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儿科护理学各章重点难点考点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79
文件大小:766.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儿科护理学各章重点难点考点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儿科护理学一、绪论考试大纲细目要点要求科目(1)任务掌握①1.儿科护理学的范围(2)范围了解2.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1)儿科护士的角色①(2)素质要求①(1)解剖掌握①(2)生理掌握①掌握(3)病理①掌握(4)免疫3.儿科护理的特点掌握?(5)护理掌握①(6)疾病预后0掌握(7)疾病预防①(8)心理掌握本节重点、难点(一)(一)儿科护理学的范围1.任务儿科护理学的任务是对儿童提供综合性的整体护理.包括健康、亚健康儿童及患病的护理,开展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质量,减少发病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2.范围(1)内容范围小儿生长发育、营养和喂养,儿童保健、疾病预防以及患病儿童护理。(2)涉及学科专科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3)年龄范围精卵细胞结合起至青少年时期。要点、难点提示明确儿科护理学的内容范围、年龄范围。(二)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1.儿科护士的角色直接护理者、患儿的代言人、患儿与家长的健康指导者、康复与预防的指导者、合作与协调者。2.素质要求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和尊重儿童:丰富的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有效的人际沟通能力。要点、难点提示阐述儿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三)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小儿时期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论在解部、生理、营养、代谢、免疫、病理心理等方面,还是在疾病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治疗、护理、预后、预防等方面,均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1.解部小儿各器官在解剖结构方面的特殊性,亦对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如新生儿和小婴儿头部相对较重,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抱婴儿时应注意保护头部;小儿骨骼比较柔软并富于弹性,故长期受外力影响时容易变形,应避免肢体长期负重和受压: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皮肤、黏膜表层薄而柔嫩,容易损伤和感染,故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对小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生理、随着小儿的成长,神经、消化、呼吸、心、肾、肝等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也渐趋成熟,当其功能尚未成熟时易患某些疾病

儿科护理学 一、绪论 考试大纲 细目 要点 要 求 科 目 1.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1)任务 (2)范围 掌 握 ① 2.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1)儿科护士的角色 (2)素质要求 了 解 ① 3.儿科护理的特点 (1)解剖 (2)生理 (3)病理 (4)免疫 (5)护理 (6)疾病预后 (7)疾病预防 (8)心理 掌 握 掌 握 掌 握 掌 握 掌 握 掌 握 掌 握 掌 握 ① ① ① ① ③ ① ① ① 本节重点、难点 (一) (一) 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1.任务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是对儿童提供综合性的整体护理.包括健康、亚健康儿童 及患病的护理,开展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质量,减少发病率,增强儿童体质,促 进儿童身心健康。 2.范围 (1)内容范围 小儿生长发育、营养和喂养,儿童保健、疾病预防以及患病儿童护理。 (2)涉及学科 专科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 (3)年龄范围 精卵细胞结合起至青少年时期。 要点、难点提示 明确儿科护理学的内容范围、年龄范围。 (二)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1.儿科护士的角色 直接护理者、患儿的代言人、患儿与家长的健康指导者、康复与 预防的指导者、合作与协调者。 2.素质要求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和尊重儿童;丰富的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有效的 人际沟通能力。 要点、难点提示 阐述儿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三)儿科护理学的特点 小儿时期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论在解剖、生理、营养、代谢、免疫、病理、 心理等方面,还是在疾病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治疗、护理、预后、预防等方面,均与成 人有许多不同之处。 1.解剖 小儿各器官在解剖结构方面的特殊性,亦对护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如新生儿和小婴儿头部相对较重,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抱婴儿时应注意保护头部; 小儿骨骼比较柔软并富于弹性,故长期受外力影响时容易变形,应避免肢体长期负重和受压;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皮肤、黏膜表层薄而柔嫩,容易损伤和感染,故皮肤护理和口腔护理 对小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生理 随着小儿的成长,神经、消化、呼吸、心、肾、肝等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也 渐趋成熟,当其功能尚未成熟时易患某些疾病

3.病理由于小儿发育尚未成熟,相同致病因素可在不同年龄的机体引起不同的病理改变。如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婴儿常发生支气管肺炎,而年长儿与成人则发生大叶性肺炎。4.免疫小儿皮肤、黏膜柔嫩,淋巴系统未成熟,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也都不如成人健全,防御能力差。母体IgM不能透过胎盘,故新生儿的I谢含量低,易感染革兰阴性细菌;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IgG,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IgG浓度下降,而其自身合成IgG的能力一般要到6一7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婴幼儿期局部分泌型IgA(sIgA)也缺乏,易惠呼吸道及胃肠道疾病。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趋化因子、调理素等的活性及白细胞吞噬能力也较低。5.护理护士要主动关怀患儿,与之建立良好关系,使患儿感到与在家一样受到重视和爱护;护士在进行各种处置之前,耐心地讲清目的、方法,以取得其合作,切勿采用强制、恐吓、说谎等不恰当的方法;对患儿家长进行合理喂养和日常护理方面的指导。保证患儿安全,应根据患儿年龄、个性、疾病等特点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只要病情允许,护士应定期、短时间地楼抱和抚摸患儿,满足其“皮肤饥饿”的需要。6.疾病预后小儿患病时虽起病急、变化多,但如诊治及时,措施恰当,好转恢复也快。由于小儿各脏器组织修复及再生能力较强,后遗症一般较成人为少。7.疾病预防预防传染病、多发病、常见病,及早筛查和发现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以视、听觉和智能异常,积极进行矫治训练,防止发展为严重伤残。不少成年后出现的疾病常源于儿童时期。8.心理小儿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不够成熟,其思维不能与成人的思维等同。应根据.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发展特征,采用相适应的护理措施;应注意给予小儿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促进小儿心理健康发展,要点、难点提示掌握小儿不同时期免疫抗体的特点,如IgA、IgG、IgM等及临床意义。二、儿童保健考试大纲细目要点要求科目①1.小儿年龄分期及(1)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熟练掌握各期特点(2)各年龄期特点①(1)生长发育的规律熟练掌握2.生长发育(2)影响因素了解熟练掌握(3)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掌握(4)感觉运动功能和语言的发展熟练掌握①+?(1)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3.小儿的营养与喂(2)婴儿喂养熟练掌握养(3)幼儿期膳食掌握(1)不同年龄期的保健特点掌握①熟练掌握4.儿童保健(2)预防接种本节重点、难点(一)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1.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生长发育是小儿机体的基本特点。生长是指小儿身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功能的演进,二者紧密相关。(1)胎儿期用月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内称新生儿期。从孕期满28周至生后7天称围生期(又称围产期)。(3)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岁之前为婴儿期。(4)幼儿期1岁后到满3岁之前为幼儿期

3.病理 由于小儿发育尚未成熟,相同致病因素可在不同年龄的机体引起不同的病 理改变。如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婴儿常发生支气管肺炎,而年长儿与成人则发生大 叶性肺炎。 4.免疫 小儿皮肤、黏膜柔嫩,淋巴系统未成熟,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也都不如成 人健全,防御能力差。母体 IgM 不能透过胎盘,故新生儿的 I 谢含量低,易感染革兰阴性 细菌;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 IgG,6 个月后,来自母体的 IgG 浓度下降,而其自身合成 IgG 的能力一般要到 6—7 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婴幼儿期局部分泌型 IgA (sIgA)也缺乏, 易患呼吸道及胃肠道疾病。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趋化因子、调理素等的活性及白细胞吞 噬能力也较低。 5.护理 护士要主动关怀患儿,与之建立良好关系,使患儿感到与在家一样受到重 视和爱护;护士在进行各种处置之前,耐心地讲清目的、方法,以取得其合作,切勿采用强 制、恐吓、说谎等不恰当的方法;对患儿家长进行合理喂养和日常护理方面的指导。 保证患儿安全,应根据患儿年龄、个性、疾病等特点采取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 只要病情允许,护士应定期、短时间地搂抱和抚摸患儿,满足其“皮肤饥饿”的需要。 6.疾病预后 小儿患病时虽起病急、变化多,但如诊治及时,措施恰当,好转恢复 也快。由于小儿各脏器组织修复及再生能力较强,后遗症一般较成人为少。 7.疾病预防 预防传染病、多发病、常见病,及早筛查和发现先天性、遗传性疾 病以视、听觉和智能异常,积极进行矫治训练,防止发展为严重伤残。不少成年后出现的疾 病常源于儿童时期。 8.心理 小儿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不够成熟,其思维不能与成人的思维等同。应根据 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发展特征,采用相适应的护理措施;应注意给予小儿良好的生活环境, 以促进小儿心理健康发展。 要点、难点提示 掌握小儿不同时期免疫抗体的特点,如 IgA、IgG、IgM 等及临床意 义。 二、儿童保健 考试大纲 细目 要 点 要 求 科 目 1.小儿年龄分期及 各期特点 (1)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2)各年龄期特点 熟练掌握 ① 2.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的规律 (2)影响因素 (3)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4)感觉运动功能和语言的发展 熟练掌握 了 解 熟练掌握 掌 握 ① 3.小儿的营养与喂 养 (1)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2)婴儿喂养 (3)幼儿期膳食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掌 握 ①+③ 4.儿童保健 (1)不同年龄期的保健特点 (2)预防接种 掌 握 熟练掌握 ① 本节重点、难点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1.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生长发育是小儿机体的基本特点。生长是指小儿身体和各器 官的长大,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功能的演进,二者紧密相关。 (1)胎儿期 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 (2)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 28 天内称新生儿期。从孕期满 28 周至生后 7 天称围生期(又称围产期)。 (3)婴儿期 出生后到满 l 岁之前为婴儿期。 (4)幼儿期 1 岁后到满 3 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期3岁后到6~7岁为学龄前期。(6)学龄期从6~7岁至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为学龄期。(7)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青春期。要点、难点提示重点记忆小儿年龄各期的时间界限;掌握围生期的概念。2.各年龄期特点(1)胎儿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亲的营养、疾病影响胎儿发育。(2)新生儿期此期早产、产伤、室息、先天畸形和感染等较多见,死亡率较高,尤其在生后7天内。所以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如保暖、喂养、清洁护理隔离和预防感染极其重要。(3)婴儿期生长发育最迅速,对营养需求高,消化功能不完善,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发生感染性疾病、高热惊等。此期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营养,进行计划免疫和培养卫生习惯。(4)幼儿期体格发育较婴儿期慢,但语言、动作和心理方面有明显发展,此期小儿前卤闭合,乳牙出齐,学会控制大小便。应加强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预防意外发生。(5)学龄前期生长发育速度变慢,语言及动作能力提高较快,活动范围扩大,要注意意外事故的发生。此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肾炎、结缔组织病开始增多。(6)学龄期智力发育更成熟,是学文化,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应保证营养,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7)青春期确良此期生长发育旺盛,生殖器官迅速发育成熟。应保证营养,加强教育及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此期心理行为不稳定,近视、贫血、结核病等较多见,要注意心理引导和疾病预防。要点、难点提示熟练掌握小儿各年龄期的特点,明确出生后体格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是婴儿期,两个高峰为婴儿期与青春期。(二)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1)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但并非等速进行,具有阶段性,婴儿期生长最快,青春期又迅速加快。(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神经系统发育领先;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回缩;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发达;肌肉组织的发育到学龄期才加速。(3)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4)个体差异性。要点、难点提示注意生长发育规律中不平衡性及顺序性的细节内容。2.影响因素遗传、性别、孕母情况、营养、疾病和生活环境因素。3.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意义(1)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代表体格生长、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的重要依据。1)四个值①出生体重平均为3kg。②3~5个月是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9kg)。2岁时的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12kg)。2)三个公式①1~6个月体重(1Kg)=出生体重(kg)+月龄x0.7(kg)②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12岁体重(kg)=年龄×2(kg)+8(kg)出生后前半年增长最快,平均每月增长600~800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300~400g:2~12岁,平均每年增长2kg:12岁以后为青春发育阶段,受内分泌影响,体重增长较快,不能按上述公式推算。因个体差异,小儿体重可在+10%范围内波动。(2)身长(高)身长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1)四个值

(5)学龄期 3 岁后到 6~7 岁为学龄前期。 (6)学龄期 从 6~7 岁至青春期(女 12 岁,男 13 岁)开始之前为学龄期。 (7)青春期 女孩从 11~12 岁开始到 17~18 岁,男孩从 13~14 岁开始到 18~20 岁青 春期。 要点、难点提示 重点记忆小儿年龄各期的时间界限;掌握围生期的概念。 2.各年龄期特点 (1)胎儿期 胎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亲的营养、疾病影响胎儿发育。 (2)新生儿期 此期早产、产伤、窒息、先天畸形和感染等较多见,死亡率较高,尤其 在生后 7 天内。所以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如保暖、喂养、清洁护理隔离和预防感染极其重要。 (3)婴儿期 生长发育最迅速,对营养需求高,消化功能不完善,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消 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发生感染性疾病、高热惊厥等。此期 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营养,进行计划免疫和培养卫生习惯。 (4)幼儿期 体格发育较婴儿期慢,但语言、动作和心理方面有明显发展,此期小儿前 囟闭合,乳牙出齐,学会控制大小便。应加强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预防意外发生。 (5)学龄前期 生长发育速度变慢,语言及动作能力提高较快,活动范围扩大,要注意 意外事故的发生。此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肾炎、结缔组织病开始增多。 (6)学龄期 智力发育更成熟,是学文化,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应保证营养,培养良好 的生活、卫生习惯。 (7)青春期确良 此期生长发育旺盛,生殖器官迅速发育成熟。应保证营养,加强教育 及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此期心理行为不稳定,近视、贫血、 结核病等较多见,要注意心理引导和疾病预防。 要点、难点提示 熟练掌握小儿各年龄期的特点,明确出生后体格增长最迅速的时期是 婴儿期,两个高峰为婴儿期与青春期。 (二)生长发育 1.生长发育规律 (1)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但并非等速进行,具有阶段性,婴 儿期生长最快,青春期又迅速加快。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神经系统发育领 先;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回缩;皮下脂肪发育年幼时较发达;肌肉组织 的发育到学龄期才加速。 (3)顺序性 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4)个体差异性。 要点、难点提示 注意生长发育规律中不平衡性及顺序性的细节内容。 2.影响因素 遗传、性别、孕母情况、营养、疾病和生活环境因素。 3.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意义 (1)体重 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代表体格生长、营养情况的重要指标, 也是临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的重要依据。 1)四个值 ①出生体重平均为 3kg。 ②3~5 个月是出生时的 2 倍(6kg)。 ③1 岁时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 3 倍(9kg)。 ④2 岁时的体重平均约为出生体重的 4 倍(12kg)。 2)三个公式 ①1~6 个月 体重(1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②7~12 个月 体重(kg)=6(kg)+月龄×0.25(Kg) ③2~12 岁 体重(kg)=年龄×2(kg)+8(kg) 出生后前半年增长最快,平均每月增长 600~800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 300~400g;2~ 12 岁,平均每年增长 2kg;12 岁以后为青春发育阶段,受内分泌影响,体重增长较快,不 能按上述公式推算。因个体差异,小儿体重可在±10%范围内波动。 (2)身长(高) 身长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全身长度,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1)四个值

①出生时身长平均约为50cm。②6个月65cm。③1岁时为75cm。④2岁时为85cm。2)一个公式2~12岁平均每年增长5~7.5cm。2~12岁:身高(cm)=年龄×7+70(cm)青春期是身高增长的第2个加速期,12岁以后不能再按上式推算。身长包括头部、脊柱和下肢的长度。三部分发育速度并不相同,头部发育较早,下肢晚。有时临床上须分别测量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和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以检查其比例关系。(3)头颅1)头围测量方法:自眉弓上缘经枕骨粗隆绕头一周。意义:头围大小反映脑、颅量的发育程度。正常值:新生儿头围平均约为34cm,6个月44cm,1岁时约46cm,2岁时约为48CM,5岁时约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54~58cm2)卤门大小及闭合情况反映颅骨及脑的发育,尤其是前卤检查在临床护理中更为重要。①前卤为顶骨和额骨边缘交界处形成的菱形问隙:测量方法:测量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正常值:出生时约1~2.0cm。闭合时间:1~1岁半时闭合。②后卤是顶骨和枕骨边缘交界处的三角形间隙,一般至生后6~8周闭合。前卤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或过大见于倭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卤饱满提示颅压增高,前卤凹陷则常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患儿。(4)胸围胸围是平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育程度。1)正常值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平均32cm,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2)I岁后胸围计算公式胸围一头围(cm)=年龄一1(5)牙齿(乳牙)1)萌出时间1一般6个月左右(410个月)。2)出齐时间2~2岁半。3)个数乳牙共20个。4)2岁以内小儿的乳牙数目计算约等于月龄减4~6。6岁左右开始出恒牙即第1磨牙,7~8岁之后乳牙按萌出顺序逐个脱落换之以恒牙,共32个。出牙时个别小儿出现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反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何楼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愚型等患儿出牙较迟,牙釉质差。(6)骨化中心腕骨骨化中心共10个,1~9岁时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年龄加1,10岁时出齐。要点、难点提示详细掌握常用体格生长指标正常值、公式、临床意义。包括体重的意义、四个值与三个计算公式:身高的意义、四个值及一个公式:头围、前岗正常值:前区闭合的时间、测量方法、意义;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的年龄;乳牙萌出时间、出齐时间、个数、2岁以内计算公式。4.感觉、运动功能和语言的发展1)运动功能的发育小儿动作发育避循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泛化到集中;由粗动作到精细动作;先有正向动作后有相反动作,如先会抓东西,后才能放下东西;先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退等。粗动作发育过程可归纳为:“2抬3翻6坐7滚8爬周会走”(阿拉伯数字代表月龄)。2)感知觉的发展①视觉(视感知)新生儿视觉不敏锐,2个月可协调地注视物体,4~5个月开始认母亲。1~1岁半注视3m远处小玩具,1岁半至2岁视力为0.5,5岁视力为0.6~0.7,6岁视力才达1.0。②听觉听感知)新生儿出生数天后,听力已相当良好,3个月出现定向反应;6个月可区别父母声音:8个月开始区别语言的意义:1岁听懂自己的名字:2岁时可精细地区别不同声音:4岁听觉发育完整

①出生时身长平均约为 50cm。 ②6 个月 65cm。 ③l 岁时为 75cm。 ④2 岁时为 85cm。 2)一个公式 2~12 岁平均每年增长 5~7.5cm。 2~12 岁:身高(cm)=年龄×7+70(cm) 青春期是身高增长的第 2 个加速期,12 岁以后不能再按上式推算。 身长包括头部、脊柱和下肢的长度。三部分发育速度并不相同,头部发育较早,下肢晚。 有时临床上须分别测量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和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以 检查其比例关系。 (3)头颅 1)头围 测量方法:自眉弓上缘经枕骨粗隆绕头一周。意义:头围大小反映脑、颅量 的发育程度。正常值:新生儿头围平均约为 34cm,6 个月 44cm,1 岁时约 46cm,2 岁时约 为 48CM,5 岁时约 50cm, 15 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 54~58cm. 2)囟门 大小及闭合情况反映颅骨及脑的发育,尤其是前囟检查在临床护理中更为重 要。 ①前囟 为顶骨和额骨边缘交界处形成的菱形问隙:测量方法:测量对边中点连线的 距离。正常值:出生时约 l~2.0cm。闭合时间:1~1 岁半时闭合。 ②后囟 是顶骨和枕骨边缘交界处的三角形间隙,一般至生后 6~8 周闭合。 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囟 饱满提示颅压增高,前囟凹陷则常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患儿。 (4)胸围 胸围是平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 育程度。 1)正常值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 l~2cm,平均 32cm,1 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 2)l 岁后胸围计算公式 胸围一头围(cm)=年龄一 l (5)牙齿(乳牙) 1)萌出时间 一般 6 个月左右(4~10 个月)。 2)出齐时间 2~2 岁半。 3)个数 乳牙共 20 个。 4)2 岁以内小儿的乳牙数目计算 约等于月龄减 4~6。 6 岁左右开始出恒牙即第 1 磨牙,7~8 岁之后乳牙按萌出顺序逐个脱落换之以恒牙,共 32 个。出牙时个别小儿出现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反应。较严重的营养不良、佝 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愚型等患儿出牙较迟,牙釉质差。 (6)骨化中心 腕骨骨化中心共 10 个,1~9 岁时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年龄加 l,10 岁时 出齐。 要点、难点提示 详细掌握常用体格生长指标正常值、公式、临床意义。包括体重的 意义、四个值与三个计算公式;身高的意义、四个值及一个公式;头围、前囟正常值;前囟 闭合的时间、测量方法、意义;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的年龄;乳牙萌出时间、出齐时间、个 数、2 岁以内计算公式。 4.感觉、运动功能和语言的发展 1)运动功能的发育 小儿动作发育遵循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 协调,由泛化到集中;由粗动作到精细动作;先有正向动作后有相反动作,如先会抓东西, 后才能放下东西;先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退等。粗动作发育过程可归纳为:“2 抬 3 翻 6 坐 7 滚 8 爬周会走”(阿拉伯数字代表月龄)。 2)感知觉的发展 ①视觉(视感知) 新生儿视觉不敏锐,2 个月可协调地注视物体,4~5 个月开始认母 亲。l~l 岁半注视 3m 远处小玩具,1 岁半至 2 岁视力为 O.5,5 岁视力为 0.6~0.7,6 岁视力才达 1.0。 ②听觉(听感知) 新生儿出生数天后,听力已相当良好,3 个月出现定向反应;6 个月 可区别父母声音;8 个月开始区别语言的意义;l 岁听懂自己的名字;2 岁时可精细地区别不 同声音;4 岁听觉发育完整

③觉和味觉出生时已经发育成熟,3~4个月能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4~5个月对食物味道的微小改变很敏感,故应合理添加不同味道辅食。④皮肤感觉新生儿触觉敏感,痛觉出生时已存在,温度觉也很灵敏,尤其对冷的反应。2~3岁时能区分物体的大小、软硬和冷热等。5岁时能分辨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③知觉1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知觉:3岁能辨上下;4岁辨前后;5岁能辨自身的左右。4~5岁开始有时间概念。3)语言的发展语言准备阶段(出生~1岁)新生儿已会哭叫,1~2个月开始发喉音,2个月发“啊”“咿”、“鸣”等元音,6个月出现辅音,10个月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②语言理解阶段(1~1罗半)理解语言在发音阶段已开始。小儿通过视觉、触觉、体位感觉等与听觉的联系逐步理解一些日常用品,如“奶瓶”、“电灯”等名称。③语言表达阶段(1岁半~3岁)语言表达继理解而发展。当语言具有特殊意义时,听觉中枢与发音运动中枢间建立起联系通路。小儿便学会发出有意义的语言。先说单词后组成句子:先会用名词,后会用代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从讲简单句到复杂句。要点、难点提示描述小儿运动功能发育规律:列出语言发育的三个阶段,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的月龄。(三)小儿的营养与喂养1.小儿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1)能量小儿对能量的需要包括5个方面。1)基础代谢所需婴儿基础代谢需要的能量占总需能量的50%~60%r。随年龄递减。2)生长发育所需此项为小儿所特有,所需能量与生长速度成正比。婴儿用于生长发育的能量占总需能量的25%~30%。以后遂年减少,至青春期需要量义增多3)消化吸收食物所需指用于摄人和消化吸收食物所需的能量。婴儿此项需能量占总需能量的7%8%,年长儿约占5%。4)活动所需不同小儿相差很大,婴儿需63~84kJ/kg(15~20kcal/kg)。5)排泄损失能量一般不超过进食食物产能量的10%。以上5个方面需能量的总和即为机体所需的总能量。婴儿期每日每千克体重所需能460kJ(110kcal),以后每增长3岁,减去42kJ(10kcal):15岁约为250kJ/kg(60kcal/kg)。(2)营养素1)蛋白质母乳喂养每日需2g/kg,牛乳喂养每日需3.5g/kg,蛋白质供能占每日总能量的15%。2)脂肪婴幼儿每日需4~6g/kg,占总能量的35%~50%。3)碳水化合物婴儿每日需10~12g/kg,占总能量的50%~60%。4)水婴儿每日需水量约为150ml/kg。以后每增长3岁,减去25ml/kg。5)维生素和矿物质为非供能物质,对调节体内各种代谢过程和生理活动、维持正常生长发育起极重要作用,必须每日补充。钙、磷、铜、铁、锌、钠、钾、氯、碘、镁等矿物质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6)食物纤维素食物纤维素无营养功能。但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泄。人体每日必须摄入一定量的纤维素。要点、难点提示小儿能量需要的五个方面,其中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小儿特有的消耗;1岁以内婴儿能量、水、蛋白质的需要量。2.婴儿喂养(1)母乳喂养1)母乳喂养的优点①母乳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a.含乳白蛋白多,酪蛋白少,在胃内的乳凝块较小,易于消化吸收;b.含不饱和脂肪酸及解脂酶较多,有利于消化吸收;c.乳糖多为乙型乳糖,促进乳酸杆菌生长,可抑制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繁殖;d.钙磷比例合适,为2:1,易于吸收:e.含铁量与牛奶相似,吸收率高达50%,牛乳仅为母乳的1/5;人初乳含锌较高,对小儿生长发育极为有利;f.含较多的消化酶如淀粉酶、乳脂酶等,有助于消化。②母乳矿物质含量较牛乳低,不增加婴儿肾的溶质负荷

③嗅觉和味觉 出生时已经发育成熟,3~4 个月能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4~5 个月 对食物味道的微小改变很敏感,故应合理添加不同味道辅食。 ④皮肤感觉 新生儿触觉敏感,痛觉出生时已存在,温度觉也很灵敏,尤其对冷的反 应。2~3 岁时能区分物体的大小、软硬和冷热等。5 岁时能分辨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 ⑤知觉 1 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知觉;3 岁能辨上下;4 岁辨前后;5 岁能辨自身的左 右。4~5 岁开始有时间概念。 3)语言的发展 ①语言准备阶段(出生~1岁) 新生儿已会哭叫,1~2个月开始发喉音,2个月发“啊”、 “咿”、“呜”等元音,6 个月出现辅音,10 个月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②语言理解阶段(1~1 岁半) 理解语言在发音阶段已开始。小儿通过视觉、触觉、体位 感觉等与听觉的联系逐步理解一些日常用品,如“奶瓶”、“电灯”等名称。 ③语言表达阶段(1 岁半~3 岁) 语言表达继理解而发展。当语言具有特殊意义时,听觉 中枢与发音运动中枢间建立起联系通路。小儿便学会发出有意义的语言。先说单词后组成句 子;先会用名词,后会用代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从讲简单句到复杂句。 要点、难点提示 描述小儿运动功能发育规律;列出语言发育的三个阶段,有意识地 叫“爸爸”、“妈妈”的月龄。 (三)小儿的营养与喂养 1.小儿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1)能量 小儿对能量的需要包括 5 个方面。 1)基础代谢所需 婴儿基础代谢需要的能量占总需能量的 50%~60%r。随年龄递减。 2)生长发育所需 此项为小儿所特有,所需能量与生长速度成正比。婴儿用于生长发 育的能量占总需能量的 25%~30%。以后逐年减少,至青春期需要量又增多。 3)消化吸收食物所需 指用于摄人和消化吸收食物所需的能量。婴儿此项需能量占总 需能量的 7%~8%,年长儿约占 5%。 4)活动所需 不同小儿相差很大,婴儿需 63~84kJ/kg(15~20kcal/kg)。 5)排泄损失能量 一般不超过进食食物产能量的 10%。 以上 5 个方面需能量的总和即为机体所需的总能量。婴儿期每日每千克体重所需能 460kJ(110kcal),以后每增长 3 岁,减去 42kJ(10kcal);15 岁约为 250kJ/kg(60kcal/kg)。 (2)营养素 1)蛋白质 母乳喂养每日需 2g/kg,牛乳喂养每日需 3.5g/kg,蛋白质供能占每日总 能量的 15%。 2)脂肪 婴幼儿每日需 4~6g/kg,占总能量的 35%~50%。 3)碳水化合物 婴儿每日需 10~12g/kg,占总能量的 50%~60%。 4)水 婴儿每日需水量约为 150ml/kg。以后每增长 3 岁,减去 25ml/kg。 5)维生素和矿物质 为非供能物质,对调节体内各种代谢过程和生理活动、维持正常 生长发育起极重要作用,必须每日补充。钙、磷、铜、铁、锌、钠、钾、氯、碘、镁等矿物 质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6)食物纤维素 食物纤维素无营养功能。但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泄。人体每日 必须摄入一定量的纤维素。 要点、难点提示 小儿能量需要的五个方面,其中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小儿特有的消耗; 1 岁以内婴儿能量、水、蛋白质的需要量。 2.婴儿喂养 (1)母乳喂养 1)母乳喂养的优点 ①母乳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 a.含乳白蛋白多,酪蛋白少,在胃内的乳凝块较小, 易于消化吸收;b.含不饱和脂肪酸及解脂酶较多,有利于消化吸收;c.乳糖多为乙型乳糖, 促进乳酸杆菌生长,可抑制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繁殖;d.钙磷比例合适,为 2:1,易于 吸收;e.含铁量与牛奶相似,吸收率高达 50%,牛乳仅为母乳的 l/5;人初乳含锌较高, 对小儿生长发育极为有利;f.含较多的消化酶如淀粉酶、乳脂酶等,有助于消化。 ②母乳矿物质含量较牛乳低,不增加婴儿肾的溶质负荷

③有利于神经系统发育母乳含较多的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乳糖、卵磷脂、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及生长调节因子等,这些都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因素。④具有增进免疫的作用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成分,尤以初乳中含量高。SIgA,巨噬细咆、乳铁蛋白、溶菌酶、乳酸过氧化氢酶、双歧因子等,都在预防肠道或全身感染中起一定作用:③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温度适宜、基本无菌、经济、方便、喂哺简便。③可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计划生育。哺乳的母亲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的机会少。生后10~12个月为宜。应避免在盛夏与寒冬季节断奶。2)断奶期3)母乳喂养的禁忌母亲患有急、慢性传染病,严重的肝、肾、心脏疾病不宜或应暂停哺乳。(2)混合喂养1)补授法每次母乳哺乳完毕后,再添加牛乳或代乳品,至婴儿饱足。2)代授法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每日采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哺1次或多次代替母乳。(3)人工喂养完全采用牛乳,其他动物乳或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人工喂养。人工喂享用于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的婴儿。1)人工喂养的婴儿食品鲜牛乳:牛乳制品。①全脂奶粉配制乳液a.容量比1:4(1匙奶粉加4匙水);b.重量比1:8(1份奶粉加8份水)。②蒸发乳鲜牛乳经蒸发浓缩至一半容量,密封,高温消毒保存。③酸乳在鲜牛奶中加乳酸或橘汁制成,易消化。④婴儿配方奶粉全脂奶粉经加工处理,使其成分接近人乳。2)乳量计算方法一般按每日需要能量计算。以牛乳为例,婴儿每日需能量为420~460kJ100110kcal)/kg,需水量为150ml/kg。8%糖牛乳(牛乳100ml,加食糖8g)I00ml供能量约420kJ(100kcal),故婴儿每日需8%糖牛乳100~110ml/kg,水分不足部分则以开水、果汁等分次补充。(4)辅助食品的添加1辅助食品添加的原则①由少到多:②由稀到稠:③从细到粗;④由一种到多种;③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所需及消化吸收功能成熟情况,按月龄依2)辅食添加的顺序次添加各类辅食。添加顺序见下表:添加辅食顺序月龄食物形状添加辅食水1~3个月状菜水、水果汁、维生素D(出生2周开始补充)泥4~6个月状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豆腐7~9个月末状粥、烂面、碎菜、蛋、鱼、肝泥、肉末、饼干、馒头片、熟土豆、芋头10~12个月碎食粥、软饭、面、豆制品、碎菜、碎肉、带馅食品等要点、难点提示明确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营养品;叙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婴儿理想的断乳时间;能计算婴儿用8%糖牛乳喂养每日所需乳量;全脂奶粉配制乳液;辅食添加的原则、顺序。3.幼儿期膳食此期生长发育仍快,且活动量较婴儿大,营养素及能量需要仍然相对较高。宜食用含优质蛋白量高,营养丰富,制作细、软、碎,易消化的食物。最好每日供给牛奶或豆浆200~500ml。进餐次数以3餐,1~2点"比较适宜。能量分配,早餐可占25%左右,中餐占35%左右,晚餐占30%,午后点心(食糖、牛奶、饼干等)占10%左右。(四)儿童保健儿童保健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施,保证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的一门综合性预防医学

③有利于神经系统发育 母乳含较多的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乳糖、卵磷脂、长链 不饱和脂肪酸及生长调节因子等,这些都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的因素。 ④具有增进免疫的作用 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成分,尤以初乳中含量高。SIgA,巨 噬细咆、乳铁蛋白、溶菌酶、乳酸过氧化氢酶、双歧因子等,都在预防肠道或全身感染中起 一定作用: ⑤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温度适宜、基本无菌、经济、方便、喂哺简便。 ⑥可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计划生育。哺乳的母亲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的机会少。 2)断奶期 生后 lO~12 个月为宜。应避免在盛夏与寒冬季节断奶。 3)母乳喂养的禁忌 母亲患有急、慢性传染病,严重的肝、肾、心脏疾病不宜或应 暂停哺乳。 (2)混合喂养 1)补授法 每次母乳哺乳完毕后,再添加牛乳或代乳品,至婴儿饱足。 2)代授法 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每日采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喂哺 1 次或多次代替 母乳。 (3)人工喂养 完全采用牛乳,其他动物乳或代乳品喂养婴儿称人工喂养。人工喂享 用于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的婴儿。 1)人工喂养的婴儿食品 鲜牛乳;牛乳制品。 ①全脂奶粉配制乳液 a.容量比 1:4(1 匙奶粉加 4 匙水); b.重量比 l:8(1 份奶粉加 8 份水)。 ②蒸发乳 鲜牛乳经蒸发浓缩至一半容量,密封,高温消毒保存。 ③酸乳 在鲜牛奶中加乳酸或橘汁制成,易消化。 ④婴儿配方奶粉 全脂奶粉经加工处理,使其成分接近人乳。 2)乳量计算方法 一般按每日需要能量计算。以牛乳为例,婴儿每日需能量为 420~ 460kJ(100~1lOkcal)/kg,需水量为 150ml/kg。8%糖牛乳(牛乳 lOOml,加食糖 8g)lOOml 供能量约 420kJ (100kcal),故婴儿每日需 8%糖牛乳 100~110ml/kg,水分不足部分则以开 水、果汁等分次补充。 (4)辅助食品的添加 1)辅助食品添加的原则 ①由少到多;②由稀到稠;③从细到粗;④由一种到多种; ⑤患病期间不添加新的辅食。 2)辅食添加的顺序 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所需及消化吸收功能成熟情况,按月龄依 次添加各类辅食。添加顺序见下表: 添加辅食顺序 月 龄 食物形状 添加辅食 1~3 个月 水 状 菜水、水果汁、维生素 D(出生 2 周开始补充) 4~6 个月 泥 状 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豆腐 7~9 个月 末 状 粥、烂面、碎菜、蛋、鱼、肝泥、肉末、饼干、馒头片、 熟土豆、芋头 10~12 个月 碎 食 粥、软饭、面、豆制品、碎菜、碎肉、带馅食品等 要点、难点提示 明确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营养品;叙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婴儿理想 的断乳时间;能计算婴儿用 8%糖牛乳喂养每日所需乳量;全脂奶粉配制乳液;辅食添加的 原则、顺序。 3.幼儿期膳食 此期生长发育仍快,且活动量较婴儿大,营养素及能量需要仍然相 对较高。宜食用含优质蛋白量高,营养丰富,制作细、软、碎,易消化的食物。最好每日供 给牛奶或豆浆 200~500ml。进餐次数以“3 餐,1~2 点”比较适宜。能量分配,早餐可占 25% 左右,中餐占 35%左右,晚餐占 30%,午后点心(食糖、牛奶、饼干等)占 10%左右。 (四)儿童保健 儿童保健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措 施,保证和促进小儿健康成长的一门综合性预防医学

1.不同年龄期的保健特点(1)新生儿期的保健特点①加强生后第一周的保健及喂养:②保暖及预防感染的护一般一个月内访视2~3次。理:③保健人员及时、定期地进行家庭访视。(2)婴儿期的保健特点①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②定期做健康检查和体格监测:③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促进生长发育;④完成基础计划免疫。(3)幼儿期保健特点①保证均衡的营养:②合理安排小儿的生活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③预防疾病和意外:④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5完成计划免疫。(4)学龄前期的保健特点①继续生长发育监测:②加强早期教育,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③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④防治传染病,防止意外发生:③加强托幼机构的管理。(5)学龄期的保健特点①加强体格锻炼;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③培养良好的品格:④加强学校卫生指导,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6)青春期的保健特点①保证充足的营养:②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加强青春期心理生理和卫生教育:④培养良好的品德。要点、难点提示列出小儿各期的保健特点。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即有针对性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中,提高易感者的特异免疫力。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1)人工获得的免疫方式1)主动免疫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抗体,从而产生主动免疫力。主动免疫制剂在接种后经过一定期限才能产生抗体,但抗体持续时间较久,一般为1~5年。2)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病后,可给予相应的抗体,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称之为被动免疫。被动免疫时,抗体留在机体中的时间短暂,一般约3周,故只能作为暂时预防和用于治疗。(2)常用免疫制剂1)主动免疫制剂①菌苗死菌苗:如霍乱、百日咳、伤寒菌苗等。活菌苗:如卡介苗、鼠疫、布氏杆菌菌苗等。②疫苗用病毒或立克次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培养,经处理后形成,包括灭活疫苗,如乙型脑炎和狂犬病疫苗。③类毒素用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加入甲醛,使变成无毒性而仍有免疫性的制剂,如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等。2)被动免疫制剂被动免疫制剂统称免疫血清,包括抗毒素、抗菌血清和抗病毒血清、丙种球蛋白。此类制剂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注射后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血清病。(3)计划免疫儿童计划免疫是指科学规划和严格实施的对所有婴幼儿进行的基础免疫(即全程足量的初种)及随后适时的加强"免疫(即复种),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免疫。小儿计划免疫实施程序见下表: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百日咳、白喉、麻疹流行性乙型乙型肝炎病名炎脑炎破伤风免疫卡介苗脊髓灰质百日咳菌液、白日麻疹减乙肝疫苗乙脑疫苗原(减毒活喉类毒素、破伤毒活疫炎减毒活结核菌苗疫苗糖丸风类毒素的混悬液)合制剂接种皮内注口服皮下注射皮下注「皮下注射皮下注射射射方法接种左上臂上臂外侧上臂外上臂外侧右上臂三部位侧三角肌角肌上端上端

1.不同年龄期的保健特点 (1)新生儿期的保健特点 ①加强生后第一周的保健及喂养;②保暖及预防感染的护 理;③保健人员及时、定期地进行家庭访视。一般一个月内访视 2~3 次。 (2)婴儿期的保健特点 ①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指导断奶;②定期做健康 检查和体格监测;③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促进生长发育;④完成基础计划免疫。 (3)幼儿期保健特点 ①保证均衡的营养;②合理安排小儿的生活和培养良好生活 习惯;③预防疾病和意外;④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⑤完成计划免疫。 (4)学龄前期的保健特点 ①继续生长发育监测;②加强早期教育,培养独立生活能 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③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④防治传染病,防止意外发生;⑤加强 托幼机构的管理。 (5)学龄期的保健特点 ①加强体格锻炼;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③培 养良好的品格;④加强学校卫生指导,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6)青春期的保健特点 ①保证充足的营养;②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③加强青春期 心理生理和卫生教育;④培养良好的品德。 要点、难点提示 列出小儿各期的保健特点。 2.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即有针对性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中,提高易感者的特异 免疫力。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1)人工获得的免疫方式 1)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抗体,从而产生主动免疫力。主动免疫制剂在接种后经过一定期限才能产生抗体,但抗体持 续时间较久,一般为 l~5 年。 2)被动免疫 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病后,可给予相应的抗体,使之立 即获得免疫力,称之为被动免疫。被动免疫时,抗体留在机体中的时间短暂,一般约 3 周, 故只能作为暂时预防和用于治疗。 (2)常用免疫制剂 1)主动免疫制剂 ①菌苗 死菌苗:如霍乱、百日咳、伤寒菌苗等。 活菌苗:如卡介苗、鼠疫、布氏杆菌菌苗等。 ②疫苗 用病毒或立克次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培养,经处理后形成,包括灭 活疫苗,如乙型脑炎和狂犬病疫苗。 ③类毒素 用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加入甲醛,使变成无毒性而仍有免疫性的制剂, 如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等。 2)被动免疫制剂 被动免疫制剂统称免疫血清,包括抗毒素、抗菌血清和抗病毒血 清、丙种球蛋白。此类制剂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注射后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血清病。 (3)计划免疫 儿童计划免疫是指科学规划和严格实施的对所有婴幼儿进行的基础 免疫(即全程足量的初种)及随后适时的“加强”免疫(即复种),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免疫。 小儿计划免疫实施程序见下表: 预防 病名 结核病 脊髓灰质 炎 百日咳、白喉、 破伤风 麻疹 流行性乙型 脑炎 乙型肝炎 免 疫 原 卡介苗 (减毒活 结核菌 悬液) 脊髓灰质 炎减毒活 疫苗糖丸 百日咳菌液、白 喉类毒素、破伤 风类毒素的混 合制剂 麻疹减 毒活疫 苗 乙脑疫苗 乙肝疫苗 接种 方法 皮内注 射 口服 皮下注射 皮下注 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接种 部位 左上臂 三角肌 上端 上臂外侧 上臂外 侧 上臂外侧 右上臂三 角肌上端

初种13(间隔1个2(间隔7~33(间隔4~6周)1次数月)10天)剂量婴儿0.1ml每次1丸三0.2ml0.2~0.5ml型混合糖0.25~0.5ml儿丸疫苗童0.5~1.5ml初种第一次生生后2个月以上3个月以上小儿8个月以1岁以上年龄2~3天第一次2个第一次3个月上易感后24小时月儿到2个第二次4个月第二次相月内第二次3个第三次5个月隔1个月月第三次相隔6个第三次4个月月复种7岁时加接种后4岁时加强1.5~2岁,7复种每年加于7岁、口服三型强1次强1 次岁各加强1次,混合糖丸用吸附白破二12岁复疫苗查、结核联类毒素菌素阴性时加种(4)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接种的准备工作;受种者的准备:做好解释、宣传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争取家长和儿童的合作:严格掌握禁忌证:接种前认真询问病史及传染病接触史,必要时先做体检: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1)一般反应①局部反应接种后24小时左右局部红、肿、热、痛,有时伴有淋巴结肿大。红晕直径在2.5cm以下为弱反应,2.6~5cm为中等反应,5cm以上为强反应。一般持续2~3天不等。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可局部热敷并抬高患肢。②全身反应接种后24小时内体温升高,持续1~2天,接种活疫苗需经过一定潜伏期才有体温上升。体温37.5℃左右为弱反应,375~38,5℃为中等反应,38,6℃以上为强反应。轻者适当休息,多饮水。重者可对症处理。如红肿继续扩大,高热持续不退,应到医院诊治。2)异常反应①过敏性休克注射后数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唇青紫、四肢湿冷、呼吸困难等,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应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lml,必要时重复。予氧气吸入,尽快送医院抢救。②晕针注射中或注射后发生。轻者心慌出汗、手足发木,重者心跳加速、四肢湿冷,应立即使患儿平卧,头稍低,保持安静,饮少量热开水或糖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③过敏性皮疹常在接种后儿小时至儿天内出现,经服用抗组织胺药物后即可痊愈。有严重免疫缺陷者,接种活菌(疫)苗可扩散为全身感染。一般人群免疫水平达80%以上,才能取得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效果。要点、难点提示掌握六种疫苗(主要是卡介苗、百白破联合制剂、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和麻疹疫苗“四苗”)初种时间、接种途径、预防疾病:掌握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举出常见的主、被动免疫制剂。三、儿科医疗机构组织特点考试大纲要点细目要求科目

初种 次数 1 3(间隔 1 个 月) 3(间隔 4~6 周) 1 2(间隔 7~ 10 天) 3 剂量 0.1ml 每次 l 丸三 型混合糖 丸疫苗 0.2~0.5ml 0.2ml 婴 儿 O.25~0.5ml 儿 童 0.5~1.5ml 初 种 年龄 生 后 2~3 天 到 2 个 月内 2 个月以上 第一次 2 个 月 第二次 3 个 月 第三次 4 个 月 3 个月以上小儿 第一次 3 个月 第二次 4 个月 第三次 5 个月 8 个月以 上易感 儿 1 岁以上 第一次生 后 24 小时 第二次相 隔 1 个月 第三次相 隔 6 个 月 复种 接种后 于 7 岁、 12 岁复 查、结核 菌素阴 性时加 种 4 岁时加强 口服三型 混合糖丸 疫苗 1.5~2 岁,7 岁各加强 1 次, 用吸附白破二 联类毒素 7 岁时加 强 1 次 复种每年加 强 1 次 (4)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接种的准备工作;受种者的准备:做好解释、宣传工作,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争取家长和儿童的合作;严格掌握禁忌证:接种前认真询问病史及传 染病接触史,必要时先做体检;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1)一般反应 ①局部反应 接种后 24 小时左右局部红、肿、热、痛,有时伴有淋巴结肿大。红晕 直径在 2.5cm 以下为弱反应,2.6~5cm 为中等反应,5cm 以上为强反应。一般持续 2~3 天不等。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可局部热敷并抬高患肢。 ②全身反应 接种后 24 小时内体温升高,持续 1~2 天,接种活疫苗需经过一定潜 伏期才有体温上升。体温 37.5℃左右为弱反应,37.5~38.5℃为中等反应,38.6℃以上 为强反应。轻者适当休息,多饮水。重者可对症处理。如红肿继续扩大,高热持续不退,应 到医院诊治。 2)异常反应 ①过敏性休克 注射后数分钟至 2 小时内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唇青紫、四 肢湿冷、呼吸困难等,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应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或 静脉注射 1:1000 肾上腺素 0.5~lml,必要时重复。予氧气吸入,尽快送医院抢救。 ②晕针 注射中或注射后发生。轻者心慌出汗、手足发木,重者心跳加速、四肢湿冷, 应立即使患儿平卧,头稍低,保持安静,饮少量热开水或糖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 ③过敏性皮疹 常在接种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经服用抗组织胺药物后即可痊 愈。 有严重免疫缺陷者,接种活菌(疫)苗可扩散为全身感染。 一般人群免疫水平达 80%以上,才能取得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效果。 要点、难点提示 掌握六种疫苗(主要是卡介苗、百白破联合制剂、脊髓灰质炎减毒糖 丸和麻疹疫苗“四苗”)初种时间、接种途径、预防疾病;掌握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举出常见的主、被动免疫制剂。 三、儿科医疗机构组织特点 考试大纲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 目

①1.儿科门、急诊的(1)儿科门诊设置解了设置(2)儿科急诊设置2.儿科病房设置要求了解」①本节重点、难点(一)儿科门、急诊的设置1.儿科门诊设置预诊处、挂号处、候诊室、诊查室、隔离室、治疗室、化验室、药房与收费处、饮水处、小儿专用厕所。设立预诊室的目的是使每一位来看病的患儿先在预诊室进行初检,使之在未挂号前及时检出传染病,以及时进入特定的传染病诊室治疗,避免和减少交互感染,另外预诊还可区分病情轻重缓急,如病情危重患儿,保证及时诊治、抢救处理。要点、难点提示:明确儿科门诊设预诊室的目的。2.儿科急诊设置应设有抢救床1~2张,并带有输液架和活动床挡及约束带等。另备远(1)抢救室红外线辐射式抢救台,以作小婴儿抢救使用。室内备有急救车、药品、物品、病人检查用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静脉输液、吸引装置、洗胃用具,心电监护仪、氧饱和度测定仪、特护记录、手电筒、压活板等(2)治疗室有各种治疗设备、药品、护理用物(治疗柜、药品柜、注射用具、口腔护理、灌肠用具及各种导管等)。(3)观察室设病床及常规抢救设备,有条件可备各种监护仪和暖箱,保证病人使用。(4)设分诊台、药房、化验室、收费处等,以方便病人。要点、难点提示列出儿科抢救室配备的设备。(二)儿科病房由于不同年龄小儿的生活习惯和护理要求不同,儿科病房应按年龄分为新生儿室、婴儿室、幼儿室和儿童室。此外还可以分为非感染病室、感染病室、急性期和恢复期病室,还可分为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及其他感染病室。以防止交互感染。儿科病房的设置包括:1.出入院处置室。2.病室病室间采用玻璃隔断,以便工作人员观察患儿(儿科病房特有的设置)。3.医护办公室。4.游艺室。5.配膳室与配奶室。6.治疗室。7.卫生间、浴室、厕所均应适合小儿使用。要点、难点提示列出儿科病房设置特点。四、儿科基础护理考试大纲要细目点要求科目①(1)环境握?掌1.儿科病房管理(2)预防交叉感染②+?(3)传染病管理③(4)安全管理2.儿科基础护理(1)皮肤护理掌握?(2)心理护理掌握熟练掌握(3)住院护理常规3.儿科常见症状的(1)哭闹熟练掌握护理(2)呕吐熟练掌握(3)发热熟练掌握

1.儿科门、急诊的 设置 (1)儿科门诊设置 (2)儿科急诊设置 了 解 ① 2.儿科病房 设置要求 了 解 ① 本节重点、难点 (一)儿科门、急诊的设置 1.儿科门诊设置 预诊处、挂号处、候诊室、诊查室、隔离室、治疗室、化验室、 药房与收费处、饮水处、小儿专用厕所。 设立预诊室的目的是使每一位来看病的患儿先在预诊室进行初检,使之在未挂号前及时 检出传染病,以及时进入特定的传染病诊室治疗,避免和减少交互感染,另外预诊还可区 分病情轻重缓急,如遇病情危重患儿,保证及时诊治、抢救处理。 要点、难点提示:明确儿科门诊设预诊室的目的。 2.儿科急诊设置 (1)抢救室 应设有抢救床 l~2 张,并带有输液架和活动床挡及约束带等。另备远 红外线辐射式抢救台,以作小婴儿抢救使用。室内备有急救车、药品、物品、病人检查用 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机、静脉输液、吸引装置、洗胃用具,心电监护仪、 氧饱和度测定仪、特护记录、手电筒、压舌板等。 (2)治疗室 有各种治疗设备、药品、护理用物(治疗柜、药品柜、注射用具、口腔护 理、灌肠用具及各种导管等)。 (3)观察室 设病床及常规抢救设备,有条件可备各种监护仪和暖箱,保证病人使用。 (4)设分诊台、药房、化验室、收费处等,以方便病人。 要点、难点提示 列出儿科抢救室配备的设备。 (二)儿科病房 由于不同年龄小儿的生活习惯和护理要求不同,儿科病房应按年龄分为新生儿室、婴儿 室、幼儿室和儿童室。此外还可以分为非感染病室、感染病室、急性期和恢复期病室,还可 分为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及其他感染病室。以防止交互感染。 儿科病房的设置包括: 1.出入院处置室。 ’ 2.病室 病室间采用玻璃隔断,以便工作人员观察患儿(儿科病房特有的设置)。 3.医护办公室。 4.游艺室。 5.配膳室与配奶室。 6.治疗室。 7.卫生间、浴室、厕所均应适合小儿使用。 要点、难点提示 列出儿科病房设置特点。 四、儿科基础护理 考试大纲 细 目 要 点 要 求 科 目 1.儿科病房管理 (1)环境 (2)预防交叉感染 (3)传染病管理 (4)安全管理 掌 握 ① ③ ②+③ ③ 2.儿科基础护理 (1)皮肤护理 (2)心理护理 (3)住院护理常规 掌 握 掌 握 熟练掌握 ③ 3.儿科常见症状的 护理 (1)哭闹 (2)呕吐 (3)发热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4)腹痛熟练掌握掌握(5)畏食掌握(6)腹胀了解①4.小儿用药的护理(1)药物的选择①了解(2)药物的剂量计算掌握?(3)给药方法本节重点、难点(一)儿科病房管理1.环境1)病室干净整洁,舒适、安全、美观,注意空气新鲜,避免噪声。2)不同年龄患儿对环境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儿童18~20℃,婴幼儿20~22℃,新生儿22~24℃,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5%。2.预防交互感染应有消毒隔离措施,不同病种分别收治,同一病种不同期的患儿也要分别收治,医护人员注意个人卫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3.传染病管理1)发现传染病要及时隔离或转院,其污物或所在病室要消毒,对曾与传染病患儿接触的易感儿,应进行检疫。2)对新生儿、早产儿、化疗中的白血病患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其他抵抗力低下的患儿均应施行保护性隔离。4.安全管理阳台护栏要高过小儿肩部,窗外有护栏。不能单独让患儿到台或楼梯玩耍,药柜上锁,检查治疗时要扶好患儿,防止跌伤,检查消防装置非常时使用的物品,如手电筒、蜡烛、火柴等应放固定位置,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要有一定的固定约束技巧,不能自理的患儿测体温时应有人守护,患儿离开病区时应有工作人员带领。要点、难点提示列出在儿科病房中应施行保护性隔离的对象。(二)儿科基础护理1.皮肤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动作轻柔,尤其应注意头颈,腋窝、会阴等皮肤皱褶处的护理。2.心理护理(1)影响因素疾病给小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陌生的环境及各种治疗操作作使患儿产生恐惧;尤其与父母分离会使患儿产生分离性焦虑;不同年龄,疾病和病情,不同的住院时间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2)身心反应及护理常出现的身心反应有:身体上的攻击行为;言语上的攻击行为:退化性行为:态度的情绪上的改变;焦虑。应重视患儿子心理,使患儿逐渐适应住院环境。(3)住院护理常规(1)入院护理迎接患儿,进行入院护理评估,作好清洁卫生护理及环境介绍。(2)住院护理除清洁卫生的护理,饮食及给药的护理外,还要进行基础护理,测体温、脉博、呼吸,新入院3日内每日测3次,一般每日测2次,危重、发热、低体温者每4个小时测一次,给予退热处理后半小时测体温,评价降温效果。(3)出院护理,进行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患儿出院后常规对患儿床单位进行消毒。(三)儿科常见症状的护理1.哭闹(1)原因①生理性口头闹:最常见原因为饥饿、口渴。此外还有情绪变化、睡眠异常、断乳、过冷、过热、尿布湿、衣服不适、昆虫叮咬、要挟家长等。②病理性哭闹:凡能引起小儿不适或疼痛的疾病都可致婴儿哭闹,以腹痛、头痛、口痛为多见,其次是颅内疾病。(2)护理评估生理性哭闹哭声有力、时间短、间歇其面色台常。病理性哭闹声剧烈,呈持续性,不能用玩具逗引或饮水、进食等方法止哭。同时有伴随症状,如中耳炎患儿常伴摇头,不让触及患部。2.呕吐(1)定义呕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肠呈逆啸动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哨内容物从

(4)腹痛 (5)畏食 (6)腹胀 熟练掌握 掌 握 掌 握 ③ 4.小儿用药的护理 (1)药物的选择 (2)药物的剂量计算 (3)给药方法 了 解 了 解 掌 握 ① ① ③ 本节重点、难点 (一)儿科病房管理 1.环境 1)病室干净整洁,舒适、安全、美观,注意空气新鲜,避免噪声。 2)不同年龄患儿对环境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 儿童 18~20℃,婴幼儿 20~22℃,新生 儿 22~24℃,室内相对湿度应保持在 55%~65%。 2.预防交互感染 应有消毒隔离措施,不同病种分别收治,同一病种不同期的患儿 也要分别收治,医护人员注意个人卫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3.传染病管理 1)发现传染病要及时隔离或转院,其污物或所在病室要消毒,对曾与传染病患儿接触的 易感儿,应进行检疫。 2)对新生儿、早产儿、化疗中的白血病患儿、肾病综合征患儿及其他抵抗力低下的患儿 均应施行保护性隔离。 4.安全管理 阳台护栏要高过小儿肩部,窗外有护栏。不能单独让患儿到瑁台或楼梯 玩耍,药柜上锁,检查治疗时要扶好患儿,防止跌伤,检查消防装置.非常时使用的物品, 如手电筒、蜡烛、火柴等应放固定位置,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要有一定的固定约束技巧, 不能自理的患儿测体温时应有人守护,患儿离开病区时应有工作人员带领。 要点、难点提示 列出在儿科病房中应施行保护性隔离的对象。 (二)儿科基础护理 1.皮肤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动作轻柔,尤其应注意头颈,腋窝、会阴等皮肤皱褶处 的护理。 2.心理护理 (1)影响因素 疾病给小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陌生的环境及各种治疗操作作使患儿产生 恐惧;尤其与父母分离会使患儿产生分离性焦虑;不同年龄,疾病和病情,不同的住院时间 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2)身心反应及护理 常出现的身心反应有:身体上的攻击行为;言语上的攻击行为: 退化性行为;态度的情绪上的改变;焦虑。应重视患儿子心理,使患儿逐渐适应住院环境。 (3)住院护理常规 (1)入院护理 迎接患儿,进行入院护理评估,作好清洁卫生护理及环境介绍。 (2)住院护理 除清洁卫生的护理,饮食及给药的护理外,还要进行基础护理,测体温、 脉博、呼吸,新入院 3 日内每日测 3 次,一般每日测 2 次,危重、发热、低体温者每 4 个小 时测一次,给予退热处理后半小时测体温,评价降温效果。 (3)出院护理 进行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患儿出院后常规对患儿床单位进行消毒。 (三)儿科常见症状的护理 1.哭闹 (1)原因 ①生理性口头闹:最常见原因为饥饿、口渴。此外还有情绪变化、睡眠异常、 断乳、过冷、过热、尿布湿、衣服不适、昆虫叮咬、要挟家长等。②病理性哭闹:凡能引起 小儿不适或疼痛的疾病都可致婴儿哭闹,以腹痛、头痛、口痛为多见,其次是颅内疾病。 (2)护理评估 生理性哭闹哭声有力、时间短、间歇其面色台常。病理性哭闹声剧烈,呈 持续性,不能用玩具逗引或饮水、进食等方法止哭。同时有伴随症状,如中耳炎患儿常伴摇 头,不让触及患部。 2.呕吐 (1)定义 呕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肠呈逆嚅动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喟内容物从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