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二)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X
文档页数:13
文件大小:73.42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二)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曲华師范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学院:物理工程学院课程名称:大学物理II英文名称:诊CollegePhysicsII课程代码:07270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理论:54实践/实验:18学3分:1-12周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物理楼三阶二适用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执笔人:李晓曼.审核人:批准人:李晓曼李晓曼课程负责人:授课教师:修订日期:2022年11月05日

学 院: 物理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 II 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II 课程代码: 072702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计划学时:理论:54 实践/实验:18 学 分: 3 授课时间: 1-12 周 授课地点: 物理楼三阶二 适用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执笔人: 李晓曼 审核人: 批准人: 课程负责人: 李晓曼 授课教师: 李晓曼 修订日期:2022 年 11 月 05 日

《大学物理Ⅱ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大学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是工程技术的基础。《大学物理II》是高等理工科院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即是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重要的科学素养教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学生将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及技术基础课的学奠定必要的物理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利用物理的科学观、逻辑观开展相关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具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同时,学生毕业后也将具备严谨和诚实的科学态度,具备问题分析和研究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指导,以高等院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系统讲授电磁学、电磁感应定律、几何光学、波动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简介等内容,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物理概念、理论、和思想方法的基础上,科学严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课程目标1:全面认识并系统掌握物理学中电磁学、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初步应用物理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2:学会熟练运用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中的矢量运算、微积分等知识和数学思维来分析解决有关物理学问题。课程目标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特征、性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归纳、建模,能将带电物体简化为点电荷、电偶极子或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无限长载流导线等理想模型,并运用该物理学模型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相关专业领域中的科学问题。课程目标4:学会物理学规律探索和应用过程中的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假想等方法,就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探索思维能力。1 /12

《大学物理 II》课程教学大纲 1 / 12 一、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 互转化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是工程技术的基础。《大 学物理 II》是高等理工科院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 大学物理课程即是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重要的科学素养教育课程。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一方面,学生将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为后续专 业基础课及技术基础课的学奠定必要的物理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将能够系统地 利用物理的科学观、逻辑观开展相关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具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同时, 学生毕业后也将具备严谨和诚实的科学态度,具备问题分析和研究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指导,以高等院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的培养目 标为依据,系统讲授电磁学、电磁感应定律、几何光学、波动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 物理简介等内容,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物理概念、理论、和思想方法的基础上,科学严 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真 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课程目标 1:全面认识并系统掌握物理学中电磁学、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 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初步应用物理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2:学会熟练运用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中的矢量运算、微积分等知识和数学 思维来分析解决有关物理学问题。 课程目标 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特征、性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 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归纳、建模,能将带电物体简化为点电荷、电偶 极子或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无限长载流导线等理想模型,并运用该物理学模型的理论 和研究方法解决相关专业领域中的科学问题。 课程目标 4:学会物理学规律探索和应用过程中的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 科学抽象、类比、假想等方法,就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并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一定 的创新探索思维能力

《大学物理ⅡI》课程教学大纲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具体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1:全面认识并系统掌握物理学中电磁学、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初步应用物理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2:学会熟练运用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中的矢量运算、微积分等知识和数学思维来分析解决有关物理学问题。课程目标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特征、性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归纳、建模,能将带电物体简课程目标化为点电荷、电偶极子或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无限长载流导线等理想模型,并运用该物理学模型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相关专业领域中的科学问题。课程目标4:学会物理学规律探索和应用过程中的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假想等方法,就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探索思维能力。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毕业要求指标点1-1:熟练掌握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VV建模、求解的数学基本原理,并了解相关软件的操作与应用1-2:熟练掌握与新能源相关的材料、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毕业要求1:知识,以及材料合V工程知识成、表征、机理分析、器件设计组装与测试等基本操作技能1-3: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工程知识与技能1-4: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在实际工业工程中的实践与应用毕业要求2:V2-1:了解本领域的2 /12

《大学物理 II》课程教学大纲 2 / 12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具体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全面认识并系统掌握物理学中电磁学、光学、 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等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具备初步应用物理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 力。 课程目标 2:学会熟练运用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中的矢量运 算、微积分等知识和数学思维来分析解决有 关物理学问题。 课程目标 3: 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特征、性质, 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 行合理的简化、归纳、建模,能将带电物体简 化为点电荷、电偶极子或无限大均匀带电平 面、无限长载流导线等理想模型,并运用该物 理学模型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相关专业领 域中的科学问题。 课程目标 4: 学会物理学规律探索和应用过程中的观察、 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 假想等方法,就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 发展趋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具 备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等良好 的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探索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 1-1:熟练掌握与新 能源材料与器件相 关的数学基础知识, 建模、求解的数学基 本原理,并了解相关 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 √ √ 1-2:熟练掌握与新 能源相关的材料、物 理、化学等基础理论 知识,以及材料合 成、表征、机理分析、 器件设计组装与测 试等基本操作技能 √ 1-3:掌握新能源材 料与器件领域的基 础工程知识与技能 √ 1-4:了解新能源材 料与器件领域在实 际工业工程中的实 践与应用 √ 毕业要求 2: 2-1:了解本领域的 √

《大学物理I》课程教学大纲问题分析前沿信息、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动态2-2:掌握文献及专业信息的来源和获取方法2-3:初步具备运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基本原理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大学物理II》包含第九至十六章,内容涵盖了电磁学、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相关知识。第九章内容为静电场,了解电磁学的发展史及其在生活各方面,特别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科学实验观,熟练掌握静电场的基础理论,库仑定律和电场叠加原理:熟练掌握和应用反映静电场性质的两条基本定理,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明确认识静电场是有源场和保守场:熟练掌握静电场电势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学会用电场叠加原理、高斯定理、电场强度和电势关系求解电场强度;学会用电势的定义和电势叠加原理求解电势;了解电偶极子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在均匀电场中的受力和运动。第十章内容为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掌握静电平衡的条件,掌握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的电荷、电势、电场分布;了解电介质的极化机理,掌握电位移矢量和电场强度的关系.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并会用它来计算电介质中对称电场的电场强度;掌握电容器的电容,能计算常见电容器的电容;理解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掌握电场能量的计算方法。第十一章内容为恒定磁场,理解恒定电流产生的条件,理解电流密度和电动势的概念:掌握描述磁场的物理量一一磁感强度的概念,理解它是量点函数;理解毕奥一萨伐尔定律,能利用它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强度;理解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理解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强度的条件和方法;理解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公式,能分析电荷在均匀电场和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了解磁矩的概念;了解磁介质的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第十二章内容为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来计算感应电动势,并判明其方向;理解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本质,3/12

《大学物理 II》课程教学大纲 3 / 12 问题分析 前沿信息、发展趋势 以及国内外新能源 产业的发展战略和 动态 2-2:掌握文献及专 业信息的来源和获 取方法 √ 2-3:初步具备运用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相关的自然科学与 工程技术基本原理 分析专业问题的能 力 √ 三、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 II》包含第九至十六章,内容涵盖了电磁学、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 力学等相关知识。 第九章内容为静电场,了解电磁学的发展史及其在生活各方面,特别是材料科学领 域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科学实验观,熟练掌握静电场的基础理论,库仑定律和电场 叠加原理;熟练掌握和应用反映静电场性质的两条基本定理,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明 确认识静电场是有源场和保守场;熟练掌握静电场电势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学会用电场 叠加原理、高斯定理、电场强度和电势关系求解电场强度;学会用电势的定义和电势叠 加原理求解电势;了解电偶极子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在均匀电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第十章内容为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掌握静电平衡的条件,掌握导体处于静电 平衡时的电荷、电势、电场分布;了解电介质的极化机理,掌握电位移矢量和电场强度 的关系.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并会用它来计算电介质中对称电场的电场强度;掌 握电容器的电容,能计算常见电容器的电容;理解电场能量密度的概念,掌握电场能量 的计算方法。 第十一章内容为恒定磁场,理解恒定电流产生的条件,理解电流密度和电动势的概 念;掌握描述磁场的物理量——磁感强度的概念,理解它是矢量点函数;理解毕奥-萨 伐尔定律,能利用它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磁感强度;理解稳恒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 环路定理.理解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强度的条件和方法;理解洛伦兹力和安培力的 公式,能分析电荷在均匀电场和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了解磁矩的概念;了解磁介质的 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第十二章内容为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掌握并能熟练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 律和楞次定律来计算感应电动势,并判明其方向;理解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本质

《大学物理Ⅱ》课程教学大纲了解有旋电场的概念;了解自感和互感的现象,会计算几何形状简单的导体的自感和互感;了解磁场具有能量和磁能密度的概念,会计算均匀磁场和对称磁场的能量;了解位移电流和麦克斯韦电场的基本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物理意义。第十三章内容几何光学的简介,简单了解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反射和折射定律,全反射现象;了解光在平面和球面上的反射、折射成像特点;了解薄透镜、显微镜、望远镜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第十四章内容为波动光学,理解相干光的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理解在什么情况下的反射光有相位跃变;能分析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及薄膜等厚干涉条纹的位置;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了解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及它对光的衍射现象的定性解释;了解用波带法来分析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条纹分布规律的方法,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理解光栅衍射公式,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了解衍射对光学仪器分辨率的影响;了解X射线的衍射现象和布拉格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自然光与偏振光的区别:理解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了解双折射现象了解线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第十五章内容为狭义相对论,理解伽利略变换及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了解迈克耳孙一莫雷实验:了解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了解洛伦兹变换式;理解同时的相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的概念,掌握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掌握狭义相对论中质量、动量与速度的关系,以及质量与能量间的关系。第十六章内容为量子物理,了解热辐射的两条实验定律:斯特藩一玻耳兹曼定律和维思位移定律,以及经典物理理论在说明热辐射的能量按频率分布曲线时所遇到的困难,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了解经典物理理论在说明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时所遇到的困难,理解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掌握爱因斯坦方程;了解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光子理论对这个效应的解释,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玻尔氢原子理论;了解德布罗意假设及电子衍射实验;了解一维坐标动量不确定关系;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了解一维定态的薛定方程,以及量子力学中用薛定方程处理一维无限深势阱等微观物理问题的方法;了解激光原理:半导体的特点及pn结:了解超导现象和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前景;通过本章学习提升科学素养,确立职业规划目标,健全核心价值观。4./12

《大学物理 II》课程教学大纲 4 / 12 了解有旋电场的概念;了解自感和互感的现象,会计算几何形状简单的导体的自感和互 感;了解磁场具有能量和磁能密度的概念, 会计算均匀磁场和对称磁场的能量;了解位 移电流和麦克斯韦电场的基本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物理意义。 第十三章内容几何光学的简介,简单了解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反射和折射定律, 全反射现象;了解光在平面和球面上的反射、折射成像特点;了解薄透镜、显微镜、望 远镜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第十四章内容为波动光学,理解相干光的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掌握光程的概 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系,理解在什么情况下的反射光有相位跃变;能分析杨氏双 缝干涉条纹及薄膜等厚干涉条纹的位置;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了解惠更斯 -菲涅耳原理及它对光的衍射现象的定性解释;了解用波带法来分析单缝的夫琅禾费衍 射条纹分布规律的方法,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理解光栅衍射公式 , 会确定光栅衍射谱线的位置,会分析光栅常数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了解 衍射对光学仪器分辨率的影响;了解 X 射线的衍射现象和布拉格公式的物理意义;理 解自然光与偏振光的区别;理解布儒斯特定律和马吕斯定律;了解双折射现象;了解线 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 第十五章内容为狭义相对论,理解伽利略变换及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了解迈克 耳孙-莫雷实验;了解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了解洛伦兹变换式;理解同时的相 对性,以及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的概念,掌握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掌握狭义相对论中 质量、动量与速度的关系,以及质量与能量间的关系。 第十六章内容为量子物理,了解热辐射的两条实验定律:斯特藩—玻耳兹曼定律和 维恩位移定律,以及经典物理理论在说明热辐射的能量按频率分布曲线时所遇到的困难, 理解普朗克量子假设;了解经典物理理论在说明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时所遇到的困难, 理解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掌握爱因斯坦方程;了解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光子 理论对这个效应的解释,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玻尔氢原 子理论;了解德布罗意假设及电子衍射实验;了解一维坐标动量不确定关系;了解波函 数及其统计解释;了解一维定态的薛定谔方程,以及量子力学中用薛定谔方程处理一维 无限深势阱等微观物理问题的方法;了解激光原理;半导体的特点及 pn 结;了解超导 现象和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前景;通过本章学习提升科学素养,确立职业规划目 标,健全核心价值观

《大学物理II》课程教学大纲表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表课课课课学程程程程时教学目周次「日期章节内容提要目目目分方法标标标标配12349.1电荷的量子化电荷第九章守恒定律讲授法(1-3 节)2. 13-第1周9.2库仑定律4课堂讨论2.199.3电场强度思想引导第九章$9.3电场强度讲授法2. 20第2周(4-5 节)S9.4电场强度通量高斯42.26课堂讨论定理s9.4电场强度通量高斯定理第九章§9.5静电场的环路定理讲授法(4-7节)电势能2. 27第3周4课堂讨论33.5$9.6电势S9.7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微分关系习题课第十章静电场中的导体第十章与电介质3. 6-讲授法第4周(1-2 节)s10.1静电场的导体4.3. 12课堂讨论S10.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1S10.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第十章-2讲授法3.13-第5周(第 2-3 4J7$10.3电位移电介质中3. 19课堂讨论节)的高斯定理S10.4电容第十章(4-$10.5静电场的能量能讲授法3.206节)第6周量密度4课堂讨论3.26S10.6静电的应用习题课第十一章 恒定磁场s11.1恒定电流与电流第十一章密度讲授法3. 27第7周(1-3节)4V4. 2s11.2电源电动势课堂讨论s11.3磁场磁感应强度-15/12

《大学物理 II》课程教学大纲 5 / 12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表 周次 日期 章节 内容提要 学 时 分 配 教学 方法 课 程 目 标 1 课 程 目 标 2 课 程 目 标 3 课 程 目 标 4 第 1 周 2.13- 2.19 第九章 (1-3 节) 9.1 电荷的量子化 电荷 守恒定律 9.2 库仑定律 9.3 电场强度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思想引导 √ √ √ 第 2 周 2.20- 2.26 第九章 (4-5 节) §9.3 电场强度 §9.4 电场强度通量 高斯 定理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第 3 周 2.27- 3.5 第九章 (4-7 节) §9.4 电场强度通量 高斯 定理 §9.5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能 §9.6 电势 §9.7 电场强度与电势的 微分关系 习题课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 第 4 周 3.6- 3.12 第十章 (1-2 节) 第十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 与电介质 §10.1 静电场的导体 §10.2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 第 5 周 3.13- 3.19 第十章 (第 2-3 节) §10.2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2 §10.3 电位移 电介质中 的高斯定理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 第 6 周 3.20- 3.26 第十章(4- 6 节) §10.4 电容 §10.5 静电场的能量 能 量密度 §10.6 静电的应用 习题课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 √ 第 7 周 3.27- 4.2 第十一章 (1-3 节) 第十一章 恒定磁场 §11.1 恒定电流与电流 密度 §11.2 电源 电动势 §11.3 磁场 磁感应强度 -1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第十一章s11.4毕萨定律讲授法4. 3-(4-5 节)S11.5磁通量磁场的高第8周.44.9课堂讨论斯定理s11.6安培环路定理第十一章s11.7带电粒子在磁场(6-8 节)4. 10-讲授法第9周中的运动44.16课堂讨论911.8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s11.8载流导线在磁场第十一章第10中所受的力讲授法4.17-(8-9 节)4周4.23s11.9磁场中的磁介质课堂讨论习题课第十二章电磁感应电第十二章磁场电磁波第11(1-2节)讲授法4.24S12.1电磁感应定律44.30周课堂讨论S12.2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第十二章S12.3自感互感第12 讲授法5. 1-s12.4磁场的能量磁场(3-4节)45.7周课堂讨论能量密度S12.5位移电流麦克斯第十二章韦方程组的第13讲授法5.8-(5-6 节)积分形式45. 14周课堂讨论S12.6电磁振荡电磁波习题课第十三章几何光学简介s13.1几何光学基本定律s13.2光在平面上的反第十三章射、折射成像第145.15-讲授法(1-5节)s13.3光在球面上的反14周5.21课堂讨论射、折射成像s13.4薄透镜s13.5显微镜、望远镜和照相机习题课第十四章波动光学s14.1相干光第155.22-第十四章讲授法-s14.2杨氏双缝干涉光4周5.28(1-3 节)课堂讨论程劳埃镜S14.3薄膜干涉S14.4迈克尔逊干涉仪第16第十四章讲授法5.293s14.5光的衍射周6.4(4-6节)课堂讨论S14.6单缝衍射6/12

《大学物理 II》课程教学大纲 6 / 12 第 8 周 4.3 - 4.9 第十 一 章 ( 4 - 5 节 ) §11.4 毕萨定律 §11.5 磁通量 磁场的高 斯定理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第 9 周 4.10- 4.16 第十 一 章 ( 6 - 8 节 ) §11.6 安培环路定理 §11.7 带电粒子在磁场 中的运动 §11.8 载流导线在磁场 中所受的力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 第 10 周 4.17- 4.23 第十 一 章 ( 8 - 9 节 ) §11.8 载流导线在磁场 中所受的力 §11.9 磁场中的磁介质 习题课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第 11 周 4.24- 4.30 第十 二 章 ( 1 - 2 节 )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 电 磁场电磁波 §12.1 电磁感应定律 §12.2 动生电动势 感生 电动势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第 12 周 5.1- 5.7 第十二章 (3-4 节) §12.3 自感 互感 §12.4 磁场的能量 磁场 能量密度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第 13 周 5.8- 5.14 第十二章 (5-6 节) §12.5 位移电流 麦克斯 韦方程组的 积分形式 §12.6 电磁振荡 电磁波 习题课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第 14 周 5.15- 5.21 第十三章 (1-5 节) 第十三章 几何光学简介 §13.1 几何光学基本定 律§13.2 光在平面上的反 射、折射成像 §13.3 光在球面上的反 射、折射成像 §13.4 薄透镜 §13.5 显微镜、望远镜和 照相机 习题课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第 15 周 5.22- 5.28 第十四章 (1-3 节) 第十四章 波动光学 §14.1 相干光 §14.2 杨氏双缝干涉 光 程 劳埃镜 §14.3 薄膜干涉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 第 16 周 5.29- 6.4 第十四章 (4-6 节) §14.4 迈克尔逊干涉仪 §14.5 光的衍射 §14.6 单缝衍射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

《大学物理II》课程教学大纲S14.7圆孔衍射光学仪器S14.8衍射光栅S14.9光的偏振马吕斯第176.5-第十四章定律讲授法S14.10反射光和折射光周6.11(7-12 节)课堂讨论的偏振s14.11双折射现象s14.12旋光现象习题课第18第十五章狭义相对论简第十五章讲授法6.12-介周6.18第十六章课堂讨论第十六章量子物理简介第19讲授法6.19-考试66.25周课堂讨论四、课程考核(一)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3: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考核方式及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考核内容12占比34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课堂提问VVyV2.逻辑思维能力与讨论3.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课后作业JJ2.数学计算能力10%3.解题步骤的规范性1.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题目(小论文)2.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10%3.逻辑思维能力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期中考试2.数学计算能力20%3.解题步骤的规范性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期末考试2.数学计算能力50%3.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二)评定方法过程性评价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投入。本课程评定过程中,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提问与讨论占10%,开放性题目(小论文或视频方式提交占10%),课后作业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50%。7/12

《大学物理 II》课程教学大纲 7 / 12 第 17 周 6.5- 6.11 第十四章 (7-12 节) §14.7 圆孔衍射 光学仪 器 §14.8 衍射光栅 §14.9 光的偏振 马吕斯 定律 §14.10 反射光和折射光 的偏振 §14.11 双折射现象 §14.12 旋光现象 习题课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第 18 周 6.12- 6.18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五章 狭义相对论简 介 第十六章 量子物理简介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第 19 周 6.19- 6.25 考试 4 讲授法 课堂讨论 四、课程考核 (一)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 表 3: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及 占比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2.逻辑思维能力 3.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 与讨论 10% √ √ √ √ 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2.数学计算能力 3.解题步骤的规范性 课后作业 10% √ √ 1.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3.逻辑思维能力 开放性题目 (小论文) 10% √ √ 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2.数学计算能力 3.解题步骤的规范性 期中考试 20% √ √ 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2.数学计算能力 3.解题步骤的规范性 期末考试 50% √ √ (二)评定方法 过程性评价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投入。本课程评定过程 中,平时成绩占 20%(包括课堂提问与讨论占 10%,开放性题目(小论文或视频方式提交) 占 10%),课后作业占 10%,期中考试占 20%,期末考试占 50%

《大学物理II》课程教学大纲(三)评分标准表4:课程目标与评分标准的对应关系表评分标准占分部分达成高水平达成较高水平达成基本达成未达成课程目标比合格:60-不合格:<良:80-89中:70-79例优:90-1006960熟练掌握库较好地掌握库基本掌握库仑部分掌握库不能掌握库仑定律、高斯仑定律、高斯定律、高斯定仑定律、高仑定律、高斯定理、安培定定理、安培定理、安培定理、斯定理、安定理、安培定理、法拉第电理、法拉第电法拉第电磁感培定理、法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感应定律、应定律、麦克拉第电磁感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方程应定律、麦麦克斯韦方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方克斯韦方程程组、电磁场组、电磁场的电磁场的分布程组、电磁场的分布问题、分布问题、介问题、介质中组、电磁场的分布问题、介质中的电质中的电场和的电场和磁的分布问介质中的电场和磁场、边磁场、边界问场、边界问题;题、介质中场和磁场、边界问题:熟练题:较好地掌基本掌握光的的电场和磁界问题;不能掌握光的相握光的相干性相干性原理、场、边界问掌握光的相原理、夫琅和夫琅和禾费单题:部分掌干性原理、夫干性原理、夫琅和禾费单禾费单缝衍缝衍射、马吕握光的相干琅和禾费单缝衍射、马吕射、马吕斯定斯定律、半波性原理、夫缝衍射、马吕琅和禾费单斯定律、半波斯定律、半波律、半波损失、损失、惠更斯一惠更斯-菲涅菲涅耳原理、缝衍射、马损失、惠更斯损失、惠更斯-菲涅耳原耳原理、偏振偏振光的干吕斯定律、二菲涅耳原课程目标1涉;基本掌握理、偏振光的58%理、偏振光的光的干涉:较半波损失、干涉:熟练掌好地掌握狭义狭义相对论基惠更斯-菲干涉;不能掌握狭义相对相对论基本原本原理,相对涅耳原理、握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理,相对论的论的时空理偏振光的干论基本原理,时空理论、洛论、洛仑兹变涉:部分掌相对论的时相对论的时空理论、洛仑仑兹变换式、空理论、洛仑换式、相对论握狭义相对兹变换式、相相对论力学的力学的基本方论基本原兹变换式、相对论力学的基本方程;较程;基本掌握理,相对论对论力学的基本方程:熟好地掌握光电光电效应、玻的时空理基本方程:不练掌握光电效应、玻尔的尔的氢原子理论、洛仑兹能掌握光电效应、玻尔的效应、玻尔的氢原子理论、论、波函数及变换式、相氢原子理论、波函数及其统其统计解释、对论力学的氢原子理论、波函数及其计解释、不确不确定关系。基本方程;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不定关系。部分掌握光统计解释、不确定关系。电效应、玻确定关系。尔的氢原子理论、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不确8/12

《大学物理 II》课程教学大纲 8 / 12 (三)评分标准 表 4:课程目标与评分标准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占 分 比 例 评分标准 高水平达成 较高水平达成 基本达成 部分达成 未达成 优:90-100 良:80-89 中:70-79 合格:60- 69 不合格:< 60 课程目标 1 58% 熟练掌握库 仑定律、高斯 定理、安培定 理、法拉第电 磁感应定律、 麦克斯韦方 程组、电磁场 的分布问题、 介质中的电 场和磁场、边 界问题;熟练 掌握光的相 干性原理、夫 琅和禾费单 缝衍射、马吕 斯定律、半波 损失、惠更斯 - 菲涅耳原 理、偏振光的 干涉;熟练掌 握狭义相对 论基本原理, 相对论的时 空理论、洛仑 兹变换式、相 对论力学的 基本方程;熟 练掌握光电 效应、玻尔的 氢原子理论、 波函数及其 统计解释、不 确定关系。 较好地掌握库 仑定律、高斯 定理、安培定 理、法拉第电 磁感应定律、 麦克斯韦方程 组、电磁场的 分布问题、介 质中的电场和 磁场、边界问 题;较好地掌 握光的相干性 原理、夫琅和 禾费单缝衍 射、马吕斯定 律、半波损失、 惠更斯 - 菲涅 耳原理、偏振 光的干涉;较 好地掌握狭义 相对论基本原 理,相对论的 时空理论、洛 仑兹变换式、 相对论力学的 基本方程;较 好地掌握光电 效应、玻尔的 氢原子理论、 波函数及其统 计解释、不确 定关系。 基本掌握库仑 定律、高斯定 理、安培定理、 法拉第电磁感 应定律、麦克 斯韦方程组、 电磁场的分布 问题、介质中 的电场和磁 场、边界问题; 基本掌握光的 相干性原理、 夫琅和禾费单 缝衍射、马吕 斯定律、半波 损失、惠更斯- 菲涅耳原理、 偏振光的干 涉;基本掌握 狭义相对论基 本原理,相对 论的时空理 论、洛仑兹变 换式、相对论 力学的基本方 程;基本掌握 光电效应、玻 尔的氢原子理 论、波函数及 其统计解释、 不确定关系。 部分掌握库 仑定律、高 斯定理、安 培定理、法 拉第电磁感 应定律、麦 克斯韦方程 组、电磁场 的分布问 题、介质中 的电场和磁 场、边界问 题;部分掌 握光的相干 性原理、夫 琅和禾费单 缝衍射、马 吕斯定律、 半波损失、 惠更斯-菲 涅耳原理、 偏振光的干 涉;部分掌 握狭义相对 论基本原 理,相对论 的时空理 论、洛仑兹 变换式、相 对论力学的 基本方程; 部分掌握光 电效应、玻 尔的氢原子 理论、波函 数及其统计 解释、不确 不能掌握库 仑定律、高斯 定理、安培定 理、法拉第电 磁感应定律、 麦克斯韦方 程组、电磁场 的分布问题、 介质中的电 场和磁场、边 界问题;不能 掌握光的相 干性原理、夫 琅和禾费单 缝衍射、马吕 斯定律、半波 损失、惠更斯 - 菲涅耳原 理、偏振光的 干涉;不能掌 握狭义相对 论基本原理, 相对论的时 空理论、洛仑 兹变换式、相 对论力学的 基本方程;不 能掌握光电 效应、玻尔的 氢原子理论、 波函数及其 统计解释、不 确定关系

《大学物理II》课程教学大纲定关系。熟练应用高较好地应用高能够应用高等基本能够应不能应用应等数学知识等数学知识求数学知识求解用高等数学用高等数学求解电场强解电场强度和电场强度和电知识求解电知识求解电场强度和电度和电势、磁电势、磁感应势、磁感应强场强度和电度、电场能量势、磁感应势、磁感应强感应强度、电强度、电场能场能量及磁量及磁场能量及磁场能量的强度、电场度、电场能量场能量的计的计算;利用计算:能够利能量及磁场及磁场能量算:熟练利用静电平衡条件用静电平衡条能量的计的计算:不能静电平衡条分析导体静电算:基本能利用静电平件分析导体静够利用静电件分析导体平衡状态时的电平衡状态时衡条件分析静电平衡状相关问题:较的相关问题;平衡条件分导体静电平态时的相关好地应用数学能够应用数学析导体静电衡状态时的课程目标220%问题:熟练应知识求解电偶知识求解电偶平衡状态时相关问题:不用数学知识极子在电场中极子在电场中的相关问能能应用数学知识求解求解电偶极的力和力矩、的力和力矩、题;基本能子在电场中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电容够应用数学电偶极子在的力和力矩、及线圈的自感及线圈的自感知识求解电电场中的力电容器的电和互感的计和互感的计偶极子在电和力矩、电容算。算。场中的力和器的电容及容及线圈的自感和互感力矩、电容线圈的自感的计算。器的电容及和互感的计算。线圈的自感和互感的计算。熟练掌握电较好地掌握电基本掌握电偶不能掌握电部分掌握电偶极子在均偶极子在均匀极子在均匀和偶极子在均偶极子在均匀和非均匀和非均匀电场非均匀电场中匀和非均匀匀和非均匀电场中的运中的运动问的运动问题:电场中的运电场中的运课程目标310%动问题:熟练题:较好地掌基本掌握载流动问题:部动问题:不能线圈在磁场中分掌握载流掌握载流线握载流线圈在掌握载流线圈在磁场中磁场中的转动线圈在磁场圈在磁场中的转动问题。中的转动问的转动问题。问题。的转动问题。题。熟练掌握物掌握物理学规基本掌握物理不能熟练掌握部分掌握物理学规律,熟理学规律,律,能较好的解学规律,能解决物理学规律,能解决一般练解决物理决物理学中的物理学中的有解决一般的物学中的有电有电介质时的电介质时的高的物理学问理学问题时存题,如有电在困难,不具介质时的高高斯定理、有磁斯定理、有磁介课程目标412%斯定理、有磁介质时的安培质时的安培环介质时的高备发现问题,介质时的安环路定理、磁场路定理、磁场对斯定理、有解决问题的能对载流线圈的载流线圈的作磁介质时的力。培环路定理、磁场对载流作用等问题,具用等问题,具备安培环路定线圈的作用备发现问题,解发现问题,解决理、磁场对19/12

《大学物理 II》课程教学大纲 9 / 12 定关系。 课程目标 2 20% 熟练应用高 等数学知识 求解电场强 度和电势、磁 感应强度、电 场能量及磁 场能量的计 算;熟练利用 静电平衡条 件分析导体 静电平衡状 态时的相关 问题;熟练应 用数学知识 求解电偶极 子在电场中 的力和力矩、 电容器的电 容及线圈的 自感和互感 的计算。 较好地应用高 等数学知识求 解电场强度和 电势、磁感应 强度、电场能 量及磁场能量 的计算;利用 静电平衡条件 分析导体静电 平衡状态时的 相关问题;较 好地应用数学 知识求解电偶 极子在电场中 的力和力矩、 电容器的电容 及线圈的自感 和互感的计 算。 能够应用高等 数学知识求解 电场强度和电 势、磁感应强 度、电场能量 及磁场能量的 计算;能够利 用静电平衡条 件分析导体静 电平衡状态时 的相关问题; 能够应用数学 知识求解电偶 极子在电场中 的力和力矩、 电容器的电容 及线圈的自感 和互感的计 算。 基本能够应 用高等数学 知识求解电 场强度和电 势、磁感应 强度、电场 能量及磁场 能量的计 算;基本能 够利用静电 平衡条件分 析导体静电 平衡状态时 的相关问 题;基本能 够应用数学 知识求解电 偶极子在电 场中的力和 力矩、电容 器的电容及 线圈的自感 和互感的计 算。 不能应用应 用高等数学 知识求解电 场强度和电 势、磁感应强 度、电场能量 及磁场能量 的计算;不能 利用静电平 衡条件分析 导体静电平 衡状态时的 相关问题;不 能能应用数 学知识求解 电偶极子在 电场中的力 和力矩、电容 器的电容及 线圈的自感 和互感的计 算。 课程目标 3 10% 熟练掌握电 偶极子在均 匀和非均匀 电场中的运 动问题;熟练 掌握载流线 圈在磁场中 的转动问题。 较好地掌握电 偶极子在均匀 和非均匀电场 中的运动问 题;较好地掌 握载流线圈在 磁场中的转动 问题。 基本掌握电偶 极子在均匀和 非均匀电场中 的运动问题; 基本掌握载流 线圈在磁场中 的转动问题。 部分掌握电 偶极子在均 匀和非均匀 电场中的运 动问题;部 分掌握载流 线圈在磁场 中的转动问 题。 不能掌握电 偶极子在均 匀和非均匀 电场中的运 动问题;不能 掌握载流线 圈在磁场中 的转动问题。 课程目标 4 12% 熟 练 掌 握 物 理学规律,熟 练 解 决 物 理 学中的 有 电 介 质 时 的 高 斯定理、有磁 介 质 时 的 安 培环路定理、 磁 场 对 载 流 线 圈 的 作 用 掌握物理学 规 律,能较好的解 决物理学中 的 有电介质时 的 高斯定理、有磁 介质时的安 培 环路定理、磁场 对载流线圈 的 作用等问题,具 备发现问题,解 基本掌握物 理 学规律,能解决 物理学中的 有 电介质时的 高 斯定理、有磁介 质时的安培 环 路定理、磁场对 载流线圈的 作 用等问题,具备 发现问题,解决 部分掌握物 理学规律, 能解决一般 的物理学问 题,如有电 介质时的高 斯定理、有 磁介质时的 安培环路定 理、磁场对 不能熟练掌握 物理学规律, 解决一般的物 理学问题时存 在困难,不具 备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 力

共1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