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7章电路的频率响应第7章电路的频率响应网络函数7.107.2RLC串联电路的谐振7.3RLC并联电路的谐振滤波器简介7.47(2)
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7(2) 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7.1 网络函数 7.2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 7.3 RLC并联电路的谐振 7.4 滤波器简介

第7章电路的频率响应正弦稳态电路中,由于感抗、容抗跟随激励源的频率变化,导致电路的工作状态亦跟随频率变化,因此有必要分析电路在不同频率信号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即研究电路的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本章首先介绍网络函数的概念,然后讨论了RLC串联、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以及它们的选频和滤波作用。7.1网络函数7.1.1网络函数与电路的频率特性线性正弦稳态网络中,在单一独立激励源作用下,网络中某一支路电压或电流的响应相量与网络输入的激励相量之比,定义为该响应的网络函数,即响应相量H(jo)=激励相量7(3)
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7(3) 7.1 网络函数 正弦稳态电路中,由于感抗、容抗跟随激励源的频率变 化,导致电路的工作状态亦跟随频率变化,因此有必要分析 电路在不同频率信号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即研究电路 的频率特性(或频率响应)。 本章首先介绍网络函数的概念,然后讨论了RLC串联、 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以及它们的选频和滤波作用。 7.1.1 网络函数与电路的频率特性 线性正弦稳态网络中,在单一独立激励源作用下,网络 中某一支路电压或电流的响应相量与网络输入的激励相量之 比,定义为该响应的网络函数,即 激励相量 响应相量 H ( j )

第7章电路的频率响应7.1.2网络函数类型网络函数一般有六种类型ik+策动点导纳:Y(j@) =i-UNZ转移导纳:Y.(jw)=.a)电压源激励转移电压比:Au(jw)=UsjUTik策动点阻抗:z(j@) =人O++SUk Zk转移阻抗:NZ-(jの)=转移电流比:A(j@) =1b)电流源激励7(4)
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7(4) 7.1.2 网络函数类型 网络函数一般有六种类型: 策动点导纳: j j U I Y s (j ) 转移导纳: j k U I Y s T (j ) 转移电压比: j k U U A s U (j ) 转移阻抗: j k I U Z s T (j ) j j I U Z s (j ) 策动点阻抗: j k I I A s I (j ) 转移电流比:

第7章电路的频率响应(例7.1.1分析图示电路的频率特性,解:电路中,激励相量为ü。,响应相量为U。,则电路的网络函数,即转移电压比UoR1A.(jo) :=l Aμ(j) /ZΦ(の)OLUsR+joL1+R其幅频特性为1相频特性为I Au(jの) /=(%)WLΦ(w)= - arctanRRi0(0)[Au (jo)/ 4+Wc?jOL0LeWe0.707R0.0s45°0FOOOc-90°a)RL电路c)相频特性b)幅频特性7(5)
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7(5) 【例7.1.1】 分析图示电路的频率特性。 其幅频特性为 US 解:电路中,激励相量为 ,响应相量为 ,则电路的网络 函数,即转移电压比 UO 相频特性为 R L ( ) arctan | (j ) | ( ) 1 j 1 j (j ) U S O U A R R L L R U U A L R C 2 U 1 1 | (j )| R L A

第7章电路的频率响应7.2RLC串联电路的谐振7.2.1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条件1.电路的谐振现象含储能元件的线性无源二端网络(或支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其端口(或支路)呈现阻性,即与1同相位,这种现象称为谐振。+URR+2、RLC串联谐振的条件OLjOL3输入阻抗Z=R+iX=R+j(X.-Xc)Os当X,=Xc,即X=-X,-Xc=0时,Z=R,+ü与i同相,发生串联谐振。ijoc1即:0,L=串联谐振的条件:X=Xca,C7(6)
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7(6) 2、RLC串联谐振的条件 7.2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 输入阻抗 串联谐振的条件:XL =XC 含储能元件的线性无源二端网络(或支路),在某一特定 条件下,其端口(或支路)呈现阻性,即 与 同相位,这种 现象称为谐振。 I U 当XL =XC ,即X=XL -XC =0时,Z=R, 与 同相,发生串联谐振。 I U 7.2.1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条件 C L 0 0 1 即: 1. 电路的谐振现象 j j( ) Z R X R XL X C

第7章电路的频率响应11谐振频率(固有频率):f。=谐振角频率:の。2元LCVLC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方法:(1)L、C一定时,调节信号源频率等于fo。(2)信号源频率f不变时,调整L或C值,使f等于f。7.2.2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1.RLC串联谐振的特点(1)RLC串联谐振时电路的阻抗最小,呈纯阻性。谐振时电路阻抗为RZ(jo,)= R+ j(XLo - Xco)= R+ jQ0.7(7)
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7(7) 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方法: (1)L、C一定时,调节信号源频率f等于f0 。 (2)信号源频率f不变时,调整L或C值,使f0 等于f 。 7.2.2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点 1. RLC串联谐振的特点 (1)RLC串联谐振时电路的阻抗最小,呈纯阻性。谐振时电 路阻抗为 谐振角频率: LC 1 0 LC f 2 1 谐振频率(固有频率): 0 R C Z R X X R L 0 0 L0 C0 0 1 (j ) j( ) j

第7章电路的频率响应(2)U一定时,谐振电路的电流UsUs10[z]RI.和电阻端电压Ur.为最大。即(3)谐振时L、C段的等效阻抗ZLc=j(XLoUoXco)=0,L、C串联部分相当于短路。(4)谐振时电路的电感电压与电容电压大小ORO=Us相等且反相抵消,串联谐振又称电压谐振。1.2.品质因数L1ULOUco,L0UcoRVCUsUsRW,CRQ>1,则有ULo=Uco>Us,表明在谐振或接近谐振时,电感和电容两端电压高于电源电压Us。7(8)
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7(8) Q>1,则有UL0 =UC0>US ,表明在谐振或接近谐振时,电 感和电容两端电压高于电源电压US 。 2. 品质因数 C L R CR R L U U U U Q 1 1 0 0 S C0 S L0 (3)谐振时L、C段的等效阻抗ZLC=j(XL0- XC0)=0,L、C串联部分相当于短路。 (4)谐振时电路的电感电压与电容电压大小 相等且反相抵消,串联谐振又称电压谐振。 R U Z U I S S 0 (2)US 一定时,谐振电路的电流 I0 和电阻端电压UR0为最大。即

第7章电路的频率响应【例7.2.1】RLC串联电路,已知端口电源电压U.=25mVR=402,L=4mH,C=160pF,求电路发生谐振时的f、Io、Q和Uco°11解:f.:=198.9kHz2元/4×10-3×160×10-122元/LCUs25mA = 0.625mA1.信号被R40放大125倍L4×10-311品质因数125O160×10-12VCRV40Uco = QUs =125×25mV = 3.125V7(9)
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7(9) 【例7.2.1】 RLC串联电路,已知端口电源电压US=25mV, R=40,L= 4mH,C=160pF,求电路发生谐振时的f0 、I0 、Q 和UC0。 解: mΑ 0.625mΑ 40 25 S 0 R U I 198.9kHz 2 4 10 160 10 1 2 1 3 12 0 LC f 125 160 10 4 10 40 1 1 12 3 C L R Q 信号被 放大125倍 品质因数 UC0 QUS 125 25mV 3.125V

第7章电路的频率响应3、串联谐振电路的功率和能量谐振时电压电流同相,@=0,则(1)功率关系有功功率无功功率Q=UI,sing =0P=UI,cos@=UI。=I?R谐振时电感中的无功功率与电容中的无功功率互相补偿,电源发出的功率全部消耗在电阻R上。能量关系(2)设谐振时端口电压u=/2Ucos(@,t),则 i=/2cos(o,t)R磁场、电场能量总和:W(jo,)= W,(jo,)+W(j,) = LI, cos'(o,t)+ LI, sin'(@,t)= LI=CQ"Uc=定值7(10)
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7(10) (1)功率关系 有功功率 P =UI0 cos =UI0 = I0 2R 3、串联谐振电路的功率和能量 谐振时电感中的无功功率与电容中的无功功率互相补偿,电 源发出的功率全部消耗在电阻R上。 无功功率 Q =UI0 sin =0 谐振时电压电流同相, =0,则 (2)能量关系 设谐振时端口电压 ,则 2 cos( ) 0 u U t 2 cos( ) 0 t R U i 磁场、电场能量总和: 定值 2 C0 2 2 0 0 2 2 0 0 2 2 0 L 0 C 0 0 (j ) (j ) (j ) cos sin LI CQ U W W W LI t LI t

第7章电路的频率响应7.2.3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1.阻抗的频率特性RLC电路输入阻抗的频率特性为Iz(j)I= R2+(X_ - Xc)WLX,-XcwCp(o) = arctan=arctanRR[Z(ja)/ P(w) XCXL90°[Z(jo)000o?-90°00oa)阻抗的幅频特性曲线b)阻抗的相频特性曲线7(11)
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7(11) 7.2.3 RLC串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 2 2 2 L C 2 1 | (j ) | ( ) C Z R X X R L 1. 阻抗的频率特性 RLC电路输入阻抗的频率特性为 R C L R X X 1 ( ) arctan arctan L C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电路定理法).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电路方程法).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等效变换法).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二,电子类).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二,电气类).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大纲(二).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大纲(一).pdf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四章 电容器.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八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五章 磁与电磁感应.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一章 课程导入.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六章 正弦交流电.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三章 直流电路.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七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九章 变压器.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二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ppt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8章 三相电路.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9章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稳态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0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1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2章 二端口网络.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3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4章 非线性电路.pdf
- 浙江科技大学:《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大纲(Embedded System B,EDA).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EDA技术概述(主讲:郑玉珍).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可编程逻辑器件基础.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2 低密度逻辑器件.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3 阵列型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4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5 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和ispLSI逻辑器件.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Quartus II开发软件应用.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HDL语言入门.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EDA技术与应用项目实践.pdf
-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A(2007).pdf
-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授课教案(授课教师:高俊).pdf
-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机电传动的动力学基础.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