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大纲(一)

《电路(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路(1)课程编号:19110095学时/学分:64/4开课学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为第三学期其它专业为第二学期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电子电气信息类一、课程的自的和任务本课程主要研究线性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例题和习题来说明理论的实际应用,以加深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了解电路理论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线性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计算机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必需的理论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独立电源和受控源器件的基本特性,理解通用电路的组成和特性,掌握建立简单电路模型的方法。2.熟练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定理。3.熟练掌握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等效变换法、电路方程法和电路定理法),能够灵活运用它们来分析各种线性电路。4.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相量分析,能够熟练地运用相量法对正弦稳态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5.理解互感现象、互感系数、耦合因数、同名端的概念,掌握同名端的判定、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的分析计算,理解空心变压器的分析方法、理想变压器的概念及其性质。6.了解电路仿真的概念,掌握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熟练掌握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三、教学方法1:本课程采取课堂讲授、习题课等教学模式,并积极采用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同时结合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进行教学2.本大纲中习题课的课时包含在1个章节或2个章节中。四、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9学时)知识点:电路、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位、电功率和能量的计算;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的定义、伏安关系和功率(或储能):基尔霍夫
《电路(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路(1) 课程编号:19110095 学时/学分:64/4 开课学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为第三学期 其它专业为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电子电气信息类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必修课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主要研究线性电路的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 例题和习题来说明理论的实际应用,以加深对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同时了解电路理论的发展。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线性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计算 机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必需的理论基础,逐步培养 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 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独立电源和受控源器件的基本特性,理解通用电路的组成和特 性,掌握建立简单电路模型的方法。 2. 熟练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定理。 3. 熟练掌握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等效变换法、电路方程法和电路定理法),能够灵活运 用它们来分析各种线性电路。 4. 掌握正弦稳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相量分析,能够熟练地运用相量法对正弦稳态电路进行分析 和计算。 5. 理解互感现象、互感系数、耦合因数、同名端的概念,掌握同名端的判定、含有耦合电感电 路的的分析计算,理解空心变压器的分析方法、理想变压器的概念及其性质。 6.了解电路仿真的概念,掌握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熟练掌握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1.本课程采取课堂讲授、习题课等教学模式,并积极采用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先进教学手 段,同时结合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进行教学。 2.本大纲中习题课的课时包含在 1 个章节或 2 个章节中。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 1.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9 学时) 知识点:电路、电路模型的概念,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位、电功率和能量的计算;电路 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的定义、伏安关系和功率(或储能);基尔霍夫

定律。重点: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概念,电功率的计算,元件的伏安关系,基尔霍夫定律。难点:电位的概念,电功率的计算及元件功率性质判断,受控源的特性。2.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一一等效变换法(7学时)知识点:等效变换的概念,电阻、电容、电感的串联、并联等效、电阻Y一△连接的等效变换;一端口无源网络输入电阻的计算: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重点:等效变换的概念,一端口无源网络输入电阻的计算,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难点:电阻Y一△连接的等效变换。3.考试1(2学时)4.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二一一电路方程法(8学时)知识点: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网孔电流,回路(网孔)电流法,结点电压,结点电压法重点:支路电流法,回路(网孔)电流法,结点电压法。难点:电路方程法在含无伴电源和受控电源电路中的应用。5.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三一一电路定理法(8学时)知识点:叠加定理、齐性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替代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定理。重点: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难点:电路定理在含受控电源电路中的处理方法。6.考试2(2学时)7.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4学时)知识点:复数的运算,正弦量三要素,相量法,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和相量形式:阻抗、导纳及其计算,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与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最大功率传输定理。重点:正弦量三要素,相量法,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阻抗、导纳及其计算,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与计算,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难点:相量法,电路的相量图,功率因数的提高。8.考试3(2学时)9.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6学时)知识点:互感现象、互感系数、耦合因数的概念:同名端及其判定,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串联、并联、去耦等效的分析方法;空心变压器的分析方法,理想变压器的概念及其分析。重点:互感和互感电压的概念,根据同名端来判断互感电压的符号,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难点:互感电压的符号判断
定律。 重 点: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概念,电功率的计算,元件的伏安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难 点:电位的概念,电功率的计算及元件功率性质判断,受控源的特性。 2.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 ——等效变换法(7 学时) 知识点:等效变换的概念,电阻、电容、电感的串联、并联等效、电阻 Y─Δ连接的等效变换; 一端口无源网络输入电阻的计算;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重 点:等效变换的概念,一端口无源网络输入电阻的计算,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难 点:电阻 Y─Δ连接的等效变换。 3.考试 1(2 学时) 4.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二——电路方程法(8 学时) 知识点: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网孔电流,回路(网孔)电流法,结点电压,结点电压法。 重 点:支路电流法,回路(网孔)电流法,结点电压法。 难 点:电路方程法在含无伴电源和受控电源电路中的应用。 5.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三——电路定理法(8 学时) 知识点:叠加定理、齐性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替代定理、互易 定理,对偶定理。 重 点: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难 点:电路定理在含受控电源电路中的处理方法。 6.考试 2(2 学时) 7.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14 学时) 知识点:复数的运算,正弦量三要素,相量法,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电路元件的相量模型和 相量形式;阻抗、导纳及其计算,电路的相量图,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 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与计算,功率因数的提高,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重 点:正弦量三要素,相量法,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阻抗、导纳及其计算,正弦稳态电路 的分析与计算,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与计算,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 难 点:相量法,电路的相量图,功率因数的提高。 8.考试 3(2 学时) 9. 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6 学时) 知识点:互感现象、互感系数、耦合因数的概念;同名端及其判定,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串联、 并联、去耦等效的分析方法;空心变压器的分析方法,理想变压器的概念及其分析。 重 点:互感和互感电压的概念,根据同名端来判断互感电压的符号,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 路。 难 点:互感电压的符号判断

10.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简介(2学时)知识点: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电路仿真的概念,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重点:Multisim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11.期末复习(4学时)五、结合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本课程单独设立了《电工技术实验(1)》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与要求详见该大纲。六、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积分变换》。七、考核方式和要求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2.成绩比例:期末总评成绩中,平时占10%,3次考试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50%课程中间安排的3次考试,其成绩使用有两种形式:(1)根据课程内容,3次考试成绩分别占总评成绩的10%、15%、15%。换算成100%,作为阶段考试成绩录入成绩系统中。(2)从鼓励学生学习出发,取3次考试成绩中的最高成绩,作为阶段考试成绩录入成绩系统中。3.题型比例:1)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30-40%,计算题60-70%2)基本计算题60-70%、综合计算题30-40%八,建议教材或参考书1.教材:《电路基础》,陈佳新、陈炳煌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年12月2.参考书:《电路》(第5版),邱关源、罗先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电路原理》(上册),汪建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电路原理》(下册),汪建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电路分析原理》(第2版、上册),姚维,姚仲兴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1月《电路分析原理》(第2版、下册),姚维,姚仲兴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1月《电路理论与实践》吴大中、赵远东、盛毅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电路基础》(英文版,第5版),CharlesK.Alexander:MatthewN.O.Sadiku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2月执笔人:陈佳新审核人:陈炳煌
10.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简介(2 学时) 知识点: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电路仿真的概念,Multisim 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 重 点:Multisim 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 11. 期末复习(4 学时) 五、结合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本课程单独设立了《电工技 术实验(1)》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与要求详见该大纲。 六、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积分变换》。 七、考核方式和要求 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2.成绩比例:期末总评成绩中,平时占 10%,3 次考试成绩占 40%,期末考试成绩占 50%。 课程中间安排的 3 次考试,其成绩使用有两种形式: (1)根据课程内容,3 次考试成绩分别占总评成绩的 10%、15%、15%。换算成 100%,作为阶 段考试成绩录入成绩系统中。 (2)从鼓励学生学习出发,取 3 次考试成绩中的最高成绩,作为阶段考试成绩录入成绩系统中。 3.题型比例:1)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30-40%,计算题 60-70% 2)基本计算题 60-70%、综合计算题 30-40% 八、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1.教 材:《电路基础》,陈佳新、陈炳煌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年 12 月 2.参考书:《电路》(第 5 版),邱关源、罗先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5 月 《电路原理》(上册),汪建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2 月 《电路原理》(下册),汪建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年 5 月 《电路分析原理》(第 2 版、上册),姚维, 姚仲兴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年 11 月 《电路分析原理》(第 2 版、下册),姚维, 姚仲兴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年 11 月 《电路理论与实践》吴大中、赵远东、盛毅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年 1 月 《电路基础》(英文版,第 5 版),Charles K.Alexander;Matthew N.O. Sadiku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年 2 月 执笔人:陈佳新 审核人:陈炳煌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四章 电容器.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八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五章 磁与电磁感应.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一章 课程导入.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六章 正弦交流电.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三章 直流电路.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七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九章 变压器.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二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ppt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中职)教学大纲.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二次系统的调试与运行维护.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变压器保护.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线路电流保护.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高压断路器控制回路.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二次回路与操作电源.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一次设备与电气主接线(高低压断路器).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一次设备与电气主接线(电力变压器).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电力系统额定电压和电能质量.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大纲(二).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二,电气类).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二,电子类).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等效变换法).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电路方程法).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电路定理法).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8章 三相电路.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9章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稳态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0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1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2章 二端口网络.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3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4章 非线性电路.pdf
- 浙江科技大学:《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大纲(Embedded System B,EDA).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EDA技术概述(主讲:郑玉珍).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