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七章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施肥

第七章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施肥教学目的: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及含量范围,土壤氮素的转化。植物的氮素营养和缺但出现的症状。常见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氮肥的合理施用。教学内容:(一)土壤氮素营养我国土壤中全N的含量差异很大,耕地土壤全N:0.4一3.8g/kg,平均为1.3g/kg,自然植物下未受侵蚀的土壤全N含量通常高于耕地土壤,全N:0.4一7.5g/kg,平均为2.9g/kg。土壤中的N素可分为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两大类。无机态氮:在土壤中含量很少,只占全N含量1一10%左右,主要包括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等:有机态氮:是土壤中N素的主要存在形态:一般占全N含量的90%以上,有机态氮大部分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过矿化作用分解成无机态N,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N素的转化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的过程,具体地讲土壤N素的转化主要包括N素的矿化一一生物固持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与释放作用、铵的吸一一解吸作用、铵一氨平衡及氨的挥发。(二)植物氮素营养组成植物体的元素中除了C、H、O外,N是植物成分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一般来讲N在植物体内的含量约占干物质重的0.3一5%。N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是植物体内一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分。比如蛋白质、核酸、叶绿素、酶、维生素、生物碱、植物激素等,这些有机物都含有N素。植物主要吸收无机形态的N:NH,一N、NO3-N,这两种不同形态的N素对植物的生理过程有不同的影响,但它们在植物营养上是同等重要的,另外低浓度的NO,也能被吸收利用,但浓度过高对植物有害。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氨态氮与呼吸作用产生的各种酮酸作用,形成氨基酸进一步转化成各种形态的氨基酸或以酰胺的形式贮藏起来。(三)氮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根据N肥中N素的形态,可把N肥分为以下几类: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氨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氰氨态氮肥。氮肥是在农业生产上施用量最大的化学肥料,氮肥施入主后会通过挥发、逸散、淋失、固定而造成氮素的损失,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所以我们要强调氮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氮肥的合理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条件、作物营养特性、氮肥本身的性质,教学重点: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及对作物的有效性,土壤氮素的转化过程,植物氮素缺素症状及常见的缺素症状,植物氮素的吸收与同化,常见氮素肥料的种类、性质,氮肥的合理施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氨化作用2.硝化作用3.反硝化作用4.生理酸性肥料5.生理碱性肥料6.无机氮7.碱解氮8.土壤速效氮9.氮素生物固持作用10.铵的粘土矿物的固定11.固定态铵的释放12.缓释肥/控施肥
第七章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施肥 教学目的: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及含量范围,土壤氮素的转化。植物的氮素营养和缺但出现的症状。 常见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氮肥的合理施用。 教学内容: (一)土壤氮素营养 我国土壤中全 N 的含量差异很大,耕地土壤全 N:0.4—3.8g/kg,平均为 1.3g/kg,自然植物 下未受侵蚀的土壤全 N 含量通常高于耕地土壤,全 N:0.4—7.5g/kg,平均为 2.9g/kg。 土壤中的 N 素可分为有机态氮和无机态氮两大类。无机态氮:在土壤中含量很少,只占全 N 含 量 1—10%左右,主要包括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等;有机态氮:是土壤中 N 素的主要存在形态, 一般占全 N 含量的 90%以上,有机态氮大部分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过矿化作用分解成 无机态 N,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土壤 N 素的转化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的过程,具体地讲土壤 N 素的转化主要 包括 N 素的矿化——生物固持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与释放作用、铵的 吸咐——解吸作用、铵—氨平衡及氨的挥发。 (二)植物氮素营养 组成植物体的元素中除了 C、H、O 外,N 是植物成分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一般来讲 N 在植物体 内的含量约占干物质重的 0.3—5%。N 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是植物体内一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 组分。比如蛋白质、核酸、叶绿素、酶、维生素、生物碱、植物激素等,这些有机物都含有 N 素。 植物主要吸收无机形态的 N:NH4 +—N、NO3 — -N,这两种不同形态的 N 素对植物的生理过程有不 同的影响,但它们在植物营养上是同等重要的,另外低浓度的 NO2 -也能被吸收利用,但浓度过高对 植物有害。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氨态氮与呼吸作用产生的各种酮酸作用,形成氨基酸进一步转化成 各种形态的氨基酸或以酰胺的形式贮藏起来。 (三)氮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根据 N 肥中 N 素的形态,可把 N 肥分为以下几类: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氨态氮肥、酰胺态 氮肥、氰氨态氮肥。 氮肥是在农业生产上施用量最大的化学肥料,氮肥施入土壤后会通过挥发、逸散、淋失、固定 而造成氮素的损失,从而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所以我们要强调氮肥的合理分 配和施用。氮肥的合理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条件、作物营养特性、氮肥本身的性质。 教学重点:土壤氮素的存在形态及对作物的有效性,土壤氮素的转化过程,植物氮素缺素症状及常 见的缺素症状,植物氮素的吸收与同化,常见氮素肥料的种类、性质,氮肥的合理施用。 复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1.氨化作用 2.硝化作用 3.反硝化作用 4.生理酸性肥料 5.生理碱性肥料 6.无机氮 7.碱解氮 8.土壤速效氮 9.氮素生物固持作用 10.铵的粘土矿物的固定 11.固定态铵的释放 12.缓释肥/控施肥

二、填空题和1在作物体内氮素以和形态存在,前者主要包括,后者和等。但主要是和主要包括2根系吸收的铵首先与结合形成,再形成其它氨基酸。3作物体内有和两种酰胺,其作用表现在和两个方面。4作物吸收的硝酸根一部分以存在于液泡中或向其它器官运送大部分形成5作物缺氮时,首先出现缺乏症状。6土壤氮素的来源主要有和和3种形式。7微生物固定空气中氮气有和8土壤氮素分为和前者主要包括,主要是和和后者主要包括将,第二步9硝化作用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由转化为由将转化为和10土壤氮素无效化或损失途径有和11根据氮的形态,化肥一般分为和12施用氨水必须掌握两个原则。存在。13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必须有中,而NH-N则有三种存在方式,即14.土壤中的NO-N主要存在于。所谓的土壤速效氮是指较小,15.“早发型”土壤,一般作物生长前期土壤供N较大,而供NN肥施用上应注意16.测定旱地土壤水解性氮时,需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亚铁,其作用是,土壤中的速效钾一般采用提取。17.小麦后期追施氮肥往往可提高籽粒中粗蛋白质含量,籽粒品质()。A却不一定提高B.却不受影响C.提高D.反而降低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划V,错误的划X)()1.在酸性环境中的利于硝态氮的吸收,而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铵态氮的吸收。2.一般说来,土壤中有机形态氮素全部可以转化为无机形态,所以对作物是有效的。()3.强酸性士壤由于活性铝离子讨多,对微生物造成毒害作用:容易发生亚硝酸盐的累积。(()4.高岭石固定铵离子的能力比蒙脱石要强。()5.碳铵水溶液呈碱性,所以施用在碱性土壤上很容易造成氨的挥发损失。6.长期施用硫酸铵导致土壤变酸的原因是硫酸根没有被土壤吸附,而铵能吸附在土壤胶体上,从而出现土壤阴阳离子不平衡,土壤溶液中过多的硫酸根形成硫酸,使土壤变酸。()
二、填空题 1 在作物体内氮素以 和 形态存在,前者主要包括 和 ,后者 主要包括 、 、 、 、 和 等。但主要是 和 。 2 根系吸收的铵首先与 结合形成 ,再形成其它氨基酸。 3 作物体内有 和 两种酰胺,其作用表现在 和 两个方面。 4 作物吸收的硝酸根一部分以 存在于液泡中或向其它器官运送, 大部分形成 。 5 作物缺氮时, 首先出现缺乏症状。 6 土壤氮素的来源主要有 、 、 和 。 7 微生物固定空气中氮气有 、 和 3 种形式。 8 土壤氮素分为 和 , 前者主要包括 、 、 、 、 和 ,主要是 和 , 后者主要包括 、 和 。 9 硝化作用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由 将 转化为 ,第二步 由 将 转化为 。 10 土壤氮素无效化或损失途径有 、 、 、 和 。 11 根据氮的形态,化肥一般分为 、 、 、 和 。 12 施用氨水必须掌握 和 两个原则。 13 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必须有 存在。 14. 土壤中的 NO3 - -N 主要存在于_中,而 NH4 + -N 则有三种存在方式,即_、 _、_。所谓的土壤速效氮是指_。 15. “早发型”土壤,一般作物生长前期土壤供 N_较大,而供 N_较小, N 肥施用上应注意_。 16. 测定旱地土壤水解性氮时,需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亚铁,其作用是_,土壤中的速效 钾一般采用_提取。 17. 小麦后期追施氮肥往往可提高籽粒中粗蛋白质含量,籽粒品质( )。 A. 却不一定提高 B. 却不受影响 C. 提高 D. 反而降低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在酸性环境中的利于硝态氮的吸收,而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铵态氮的吸收。 ( ) 2.一般说来,土壤中有机形态氮素全部可以转化为无机形态,所以对作物是有效的。( ) 3.强酸性土壤由于活性铝离子过多,对微生物造成毒害作用,容易发生亚硝酸盐的累积。( ) 4.高岭石固定铵离子的能力比蒙脱石要强。 ( ) 5.碳铵水溶液呈碱性,所以施用在碱性土壤上很容易造成氨的挥发损失。 ( ) 6.长期施用硫酸铵导致土壤变酸的原因是硫酸根没有被土壤吸附,而铵能吸附在土壤胶体上, 从而出现土壤阴阳离子不平衡,土壤溶液中过多的硫酸根形成硫酸,使土壤变酸。( )

()7.硝酸铵作基肥的效果最好,而硫酸铵作追肥的效果最好。()8.氮素在作物体内能够被再利用。9.当NH与K同时存在时,二者表现出相助作用,这是因为它们竞争细胞膜上的吸附位点。()10.如果土壤氮素供给充足,作物就会吸收过多的氮,并且以硝酸根的形式存在,所以氮素供()给过多,作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就很高。11.如果有机物质的C/N值太高,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时,会从土壤中吸收无机氮,也就是说土壤中的无机氮被微生物固定了,从而永久丧失了对作物的有效性。()()12.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多时,硝化作用比较弱,但是反硝化作用比较强。()13,主壤有机物质的含量与硝化作用密切相关,而与反硝化作用关系不太密切。14.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会使土壤pH值提高,而长期施用硝酸钠则导致土壤pH下降。()()15.缩二脲对作物有毒害作用,是所有氮肥的杂质。四、选择题1大多数作物吸收的氮素主要以()A.NH的形式存在于作物体内,并起生理生化作用B.NO的形式累积在作物体内C.以蛋白质形式存在D.核酸形式存在()2.作物吸收的氮素如果超过其代谢的消耗B.将以铵的形式贮存在体内A.将以硝酸盐的形式累积在体内C.将以两种酰胺的形式存在体内D.将以蛋白质的形式贮存在体内()3.光照的强弱直接影响B.硝酸盐的吸收和同化A.铵的吸收和同化C.作物体内酰胺的含量D.作物体内铵的含量4.如果施用的有机肥料C:N约为50:1,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A.会增加B.会降低C.没有变化D.转化为无效形态5.一般土壤中亚硝酸盐含量很低,但有时会出现亚硝酸盐的累积,主要是由于(:A.硝酸转化为亚硝酸的速度太快B.亚硝酸转化的速度太慢C.两者转化都很慢D.两者转化都很快()6.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的土壤,PH值会A.升高B.降低D.大幅长变化C.不会受到影响7.在石灰性土壤上铵态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是(B.铵的固定A.硝酸根的淋失D.氨的挥发损失C.转化为有机形态的氮8.连续10年施用硝酸钙的土壤,其pH值会出现()A.降低的现象B.升高的现象
7.硝酸铵作基肥的效果最好,而硫酸铵作追肥的效果最好。 ( ) 8.氮素在作物体内能够被再利用。 ( ) 9.当 NH4 +与 K +同时存在时,二者表现出相助作用,这是因为它们竞争细胞膜上的吸附位点。( ) 10.如果土壤氮素供给充足,作物就会吸收过多的氮,并且以硝酸根的形式存在,所以氮素供 给过多,作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就很高。 ( ) 11.如果有机物质的 C/N 值太高,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时,会从土壤中吸收无机氮,也就是说 土壤中的无机氮被微生物固定了,从而永久丧失了对作物的有效性。 ( ) 12.土壤空气中的氧气多时,硝化作用比较弱,但是反硝化作用比较强。 ( ) 13.土壤有机物质的含量与硝化作用密切相关,而与反硝化作用关系不太密切。 ( ) 14.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会使土壤 pH 值提高,而长期施用硝酸钠则导致土壤 pH 下降。( ) 15. 缩二脲对作物有毒害作用,是所有氮肥的杂质。 ( ) 四、选择题 1 大多数作物吸收的氮素主要以 ( ) A.NH4 +的形式存在于作物体内,并起生理生化作用 B.NO3 -的形式累积在作物体内 C.以蛋白质形式存在 D.核酸形式存在 2.作物吸收的氮素如果超过其代谢的消耗 ( ) A.将以硝酸盐的形式累积在体内 B.将以铵的形式贮存在体内 C.将以两种酰胺的形式贮存在体内 D.将以蛋白质的形式贮存在体内 3.光照的强弱直接影响 ( ) A.铵的吸收和同化 B.硝酸盐的吸收和同化 C.作物体内酰胺的含量 D.作物体内铵的含量 4.如果施用的有机肥料 C:N 约为 50:1,土壤中速效氮的含量 ( ) A.会增加 B.会降低 C.没有变化 D.转化为无效形态 5.一般土壤中亚硝酸盐含量很低,但有时会出现亚硝酸盐的累积,主要是由于( ) A.硝酸转化为亚硝酸的速度太快 B.亚硝酸转化的速度太慢 C.两者转化都很慢 D.两者转化都很快 6.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的土壤,PH 值会 ( ) A.升高 B.降低 C.不会受到影响 D.大幅长变化 7.在石灰性土壤上铵态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是 ( ) A.硝酸根的淋失 B.铵的固定 C.转化为有机形态的氮 D.氨的挥发损失 8.连续 10 年施用硝酸钙的土壤,其 pH 值会出现 ( ) A.降低的现象 B.升高的现象

C.大幅度升高D.大幅度降低9.在早作条件下导致硝态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反硝化脱氮作用B.粘土矿物对铵的固定D.转化为其它形态的氮C.硝酸根的淋失)10甜菜最宜施用的氮素形态是(BNO,-NA NH,-NC NH,-NO,N)11新疆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是(A淋失B氨的挥发损失C反硝化脱氮损失C)12棉花使用氮素诊断测定的项目是A铵态氮B硝态氮C氨基酸、酰胺()13测定水稻叶鞘中淀粉含量很高,说明土壤缺A钾C氮B磷五、问答题1.在作物体内氮素主要存在于哪些器官?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2.氮素供给不足,作物生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作物根系吸收铵时,根际土壤为什么会变酸?4.作物吸收硝酸根的最初速度为什么很慢?5.哪些因素影响土壤氮素的硝化作用?6.哪些因素影响土壤的反硝化作用?7.氮素在作物体内有哪些功能?8.作物在吸收和利用铵和硝酸根上有什么差异?9.根据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特点,说明如何调节土壤氮素的供给。10.根据硝态氮肥的特点,说明如何合理地施用硝态氮肥。11.根据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说明应该如何合理施用。12.举例说明氮肥的有效施用措施有哪些?13.常用的氮肥有哪些种类?14尿素有什么特点?15.简述植物氮素不足和过多的症状。16.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氮素是如何转化的,氮素损失的途径主要有哪几条?17.请论述植物同化铵态氮的GS-GOGTA途径
C.大幅度升高 D.大幅度降低 9.在旱作条件下导致硝态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反硝化脱氮作用 B.粘土矿物对铵的固定 C.硝酸根的淋失 D.转化为其它形态的氮 10 甜菜最宜施用的氮素形态是 ( ) A NH4-N B NO3-N C NH4-NO3-N 11 新疆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是 ( ) A 淋失 B 氨的挥发损失 C 反硝化脱氮损失 12 棉花使用氮素诊断测定的项目是 ( ) A 铵态氮 B 硝态氮 C 氨基酸、酰胺 13 测定水稻叶鞘中淀粉含量很高,说明土壤缺 ( ) A 钾 B 磷 C 氮 五、问答题 1.在作物体内氮素主要存在于哪些器官?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2.氮素供给不足,作物生长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作物根系吸收铵时,根际土壤为什么会变酸? 4.作物吸收硝酸根的最初速度为什么很慢? 5.哪些因素影响土壤氮素的硝化作用? 6.哪些因素影响土壤的反硝化作用? 7. 氮素在作物体内有哪些功能? 8. 作物在吸收和利用铵和硝酸根上有什么差异? 9. 根据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特点,说明如何调节土壤氮素的供给。 10. 根据硝态氮肥的特点,说明如何合理地施用硝态氮肥。 11. 根据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说明应该如何合理施用。 12. 举例说明氮肥的有效施用措施有哪些? 13. 常用的氮肥有哪些种类? 14. 尿素有什么特点? 15. 简述植物氮素不足和过多的症状。 16. 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氮素是如何转化的,氮素损失的途径主要有哪几条? 17. 请论述植物同化铵态氮的 GS-GOGTA 途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五章 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八章 植物的磷、钾素营养及磷、钾肥.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九章 土壤与植物中的中、微量元素及中、微量元素肥料.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十章 复混肥料.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十一章 有机肥料.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双语教案(石河子大学:危常州).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授课教案.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实验考试大纲(农学、植保、园艺、林学专业适用).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综合实验教学大纲(农学、植保、园艺、林学专业适用).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考试大纲(农学、植保、园艺、林学专业适用).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大纲(农学、植保、园艺、林学本科专业适用).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拨禾轮答案.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玉米收获机械答案.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玉米收获机械习题.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拨禾轮习题.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谷物分离答案.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谷物分离习题.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收获概论答案.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收获概论习题.doc
-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脱粒机械答案.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四章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六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一章 绪论.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作业习题(无答案)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doc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复混肥料.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有机肥料.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植物钙、镁、硫营养与钙、镁、硫肥.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微量元素肥料(一).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微量元素肥料(二).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植物钾素营养及钾肥施用.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植物磷素营养及磷肥施用.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 Plant Nitrogen Nutrition and Nitrogen Fertilizer.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土壤空气及土壤热状况.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植物营养原理.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土壤水.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ppt
- 《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