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一)

曲华師范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学院:物理工程学院大学物理1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诊CollegePhysicsI课程代码:071010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理论:54实践/实验:18学3分:授课时间:4-15周授课地点:老文史楼215适用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执笔人:李晓曼.审核人:批准人:李晓曼李晓曼课程负责人:授课教师:修订日期:2022年11月05日
学 院: 物理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 1 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I 课程代码: 071010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计划学时:理论:54 实践/实验:18 学 分: 3 授课时间: 4-15 周 授课地点: 老文史楼 215 适用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执笔人: 李晓曼 审核人: 批准人: 课程负责人: 李晓曼 授课教师: 李晓曼 修订日期:2022 年 11 月 05 日

《大学物理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大学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是工程技术的基础。《大学物理1》是高等理工科院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课程即是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重要的科学素养教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学生将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及技术基础课的学奠定必要的物理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利用物理的科学观、逻辑观开展相关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具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同时,学生毕业后也将具备严谨和诚实的科学态度,具备问题分析和研究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指导,以高等院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系统讲授质点运动学、牛顿力学、刚体运动、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等内容,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物理概念、理论、和思想方法的基础上,科学严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课程目标1:全面认识并系统掌握物理学中经典力学、机械振动、机械波、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初步应用物理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2:学会熟练运用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中的矢量运算、微积分等知识和数学思维来分析解决有关物理学问题。课程目标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特征、性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归纳、建模,能将实际中的物体简化为质点、刚体、理想气体等理想模型,并运用该物理学模型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相关专业领域中的科学问题。课程目标4:学会物理学规律探索和应用过程中的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假想等方法,就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探索思维能力,具备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1/10
《大学物理 1》课程教学大纲 1 / 10 一、课程简介 大学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 互转化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是工程技术的基础。《大 学物理 1》是高等理工科院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 大学物理课程即是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是重要的科学素养教育课程。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一方面,学生将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为后续专 业基础课及技术基础课的学奠定必要的物理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将能够系统地 利用物理的科学观、逻辑观开展相关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具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同时, 学生毕业后也将具备严谨和诚实的科学态度,具备问题分析和研究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指导,以高等院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的培养目 标为依据,系统讲授质点运动学、牛顿力学、刚体运动、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气体动理 论和热力学基础等内容,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物理概念、理论、和思想方法的基础上, 科学严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的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 识,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课程目标 1:全面认识并系统掌握物理学中经典力学、机械振动、机械波、气体动 理论和热力学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初步应用物理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2:学会熟练运用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中的矢量运算、微积分等知识和数学 思维来分析解决有关物理学问题。 课程目标 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特征、性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 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归纳、建模,能将实际中的物体简化为质点、刚 体、理想气体等理想模型,并运用该物理学模型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相关专业领域中 的科学问题。 课程目标 4:学会物理学规律探索和应用过程中的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 科学抽象、类比、假想等方法,就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并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一定 的创新探索思维能力,具备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

《大学物理1》课程教学大纲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具体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1:全面认识并系统掌握物理学中经典力学、机械振动、机械波、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备初步应用物理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2:学会熟练运用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中的矢量运算、微积分等知识和数学思维来分析解决有关物理学问题。课程目标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特征、性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归纳、建模,能将实际中的物课程目标体简化为质点、刚体、理想气体等理想模型,并运用该物理学模型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相关专业领域中的科学问题。课程目标4:学会物理学规律探索和应用过程中的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假想等方法,就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探索思维能力,具备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毕业要求指标点1-1:熟练掌握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V建模、求解的数学基本原理,并了解相关软件的操作与应用1-2:熟练掌握与新能源相关的材料、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毕业要求1:知识,以及材料合V成、表征、机理分析、工程知识器件设计组装与测试等基本操作技能1-3:掌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工程知识与技能1-4:了解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在实际工业工程中的实践与应用2 /10
《大学物理 1》课程教学大纲 2 / 10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具体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全面认识并系统掌握物理学中经典力学、机械 振动、机械波、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等基本概 念、基本理论,具备初步应用物理学理论解决 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2:学会熟练运用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中的矢量运 算、微积分等知识和数学思维来分析解决有 关物理学问题。 课程目标 3: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特征、性质, 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 行合理的简化、归纳、建模,能将实际中的物 体简化为质点、刚体、理想气体等理想模型, 并运用该物理学模型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 相关专业领域中的科学问题。 课程目标 4:学会物理学规律探索和应用过程中的观察、分 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假 想等方法,就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 展趋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具备 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等良好的 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探索思维能力,具 备细致、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人生 态度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毕业要求 1: 工程知识 1-1:熟练掌握与新 能源材料与器件相 关的数学基础知识, 建模、求解的数学基 本原理,并了解相关 软件的操作与应用 √ √ √ 1-2:熟练掌握与新 能源相关的材料、物 理、化学等基础理论 知识,以及材料合 成、表征、机理分析、 器件设计组装与测 试等基本操作技能 √ 1-3:掌握新能源材 料与器件领域的基 础工程知识与技能 √ 1-4:了解新能源材 料与器件领域在实 际工业工程中的实 践与应用 √

《大学物理1》课程教学大纲2-1:了解本领域的前沿信息、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战略和动态2-2:掌握文献及专毕业要求2:业信息的来源和获问题分析取方法2-3:初步具备运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相关的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基本原理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绪论部分,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史及其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信息科学、化学、材料科学以及当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意义,熟练掌握高等数学中矢量、矢量的标积、失量的失积和失量微积分的基本运算;同时了解大学物理的学习目的,明确个人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合理规划学习任务。第一章内容为质点运动学,掌握描述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的四个物理量一一位置失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理解这些物理量的矢量性、瞬时性和相对性;理解运动方程的物理意义及作用,会处理两类问题:(1)运用运动方程确定质点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2)已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速度、运动方程的方法;掌握曲线运动的自然坐标表示法,能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理解伽利略速度变换式并会用它求简单的质点相对运动问题。第二章内容为牛顿定律,掌握牛顿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适用条件;熟练掌握用隔离体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能用微积分方法求解变力作用下的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理解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的概念,了解惯性力的概念。第三章内容为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理解动量、冲量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万有引力、重力和弹性力的势能;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力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了解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并能处理较简单的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问题;结合第二章内容,通过视频学习和分析神州十三号、神州十四号的发射原理和过程,感受伟3/10
《大学物理 1》课程教学大纲 3 / 10 毕业要求 2: 问题分析 2-1:了解本领域的 前沿信息、发展趋势 以及国内外新能源 产业的发展战略和 动态 √ 2-2:掌握文献及专 业信息的来源和获 取方法 √ 2-3:初步具备运用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相关的自然科学与 工程技术基本原理 分析专业问题的能 力 √ 三、教学内容 绪论部分,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史及其在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信息科学、化 学、材料科学以及当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意义,熟练掌握高等数学中矢量、矢量的标积、 矢量的矢积和矢量微积分的基本运算;同时了解大学物理的学习目的,明确个人学习目 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合理规划学习任务。 第一章内容为质点运动学,掌握描述质点运动及运动变化的四个物理量——位置矢 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理解这些物理量的矢量性、瞬时性和相对性;理解运动方程 的物理意义及作用,会处理两类问题:(1)运用运动方程确定质点的位置、位移、速度 和加速度的方法;(2)已知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速度、运动方程的方法;掌 握曲线运动的自然坐标表示法.能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以及质点 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理解伽利略速度变换式, 并会用它求简单的质点相对运动问题。 第二章内容为牛顿定律,掌握牛顿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适用条件;熟练掌握用隔离 体法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能用微积分方法求解变力作用下的简单质点动力学问题;理 解惯性系与非惯性系的概念,了解惯性力的概念。 第三章内容为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理解动量、冲量概念,掌握动量定理 和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功的概念, 能计算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 念,会计算万有引力、重力和弹性力的势能;掌握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 律,掌握运用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力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了解完全弹性碰撞和完 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并能处理较简单的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问题;结合 第二章内容,通过视频学习和分析神州十三号、神州十四号的发射原理和过程,感受伟

《大学物理1》课程教学大纲大祖国强有力的军事和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章内容为刚体和流体的运动,理解描写刚体定轴转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并掌握角量与线量的关系;理解力矩和转动惯量概念,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理:理解角动量概念,掌握角动量定律,并能处理一般质点在平面内运动以及刚体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问题;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动能概念,能在有刚体绕定轴转动的问题中正确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能运用以上规律分析和解决包括质点和刚体的简单系统的力学问题;结合第二章、第三章和本章内容,通过视频和直播的方式了解天宫一号、梦天实验舱、中国空间站建立的意义,掌握空间实验中蕴藏的物理原理,展望太空实验的未来,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与精神,正确开展职业规划;结合冬奥会项目分析本章知识与运动员技术和成绩之间的联系。第五章内容为机械振动,掌握描述简谐运动的各个物理量(特别是相位)的物理意义及各量间的关系;掌握描述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法和图线表示法,并会用于简谐运动规律的讨论和分析: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能建立一维简谐运动的微分方程,能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理解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规律,了解拍和相互垂直简谐运动合成的特点;了解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的发生条件及规律。第六章内容为机械波,理解描述简谐波的各物理量的意义及各量间的关系;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运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理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理解驻波及其形成,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七章内容为气体动理论,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图像,理解平衡态、平衡过程、理想气体等概念: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压强和温度的统计意义;了解自由度概念,理解能量均分定理,会计算理想气体的内能;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会计算气体分子热运动的三种统计速度。第八章内容为热力学基础,掌握内能、功和热量等概念,理解准静态过程: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理想气体的摩尔定体热容、摩尔定压热容,能分析计算理想气体在等体、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和内能的改变量;理解循环的意义和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关系,会计算卡诺循环和其它简单循环的效率;了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4./10
《大学物理 1》课程教学大纲 4 / 10 大祖国强有力的军事和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章内容为刚体和流体的运动,理解描写刚体定轴转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物理 意义,并掌握角量与线量的关系;理解力矩和转动惯量概念,掌握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 动定理;理解角动量概念,掌握角动量定律,并能处理一般质点在平面内运动以及刚体 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问题;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动能概念,能在有刚体 绕定轴转动的问题中正确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能运用以上规律分析和解决包括质点 和刚体的简单系统的力学问题;结合第二章、第三章和本章内容,通过视频和直播的方 式了解天宫一号、梦天实验舱、中国空间站建立的意义,掌握空间实验中蕴藏的物理原 理,展望太空实验的未来,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与精神,正确开展职业规划;结合冬奥 会项目分析本章知识与运动员技术和成绩之间的联系。 第五章内容为机械振动,掌握描述简谐运动的各个物理量 (特别是相位)的物理意 义及各量间的关系;掌握描述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法和图线表示法,并会用于简谐运动 规律的讨论和分析;掌握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能建立一维简谐运动的微分方程,能根 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并理解其物理意义;理解同方向、同 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规律,了解拍和相互垂直简谐运动合成的特点;了解阻尼振动、受 迫振动和共振的发生条件及规律。 第六章内容为机械波,理解描述简谐波的各物理量的意义及各量间的关系;理解机 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运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理 解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了解惠更斯原理 和波的叠加原理,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 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理解驻波及其形成,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了解机械波的多 普勒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内容为气体动理论,了解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图像,理解平衡态、平衡过程、 理想气体等概念;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和温度公式,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压 强和温度的统计意义;了解自由度概念,理解能量均分定理,会计算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速率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曲线的物理意义,会计算气体分子 热运动的三种统计速度。 第八章内容为热力学基础,掌握内能、功和热量等概念,理解准静态过程;掌握热 力学第一定律,理解理想气体的摩尔定体热容、摩尔定压热容,能分析计算理想气体在 等体、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和内能的改变量;理解循环的意义和循环过 程中的能量转换关系,会计算卡诺循环和其它简单循环的效率;了解可逆过程和不可逆

《大学物理1》课程教学大纲过程,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和增加原理。表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表课课课课学程程程程时章教学目周次日期目目目内容提要分节方法标标标标配2134绪论:数学知识补充,失量、微积分基本知识讲授法1.1第4周69.19-9.25$1.1运动的描述方法课堂讨论V1.2$1.2求解运动学问题举思想引导例$1.3圆周运动1.3S1.4相对运动讲授法1. 46第5周$2.1牛顿定律9.26-10.022. 1课堂讨论S2.2物理量的单位和量2. 2纲$2.3几种常见的力讲授法2. 3$2.4牛顿定律的应用举第6周课堂讨论10.03-10.096例2. 4视频辅助习题课$3.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3. 1 量定理3.2动量守恒定律讲授法3.2第7周10.10-10.166L/3. 3$3.3动能定理课堂讨论3.4$3.4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3.5功能原理机械能3.5守恒定律讲授法第8周3.6$3.6碰撞610.17-10.23V课堂讨论3. 7$3.7能量守恒定律习题课S4.1刚体的定轴转动S4.2力矩转动定律转4. 1动惯量讲授法4.2第9周10.24-10.30S4.3角动量角动量守6课堂讨论V1V4.3恒定律视频辅助4. 4$4.4力矩做功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5.1简谐振动简谐振5. 1第105. 2动的振幅、周期、频率讲授法610.31-11.06周5.3和相位课堂讨论5.4$5.2旋转矢量5/10
《大学物理 1》课程教学大纲 5 / 10 过程,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增加原理。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表 周次 日期 章 节 内容提要 学 时 分 配 教学 方法 课 程 目 标 1 课 程 目 标 2 课 程 目 标 3 课 程 目 标 4 第 4 周 9.19-9.25 1.1 1.2 绪论:数学知识补充, 矢量、微积分基本知识 §1.1 运动的描述方法 §1.2 求解运动学问题举 例 6 讲授法 课堂讨论 思想引导 √ √ √ 第 5 周 9.26-10.02 1.3 1.4 2.1 2.2 §1.3 圆周运动 §1.4 相对运动 §2.1 牛顿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 纲 6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第 6 周 10.03-10.09 2.3 2.4 §2.3 几种常见的力 §2.4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 例 习题课 6 讲授法 课堂讨论 视频辅助 √ √ 第 7 周 10.10-10.16 3.1 3.2 3.3 3.4 §3.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 量定理 §3.2 动量守恒定律 §3.3 动能定理 §3.4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势能 6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 第 8 周 10.17-10.23 3.5 3.6 3.7 §3.5 功能原理 机械能 守恒定律 §3.6 碰撞 §3.7 能量守恒定律 习题课 6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 第 9 周 10.24-10.30 4.1 4.2 4.3 4.4 §4.1 刚体的定轴转动 §4.2 力矩 转动定律 转 动惯量 §4.3 角动量 角动量守 恒定律 §4.4 力矩做功 刚体绕 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6 讲授法 课堂讨论 视频辅助 √ √ √ 第 10 周 10.31-11.06 5.1 5.2 5.3 5.4 §5.1 简谐振动 简谐振 动的振幅、周期、频率 和相位 §5.2 旋转矢量 6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大学物理1》课程教学大纲$5.3简谐振动的能量S5.4一维简谐振动的合成拍现象$6.1机械波的形成波长周期和波速6. 1$6.2平面简谐波的波函第116. 2讲授法数11.07-11.136V周6.3课堂讨论$6.3波的能量6.4$6.4惠更斯原理习题课57.1平衡态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热力学第零定律7. 1$7.2物质的微观模型第127.2统计规律性讲授法611.14-11.20周7.3$7.3理想气体的压强公课堂讨论7.4式$7.4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S7.5能量均分定理理7.5想气体的内能第13讲授法11.21-11.277.6$7.6麦克斯韦气体分子6周课堂讨论7.7速率分布律S7.7分子平均自由程38.1准静态过程功热量8. 1 第 14$8.2内能热力学第一讲授法11.28-12.048.26V周定律课堂讨论8.388.3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摩尔热容38.4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摩尔热容8.48.5循环过程卡诺循第158.5环讲授法12.05-12.116V周8.6$8.6热力学第二定律课堂讨论8.7卡诺定理$8.7摘焰增加原理习题课四、课程考核(一)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3: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6/10
《大学物理 1》课程教学大纲 6 / 10 §5.3 简谐振动的能量 §5.4 一维简谐振动的合 成拍现象 第 11 周 11.07-11.13 6.1 6.2 6.3 6.4 §6.1 机械波的形成 波 长 周期和波速 §6.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 数 §6.3 波的能量 §6.4 惠更斯原理 习题课 6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第 12 周 11.14-11.20 7.1 7.2 7.3 7.4 §7.1 平衡态 理想气体 物态方程 热力学第零定 律 §7.2 物质的微观模型 统计规律性 §7.3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 式 §7.4 理想气体分子的平 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 系 6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 第 13 周 11.21-11.27 7.5 7.6 7.7 §7.5 能量均分定理 理 想气体的内能 §7.6 麦克斯韦气体分子 速率分布律 §7.7 分子平均自由程 6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第 14 周 11.28-12.04 8.1 8.2 8.3 §8.1 准静态过程 功 热 量 §8.2 内能 热力学第一 定律 §8.3 理想气体的等体过 程和等压过程摩尔热容 6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第 15 周 12.05-12.11 8.4 8.5 8.6 8.7 §8.4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 程和绝热过程摩尔热容 §8.5 循环过程 卡诺循 环 §8.6 热力学第二定律 卡诺定理 §8.7 熵 熵增加原理 习题课 6 讲授法 课堂讨论 √ 四、课程考核 (一)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 表 3: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

《大学物理1》课程教学大纲考核方式及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考核内容123占比4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课堂提问2.逻辑思维能力与讨论V1V3.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课后作业VV2.数学计算能力10%3.解题步骤的规范性1.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题目V2.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小论文)10%3.逻辑思维能力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期中考试VV2.数学计算能力20%3.解题步骤的规范性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期末考试V2.数学计算能力y50%3.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二)评定方法过程性评价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投入。本课程评定过程中,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提问与讨论占10%,开放性题目(小论文或视频方式提交)占10%),课后作业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50%。(三)评分标准表4:课程目标与评分标准的对应关系表评分标准占分高水平达成较高水平达成部分达成未达成基本达成课程目标比合格:60-不合格:<例优:90-100良:80-89中:70-796960熟练掌握质较好地掌握质基本掌握质点不能掌握质部分掌握质点运动学和点运动学和动运动学和动力点运动学和点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力学规律、刚学规律、刚体动力学规动力学规律、刚体定轴转体定轴转动及定轴转动及其律、刚体定刚体定轴转动及其运动其运动学特运动学特征;轴转动及其动及其运动学特征:熟练征:掌握机械掌握机械振动运动学特学特征:不理课程目标1掌握机械振振动和机械波和机械波这两征:理解机解机械振动59%动和机械波这两种运动形种运动形式的械振动和机和机械波这这两种运动式的物理图物理图像;以械波这两种两种运动形像:以及振动及振动的叠合运动形式的式的物理图形式的物理图像:以及振的叠合和波的物理图像:像;以及振动和波的干涉;动的叠合和干涉:掌握气气体动理论知以及振动的的叠合和波波的干涉;熟体动理论知叠合和波的的干涉;不能识,理解理想7/10
《大学物理 1》课程教学大纲 7 / 10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及 占比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2.逻辑思维能力 3.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 与讨论 10% √ √ √ √ 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2.数学计算能力 3.解题步骤的规范性 课后作业 10% √ √ 1.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3.逻辑思维能力 开放性题目 (小论文) 10% √ √ 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2.数学计算能力 3.解题步骤的规范性 期中考试 20% √ √ 1.知识点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2.数学计算能力 3.解题步骤的规范性 期末考试 50% √ √ (二)评定方法 过程性评价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投入。本课程评定过程 中,平时成绩占 20%(包括课堂提问与讨论占 10%,开放性题目(小论文或视频方式提交) 占 10%),课后作业占 10%,期中考试占 20%,期末考试占 50%。 (三)评分标准 表 4:课程目标与评分标准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占 分 比 例 评分标准 高水平达成 较高水平达成 基本达成 部分达成 未达成 优:90-100 良:80-89 中:70-79 合格:60- 69 不合格:< 60 课程目标 1 59% 熟练掌握质 点运动学和 动力学规律、 刚体定轴转 动及其运动 学特征;熟练 掌握机械振 动和机械波 这两种运动 形式的物理 图像;以及振 动的叠合和 波的干涉;熟 较好地掌握质 点运动学和动 力学规律、刚 体定轴转动及 其运动学特 征;掌握机械 振动和机械波 这两种运动形 式的物理图 像;以及振动 的叠合和波的 干涉;掌握气 体动理论知 基本掌握质点 运动学和动力 学规律、刚体 定轴转动及其 运动学特征; 掌握机械振动 和机械波这两 种运动形式的 物理图像;以 及振动的叠合 和波的干涉; 气体动理论知 识,理解理想 部分掌握质 点运动学和 动力学规 律、刚体定 轴转动及其 运动学特 征;理解机 械振动和机 械波这两种 运动形式的 物理图像; 以及振动的 叠合和波的 不 能 掌 握 质 点运动学和 动力学规律、 刚体定轴转 动及其运动 学特征;不理 解机械振动 和机械波这 两种运动形 式的物理图 像;以及振动 的叠合和波 的干涉;不能

《大学物理1》课程教学大纲练掌握气体识,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和干涉;了解掌握气体动动理论知识,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微观统气体动理论理论知识,不理解理想气温度的微观统计意义,能量知识、理想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和计意义,能量均分定理等,气体的压强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微观和温度的微温度的微观均分定理等,基本掌握基本统计意义,能掌握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准观统计意统计意义,能量均分定理的准静态过程静态过程的义,能量均量均分定理等,熟练掌握的功、热量和功、热量和内等,掌握理想分定理等,理想气体的内能的变化、能的变化、热部分掌握理气体的准静准静态过程热力学第一第力学第一第二想气体的准态过程的功、热量和内能的功、热量和二定律的内容定律的内容在静态过程的内能的变化、功、热量和的变化、热力在循环过程中循环过程中的热力学第一的应用。应用。内能的变学第一第二化、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律的内容内容在循环第一第二定在循环过程过程中的应律的内容在中的应用。用。循环过程中的应用。熟练应用微较好地应用微能够应用简单能够应用简不能应用微单的微积分积分知识和积分知识和的微积分知识积分知识和矢量运算来和矢量运算来知识和矢量量运算来求解矢量运算来求解质点的质点的运动方求解质点的运运算来求解求解质点的动方程,应用简单的质点运动方程,熟程,应用牛顿运动方程,应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牛顿运动定律的运动方用牛顿运动程,应用牛运动定律来决问题;较好来解决问题;定律来解决解决问题:熟地分析物体运能够分析物体顿运动定律问题;不会分练分析物体动过程中所遵运动过程中的来解决问析物体运动循的动量守恒运动过程中动量守恒定题:基本能过程中的动所遵循的动定律,质点、质律,质点、质点够分析物体量守恒定律,量守恒定律,点系及刚体的系及刚体的角运动过程中质点、质点系质点、质点系角动量守恒定动量守恒定的动量守恒及刚体的角课程目标220%及刚体的角律,机械能守定律,质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动量守恒定恒定律:熟练恒定律:能够质点系及刚律,机械能守律,机械能守体的角动量恒定律;不能应用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恒定律:熟练求解热力学第求解热力学第守恒定律,应用数学知识求解简单应用数学知一定律及对理一定律及对理机械能守恒识求解热力想气体等值过想气体等值过定律:能够的热力学第学第一定律程的应用,卡程的应用,卡应用数学知一定律及对识求解简单理想气体等及对理想气诺循环。诺循环。体等值过程的热力学第值过程的应的应用,卡诺一定律及对用,卡诺循循环。理想气体等环。值过程的应用,卡诺循8/10
《大学物理 1》课程教学大纲 8 / 10 练掌握气体 动理论知识, 理解理想气 体的压强和 温度的微观 统计意义,能 量均分定理 等,熟练掌握 理想气体的 准静态过程 的功、热量和 内能的变化、 热力学第一 第二定律的 内容在循环 过程中的应 用。 识,理解理想 气体的压强和 温度的微观统 计意义,能量 均分定理等, 掌握理想气体 的准静态过程 的功、热量和 内能的变化、 热力学第一第 二定律的内容 在循环过程中 的应用。 气体的压强和 温度的微观统 计意义,能量 均分定理等, 基本掌握基本 理想气体的准 静态过程的 功、热量和内 能的变化、热 力学第一第二 定律的内容在 循环过程中的 应用。 干涉;了解 气体动理论 知识、理想 气体的压强 和温度的微 观统计意 义,能量均 分定理等, 部分掌握理 想气体的准 静态过程的 功、热量和 内能的变 化、热力学 第一第二定 律的内容在 循环过程中 的应用。 掌握气体动 理论知识,不 理解理想气 体的压强和 温度的微观 统计意义,能 量均分定理 等,掌握理想 气体的准静 态过程的功、 热量和内能 的变化、热力 学第一第二 定律的内容 在循环过程 中的应用。 课程目标 2 20% 熟练应用微 积分知识和 矢量运算来 求解质点的 运动方程,熟 练应用牛顿 运动定律来 解决问题;熟 练分析物体 运动过程中 所遵循的动 量守恒定律, 质点、质点系 及刚体的角 动量守恒定 律,机械能守 恒定律;熟练 应用数学知 识求解热力 学第一定律 及对理想气 体等值过程 的应用,卡诺 循环。 较好地应用微 积分知识和矢 量运算来求解 质点的运动方 程,应用牛顿 运动定律来解 决问题;较好 地分析物体运 动过程中所遵 循的动量守恒 定律,质点、质 点系及刚体的 角动量守恒定 律,机械能守 恒定律;熟练 应用数学知识 求解热力学第 一定律及对理 想气体等值过 程的应用,卡 诺循环。 能够应用简单 的微积分知识 和矢量运算来 求解质点的运 动方程,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 来解决问题; 能够分析物体 运动过程中的 动量守恒定 律,质点、质点 系及刚体的角 动量守恒定 律,机械能守 恒定律;能够 应用数学知识 求解热力学第 一定律及对理 想气体等值过 程的应用,卡 诺循环。 能够应用简 单的微积分 知识和矢量 运算来求解 简单的质点 的运动方 程,应用牛 顿运动定律 来解决问 题;基本能 够分析物体 运动过程中 的动量守恒 定律,质点、 质点系及刚 体的角动量 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 定律;能够 应用数学知 识求解简单 的热力学第 一定律及对 理想气体等 值过程的应 用,卡诺循 不能应用微 积分知识和 矢量运算来 求解质点的 运动方程,应 用牛顿运动 定律来解决 问题;不会分 析物体运动 过程中的动 量守恒定律, 质点、质点系 及刚体的角 动量守恒定 律,机械能守 恒定律;不能 应用数学知 识求解简单 的 热 力学第 一定律及对 理想气体等 值过程的应 用,卡诺循 环

《大学物理1》课程教学大纲环。熟练应用质较好的应用质能够应用质点基本能够应不能应用质点模型解决点模型解决物模型解决物体用质点模型点模型解决物体平动的体平动的两类平动的两类问解决物体平物体平动的动的两类问两类问题:熟问题:较好的题;能够应用两类问题:应用刚体模型刚体模型解决题;能够应不能应用刚练应用刚体模型解决刚解决刚体的定刚体的定轴转用刚体模型体模型解决体的定轴转轴转动的运动动的运动学和解决简单的刚体的定轴动的运动学学和动力学问动力学问题:刚体的定轴转动的运动和动力学间题:掌握理想理解理想气体转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课程目标310%题:熟练掌握的物态方程,学和动力学问题;不理解气体的物态方理想气体的程,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内问题;仅了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理的内能,气体能,气体分子解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内分子的碰撞和的碰撞和平均的物态方想气体的内能,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程,理想气能,气体分子自由程。的碰撞和平的碰撞和平体的内能,均自由程。气体分子的均自由程。碰撞和平均自由程。不能熟练掌熟练掌握物掌握物理学规基本掌握物理部分掌握物理学规律,熟律,能较好的学规律,能解理学规律,握物理学规练解决物理解决物理学中决物理学中的能解决一般律,解决一般学中的圆周的圆周运动中圆周运动中角的物理学问的物理学问运动中角量角量与线量的量与线量的关题,如圆周题时存在困与线量的关关系、牛顿运系、牛顿运动运动中角量难,不具备发系、牛顿运动动定律及定轴定律及定轴转与线量的关现问题,解决定律及定轴转动定律、质动定律、质点系、牛顿运问题的能力。转动定律、质点系的动量定系的动量定动定律及定点系的动量理,功能原理、理,功能原理、轴转动定定理,功能原理想气体的压理想气体的压律、质点系课程目标411%理、理想气体强和温度,能强和温度,能的动量定的压强和温量按自由度均量按自由度均理,功能原度,能量按自分定理等问分定理等间理、理想气题,具备发现题,具备发现体的压强和由度均分定理等问题,具问题,解决问问题,解决问温度,能量题的能力,具按自由度均备发现问题,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备一定的创新分定理等问能力,具备创探索思维能题,基本具新探索思维力。备发现问能力。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法9/10
《大学物理 1》课程教学大纲 9 / 10 环。 课程目标 3 10% 熟练应用质 点模型解决 物体平动的 两类问题;熟 练应用刚体 模型解决刚 体的定轴转 动的运动学 和动力学问 题;熟练掌握 理想气体的 物态方程,理 想气体的内 能,气体分子 的碰撞和平 均自由程。 较好的应用质 点模型解决物 体平动的两类 问题;较好的 应用刚体模型 解决刚体的定 轴转动的运动 学和动力学问 题;掌握理想 气体的物态方 程,理想气体 的内能,气体 分子的碰撞和 平均自由程。 能够应用质点 模型解决物体 平动的两类问 题;能够应用 刚体模型解决 刚体的定轴转 动的运动学和 动力学问题; 理解理想气体 的物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内 能,气体分子 的碰撞和平均 自由程。 基本能够应 用质点模型 解决物体平 动的两类问 题;能够应 用刚体模型 解决简单的 刚体的定轴 转动的运动 学和动力学 问题;仅了 解理想气体 的物态方 程,理想气 体的内能, 气体分子的 碰撞和平均 自由程。 不能应用质 点模型解决 物体平动的 两类问题; 不能应用刚 体模型解决 刚体的定轴 转动的运动 学和动力学 问题;不理解 理想气体的 物态方程,理 想气体的内 能,气体分子 的碰撞和平 均自由程。 课程目标 4 11% 熟练掌握物 理学规律,熟 练解决物理 学中的圆周 运动中角量 与线量的关 系、牛顿运动 定律及定轴 转动定律、质 点系的动量 定理,功能原 理、理想气体 的压强和温 度,能量按自 由度均分定 理等问题,具 备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 能力,具备创 新探索思维 能力。 掌握物理学规 律,能较好的 解决物理学中 的圆周运动中 角量与线量的 关系、牛顿运 动定律及定轴 转动定律、质 点系的动量定 理,功能原理、 理想气体的压 强和温度,能 量按自由度均 分定理等问 题,具备发现 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具 备一定的创新 探索思维能 力。 基本掌握物理 学规律,能解 决物理学中的 圆周运动中角 量与线量的关 系、牛顿运动 定律及定轴转 动定律、质点 系的动量定 理,功能原理、 理想气体的压 强和温度,能 量按自由度均 分定理等问 题,具备发现 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部分掌握物 理学规律, 能解决一般 的物理学问 题,如圆周 运动中角量 与线量的关 系、牛顿运 动定律及定 轴转动定 律、质点系 的动量定 理,功能原 理、理想气 体的压强和 温度,能量 按自由度均 分定理等问 题,基本具 备发现问 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不能熟练掌 握物理学规 律,解决一般 的物理学问 题时存在困 难,不具备发 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固体物理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发光材料测试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功能高分子材料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储能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二次电池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 山东农业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材料学》课程实验指导.pdf
- 天津大学:《纳米材料》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能.pptx
- 广东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2024版).pdf
- 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20版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合集).pdf
- 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8版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合集).doc
- 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7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7级《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7级《生物质材料》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7级《科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7级《聚合物反应原理》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7级《胶黏剂与胶接》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7级《化工原理课程实习》课程教学大纲.pdf
- 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17级《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实习》课程教学大纲.pdf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二).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材料》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新型半导体照明与显示材料》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新能源材料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系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新能源纳米材料》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材料制备与处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材料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材料计算物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氢能与燃料电池》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热电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环境功能材料》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电化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能量转换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docx
- 曲阜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薄膜材料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