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授课教案(各课次讲义)

第1次课授课时间2010.9.10教案完成时间2010.7 学科临床血液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医学检验本科五年制 教师张伶职称副教授授课方式大班学时4 的发生及调啦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材,十一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血细胞的发生及调控 2掌握造血干祖细胞的区别 3.掌握造血干、 相细胞的检测 ,掌握造血微: 亮的作用 5.熟悉红骨骑的组织结物 6.了解造血调控机制 7.了解造血器官的变迁 教学难点、重 造血干细胞的发现及其性质,造血祖细胞与干细胞的区别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弟一 节课 造血器官的演变, 血发生的规律 第二节课:人类造血干细胞的性质。祖细胞与干细胞的区别。 第三节课:血细胞的发育及其造血微环境的调控。 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实施情况:情况良好。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教宰用纸(续西】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造血器官的概述 1.造血器官 2.髓外造血 二 造血干细胞 1.造血干细胞的发现 2.造血干细胞的性质 造血祖细胞 1.造血祖细胞的定义 2浩血祖细朐的分迷 3.造血祖细胞的培养 四、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的区别 造血干,祖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其鉴定 六、 血细胞的发育 造血微环境的调控 2.造血微环境的调控 第2次课授课时间2010.9.17教案完成时间2010.7 学科临床血液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医学检验本科五年制 教师张伶职称副教授授课方式大班学时4 健骨透细胞学检登一)基本教材或注要参考书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输教材,十一五规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怎样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 2掌握正常骨髓象的特征
第1次课 授课时间 2010.9.10 教案完成时间 2010.7 学科 临床血液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层次 医学检验本科 五年制 教师 张伶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时 4 课题 血细胞的发生及调控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 规划教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血细胞的发生及调控。 2. 掌握造血干,祖细胞的区别 3. 掌握造血干、祖细胞的检测 4. 掌握造血微环境的作用 5. 熟悉红骨髓的组织结构。 6. 了解造血调控机制 7. 了解造血器官的变迁。 教学难点、重点: 造血干细胞的发现及其性质,造血祖细胞与干细胞的区别。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课:造血器官的演变,血发生的规律。 第二节课:人类造血干细胞的性质。祖细胞与干细胞的区别。 第三节课:血细胞的发育及其造血微环境的调控。 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实施情况:情况良好。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 造血器官的概述 1. 造血器官 2. 髓外造血 二、 造血干细胞 1. 造血干细胞的发现 2. 造血干细胞的性质 三、 造血祖细胞 1. 造血祖细胞的定义 2. 造血祖细胞的分类 3. 造血祖细胞的培养 四、 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的区别 五、 造血干,祖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其鉴定 六、 血细胞的发育 七、 造血微环境的调控 1. 造血微环境的定义 2. 造血微环境的调控 第2次课 授课时间 2010.9.17 教案完成时间 2010.7 学科 临床血液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层次 医学检验本科 五年制 教师 张伶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时 4 课题 骨髓细胞学检验(一)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 划教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怎样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 2. 掌握正常骨髓象的特征

3.熟悉骨髓与外周血比较。 4.熟悉怎样采集骨髓标本 制备骨髓标本, 教学难点、重点: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课:骨请细陶学命哈术 怎样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 采用多媒体果件#授为主,铺以自学 实施情况:情况良好。 其本内空铺助手段和时间分 骨髓细胞学检验概 1.哪些患者需做骨髓细胞学检验? 2.哪些患者不宜做骨髓穿刺 3.骨髓细胞学检验能做什么 4.哪些部位可采集骨髓标本 骨髓与外周血的区别 1.骨髓涂片及染色 2.骨随涂片的质量保证 3.骨髓与外周血的区别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 1.先低倍镜(10×10) 看全片 2.油镜(10×100)检查 3.怎样正确填写骨髓报告单 4.怎样正确填写骨髓报告单 第3次课授课时间2010.9.24 敦案完成时间2010年8月 学科临床血液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 敏师立莉即弥授授里方式小肝学时4学时40分学过) 课 三章血细胞化学染色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绕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结果判断及临床应用。 2.熟悉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方法。 教学重点唯点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结果判断与临床意义 教学井程和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一节课:概述定义、 研究对象、临床意义、染色步骤、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 POX) 第二节课:过碘酸-雪夫反应(periodic acid-Schiff reaction,PAS) 第三节课: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ac-醋酸萘酚酯 响边色 第四节课:铁染色。 教学实施情况:遵照执行,情况良好」 按照教学 历和教 计划、进度执行。大课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课后辅以思考题思考题:
3. 熟悉骨髓与外周血比较。 4. 熟悉怎样采集骨髓标本、制备骨髓标本。 教学难点、重点: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课:骨髓细胞学检验概述。 第二节课:骨髓与外周血的区别。 第三节课:怎样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 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实施情况:情况良好。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 骨髓细胞学检验概述 1. 哪些患者需做骨髓细胞学检验? 2. 哪些患者不宜做骨髓穿刺 3. 骨髓细胞学检验能做什么 4. 哪些部位可采集骨髓标本 二、 骨髓与外周血的区别 1. 骨髓涂片及染色 2. 骨髓涂片的质量保证 3. 骨髓与外周血的区别 三、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 1. 先低倍镜(10×10)看全片 2. 油镜(10 × 100 )检查 3. 怎样正确填写骨髓报告单 4. 怎样正确填写骨髓报告单 第 3 次课 授课时间 2010.9.24 教案完成时间 2010年8月 学科 临床血液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层次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 教师 冯文莉 职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小班 学时 4学时(40分/学时) 课程 第三章血细胞化学染色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 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结果判断及临床应用。 2.熟悉常用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的结果判断与临床意义。 教学进程和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一节课:概述 定义、研究对象、临床意义、染色步骤、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 POX) 第二节课:过碘酸-雪夫反应(periodic acid-Schiff reaction,PAS) 第三节课: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α- 醋酸萘酚酯 酶染色 第四节课:铁染色。 教学实施情况:遵照执行,情况良好。 按照教学日历和教案的计划、进度执行。大课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课后辅以思考题思考题:

1.正常血细胞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含量变化? 2.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分析?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教学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时间分配 第三章血细胞化学染色 第一节概述 定义、研究对橡、临床意义、染色步骤 第二节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过氧化物酶染色(peroxidase,POX) 原理、结果判断、 正常血细胞显色反应、临床意义 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 原理、结果显示、正常血细胞显色反应、临床意义 三、过碘酸-雪夫反应(periodic acid-Schiff reaction,PAS) 原理、结果判断、正常血细胞显色反应、临床意义 四、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原埋 结果判断、氟化钠抑制试验、正常血细胞显色反应、临床意义 五、铁染色 原理、结果判断(细胞内铁、细胞外铁)、参考值、临床意义 第4,5次课 授课时间2010.9.31,2010.10.8 教案完成时2010.8 学科临床血液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 教师冯文莉职称教授授课方式小班学时4学时(40分钟/学时) 课程 〔音节)第五音白血病第一节概术第一节性白血病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学目的知要求 1.掌握白 血病的分型及各型白血病细胞形态特征 2.了解白血病的病因及发病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白血病的概念 MICM分型 2.各型白血病细胞形态特征、疗效判断 教学进程和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一节里·白血底的卿今 因 第二节课:急性白血病:概念、临床表现、血液细胞学检验 第三-四节课:急性白血病分型:MICM概念、重点讲解形态学分型, 第五节课:形态学分型; 第六节课:免疫学分型简介;白血病疗效判断。 教学实施情况:良好 按照教学日历和教案的计划、进度执行。大课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课后辅以思考题思考题: 1.什么是白血病? 2十么是急性白血病卧MICM分型? 3.各型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教学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1. 正常血细胞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含量变化? 2. 常见血液病的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分析?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教学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 第一节 概述 定义、研究对象、临床意义、染色步骤 第二节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一、 过氧化物酶染色(peroxidase, POX) 原理、结果判断、正常血细胞显色反应、临床意义 二、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 原理、结果显示、正常血细胞显色反应、临床意义 三、过碘酸-雪夫反应(periodic acid-Schiff reaction,PAS) 原理、结果判断、正常血细胞显色反应、临床意义 四、α- 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原理、结果判断、氟化钠抑制试验、正常血细胞显色反应、临床意义 五、铁染色 原理、结果判断(细胞内铁、细胞外铁)、参考值、临床意义 第 4,5 次课 授课时间 2010.9.31 ,2010.10.8 教案完成时2010.8 学科 临床血液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层次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 教师 冯文莉 职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小班 学时 4学时(40分钟/学时) 课程 (章、节) 第五章白血病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急性白血病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白血病的分型及各型白血病细胞形态特征。 2. 了解白血病的病因及发病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1. 白血病的概念、MICM分型 2. 各型白血病细胞形态特征、疗效判断 教学进程和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一节课:白血病的概念、病因、分类; 第二节课:急性白血病:概念、临床表现、血液细胞学检验; 第三-四节课:急性白血病分型:MICM概念、重点讲解形态学分型; 第五节课:形态学分型; 第六节课:免疫学分型简介;白血病疗效判断。 教学实施情况:良好。 按照教学日历和教案的计划、进度执行。大课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课后辅以思考题思考题: 1. 什么是白血病? 2. 什么是急性白血病MICM分型? 3. 各型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教学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章白血病 第一节概述 、白血病的概念 二、病因 1.放射线 2.化学因素 3.病毒因素 4.遗传因索 三、白血病分类 1.按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分类 (1)急性白血病 (2)慢性白血疾 按白血病细胞不同来源和系列分类 (1)髓细胞白血病 (2)淋巴细胞白血病 (3)特殊类型白血病 3.临床 第一一 急性白血病 概沭 、临床表现 三、血液细胞学检验 血象 骨髓象 (三)细胞化学染色 四、急性白血病分型 (一)细胞形态学分型 1标准 (1)FAB分型 (2)我国分型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 重点介绍L1、L2、L3三种类型的特征 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e myeloid leukemia,AML)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型)形态学特点: 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型)形态学特点;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形态学特点 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形态学特点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形态学特点 急性红白血病(M6型)形态学特点;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形态学特点: (二)免疫学分型简介 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1缓解标准 2复发标准有下列三者之一者称为复发((relapse): 3持续完全缓解(continual complete remission,CCR) 4长期存活 5临床治愈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教案用纸(首页) 第6次课 培里间2010.10.15 数宝宗成时2010.8
第二章 白 血 病 第一节 概述 一、白血病的概念 二、病因 1.放射线 2.化学因素 3. 病毒因素 4. 遗传因素 三、白血病分类 1. 按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分类 (1)急性白血病 (2)慢性白血病 2. 按白血病细胞不同来源和系列分类 (1)髓细胞白血病 (2)淋巴细胞白血病 (3)特殊类型白血病 3.临床分类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一、 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血液细胞学检验 (一)血象 (二)骨髓象 (三)细胞化学染色 四、急性白血病分型 (一)细胞形态学分型 1.标准 (1) FAB分型 (2)我国分型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 重点介绍L1、L2、L3三种类型的特征 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型)形态学特点; 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型)形态学特点;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形态学特点;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形态学特点;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形态学特点; 急性红白血病(M6型)形态学特点;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形态学特点; (二) 免疫学分型简介 五、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⒈ 缓解标准 ⒉ 复发标准 有下列三者之一者称为复发(relapse): ⒊ 持续完全缓解(continual complete remission,CCR) ⒋长期存活 ⒌临床治愈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教案用纸(首页) 第 6 次课 授课时间 2010.10 .15 教案完成时2010.8

学科临床血液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 教师冯文莉职称教授授课方式小班学时1.5学时 课程 (章、节)第五章白血病 第三节慢性白血病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2.熟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新依据」 教学重点、难点: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教学进程和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 一节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CGL)的概述、临床特点、实验室 检验:血象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血液生化; 第二节课(前20分钟):细胞遗传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 诊断标准。 教学实施情况:良好。 按照教学日历和教案的计划、进度执行。大课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课后辅以思考题思考题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 2.Ph染色体的概念?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教学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章白血病 第三节慢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CGL) 临床特点症状、体征;自然病程等。 三、实验室检验 血象、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血液生化、染色体检查、分子生物学检验 四、诊断标准(慢性期) 慢粒急变 1.概念 2.加速期的诊断标准 3.急变期的诊断标准10分钟 第7次课授课时间2010.10.22 教案完成时2010.8 学科临床血液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 教师冯文莉职称教授授课方式小班学时4学时 课程 (章、节)第六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2.熟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与分型。 教学重点、难点: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型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教学进程和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一节课: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临
学科 临床血液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层次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 教师 冯文莉 职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小班 学时 1.5学时 课程 (章、节) 第五章白血病 第三节慢性白血病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2. 熟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教学重点、难点: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教学进程和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一节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CGL)的概述、临床特点、实验室 检验:血象 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 、血液生化; 第二节课(前20分钟):细胞遗传及分子生物学检验;慢性期、加速期及急变期 诊断标准。 教学实施情况:良好。 按照教学日历和教案的计划、进度执行。大课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课后辅以思考题思考题: 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及骨髓象特征? 2. Ph染色体的概念?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教学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章 白 血 病 第三节 慢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CGL) 一、 概述 二、临床特点 症状、体征;自然病程等。 三、实验室检验 血象、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检、血液生化、染色体检查、分子生物学检验 。 四、诊断标准(慢性期) 五、慢粒急变 1. 概念 2. 加速期的诊断标准 3. 急变期的诊断标准 10分钟 第 7 次课 授课时间 2010.10.22 教案完成时2010.8 学科 临床血液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层次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 教师 冯文莉 职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小班 学时 4学时 课程 (章、节) 第六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特点。 2. 熟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与分型。 教学重点、难点: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型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教学进程和方法: 以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一节课: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概述、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

床表现及转归、实验室检查。 第二节课(前20分钟):MDS的(按FAB分型标准):RA、RAS、RAEB、RAEB-T、CMML各型 特点。 教学实施情况:良好 按照教学日历和教案的计划、进度执行。大课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课后辅以思考题: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预后如何?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教学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六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 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的病因。原发性、继发性。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血象与骨髓象、 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组织检查、免疫学检验、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染色体检 凋亡的检测等 FAB分型(1982年)及各型的特点: 1.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 2.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RAwith ring sideroblast,RAS) 3.原始细胞过多难 性贫血(RA with an exce ess of blast RAEB) 4.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 in transformation,RAEB-T) 5.慢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RA with monocytosis,CMML) 第8次课授课时间2010.10.29教案完成时间2010.9 学科临床血液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五年制 教师陈婷梅职称副教授授课方式大班学时4 课颜贫血总论 缺铁贫基本教材或注要参考书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敦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 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贫血的定义、各种分类。 2.熟悉缺铁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了解缺铁性贫血治疗原则, 3.了解铁的代谢过程 教学难点、重点: 2.缺铁贫的诊断标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课:贫血的定义及其分类。体内铁的代谢。 第二节课:缺铁贫的定义、发病机理及其检验方法 第三节课:缺铁贫的检验方法」 采用pp和网上下载血液学图片, 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各种贫血疾病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实施情况:良好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什么是贫血(anemia)
床表现及转归、实验室检查。 第二节课(前20分钟): MDS的(按FAB分型标准):RA、RAS、 RAEB、RAEB-T、CMML各型 特点。 教学实施情况:良好 按照教学日历和教案的计划、进度执行。大课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课后辅以思考题: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预后如何?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教学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六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可能的病因。原发性、继发性。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血象与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骨髓活组织检查、免疫学检验、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染色体检 验、分子生物学检验、凋亡的检测等; 五、诊断与分型 FAB分型(1982年)及各型的特点: 1.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RA) 2.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RA with ring sideroblast,RAS) 3.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 with an excess of blast,RAEB) 4.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 in transformation,RAEB-T) 5.慢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RA with monocytosis,CMML) 第8次课 授课时间 2010.10.29 教案完成时间 2010.9 学科 临床血液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层次 医学检验 五年制 教师 陈婷梅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时 4 课题 贫血总论、缺铁贫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 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贫血的定义、各种分类。 2. 熟悉缺铁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了解缺铁性贫血治疗原则。 3. 了解铁的代谢过程。 教学难点、重点: 1. 缺铁贫的实验室检查。 2. 缺铁贫的诊断标准。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课:贫血的定义及其分类。体内铁的代谢。 第二节课:缺铁贫的定义、发病机理及其检验方法。 第三节课:缺铁贫的检验方法。 采用ppt和网上下载血液学图片,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各种贫血疾病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实施情况:良好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 什么是贫血(anemia)

二、贫血的分类 三、缺铁贫(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定义和主要细胞学特点 四、铁代谢、铁吸收过程 五、病因和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方法 七、诊断标准 第9次课授课时间2010.11.5教案完成时间2010.9 学科临床血液学年级2007级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五年制 教师陈婷梅职称副教授授课方式大班学时4 课题铁粒幼贫血、巨幼贫和再障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铁粒幼贫血、巨幼贫和再障的实验室检查」 2.熟悉巨幼贫血和再障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了解铁粒幼贫血治疗原则。 3.了解叶酸,tB12代谢,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重点 1.三种贫血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2.再障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标准。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课:铁粒幼贫血的定义、发病机理以及检验。 第二节课:巨幼贫的定义、发病机理及其检验方法。 第三节课:再障的定义、发病机理及其检验方法 用t和网上下载血液学图片,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铁粒幼红细胞、巨幼贫发病原因和发病机 制。 实施情况: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什么是铁粒幼贫血(sideroblastic anemia,SA) 铁粒幼贫血的发病机理 铁粒幼贫血的 上要临床表现 铁粒幼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特点及实验室检查 五、什么是巨幼贫(megaloblastic anemia,MA)、巨幼贫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六、巨幼贫的血象和骨髓象特点,实验室检查方法 什么是再障(aplasti nemia,AA) 八、冉草的 因和发病机理 九、再障的实验室检查 十、再障的诊断标准 A 再障的鉴别诊断(再障危象) 第10次课授课时间2010.11.12教案完成时间2010.7 学科临床血液学年级2007本科级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五年制 教师张伶职称副教授授课方式大班学时4 课题血栓与止血检验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牧材,十一五规划教材) 敦学目的与要求:
二、贫血的分类 三、缺铁贫(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定义和主要细胞学特点 四、铁代谢、铁吸收过程 五、病因和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方法 七、诊断标准 第 9 次课 授课时间 2010.11.5 教案完成时间2010.9 学科 临床血液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层次 医学检验 五年制 教师 陈婷梅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时 4 课题 铁粒幼贫血、巨幼贫和再障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铁粒幼贫血、巨幼贫和再障的实验室检查。 2. 熟悉巨幼贫血和再障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 了解铁粒幼贫血治疗原则。 3. 了解叶酸,VitB12代谢,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重点: 1. 三种贫血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2. 再障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标准。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课:铁粒幼贫血的定义、发病机理以及检验。 第二节课:巨幼贫的定义、发病机理及其检验方法。 第三节课:再障的定义、发病机理及其检验方法。 采用ppt和网上下载血液学图片,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自学"铁粒幼红细胞、巨幼贫发病原因和发病机 制"。 实施情况: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什么是铁粒幼贫血(sideroblastic anemia, SA) 二、铁粒幼贫血的发病机理 三、铁粒幼贫血的主要临床表现 四、 铁粒幼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特点及实验室检查 五、什么是巨幼贫(megaloblastic anemia, MA)、巨幼贫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六、巨幼贫的血象和骨髓象特点,实验室检查方法 七、什么是再障(aplastic anemia, AA) 八、再障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九、再障的实验室检查 十、再障的诊断标准 十一、再障的鉴别诊断(再障危象) 第10次课 授课时间 2010.11.12 教案完成时间 2010.7 学科 临床血液学 年级 2007本科级 专业层次 医学检验 五年制 教师 张伶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时 4 课题 血栓与止血检验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机体参与止血的基础理论。 2.了解血液流变学在止血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重点: 血小板参与止血的分子基础。血液凝固机制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课:介绍血栓与止血的定义。机体参与止血的血管壁因素。 第二节课:血小板的结构与止血作用! 实饰情只·启好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 血栓与止血的概述 二、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1.血管壁的结构 2.血管壁的止血功能 三、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1.血小板的超微结构:P-selectin 2.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四、血液凝固机制 1.疑血因子(coagulable factor) 2.传统的凝血机制 3.修改的凝血机制 五、抗凝系统 1.细胞抗凝 2.体液抗疑:antithrombin(AT).protein c 个学检验五年制 教师张伶职称教授授课方式大班学时4 课题血栓与止血检验(二)基本教材或注要参考书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 划教材)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出血性疾病的检验方法 2.熟悉出血性疾病的概念 分类以及发病机理 3.了解血友病等各类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教学难点、重点 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第 干溶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第二节课:出血性疾病的概念、分类以及临床特点。 第三节课:出血性疾病的检验方法及血友病的特点。 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1. 掌握机体参与止血的基础理论。 2. 了解血液流变学在止血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重点: 血小板参与止血的分子基础。血液凝固机制。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课:介绍血栓与止血的定义。机体参与止血的血管壁因素。 第二节课:血小板的结构与止血作用。 第三节课:血液凝固机制和抗凝系统。 采用板书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实施情况:良好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 血栓与止血的概述 二、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1. 血管壁的结构 2. 血管壁的止血功能 三、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1. 血小板的超微结构:P-selectin 2.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四、 血液凝固机制 1. 凝血因子(coagulable factor) 2. 传统的凝血机制 3. 修改的凝血机制 五、 抗凝系统 1. 细胞抗凝 2. 体液抗凝:antithrombin(AT),protein C 第11次课 授课时间 2010.11.19 教案完成时间 2010.10 学科 临床血液学 年级 2002本科级 专业层次 医学检验 五年制 教师 张伶 职称 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时 4 课题 血栓与止血检验(二)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 划教材)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出血性疾病的检验方法。 2. 熟悉出血性疾病的概念、分类以及发病机理。 3. 了解血友病等各类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教学难点、重点: 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课:纤溶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第二节课:出血性疾病的概念、分类以及临床特点。 第三节课:出血性疾病的检验方法及血友病的特点。 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实施情况:良好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纤容系统的组成:PLG.PL.t-PA.u-PA.PALPAP 2.纤溶系统的功能 二、出血性疾病(hemorrhagic disease) 1.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2.出血性疾病的粗筛实验 3.血管壁异常的检查 4.血小板异常的检查 5.凝血因子异常的检查 6.抗凝物质异常的检查 7.纤溶系统异常的检查 三、血友病的特点及检查(hemophillia) 第12次课授课时间2010.11.26教案完成时间2010.10 学科临床血液学年级2007本科级专业层次医学检验五年制 教师张伶职称副教授授课方式大班学时4 题血栓与止血检验(白)基本教材或注要参考书佑检直学(版,金国统林。十五规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血栓性疾病的检验方法。 2.熟悉血栓性疾病的概念、分类以及发病机理 3.一般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重点 1血栓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 2.血栓前状态和易栓症分子标志物检测。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课: 血栓形成的种类、血栓前状态和易栓症的定义 第二节课:血栓前状态形成的分子机制。 第三节课:血栓性疾病的概念及其检验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实施情况: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血栓形成的种类(thrombosis) 二、血栓前状态(prethromtic state) 1.血栓前状态的概述(prethromotic state 2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检查 三、易栓症(thrombophilia) 1.易栓症的概念 2.易栓症的检查 四、常见血栓性疾病的介绍和检查 1.心肌梗死
实施情况:良好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 纤溶系统的组成:PLG, PL, t-PA,u-PA, PAI,PAP 2. 纤溶系统的功能 二、 出血性疾病(hemorrhagic disease) 1.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2. 出血性疾病的粗筛实验 3. 血管壁异常的检查 4. 血小板异常的检查 5. 凝血因子异常的检查 6. 抗凝物质异常的检查 7. 纤溶系统异常的检查 三、血友病的特点及检查(hemophillia) 第12次课 授课时间 2010.11.26 教案完成时间 2010.10 学科 临床血液学 年级 2007本科级 专业层次 医学检验 五年制 教师 张伶 职称 副教授 授课方式 大班 学时 4 课题 血栓与止血检验(三)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临床检验血液学(高教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十一五规 划教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掌握血栓性疾病的检验方法。 2. 熟悉血栓性疾病的概念、分类以及发病机理。 3. 一般了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重点: 1. 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2. 血栓前状态和易栓症分子标志物检测。 大体进程及教学方法: 第一节课:血栓形成的种类、血栓前状态和易栓症的定义。 第二节课:血栓前状态形成的分子机制。 第三节课:血栓性疾病的概念及其检验方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实施情况: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一、 血栓形成的种类(thrombosis) 二、 血栓前状态(prethromotic state) 1. 血栓前状态的概述(prethromotic state) 2 .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检查 三、 易栓症(thrombophilia) 1. 易栓症的概念 2. 易栓症的检查 四、 常见血栓性疾病的介绍和检查 1. 心肌梗死

2.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bosis,DVT) 3.肺梗死
2. 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bosis, DVT) 3. 肺梗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含实验大纲).pdf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胃炎 Gastritis.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肠结核 Intestinal tuberculosis.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泌尿系统疾病总论(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钟清).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慢性肾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肝性脑病 Hepatic encephalopathy.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结核性腹膜炎 Tuberculous Peritonitis.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白血病(Leukmia)急性白血病.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病毒性心肌炎 Viral Myocarditis(VMC).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溶血性贫血概述.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淋巴瘤(附属一院:胡妮妮).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贫血总论(缺铁、再生障碍性贫血).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心律失常(Arythmia).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原发性肝癌 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出血性疾病总论.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心包炎(Pericarditis).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肠结核 Intestinal tuberculosis.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消化性溃疡 Peptic ulcer.ppt
- 重庆医科大学:《内科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CIRRHOSIS of LIVER.ppt
-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造血及其调控.pdf
-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 HA).pdf
-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血栓与止血检验.pdf
-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pdf
-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pdf
-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pdf
-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障.pdf
-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急性白血病(leukemia).pdf
-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血细胞化学染色.pdf
-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课件(讲稿)骨髓穿刺与骨髓细胞学检验.pdf
-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正畸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doc
-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正畸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doc
-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doc
-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反牙合.doc
-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口腔健康教育、卫生保健及保持.doc
-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外科正畸、成人正畸.doc
-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矫治的生物力学及生物学原理.doc
-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错和畸形的分类.doc
-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活动矫治.doc
-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正畸学》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错合畸形的病因.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