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河北联合大学教案护理与康复学院教学部门:教研室:人文护理教研室张敏教师姓名:助教专业技术职称: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授课学期: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护理与康复学院 教研室 : 人文护理教研室 教 师 姓 名 : 张敏 专业技术职称 : 助教 课 程 名 称 : 儿科护理学 授 课 学 期 :2012~ 2013 学年春季学期

教案首页课程中文名称儿科护理学名称英文名称Internal Nursing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简介:《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小儿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体格和智能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小儿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任务及小儿各系统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小儿保健措施及预防接种:小儿常见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能够制定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小儿,树立全心全意为小儿健康服务的思想,以更好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及教学工作。因此,儿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课程学时数:理论44学时,实践16学时。说明课程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临床本科护理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BB平台情况:课程网络教学系统资源丰富,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参考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料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本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还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供学生下载学习,并通过BB平台师生在网上互动交流,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平台。1.教师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理论课授课教师须具备“双师”资格,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3.教师需严肃、认真,充分备课。尤其是“新课程”、“新教师”需试讲合格方能授课。对教严格遵守集体备课制度。师的4.备课时,教师需熟悉相关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必修主干课程,如解剖学、要求生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中做到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拓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5.教师需深入研究教学法和运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理论课采用“互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选用参考书籍:参考1.主编.《儿科护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书籍2.范玲主编.《儿科护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教 案 首 页 课程 名称 中文名称 儿科护理学 英文名称 Internal Nursing 课程 说明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简介:《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 律、儿童保健、小儿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儿科护理学的服务 对象是体格和智能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小儿 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任务及小儿各系统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小儿保健措施及预防 接种;小儿常见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能够制定常见疾病的 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小儿,树立全心全意为小儿健康服务的思想,以更 好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及教学工作。因此,儿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 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 学时数:理论 44 学时,实践 16 学时。 课程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临床本科护理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BB 平台情况:课程网络教学系统资源丰富,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多媒 体课件、参考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料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本课程的网络 教学系统还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供学生下载学习,并通过 BB 平台师生在网上互动交流, 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平台。 对教 师的 要求 1.教师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理论课授课教师须具备“双师”资格,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3.教师需严肃、认真,充分备课。尤其是“新课程”、“新教师”需试讲合格方能授课。 严格遵守集体备课制度。 4.备课时,教师需熟悉相关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必修主干课程,如解剖学、 生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中做到 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拓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5.教师需深入研究教学法和运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理论课采用“互动 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材选用 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参考 书籍 参考书籍: 1. 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范玲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2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教案正文授课章节第七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二节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伺楼病授课对象2009级护理专业本科层次授课时数100min授课时间授课地点西四201第4教学周周五其它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见习()知识目标:1.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伺楼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教学目标2.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楼病的治疗要点及护理3.熟悉维生素D的来源、功能及代谢,熟悉其发病机制、辅助检查与要求能力目标:1.能够合理使用维生素D制剂,向家长作健康教育2.能够对维生素D缺乏性楼病患儿实施护理。教学重点:维生素D缺乏性伺楼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维生素D的来源、功能及代谢;维生素D缺乏性伺楼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难点教学方法:本次课程涉及到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图片、演示法、启发法、导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与手段讲授法+图片:讲授法+病例法。教材: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教材与(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教具教具:课件、多媒体设备、挂图。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伺楼病:ricketsofvitaminDdeficiency楼病串珠:rachiticrosary专业词汇郝氏沟:Harrison groove鸡胸:pigeonchest漏斗胸:funnelchest5分钟引言部分:复习上次课内容,图片导入本次课内容,介绍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基本部分:90分钟第二节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楼病《5分钟)一、维生素D伺楼病的定义、流行情况二、维生素D的来源、生理功能和代谢《15分钟)教学内容(20分钟)三、维生素D楼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与《15分钟)四、维生素D楼病的临床表现时间分配五、维生素D伺楼病的辅助检查和治疗《10分钟)《25分钟)六、维生素D伺楼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5分钟结束部分:总结本次课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思考题】1.维生素D向倭病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2.护理患儿时,在使用大剂量维生素D前应注意补充什么?3.楼病活动激期的最主要表现是什么?【作业题】病例分析(见教案附页)
教 案 正 文 授课章节 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授课对象 2009 级 护理 专业 本科 层次 授课时数 100min 授课时间 第 4 教学周 周五 授课地点 西四 201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 其它() 教学目标 与要求 知识目标:1.掌握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2.掌握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要点及护理 3.熟悉维生素 D 的来源、功能及代谢,熟悉其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能力目标:1.能够合理使用维生素 D 制剂,向家长作健康教育 2.能够对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实施护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 教学难点:维生素 D 的来源、功能及代谢;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涉及到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图片、演示法、启发法、导入法等多种教 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手段: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 讲授法+图片; 讲授法+病例法。 教材与 教具 教材: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教具:课件、多媒体设备、挂图。 专业词汇 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佝偻病串珠:rachitic rosary 郝氏沟:Harrison groove 鸡胸:pigeon chest 漏斗胸:funnel chest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复习上次课内容,图片导入本次课内容,介绍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5 分钟 基本部分: 90 分钟 第二节 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一、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定义、流行情况 〈5 分钟〉 二、维生素 D 的来源、生理功能和代谢 〈15 分钟〉 三、维生素 D 佝偻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0 分钟〉 四、维生素 D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15 分钟〉 五、维生素 D 佝偻病的辅助检查和治疗 〈10 分钟〉 六、维生素 D 佝偻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25 分钟〉 结束部分: 总结本次课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 5 分钟 【思考题】1.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2.护理患儿时,在使用大剂量维生素 D 前应注意补充什么? 3.佝偻病活动激期的最主要表现是什么? 【作业题】病例分析(见教案附页)

分析思考:1.该病史有无补充和不妥之处?2.请写出该患儿诊断,如何预防和护理?
分析思考:1. 该病史有无补充和不妥之处? 2. 请写出该患儿诊断,如何预防和护理?

教案附页目的教法「时间注解授课内容第七章第二节维生素D缺乏性楼病通过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引言部分R复习讲授法5min复习上次课内容,案例导入本次课内容,介绍教引入新导入式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内容启发式基础部分1.概述1.1流行病学:简单介绍维生素D伺楼病的我国<3岁儿童楼病发病率约20%30%,部分地区已讲授法患病率、地域性及流行病学高达80%以上,因此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了解举例法特征一,卫生部将其列为儿童保健四种疾病之一。北方伺楼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维生素D缺乏性伺病仍应作为重点防治疾病。1.2定义:1.维生素D缺乏性伺倭病(ricketsofvitaminDdeficiency):由于儿童体内Vit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5min掌握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结合图片和举例讲解,详细2.维生素D的来源、生理功能及代谢讲解维生素D的来源、生理讲授法功能和代谢,方便学生对伺2.1维生素D的来源倭病的发病机制的理解。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aiaE其来源有两个途径,即内源途径和外源途径。人和动→→物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变了解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为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食物中的维生素D鱼甘油等维生素制剂为外源性维生素D。植物食物中含丰富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变为可被吸的麦角骨化醇即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D2均无生物活性,被人体吸收进入血循环中,与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被转运后讲授法掌握15min储存手肝脏、脂肪和肌肉等组织中,经过两次羟化后图片发挥生物效应:首先经肝细胞微粒体和线粒体中的25-举例法羟化酶作用生成25-羟维生素D,这是维生素D在人体血液循环中的主要形式,常作为评估个体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检测指标,25-羟维生素D虽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在其生理浓度范围内,作用较弱;为了获得强力的生物活性,25-羟维生素D必须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中的1-α羟化酶的作用,再次羟化,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已被认为是一个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也被认为是一个激素的前
教 案 附 页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第七章 第二节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引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案例导入本次课内容,介绍教 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基础部分 1. 概述 1.1 流行病学: 我国<3 岁儿童佝偻病发病率约 20%~30%,部分地区已 高达 80%以上,因此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 一,卫生部将其列为儿童保健四种疾病之一。北方佝 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城 市化发展,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仍应作为重点防治 疾病。 1.2 定义: 1.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ricket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 : 由于儿童体内 VitD 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 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见于 2 岁以下婴幼儿。 2. 维生素 D 的来源、生理功能及代谢 2.1 维生素 D 的来源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 其来源有两个途径,即内源途径和外源途径。人和动 物皮肤内的 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变 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 D3,为人类维生素 D 的主 要来源。食物中的维生素 D 鱼甘油等维生素制剂为外 源性维生素 D。植物食物中含丰富的麦角固醇,经紫外 线照射后变为可被吸的麦角骨化醇即维生素 D2。维生 素 D3 维生素 D2 均无生物活性,被人体吸收进入血循 环中,与血浆中的维生素 D 结合蛋白结合,被转运后 储存于肝脏、脂肪和肌肉等组织中,经过两次羟化后 发挥生物效应:首先经肝细胞微粒体和线粒体中的 25- 羟化酶作用生成 25-羟维生素 D,这是维生素 D 在人体 血液循环中的主要形式,常作为评估个体维生素 D 营 养状况的检测指标,25-羟维生素 D 虽有一定的生物活 性,但在其生理浓度范围内,作用较弱;为了获得强 力的生物活性,25-羟维生素 D 必须在近端肾小管上皮 细胞线粒体中的 1-α羟化酶的 作用,再次羟化,生成 1,25 二羟维生素 D。1,25 二羟维生素 D 已被认为是 一个类固醇激素,维生素 D 也被认为是一个激素的前 复习 引入新 内容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讲授法 导入式 启发式 讲授法 举例法 讲授法 讲授法 图片 举例法 5min 5min 15min 通过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简单介绍维生素D佝偻病的 患病率、地域性及流行病学 特征 结合图片和举例讲解,详细 讲解维生素 D 的来源、生理 功能和代谢,方便学生对佝 偻病的发病机制的理解。 Vitamin D Metabolism & Mineral Homeostasis 25-OHD 24,25 (OH)2D 1,25 (OH)2D CaP PTH VitD2 UVL VitD3 7-DHCC 【维生素D的代谢】

体。3.病因和发病机制重点讲解伺楼病的病因,3.1 病因:强调日光照射不足对该疾病的影响。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VitaminD:1i早期新生儿体内维生素D的量与母体内维生素D的Vitamin营养状况及胎龄有关,如母亲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双胎均可导致婴儿体内维讲授法生素D贮存不足。掌握图片2)日光照射不足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波长为296-310nm的紫外线照射始能转化为维生素D3,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故婴幼儿缺之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亦会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3)生长速度快早产或双胎婴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需要维生素D多.易发生维生素D乏性伺楼病。生长迟缓的婴儿发生楼病者较少。4)维生素D摄入不足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不能满足需要;乳类含出生素D量甚少,虽然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2:1),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母乳喂养儿若缺少户外活动,或不及时补充鱼肝油、蛋黄、肝泥等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亦易患楼病。5)疾病及药物①多数胃肠道或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慢性腹泻等;严重肝、肾损害亦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生成量不足而引起楼病。②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可提高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使维生素D和25(OH)D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会对抗维生素D转运钙的作用。【发病机制】2.2发病机制:PTHS海华光-
体。 3. 病因和发病机制 3.1 病因: 1)围生期维生素 D 不足 早期新生儿体内维生素 D 的量与母体内维生素 D 的 营养状况及胎龄有关,如母亲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 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双胎均可导致婴儿体内维 生素 D 贮存不足。 2)日光照射不足 皮肤内 7-脱氢胆固醇需经波长为 296-310nm 的紫外线 照射始能转化为维生素 D 3,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 窗,故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 D 生 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 如烟雾、尘埃亦会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 线较弱,容易造成维生素 D 缺乏。 3)生长速度快 早产或双胎婴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 D 不足,且出生后 生长速度快,需要维生素 D 多.易发生维生素 D 乏性佝 偻病。生长迟缓的婴儿发生佝偻病者较少。 4)维生素 D 摄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 D 较少,不能满足需要;乳类含出 生素 D 量甚少,虽然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2:1),有利 于钙的吸收,但母乳喂养儿若缺少户外活动,或不及 时补充鱼肝油、蛋黄、肝泥等富含维生素 D 的辅食, 亦易患佝偻病。 5)疾病及药物 ①多数胃肠道或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 D 的吸收,如 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 胰腺炎、慢性腹泻等;严重肝、肾损害亦可致维生素 D 羟化障碍、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偻病。 ②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可使体内维生素 D 不足,如苯 妥英钠、苯巴比妥等可提高肝细胞微粒体氧化酶系统 的活性,使维生素 D 和 25(OH)D 加速分解为无活性的 代谢产物;糖皮质激素会对抗维生素 D 转运钙的作用。 2.2 发病机制: 掌握 讲授法 图片 重点讲解佝偻病的病因, 强调日光照射不足对该疾 病的影响。 Vitamin D: The Sunshine Vitamin 【发病机制】 骨质变软 骨样组 织堆积

维生素D缺乏T肠道吸收钙、磷!15min结合图片讲解伺楼病所导血钙甲状务腺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了解讲授法PTH分络:小图片破骨细胞作用加强低血磷骨量吸收增加血清钙、磷浓度+血钙正常或偏低均偿病骨矿化受阻重点讲解楼病的典型表临床表现3.现和各期的发病特征。掌握讲授法临床上将其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图片强调该期以神经精神症状举例法为主,出现环秃、枕秃3.1初期:多于小儿出生后3个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筛哭。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3.2激期:除有上述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以及智力发育迟缓。1)骨骼改变(1)头部:①3~6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可出现乒乓球样的感觉,即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后部可感觉颅骨内陷,手放松时又复原。环秃②7~8个月患儿可有方颅,即额骨和顶骨双侧骨详细讲解激期所出现的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严重时呈鞍状或十字状颅形(如突出部位加重使冠状缝处凹陷称为鞍形颅,矢骼病变如方、马鞍颅状缝处凹陷者称为臂形颅,臂鞍兼有者称为十字。);前卤增宽及闭合延迟,重者可延迟至2~3岁方才闭合: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有明显的枕部和额骨的隆起(2)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①伺倭病串珠(rachiticrosary):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可触及或看到,讲授法以两侧第7~10肋最明显。②郝氏沟(Harrisongroove):隔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隔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③鸡胸(pigeonchest):第7、8、9肋骨与胸骨相连处软化内陷,致胸骨柄前突,形成鸡胸。④漏斗胸(funnelchest):如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可形成漏斗胸。(3)四肢:
3.临床表现 临床上将其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3.1 初期: 多于小儿出生后 3 个月左右起病,主要表现为非特异 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 啼哭。常伴与室温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而 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 3.2 激期: 除有上述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 以及智力发育迟缓。 1)骨骼改变 ⑴头部: ①3~6 个月患儿可见颅骨软化,重者可出现乒乓 球样的感觉,即用手指轻压枕骨或顶骨后部可感觉 颅骨内陷,手放松时又复原。 ②7~8 个月患儿可有方颅,即额骨和顶骨双侧骨 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严重时呈鞍状或十字状颅 形(如突出部位加重使冠状缝处凹陷称为鞍形颅,矢 状缝处凹陷者称为臂形颅,臂鞍兼有者称为十字 颅。);前囟增宽及闭合延迟,重者可延迟至 2~3 岁 方才闭合;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有明 显的枕部和额骨的隆起 ⑵胸部: 胸廓畸形多见于 l 岁左右小儿。 ①佝偻病串珠(rachitic rosary):肋骨与肋软骨交界 处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可触及或看到, 以两侧第 7~10 肋最明显。 ②郝氏沟(Harrison groove):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 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 沟。 ③鸡胸(pigeon chest):第 7、8、9 肋骨与胸骨相连处 软化内陷,致胸骨柄前突,形成鸡胸。 ④漏斗胸(funnel chest):如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 可形成漏斗胸。 ⑶四肢: 了解 掌握 讲授法 图片 讲授法 图片 举例法 讲授法 15min 结合图片讲解佝偻病所导 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重点讲解佝偻病的典型表 现和各期的发病特征。 强调该期以神经精神症状 为主,出现环秃、枕秃 详细讲解激期所出现的骨 骼病变如方颅、马鞍颅

①6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楼病手或脚镯。②小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负重可出现下肢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型腿)或膝外翻(“X”型腿)畸形或腿吹风样改变。(4)脊柱:常久坐位者有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患儿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表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落后。腹肌张力下降,腹部膨隆如蛙腹。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重症患儿脑发育受累,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常伴发感染。10min3.3恢复期: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3.4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1X线检查:1)初期:常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检查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2)激期:X线检查骨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软骨带明显增宽,骨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青枝骨折。(为什么会发生青枝状骨折呢?这与儿童骨的构成是密切相关的。前面已谈过,骨的有机成分使得骨有韧性,儿童的骨含有机质相对地多,故而韧性强,在遇到暴力时,不易被完全折断,就象青嫩的树枝被折时的情况一样,所以,称为“青枝状骨折”。青枝骨折时,由于骨没有完全断裂,所以,容易忽略而漏诊,从而延误病情。有鉴于此,小儿外伤后应特别注意,若小儿总是啼哭不安,诉说摔伤部位疼痛,而且红肿,轻轻触摸或按压红肿处引起剧烈疼痛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3)恢复期:X线检查骨骼异常明显改善。4)后遗症期:骨骼X线检查正常。4.2血生化检查:1)初期:血生化检查血钙浓度稍低,血磷浓度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2)激期:血生化检测患儿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增高。3)恢复期:
①6 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 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 ②小儿开始行走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负重可出现 下肢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 (“O”型腿)或膝外翻 (“X”型腿)畸形或腿吹风样改变。 ⑷脊柱: 常久坐位者有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患儿肌肉发育不良,肌张力低下,韧带松弛,表 现为头颈软弱无力,坐、立、行等运动功能落后。腹 肌张力下降,腹部膨隆如蛙腹。 3)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重症患儿脑发育受累,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 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常伴发感染。 3.3 恢复期: 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接近消失, 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 3.4 后遗症期: 多见于 3 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仅遗留不同程 度的骨骼畸形。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4.1X 线检查: 1)初期:常无明显骨骼改变,X 线检查可正常或 钙化带稍模糊。 2)激期:X 线检查骨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呈毛 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带明显增宽,骨密度减 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青枝骨折。(为什么会发生青枝 状骨折呢?这与儿童骨的构成是密切相关的。前面已 谈过,骨的有机成分使得骨有韧性,儿童的骨含有机 质相对地多,故而韧性强,在遇到暴力时,不易被完 全折断,就象青嫩的树枝被折时的情况一样,所以, 称为“青枝状骨折”。青枝骨折时,由于骨没有完全断 裂,所以,容易忽略而漏诊,从而延误病情。有鉴于 此,小儿外伤后应特别注意,若小儿总是啼哭不安, 诉说摔伤部位疼痛,而且红肿,轻轻触摸或按压红肿 处引起剧烈疼痛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3)恢复期:X 线检查骨骼异常明显改善。 4)后遗症期:骨骼 X 线检查正常。 4.2 血生化检查: 1)初期: 血生化检查血钙浓度稍低,血磷浓度降低,碱性磷 酸酶正常或增高。 2)激期: 血生化检测患儿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 磷乘积常低于 30,碱性磷酸酶增高。 3)恢复期: 10min

血清钙、磷浓度、钙磷乘积也渐恢复正常。4)后遗症期:血生化检查正常。5.治疗要点本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和控制掌握图片25min病情活动,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讲授5.1激期合理喂养,多晒太阳:给予维生素D制剂,口服法:每日0.5+1万IU,视临床和X线检查情况,2~4周后改预防量,每日4001U:注射法:用于重症和合并肺炎、腹泻、急性传染病以及无法口服者,每次肌肉注射维生素D320万IU~30万IU,2~3个月后口服预防量。3个月以内小婴儿或有手足抽搐症病史的婴儿,在肌肉注射维生素D前23天至注射后2—3周,口服钙剂,防止低钙抽描。5.2恢复期在夏季多晒太阳,冬季给予维生素D10万20万IU,一次口服或肌肉注射,以防来年春季复发:或每日给予预防量口服。5.3后遗症期加强体格锻炼,对骨骼畸形者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矫正。严重骨骼畸形者需外科手术矫治。6.护理6.1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有关。2)生长发育改变与骨骼及肌肉韧带发育障碍有关。3)潜在并发症:维生素D中毒、感染。4)知识缺乏家长缺乏伺楼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6.2预期目标1)患儿及时获得维生素D,症状逐步改善。2)生长发育逐步达到正常同龄儿标准,3)治疗期间不发生维生素D中毒与感染。4)家长能说出该病的防治知识和护理能力。6.2护理措施1)定期户外活动指导家长采取不同方式使患儿接受日光照射,一般来说户外活动愈早愈好,初生儿可在满1一2个月后开始。活动时间由短到长,从数分钟增加至2小时以上,夏季可在阴凉处获得反射光,其他季节可开窗或在背风处进行,在不影响保暖的情况下,尽量多暴露皮肤。2)补充维生素D(1)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2)遵医嘱供给维生素D制剂,注意应用维生素D的注意事项
血清钙、磷浓度、钙磷乘积也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血生化检查正常。 5.治疗要点 本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和控制 病情活动,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5.1 激期 合理喂养,多晒太阳;给予维生素 D 制剂,口服法: 每日 0.5+1 万 IU,视临床和 X 线检查情况,2~4 周后改预防量,每日 4001U;注射法:用于重症和合 并肺炎、腹泻、急性传染病以及无法口服者,每次肌 肉注射维生素 D3 20 万 IU~30 万 IU,2~3 个月后口 服预防量。3 个月以内小婴儿或有手足抽搐症病史的 婴儿,在肌肉注射维生素 D 前 2~3 天至注射后 2—3 周,口服钙剂,防止低钙抽搐。 5.2 恢复期 在夏季多晒太阳,冬季给予维生素 D10 万~20万 IU, 一次口服或肌肉注射,以防来年春季复发;或每日给 予预防量口服。 5.3 后遗症期 加强体格锻炼,对骨骼畸形者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 矫正。严重骨骼畸形者需外科手术矫治。 6.护理 6.1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日光照射不足、维 生素 D 摄入量不足有关。 2)生长发育改变 与骨骼及肌肉韧带发育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维生素 D 中毒、感染。 4)知识缺乏 家长缺乏佝偻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 6.2 预期目标 1)患儿及时获得维生素 D,症状逐步改善。 2) 生长发育逐步达到正常同龄儿标准。 3)治疗期间不发生维生素 D 中毒与感染。 4)家长能说出该病的防治知识和护理能力。 6.2 护理措施 1)定期户外活动 指导家长采取不同方式使患儿接受日光照射,一般来 说户外活动愈早愈好,初生儿可在满 1—2 个月后开 始。活动时间由短到长,从数分钟增加至 2 小时以上, 夏季可在阴凉处获得反射光,其他季节可开窗或在背 风处进行,在不影响保暖的情况下,尽量多暴露皮肤。 2) 补充维生素 D ⑴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 D、 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 ⑵遵医嘱供给维生素 D 制剂,注意应用维生素 D 的 注意事项: 掌握 图片 讲授 25min

①用维生素AD混合制剂(浓缩鱼肝油)剂量大时有发生维生素A中毒的可能,应使用单纯维生素D制剂。②因维生素D是油剂,较黏稠,应选择稍粗针头作深部肌肉注射,以利吸收。③用大剂量维生素D突击治疗时,易使血钙降低而发生手足抽搐,可在治疗前给钙剂预防。④维生素D治疗时若患儿出现厌食、烦躁、呕吐、腹泻等维生素D中毒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治疗。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1)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2)避免早坐、久坐,以防脊柱后突畸形;避免早站、久站和早行走,以防下肢弯曲形成“0”型或“x”型腿。(3)严重向楼病患儿肋骨、长骨易发生骨折,护理操作时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4)加强体格锻炼对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如遗留胸廓畸形,可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施行肌肉按摩,“O”型腿岗门晚闭按摩外侧肌,“文”型腿按摩内侧肌,以增加肌张力,矫正畸形。对于行外科手术矫治者,指导家长正确使肋骨串珠用矫形器具。长骨弯曲5)健康教育狗使病手、足绣由于伺病患儿多不住院,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护理是O形腿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何使病体征(1)向家长讲解伺楼病的致病因素,做好饮食指导,强调日光照射的重要性,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指导对患儿的护理方法。(2)示教日光浴、户外活动、服维生素D及按摩肌肉纠正畸形的方法。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D400~8001U。平时可做胸廓被动操,以增加肺活量等。结束部分Smin1.课堂小练习2.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重难点3.布置作业及思考题,预习提示
①用维生素 AD 混合制剂(浓缩鱼肝油)剂量大时有 发生维生素A中毒的可能,应使用单纯维生素D制剂。 ②因维生素 D 是油剂,较黏稠,应选择稍粗针头作深 部肌肉注射,以利吸收。 ③用大剂量维生素 D 突击治疗时,易使血钙降低而发 生手足抽搐,可在治疗前给钙剂预防。 ④维生素 D 治疗时若患儿出现厌食、烦躁、呕吐、腹 泻等维生素 D 中毒症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 治疗。 3)预防骨骼畸形和骨折 ⑴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 ⑵避免早坐、久坐,以防脊柱后突畸形;避免早站、 久站和早行走,以防下肢弯曲形成“O”型或“X”型 腿。 ⑶严重佝偻病患儿肋骨、长骨易发生骨折,护理操作 时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 4)加强体格锻炼 对已有骨骼畸形可采取主动和被 动运动的方法矫正。如遗留胸廓畸形,可作俯卧位抬 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施行肌肉按摩,“O”型腿 按摩外侧肌,“X”型腿按摩内侧肌,以增加肌张力, 矫正畸形。对于行外科手术矫治者,指导家长正确使 用矫形器具。 5)健康教育 由于佝偻病患儿多不住院,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护理是 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⑴ 向家长讲解佝偻病的致病因素,做好饮食指导, 强调日光照射的重要性,尽早开始户外活动,指导对 患儿的护理方法。 ⑵示教日光浴、户外活动、服维生素 D 及按摩肌肉纠 正畸形的方法。新生儿出生 2 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 D 400~8001U。平时可做胸廓被动操,以增加肺活量 等。 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练习 2.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重难点 3.布置作业及思考题,预习提示 5min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生长发育.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儿童保健.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华北理工大学:陈长香).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儿科技术.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Pediatric nursing.doc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绪论.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病的病因学(牙周病微生物学)、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特殊的局部解剖因素.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炎的伴发病变.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龈病.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炎(periodontitis).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外科治疗.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基础治疗 INITIAL THERAPY.ppt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一般护理法、协助检查诊断的操作、协助治疗的操作.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儿科护理学各章重点难点考点.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Genitourinary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Hematologic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Newborn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Caring for Hospitalized Children and Family.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儿童营养 Child Nutrition.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儿童保健 Child Health Care.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生长发育 Growth and Development.ppsx
- 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故障诊断学》书籍PDF电子版(共九章,主编:钟秉林、黄仁).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