内容: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是重要的土壤物理性状。一些教材曾把这些内容称为土壤物理性 质,其实后者还应包括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和土壤热量(参第三章)等内容。 土壤孔性就是土壤的孔隙状况。土壤是其极复杂的多孔性。由固体土粒和粒间孔隙所组成。孔隙是 容纳水分和空气的空间,土壤孔隙有大有小,大的可通气,小的可蓄水,所以,为了满足作物对水分和空气的需 要,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和活动,一是要求土壤中孔隙的容积较大,二是要求大小孔隙的搭配和分布较为适当。 土壤孔隙度只表示孔隙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它是个笼统的指标,更重要的是大(空气)、小(毛管)孔隙的数 量及其分布情况。用来计算孔隙度的容重,也是经常用以计算土壤中某些物质的重量、体积及其换算的数 字。容重可以反映土壤的松紧状况(松紧度),各种作物对土壤松紧度有一定的要求,应该注意,过松过紧都不 适于作物生长。一般来说,旱作物的耕层土壤容重应在 1.1-1.3g/cm2 较为适宜。 土壤的结构性: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土壤结构性评价。 耕性是在实施一些农业技术措施时,最常遇到的土壤性质。耕性包括耕作的难易-费力与否和费力多少,耕作 质量的高低一成块、成型与否及适宜进行耕作的时间多少等三方面内容 教学重点:土壤孔性、土壤三相比计算,土壤结构体类型及其与农业的联系,土壤的结持性和土壤的耕 性。农业利用上不好的和良好的结构类型。团粒结构的形成及创造团粒结构的措施。 复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1.比重 2.容重 3.土壤孔隙度 4.土壤孔隙比 5.当量孔径(有效孔径) 6.团粒结构 7.土壤结构性 8.土壤结构体 9.微团粒 10.粘团 11.微团聚体 12.物理机械性 13.粘结性 14.粘着性 15.可塑性 16.土壤结构性 17.下塑限 18.上塑限 19.粘着点 20.塑性值(塑性指数) 21.脱粘点 22.耕性 23.适耕期 24.阿德堡极限(结持常数) 二、填空题 1.土壤的容重是指 ,而土壤的比重是指 ,容重的用途有 、 和 等。 2.一般矿质土壤的比重为 。 3.砂土的容重 于粘土的容重,砂土的总孔度 于粘土的总孔度。 4.土壤容重最大极限值是和土壤的 值相等。 5.土壤的松紧状况可用土壤的 和 来表示。 6.某土壤耕层深度为 5 寸,容重为 1.30g/cm2 ,土壤含 N 量为 0.1%,该土壤耕层含 N 斤/亩. 7.一般每亩地耕层土壤重 斤,孔隙体积约占土壤总体积

8.土壤结构主要是通过对土壤的影响而起作用的。团粒结构形成的条件有9.形成团粒结构的胶结构物质包括等三类。,在10.农业生产上,较为理想的土壤结构体是质土壤有必要使其形成这种结构体,也可能或有条件形成这种结构体。和等方面。11.土壤结构稳定性有12.土壤粘结、粘着、可塑等性质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而其表现与否和强弱的条件是o质土较差。13.仅从耕性来考虑质土较好,而14.土壤适耕状态时含水量应在土壤可塑性15.生产上判断土壤宜耕状态的主要指标是测定土壤和组成的。16.土壤微结构是由土壤的物质中17.决定土壤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的主要因子是,而同一土壤,影响上述性质的主要因子是18.土壤耕性是指,主要从等方面考虑。19开始产生粘着性的含水量要比开始出现粘结性的含水量20.制约耕作质量好坏的土地物理机械性是21.旱地土壤耕层的通气孔隙占土壤体积的才比较适宜。X容重。22.毛管孔度(%)=和23.土壤结构性评价应考虑两个方面内容。24.团粒结构直径为mm,而mm以下的则称为微团粒。三、填空题<)1.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A.非活性孔隙多B.毛管孔隙多C.通气孔隙多D.通气孔隙少2.养分离子淋洗出土壤,主要与(c)A.非活性孔隙有关B.毛管孔隙度有关C.通气孔隙度有关D.土壤的通气性没有关系<)3.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A.比重大B.比重小C.容重大D.容重小)4.良好的土壤结构一般意味着A.总孔隙度高,而且非活性孔隙比较多B.总孔隙度高,而且毛管孔隙比较多C.总孔隙度高,而且通气孔隙比较多D.总孔隙度高,而且各级孔隙比例合理分布5.土壤中所有的团粒结构体都是
8. 土 壤结 构 主要 是 通过 对土 壤 的 影响 而起 作 用的 。团 粒 结构 形 成的 条 件 有 、 、 、 。 9.形成团粒结构的胶结构物质包括 、 、 等三类。 10.农业生产上,较为理想的土壤结构体是 ,在 质土壤有必要使其形成这种结构体, 也可能或有条件形成这种结构体。 11.土壤结构稳定性有 、 和 等方面。 12.土壤粘结、粘着、可塑等性质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而其表现与否和强弱的条件 是 。 13.仅从耕性来考虑 质土较好,而 质土较差。 14.土壤适耕状态时含水量应在土壤可塑性 。 15.生产上判断土壤宜耕状态的主要指标是测定土壤 。 16.土壤微结构是由土壤的物质中 、 和 组成的。 17.决定土壤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的主要因子是 ,而同一土壤,影响上述性质的主要因 子是 。 18.土壤耕性是指 ,主要从 等方面考虑。 19 开始产生粘着性的含水量要比开始出现粘结性的含水量 。 20.制约耕作质量好坏的土地物理机械性是 。 21.旱地土壤耕层的通气孔隙占土壤体积的 才比较适宜。 22.毛管孔度(%)= ×容重。 23.土壤结构性评价应考虑 和 两个方面内容。 24.团粒结构直径为 mm,而 mm 以下的则称为微团粒。 三、填空题 1.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 ) A.非活性孔隙多 B.毛管孔隙多 C.通气孔隙多 D.通气孔隙少 2.养分离子淋洗出土壤,主要与 ( C ) A.非活性孔隙有关 B.毛管孔隙度有关 C.通气孔隙度有关 D.土壤的通气性没有关系 3.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 ) A.比重大 B.比重小 C.容重大 D.容重小 4.良好的土壤结构一般意味着 ( ) A.总孔隙度高,而且非活性孔隙比较多 B.总孔隙度高,而且毛管孔隙比较多 C.总孔隙度高,而且通气孔隙比较多 D.总孔隙度高,而且各级孔隙比例合理分布 5.土壤中所有的团粒结构体都是 ( )

A.生物稳定性的B.机械稳定性的C.水稳定性D.视具体情况而变化6.土壤单个颗粒只要形成团聚体,其结构()A.一般很好B.一般很坏C.没有变化D.视胶结物质的性质而定四、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1.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减,土壤比重在发生着变化。()2.容重是单位容积土壤的干重。()3.土壤比重大小、容重大小都随土壤疏松程度而变化。()()4.比重和容重大小都可以反映土壤孔隙状况。5.土壤容重随土壤紧实程度而变化,它变化区间最小是零,最大等于土壤比重。()6.容重越小孔隙度越大,土壤通气透水性却不一定较强。()7.表层土壤比重一般大于底层土壤()8.容重和孔隙度只能表现王壤的松紧状况.而不能表明孔隙分布。()9.砂土松散容重小粘土紧实容重大。()10.土壤的孔隙分布主要是指土壤中各类孔隙所占的比例。()11.粘质土孔隙度大,而砂质土孔隙度小,但粘土通气透水性差,砂土通气透水性强。1(12.团粒结构在任何质地土壤上都可以形成,而且都必须形成。()13.主壤结构性的好环往往反映在王壤孔隙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14.不论旱田土壤还是水田土壤都以具有团粒结构较为理想。()15.砂土适耕期比壤土和粘土都长,这是因为砂土含水量少。()16.土壤微结构是由土壤物质中的骨骼物质有机质和孔隙所组成。()17.判断土壤宜耕性的主要指标是质地状况。()18.完全没有粘结性的土壤也没有可塑性,而粘结性很弱的土壤是不会有明显的可塑性。()19.耕作就是松土。()20.土壤必须年年深耕。()()21.耕作难易和费力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的粘结性和粘着性。22.旱地土壤耕作时,要求土壤表现脆性(酥软结持性),而水田土壤作时,要求土壤表现薄浆结持性(起浆性)。()23.土壤产生塑性的原因是因为土壤中的大多数次粘土矿物呈片状结构。()五、问答题1.说明土壤容重、比重、孔隙度的含义,耕地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变化幅度如何?这些能表示土壤的孔隙分布吗?2.划分主壤孔隙类型的依据是什么?理想的孔隙分布是怎样的?3.什么叫土壤结构体?常见的土壤结构体类型有哪些?它们对土壤的生产性状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说创造土壤结构有重要意义?
A.生物稳定性的 B.机械稳定性的 C.水稳定性 D.视具体情况而变化 6.土壤单个颗粒只要形成团聚体,其结构 ( ) A.一般很好 B.一般很坏 C.没有变化 D.视胶结物质的性质而定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随着有机质含量增减,土壤比重在发生着变化。 ( ) 2.容重是单位容积土壤的干重。 ( ) 3.土壤比重大小、容重大小都随土壤疏松程度而变化。 ( ) 4.比重和容重大小都可以反映土壤孔隙状况。 ( ) 5.土壤容重随土壤紧实程度而变化,它变化区间最小是零,最大等于土壤比重。 ( ) 6.容重越小,孔隙度越大,土壤通气透水性却不一定较强。 ( ) 7.表层土壤比重一般大于底层土壤。 ( ) 8.容重和孔隙度只能表现土壤的松紧状况,而不能表明孔隙分布。 ( ) 9.砂土松散容重小,粘土紧实容重大。 ( ) 10.土壤的孔隙分布主要是指土壤中各类孔隙所占的比例。 ( ) 11.粘质土孔隙度大,而砂质土孔隙度小,但粘土通气透水性差,砂土通气透水性强。 ( ) 12.团粒结构在任何质地土壤上都可以形成,而且都必须形成。 ( ) 13.土壤结构性的好坏,往往反映在土壤孔隙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 ) 14.不论旱田土壤还是水田土壤都以具有团粒结构较为理想。 ( ) 15.砂土适耕期比壤土和粘土都长,这是因为砂土含水量少。 ( ) 16.土壤微结构是由土壤物质中的骨骼物质,有机质和孔隙所组成。 ( ) 17.判断土壤宜耕性的主要指标是质地状况。 ( ) 18.完全没有粘结性的土壤也没有可塑性,而粘结性很弱的土壤是不会有明显的可塑性。( ) 19.耕作就是松土。 ( ) 20.土壤必须年年深耕。 ( ) 21.耕作难易和费力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的粘结性和粘着性。 ( √ ) 22.旱地土壤耕作时,要求土壤表现脆性(酥软结持性),而水田土壤作时,要求土壤表现薄浆结持性(起浆 性)。 ( ) 23.土壤产生塑性的原因是因为土壤中的大多数次粘土矿物呈片状结构。 ( ) 五、问答题 1.说明土壤容重、比重、孔隙度的含义,耕地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变化幅度如何?这些能表示土壤的孔 隙分布吗? 2.划分土壤孔隙类型的依据是什么?理想的孔隙分布是怎样的? 3.什么叫土壤结构体?常见的土壤结构体类型有哪些?它们对土壤的生产性状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说 创造土壤结构有重要意义?

4.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方面有作用及意义有哪些?5.试述各分级孔隙的特点和性质。6.什么叫主壤结构性?土壤结构性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7.为什么说粒状-团粒状结构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想的结构?创造良好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8.试述生产上采用“冻堡”和“晒堡”的意义和作用。9.耕性包括哪些与耕作措施有关的内容?判断土壤耕性好坏的根据是什么?10.在影响土壤耕作质量的因素和条件中掌握土壤含水量至关重要,为什么?11.改良耕性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12.什么是土壤的结持性?结持性的主要类型有几种?13.主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和可塑性是如何产生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4.对粘土在耕作过程中,要掌握“火候”是什么意思?15.为什么是土壤粘粒含量是产生粘结、粘着、可塑等性质的基础,而水分是各种性质表现与否和强弱的条件?16.碱性土为什么物理机械性很差?17.什么是土壤适耕期?在生产上有何意义?18.什么是少耕和免耕?六、计算题某土壤样品体积为300cm,烘干重为450g,求该土壤的容重是多少?如果该土壤的总孔隙度是43%该主壤的比重是多少?第二节土壤胶体和土壤的吸收性能教学目的:了解土壤胶体的概念和电荷产生的机制;土壤吸收性能及主要类型。阳离子交换作用的有关内容,阳离子交换量、影响阳离子交换的因素及主要土壤阳离子代换能力等;教学内容:土壤胶体的概念和电荷产生的机制。土壤胶体即是一种分散系统。一般情况下,土壤胶体的分散相是细土粒而分散介质是土壤溶液,就是在水分含量很少时也是如此。土壤学上把全部粘粒都归之为胶体范围。土壤胶体的大部分物质是无机胶体,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粘土矿物(参第一章),即小于1mm的细粒还有一部分无机胶体如氧化硅、氧化铝、铁等。它们的活性较大常在其它晶质胶体的表面上形成薄膜。就数量而言,有机胶体一一腐殖质虽然很小,但它所起的作用却很大。土壤胶体大小的上限所以比一般胶体大10-20倍,其主要缘故就是这些腐殖质细粒(或一定形胶体)在运动过程中与较大的无机颗粒结合在一起从而以自已的性质赋予了这些较大的颗粒,并使之呈现了胶体性状。土壤吸收性有两种意义:广义的吸收性是包括了五种吸收类型的总称:狭义的就专指土壤的离子代换吸附。现代文献中所谈到的多专指狭义的吸收(附性。本章的重点是阳离子代换作用和土壤胶体的有关内容。阴离子吸附主要涉及到磷酸的固定等,也应予以注意。阳离子交换作用的有关内容: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阳离子交换量、影响阳离子交换的因素及主要土壤阳离子代换能力。教学重点:土壤胶体电性,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产生的机制
4.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方面有作用及意义有哪些? 5.试述各分级孔隙的特点和性质。 6.什么叫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性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 7.为什么说粒状-团粒状结构是农业生产上比较理想的结构?创造良好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8.试述生产上采用“冻垡”和“晒垡”的意义和作用。 9.耕性包括哪些与耕作措施有关的内容?判断土壤耕性好坏的根据是什么? 10.在影响土壤耕作质量的因素和条件中,掌握土壤含水量至关重要,为什么? 11.改良耕性要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12.什么是土壤的结持性?结持性的主要类型有几种? 13.土壤的粘结性、粘着性和可塑性是如何产生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4.对粘土在耕作过程中,要掌握“火候”是什么意思? 15.为什么是土壤粘粒含量是产生粘结、粘着、可塑等性质的基础,而水分是各种性质表现与否和强弱 的条件? 16.碱性土为什么物理机械性很差? 17.什么是土壤适耕期?在生产上有何意义? 18.什么是少耕和免耕? 六、计算题 某土壤样品体积为 300cm3,烘干重为 450g,求该土壤的容重是多少?如果该土壤的总孔隙度是 43%, 该土壤的比重是多少? 第二节 土壤胶体和土壤的吸收性能 教学目的:了解土壤胶体的概念和电荷产生的机制;土壤吸收性能及主要类型。阳离子交换作用的有关 内容,阳离子交换量、影响阳离子交换的因素及主要土壤阳离子代换能力等; 教学内容:土壤胶体的概念和电荷产生的机制。土壤胶体即是一种分散系统。一般情况下,土壤胶体的分 散相是细土粒,而分散介质是土壤溶液,就是在水分含量很少时也是如此。土壤学上把全部粘粒都归之为胶 体范围。土壤胶体的大部分物质是无机胶体,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粘土矿物(参第一章),即小于 1mm 的细粒, 还有一部分无机胶体如氧化硅、氧化铝、铁等。它们的活性较大,常在其它晶质胶体的表面上形成薄膜。 就数量而言,有机胶体――腐殖质虽然很小,但它所起的作用却很大。土壤胶体大小的上限所以比一般胶体 大 10-20 倍,其主要缘故就是这些腐殖质细粒(或一定形胶体)在运动过程中与较大的无机颗粒结合在一起, 从而以自己的性质赋予了这些较大的颗粒,并使之呈现了胶体性状。 土壤吸收性有两种意义:广义的吸收性是包括了五种吸收类型的总称;狭义的就专指土壤的离子代换 吸附。现代文献中所谈到的多专指狭义的吸收(附)性。本章的重点是阳离子代换作用和土壤胶体的有关内 容。阴离子吸附主要涉及到磷酸的固定等,也应予以注意。 阳离子交换作用的有关内容: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阳离子交换量、影响阳离子交换的因素及主要 土壤阳离子代换能力。 教学重点:土壤胶体电性, 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产生的机制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吸收性2.永久电荷3.可变电荷4.阳离子交换任用5.阳离子交换量(CEC)6.盐基饱和度7.阴离子交换作用8.机械吸收性差9.物理吸收性差10.化学吸收性能11.生物吸收性能12.物理化学吸收性能二、填空题1.土壤所以能吸附阳离子,这是因为并说明胶体颗粒在外电场力作用下极方向运动。和和2.土壤胶体可分为三大类。胶体两大特性是3.整个土壤胶体分散系可分为三大部分,其中胶核的成分由等的分子团组成。和4.土壤物理化学吸收性能又称为两类。。土壤离子代换可分为5.土壤胶体永久电荷产生的原因是??,和④6.土壤胶体可变电荷产生的原因是①和三个方面。7.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包括②?8.土壤阳离子代换力的大小决定于①??9.土壤阳离子交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10.磷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土壤中,都易发生固定作用,这是因为11.吸附态H+和AI2+能使土壤呈酸性反应,这是因为12.砂土保肥力远低于粘土这是因为13.南方土壤比较粘重,但其保肥力却低于北方相同质地的土壤,这是因为14.测定土壤阳离子代换量要求PH条件为这是因为和15.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有16.土壤永久电荷的载体是0和两类。17.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和18.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中,其中致酸离子是最主要的致碱离子是三、选择题()1.土壤胶体是A.一种矿物B.很小的土壤颗粒C.土壤中的一种物质D.原生矿物()2.向土壤加入一定浓度的钙盐,土壤颗粒会A.更加分散B.团聚在一起C.没有任何变化D.带有更多的电荷()3.土壤吸附阴离子的结果是A.土壤胶体颗粒之间溶液中的阴离子浓度增大
复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吸收性 2.永久电荷 3.可变电荷 4.阳离子交换任用 5.阳离子交换量(CEC) 6.盐基饱和度 7.阴离子交换作用 8.机械吸收性差 9.物理吸收性差 10.化学吸收性能 11.生物吸收性能 12.物理化学吸收性能 二、填空题 1.土壤所以能吸附阳离子,这是因为 ,并说明胶体颗粒在外电场力作用下 极方向运 动。 2.土壤胶体可分为 , 和 三大类。胶体两大特性是 和 。 3. 整个土壤胶体分散系可分为_、_、_三大部分,其中胶核的成分由_、 _、_等的分子团组成。 4.土壤物理化学吸收性能又称为 。土壤离子代换可分为 和 两类。 5.土壤胶体永久电荷产生的原因是 。 6.土壤胶体可变电荷产生的原因是① ,② ,③ ,和④ 。 7.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包括 , 和 三个方面。 8.土壤阳离子代换力的大小决定于① ,② ,③ 。 9.土壤阳离子交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① ,② ,③ 。 10.磷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土壤中,都易发生固定作用,这是因为 。 11.吸附态 H+和 Al2+能使土壤呈酸性反应,这是因为 。 12.砂土保肥力远低于粘土,这是因为 。 13.南方土壤比较粘重,但其保肥力却低于北方相同质地的土壤,这是因为 。 14.测定土壤阳离子代换量,要求 PH 条件为 ,这是因为 。 15.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性的因素有 , 和 。 16.土壤永久电荷的载体是 。 17.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 和 两类。 18. 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中, 其中致酸离子是 和 , 最主要的致碱离子 是 。 三、选择题 1.土壤胶体是 ( ) A.一种矿物 B.很小的土壤颗粒 C.土壤中的一种物质 D.原生矿物 2.向土壤加入一定浓度的钙盐,土壤颗粒会 ( ) A.更加分散 B.团聚在一起 C.没有任何变化 D.带有更多的电荷 3.土壤吸附阴离子的结果是 ( ) A.土壤胶体颗粒之间溶液中的阴离子浓度增大

B.土壤胶体颗粒之间溶液中的阴离子浓度减小C.土壤颗粒分散D.土壤颗粒凝聚()4.被土壤颗粒吸附的离子A.都能够被其它同性离子交换下来B.部分能够被其它同性离子交换下来C.完全不能被其它同性离子交换下来D.能够被异性离子交换下来()5.如果向土壤加入钾盐,土壤溶液中浓度增加最明显A.铁离子B.铝离子D.钙离子C.硫酸根离子()6.蛭石今吸比较多的负电荷,主要是由于A.同晶代换作用B.环境PH的变化C.吸附有机质D.边缘断键()7.大多数土壤中盐基离子主要以以下四种离子为主:A.Ca、Mg、K、NaB.Ca、Mg、Al、HC.Ca、Fe、Al、KD.Fe、Al、H、Na四、判断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1.一价的阳离子因为它只带一个电荷所以它不能把胶体上吸附的的二价或三价阳离子代换出来,()2.土壤溶液中阳离子,若果一旦被土壤胶体所吸附,就永远对作物无效了。()3.价数相同的阳离子,原子量大的,其产生的电场强度弱,因而它的代换力就大于原子量小的离子。()4.对所有土壤来说,阳离子交换量越大,它所含的矿质养料的数量就越多。()()5.一般来说,在一定盐基饱和范围内,蒙脱石吸附的阳离子的有效度高于高岭石。()6.20克钙离子可以交换胶体所吸附的20克钾离子。()7.20m.e钙离子可以与胶体所吸附的10.e钾离子和10m.e钠离子发生交换作用。8.粘土矿物只能带有由同晶置换作用产生的永久电荷。()9.土壤PH值越高,其胶体所带的电荷数量越多。()10.PH值-单位的变化,意味着H+浓度发生十倍的变化。()11.阳离子交换量受到如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每种土壤都有一个固定的阳离子交换量。()五、问答题1.土壤胶体指的是什么?在大小范围上它和一般胶体有何不同?为什么说土壤胶体是土壤物质(液相除外)中最活跃的部分?2.土壤中的胶体分哪三种?试述其各自的特点
B.土壤胶体颗粒之间溶液中的阴离子浓度减小 C.土壤颗粒分散 D.土壤颗粒凝聚 4.被土壤颗粒吸附的离子 ( ) A.都能够被其它同性离子交换下来 B.部分能够被其它同性离子交换下来 C.完全不能被其它同性离子交换下来 D.能够被异性离子交换下来 5.如果向土壤加入钾盐,土壤溶液中浓度增加最明显 ( ) A.铁离子 B.铝离子 C.硫酸根离子 D.钙离子 6.蛭石今吸比较多的负电荷,主要是由于 ( ) A.同晶代换作用 B.环境 PH 的变化 C.吸附有机质 D.边缘断键 7. 大多数土壤中盐基离子主要以以下四种离子为主: ( ) A. Ca、Mg、K、Na B. Ca、Mg、Al、H C. Ca、Fe、Al、K D. Fe、Al、H、Na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价的阳离子,因为它只带一个电荷,所以,它不能把胶体上吸附的的二价或三价阳离子代换出来。 ( ) 2.土壤溶液中阳离子,若果一旦被土壤胶体所吸附,就永远对作物无效了。 ( ) 3.价数相同的阳离子,原子量大的,其产生的电场强度弱,因而它的代换力就大于原子量小的离子。 ( ) 4.对所有土壤来说,阳离子交换量越大,它所含的矿质养料的数量就越多。 ( ) 5.一般来说,在一定盐基饱和范围内,蒙脱石吸附的阳离子的有效度高于高岭石。 ( ) 6.20 克钙离子可以交换胶体所吸附的 20 克钾离子。 ( ) 7.20m.e 钙离子可以与胶体所吸附的 10.e 钾离子和 10m.e 钠离子发生交换作用。 ( ) 8.粘土矿物只能带有由同晶置换作用产生的永久电荷。 ( ) 9.土壤 PH 值越高,其胶体所带的电荷数量越多。 ( ) 10.PH 值-单位的变化,意味着 H+浓度发生十倍的变化。 ( ) 11.阳离子交换量受到如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每种土壤都有一个固定的阳离子交 换量。 ( ) 五、问答题 1.土壤胶体指的是什么?在大小范围上它和一般胶体有何不同?为什么说土壤胶体是土壤物质(液相除 外)中最活跃的部分? 2.土壤中的胶体分哪三种?试述其各自的特点

3.土壤胶体的主要特性有哪些?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产生的机制是什么?4.什么叫阳离子代换作用?它的实质是什么?阳离子交换作用在哪里进行?5.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组成,基本上可分为哪儿个类型?交换性阳离子对土壤性质有哪些主要影响?6.阳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肥力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7.土壤中常见的代换力大小有何不同?为什么?8.什么叫阳离子交换量?其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9.土壤的阳离子组成对土壤养分状况有何影响?对土壤酸碱性呢?为什么它对主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的影响很大?10.改良酸性土和碱性土的机理是什么?11.为什么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主壤对硝酸都有固定作用?改变磷酸固定的原理是什么?12.试述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13.利用离子饱和度原理,分析生产上集中施肥的意义?14.为什么在碱性土上的植物,常发生缺Ca和缺K的现象?15.给砂质土和粘质土施入同量化肥而砂质土见效快粘质土较缓慢。这是什么道理?16.盐水采用淡水冲洗,而改良碱土需要先施石膏(CaSO4·2H2O),在灌水浸泡,最后再冲洗,这是什么原因?第三节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教学目的:掌握土壤酸碱性、缓冲性产生机制和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土壤氧化还原性质。教学内容:在土壤物质转化中产生的物质,既有酸性本质亦有碱性物质,因而使土壤溶液中总是含有一定数量的H+和OH。溶液中H+的含量与土壤空气中的CO2的含量以及有机酸和无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而OH的数量(或浓度)则和土壤中的Na2CO3、NaHCO3、CaCO3及其它碱性盐的多少有关。土壤的H+和OH中和作用的结果,使土壤呈现不同的酸碱性质。土壤的酸碱性质一般用PH表示,即土壤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值。土壤缓冲作用的实质:主要是土壤胶体的吸附交换作用。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在土壤化学、生物化学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如氧化作用可使土壤酸化而降低碱性,这是由于主壤氧化还原体系中铁体系、锰体系和硫体系处于氧化态的缘故。教学重点: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缓冲性能及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酸度碱度类型,土壤缓冲作用机制,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及土壤氧化还原性产生的原因。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溶液2.活性酸3.潜性酸4.土壤滴定酸度5.交换性酸度6.水解性7.极限PH88.土壤总碱度9.土壤碱化度10.石灰需要量11.土壤缓冲性12.缓冲容量13.缓冲曲线14.Eh15.土壤氧化还原作用二、填空题1.PH表示土壤的强度,而PH表示土壤二于PH。_的强度,一般情况下,PH
3.土壤胶体的主要特性有哪些?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产生的机制是什么? 4.什么叫阳离子代换作用?它的实质是什么?阳离子交换作用在哪里进行? 5.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组成,基本上可分为哪几个类型?交换性阳离子对土壤性质有哪些主要影响? 6.阳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肥力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 7.土壤中常见的代换力大小有何不同?为什么? 8.什么叫阳离子交换量?其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9.土壤的阳离子组成对土壤养分状况有何影响?对土壤酸碱性呢?为什么它对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 性的影响很大? 10.改良酸性土和碱性土的机理是什么? 11.为什么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土壤对硝酸都有固定作用?改变磷酸固定的原理是什么? 12.试述影响交换性阳离子有效度的因素。 13.利用离子饱和度原理,分析生产上集中施肥的意义? 14.为什么在碱性土上的植物,常发生缺 Ca 和缺 K 的现象? 15.给砂质土和粘质土施入同量化肥,而砂质土见效快,粘质土较缓慢。这是什么道理? 16.盐水采用淡水冲洗,而改良碱土需要先施石膏(CaSO4·2H2O),在灌水浸泡,最后再冲洗,这是什么原 因? 第三节 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教学目的:掌握土壤酸碱性、缓冲性产生机制和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土壤氧化还原性质。 教学内容:在土壤物质转化中产生的物质,既有酸性本质亦有碱性物质,因而使土壤溶液中总是含有一定数 量的 H+和 OH-。溶液中 H+的含量与土壤空气中的 CO2 的含量以及有机酸和无机酸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而 OH-的数量(或浓度)则和土壤中的 Na2CO3、NaHCO3、CaCO3 及其它碱性盐的多少有关。土壤的 H+和 OH- 中和作用的结果,使土壤呈现不同的酸碱性质。土壤的酸碱性质一般用 PH 表示,即土壤溶液中 H+浓度的负 对数值。 土壤缓冲作用的实质:主要是土壤胶体的吸附交换作用。 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在土壤化学、生物化学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如氧化作用可使土壤酸化而降 低碱性,这是由于土壤氧化还原体系中铁体系、锰体系和硫体系处于氧化态的缘故。 教学重点: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缓冲性能及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酸度碱度类型,土壤缓冲作用机制, 土壤的氧化还原性及土壤氧化还原性产生的原因。 复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溶液 2.活性酸 3.潜性酸 4.土壤滴定酸度 5.交换性酸度 6.水解性 7.极限 PH 8.土壤总碱度 9.土壤碱化度 10.石灰需要量 11.土壤缓冲性 12.缓冲容量 13.缓冲曲线 14.Eh 15.土壤氧化还原作用 二、填空题 1.PH 表示土壤 的强度,而 PH 表示土壤 的强度,一般情况下,PH 于 PH

2.土壤酸度按H+和AI2+的存在状态可划分为和。二者之和称为土壤3.土壤酸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4.从酸碱角度来说,我国分布规律是南北5.测定主壤PH值时,一般用水来浸提,那么所有水:主是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数值接近于酸度和交换性盐基总量之和。7.高岭石的极限PH值于蒙脱石的极限PH值。8.生产上通过给土壤施入石来改良酸性土,而给土壤施入石来改良碱性土。9.石灰需要量=土壤体积X容重×CECX()。10.一般来讲,阳离子交换量愈大,土壤的缓冲能力也愈11.就缓冲能力而言,有机胶体于无机胶体。于砂土。12.不同质地王壤缓冲能力大小的顺序是粘土于壤土,而壤土又13.Eh值是土壤的,用此来表示土壤的,其值越大,表示土壤,其值越小,表示土壤14.南方多酸性土,北方多中性和碱性土,这是因为015.土壤Eh值,在氧化条件下主要决定于体系,在还原条件下主要决定于体系。三、选择题()1.土壤中的活性酸一般A.大于交换酸B.小于交换酸C.几乎相等D.视土壤而定2.向土壤加入很少量的稀碱水溶液,大多数王壤的PH值会()A.增大B.减小C.没有明显的变化D.有很大的变化四、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吸附态Na+使土壤呈碱性.而吸附态H+和AL2+使土壤呈酸性。()2.土壤酸度有几种表示方法,通常PH伊利石类>高岭石类》含水氧化铁、铝。()10.在砂性土中,潜性酸度约比活性酸度大1000倍,而且随质地变粘,它们相差越大。()五、问答题1.王壤的酸性碱性是怎样产生的?它与环境条件有何关系?2.铝离子为何产生酸性?为什么说铝离子是矿质土壤中潜性酸的主要来源?
2.土壤酸度按 H+和 Al2+的存在状态可划分为 和 。二者之和称为土壤 。 3.土壤 酸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 4.从酸碱角度来说,我国分布规律是南 ,北 。 5.测定土壤 PH 值时,一般用水来浸提,那么,所有水:土是 。 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数值接近于 酸度和交换性盐基总量之和。 7.高岭石的极限 PH 值 于蒙脱石的极限 PH 值。 8.生产上通过给土壤施入石 ,来改良酸性土,而给土壤施入石 来改良碱性 土。 9.石灰需要量=土壤体积×容重×CEC×( )。 10.一般来讲,阳离子交换量愈大,土壤的缓冲能力也愈 。 11.就缓冲能力而言,有机胶体 于无机胶体。 12.不同质地土壤,缓冲能力大小的顺序是粘土 于壤土,而壤土又 于砂土。 13.Eh 值是土壤的 ,用此来表示土壤的 ,其值越大,表示土壤 ,其值越小,表示 土壤 。 14.南方多酸性土,北方多中性和碱性土,这是因为 。 15.土壤 Eh 值,在氧化条件下主要决定于 体系,在还原条件下主要决定于 体系。 三、选择题 1.土壤中的活性酸一般 ( ) A.大于交换酸 B.小于交换酸 C.几乎相等 D.视土壤而定 2.向土壤加入很少量的稀碱水溶液,大多数土壤的 PH 值会 ( ) A.增大 B.减小 C.没有明显的变化 D.有很大的变化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吸附态 Na+使土壤呈碱性,而吸附态 H+和 AL2+使土壤呈酸性。 ( ) 2.土壤酸度有几种表示方法,通常 PH伊利石类>高岭石类>含水氧化铁、铝。 ( ) 10.在砂性土中,潜性酸度约比活性酸度大 1000 倍,而且随质地变粘,它们相差越大。( ) 五、问答题 1.土壤的酸性碱性是怎样产生的?它与环境条件有何关系? 2.铝离子为何产生酸性?为什么说铝离子是矿质土壤中潜性酸的主要来源?

3.铝离子为何产生酸性?为什么说铝离子是矿质土壤中潜性酸的主要来源?4.土壤盐基饱和度与酸碱性的关系是什么?5.试述土壤酸度有哪些类型?怎样改良酸性土?并说明理由。6.说明活性酸度、潜性酸度、交换性酸度及水解性酸度的概念、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和固相指标的意义各是什么?8.土壤缓冲作用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9.土壤氧化还原条件表明土壤的什么问题?10.氧化作用使土壤酸化而降低碱性的原因是什么?12.土壤的Eh值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13.说明土壤酸碱反应对土壤养分有效度的影响有哪些?14.为什么说土壤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15.交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均可作为改良酸性土时计算石灰需要量的参考数据,原因何在?活性酸是否也能有同样的作用?16.改良酸性土壤,如何考虑石灰施用量?
3.铝离子为何产生酸性?为什么说铝离子是矿质土壤中潜性酸的主要来源? 4.土壤盐基饱和度与酸碱性的关系是什么? 5.试述土壤酸度有哪些类型?怎样改良酸性土?并说明理由。 6.说明活性酸度、潜性酸度、交换性酸度及水解性酸度的概念、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和固相指标的意义各是什么? 8.土壤缓冲作用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 9.土壤氧化还原条件表明土壤的什么问题? 10.氧化作用使土壤酸化而降低碱性的原因是什么? 12.土壤的 Eh 值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 13.说明土壤酸碱反应对土壤养分有效度的影响有哪些? 14.为什么说土壤活性酸是土壤酸度的根本起点? 15.交换性酸度和水解性酸度均可作为改良酸性土时计算石灰需要量的参考数据,原因何在?活性酸 是否也能有同样的作用? 16.改良酸性土壤,如何考虑石灰施用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一章 绪论.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六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四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七章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施肥.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五章 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八章 植物的磷、钾素营养及磷、钾肥.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九章 土壤与植物中的中、微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肥料.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十章 复混肥料.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十一章 有机肥料.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双语教案(石河子大学:危常州).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授课教案.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实验考试大纲(农学、植保、园艺、林学专业适用).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综合实验教学大纲(农学、植保、园艺、林学专业适用).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考试大纲(农学、植保、园艺、林学专业适用).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农学、植保、园艺、林学本科专业适用).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拨禾轮答案.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玉米收获机械答案.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玉米收获机械习题.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拨禾轮习题.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复混肥料.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有机肥料.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植物钙、镁、硫营养与钙、镁、硫肥.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微量元素肥料(一).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微量元素肥料(二).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植物钾素营养及钾肥施用.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植物磷素营养及磷肥施用.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 Plant Nitrogen Nutri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er.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土壤空气及土壤热状况.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植物营养原理.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土壤水.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土壤矿物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