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7章 电化学(4/5)

复习与回顾ZHEIANGUNIVERSTSCIENCE&TECHNOLs7.6Nerst方程式(电池反应与电极反应)如何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2种方法)RT电池反应Nernst方程:E=EapIInZFBVBRTa还原电极反应的Nermnst方程:E(电视)=E/电摄)lnsZF氧化2Zhang Li-qing2020/3/11

复习与回顾ZHEILANGUNIVERSITYOSCIEATECHNS7.7电极的种类金属电极第一类电极气体电极金属-金属难溶物(M-MX)第二类电极金属-金属氧化物(M-MO,)氧化还原电极如何设计电池,根据测定的电动势来计算待测溶液的pH3Zhang Li-qing2020/3/11

87.9原电池设计ZHEIANGUNIVERSTYOSCIENCE&TECHNOLOGY+J阳极(-)→氧化反应阴极(+)一→还原反应aA + bB = gG + mMZhang Li-qing2020/3/11

87.9原电池设计HFILANGUNIVERSTSCENCE&TECHNO在理论上,为了说明问题,有时需要使一些物理化学过程在原电池中进行,这就遇到如何将化学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的问题设计原电池的方法是:1.将给定反应分解为两个电极反应,使该两个电极反应的总和等于该反应2.按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列出阳极板到阴极板间各个相,相与相之间用垂线隔开,若为双液电池,盐桥用虚的双垂线隔开5Zhang Li-qing2020/3/11

87.9原电池设计ZHFIANGUNIVERSTSCIENCE&TECHNO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在原电池中进行,设计原电池一分析对 aA + bB = gG + mM 进行分析:(1)氧化反应→阳极(-)(2)还原反应一→阳极(+)使上述2个电极反应的总和等于反应过程Zhang Li-qing2020/3/11

87.9原电池设计ZHEIANGUNIVERSTYSCIENNCE&TECHNC1、氧化还原反应ICl,(g)+ Ag → AgCl21CL+e2阴极:(+Cl, Ie=Cl= AgClAg+Clte阳极:(-)Ag+Cl = AgCl +e Cl,(g) + Ag → AgCl(-)Ag AgCl(s)Cl (a)Cl,(g) Pt(+)单液电池Zhang Li-qing2020/3/11

S7.9原电池设计ZHEIANGUNIVERSITYOSCIENNCEATECHNG2、中和反应H++OH -→H,O1阳极:(-)OHH,O+e3阴极(+)H++e0gH,(g.p)-22-阴极:(+-02阳极:(OHi+H++e=H.OH,O!H,(g,p)22AH++OH -→H,OH++OH→H,O(-)PtH,(g, p)HH+H,(g, p)|Pt(+) (-)PtlO,(g, p)oHH+o,(g, p)|Pt(+)双液电池双液电池8Zhang Li-qing2020/3/11

S7.9原电池设计ZHEIANGUNIVERSTSCIENNCEATECHNG3、沉淀反应Ag+ +Cl- = AgClAgCl = Ag+ + Cl阴极:(+)Ag)阳极:(-)Age=Ag十AgC学阳极:(-)Ag阴极:(+AgCl±e=AgCIAgCl6AgCl = Ag* + ClAg* + Cl = AgCl(-)Ag AgCl(s)ClAg*Ag(+)(-)AgAg+CIAgCI Ag(+)Zhang Li-qing2020/3/11

应用1:用标准电动势求溶度积ZHEIANGUNIVERSTYOSCIENCE&TECHNOLoe例题:E°Ko2(1)MX -→ M+ + X(2设计原电池,为所求反应阳极 (-):M→M+e阴极(+):MX+e→M+XMX M++X(3)写出电池表达式:(-)MM+X-IMXM(+)(4)E° = E -ERTRTK6Ko(0E)InInSPZFZF10Zhang Li-qing2020/3/11

应用1:用标准电动势求溶度积ZHEIANGUNIVERSTSCIENCE&TECHNOLOG例 7.9.2 求25 °C AgCl(s)在水中的溶度积Ksp 解: 溶解过程为 AgCl(s)=Ag + Cl阳极(-):Ag =Ag* + e阴极(+):AgCl(s) + e-=Ag + Cl总反应:(符合题意)AgCl(s) = Ag+ + Cl设计电池-) Ag Ag*CI |AgC1Ag(+)RTa(Ag ) a(CI)EoE:这个电池的电动势是丰1Fa(AgCI(s))11Zhang Li-qing2020/3/11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7章 电化学(3/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7章 电化学(2/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7章 电化学(1/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6章 相平衡(3/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6章 相平衡(2/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6章 相平衡(1/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5章 化学平衡(2/2).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5章 化学平衡(1/2).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4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3/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4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2/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4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1/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5/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4/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3/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2/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1/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5/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4/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3/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2/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7章 电化学(5/5).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9章 统计热力学(1/4).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9章 统计热力学(4/4).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10章 界面现象(1/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10章 界面现象(2/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10章 界面现象(3/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11章 化学动力学(1/4).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11章 化学动力学(2/4).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11章 化学动力学(3/4).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11章 化学动力学(4/4).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12章 胶体化学(1/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12章 胶体化学(2/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12章 胶体化学(3/3).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打印版)第09章 统计热力学(2/4).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绪论.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气体的PVT行为.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pdf
- 浙江科技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化学平衡.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