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河北联合大学教案教学部护理与康复学院门:教研室:人文护理教研室陈长香教师姓名:教授专业技术职称:儿科护理学课程名称:授课学期:2012~2013学年春季学期
河北联合大学 教 案 教 学 部 门 : 护理与康复学院 教研室 : 人文护理教研室 教 师 姓 名 : 陈长香 专业技术职称 : 教授 课 程 名 称 : 儿科护理学 授 课 学 期 : 2012~ 2013 学年春季学期

教案首页课程中文名称儿科护理学名称英文名称Internal Nursing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简介:《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小儿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体格和智能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小儿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任务及小儿各系统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小儿保健措施及预防接种:小儿常见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能够制定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小儿,树立全心全意为小儿健康服务的思想,以更好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及教学工作。因此,儿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课程学时数:理论44学时,实践16学时。说明课程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临床本科护理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BB平台情况:课程网络教学系统资源丰富,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参考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料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本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还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供学生下载学习,并通过BB平台师生在网上互动交流,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平台。1.教师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理论课授课教师须具备“双师”资格,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3.教师需严肃、认真,充分备课。尤其是“新课程”、“新教师”需试讲合格方能授课。对教严格遵守集体备课制度。师的4.备课时,教师需熟悉相关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必修主干课程,如解剖学、要求生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中做到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拓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5.教师需深入研究教学法和运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理论课采用“互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选用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参考书籍:1.崔焱.儿科护理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参考2.冯学斌.儿科学(第一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书籍3.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教 案 首 页 课程 名称 中文名称 儿科护理学 英文名称 Internal Nursing 课程 说明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简介:《儿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 律、儿童保健、小儿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儿科护理学的服务 对象是体格和智能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小儿 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任务及小儿各系统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小儿保健措施及预防 接种;小儿常见各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能够制定常见疾病的 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热爱小儿,树立全心全意为小儿健康服务的思想,以更 好胜任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及教学工作。因此,儿科护理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 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 学时数:理论 44 学时,实践 16 学时。 课程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临床本科护理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BB 平台情况:课程网络教学系统资源丰富,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教学录像、多媒 体课件、参考文献、图片等教学资料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同时本课程的网络 教学系统还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供学生下载学习,并通过 BB 平台师生在网上互动交流, 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平台。 对教 师的 要求 1.教师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理论课授课教师须具备“双师”资格,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3.教师需严肃、认真,充分备课。尤其是“新课程”、“新教师”需试讲合格方能授课。 严格遵守集体备课制度。 4.备课时,教师需熟悉相关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必修主干课程,如解剖学、 生理学;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导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中做到 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拓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5.教师需深入研究教学法和运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理论课采用“互动 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材选用 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参考 书籍 参考书籍: 1.崔焱.儿科护理学(第五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冯学斌.儿科学(第一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六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教案正文授课章节第十三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授课对象2009级护理专业本科层次授课时数100min授课时间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第10教学周周五理论课(V)实验课()其它 ()教学课型见习()知识目标: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护理。2.熟悉小儿神经系统特征及检查。教学目标3.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原则。与要求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2.能够通过实验室检查鉴别化性脑膜炎,病对其进行护理。教学重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护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与难点教学方法:本次课程涉及到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图片、演示法、启发法、导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与手段讲授法+图片;讲授法+病例法。教材: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教材与(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教具教具:课件、多媒体设备、挂图。专业词汇5分钟引言部分:复习上次课内容,图片导入本次课内容,介绍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90分钟基本部分:第13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特征及检查《10分钟)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40min一、病因《5分钟)《5分钟)二、发病机制教学内容三、临床表现《10分钟)与四、治疗要点《5分钟)五、护理评估《5分钟)时间分配六、护理诊断和措施《10分钟)第三节病毒性脑膜炎、脑炎40min<10分钟)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二、临床表现《10分钟)三、实验室检查《5分钟)四、治疗要点《5分钟)五、护理《10分钟)
教 案 正 文 授课章节 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授课对象 2009 级 护理 专业 本科 层次 授课时数 100min 授课时间 第 10 教学周 周五 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 教学课型 理论课(√) 实验课() 见习() 其它() 教学目标 与要求 知识目标: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护理。 2.熟悉小儿神经系统特征及检查。 3.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原则。 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 2.能够通过实验室检查鉴别化脓性脑膜炎,病对其进行护理。 教学重点 与难点 教学重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护理。 教学难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涉及到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图片、演示法、启发法、导入法等多种教 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手段: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 讲授法+图片; 讲授法+病例法。 教材与 教具 教材:崔琰主编.《儿科护理学》.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教具:课件、多媒体设备、挂图。 专业词汇 教学内容 与 时间分配 引言部分:复习上次课内容,图片导入本次课内容,介绍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5 分钟 基本部分: 90 分钟 第13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特征及检查 〈10 分钟〉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40min 一、病因 〈5 分钟〉 二、发病机制 〈5 分钟〉 三、临床表现 〈10 分钟〉 四、治疗要点 〈5 分钟〉 五、护理评估 〈5 分钟〉 六、护理诊断和措施 〈10 分钟〉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40min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0 分钟〉 二、临床表现 〈10 分钟〉 三、实验室检查 〈5 分钟〉 四、治疗要点 〈5 分钟〉 五、护理 〈10 分钟〉

5分钟结束部分:总结本次课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思考题】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护理诊断和护理要点【作业题】病例分析病史:患儿,男,8个月,5天前流涕,轻咳,2天前体温38℃~39℃,时有呕吐,每日2~3次,喷射性。1天前出现惊厥。体格检查:头围43cm,前卤2cm*2cm,稍隆起,张力高,颈抵抗,四肢肌张力无明显增高,Kernig征阴性,Brudzinski征阳性,Babinski征未引出。思考:1小儿惊厥时,你应该想到哪些病?2该病护理的要点是什么?教案附页
教 案 附 页 结束部分: 总结本次课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 5 分钟 【思考题】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护理诊断和护理要点 【作业题】病例分析 病史:患儿,男,8 个月,5 天前流涕,轻咳,2 天前体温 38℃~39℃,时有呕吐,每日 2~3 次,喷射性。1 天前出现惊厥。体格检查:头围 43cm,前囟 2cm*2cm,稍隆起,张力高,颈抵 抗,四肢肌张力无明显增高,Kernig 征阴性,Brudzinski 征阳性,Babinski 征未引出。 思考: 1 小儿惊厥时,你应该想到哪些病? 2 该病护理的要点是什么?

注解授课内容目的「教法时间第十三章引言部分复习讲授法5min通过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复习上次课内容,案例导入本次课内容,介绍教引入新导入式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启发式内容基础部分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特征及检查小儿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基本上同成人,但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正常标准和异常表现也不相同,加之检查时小儿讲授法多不能很好的配合,所以检查方法和判断结果是否正了解举例法常也有特点。通常需按不同年龄、患儿特点及不同病种选做必要的检查,检查时还需重视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在比较中判断正常与异常,对婴幼儿宜通过游戏来完成。(一)一般检查包括神志、精神状态、皮肤有无异常色素斑、身体有无特殊气味等。可根据小儿对外界声、光、疼痛、语言等刺激的反应来判断有无意识障碍。(二)头颅和脊柱检查10min掌握应注意检查头颅大小(头围)、形状、前是否闭合与张力、叩诊有无“破壶音”、颅骨透照试验是否阳性等。检查脊柱有无畸形、脊柱裂、击痛和异常讲授法弯曲等。(三)运动检查应观察头、驱干及四肢的随意动作,如卧、坐、立、走、跑、跳及手的动作,注意是否达到该年龄的正常标准。运动系统疾病、发育落后和智力低下可引了解起随意运动障碍。在小儿哭吵时检查肢体的肌张力不准确,需反复进行。新生儿屈肌张力较高,手呈握拳状态,3个月后才自然松开,否则属异常。6个月做“蒙面试验”,正常发育小儿能将覆盖物从脸上移开,智力低下及肢体瘫小儿不能完成该动作。掌握讲授法(四)反射检查图片小儿反射异常的表现有:①不对称:②该出现举例法时未出现:③应消失时未消失:④出现病理反射征。1.出生时即存在,终生不消失的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系统有病理改变。2.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觅食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吸晓反射、颈肢反射出生时存在,生后3~6个月消失。这些反射在新生儿时期减弱或到该消失时仍存在为病理状态。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腹壁反射、提
授 课 内 容 目的 教法 时间 注解 第十三章 引言部分 复习上次课内容,案例导入本次课内容,介绍教 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基础部分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特征及检查 小儿神经系统的检查方法基本上同成人,但由于 小儿神经系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不同年龄阶 段的正常标准和异常表现也不相同,加之检查时小儿 多不能很好的配合,所以检查方法和判断结果是否正 常也有特点。通常需按不同年龄、患儿特点及不同病 种选做必要的检查,检查时还需重视儿童的心理和生 理特征,在比较中判断正常与异常,对婴幼儿宜通过 游戏来完成。 (一)一般检查 包括神志、精神状态、皮肤有无异常色素斑、身 体有无特殊气味等。可根据小儿对外界声、光、疼痛、 语言等刺激的反应来判断有无意识障碍。 (二)头颅和脊柱检查 应注意检查头颅大小(头围)、形状、前囟是否闭 合与张力、叩诊有无“破壶音”、颅骨透照试验是否 阳性等。检查脊柱有无畸形、脊柱裂、叩击痛和异常 弯曲等。 (三)运动检查 应观察头、躯干及四肢的随意动作,如卧、坐、 立、走、跑、跳及手的动作,注意是否达到该年龄的 正常标准。运动系统疾病、发育落后和智力低下可引 起随意运动障碍。在小儿哭吵时检查肢体的肌张力不 准确,需反复进行。新生儿屈肌张力较高,手呈握拳 状态,3 个月后才自然松开,否则属异常。6 个月做 “蒙面试验”,正常发育小儿能将覆盖物从脸上移开, 智力低下及肢体瘫痪小儿不能完成该动作。 (四)反射检查 小儿反射异常的表现有:①不对称;②该出现 时未出现;③应消失时未消失;④出现病理反射征。 1.出生时即存在,终生不消失的反射 角膜反射、 瞳孔反射、结膜反射、吞咽反射。这些反射减弱或消 失,提示神经系统有病理改变。 2.出生时存在,以后逐渐消失的反射 觅食反射、 拥抱反射、握持反射、吸吮反射、颈肢反射出生时存 在,生后 3~6 个月消失。这些反射在新生儿时期减 弱或到该消失时仍存在为病理状态。3.出生时不存 在,以后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的反射 腹壁反射、提 复习 引入新 内容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讲授法 导入式 启发式 讲授法 举例法 讲授法 讲授法 图片 举例法 5min 10min 通过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辜反射在新生儿期不易引出,到1岁时才稳定。提辜反射正常时可有轻度不对称。4.病理反射2岁以内引出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性为生理现象,若单侧出现或2岁后出现为病理现象。5.脑膜刺激征重点检查颈阻力、克匿格(Kernig)征、布鲁津斯基(Brudzninski)征等,因小婴儿屈肌张讲授法力紧张,故生后3~4个月阳性无病理意义。又因婴掌握图片儿颅缝和卤门可以缓解颅内压,所以脑膜刺激征可能不明显或出现较晚。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可由各种化性细菌引起,婴幼儿多见。病死率较高,神经系统后遗症较多。[病因]5min约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引起。其致病原因与年龄、季节、地区、机体免疫功能、头颅外伤以及是否有先天性的神经或皮肤缺陷有关。其中以年龄为最主要的因素。新生儿及2个月的婴儿以革兰阴性细菌、B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个月至儿童时期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12岁以后以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肺5min炎链球菌及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好发于晚冬及早春,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好发于晚秋及早冬。【发病机制细菌大多从呼吸道侵入,也可由皮肤、粘膜或新生儿脐部侵入,经血循环到达脑膜。少数化性脑膜炎可因患中耳炎、乳突炎、脑脊膜膨出或头颅骨折时,细菌直接蔓延到脑膜所致。主要病变为脑膜表面血管极度充血、蛛网膜及软脑膜发炎,大量的脓性渗出物覆盖在大脑顶部、颅底及脊髓,并可发生脑室膜结合图片和举例发病机制。炎,导致硬脑膜下积液或/和积脓、脑积水。炎症还可损害脑实质、神经、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神经系统体征。10min*【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起病,部分患儿于病前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1.典型表现(1)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升高,意识逐渐改变,烦躁或精神萎靡、嗜睡直至惊厥、昏迷。(2)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严重者合并脑疝,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等。(3)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ing征、BrudzninskiBrudzninski征阳件征阳性
睾反射在新生儿期不易引出,到 1 岁时才稳定。提睾 反射正常时可有轻度不对称。 4.病理反射 2 岁以内引出踝阵挛、巴宾斯基征阳 性为生理现象,若单侧出现或 2 岁后出现为病理现 象。 5.脑膜刺激征 重点检查颈阻力、克匿格(Kernig) 征、布鲁津斯基(Brudzninski)征等,因小婴儿屈肌张 力紧张,故生后 3~4 个月阳性无病理意义。又因婴 儿颅缝和囟门可以缓解颅内压,所以脑膜刺激征可能 不明显或出现较晚。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是小儿时期常 见的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 引起,婴幼儿多见。病死率较高,神经系统后遗症较 多。 [病因] 约 80%以上的化脓性脑膜炎是由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引起。其致病原因与年龄、 季节、地区、机体免疫功能、头颅外伤以及是否有先 天性的神经或皮肤缺陷有关。其中以年龄为最主要的 因素。新生儿及 2 个月的婴儿以革兰阴性细菌、 B 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 个月至儿 童时期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为 主;12 岁以后以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肺 炎链球菌及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好发于晚冬及早春, 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好发于晚秋及早冬。 [发病机制] 细菌大多从呼吸道侵入,也可由皮肤、粘膜或 新生儿脐部侵入,经血循环到达脑膜。少数化脓性脑 膜炎可因患中耳炎、乳突炎、脑脊膜膨出或头颅骨折 时,细菌直接蔓延到脑膜所致。主要病变为脑膜表面 血管极度充血、蛛网膜及软脑膜发炎,大量的脓性渗 出物覆盖在大脑顶部、颅底及脊髓,并可发生脑室膜 炎,导致硬脑膜下积液或/和积脓、脑积水。炎症还 可损害脑实质、颅神经、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而产生 相应的临床神经系统体征。 * [临床表现] 多为急性起病,部分患儿于病前有上呼吸道或消 化道感染症状。 1.典型表现 (1)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升高,意识逐渐改变,烦 躁或精神萎靡、嗜睡直至惊厥、昏迷。 (2)颅内压增高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严重 者合并脑疝,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等。 (3)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ing 征、Brudzninski 征阳性。 掌握 讲授法 图片 5min 5min 10min 结合图片和举例发病机制。 Brudzninski 征阳性

2.非典型表现3月以下患儿起病隐匿,常因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而被忽略。表现为体温可升高或降低,甚至出现体温不升,面色青灰,吸晓力差、拒了解讲授法乳、吐,哭声高尖,两眼凝视,前岗饱满、张力增图片高,头围增大或颅骨缝裂开,不典型性惊厥发作。由于颅缝及门的缓冲作用,使颅内压增高与脑膜刺激征不明显。3.并发症(1)硬脑膜下积液:发生率较高。1岁以下婴儿多掌握讲授法见。一般出现在化脓性脑膜炎开始正规治疗48--~72图片小时以后。临床特点为经治疗发热、意识改变、颅内举例法高压等临床表现不见好转,甚至逐渐加重,或在症状体征逐渐好转时病情又出现反复,并伴随进行性前卤饱满,颅缝分离。硬膜下试验穿刺是直接的确诊手段(正常液量在2ml以下)。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与炎症时便脑膜下积液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出以及发生炎性栓塞时局部渗透压增高、水分进入硬膜下腔有关。(2)脑室管膜炎:多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且37延误治疗的婴儿。临床特点为经抗生素治疗发热、惊既等症状持续存在,颈强直逐渐加重,脑脊液检查结果始终异常。易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3)脑积水:由脑膜炎症造成的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除一般神经系统症状外,患儿头颅呈进行性增大,颅缝裂开,头皮静脉扩张,患儿额大面小,眼呈落日状,头颅有“破壶”音。长期持续的颅内压增高脑积水可造成大脑皮层退行性萎缩,患儿神经系统功能逐渐倒退。5min(4)其他:炎症可导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如颅神经受累造成的耳聋、失明,以及脑实质病变产生的瘫痪、智力低下或癫痫等。[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性增高。*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数多达1000X10%/L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降低,蛋白质增多。脑脊液常规涂片检查和培养可进一讲授法步明确病因(表13一1)。还可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乳胶颗粒凝集法对脑脊液进行病原学检测
2.非典型表现 3 月以下患儿起病隐匿,常因缺 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而被忽略。表现为体温可升高或 降低,甚至出现体温不升,面色青灰,吸吮力差、拒 乳、呕吐,哭声高尖,两眼凝视,前囟饱满、张力增 高,头围增大或颅骨缝裂开,不典型性惊厥发作。由 于颅缝及囟门的缓冲作用,使颅内压增高与脑膜刺激 征不明显。 3.并发症 (1)硬脑膜下积液:发生率较高。1 岁以下婴儿多 见。一般出现在化脓性脑膜炎开始正规治疗 48-~72 小时以后。临床特点为经治疗发热、意识改变、颅内 高压等临床表现不见好转,甚至逐渐加重,或在症状 体征逐渐好转时病情又出现反复,并伴随进行性前囟 饱满,颅缝分离。硬膜下试验穿刺是直接的确诊手段 (正常液量在 2ml 以下)。其发生的机制可能与炎症时 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出以及发生炎性栓塞时 局部渗透压增高、水分进入硬膜下腔有关。 (2)脑室管膜炎:多见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且 延误治疗的婴儿。临床特点为经抗生素治疗发热、惊 厥等症状持续存在,颈强直逐渐加重,脑脊液检查结 果始终异常。易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3)脑积水:由脑膜炎症造成的脑脊液循环障碍 所致。除一般神经系统症状外,患儿头颅呈进行性增 大,颅缝裂开,头皮静脉扩张,患儿额大面小,眼呈 落日状,头颅有“破壶”音。长期持续的颅内压增高 可造成大脑皮层退行性萎缩,患儿神经系统功能逐渐 倒退。 (4)其他:炎症可导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如颅 神经受累造成的耳聋、失明,以及脑实质病变产生的 瘫痪、智力低下或癫痫等。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数增高、分类中性增高。 *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数多达 1000×106/L 以上,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降 低,蛋白质增多。脑脊液常规涂片检查和培养可进一 步明确病因(表 13—1)。还可采用对流免疫电泳法、 乳胶颗粒凝集法对脑脊液进行病原学检测。 了解 掌握 讲授法 图片 讲授法 图片 举例法 讲授法 5min 硬脑膜下积液 脑积水

表13-1各种情况的脑脊液改变糖白细胞数蛋白其他外观 潘氏试验情况(mml/L)(X10/L)(g/L) (ka)0.2-14 2.2-4.40~5正 0 69 1.96 清-明显减低除片培养可混注++~+++数百~数万,1~5化除性前 高(<2.2)见纸菌多形核为主膜炎涂片培养可减低毛玻+~+++数+~数百,增高结性脑常升高见结核离淋巴为主璃祥膜炎病毒抗体阳病率性脑 正常或高昂 多清±~++正常或数百 正常或稍 正常南性X头颅CTSmin硬膜下积液透照【治疗要点除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及支持疗法外,主要采取抗生素进行病原学治疗。1.病原治疗由于本病病情严重,进展迅速,应及早采用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抗生素剂量要足,必须静脉注射。在病原菌未明确时,自前主张选用头孢曲松钠(cefriaxone)每日100mg/kg,或头孢噻钠(cefotaxime),每日200mg/kg,治疗10~14天。病原菌明确后,根据不同的致病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表13—2)。表13-2治疗化脓性脑膜炎的抗生素选择化脓性脑膜炎的种类推荐的抗生素流感香血杆菌性脑膜炎氮芋西林、氧霉素、头孢味辛钠、头孢曲松然除炎链球菌性脑膜炎青霉素-G、头疱噻厉钠青霉素-G鳍膜炎球菌性脑膜炎草兰阴性菌脑膜炎头孢噻污钠、丁氮卡那霉薰金黄色葡莓球菌性脑膜炎乙氰茶青霉素、氨基糖式类、头孢噻污钠、头孢味辛钠、万古霉素、利福平新生儿脑膜炎氨下西林、氨基糖式类、头孢味辛钠、丁氨卡那霉素、头孢曲松钠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多种炎性因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一般用地塞米松0.6mg/kgd,分四次静脉给药,连续2-3天。3.并发症治疗硬膜下积液:多时行穿刺放液,硬膜下积脓,还需根据病原菌注入相应抗生素,必要时外科处理。脑室管膜炎:可作侧脑室控制性引流,并注入抗生素。脑积水:可行正中孔粘连松解、导水管扩张及脑脊液分流手术进行治疗。4.对症和支持治疗
头颅 CT [治疗要点] 除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及支持疗法外,主要 采取抗生素进行病原学治疗。 1.病原治疗 由于本病病情严重,进展迅速, 应及早采用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抗生素剂量 要足,必须静脉注射。在病原菌未明确时,目前主张 选用头孢曲松钠 (cefriaxone)每日 100mg/kg,或头 孢噻肟钠(cefotaxime),每日 200mg/kg,治疗 10~ 14 天。病原菌明确后,根据不同的致病菌选用敏感 的抗生素(表 13—2)。 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对多种炎性因子的产生有抑制作用。一般用地塞 米松 0.6 mg/kg•d,分四次静脉给药,连续 2-3 天。 3.并发症治疗 硬膜下积液:多时行穿刺放液,硬膜下积脓,还 需根据病原菌注入相应抗生素,必要时外科处理。 脑室管膜炎:可作侧脑室控制性引流,并注入抗 生素。 脑积水:可行正中孔粘连松解、导水管扩张及脑 脊液分流手术进行治疗。 4.对症和支持治疗 5min 硬膜下积液透照

①维持水、电平衡;②处理高热,控制惊厥和感染性休克:③降低颅内压【护理评估]10min图片1.健康史评估患儿病前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掌握讲授肤感染史,新生儿应询问生产史、脐带感染史。2.身体状况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检查患儿有无发热、头痛、呕吐、惊厥、嗜睡及昏迷。注意精神状态、面色、卤门是否隆起或紧张,有无脑膜刺激征。分析血液、脑脊液检查结果。3.心理社会状况婴幼儿化脑病死率仍很高,在我国可达80%,后遗症也较多。因此,应注意评估家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有焦虑或恐惧。【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1、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2.潜在并发症颅内高压症。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机体消耗增多有关。4.有受伤的危险与抽描有关。5.恐惧(家长的)与预后不良有关。[预期目标]1.患儿体温维持正常。2.患儿的颅内压能维持正常水平。3.患儿的营养供给能满足机体的需要。4.惠儿没有受伤的情况发生。5.患儿家长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护理措施1.维持正常的体温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绝对卧床休息。每4小时测体温1次,并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出汗后及时更衣,注意保暖。体温超过38.5℃时,及时给掌握讲授法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减少大脑氧的消耗,防止惊厥,并记录降温效果。遵医瞩给予抗生素治疗。2.病情观察、防治并发症(1)监测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卤门及瞳孔改变、躁动不安、频紧呕吐、肢体发紧等惊蕨先兆,说明有脑水肿。若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血压升高,说明有脑疝及呼吸衰竭。应经常巡视、密切观察、详细记录,以便及早发现给予急救处理。(2)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如患儿在治疗中发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前卤饱满、颅缝裂开、呕吐不止、频繁惊厥、应考虑有并发症存在。可作颅骨透照、头颅CT扫描检查等,以期早确诊并及时处理(3)做好抢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做好氧气、吸
①维持水、电平衡;②处理高热,控制惊厥和感 染性休克;③降低颅内压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患儿病前有无呼吸道、消化道或皮 肤感染史,新生儿应询问生产史、脐带感染史。 2.身体状况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检查患儿有 无发热、头痛、呕吐、惊厥、嗜睡及昏迷。注意精神 状态、面色、囟门是否隆起或紧张,有无脑膜刺激征。 分析血液、脑脊液检查结果。 3.心理社会状况 婴幼儿化脑病死率仍很高,在我 国可达 80%,后遗症也较多。因此,应注意评估家 长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有 焦虑或恐惧。 [常见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细菌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 颅内高压症。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 机体消耗增多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 与抽搐有关。 5.恐惧(家长的) 与预后不良有关。 [预期目标] 1.患儿体温维持正常。 2.患儿的颅内压能维持正常水平。 3.患儿的营养供给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4.患儿没有受伤的情况发生。 5.患儿家长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主动配 合各项治疗和护理。 *[护理措施] 1.维持正常的体温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绝对卧床休息。每 4 小时测体温 1 次,并观察热型及 伴随症状。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出汗 后及时更衣,注意保暖。体温超过 38.5℃时,及时给 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减少大脑氧的消耗,防止 惊厥,并记录降温效果。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2.病情观察、防治并发症 (1)监测生命体征:若患儿出现意识障碍、囟门 及瞳孔改变、躁动不安、频繁呕吐、肢体发紧等惊厥 先兆,说明有脑水肿。若呼吸节律不规则、瞳孔忽大 忽小或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血压升高,说明 有脑疝及呼吸衰竭。应经常巡视、密切观察、详细记 录,以便及早发现给予急救处理。 (2)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如患儿在治疗中发热不 退或退而复升,前囟饱满、颅缝裂开、呕吐不止、频 繁惊厥、应考虑有并发症存在。可作颅骨透照、头颅 CT 扫描检查等,以期早确诊并及时处理。 (3)做好抢救药品及器械的准备:做好氧气、吸 掌握 掌握 图片 讲授 讲授法 10min

引器、人工呼吸机、脱水剂、呼吸兴奋剂、硬脑膜下穿刺包及侧脑室引流包的准备。(4)药物治疗的护理:了解各种药的使用要求及副作用。如静脉用药的配伍禁忌;青霉素稀释后应在1小时内输完,防止破坏,影响疗效:高浓度的青霉素须避免渗出血管外,防止组织坏死;注意观察氯霉素的骨髓抑制作用,定期作血象检查;静脉输液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加重脑水肿:保护好静脉血管,保证静脉输液通畅: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3.保证营养供应保证足够热量摄人,根据患儿热量需要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以减轻胃的饱胀感,并防止呕吐发生。注意食物的调配,增加患儿食欲。频吐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观测吐情况并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惠儿每日热能摄人量,及时给予适当调整。4.防止外伤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呕吐后帮助患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呕叶吐物,减少不良刺激。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除大小便,保持臀部于燥,适当使用气垫等抗压力器材,预防褥疮的发生。注意患儿安全,躁动不安或惊厥时防坠床发生,防舌咬伤。5.健康教育(1)必须加强卫生知识的大力宣传,预防化脓性脑膜炎。凡与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触的易感儿均应服用利福平,每日20mg/kg,共4天。还可采用脑膜炎双球菌荚膜多糖疫苗在流行地区实施预防接种。(2)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关心和爱护,使其接受疾病的事实,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儿及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讲清治疗护理方法,使其主动配合。及时解除惠儿不适,取得惠儿及家长的信任。(3)对恢复期和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应进行功能训练,指导家长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护理,促使病情尽可能的康复。第三节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病毒性脑膜炎、脑炎(viralmeningitis,讲授法encephalitis)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轻者能自行缓解,危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病因]80%以上的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是由肠道病毒引10min起(如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其次为虫媒病毒(如乙脑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引器、人工呼吸机、脱水剂、呼吸兴奋剂、硬脑膜下 穿刺包及侧脑室引流包的准备。 (4)药物治疗的护理:了解各种药的使用要求及 副作用。如静脉用药的配伍禁忌;青霉素稀释后应在 1 小时内输完,防止破坏,影响疗效;高浓度的青霉 素须避免渗出血管外,防止组织坏死;注意观察氯霉 素的骨髓抑制作用,定期作血象检查;静脉输液速度 不宜太快,以免加重脑水肿;保护好静脉血管,保证 静脉输液通畅;记录 24 小时出入水量。 3.保证营养供应 保证足够热量摄人,根据患 儿热量需要制定饮食计划,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 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以减轻胃的饱胀 感,并防止呕吐发生。注意食物的调配,增加患儿食 欲。频吐不能进食者,应注意观测呕吐情况并静脉输 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监测患儿每日热能摄人量, 及时给予适当调整。 4.防止外伤 协助患儿洗漱、进食、大小便及 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做好口腔护理,呕吐后帮助患 儿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呕吐物,减少不良 刺激。做好皮肤护理,及时清除大小便,保持臀部干 燥,适当使用气垫等抗压力器材,预防褥疮的发生。 注意患儿安全,躁动不安或惊厥时防坠床发生,防舌 咬伤。 5.健康教育 (1)必须加强卫生知识的大力宣传,预防化脓性 脑膜炎。凡与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 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触的易感儿均应服用利福 平,每日 20mg/kg,共 4 天。还可采用脑膜炎双球 菌荚膜多糖疫苗在流行地区实施预防接种。 (2)对患儿及家长给予安慰、关心和爱护,使其 接受疾病的事实,鼓励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儿及 家长的接受程度,介绍病情,讲清治疗护理方法,使 其主动配合。及时解除患儿不适,取得患儿及家长的 信任。 (3)对恢复期和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应进 行功能训练,指导家长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护理, 促使病情尽可能的康复。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病 毒 性 脑 膜 炎 、 脑 炎 (viral meningitis , encephalitis)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 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轻者能 自行缓解,危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 [病因] 80%以上的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是由肠道病毒引 起(如柯萨基病毒、埃可病毒),其次为虫媒病毒(如乙 脑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疱疹病毒等。 讲授法 10min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Pediatric nursing.doc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绪论.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病的病因学(牙周病微生物学)、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特殊的局部解剖因素.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炎的伴发病变.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龈病.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炎(periodontitis).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外科治疗.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基础治疗 INITIAL THERAPY.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病的危险因素评估和预后.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医学(periodontal medicine).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病的预防和疗效维护.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理论课)牙周病药物治疗.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实验课)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 Subgingival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实验课)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实验课)龈上洁治术.ppt
- 《口腔内科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牙周病学,实验课)口腔卫生指导.ppt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五章 儿科技术.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一章 绪论(华北理工大学:陈长香).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三章 儿童保健.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二章 生长发育.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授课教案(讲稿)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一般护理法、协助检查诊断的操作、协助治疗的操作.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儿科护理学各章重点难点考点.doc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Genitourinary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Hematologic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Caring for Newborns.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住院患儿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Caring for Hospitalized Children and Family.ppsx
- 《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儿童营养 Child Nutrition.pp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