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University Physics B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UniversityPhysics(B)课程代码:TMP0919,TMP0920课程性质公共基础理论课必修)适用专业:计算机、环境、轻化等各专业开课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总学分数:4.5总学时数:72学时编写年月:2019年6月修订年月:2021年10月执笔:李文华课程负责人(签名):简基康专业负责人(签名):雷亮一、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是高等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大学物理》(B)课程内容包括:质点力学,振动和波动,波动光学,电磁学。1.Courseintroduction:University physics B is intended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science or engineeringThe basic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re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cultivatescientific quality, which is necessary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The contentscovered in universityPhysics Bis concerned withmechanics for particles and rigidbody,oscillations and wave motion, wave optics,electromagnetism.2教学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1)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2:基础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和原理,解决工程技术中的基本物理问题;教学目标3: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University Physics(B) 课程代码:TMP0919,TMP0920 课程性质:公共基础理论课(必修) 适用专业:计算机、环境、轻化等各专业 开课单位: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总学分数:4.5 总学时数: 72学时 编写年月: 2019年6月 修订年月:2021年10月 执 笔:李文华 课程负责人(签名):简基康 专业负责人(签名):雷亮 一、课程简介和教学目标 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是高等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课程所 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 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大学物理》(B)课程内容包括: 质点力学, 振动和波动,波动光学,电磁学。 1.Course introduction: University physics B is intended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science or engineering. The basic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re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cultivate scientific quality, which is necessary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The contents covered in university Physics B is concerned with mechanics for particles and rigid body, oscillations and wave motion, wave optics, electromagnetism. 2 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1) 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 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2:基础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和原理,解决工程 技术中的基本物理问题; 教学目标3: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学目标4:思政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养、家国情怀的培养。3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表1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教学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权重1.问题分析-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教学目标0.25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1、2、3、4二、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进度安排课教学进度学生学习评价教学课内教学内容课程思政点时任务(章节)方式目标1.1适量及其代数运算1.2参考系坐标系培养坚韧不拔、持教学质点之以恒的科学素掌握质点运目标作业第1章质1.3质点运动的描述动描述方法,养;4考试能够求解运点运动学之一1、2、培养积极向上的学动方程1.4质点运动的描述3、4习生活态度;之二1.5相对运动2.1牛顿运动定律了解牛顿运2.2动量定理和动量教学辨证唯物主义世界动定律的基作业守恒定理目标第2章质本原理,能够观:内因和外因;d运用动力学敢于担当,培养家2.3功功能定理1、2、考试点动力学方程解决常国情怀。3、42.4势能机械能守恒见问题定律掌握描述简8.1简谐振动的规律1、引导学生建立科作业教学旋转失量法谐振动的各学探索的精神。目标考试8.2简谐振动的能量物理量、振动2、培养学生辩证唯1、2、8.3简谐振动的合成的运动学和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动力学特征,3、4第8章振动学思维方法,穿插并能解决一6学基础些基本问题案例。3、宣扬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教学目标4:思政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积极进取的科学态 度、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养、家国情怀的培养。 3 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表1 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教学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支撑权重 教学目标 1、2、3、4 1.问题分析–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 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 0.25 二、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进度安排 课 时 教学进度 (章节) 课内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 任务 课程思政点 评价 方式 教学 目标 4 第1章 质 点运动学 1.1适量及其代数运算 1.2 参考系 坐标系 质点 1.3 质点运动的描述 之一 1.4 质点运动的描述 之二 1.5 相对运动 掌握质点运 动描述方法, 能够求解运 动方程 培养坚韧不拔、持 之以恒的科学素 养; 培养积极向上的学 习生活态度; 作业 考试 教学 目标 1、2、 3、4 8 第2章 质 点动力学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动量定理和动量 守恒定理 2.3 功 功能定理 2.4 势能 机械能守恒 定律 了解牛顿运 动定律的基 本原理,能够 运用动力学 方程解决常 见问题 辨证唯物主义世界 观:内因和外因; 敢于担当,培养家 国情怀。 作业 考试 教学 目标 1、2、 3、4 6 第8章振动 学基础 8.1简谐振动的规律 旋转矢量法 8.2 简谐振动的能量 8.3简谐振动的合成 掌握描述简 谐振动的各 物理量、振动 的运动学和 动力学特征, 并能解决一 些基本问题 1、引导学生建立科 学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辩证唯 物主义世界观和科 学思维方法,穿插 案例。 3、宣扬工匠精神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 作业 考试 教学 目标 1、2、 3、4

9.1机械波的形成传掌握波动学1、不要被表面现象作业教学播和描述的基本概念所迷惑,要挖掘里目标考试9.2平面简谐波的波和描述方法,面的原理,才是真1、2、函数第9章波正的学习。能够分析处8动学基础9.3波的能量理简单波动2、对立统一。3、43、而不含,追求9.4波的叠加和干涉问题真理的科学研究态9.5驻波度。10.1光源光的相干性掌握光的干要透过表象看见真作业教学10.2杨氏双缝干涉涉基本原理理;普于总结,温目标考试10.3光程与光程差和实现方法。故而知新。第10章光1、2、10.4薄膜干涉6的干涉10.5迈克耳逊干涉仪3、411.1单缝夫琅禾费衍掌握光的衍1、增强文化自信,作业教学射射原理、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目标考试法,能够分析11.2光栅衍射怀。第11章光1、2、解决衍射间11.3光的偏振2、培养学生实事求的衍射和6题;理解偏3、4偏振是和理性质疑敢于原理,掌握偏创新的科学素养。振计算和实现方法。作业教学考试目标2总复习1、2、3、44.1电场电场强度掌握静电场作业教学1、引导学生做事情的基本物理4.2电通量高斯定理目标考试要抓主次,从整体4.3电势量的概念以1、2、及高斯定理着眼的学习习惯。第4章真3、4并会运用。空中的静82、启发学生在在解电场决问题的时,从简单出发,循序渐进,推广到最一般情况。5.1静电场中的导体1、引导学生来解决作业了解导体静教学5.2静电场中的电介生活中存在的间电平衡的条目标考试质题。1、2、件;了解介5.3电容电场的能2、培养学生辩证唯量3、4质的极化机物主义世界观和科第5章导理以及电场体和电介学思维方法,穿插6质中的静分布,了解案例宣扬工匠精神电场介质中的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斯定理及电值观。容器相关知识。6.1磁场磁感应强度掌握稳恒电1、引导学生讲基础作业教学6.2磁场的高斯定理流的磁场的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目标第6章稳考试与安倍环路定律基本概念和结合,并且把基础恒电流的101、2、6.3磁力知识用到实际中计算方法磁场6.4磁介质中的磁场去,解决实际问题。3、42、培养学生辩证唯
8 第9章 波 动学基础 9.1机械波的形成 传 播和描述 9.2 平面简谐波的波 函数9.3波的能量 9.4波的叠加和干涉 9.5 驻 波 掌握波动学 的基本概念 和描述方法, 能够分析处 理简单波动 问题 1、不要被表面现象 所迷惑,要挖掘里 面的原理,才是真 正的学习。 2、对立统一。 3、锲而不舍,追求 真理的科学研究态 度。 作业考试 教学目标1、2、 3、4 6 第10章 光 的干涉 10.1光源 光的相干性 10.2 杨氏双缝干涉 10.3光程与光程差 10.4薄膜干涉 10.5迈克耳逊干涉仪 掌握光的干 涉基本原理 和实现方法。 要透过表象看见真 理;善于总结,温 故而知新。 作业考试 教学目标1、2、 3、4 6 第11章 光 的衍射和 偏振 11.1 单缝夫琅禾费衍 射11.2光栅衍射 11.3光的偏振 掌握光的衍 射原理、方 法,能够分析 解决衍射问 题;理解偏振 原理,掌握偏 振计算和实 现方法。 1、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他们的爱国情 怀。2、培养学生实事求 是和理性质疑敢于 创新的科学素养。 作业考试 教 学 目 标 1、2、 3、4 2 总复习 作业考试 教学目标1、2、 3、4 8 第4章 真 空中的静 电场 4.1 电场 电场强度 4.2 电通量 高斯定理 4.3 电势 掌握静电场 的基本物理 量的概念以 及高斯定理 并会运用。 1、引导学生做事情 要抓主次,从整体 着眼的学习习惯。 2、启发学生在在解 决问题的时,从简 单出发,循序渐进, 推广到最一般情 况。 作业考试 教学目标1、2、 3、4 6 第5章 导 体和电介 质中的静 电场 5.1 静电场中的导体 5.2 静电场中的电介 质5.3 电容 电场的能 量 了解导体静 电平衡的条 件;了解介 质的极化机 理以及电场 分布,了解 介质中的高 斯定理及电 容器相关知 识。 1、引导学生来解决 生活中存在的问 题。2、培养学生辩证唯 物主义世界观和科 学思维方法,穿插 案例宣扬工匠精神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作业考试 教学目标1、2、 3、4 10 第6章 稳 恒电流的 磁场 6.1 磁场 磁感应强度 6.2 磁场的高斯定理 与安倍环路定律 6.3 磁力 6.4 磁介质中的磁场 掌握稳恒电 流的磁场的 基本概念和 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讲基础 知识和专业知识相 结合,并且把基础 知识用到实际中 去,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辩证唯 作业考试 教学目标1、2、 3、4

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思维方法,穿插案例宜扬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1电磁感应定律掌握法拉第作业1、培养学生终身学教学7.2动生和感生电动电磁感应定习的科学素养;考试目标第7章电势律及相关计2、敢于质疑权威,磁感应电7.3自感与互感磁场算;了解麦克51、2、磁场的能量斯韦电磁场培养创新精神。理论。7.4麦克斯韦电磁场3、4理论作业教学考试目标2总复习1、2、3、4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我校理、工科本科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激励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自学等教学形式。3.1课堂讲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突出问题的物理图象、物理过程以及物理意义;物理概念的讲解要科学、明确,避免陷入繁复的数学推导之中;要注重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分析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演示实验、CAI和其它教学媒体、教学课件的作用,以适当增加单位学时的教学信息量和降低理解的难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3.2 课后自学部分教学要求属于了解的内容以及本大纲中列出的自学材料,限于学时,教师可以给出自学提纲和要求,让学生课后自学。3.3习题课和讨论课习题课和讨论课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应在教师引导下以讨论、交流为主,习题课以典型例题的分析,学生平时作业暴露的问题为主。讨论课,教师应提前布置课堂讨论题目,认真组织,可以安
物主义世界观和科 学思维方法,穿插 案例宣扬工匠精神 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6 第7章 电 磁感应 电 磁场 7.1 电磁感应定律 7.2 动生和感生电动 势 7.3 自感与互感 磁场 的能量 7.4 麦克斯韦电磁场 理论 掌握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 律及相关计 算;了解麦克 斯韦电磁场 理论。 1、培养学生终身学 习的科学素养; 2、敢于质疑权威, 培养创新精神。 作业 考试 教学 目标 1、2、 3、4 2 总复习 作业 考试 教学 目标 1、2、 3、4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我校理、 工科本科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 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 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 教育理念;应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 学习,激励个性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自学 等教学形式。 3.1 课堂讲授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突出问题的物理图象、物理过程以及物理意义; 物理概念的讲解要科学、明确,避免陷入繁复的数学推导之中;要注重物理思 想、物理方法的分析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演示实验、 CAI 和其它教学媒体、教学课件的作用, 以适当增加单位学时的教学信息量和降低理解的难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率。 3.2 课后自学 部分教学要求属于了解的内容以及本大纲中列出的自学材料,限于学时, 教师可以给出自学提纲和要求,让学生课后自学。 3.3 习题课和讨论课 习题课和讨论课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 教学环节,应在教师引导下以讨论、交流为主,习题课以典型例题的分析,学生平时作业 暴露的问题为主。 讨论课,教师应提前布置课堂讨论题目, 认真组织, 可以安

排重点发言,做好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习题课、讨论课的教学时数应不少于总教学时数的10%。3.4课外作业为加深和巩固对所学基础理论的理解,训练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每次课后,教师应适当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习题的选取应注重基本概念,强调基本训练,贴近应用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以计算性小题为主,平均每次课(以2学时计)4~6题为宜。3.5考试与成绩评定本课程分两学期开课,宜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开设,每学期的学时数均为64学时。期末考试分电类和非电类,由命题组从试题库中组题(占90%),少量试题可以自拟(占10%)。一般实行统一考试,流水评卷。鼓励教师进行考核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探讨,经学院批准任课教师可以自主考试;统一考试的班级,学生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以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为宜。教师平时应注意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水平以及出勤情况。平时成绩包括测验、课外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的发言、指定章节的自学学习笔记、专题小论文、课堂纪律和考勤等。平时成绩的评定必须客观、有根据,并尽可能量化。四、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范仰才主编,《简明大学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张三慧编著,《大学基础物理学》,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程守洙主编,《普通物理学》,共三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钟韶主编,《大学物理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本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两部分,具体考核指标如下表。一级考核指标二级考核指标三级考核指标支撑教指标内分数比指标内分数比指标内容分数比例%容容例%例%学目标理论10010考勤1001.1平时教学目
排重点发言,做好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习题课、讨论课的教学 时数应不少于总教学时数的 10 。 3.4 课外作业 为加深和巩固对所学基础理论的理解, 训练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技巧和 方法,每次课后,教师应适当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习题的选取应注重基本概 念,强调基本训练,贴近应用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以计算性小题为主,平均每次课 (以 2 学时计) 4~6 题为宜。 3.5 考试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分两学期开课, 宜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开设,每学期的学时数 均为 64 学时。期末考试分电类和非电类,由命题组从试题库中组题(占 90 ), 少量试题可以自拟(占 10 )。 一般实行统一考试,流水评卷。 鼓励教师进行 考核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探讨,经学院批准任课教师可以自主考试;统一考试的班 级, 学生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以考试成绩占 70 、 平时成 绩占 30 为宜。教师平时应注意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水平以及出勤情况。 平时成绩包括测验、课外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的发言、指定章节的自学学习 笔记、专题小论文、课堂纪律和考勤等。平时成绩的评定必须客观、有根据,并尽可 能量化。 四、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范仰才主编,《简明大学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张三慧编著,《 大学基础物理学》,上、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 程守洙主编,《 普通物理学》,共三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 钟韶主编,《 大学物理教程》, 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两部分,具体考核指标如下表。 一级考核指标 二级考核指标 三级考核指标 指标内 容 分数比 例% 指标内 容 分数比 例% 指标内容 分数比 例% 支撑教 学目标 理论 100 1.1平时 10 考勤 100 教学目

1.2作业20作业完成50标1、2、进度3基本概念2025正确性5创新性1001.3考试70评分附录各类教学环境评分标准作业评分标准等级优(90-100)良(80-90)中(70-80)及格(60-70)差(<60)内容按时按时延迟补交补交按时完成(权重0.1)概念掌握程度概念正确概念正确概念正确概念基本正确概念不清(权重0.4)解决问题思路思路清晰、方法有思路清晰、思路基本清思路基本清思路不清(权重0.4)效晰、方法也有晰,缺乏逻方法有效晰、方法也基辑性效本可行创新性思维缺少创新性缺少创新性解决问题思路独特创新性不足有效(权重0.1)
附录 各类教学环境评分标准 作业评分标准 标1、2、 3 1.2作业 20 作业完成 进度 50 基本概念 20 正确性 25 创新性 5 1.3考试 70 评分 100 等级 内容 优(90-100) 良(80-90) 中(70-80) 及格(60-70) 差(<60) 按时完成 (权重0.1) 按时 按时 延迟 补交 补交 概念掌握程度 (权重0.4) 概念正确 概念正确 概念正确 概念基本正确 概念不清 解决问题思路 (权重0.4) 思路清晰、方法有 效 思路清晰、 方法有效 思路基本清 晰、方法也有 效 思路基本清 晰、方法也基 本可行 思路不清 晰,缺乏逻 辑性 创新性思维 (权重0.1) 解决问题思路独特 有效 创新性不足 缺少创新性 缺少创新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University Physics A.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University Physics A(2025).pdf
- 重庆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指导书(教案讲义,共三十四个实验).pdf
- 重庆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pdf
-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实验)热功当量的测量.pdf
-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实验)不良导体导热现象的研究——导热系数的测量.pdf
-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实验)霍尔效应实验.pdf
-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实验)弦振动的研究.pdf
-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实验)气垫导轨综合实验.pdf
-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实验)金属线膨胀实验.pdf
- SPP的基本概念及物理(讲稿).pdf
-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资源(参考教材)第10章 定态微扰论.pdf
- 《粒子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粒子物理简介.pdf
- 表面等离激元导论(讲稿)Introduction to plasmonics.pdf
- 北京大学:《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静电场.pdf
- 蒙卡方法初步(讲稿).pdf
- ⻆角动量量耦合和Clebsch-Gordon系数(讲稿).pdf
- 《粒子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狭义相对论和对撞机运动变量.pdf
- 随机数及简明概率论(讲稿).pdf
- 北京大学:量子霍尔效应(物理学院:王韩腾、李欣蔚、张子豪).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University Physics C.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简明大学物理教案(96学时).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大学物理课程教案(128学时).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资源(授课教案)大学物理课程教案(72学时).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0章 矢量及矢量计算.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力学 第1章 质点运动学.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力学 第2章 质点动力学.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篇 力学 第3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热学 第4章 气体动理论.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篇 热学 第5章 热力学基础.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振动与波动 第6章 振动学基础(无动画).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三篇 振动与波动 第7章 波动学基础(无动画).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篇 波动光学 第8章 光的干涉(无动画).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篇 波动光学 第9章 光的衍射.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篇 波动光学 第10章 光的偏振.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1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库仑定律、电场、电场强度、电场强度的计算).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1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1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等势面、电势梯度、电势、电势差).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2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电介质(静电场中的导体).pdf
- 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篇 电磁学 第12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电介质(静电场中的电介质).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