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华北理工大学:陈长香)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3
文件大小:169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华北理工大学:陈长香)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河北联合大学教案护理与康复学院教学部门:教研室:人文护理教研室陈长香教师姓名教授专业技术职称: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授课学期: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护理与康复学院 教研室 : 人文护理教研室 教 师 姓 名 : 陈长香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课 程 名 称 : 儿科护理学 授 课 学 期 : 2012~ 2013 学年春季学期

教案首页课程中文名称儿科护理学名称英文名称Internal Nursing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简介:《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小儿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体格和智能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小儿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任务及小儿各系统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小儿保健措施及预防接种:小儿常见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能够制定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小儿,树立全心全意为小儿健康服务的思想,以更好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及教学工作。因此,儿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课程学时数:理论44学时,实践16学时。说明课程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临床本科护理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BB平台情况:课程网络教学系统资源丰富,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参考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料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本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还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供学生下载学习,并通过BB平台师生在网上互动交流,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平台。1.教师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理论课授课教师须具备“双师”资格,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3.教师需严肃、认真,充分备课。尤其是“新课程”、“新教师”需试讲合格方能授课。对教严格遵守集体备课制度。师的4.备课时,教师需熟悉相关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必修主干课程,如解剖学、要求生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中做到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拓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5.教师需深入研究教学法和运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理论课采用“互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选用参考书籍:参考1.主编.《儿科护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书籍2.范玲主编.《儿科护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教 案 首 页 课程 名称 中文名称 儿科护理学 英文名称 Internal Nursing 课程 说明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简介:《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 律、儿童保健、小儿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儿科护理学的服务 对象是体格和智能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小儿 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任务及小儿各系统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小儿保健措施及预防 接种;小儿常见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能够制定常见疾病的 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小儿,树立全心全意为小儿健康服务的思想,以更 好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及教学工作。因此,儿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 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 学时数:理论 44 学时,实践 16 学时。 课程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临床本科护理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BB 平台情况:课程网络教学系统资源丰富,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多媒 体课件、参考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料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本课程的网络 教学系统还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供学生下载学习,并通过 BB 平台师生在网上互动交流, 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平台。 对教 师的 要求 1.教师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理论课授课教师须具备“双师”资格,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3.教师需严肃、认真,充分备课。尤其是“新课程”、“新教师”需试讲合格方能授课。 严格遵守集体备课制度。 4.备课时,教师需熟悉相关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必修主干课程,如解剖学、 生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中做到 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拓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5.教师需深入研究教学法和运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理论课采用“互动 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材选用 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参考 书籍 参考书籍: 1. 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范玲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教案正文中文儿科护理学课程名称Pediatric nursing英文授课对象专一层次2009_级及护理专业专业课时2 学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多媒体教室第1教学周周 2.第七大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儿童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授课章节第二节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第三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教学目标:了解儿科护理的特点,熟悉儿科护士角色、掌握小儿各年龄阶段划分及生长发育教学目标特点。与要求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学重点:小儿各年龄阶段划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新生儿期及各期的具体时间。与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与手段教材与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具专业词汇儿科护理学Pediatricnursing引言部分:引入新课5分钟引入教学目标。90分钟基本部分:45分钟第一节儿童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一)儿童生理机能特点15分教学内容(二)儿童心理社会特点15分与15分(三)儿童临床特点时间分配第二节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20分15分第三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10分钟第四节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5分钟结束部分:总结课上重点,布置作业

教 案 正 文 课程名称 中 文 儿科护理学 英 文 Pediatric nursing 授课对象 20 09 级 护理专业 专业 专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1 教学周 周 2 第 七 大节 上课教室 多媒体教室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童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第三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了解儿科护理的特点,熟悉儿科护士角色、掌握小儿各年龄阶段划分及生长发育 特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小儿各年龄阶段划分 教学难点:新生儿期 及各期的具体时间。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法+提问 教材与 教具 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专业词汇 儿科护理学 Pediatric nursing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引入新课 引入教学目标。 5 分钟 基本部分: 90 分钟 第一节 儿童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45 分钟 (一)儿童生理机能特点 15 分 (二)儿童心理社会特点 15 分 (三) 儿童临床特点 15 分 第二节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20 分 第三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15 分 第四节 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10 分钟 结束部分: 5 分钟 总结课上重点,布置作业

教案正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目的教法时间注解授课内容引言部分:引入新课引入新课引入教学目标第一章绪论5分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引发兴趣讲授法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为胎儿至青少年,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特征,不是成年人的缩影。儿科护理学的任务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对儿童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包括疾病护理,优生优育,儿童保健,以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儿科护理学的护理范围是一切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包括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防治与护理,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也发展为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其范围包括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与护理。第一节儿童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一、儿科特点(一)儿童生理机能特点幻灯片放映1、解剖特点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小儿在外观上不断变化,各器官的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如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的增长,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改变,骨骼的发15分育,牙齿的萌出等。只有熟悉小儿的正常发育规律,才能作好保健护理工作。如新生儿和小婴儿头部相对较重,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抱婴儿时注意保护头部;小儿骨骼比较柔软富有弹性,不易折断,长期受压易变形;小儿髋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白窝较浅,易脱白和损伤,护理中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牵拉。2、生理特点

教 案 正 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引言部分:引入新课 引入教学目标 第一章 绪论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 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 学。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为胎儿至青少年,具有不 同于成年人的特征,不是成年人的缩影。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 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儿童,对儿童提供综合性、 广泛性的护理 包括疾病护理,优生优育,儿童保健, 以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 儿科护理学的护理范围是一切涉及小儿时期健康 和卫生的问题。包括正常小儿身心方面的保健、小儿 疾病的防治与护理,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 也发展为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其 范围包括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防治与护理。 第一节 儿童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一、儿科特点 (一)儿童生理机能特点 1、解剖特点 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小儿在外观上不断变化,各 器官的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如身高、体重、头围、 胸围、等的增长,身体各部分比例的改变,骨骼的发 育,牙齿的萌出等。只有熟悉小儿的正常发育规律, 才能作好保健护理工作。如新生儿和小婴儿头部相对 较重,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抱婴儿时注意 保护头部;小儿骨骼比较柔软富有弹性,不易折断, 长期受压易变形;小儿髋关节附近的韧带较松,臼窝 较浅,易脱臼和损伤,护理中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 牵拉。 2、生理特点 引发兴趣 讲授法 5 分 15 分 引入新课 幻灯片放映

直观认识小儿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多,但胃肠消化功能尚未成熟,极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婴儿代谢旺盛而肾功能较差,故比成人易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另外,不同年龄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演示图片常值,如心率、血压、呼吸、周围血象、体液成分等。熟悉这些生理生化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3、免疫特点小儿皮肤黏膜娇嫩易破损,淋巴系统发育未成熟,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防御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故生后6个月内患某些传染病的机会少,6个月后,IgG浓度下降,而自行合成IgG能力一般要到6-7岁才达到成人水平: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IgM浓度低,易患G-细菌感染;婴幼儿期SIgA缺乏,易患胃肠道感染,护理中应特别注意消毒隔离。(二)儿童心理社会特点幻灯片放映儿童身心未成熟,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依赖性较强,不能合作,需特别的保护和照顾。儿童心理发育过程中受家庭影响较大,在护理中,应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与小儿父母、幼教工作者、学校教师等共同配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发育特征和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讲授法(三)儿童临床特点1、病理特点因发育不成熟,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往往与成人不同,从而发生不同的病理改变。如VitD缺乏时小儿患楼病,而成人患骨软化症;肺炎链球菌感染婴儿为支气管肺炎,年长儿患大叶性肺炎。助于理解15分2、疾病特点小儿疾病种类和临床表现与成人不同,如婴幼儿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多见,急性传幻灯片放映染病和感染时往往其病急、病情重、缺乏局限能力,易并发败血症。新生儿及体弱儿严重感染时,表现反应低下,如T不升、拒食、血象低等,常无定位性症状和体征,病情变化多端,应密切观察才能及时发现

小儿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特别是 蛋白质、水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多,但胃肠消 化功能尚未成熟,极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婴 儿代谢旺盛而肾功能较差,故比成人易发生水和电解 质紊乱。另外,不同年龄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 常值,如心率、血压、呼吸、周围血象、体液成分等。 熟悉这些生理生化特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3、免疫特点 小儿皮肤黏膜娇嫩易破损,淋巴系统发育未成熟, 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防御能力差。新 生儿可从母体获得 Ig G ,故生后 6 个月内患某些传 染病的机会少,6 个月后,Ig G 浓度下降,而自行合 成 Ig G 能力一般要到 6-7 岁才达到成人水平;母体 IgM 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血清 IgM 浓度低,易患 G-细菌感染;婴幼儿期 SIgA 缺乏,易患胃肠道感染, 护理中应特别注意消毒隔离。 (二)儿童心理社会特点 儿童身心未成熟,缺乏适应及满足需要的能力, 依赖性较强,不能合作,需特别的保护和照顾。儿童 心理发育过程中受家庭影响较大,在护理中,应以儿 童及其家庭为中心,与小儿父母、幼教工作者、学校 教师等共同配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发育 特征和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儿童临床特点 1、病理特点 因发育不成熟,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往往与成人不 同,从而发生不同的病理改变。如 VitD 缺乏时小儿患 佝偻病,而成人患骨软化症;肺炎链球菌感染婴儿为 支气管肺炎,年长儿患大叶性肺炎。 2、疾病特点 小儿疾病种类和临床表现与成人不同,如婴幼儿 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多见,急性传 染病和感染时往往其病急、病情重、缺乏局限能力, 易并发败血症。新生儿及体弱儿严重感染时,表现反 应低下,如 T 不升、拒食、血象低等,常无定位性症 状和体征,病情变化多端,应密切观察才能及时发现 直观认识 助于理解 讲授法 15 分 演示图片 幻灯片放映 幻灯片放映

问题、及时处理。3、诊治特点年龄不同表现不同,诊断时应重视年龄因素。如小儿惊厥发生在新生儿考虑与产伤、室息、颅内出血或先天异常有关:发生在6个月以内婴儿考虑手足搐揭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月-3岁考虑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岁以上以癫痫为多。小儿主诉不清,需详细询问家长结合病情观察及辅助检查,才通过举例说明能早期做出确切的诊断和处理。15分4、预后特点讲授法小儿疾病处理得当,好转恢复快。各脏器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强,后遗症较少。5、预防特点加强预防是使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重要环节。加强计划免疫、重视儿童保健预防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及早筛查发现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加以干预和矫治:注意合理营养,可防止发生成人后的某些疾病。小儿时期预防工作十分重要。第二节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小儿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小儿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心理社会等特点随年龄增长而起着特有的变化,不同年龄的特点有较大差异。故将小儿时期划分为以下七个阶段。1、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前2周与学生互为胚卵期(受精卵着床),2-8周为胚胎期(各器官的动,活跃课堂气氛原基均已形成,胚胎初具人形),8周后为胎儿期。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等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孕母如吸烟、酗酒,或受到理化因素刺激、缺乏营养、感染、心理创伤等可使胎儿生长发育障碍,导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畸形的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应重视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7天以内为新生儿早期。新生儿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此时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生

问题、及时处理。 3、诊治特点 年龄不同表现不同,诊断时应重视年龄因素。如 小儿惊厥发生在新生儿考虑与产伤、窒息、颅内出血 或先天异常有关;发生在 6 个月以内婴儿考虑手足搐 搦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 月-3 岁考虑高热惊厥、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 岁以上以癫痫为多。小儿主诉 不清,需详细询问家长结合病情观察及辅助检查,才 能早期做出确切的诊断和处理。 4、预后特点 小儿疾病处理得当,好转恢复快。各脏器组织修 复和再生能力强,后遗症较少。 5、预防特点 加强预防是使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重要环 节。加强计划免疫、重视儿童保健预防传染病和感染 性疾病;及早筛查发现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加以干预 和矫治;注意合理营养,可防止发生成人后的某些疾 病。小儿时期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第二节 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小儿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小 儿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心理社会等特点随年龄 增长而起着特有的变化,不同年龄的特点有较大差异。 故将小儿时期划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1、胎儿期 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前 2 周 为胚卵期(受精卵着床),2-8 周为胚胎期(各器官的 原基均已形成,胚胎初具人形),8 周后为胎儿期。胎 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等状 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孕母如吸烟、酗酒, 或受到理化因素刺激、缺乏营养、感染、心理创伤等, 可使胎儿生长发育障碍,导致死胎、流产、早产或先 天畸形的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应重视孕期保健和胎 儿保健。 2、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 28 天。 7 天以内为新生儿早期。新生儿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 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此时小儿脱离母 体开始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于生 与学生互 动,活跃 课堂气氛 讲授法 15 分 通过举例说明

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室息、溶血、感染等疾病,死亡率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2-2/3。故新生儿期应特别加强护理,如保温、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等。从孕满28周至生后7天称围产期20分(perinatalperiod),包括胎儿晚期、分娩过程、新生儿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和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最高。应重视优生优育,抓好围产期保健。讲授法3、婴儿期出生至1周岁。此期小儿以乳汁为主要食品,又称乳儿期。为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热能和营养素需要量较大,尤其蛋白质,但消先提问各期年龄段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应提倡母乳喂养进行合理营养的指导。婴儿期的后半年,从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需有计划的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并应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注意消毒隔离。4、幼儿期1-3岁。此期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但活动范围渐广,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发展,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止意外的创伤和中毒;同时由于接触外界较广,而自身免疫力较低,传染病发病率较高,防病仍为保健重点。幼儿乳牙出齐,饮食已从乳汁转换为饭菜,逐渐过度到成人饮食,需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5、学龄前期3-6或7岁。体格发育速度进一步减慢,达到稳定增长,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好模仿、好问,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自理能力增强。此期小儿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应加强早期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此期小儿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因接触面广,喜欢模仿而无经验,仍可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易患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免疫性疾病,作好保健工作。6、学龄期6或7-12或14岁。此期体格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此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窒息、溶血、感 染等疾病,死亡率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 1/2-2/3。 故新生儿期应特别加强护理,如保温、喂养、清洁卫 生、消毒隔离等。从孕满 28 周至生后 7 天称围产期 (perinatal period),包括胎儿晚期、分娩过程、新 生儿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和生命遭到最大危险 的时期,死亡率最高。应重视优生优育,抓好围产期 保健。 3、婴儿期 出生至 1 周岁。此期小儿以乳汁为主要 食品,又称乳儿期。为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 期,对热能和营养素需要量较大,尤其蛋白质,但消 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 应提倡母乳喂养进行合理营养的指导。婴儿期的后半 年,从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 尚不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需有计划的接受预防接 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并应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 注意消毒隔离。 4、幼儿期 1-3 岁。此期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 但活动范围渐广,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智能发育较前 突出,语言、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主性和独 立性不断发展,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应注意防 止意外的创伤和中毒;同时由于接触外界较广,而自 身免疫力较低,传染病发病率较高,防病仍为保健重 点。幼儿乳牙出齐,饮食已从乳汁转换为饭菜,逐渐 过度到成人饮食,需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5、学龄前期 3-6 或 7 岁。体格发育速度进一步减 慢,达到稳定增长,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好奇、好 模仿、好问,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自理能力 增强。此期小儿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应加强早期教育, 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此期小儿防 病能力有所增强,但因接触面广,喜欢模仿而无经验, 仍可发生传染病和各种意外,易患急性肾炎、风湿热 等免疫性疾病,作好保健工作。 6、学龄期 6 或 7-12 或 14 岁。此期体格稳步增长, 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此期末已接近成人水 平,脑的形态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讲授法 20 分 先提问各期年龄段

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加强,是长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应加强教育,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此期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齿,端正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防治精神、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一般女孩11-12到17-18岁,男孩从13-14到18-20岁,个体差异较大,有时演示图片可相差2-4岁,也有种族差异。此期特点为生长发育讲授法在性激素作用下明显加快,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男性肩宽、肌肉发达、声音变粗、长出胡须:女性骨盆变宽、脂肪丰满:晚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发生遗精。此期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稳定,可出现良性甲状腺肿大、痤疮、贫血等,女孩出现月经不规则、痛经等。另一方面,由于接触面增多,遇到很多新问题,外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常可引起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此期除了要保证足够的营养,加强体格锻炼和注意充分休息外,应及时进行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的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一)儿科护士的角色l、直接护理者(护理活动执行者care-giver)为患儿按护理程序实施一系列护理活动,目的是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并帮助患儿把他们机体及心理的痛苦减少到最小程度。2、护理计划者(planner)收集小儿生理、心理、引起护士社会状况等方面资料,全面评估其健康状况,制定切的各种角实可行的护理计划。色的作用的认识3、患儿的代言人(advocate)护士是儿童权益的维护者,护士必须知道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家庭的资源情况以及他们可从医院及社区得到的健康服务保障,护士应告诉家长和患儿。演示图片4、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者(educator)教育家

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加强,是长知识、接受科 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 重大转折时期。应加强教育,促进德、智、体全面发 展。此期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端正坐、立、行姿 势,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学习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 养和休息,防治精神、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7、青春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 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一般女孩 11-12 到 17-18 岁,男孩从 13-14 到 18-20 岁,个体差异较大,有时 可相差 2-4 岁,也有种族差异。此期特点为生长发育 在性激素作用下明显加快,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 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男性肩宽、肌肉发达、声音变粗、 长出胡须;女性骨盆变宽、脂肪丰满;晚期女孩出现 月经,男孩发生遗精。此期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不够 稳定,可出现良性甲状腺肿大、痤疮、贫血等,女孩 出现月经不规则、痛经等。另一方面,由于接触面增 多,遇到很多新问题,外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常 可引起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此期除了要保 证足够的营养,加强体格锻炼和注意充分休息外,应 及时进行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的教育,使之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和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建立健康的生 活方式。 第三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 1、直接护理者(护理活动执行者 care-giver) 为 患儿按护理程序实施一系列护理活动,目的是满足患 儿及其家属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并帮助患儿把他 们机体及心理的痛苦减少到最小程度。 2、护理计划者(planner) 收集小儿生理、心理、 社会状况等方面资料,全面评估其健康状况,制定切 实可行的护理计划。 3、患儿的代言人(advocate) 护士是儿童权益的 维护者,护士必须知道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家庭的资 源情况以及他们可从医院及社区得到的健康服务保 障,护士应告诉家长和患儿。 4、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者(educator) 教育家 引起护士 的各种角 色的作用 的认识 讲授法 演示图片 演示图片

长如何观察患儿病情:如何给患儿提供全面照顾和支持;通过教育改变患儿及家属的某些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采取健康的态度和健康行为,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5、健康协调者(coordinator)护士需联系并协调有关人员及机构的关系,以使诊断、治疗、救助与15分有关的儿童保健工作得以互相协调、配合,保证小儿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医护照顾。6、健康咨询者(consultant)护士解答患儿及家提问长提出的问题,提供有关的治疗信息,给予健康指导,使他们能够以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应付压力。讲授法7、护理研究者(researcher)通过研究来验证、扩展护理理论和知识,发展护理新技术,指导、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专业发展。8、康复与预防的指导者(二)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1、强烈的责任感2、爱护并尊重儿童3、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儿童的不同的情绪反映,儿科的健康教育知识,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4、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第四节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祖国医学传记中,可见到有关小儿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备急于金要方》都有有关小儿发育和喂养方面的记载。19世纪下半叶西医传入我国医院设立儿科病房和门诊,逐渐形成了我国的儿科护理学。新中国成立后,儿科护理工作从推广新法接生、实行计划免疫、建立各级儿童医疗保健机构、提倡科学育儿,直至形成和发展了儿科监护中演示图片心的专科护理。儿科护理水平和护理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和提高。小儿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也迅速降低。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儿科护理学已逐渐发展成为有独特功能的专门学科,其研究内容、范围、任务涉及影响儿

长如何观察患儿病情;如何给患儿提供全面照顾和支 持;通过教育改变患儿及家属的某些行为,培养良好的 生活习惯,使他们采取健康的态度和健康行为,以达 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5、健康协调者(coordinator) 护士需联系并协 调有关人员及机构的关系,以使诊断、治疗、救助与 有关的儿童保健工作得以互相协调、配合,保证小儿 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医护照顾。 6、健康咨询者(consultant) 护士解答患儿及家 长提出的问题,提供有关的治疗信息,给予健康指导, 使他们能够以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应付压力。 7、护理研究者(researcher) 通过研究来验证、 扩展护理理论和知识,发展护理新技术,指导、改进 护理工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专业发展。 8、康复与预防的指导者 (二)儿科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1、强烈的责任感 2、爱护并尊重儿童 3、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儿童的生理、 心理、社会需求,儿童的不同的情绪反映,儿科的健 康教育知识,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及用法) 4、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第四节 我国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祖国医学传记中,可见到有关小儿保健、疾病预 防等方面的记载,如《黄帝内经》《备急千金要方》都 有有关小儿发育和喂养方面的记载。19 世纪下半叶西 医传入我国医院设立儿科病房和门诊,逐渐形成了我 国的儿科护理学。新中国成立后,儿科护理工作从推 广新法接生、实行计划免疫、建立各级儿童医疗保健 机构、提倡科学育儿,直至形成和发展了儿科监护中 心的专科护理。儿科护理水平和护理范围有了很大的 扩展和提高。小儿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小儿常 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也迅速降低。随着社 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 康需求的增加,儿科护理学已逐渐发展成为有独特功 能的专门学科,其研究内容、范围、任务涉及影响儿 讲授法 15 分 提问 演示图片

童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儿科护士成为儿童保健的主要力量。总结:本讲详细介绍儿童生理机能特点及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小儿生理机能特点及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有充分的了解。明确儿科护士的角色。作业:1.各年龄阶段的划分引起学生2.生长发育规律?思考,提3.生长发育影响因素?高注意力10分

童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儿科护士成为 儿童保健的主要力量。 总结:本讲详细介绍儿童生理机能特点及小儿年龄阶 段的划分及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学习 使学生对小儿生理机能特点及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有 充分的了解。明确儿科护士的角色。 作业:1.各年龄阶段的划分 2.生长发育规律? 3. 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引起学生 思考,提 高注意力 10 分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