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等效变换法)

第2章等效变换法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第2章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等效变换法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2.12.2无源网络的等效变换2.3电源的等效变换2(2)
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等效变换法 2(2) 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 ——等效变换法 2.1 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 2.3 电源的等效变换 2.2 无源网络的等效变换

第2章等效变换法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2.1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等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等效变换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OONsNOO(a)无源双端网络(b)有源双端网络对外只有两个端钮的电路称为一端口网络或双端网络。依据内部是否含有独立电源,分为有源或无源网络。2(3)
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等效变换法 2(3) 2.1 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 等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等效变换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 N NS (a) 无源双端网络 (b) 有源双端网络 对外只有两个端钮的电路称为一端口网络或双端 网络。依据内部是否含有独立电源,分为有源或无 源网络

第2章等效变换法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如果两个一端口网络的内部电路、元件参数并不完全相同,但端口的伏安特性完全相同,则两个网络互为等效。可以互相替代,即等效变换。等效是指对外等效,对内显然不等效。研究一端口网络等效变换的目的,是使一个复杂电路在一步步的等效变换中,逐渐简单化,最终等效变换成一个简单电路。2(4)
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等效变换法 2(4) 如果两个一端口网络的内部电路、元件参数并不 完全相同,但端口的伏安特性完全相同,则两个网 络互为等效。可以互相替代,即等效变换。 等效是指对外等效,对内显然不等效。 研究一端口网络等效变换的目的,是使一个复杂 电路在一步步的等效变换中,逐渐简单化,最终等效 变换成一个简单电路

第2章等效变换法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2.2无源网络的等效变换2.2.1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R,R2iRi1.电阻的串联O+++u-+u-+un---Ruu100(b)(a)u=u +u, +...+un =Ri+Ri+...+Ri=(R +R +...+R)iR=R +R+...+R,R为总电阻u= Ri2(5)
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等效变换法 2(5) 2.2.1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R1 R2 R n 1 u 2 u n . u u i (a) 1 2 1 2 n n u u u u R i R i R i 1 2 ( ) R R R i n 令 R R R R 1 2 n u Ri R为总电阻 u i (b) R 2.2 无源网络的等效变换 1.电阻的串联

第2章等效变换法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RnR2串联电路中第k个电阻上iR的电压为:++-++unuRk分压公式10u=RR串联电路在任一时刻吸收的功率p= ui =(u +u, +...+un)i =(R, +R +..+ R,)i? = Ri?在电阻串联电路中,任一时刻电路吸收的总功率等于各电阻吸收的功率之和。2. 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各电阻上为同一个电压。2(6)
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等效变换法 2(6) R1 R2 R n 1 u 2 u n . u u 串联电路中第k个电阻上 i 的电压为: k k k R u R i u R 分压公式 串联电路在任一时刻吸收的功率 2 2 1 2 1 2 ( ) ( ) n n p ui u u u i R R R i Ri 在电阻串联电路中,任一时刻电路吸收的总功率 等于各电阻吸收的功率之和。 2.电阻的并联 并联电路的特点是:各电阻上为同一个电压

第2章等效变换法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i~Oo++RR,R,Ruu1o0(b)(a)11i=i+i..+iRR,R1i=uR1111RRRRG=G +G, +...+G,2(7)
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等效变换法 2(7) R1 R2 Rn i 1 i 2 i n i u (a) i u R (b) 1 2 1 1 1 1 1 ( ) n n i i i i u R R R 1 i u R 1 2 1 1 1 1 R R R Rn G G G G 1 2 n

第2章等效变换法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i分流公式Otiti2+uR2R R,G,uui=RkG1o总功率p=ui=u(i +i, +...+i)RR,R,R,电路吸收的总功率等于各个电阻吸收的功率之和。两个电阻并联,等效电阻为i111R,RO得R=i+RRRR, + R2R 口RuR,R2有时记为1oR= R, // R,R, +R,2(8)
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等效变换法 2(8) R1 R2 Rn i 1 i 2 i n i u 分流公式 k k k k u G i G u i R G 总功率 2 2 1 2 1 2 1 1 1 ( ) ( ) n n u p ui u i i i u R R R R 电路吸收的总功率等于各个电阻吸收的功率之和。 R1 R2 i 1 i 2 i u 两个电阻并联,等效电阻为 1 2 1 1 1 R R R 得 1 2 1 2 R R R R R 有时记为 1 2 1 2 1 2 R R R R R R R ∥

第2章等效变换法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Rn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时,其等效电阻R..为R.eqn3.电阻的混联串并联关系判别方法(1)看电路的结构特点。两电阻首尾相连且中间又无分岔一一串联两电阻首与首、尾与尾相连一-并联(2)看电压、电流关系。流经两电阻的电流为同一个电流-一串联:两电阻上承受的是同一个电压一一并联。(3)对电路作变形等效。即对电路作扭动变形处理。如左边的支路可以扭动到右边,上面的支路可以翻到下边;弯曲的支路可以拉直;对电路的短路线可以任意压缩和延长:对于多点连接的结点可以用短路线相连。2(9)
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等效变换法 2(9) n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时,其等效电阻Req为 eq R R n = 3. 电阻的混联 串并联关系判别方法 (1)看电路的结构特点。 两电阻首尾相连且中间又无分岔-串联 两电阻首与首、尾与尾相连-并联 (2)看电压、电流关系。 流经两电阻的电流为同一个电流-串联; 两电阻上承受的是同一个电压-并联。 (3)对电路作变形等效。即对电路作扭动变形处理。 如左边的支路可以扭动到右边,上面的支路可以翻到 下边;弯曲的支路可以拉直;对电路的短路线可以任 意压缩和延长;对于多点连接的结点可以用短路线相 连

第2章等效变换法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为RRRe.= R +R, // R+R, // R)R,RR. O【例2.2.1】求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42222aoaoao44242424242422042202222bob oboR.a=2Qeq2(10)
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等效变换法 2(10) R1 R2 R3 R4 R5 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为 eq 1 5 2 3 4 R R R R R R ∥( + ∥ ) 【例2.2.1】 求电阻网络的等效电阻 4 4 4 4 4 4 2 a b 4 4 2 2 2 a b 4 2 2 a b R 2 eq

第2章等效变换法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例2.2.2】四个电阻均为12,求a、b之间的电阻值。(1) S/、S,闭合;(2)S2、S,和S,闭合;(3)S、S,和S4闭合。SS,SsOoRRbaRR4S,S,Rab = R, + R, + R, = 32(1) Sr、S,闭合Rab = R +R / R, // R4 =1.3332(2) S2、S, 和S,闭合(3) S/、S, 和S4闭合Rab = R / R4 = 0.5Q2(11)
第2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之一——等效变换法 2(11) 【例2.2.2】 四个电阻均为1Ω,求a、b之间的电阻值。 ⑴ S1 、S5 闭合; ⑵ S2 、 S3 和S5 闭合; ⑶ S1 、 S3 和S4 闭合。 a b S4 S2 S5 S3 S1 R1 R2 R3 R4 ⑴ S1 、S5 闭合 ab 1 2 3 R R R R 3 ⑵ S2 、 S3 和S5 闭合 ab 1 2 3 4 R R R R R ∥ ∥ 1.333 ab 1 4 ⑶ S1 、 S3 和S4 闭合 R R R ∥ 0.5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二,电子类).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二,电气类).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工技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大纲(二).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大纲(一).pdf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四章 电容器.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八章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五章 磁与电磁感应.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一章 课程导入.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六章 正弦交流电.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三章 直流电路.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七章 单相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九章 变压器.ppt
- 《电工基础》课程PPT教学课件(中职)第二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ppt
- 《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中职)教学大纲.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二次系统的调试与运行维护.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变压器保护.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线路电流保护.pdf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继电保护的基本知识.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电路方程法).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4章 电路的分析计算法(电路定理法).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5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6章 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7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8章 三相电路.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9章 非正弦周期电路的稳态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0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1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2章 二端口网络.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3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pdf
- 福建工程学院:《电路》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4章 非线性电路.pdf
- 浙江科技大学:《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大纲(Embedded System B,EDA).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1章 EDA技术概述(主讲:郑玉珍).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可编程逻辑器件基础.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2 低密度逻辑器件.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3 阵列型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4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2章 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5 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和ispLSI逻辑器件.pdf
- 浙江科技大学:《可编程器件EDA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3章 Quartus II开发软件应用.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