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生长发育

河北联合大学教案教学部护理与康复学院门:教研室;人文护理教研室陈长香教师姓名:教授专业技术职称:儿科护理学课程名称:授课学期: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护理与康复学院 教研室 : 人文护理教研室 教 师 姓 名 : 陈长香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课 程 名 称 : 儿科护理学 授 课 学 期 :2012 ~ 2013 学年 春 季学期

教案首页中文儿科护理学课程名称Pediatric nursing英文授课对象本科意)层次2009_级及护理专业专业课时2 学时授课周节上课教室多媒体教室第2教学周周2第七大节第二章生长发育2第三节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授课章节第四节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第五节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及干预教学目标:1、了解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发育2、生熟悉生殖系统的发育特点教学目标3、熟悉感知的发育、运动功能发育、语言的发育及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与要求4、掌握骨骼、牙齿发育特征。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骨骼、牙齿发育规律。与难点教学难点:生殖系统发育的特征及不同年龄骨骼、牙齿发育情况的运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与手段教材与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具生长发育growthdevelopment,senseandperception;personal-social专业词汇behavior
教 案 首 页 课程名称 中 文 儿科护理学 英 文 Pediatric nursing 授课对象 20 09 级 护理专业 专业 本科 层次 课 时 2 学时 授课周节 第 2 教学周 周 2 第 七 大节 上课教室 多媒体教室 授课章节 第二章 生长发育 2 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第四节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第五节 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及干预 教学目标 与要求 教学目标:1、了解脂肪和肌肉组织的发育 2、生熟悉生殖系统的发育特点 3、熟悉感知的发育、运动功能发育、语言的发育及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 4、掌握骨骼、牙齿发育特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骨骼、牙齿发育规律。 教学难点:生殖系统发育的特征及不同年龄骨骼、牙齿发育情况的运用。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法+提问 教材与 教具 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专业词汇 生长发育 growth development, sense and perception ; personal-social behavior

引言部分:引入新课,介绍学习目标5分钟90分钟基本部分:生长发育220分第三节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一)骨骼发育(二)牙齿的发育(三)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四)生殖系统发育40分第四节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10分一、神经系统的发育5分二、感知的发育(senseandperception)10分教学内容三、运动功能发育与5分四、语言的发育(language)时间分配10分五、心理活动的发展六、社会行为的发展(personal-socialbehavior)30分七、神经心理发育评价(10分钟)第五节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及干预15分一、体格生长偏离15分二、心理行为异常结束部分:本讲介绍骨骼发育、牙齿的发育、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生殖系统发育。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小儿骨骼、牙齿、肌肉、脂肪、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异常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指导今后小儿保健工作。5分钟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引入新课,介绍学习目标 5 分钟 基本部分:生长发育 2 90 分钟 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20 分 (一)骨骼发育 (二)牙齿的发育 (三)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 (四)生殖系统发育 第四节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40 分 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10 分 二、感知的发育(sense and perception) 5 分 三、运动功能发育 10 分 四、语言的发育(language) 5 分 五、心理活动的发展 10 分 六、社会行为的发展(personal-social behavior) 七、神经心理发育评价(10 分钟) 30 分 第五节 小儿生长发育中的特殊问题及干预 一、体格生长偏离 15 分 二、心理行为异常 15 分 结束部分:本讲介绍骨骼发育、牙齿的发育、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生殖系统发育。通过 学习使学生对小儿骨骼、牙齿、肌肉、脂肪、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异常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指导今后小儿保健工作。 5 分钟

教案正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目的教法注解授课内容时间
教 案 正 文(讲授概要与教学过程设计)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5分引言提问引入新课,介绍学习目标引发兴趣基础部分第二章生长发育220分第三节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一)骨骼发育1、头颅骨发育颅骨随脑的发育而长大,可通过头围和卤门大小以及骨缝闭合情况来衡量颅骨的发育。颅骨缝于3-4幻灯片放映个月闭合,有利于出生时骨骼重叠。前卤出生时约讲授法1.5-2cm(对边中点连线长度)1-1.5岁闭合。后卤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最迟6-8周闭合。前卤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晚闭或过大见于伺病、先天性甲减等:前饱满提示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等。而前卤凹陷见于脱水患儿。2、脊柱的发育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椎骨的发育。生后1岁以内增长最快。新生儿脊柱轻微后凸,3个月能抬头时颈椎前凸,6个月回坐时呈胸椎后凸,1岁能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6-7岁时韧带发育后,3个脊柱自然弯曲为韧带所固定。生理弯曲的形成与直立姿势有关,有加强脊柱弹性的作用,有利于身体平衡。坐、立、行姿势不正及骨骼病变可引起脊柱发育异常或造成畸形。(二)牙齿的发育人一生有乳牙和恒牙两副牙齿。乳牙20个,4-10个月时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出牙视为异常,最晚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数目约为月龄减4-6。出牙顺序直观认识通过图片进一步讲解测见图。6岁左右开始出恒牙即第一磨牙,长在第二乳量方法磨牙之后: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顺序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12岁左右出第二磨牙,18岁以后出第三磨牙(智齿),恒牙一般20-30岁出齐,共32个。出牙时个别小儿出现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反应。营养不良、伺病、甲减、先天愚型等患儿可有出牙较迟牙釉质差等。(三)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1、脂肪组织发育脂肪组织发育主要是细胞数目增加和体积增大
引言 引入新课,介绍学习目标 基础部分 第二章 生长发育 2 第三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一)骨骼发育 1、头颅骨发育 颅骨随脑的发育而长大,可通过头围和囟门大小 以及骨缝闭合情况来衡量颅骨的发育。颅骨缝于 3-4 个月闭合,有利于出生时骨骼重叠。前囟出生时约 1.5-2cm(对边中点连线长度)1-1.5 岁闭合。后囟出 生时很小或已闭合,最迟 6-8 周闭合。前囟早闭或过 小见于小头畸形,晚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 减等;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等。而 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患儿。 2、脊柱的发育 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椎骨的发育。生后 1 岁以内增 长最快。新生儿脊柱轻微后凸,3 个月能抬头时颈椎 前凸,6 个月回坐时呈胸椎后凸,1 岁能行走时出现腰 椎前凸。6-7 岁时韧带发育后,3 个脊柱自然弯曲为韧 带所固定。生理弯曲的形成与直立姿势有关,有加强 脊柱弹性的作用,有利于身体平衡。坐、立、行姿势 不正及骨骼病变可引起脊柱发育异常或造成畸形。 (二)牙齿的发育 人一生有乳牙和恒牙两副牙齿。乳牙 20 个,4-10 个月时开始萌出,12 个月尚未出牙视为异常,最晚 2.5 岁出齐。2 岁以内乳牙数目约为月龄减 4-6。出牙顺序 见图。6 岁左右开始出恒牙即第一磨牙,长在第二乳 磨牙之后;7-8 岁开始乳牙按萌出顺序逐个脱落代之 以恒牙。12 岁左右出第二磨牙,18 岁以后出第三磨牙 (智齿),恒牙一般 20-30 岁出齐,共 32 个。出牙时 个别小儿出现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反应。 营养不良、佝偻病、甲减、先天愚型等患儿可有出牙 较迟牙釉质差等。 (三)脂肪组织与肌肉的发育 1、脂肪组织发育 脂肪组织发育主要是细胞数目增加和体积增大。 引发兴趣 直观认识 讲授法 5 分 20 分 提问 幻灯片放映 通过图片进一步讲解测 量方法

细胞数目在胎儿中期开始增加较快,生后1岁末达高峰,以后逐渐减速,2-15岁可增加5倍:脂肪细胞体积扩大的速度也以胎儿后期为快,出生时已增加1倍,以后逐渐减慢,到学龄前期脂肪细胞大小已增加不多,一直维持到青春期。全身脂肪组织所占体重的百分比也有同样趋势:出生时占体重16%,第一年增加至22%,然后逐渐下降,5岁时仅占体重的12-15%,以后保持此比例;到青春前期体格生长突然加速时,脂肪组织占体重比例也上升,尤以女孩为显著,占24.6%,约为男孩的2倍,故青春期女孩大多显得丰满。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可反映全身脂肪量的多少、肥胖和营养不良的程度。临床上常选用二头肌、三头肌、肩脚下角或髂上等部位,很少测量腹部皮下脂肪。2、肌肉组织发育讲授法胎儿期肌肉组织发育较弱,出生后随小儿躯体和四肢活动增加才逐渐发育。小婴儿肌张力较高,1-2月后才逐渐减退,肢体可自由伸曲放松。小儿会坐、爬、站、行、跑、跳后,肌肉组织发育加速,肌纤维加强理解增粗,肌肉活动能力和耐力增强。学龄前儿童已有一展示图片定的负重能力,皮下脂肪变薄,而肌肉发育显著增加,到青春期肌肉发育尤为加速,男孩比女孩更突出。9-10岁以后男孩肌肉占体重的45.9%,女孩为44.2%,以后男孩超过50%,女孩不变或下降。肌肉的发育与营养运动有关,运动可使肌肉发达,避免肥胖。应保证小儿营养,鼓励运动。幻灯片放映(四)生殖系统发育受内分泌系统的下丘垂脑-垂体-性腺轴的控制,出生至青春期,生殖系统处于静止期,保持幼稚状态。进入青春期才开始发育大约持续6-7年,分为3个阶段:青春前期,10-13岁,女孩比男孩早2年开始,体格生长开始加速,第二性征出现:青春中期,14-16岁,出现体格生长的第二个高峰,第二性征全部出现;青春后期,17-20岁,生殖系统发育在此期内全部完成,体格生长停止。青春期开始和持续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差异较大。1、男性生殖系统发育
细胞数目在胎儿中期开始增加较快,生后 1 岁末达高 峰,以后逐渐减速,2-15 岁可增加 5 倍;脂肪细胞体 积扩大的速度也以胎儿后期为快,出生时已增加 1 倍, 以后逐渐减慢,到学龄前期脂肪细胞大小已增加不多, 一直维持到青春期。全身脂肪组织所占体重的百分比 也有同样趋势:出生时占体重 16%,第一年增加至 22%, 然后逐渐下降,5 岁时仅占体重的 12-15%,以后保持 此比例;到青春前期体格生长突然加速时,脂肪组织 占体重比例也上升,尤以女孩为显著,占 24.6%,约 为男孩的 2 倍,故青春期女孩大多显得丰满。测量皮 下脂肪厚度可反映全身脂肪量的多少、肥胖和营养不 良的程度。临床上常选用二头肌、三头肌、肩胛下角 或髂上等部位,很少测量腹部皮下脂肪。 2、肌肉组织发育 胎儿期肌肉组织发育较弱,出生后随小儿躯体和 四肢活动增加才逐渐发育。小婴儿肌张力较高,1-2 月后才逐渐减退,肢体可自由伸曲放松。小儿会坐、 爬、站、行、跑、跳后,肌肉组织发育加速,肌纤维 增粗,肌肉活动能力和耐力增强。学龄前儿童已有一 定的负重能力,皮下脂肪变薄,而肌肉发育显著增加, 到青春期肌肉发育尤为加速,男孩比女孩更突出。9-10 岁以后男孩肌肉占体重的 45.9%,女孩为 44.2%,以后 男孩超过 50%,女孩不变或下降。肌肉的发育与营养 运动有关,运动可使肌肉发达,避免肥胖。应保证小 儿营养,鼓励运动。 (四)生殖系统发育 受内分泌系统的下丘垂脑-垂体-性腺轴的控制, 出生至青春期,生殖系统处于静止期,保持幼稚状态。 进入青春期才开始发育大约持续 6-7 年,分为 3 个阶 段:青春前期,10-13 岁,女孩比男孩早 2 年开始, 体格生长开始加速,第二性征出现;青春中期,14-16 岁,出现体格生长的第二个高峰 ,第二性征全部出现; 青春后期,17-20 岁,生殖系统发育在此期内全部完 成,体格生长停止。青春期开始和持续时间受多种因 素影响,个体差异较大。 1、男性生殖系统发育 加强理解 讲授法 展示图片 幻灯片放映

出生时辜丸大多已降至阴囊,10%男婴的辜丸尚可位于下降途径中的某一部位,一般1岁以内都会下降至阴囊,少数未降者即为隐辜症。在青春期以前,男孩外阴处于幼稚状态,睾丸容积增大至大于3ml时标志青春期开始:随即出现阴囊增长,皮肤变红、薄,阴茎增长、增粗;继而出现阴毛、腋毛、胡须和声音低沉等男性第二性征。一般10-11岁睾丸、阴茎开始增大,12-13岁出现阴毛,14-1岁5出现腋毛、声音变粗,16岁以后长胡须,出现痤疮、喉结,肌肉进一步发育。2、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出生时卵巢发育已较完善,但卵泡处于原始状态;儿童期卵泡发育非常缓慢:进入青春前期后,在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内滤泡发育,乳房出现硬结,标志青春期开始;随着卵巢的迅速增长,雌激素水平不断上升,乳房、外生殖器、阴毛等依次发育,最后初潮和腋毛出现。9-10岁乳房初现(thelarche),骨盆增宽:10-11岁阴毛初现(pubarche);13岁左右,乳晕和乳头增大,侧面观突起于乳房时出现初潮(menarche)。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6年。40分讲授法第四节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一、神经系统的发育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期领先于其他各系统,尤其是脑的发育,出生时370克,占体重的10%-12%;已达成人脑重的(1500克)25%;第一年增长特别快6个月重600-700克,1岁时重达900克,为成人脑重展示图片的60%;7岁时接近成人脑重;出生时大脑的外观与成人相似,神经细胞数目与成人相同,但树突与轴突少而短。出生后脑重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和树突的增多和加长,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3岁时神经细胞分化基本完成,8岁接近成人。神经纤维髓鞘化4岁完成。故婴儿时期由于髓鞘形成不完善,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慢,而且易于泛化,不易形幻灯片放映成明显的兴奋灶,易使其疲劳而进入睡眠状态。出生时大脑皮质下中枢发育已较成熟,初生婴儿的活动主
出生时睾丸大多已降至阴囊,10%男婴的睾丸尚可 位于下降途径中的某一部位,一般 1 岁以内都会下降 至阴囊,少数未降者即为隐睾症。在青春期以前,男 孩外阴处于幼稚状态,睾丸容积增大至大于 3ml 时标 志青春期开始;随即出现阴囊增长,皮肤变红、薄, 阴茎增长、增粗;继而出现阴毛、腋毛、胡须和声音 低沉等男性第二性征。一般 10-11 岁睾丸、阴茎开始 增大,12-13 岁出现阴毛,14-1 岁 5 出现腋毛、声音 变粗,16 岁以后长胡须,出现痤疮、喉结,肌肉进一 步发育。 2、女性生殖系统发育 出生时卵巢发育已较完善,但卵泡处于原始状态; 儿童期卵泡发育非常缓慢;进入青春前期后,在垂体 前叶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内滤泡发育,乳房出 现硬结,标志青春期开始;随着卵巢的迅速增长,雌 激素水平不断上升,乳房、外生殖器、阴毛等依次发 育,最后初潮和腋毛出现。9-10 岁乳房初现 (thelarche),骨盆增宽;10-11 岁阴毛初现 (pubarche);13 岁左右,乳晕和乳头增大,侧面观 突起于乳房时出现初潮(menarche)。整个过程大约需 要 1.5-6 年。 第四节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育在胎儿期领先于其他各系统,尤 其是脑的发育,出生时 370 克,占体重的 10%-12%; 已达成人脑重的(1500 克)25%;第一年增长特别快, 6 个月重 600-700 克,1 岁时重达 900 克,为成人脑重 的 60%;7 岁时接近成人脑重;出生时大脑的外观与成 人相似,神经细胞数目与成人相同,但树突与轴突少 而短。出生后脑重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神经细胞体积增 大和树突的增多和加长,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 3 岁时神经细胞分化基本完成,8 岁接近成人。神经纤 维髓鞘化 4 岁完成。故婴儿时期由于髓鞘形成不完善, 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慢,而且易于泛化,不易形 成明显的兴奋灶,易使其疲劳而进入睡眠状态。出生 时大脑皮质下中枢发育已较成熟,初生婴儿的活动主 讲授法 40 分 展示图片 幻灯片放映

要由皮质下系统调节,动作多而缓慢如蠕动状,且肌张力高。后逐渐转为大脑皮质中枢调节。胎儿的脊髓强化发育较成熟,出生后即具有觅食、吸、吞咽、拥抱、重点握持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和对强光、寒冷、疼痛等的反应。其中有些无条件反射如吸晓、拥抱、握持等随年龄增长而消失。脊髓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脊髓下端在胎儿时位于第二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一腰椎,作腰椎穿刺时应注意。新生儿和婴儿肌腱反射较弱,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也不易引出,1岁时才稳定。3-4个月前肌张力较高,克氏征(Kernig)阳性,2岁以下巴氏征(Barbinski)阳性可为生理现象。二、感知的发育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的获取信息的能力。1、视感知的发育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有对光反射,但视网膜黄斑区发育不完全和眼外肌协调较差,视觉不敏感,只在15-20cm范围内视觉才清晰,在清醒和安静状态下可短暂注视和追随近处缓慢移动的物体;新生儿后视感知发育迅速,1个月可凝视光源,开始有头眼协强调骨缝的意义调,有可随移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转动90度;3-4个助于理解月喜看自己的手,头眼协调较好,可随物体水平转动180度,6-7个月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转动,并可改变体位、协调动作,能看到下落的物体,喜红色等鲜艳明亮的颜色:8-9个月开始出现视深度感觉,能看到小物体;18个月能区别各种形状;2岁时可区别垂直线和横线;5岁时可区别各种颜色:6岁时视深度已充分发育,视力达1.0。2、听感知的发育听力与儿童的智能和社交能力发育有关。出生时中耳鼓室无空气及有羊水潴留,听力差,但对强声可有瞬目、震颤等反应;3-7天后听力已相当好,50-90dB的声音可引起呼吸改变,能区别90dB和104dB的声音;讲授法1个月时能分别“吧”和“啪”的声音;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6个月能区别父母的声音,唤其名有应答反应:7-9个月能确定声源
要由皮质下系统调节,动作多而缓慢如蠕动状,且肌 张力高。后逐渐转为大脑皮质中枢调节。胎儿的脊髓 发育较成熟,出生后即具有觅食、吸吮、吞咽、拥抱、 握持等一些先天性反射和对强光、寒冷、疼痛等的反 应。其中有些无条件反射如吸吮、拥抱、握持等随年 龄增长而消失。脊髓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脊髓下端在 胎儿时位于第二腰椎下缘,4 岁时上移至第一腰椎, 作腰椎穿刺时应注意。新生儿和婴儿肌腱反射较弱, 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也不易引出,1 岁时才稳定。3-4 个月前肌张力较高,克氏征(Kernig)阳性,2 岁以 下巴氏征(Barbinski)阳性可为生理现象。 二、感知的发育 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的获取 信息的能力。 1、视感知的发育 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有对光反射,但视网 膜黄斑区发育不完全和眼外肌协调较差,视觉不敏感, 只在 15-20cm 范围内视觉才清晰,在清醒和安静状态 下可短暂注视和追随近处缓慢移动的物体;新生儿后 视感知发育迅速,1 个月可凝视光源,开始有头眼协 调,有可随移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转动 90 度;3-4 个 月喜看自己的手,头眼协调较好,可随物体水平转动 180 度,6-7 个月目光可随上下移动的物体垂直方向转 动,并可改变体位、协调动作,能看到下落的物体, 喜红色等鲜艳明亮的颜色;8-9 个月开始出现视深度 感觉,能看到小物体;18 个月能区别各种形状;2 岁 时可区别垂直线和横线;5 岁时可区别各种颜色;6 岁 时视深度已充分发育,视力达 1.0。 2、听感知的发育 听力与儿童的智能和社交能力发育有关。出生时 中耳鼓室无空气及有羊水潴留,听力差,但对强声可 有瞬目、震颤等反应;3-7 天后听力已相当好,50-90dB 的声音可引起呼吸改变,能区别90dB和104dB的声音; 1 个月时能分别“吧”和“啪”的声音;3-4 个月时头 可转向声源,听到悦耳声时会微笑;6 个月能区别父 母的声音,唤其名有应答反应;7-9 个月能确定声源 强化 重点 助于理解 讲授法 强调骨缝的意义

区别语言的意义:1岁听懂自己的名字:2岁可寻找不同高度的声源,听懂简单的盼时:4岁听觉发育完善。3、味觉和嗅觉的发育出生时已发育完善。新生儿对不同的味道如酸、甜、苦等可产生不同的反应,闻到乳香会寻找乳头;3-4个月能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4-5个月对食物的幻灯片放映微小改变已很敏感,为味觉发育的关键时刻,此期应适时填加各类辅食,使其习惯不同味道的食物。4、皮肤感觉的发育举例说明异常的情况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绝和深感觉。触觉是引起某些反应的基础,新生儿触觉已很灵敏,尤以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最为敏感,触之即有瞬眼、张口、缩回手足等反应,而前臂、大腿、驱干触觉较迟缓。新生儿已有痛觉,但较迟缓,疼痛刺激后出现泛化的现象,第二个月才逐渐改善。新生儿温度觉较灵敏,冷的刺激比热的刺激更能引起明显的反应,如出生时离开母体环境、温度骤降就啼哭;3个月的婴儿已能区分31.5与33度的水温的差别。2-3岁能通过接触区分物体的软、硬、冷、热等属性。5岁能分辨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5、知觉发育知觉为人对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反映。知觉的发育与听、视、触等感觉的发育密切相关。生后5-6个月已有手眼协调动作,通过看、摸、闻、咬、敲击等逐步了解物体各方面的属性,随语言的发展,知觉开始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1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的知觉的萌芽:3岁能辨上下;4岁辨前后;5岁辨别以助于认识自身为中心的左右。4-5岁已有时间的概念,能区别早上、晚上、今天、明天、昨天:5-6岁能区别前天、后天、大后天。三、运动功能发育(一)平衡与大运动1、抬头因颈后肌发育先于颈前肌,新生儿俯卧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抬头较稳;4个月时很稳,并能自由转动。2、坐新生儿腰肌无力,3个月扶坐时腰仍呈弧
区别语言的意义;1 岁听懂自己的名字;2 岁可寻找不 同高度的声源,听懂简单的吩咐;4 岁听觉发育完善。 3、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出生时已发育完善。新生儿对不同的味道如酸、 甜、苦等可产生不同的反应,闻到乳香会寻找乳头; 3-4 个月能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4-5 个月对食物的 微小改变已很敏感,为味觉发育的关键时刻,此期应 适时填加各类辅食,使其习惯不同味道的食物。 4、皮肤感觉的发育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绝和深感觉。触 觉是引起某些反应的基础,新生儿触觉已很灵敏,尤 以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最为敏感,触之即有 瞬眼、张口、缩回手足等反应,而前臂、大腿、躯干 触觉较迟缓。新生儿已有痛觉,但较迟缓,疼痛刺激 后出现泛化的现象,第二个月才逐渐改善。新生儿温 度觉较灵敏,冷的刺激比热的刺激更能引起明显的反 应,如出生时离开母体环境、温度骤降就啼哭;3 个 月的婴儿已能区分 31.5 与 33 度的水温的差别。2-3 岁能通过接触区分物体的软、硬、冷、热等属性。5 岁能分辨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物体。 5、知觉发育 知觉为人对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反映。知觉的发 育与听、视、触等感觉的发育密切相关。生后 5-6 个 月已有手眼协调动作,通过看、摸、闻、咬、敲击等 逐步了解物体各方面的属性,随语言的发展,知觉开 始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1 岁末开始有空间和时间的 知觉的萌芽;3 岁能辨上下;4 岁辨前后;5 岁辨别以 自身为中心的左右。4-5 岁已有时间的概念,能区别 早上、晚上、今天、明天、昨天;5-6 岁能区别前天、 后天、大后天。 三、运动功能发育 (一)平衡与大运动 1、抬头 因颈后肌发育先于颈前肌,新生儿俯卧时 能抬头 1-2 秒;3 个月抬头较稳;4 个月时很稳,并能 自由转动。 2、坐 新生儿腰肌无力,3 个月扶坐时腰仍呈弧 助于认识 幻灯片放映 举例说明异常的情况

形:5个月靠着坐腰能伸直: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能坐稳并能左右转身。3、匍甸、爬新生儿俯卧时已有反射性的匍匐动作:2个月俯卧能交替踢脚3-4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身数分钟;7-8个月能用手支撑胸腹,上身离开床面,有时能在原地转动。8-9月可用上肢向前爬:12月爬时手膝并用:18月可爬上台阶。学爬动作有助于胸部及讲授法智力的发育,并能提早接触周围环境,促进神经系统发育。4、站、走、跳新生儿直立时双下肢稍能负重,出现踏步反射和立足反射;5-6月扶立时双下肢可负重,并能上下跳动:8月时可扶站片刻,背、腰、臀能伸直:10个月左右能扶走:11月能独站片刻:15月独自走稳:18月能跑及倒退走:2岁能并足跳;2.5岁能独足跳1-2次:3岁双足交替走楼梯:5岁能跳绳。(二)精细动作新生儿两手握拳很紧,2月时握拳姿势逐松开,3-4月握持反射消失,开始有意识的取物:6-7月能独自摇摆或玩弄小物体,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9-10月可用拇食指取物,喜撕纸:12-15月学会用匙,乱涂画;18月时能叠2-3块方积木;2岁时可叠6-7块方积木,能握杯喝水:3岁时在别人的帮助下会穿衣服:4岁基本上能自己脱、穿简单衣服。四、语言的发育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用于表达思维、助于理解观念等心理活动,与智能关系密切,是儿童全面发育和接受的标志。正常儿童天生具备发展语言技能的机制和潜能,但环境必须提供适当的条件,如与人交流。语言通过举例说明女性发育发育必须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功能正常并须经过发早于男性音、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1、发音阶段新生儿已会哭叫,饥饿、疼痛等不同刺激所反映出来的哭叫声在音响度、音调上有所区别。1-2月开始发喉音,2月发“啊”“伊”“鸣”等元音,6月发出辅音,7-8月发“爸爸”“妈妈”等语音,8-9月喜欢模仿成人的口唇动作练习发音。2、理解语言阶段在发音的阶段中逐渐理解语言
形;5 个月靠着坐腰能伸直;6 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 独坐;8 个月能坐稳并能左右转身。 3、匍匐、爬 新生儿俯卧时已有反射性的匍匐动作; 2 个月俯卧能交替踢脚;3-4 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身数 分钟;7-8 个月能用手支撑胸腹,上身离开床面,有 时能在原地转动。8-9 月可用上肢向前爬;12 月爬时 手膝并用;18 月可爬上台阶。学爬动作有助于胸部及 智力的发育,并能提早接触周围环境,促进神经系统 发育。 4、站、走、跳 新生儿直立时双下肢稍能负重,出 现踏步反射和立足反射;5-6 月扶立时双下肢可负重, 并能上下跳动;8 月时可扶站片刻,背、腰、臀能伸 直;10 个月左右能扶走;11 月能独站片刻;15 月独 自走稳;18 月能跑及倒退走;2 岁能并足跳;2.5 岁 能独足跳 1-2 次;3 岁双足交替走楼梯;5 岁能跳绳。 (二)精细动作 新生儿两手握拳很紧,2 月时握拳姿势逐渐松开, 3-4 月握持反射消失,开始有意识的取物;6-7 月能独 自摇摆或玩弄小物体,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 作;9-10 月可用拇食指取物,喜撕纸;12-15 月学会 用匙,乱涂画;18 月时能叠 2-3 块方积木;2 岁时可 叠 6-7 块方积木,能握杯喝水;3 岁时在别人的帮助 下会穿衣服;4 岁基本上能自己脱、穿简单衣服。 四、语言的发育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用于表达思维、 观念等心理活动,与智能关系密切,是儿童全面发育 的标志。正常儿童天生具备发展语言技能的机制和潜 能,但环境必须提供适当的条件,如与人交流。语言 发育必须听觉、发音器官和大脑功能正常并须经过发 音、理解和表达 3 个阶段: 1、发音阶段 新生儿已会哭叫,饥饿、疼痛等不同 刺激所反映出来的哭叫声在音响度、音调上有所区别。 1-2 月开始发喉音,2 月发“啊”“伊”“呜”等元音, 6 月发出辅音,7-8 月发“爸爸”“妈妈”等语音,8-9 月喜欢模仿成人的口唇动作练习发音。 2、理解语言阶段 在发音的阶段中逐渐理解语言。 助于理解 和接受 讲授法 通过举例说明女性发育 早于男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儿童保健.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华北理工大学:陈长香).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儿科技术.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Pediatric nursing.doc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绪论.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病的病因学(牙周病微生物学)、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特殊的局部解剖因素.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炎的伴发病变.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龈病.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炎(periodontitis).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外科治疗.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基础治疗 INITIAL THERAPY.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病的危险因素评估和预后.ppt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一般护理法、协助检查诊断的操作、协助治疗的操作.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儿科护理学各章重点难点考点.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Genitourinary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Hematologic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Newborn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Caring for Hospitalized Children and Family.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儿童营养 Child Nutrition.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儿童保健 Child Health Care.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生长发育 Growth and Development.ppsx
- 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故障诊断学》书籍PDF电子版(共九章,主编:钟秉林、黄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