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实验)金属线膨胀实验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3
文件大小:479.8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实验)金属线膨胀实验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金属线膨胀实验概述物体因温度改变而发生的膨胀现象叫“热膨胀”。通常是指外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也有少数物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反而减小。在相同条件下,固体的膨胀比气体和液体小得多,直接测定固体的体积膨胀比较困难。但根据固体在温度升高时形状不变可以推知,一般而言,固体在各方向上膨胀规律相同。因此可以用固体在一个方向上的线膨胀规律来表征它的体膨胀。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原长为L.的物体受热后伸长量△L与其温度的增加量△t近似成正比,与原长L。也成正比,即:△L=αL.△t。式中α为固体的线热膨胀系数。实验证明: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是不同的。同学可对已配备的不锈钢棒、铜棒等进行测量并计算其线膨胀系数。一、实验目的1、了解金属热膨胀系数的测定原理和基本结构:2、掌握千分表和温度控制仪的使用方法:3、测量紫铜管的线膨胀系数。二、实验原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原长为L。(在t。=0℃时的长度)的物体受热温度升高,一般固体会由于原子的热运动加剧而发生膨胀,在tC温度时,伸长量为△L,它与温度的增加量△t(△t=t-to)近似成正比,与原长Lo也成正比,即:(1)AL=α×L×△t此时的总长是:(2)L, = Lo+△L式中α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它是固体材料的热学性质之一。在温度变化不大时,α是一个常数,可由式(1)和(2)得α=-.!(3)LotLot由上式可见,α的物理意义:当温度每升高1℃时,物体的伸长量△L与它在0℃时的长度之比。α是一个很小的量。当温度变化较大时,α可用t的多项式来描叙:α =A+Bt+Ct?

金属线膨胀实验 概述 物体因温度改变而发生的膨胀现象叫“热膨胀”。通常是指外压强不变的情况下,大多数 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也有少数物质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反而减小。在相同条件下,固体的膨胀比气体和液体小得多,直接测定 固体的体积膨胀比较困难。但根据固体在温度升高时形状不变可以推知,一般而言,固体在 各方向上膨胀规律相同。因此可以用固体在一个方向上的线膨胀规律来表征它的体膨胀。 物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原长为 L0 的物体受热后伸长量 L 与其温度的增加量 t 近似 成正比,与原长 L0 也成正比,即: L  L t  0 。式中  为固体的线热膨胀系数。实验证 明: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是不同的。同学可对已配备的不锈钢棒、铜棒等进行测量并计算 其线膨胀系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热膨胀系数的测定原理和基本结构; 2、 掌握千分表和温度控制仪的使用方法; 3、测量紫铜管的线膨胀系数。 二、实验原理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原长为 L0 (在 0 t =0℃时的长度)的物体受热温度升高,一般固体 会由于原子的热运动加剧而发生膨胀,在 t℃温度时,伸长量为△L,它与温度的增加量△t (△t=t- 0 t )近似成正比,与原长 L0 也成正比,即: △L=  ×L0 ×△t (1) 此时的总长是: Lt = L0 +△L (2) 式中  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它是固体材料的热学性质之一。在温度变化不大时,  是 一个常数,可由式(1)和(2)得 L t L L t Lt L 1 0 0 0       (3) 由上式可见,  的物理意义:当温度每升高 1℃时,物体的伸长量△L 与它在 0℃时的 长度之比。  是一个很小的量。当温度变化较大时,  可用 t 的多项式来描叙:  =A+Bt+C 2 t +

式中A,B,C为常数。在实际的测量当中,通常测得的是固体材料在室温1,下的长度L,及其在温度t,至t,之间的伸长量,就可以得到热膨胀系数,这样得到的热膨胀系数是平均热膨胀系数α:~L,-LAL2(4)α~L(t2 -t) L(t2-t)式中L,和L,分别为物体在t,和t,下的长度,△L21=L,-L,是长度为L,的物体在温度从t,升至t,的伸长量。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L21,L,,和t2。为了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我们需要得到精确的α,这样不仅要对△L21t,和t,进行精确的测量,还要扩大到对△L,和相应的温度t的测量。即:(5)NL,=αL(t, -t)1,2,...在实验中我们等温度间隔的设置加热温度,从而测量对应的一系列△L。将所得到的测量数据采用逐差法进行处理,通过计算可得到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平均热膨胀系数α。三、实验仪器1 台1、DH4608T热学综合实验仪-温度控制器1台2、透光真空管式炉1块3、千分尺1套4、紫铜棒(尺寸@8mm×150mm)四、实验步骤1、先将安置好温度传感器探头的待测样品从左端插入管式炉:在待测样品两端分别插入石英棒,使待测样品大致位于管式炉中心位置;将预紧微调组件和千分表固定套分别安装在左右锁紧机构中,并调节至合适位置;缓慢调节预紧微调螺钉,使千分表读数增加到约0.2mm位置。2、将待测样品测温PT100输出插头插入"PT100转接输入插座”:将"PT100转接输出插座”与温度控制器面板PT100"连接起来;将温度控制器面板“加热电流输出”与测试架“加热电流+"和“加热电流-"对应相连。3、开启加热控制,调节加热电流大小,设定控温点,记录样品上的实测温度值和千分表上读数值L(当待测样品温度趋于稳定后开始读数)

式中 A,B,C 为常数。 在实际的测量当中,通常测得的是固体材料在室温 1 t 下的长度 L1 及其在温度 1 t 至 2 t 之 间的伸长量,就可以得到热膨胀系数,这样得到的热膨胀系数是平均热膨胀系数  :     1 2 1 21 1 2 1 2 1 L t t L L t t L L        (4) 式中 L1 和 L2 分别为物体在 1 t 和 2 t 下的长度,△ L21= L2 - L1 是长度为 L1 的物体在温度 从 1 t 升至 2 t 的伸长量。在实验中我们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L21, L1, 1 t 和 2 t 。 为了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我们需要得到精确的  ,这样不仅要对 L21, 1 t 和 2 t 进行 精确的测量,还要扩大到对 Li1 和相应的温度 i t 的测量。即: ( ) 1 1 1 L L t t  i  i  i=1,2,3,. (5) 在实验中我们等温度间隔的设置加热温度,从而测量对应的一系列 Li1 。将所得到的 测量数据采用逐差法进行处理,通过计算可得到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平均热膨胀系数  。 三、实验仪器 1、 DH4608T 热学综合实验仪-温度控制器 1 台 2、 透光真空管式炉 1 台 3、 千分尺 1 块 4、 紫铜棒(尺寸 Ф8mm×150mm) 1 套 四、实验步骤 l、先将安置好温度传感器探头的待测样品从左端插入管式炉;在待测样品两端分别插入 石英棒,使待测样品大致位于管式炉中心位置;将预紧微调组件和千分表固定套分别安装在 左右锁紧机构中,并调节至合适位置;缓慢调节预紧微调螺钉,使千分表读数增加到约 0.2mm 位置。 2、将待测样品测温 PT100 输出插头插入“PT100 转接输入插座”;将“PT100 转接输出插座” 与温度控制器面板“PT100”连接起来;将温度控制器面板“加热电流输出”与测试架“加热电流 +”和“加热电流-”对应相连。 3、开启加热控制,调节加热电流大小,设定控温点,记录样品上的实测温度值和千分表 上读数值 L(当待测样品温度趋于稳定后开始读数)

4、根据数据t和L,用逐差法计算线热膨胀系数。五、数据处理金属线胀现象的研究实验数据表格待测样品:紫铜棒Lo=150mm实测样品温度T(℃)千分表读数L(μm)实测样品温度T(℃)千分表读数L(μm)姓名班级日期教师签字1、求aAL= :Z=1AL=(代入原始数据)=(计算结果)m=*****mmAL=(代入原始数据)=*****/°Cα=Lo-△T2、计算Ua先求U,AL的A类不确定度: (4L - AL,)2UA==(代入原始数据)=(保留两位有效数字)μm5(5 1)AL的B类不确定度:Ug=等(取A仪=1μm)=0.58μm所以,△L的合成不确定度:U应=/U+U=(代入数据)=(保留两位有效数字)mm=(代入数据)=(保留一位有效数字)/℃于是,Ua=3、结果表达式:α=α±U=(±)/℃(土前面的数字要对齐后面的数字)六、思考题本实验中利用逐差法处理测量的10次样品长度与样品温度,请问能否采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尝试比较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的优缺点

4、根据数据 t 和 L,用逐差法计算线热膨胀系数。 五、数据处理 金属线胀现象的研究实验数据表格 待测样品:紫铜棒 L0=150mm 实测样品温度 T(ºC) 千分表读数 L(μm) 实测样品温度 T(ºC) 千分表读数 L(μm) 班级 姓名 教师签字 日期 1、求α ∆̅̅̅𝐿̅ = 1 5 ∑ ∆𝐿𝑖 5 𝑖=1 =(代入原始数据)=(计算结果)μm=*****mm 𝛼̅ = ∆̅̅̅𝐿̅ 𝐿0∙∆𝑇 =(代入原始数据)=*****/ºC 2、计算𝑈𝛼̅ 先求𝑈∆̅̅̅𝐿̅,ΔL 的 A 类不确定度: 𝑈𝐴 = √ ∑ (∆̅̅̅𝐿̅ − ∆𝐿𝑖) 5 2 𝑖=1 5(5 − 1) = (代入原始数据)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μm ΔL 的 B 类不确定度: 𝑈𝐵 = ∆仪 √3 (取∆仪= 1𝜇𝑚) = 0.58𝜇𝑚 所以,ΔL 的合成不确定度: 𝑈∆̅̅̅𝐿̅ = √𝑈𝐴 2 + 𝑈𝐵 2 = (代入数据)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mm 于是,𝑈𝛼̅ = 𝑈∆̅̅̅𝐿̅ 𝐿0∙∆𝑇 = (代入数据) =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ºC 3、结果表达式:α = 𝛼̅ ± 𝑈𝛼̅ = ( ± )/ºC (±前面的数字要对齐后面的数字) 六、思考题 本实验中利用逐差法处理测量的 10 次样品长度与样品温度,请问能否采用最小二乘法 处理?尝试比较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的优缺点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