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透明(讲稿)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电磁感应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induced transparency,甘天奕 刘雨轩黄礼鸿
电磁感应透明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甘天奕 刘雨轩 黄礼鸿 1

目录·EIT简介·EIT理论1.原子体系推导2.光学体系推导·EIT应用1.无反转激光2.光延迟与光储存3.生物传感器(biosensor)2
目录 • EIT简介 • EIT理论 1.原子体系推导 2.光学体系推导 • EIT应用 1.无反转激光 2.光延迟与光储存 3.生物传感器(biosensor) 2

EIT简介EIT即electromagnetic1.2(a)222=2F3induced transparency,个人1.0认为更好的翻译是“电磁致介Clicur preuion0.8质透明化”。其物理图像简单0.6来说,是利用外加电磁场控制0.4材料的光响应特性(optical0.2response),从而在满足一定0.0条件时实现对特定波段透射率的显著提升。这一现象最早由Harris SE, Field JE,Imamoglu A.Nonlinear opticalprocessesusingelectromagneticallyinducedHarris和Imamoglu在理论上提transparency.PhysRevLett1990;64:1107.出,并且在1991年首次在锶原子的三能级体系上观测到。3
EIT简介 3 Harris SE, Field JE,Imamoglu A. Nonlinear optical processes using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Phys Rev Lett 1990;64:1107. EIT即electromagnetic induced transparency,个人 认为更好的翻译是“电磁致介 质透明化”。其物理图像简单 来说,是利用外加电磁场控制 材料的光响应特性(optical response),从而在满足一定 条件时实现对特定波段透射率 的显著提升。这一现象最早由 Harris和Imamoglu在理论上提 出,并且在1991年首次在锶原 子的三能级体系上观测到

EIT简介4d5d[51356][45926]570.3nmA.最早观测到EIT的是在锶的入p=337.1nm4d5p5s5p到4d5d跃迁,从透射谱[33827]可以清晰的看出,在加上对5s5p1P应于4d5p到4d5d跃迁的调制[21698]激光时,在本该被吸收的NOISSINSN337.1nm透射谱线上出现一尖峰Theory0.0-2oPROBELASERDETUNING(Cm-1)BollerKJ,ImamogluA,HarrisSE.Observationofelectromagneticallyinducedtransparency.PhysRevLett1991;66:2593.4
EIT简介 4 Boller KJ, Imamoglu A,Harris SE. Observation of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Phys Rev Lett 1991;66:2593. 最早观测到EIT的是在锶的 5s5p到4d5d跃迁,从透射谱 可以清晰的看出,在加上对 应于4d5p到4d5d跃迁的调制 激光时,在本该被吸收的 337.1nm透射谱线上出现一 尖峰

EIT简介近年在光学体系中,利用微腔W模式与光场的作用,可以模拟原子体系的三能级系统,同样0.80.6也观测到EIT现象。利用共振0.4n0.2吸收被消除时的粒子/光场分布EIT有许多光学上的应用。()3002001000100200300Frequencydetuning (MHz)TotsukaK,KobayashiN,TomitaM.Slow light incoupled-resonator-induced transparency.Phys Rev Lett2007;98:2139045
EIT简介 5 Totsuka K, Kobayashi N,Tomita M. Slow light in coupled-resonator-induced transparency. Phys Rev Lett 2007;98:213904. 近年在光学体系中,利用微腔 模式与光场的作用,可以模拟 原子体系的三能级系统,同样 也观测到EIT现象。利用共振 吸收被消除时的粒子/光场分 布EIT有许多光学上的应用

EIT理论(原子体系)Excitedstate[3)在原子体系中用bare-stateControl三能级体系推导EIT,probeProbe[2)为探测场,control为控制Metastablestate场一般远强于探测场。[1)GroundstateLiuYC,LiBB,XiaoYF.ElectromagneticallyinducedtransparencyinopticalmicrocavitiesNanophotonics,2017;6(5):789-8116
EIT理论(原子体系) 6 在原子体系中用bare-state 三能级体系推导EIT,probe 为探测场,control为控制 场一般远强于探测场。 Liu Y C , Li B B , Xiao Y F .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in optical microcavities. Nanophotonics,2017;6(5): 789–811

EIT理论(原子体系)在近似下可以得到体系的有效哈密顿量2HExcited state[3]+(2,032 +2,031+ H.c),ControlProbe在薛定绘景中求解各态概率Metastablestate[1Ground stateLiuYC,LiBB,XiaoYF.Electromagneticallyinduced transparency in optical microcavitiesNanophotonics,2017;6(5):789-811i.c
EIT理论(原子体系) 7 在近似下可以得到体系的有效哈密顿量 在薛定谔绘景中求解各态概率 Liu Y C , Li B B , Xiao Y F .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in optical microcavities. Nanophotonics,2017;6(5): 789–811

EIT理论(原子体系)假设处于基态的概率为1,可得稳态解iD2.12T22可以看出,在有控制场2.时原子处于激发态的概率降低,意味着吸收的减弱,对应于一个透明窗口。8
EIT理论(原子体系) 8 假设处于基态的概率为1,可得稳态解 可以看出,在有控制场Ω𝑐时原子处于 激发态的概率降低,意味着吸收的减 弱,对应于一个透明窗口

EIT理论(原子体系)1.2a=2F329利用原子体系的吸收与跃迁有P=Nμ13C*ipe0.8对比P=0XE可得×=Nμ13C*/E0.6o0.4NM130.2A2(A,A2 -[0.2 . [2) + [2(A,5, + 4F+7&,h0.0.6(b)0223=2T30.4Nμ13A0.2(A,F, +A,[)2(A.A)po2/uz0.0,h20.20.40.6232(A,F + A27,)2 + (A,A, -|2 272-(0 0)/(F3/2)Harris SE,Field JE,Kasapi A.Dispersiveproperties of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transparency.Phys.Rev.A46,R29(R)9
EIT理论(原子体系) 9 利用原子体系的吸收与跃迁有P=𝑁𝜇13𝑐3 ∗ 对比P=𝜀0𝜒𝐸可得𝜒 = 𝑁𝜇13𝑐3 ∗ /𝜀0𝐸 3 2 ' 13 2 2 3 2 2 1 2 c 1 2 2 0 N μ 1 Γ Γ Γ χ = Δ (Δ Δ - Ω - )+ (Δ Γ + Δ Γ ) ε Z 4 4 3 2 '' 13 2 2 2 2 3 1 2 2 1 2 c 0 N μ 1 Δ Γ Γ Γ χ = (Δ Γ + Δ Γ )- (Δ Δ - Ω - ) ε Z 2 2 4 2 3 2 2 2 2 3 1 2 2 1 2 c 1 Γ Γ Z = (Δ Γ + Δ Γ ) +(Δ Δ - Ω - ) 4 4 Harris SE, Field JE, Kasapi A. Dispersive properties of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Phys. Rev. A 46, R29(R)

EIT理论(光学体系)在光学体系中,我们利用光场模代替原子能级,因此将原子态替换为光场的产生潼灭算符,有效哈密顿量为-4,-1冶Hef=-△Fa2+J(aa, +a,a)+(Q,a +H.c.),同样可得场演化方程Inputa,-ija,-iQ,万1LiuYC,LiBB,XiaoYF.Electromagneticallyinducedtransparencyin optical microcavities.个Nanophotonics,2017;6(5):789811iOa10-210
EIT理论(光学体系) 10 在光学体系中,我们利用光场模代替 原子能级,因此将原子态替换为光场 的产生湮灭算符,有效哈密顿量为 Liu Y C , Li B B , Xiao Y F .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in optical microcavities. Nanophotonics,2017;6(5): 789–811 同样可得场演化方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pdf
- 《物理学报》:磁性材料的磁结构、磁畴结构和拓扑磁结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张志东).pdf
- 常州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基础》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1.1-1.2,不含视频).pdf
- 沈阳师范大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授课教案(Ⅰ,讲义,共八章,主讲教师:高天附).pdf
- 沈阳师范大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Ⅰ).docx
- 沈阳师范大学:《电磁学》课程授课教案(讲义,共八章,授课教师:毋妍妍).pdf
- 沈阳师范大学:《电磁学》课程教学大纲 Electromagnetics.pdf
- 沈阳师范大学:《激光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第一章 激光辐射概论(授课教师:陈秀艳).pdf
-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固体电子能带理论 第三节 紧束缚近似 第四节 克龙尼克-潘纳模型 第五节 晶体中电子的准经典运动 第六节 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论解释.pdf
-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固体电子能带理论 第二节 近自由电子近似(2/2).pdf
-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五章 固体电子能带理论 第一节 布洛赫定理 第二节 近自由电子近似(1/2).pdf
-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晶体振动和晶体的热学性质 第二节 能量量子化、声子 第三节 晶体的比热.pdf
-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及晶体类型 第一节 晶体的结合类型 第二节 晶体的结合的一般知识.pdf
-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四章 金属自由电子费米气体.pdf
-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二章 晶体的结合及晶体类型 第三节 非极性分子晶体的结合 第四节 离子晶体的结合 第五节 原子晶体的结合.pdf
-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晶体振动和晶体的热学性质 第五节 晶体的非简谐效应.pdf
-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三章 晶体振动和晶体的热学性质 第一节 一维晶格的振动.pdf
-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晶体结构及X射线衍射 第一节 晶体的特征及空间点阵 第二节 晶体结构的周期性.pdf
-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晶体结构及X射线衍射 第五节 晶体的对称性 第六节 晶体衍射的一般知识 第七节 晶体的衍射方程 第八节 几何结构因子.pdf
-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晶体结构及X射线衍射 第三节 晶列和晶面的表示 第四节 倒格子.pdf
- EPR徉谬和贝尔不等式(讲稿)EPR Paradox and Bell Inequality.pdf
- 北京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交流电.pdf
- 量子隧穿(讲稿).pdf
- 量子霍尔效应(讲稿).pdf
- 《量子光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光场的量子态与统计性质.pdf
- Plasmonics的前沿和应用(讲稿).pdf
- 表面等离激元光学和量子体系的交叉研究(讲稿).pdf
-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讲稿)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量子光学量子信息.pdf
- 北京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恒定磁场.pdf
- 北京大学:量子霍尔效应(物理学院:王韩腾、李欣蔚、张子豪).pdf
- 随机数及简明概率论(讲稿).pdf
- 《粒子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狭义相对论和对撞机运动变量.pdf
- ⻆角动量量耦合和Clebsch-Gordon系数(讲稿).pdf
- 蒙卡方法初步(讲稿).pdf
- 北京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静电场.pdf
- 表面等离激元导论(讲稿)Introduction to plasmonics.pdf
- 《粒子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粒子物理简介.pdf
-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教材)第10章 定态微扰论.pdf
- SPP的基本概念及物理(讲稿).pdf
-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实验)金属线膨胀实验.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