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东北林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020版各课程教学大纲汇编(合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91
文件大小:5.8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专业必修课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1 聚合物反应原理.11 高分子物理.18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27 高分子化学.37 高聚物加工工程.45 高分子材料.52 高分子实验技术.60 胶黏剂与胶接.71 化工原理 C .79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87 专业导论.96 材料力学基础.102 生物质材料(限选课).108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限选课).119 实习、实训及认知实践 专业认知实践.127 化工原理课程实习.133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实习.139 高聚物加工工程课程实习.157 毕业实习.162 专业技能综合训练.168 材料性能综合评价.174 毕业设计(论文) . 183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目录专业必修课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聚合物反应原理11高分子物理.18.27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高分子化学37高聚物加工工程..4552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实验技术60胶黏剂与胶接,. 71.79化工原理C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87专业导论..96材料力学基础.102生物质材料(限选课)108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限选课)119实习、实训及认知实践专业认知实践,127.133化工原理课程实习,.139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实习.高聚物加工工程课程实习157毕业实习.162专业技能综合训练.168材料性能综合评价.174毕业设计(论文)183

目录 专业必修课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1 聚合物反应原理.11 高分子物理.18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27 高分子化学.37 高聚物加工工程.45 高分子材料.52 高分子实验技术.60 胶黏剂与胶接.71 化工原理 C .79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87 专业导论.96 材料力学基础.102 生物质材料(限选课).108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限选课).119 实习、实训及认知实践 专业认知实践.127 化工原理课程实习.133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实习.139 高聚物加工工程课程实习.157 毕业实习.162 专业技能综合训练.168 材料性能综合评价.174 毕业设计(论文) . 183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代码:B1030360学分:1.5学时:32(讲课学时:24实验学时:0课内实践学时:8)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英文名称:AnalyticMethodsofPolymerMaterials选用教材:邸明伟、高振华主编。生物质材料现代分析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参考书:1、张美珍.聚合物研究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汪昆华等.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董炎明、高分子材料实用剖析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开课学期:春季学期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工程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说明:《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是以高分子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的主线,围绕包括林业生物高分子在内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研究中常用的波谱分析、热分析、热力分析、流变性能分析、显微分析、分子量分析、表界面分析等现代分析方法,阐述它们的结构、测试原理、制样技术、影响因素、谱图解析、数据处理和它们在高分子研究领域(尤其是林业生物高分子领域)中的主要应用。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常见现代分析技术的相关知识,能够选择恰当现代分析仪器和现代分析技术及相关研究文献,服务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和科学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与研究。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分析、主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等方式,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1、能够基于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文献研究、技术1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 课程代码:B1030360 学 分:1.5 学 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0 课内实践学时:8)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英文名称:Analytic Methods of Polymer Materials 选用教材:邸明伟、高振华主编. 生物质材料现代分析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参考书:1、张美珍.聚合物研究方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汪昆华等.聚合物近代仪器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董炎明、高分子材料实用剖析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 开课学期:春季学期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 加工工程 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说明:《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课 程内容是以高分子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的主线,围绕包括林业生物高分子在内的高分 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研究中常用的波谱分析、热分析、热力分析、流变性能分析、显微分 析、分子量分析、表界面分析等现代分析方法,阐述它们的结构、测试原理、制样技术、 影响因素、谱图解析、数据处理和它们在高分子研究领域(尤其是林业生物高分子领域) 中的主要应用。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常见现代分析技术的相关知识,能够 选择恰当现代分析仪器和现代分析技术及相关研究文献,服务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 复杂工程问题和科学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与研究。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分析、主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等方式,使学生具备 下列能力: 1、能够基于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文献研究、技术 1

调研等方法及相关多学科知识,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代方案:2、能够正确分析和讨论现代分析仪器对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测试结果,通过综合所学知识和所获得的资料信息,归纳总结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3、能够基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常用现代分析仪器和信息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理解其适用性与局限性;4、能够基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常用现代分析仪器和信息工具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分析仪器和信息资源,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与解决方案设计。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毕业要求指标点(学生将具备的能力)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2.3能认识到复杂工程间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并能通2H过文献研究、技术调研等方法导求替代的解决方案;4.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M4和讨论,并通过信息综合、归纳总结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1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H工具等现代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5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等现代H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注:H-强支撑;M-中支撑;L-弱支撑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2学时)I.理论教学(24学时)1、绪论(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4)内容:高分子结构与形态的特点;高聚物状态及其行为;聚合物“组成-结构-性能生产-应用”的相关性;高分子材料结构和性能的主要测试方法;本课程学习的目的。课程思政:学好本课程知识,服务国家、行业和民生,建设富强中国。能力要求:基于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测试方法,领会现代分析方法对高分子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生产-应用”相关性确定的重要意义,能够寻求2

调研等方法及相关多学科知识,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 可替代方案; 2、能够正确分析和讨论现代分析仪器对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测试结果,通过 综合所学知识和所获得的资料信息,归纳总结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3、能够基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常用现代分析仪器和信息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理 解其适用性与局限性; 4、能够基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常用现代分析仪器和信息工具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选 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分析仪器和信息资源,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 析、研究与解决方案设计。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指标点(学生将具备的能力)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4 2 2.3 能认识到复杂工程问题的 解决有多种方案可选择,并能通 过文献研究、技术调研等方法寻 求替代的解决方案; H 4 4.4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 和讨论,并通过信息综合、归纳 总结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M 5 5.1 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常用的 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 工具等现代工具的使用原理和 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H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 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等现代 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 析、计算与设计。 H 注:H-强支撑;M-中支撑;L-弱支撑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32 学时) I. 理论教学( 24 学时) 1、绪论(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4) 内容:高分子结构与形态的特点;高聚物状态及其行为;聚合物“组成-结构-性能- 生产-应用”的相关性;高分子材料结构和性能的主要测试方法;本课程学习的目的。 课程思政:学好本课程知识,服务国家、行业和民生,建设富强中国。 能力要求:基于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测试方法,领会现代分 析方法对高分子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生产-应用”相关性确定的重要意义,能够寻求 2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代方案,并选择恰当的测试方法。2、波谱分析(6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内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X射线衍射谱的分析原理、分析方法、谱图解析、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课程思政:通过主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宣扬理论联系实际精神。能力要求:基于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X射线法对聚合物相关结构特性的分析原理、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基本的谱图解析及材料分析与鉴别,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关于波谱分析的文献资料,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代方案,并将红外光谱等重要波谱分析方法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和研究之中。3、分子量分析(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内容:聚合物分子量与性能的相关性;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表征;端基滴定法、热力学法、光散射法、粘度法等聚合物分子量的常规分析方法:凝胶渗透色谱(GPC)法分析聚合物分子量的原理、方法、谱图解析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能力要求:基于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表征分析的原理、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基本的谱图解析,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关于分子量分析的期刊文献,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代方案,并将GPC法等重要分子量分析方法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和研究之中。4、热分析(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内容:热分析的概念、差式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的测试原理、实验技术、谱图解析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差热分析法的测试原理和特点。能力要求:基于高分子材料热分析的原理、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基本的热分析谱图解析及材料性能评价,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关于热分析的期刊文献,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代方案,并将热分析技术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和研究之中。5、热力分析(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内容:高分子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动态力学分析原理:热机械曲线法、扭摆法扭辨法、动态力学分析法(DMA)等常用热力分析仪器的种类和特点:DMA分析的实3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代方案,并选择恰当的测试方 法。 2、波谱分析(6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内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 X 射线衍射谱的分析原理、分析方法、谱图解析、 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课程思政:通过主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宣扬理论联系实际精神。 能力要求:基于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 X 射线法对聚合物相关结构特性的分析原 理、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基本的谱图解析及材料 分析与鉴别,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关于波谱分析的文献资料,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 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代方案,并将红外光谱等重要波谱分析方法应用于高 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和研究之中。 3、分子量分析(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内容:聚合物分子量与性能的相关性;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的表征;端基滴定法、 热力学法、光散射法、粘度法等聚合物分子量的常规分析方法;凝胶渗透色谱(GPC) 法分析聚合物分子量的原理、方法、谱图解析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能力要求:基于聚合物分子量及其分布表征分析的原理、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 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基本的谱图解析,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关于分子量分析 的期刊文献,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代方案,并 将 GPC 法等重要分子量分析方法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 计和研究之中。 4、热分析(4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内容:热分析的概念、差式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的测试原理、实验技术、谱图解 析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差热分析法的测试原理和特点。 能力要求:基于高分子材料热分析的原理、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高分子材 料的相关知识,进行基本的热分析谱图解析及材料性能评价,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关于热 分析的期刊文献,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代方 案,并将热分析技术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和研究之中。 5、热力分析(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内容:高分子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动态力学分析原理;热机械曲线法、扭摆法、 扭辫法、动态力学分析法(DMA)等常用热力分析仪器的种类和特点;DMA 分析的实 3

验技术、谱图解析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能力要求:基于高分子材料热力分析的原理、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基本的热力分析谱图解析及材料性能评价,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关于热力分析的期刊文献,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代方案,并将DMA等重要热力分析技术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和研究之中。6、流变性能分析(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内容:聚合物流变学概述;聚合物粘弹特性和流动性能:旋转流变仪、毛细管流变仪、转矩流变仪等常见聚合物流动性能测试仪器的原理、方法和谱图解析;流变性能分析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能力要求:基于聚合物流变性能分析的原理、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基本的流变性能分析谱图解析及材料性能评价,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关于流变性能分析的期刊文献,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代方案,在高分子材料的工程实践中合理应用流变性能分析技术。7、电子显微分析(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内容:电子光学的基础,电子显微镜的构造、成像原理和特点,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技术、表面形貌解析、微区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能力要求:基于电子显微分析的原理、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基本的表面形貌解析、微区化学成分分析及材料性能评价,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关于热力分析的期刊文献,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代方案,并将扫描电镜等重要电子显微技术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和研究之中。8、表界面分析方法(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内容:高分子材料的表界面特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分析原理;XPS和原子力显微镜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能力要求:基于高分子材料表界面分析的原理、方法及局限性,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对高分子材料表界面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关于表界面分析的期刊文献,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合理应用表界面分析技术。9、高分子材料的燃烧性能分析(1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内容:高分子材料的燃烧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燃烧的主要测试方法;锥形量热4

验技术、谱图解析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能力要求:基于高分子材料热力分析的原理、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高分子 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基本的热力分析谱图解析及材料性能评价,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关 于热力分析的期刊文献,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 代方案,并将 DMA 等重要热力分析技术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 方案设计和研究之中。 6、流变性能分析(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内容:聚合物流变学概述;聚合物粘弹特性和流动性能;旋转流变仪、毛细管流变 仪、转矩流变仪等常见聚合物流动性能测试仪器的原理、方法和谱图解析;流变性能分 析在聚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能力要求:基于聚合物流变性能分析的原理、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高分子 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基本的流变性能分析谱图解析及材料性能评价,能够根据需要查 阅关于流变性能分析的期刊文献,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 案及可替代方案,在高分子材料的工程实践中合理应用流变性能分析技术。 7、电子显微分析(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4) 内容:电子光学的基础,电子显微镜的构造、成像原理和特点,扫描电子显微镜的 样品制备技术、表面形貌解析、微区化学成分分析及其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能力要求:基于电子显微分析的原理、方法、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高分子材料的 相关知识,进行基本的表面形貌解析、微区化学成分分析及材料性能评价,能够根据需 要查阅关于热力分析的期刊文献,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测试的多种可选方 案及可替代方案,并将扫描电镜等重要电子显微技术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 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和研究之中。 8、表界面分析方法(2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3) 内容:高分子材料的表界面特征;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分 析原理;XPS 和原子力显微镜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能力要求:基于高分子材料表界面分析的原理、方法及局限性,结合高分子材料的 相关知识,对高分子材料表界面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关于表界 面分析的期刊文献,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合理应用表界面分析技术。 9、高分子材料的燃烧性能分析(1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1、2) 内容:高分子材料的燃烧与阻燃;高分子材料燃烧的主要测试方法;锥形量热 4

(CONE)分析的分析原理、谱图解析以及CONE分析在高分子材料阻燃中的应用。课程思政:基于高分子材料阻燃必要性,阐述社会安全与和谐。能力要求:基于高分子材料燃烧性能分析测试的方法和原理,理解CONE分析对高分子材料燃烧/阻燃评价的优缺点及意义,能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对高分子材料的燃烧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10、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实践(1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3、4)内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流程、各流程的工作内容与要求;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主要思路;具体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综合分析与实践。课程思政:学以致用,服务行业企业发展。能力要求:基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流程、工作内容、解决思路和综合分析实践,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所获取所的信息资料,能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现代分析技术、提出解决或改进实验方案,寻求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的替代解决方案。II.课内实践教学(8学时)1、分子量分析(1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4)内容:GPC色谱在聚合物及相关材料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能力要求: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分子量分析(以GPC为主)的期刊文献,通过阅读和总结他人关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分析测试文献资料,能对于分子量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能将之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及研究之中。2、热分析(1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4)内容:热分析技术在聚合物及相关材料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能力要求:能够根据需要查阅热分析的期刊文献,通过阅读和总结他人关于高分子材料的热分析文献资料,能对于热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能将之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及研究之中。3、热-力分析翻转课堂(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4)内容:根据DMA分析在聚合物及相关材料研究中应用,学生抽选主题,按主题内容准备PPT,翻转讲授DMA在该主题的应用原理、案例及解析。课程思政:团队协作。能力要求:能够根据需要查阅热力分析的期刊文献,通过阅读和总结他人关于高分5

(CONE)分析的分析原理、谱图解析以及 CONE 分析在高分子材料阻燃中的应用。 课程思政:基于高分子材料阻燃必要性,阐述社会安全与和谐。 能力要求:基于高分子材料燃烧性能分析测试的方法和原理,理解 CONE 分析对高 分子材料燃烧/阻燃评价的优缺点及意义,能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相关知识,对高分子材料 的燃烧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 10、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实践(1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3、4) 内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流程、各流程的工作内容与要求;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 工程问题解决的主要思路;具体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综合分析与实践。 课程思政:学以致用,服务行业企业发展。 能力要求:基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流程、工作内容、解决思路和 综合分析实践,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所获取所的信息资料,能对复杂工程问题 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现代分析技术、提出解决或改进实验方案,寻求高分子材料领域复 杂工程的替代解决方案。 II. 课内实践教学( 8 学时) 1、分子量分析(1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4) 内容:GPC 色谱在聚合物及相关材料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 能力要求:能够根据需要查阅分子量分析(以 GPC 为主)的期刊文献,通过阅读 和总结他人关于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分析测试文献资料,能对于分子量分析结果进行分 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能将之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 及研究之中。 2、热分析(1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4) 内容:热分析技术在聚合物及相关材料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 能力要求:能够根据需要查阅热分析的期刊文献,通过阅读和总结他人关于高分子 材料的热分析文献资料,能对于热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能将之用 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及研究之中。 3、热-力分析翻转课堂(3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4) 内容:根据 DMA 分析在聚合物及相关材料研究中应用,学生抽选主题,按主题内 容准备 PPT,翻转讲授 DMA 在该主题的应用原理、案例及解析。 课程思政:团队协作。 能力要求:能够根据需要查阅热力分析的期刊文献,通过阅读和总结他人关于高分 5

子材料的执力分析文献资料,对于执力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将之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及研究之中,并能够与同行就分析测试结果进行表达、讨论和交流。4、流变性能分析(1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4)内容:流变性能分析在聚合物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能力要求:能够根据需要查阅流变性能分析的期刊文献,通过阅读和总结他人关于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能分析文献资料,能对于流变性能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能将之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工程实践之中。5、电子显微分析(1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4)内容:电子显微分析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能力要求:能够根据需要查阅电子显微分析的期刊文献,通过阅读和总结他人关于高分子材料的电子显微分析文献资料,能对于电子显微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能将之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及研究之中。6、表界面分析方法(1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4)内容:XPS技术在高分子材料或复合材料研究中的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能力要求:能够根据需要查阅表界面分析的期刊文献,通过阅读和总结他人关于高分子材料的表界面分析文献资料,能对于表界面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能将之用于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之中。四、教学方法课程目标达成的教学方法要求如下表所示。课程目标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案例教学、专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等方式,讲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研究中常用现代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案例,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所掌握相关知识和资料信息,领会并能导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表征分析的多种方案可选择。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课堂谱图解析教授、案例教学、专题文献查找与课程目标2阅读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综合所掌握相关知识和资料信息,对表征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能归纳总结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6

子材料的热力分析文献资料,对于热力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能将之 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及研究之中,并能够与同行就分析 测试结果进行表达、讨论和交流。 4、流变性能分析(1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4) 内容:流变性能分析在聚合物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 能力要求:能够根据需要查阅流变性能分析的期刊文献,通过阅读和总结他人关于 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能分析文献资料,能对于流变性能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 的结论,并能将之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工程实践之中。 5、电子显微分析(1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4) 内容:电子显微分析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 能力要求:能够根据需要查阅电子显微分析的期刊文献,通过阅读和总结他人关于 高分子材料的电子显微分析文献资料,能对于电子显微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 的结论,并能将之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及研究之中。 6、表界面分析方法(1 学时)(支撑课程目标 2、4) 内容:XPS 技术在高分子材料或复合材料研究中的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 能力要求:能够根据需要查阅表界面分析的期刊文献,通过阅读和总结他人关于高 分子材料的表界面分析文献资料,能对于表界面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 论,并能将之用于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工程实践之中。 四、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的教学方法要求如下表所示。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 1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案例教学、专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等方式,讲 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研究中常用现代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案例, 引导学生结合所掌握相关知识和资料信息,领会并能寻求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 能表征分析的多种方案可选择。 课程目标 2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课堂谱图解析教授、案例教学、专题文献查找与 阅读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综合所掌握相关知识和资料信息,对表征分析结果 进行分析和讨论,并能归纳总结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6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案例教学、专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翻转课堂等方式,讲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研究中常用现代分析方法的测试原理、制课程目标3样技术、谱图解析和它们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高分子材料常用现代分析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案例教学、专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翻转课堂等方式,引导学生领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研究中常用现代分析仪器和信息课程目标4工具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分析仪器和信息资源,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与解决方案设计之中。五、课程考核(一)课程考核方法为了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的有效评价,课程考核内容应针对课程目标设计,并建议采用与课程目标对应的模块化考核。课程考核及各模块的命题须经课程授课教师、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根据《东北林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课程考核的合理性审查制度》,就考核内容是否体现能力要素考核、与课程目标要求的能力要素一致性、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度等进行审核。各模块考核成绩评价对应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各课程目标达成的期望值设定为0.7,课程总成绩与各课程目标的权重及组成如下表所示。模块课程目标1模块课程目标2模块课程目标3模块课程目标4模块权重0. 30. 40. 20. 4(二)课程目标考核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1.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1采用闭卷考核和平时作业考核相结合,课程目标1的考核结果由70%的闭卷考试成绩和30%的平时作业(具体复杂工程问题综合分析与设计)成绩构成。考核点和考核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课程目标1的考核点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90-10080-8970-7960-690-59考核点权重优良中及格不及格A.基于高分子熟练掌握主能掌握主要基本掌握主不能掌握主较熟练掌握材料领域常用要现代分析现代分析仪要现代分析1要现代分析主要现代分现代分析仪器仪器的基本器的基本原仪器的基本仪器的基本0.71的基本原理与原理与方法,析仪器的基理与方法,能原理与方法,原理与方法,本原理与方方法,促进高分能够正确寻够寻求高分能够正确寻无法寻求高7

课程目标 3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案例教学、专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翻转课堂 等方式,讲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研究中常用现代分析方法的测试原理、制 样技术、谱图解析和它们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高分 子材料常用现代分析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课程目标 4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案例教学、专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翻转课堂 等方式,引导学生领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研究中常用现代分析仪器和信息 工具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分析仪器和信息资源, 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与解决方案设计之中。 五、课程考核 (一)课程考核方法 为了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的有效评价,课程考核内容应针对课程目标设计,并建议采 用与课程目标对应的模块化考核。课程考核及各模块的命题须经课程授课教师、专业负 责人、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根据《东北林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课程考核的合理性 审查制度》,就考核内容是否体现能力要素考核、与课程目标要求的能力要素一致性、 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度等进行审核。各模块考核成绩评价对应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各课程 目标达成的期望值设定为 0.7,课程总成绩与各课程目标的权重及组成如下表所示。 模块 课程目标 1 模块 课程目标 2 模块 课程目标 3 模块 课程目标 4 模块 权重 0.3 0.4 0.2 0.4 (二)课程目标考核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 1.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1 采用闭卷考核和平时作业考核相结合,课程目标 1 的考核结果由 70%的 闭卷考试成绩和 30%的平时作业(具体复杂工程问题综合分析与设计)成绩构成。考核 点和考核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课程目标 1 的考核点和评分标准 考核点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权重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A. 基于高分子 材料领域常用 现代分析仪器 的基本原理与 方法,促进高分 熟练掌握主 要现代分析 仪器的基本 原理与方法, 能够正确寻 较熟练掌握 主要现代分 析仪器的基 本原理与方 能掌握主要 现代分析仪 器的基本原 理与方法,能 够寻求高分 基本掌握主 要现代分析 仪器的基本 原理与方法, 能够正确寻 不能掌握主 要现代分析 仪器的基本 原理与方法, 无法寻求高 0.7 7

子材料结构与求高分子材法,能够有效子材料结构求高分子材分子材料结料结构与性构与性能分性能分析测试料结构与性寻求高分子与性能分析的多种可选方测试的多种能分析测试析测试的可能分析测试材料结构与案及可替代方的多种可选性能分析测可选方案及的多种可选选方案及可案寻求方案替代方案方案及可替试的多种可可替代方案代方案选方案及可替代方案能够全面总能较全面总能够总结文能基本总结不能有效总B.通过复杂工结文献资料结文献资料献资料中现文献资料中结文献资料代分析仪器现代分析仪中现代分析程问题综合分中现代分析中现代分析析与设计的平仪器的应用仪器的应用的应用策略,器的应用策仪器的应用时作业,实现高策略,能够正策略,能够寻能够寻求出略,基本寻求策略,无法寻0.3分子材料结构确寻求高分求高分子材高分子材料出高分子材求高分子材与性能分析测子材料结构料结构与性结构与性能料结构与性料结构与性试的多种可选与性能分析能分析测试分析测试的能分析测试能分析测试测试的多种的多种可选多种可选方的多种可选的多种可选方案及可替代可选方案及方案寻求方案及可替案及可替代方案及可替方案及可替可替代方案代方案方案代方案代方案2.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2采用闭卷考核和平时作业考核相结合,课程目标2的考核结果由70%的闭卷考试成绩和30%的平时作业(专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主题翻转课堂)成绩构成。考核点和考核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课程目标2的考核点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考核点权重90-10080-8970-7960-690-59良中及格优不及格能够较为正能够基本完能够熟练正不能够完成能够较熟练确地就测试成测试结果确地就测试测试结果的A.能够就测试结果进行分正确地就测的分析和讨结果进行分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和讨论,试结果进行析和讨论,综论,能综合和讨论,综合所析和讨论,0.7综难以综合所分析和讨论,合较多所学定所学知识,学知识,得到合合合所学知识,学知识,无法综合所学知知识,得到较得到基本合理有效的结论得到合理有得到合理有识,得到合理为合理有效理有效的结效的结论效的结论的结论论有效的结论B.通过专题文能够较全面能够综合所基本能够综献查找与阅读能够全面综不能有效地综合所学知学知识和所合所学知识总结、主题翻转合所学知识综合所学知识和所获得获得的资料和所获得的和所获得的课堂教学的平识和所获得的资料信息,信息,较好归资料信息,能时作业,能够综资料信息,工的资料信息,0.3正基本上归纳良好归纳总纳总结得到合所学知识和确归纳总结难以有效归结得到合理较为合理有总结得到基所获得的资料得到合理有纳总结得到本合理有效有效的结论效的结论信息,得到合理效的结论合理的结论的结论有效的结论8

子材料结构与 性能分析测试 的多种可选方 案及可替代方 案寻求 求高分子材 料结构与性 能分析测试 的多种可选 方案及可替 代方案 法,能够有效 寻求高分子 材料结构与 性能分析测 试的多种可 选方案及可 替代方案 子材料结构 与性能分析 测试的多种 可选方案及 可替代方案 求高分子材 料结构与性 能分析测试 的多种可选 方案 分子材料结 构与性能分 析测试的可 选方案及可 替代方案 B. 通过复杂工 程问题综合分 析与设计的平 时作业,实现高 分子材料结构 与性能分析测 试的多种可选 方案及可替代 方案寻求 能够全面总 结文献资料 中现代分析 仪器的应用 策略,能够正 确寻求高分 子材料结构 与性能分析 测试的多种 可选方案及 可替代方案 能较全面总 结文献资料 中现代分析 仪器的应用 策略,能够寻 求高分子材 料结构与性 能分析测试 的多种可选 方案及可替 代方案 能够总结文 献资料中现 代分析仪器 的应用策略, 能够寻求出 高分子材料 结构与性能 分析测试的 多种可选方 案及可替代 方案 能基本总结 文献资料中 现代分析仪 器的应用策 略,基本寻求 出高分子材 料结构与性 能分析测试 的多种可选 方案及可替 代方案 不能有效总 结文献资料 中现代分析 仪器的应用 策略,无法寻 求高分子材 料结构与性 能分析测试 的多种可选 方案及可替 代方案 0.3 2.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2 采用闭卷考核和平时作业考核相结合,课程目标 2 的考核结果由 70%的 闭卷考试成绩和 30%的平时作业(专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主题翻转课堂)成绩构成。 考核点和考核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课程目标 2 的考核点和评分标准 考核点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权重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A. 能够就测试 结果进行分析 和讨论,综合所 学知识,得到合 理有效的结论 能够熟练正 确地就测试 结果进行分 析和讨论,综 合所学知识, 得到合理有 效的结论 能够较熟练 正确地就测 试结果进行 分析和讨论, 综合所学知 识,得到合理 有效的结论 能够较为正 确地就测试 结果进行分 析和讨论,综 合较多所学 知识,得到较 为合理有效 的结论 能够基本完 成测试结果 的分析和讨 论,能综合一 定所学知识, 得到基本合 理有效的结 论 不能够完成 测试结果的 分析和讨论, 难以综合所 学知识,无法 得到合理有 效的结论 0.7 B. 通过专题文 献查找与阅读 总结、主题翻转 课堂教学的平 时作业,能够综 合所学知识和 所获得的资料 信息,得到合理 有效的结论 能够全面综 合所学知识 和所获得的 资料信息,正 确归纳总结 得到合理有 效的结论 能够较全面 综合所学知 识和所获得 的资料信息, 良好归纳总 结得到合理 有效的结论 能够综合所 学知识和所 获得的资料 信息,较好归 纳总结得到 较为合理有 效的结论 基本能够综 合所学知识 和所获得的 资料信息,能 基本上归纳 总结得到基 本合理有效 的结论 不能有效地 综合所学知 识和所获得 的资料信息, 难以有效归 纳总结得到 合理的结论 0.3 8

3.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3采用闭卷考核和平时作业考核相结合,课程目标3的考核结果由65%的闭卷考试成绩和35%的平时作业(具体复杂工程问题综合分析与设计)成绩构成。考核点和考核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课程目标3的考核点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考核点70-79权重90-10080-8960-690-59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熟练掌握现较熟练掌握较好掌握现基本掌握现不能掌握现A、掌握常用现代分析仪器代分析仪器代分析仪器现代分析仪代分析仪器代分析仪器的的原理和方器的原理和的原理和方的原理和方的原理和方原理和方法,理0.7法,全面理解方法,较全面法,较好地理法,基本理解法,无法理解解其适用性与其适用性与理解其适用解其适用性其适用性与其适用性与局限性局限性性与局限性与局限性局限性局限性能够全面总不能有效总能较全面总能基本总结能够总结文结文献资料文献资料中B.通过复杂工结文献资料结文献资料献资料中现中现代分析现代分析仪中现代分析程问题综合分中现代分析代分析仪器析与设计的平仪器的应用仪器的应用器的应用策仪器的应用的应用策略,0.3时作业,理解并策略,能够正策略,能够理略,基本了解策略,无法正-能够理解并运用其适用性确理解并运解并运用其并运用其适确运用其适运用其适用与局限性适用性与局用性与局限用性与局限用其适用性性与局限性性性与局限性限性4.课程目标4课程目标4采用闭卷考核和平时作业考核相结合,课程目标4的考核结果由65%的闭卷考试成绩和35%的平时作业(专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主题翻转课堂)成绩构成。考核点和考核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课程目标4的考核点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考核点权重90-10080-8970-7960-690-59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熟练掌握现较熟练掌握较好地掌握基本掌握现不能有效掌现代分析仪代分析仪器A.基于掌握的代分析仪器现代分析仪握现代分析现代分析仪器原理和方法,器原理和方器原理和方原理和方法,仪器原理和原理和方法,选能正确选择法,能选择和法,能选择和基本能选择方法,无法选择与使用恰当和使用恰当使用恰当的使用较为恰和使用恰当择和使用恰0.7的现代工具,应的现代工具,现代工具,应当的现代工现代工具,当的现代工应用于复杂工程应用于复杂用于复杂工具,应用于复用于复杂工具,应用于复程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之中工程问题解程问题解决杂工程间题杂工程间题之中决之中之中解决之中解决之中B.通过专题文熟练综合所较熟练综合较好地综合基本能综合不能综合所献、复杂工程问获得信息资所获得信息所获得信息所获得信息获得信息资0.3题分析、主题翻料,能正确选资料,能选择资料,能选择资料,基本能料,无法选择转课堂教学的择与使用恰与使用恰当与使用较为选择与使用|与使用恰当9

3. 课程目标 3 课程目标 3 采用闭卷考核和平时作业考核相结合,课程目标 3 的考核结果由 65%的 闭卷考试成绩和 35%的平时作业(具体复杂工程问题综合分析与设计)成绩构成。考核 点和考核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课程目标 3 的考核点和评分标准 考核点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权重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A、掌握常用现 代分析仪器的 原理和方法,理 解其适用性与 局限性 熟练掌握现 代分析仪器 的原理和方 法,全面理解 其适用性与 局限性 较熟练掌握 现代分析仪 器的原理和 方法,较全面 理解其适用 性与局限性 较好掌握现 代分析仪器 的原理和方 法,较好地理 解其适用性 与局限性 基本掌握现 代分析仪器 的原理和方 法,基本理解 其适用性与 局限性 不能掌握现 代分析仪器 的原理和方 法,无法理解 其适用性与 局限性 0.7 B. 通过复杂工 程问题综合分 析与设计的平 时作业,理解并 运用其适用性 与局限性 能够全面总 结文献资料 中现代分析 仪器的应用 策略,能够正 确理解并运 用其适用性 与局限性 能较全面总 结文献资料 中现代分析 仪器的应用 策略,能够理 解并运用其 适用性与局 限性 能够总结文 献资料中现 代分析仪器 的应用策略, 能够理解并 运用其适用 性与局限性 能基本总结 文献资料中 现代分析仪 器的应用策 略,基本了解 并运用其适 用性与局限 性 不能有效总 结文献资料 中现代分析 仪器的应用 策略,无法正 确运用其适 用性与局限 性 0.3 4. 课程目标 4 课程目标 4 采用闭卷考核和平时作业考核相结合,课程目标 4 的考核结果由 65%的 闭卷考试成绩和 35%的平时作业(专题文献查找与阅读总结+主题翻转课堂)成绩构成。 考核点和考核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课程目标 4 的考核点和评分标准 考核点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权重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A. 基于掌握的 现代分析仪器 原理和方法,选 择与使用恰当 的现代工具,应 用于复杂工程 问题解决之中 熟练掌握现 代分析仪器 原理和方法, 能正确选择 和使用恰当 的现代工具, 应用于复杂 工程问题解 决之中 较熟练掌握 现代分析仪 器原理和方 法,能选择和 使用恰当的 现代工具,应 用于复杂工 程问题解决 之中 较好地掌握 现代分析仪 器原理和方 法,能选择和 使用较为恰 当的现代工 具,应用于复 杂工程问题 解决之中 基本掌握现 代分析仪器 原理和方法, 基本能选择 和使用恰当 现代工具,应 用于复杂工 程问题解决 之中 不能有效掌 握现代分析 仪器原理和 方法,无法选 择和使用恰 当的现代工 具,应用于复 杂工程问题 解决之中 0.7 B. 通过专题文 献、复杂工程问 题分析、主题翻 转课堂教学的 熟练综合所 获得信息资 料,能正确选 择与使用恰 较熟练综合 所获得信息 资料,能选择 与使用恰当 较好地综合 所获得信息 资料,能选择 与使用较为 基本能综合 所获得信息 资料,基本能 选择与使用 不能综合所 获得信息资 料,无法选择 与使用恰当 0.3 9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