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三章 沈从文——长河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81
文件大小:3.19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阅读文本)第十三章 沈从文——长河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CHANCHE 《长河》,长篇小说。文稿曾蓬长期审查扣 留,经大量删削后才得以发表。作品第一部的文 稿大部分在1938年8月至11月间香港《星岛日报 ·星座》副刊上连载。个别篇章曾在其它刊物上发 表。第二部未能写出。 1945年1月,作者对上述已发表过的篇章作 了大量非情节性的增补,字数由《星岛日报·星 座》连载时的6万余字增至10余万字,各章均拟 出了篇名,交由昆明文聚出版处出版单行本。 1948年8月又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 现据文聚出版处初版单行本编入全集。 原目:《题记》、《人与地》、《秋(动中有 静)》、《橘子园主人和-一个老水手》、《吕家坪的人 事》、《摘橘子》、《大帮船找码头时》、《买橘子》、 《一有事总不免麻烦》、《枫木坳》、《巧而不巧》、 《社戏》 另,增加新发现的《〈长河〉自注》 China

题 记 民国二十三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 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经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 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着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 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那点堕落趋势。最明显的 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郴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几乎快要消 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 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经被常识 所摧毁,然而做人时的义利取舍是非辨别也随同泯没了。“现 代”二字已到了湘西,可是具体的东西,不过是点缀都市文 明的奢侈品,大量输入,上等纸烟和各样罐头,在各阶层间 作广泛的消费。抽象的东西,竟只有流行政治中的公文八股 和交际世故。大家都仿佛用个谦虚而诚恳的态度来接受一切, 来学习一切,能学习能接受的终不外如彼或如此。地方上年 事较长的,体力日渐衰竭,情感已近于凝固,自有不可免的 保守性,唯其如此,多少尚保留一些治事作人的优美崇高风 度。所请时笔青年,便只能给人痛苦印象,他若是个公子哥 3 China

沈从文全集国十卷 一小说 儿;衣襟上必插两支自来水笔,手腕上带个白金手表,稍有 太阳,便赶忙戴上大黑眼镜,表示爱重目光,衣冠必十分入 时,材料且异常讲究,特别长处是会吹口琴,唱京戏,间目 吸大炮台或三五字香烟,能在呼吸间辨别出牌号优劣,玩扑 克时会十多种花样。大白天有时还拿个大电筒或极小手电筒, 因为牌号新光亮足即可满足主有者莫大虚荣,并俨然可将社 会地位提高。他若是个普通学生,有点思想必以能读××书 店出的政治经济小册子,知道些文坛消息名人轶事或体有明 星为已足。这些人都共同对现状表示不满,可是国家社会问 题何在,进步的实现必需如何努力,照例全不明白。(即以地 方而论,前一代固有的优点,尤其是长辈中妇女,祖母或老 姑母行勤俭治生忠厚待人处,以及在素朴自然景物下衬托筒 单信仰蕴蓄了多少抒情诗气分,这些东西又如何被外来洋布 煤油逐渐破坏,年青人几几乎全不认识,也毫无希望可以从 学习中去认识。)一面不满现状,一面用求学名分,向大都市 里跑去,在上海或南京,武汉或长沙,从从容容住下来,挥 霍家中前-辈的积蓄,享受现实,并用“时代轮子”“帝国主 义”一类空洞字句,写点现实论文和诗歌,情书或家信。未 了是毕业,结婚,回家,回到原有那个现实里,等待完事。 就中少数真有志气,有理想,无从使用家中财产,或不屑使 用家中财产,想要好好的努力奋斗一番的,也只是就学校读 书时所得到的简单文化概念,以为世界上除了“政治”,再无 别的事物。所谓政治又只是许多人混在一处,相信这个,主 张那个,打倒这个,拥护那个,人多即可上合,上台即算成 功。终生事业目标,不是打量入政治学校,就是糊糊涂涂往 某处一跑,对历史社会的发展,既缺少较深刻的认识,对个 4 China

题记一一一 人生命的意义,也缺少较深刻理解。个人出路和国家幻想都 完全寄托在-种依附性的打算中,结果到社会里一滚、自然 就消失了。十年来这些人本身虽若依归好好存在,而且有好 些或许都做了小官,发了小财,口子过得很好,但是那点年 青人的壮志和雄心,从事业中有以自见,从学术上有以自立 的气概,可完全消失净尽了。当时我认为唯一有希望的,是 几个年肯军官,然而在他们那个环境中,竞像是什么事都无 从作。池方明日的困难,必需应付,大家看得明明白白,可 毫无方法预先在人事上有所准备。因此我写了个小说,取名 《边城》,写了个游记,取名《湘行散记》,两个作品中都有军 人露面,在《边城·题记》上,且曾提起一个问题,即拟将 “过去”和“当前”对照,所谓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可能 从什么方面着手。《边城》中人物的正直和热情,虽然已经成 为过去了,应当还保留些本质在年青人的血里或梦里,相宜 环境中,即可重新燃起年肯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还将继 续《边城》,在另外一个作品中,把最近二十年来当地农民性 格买魂被时代大力压扁扭曲失去了原有的素朴所表现的式样, 加以解剖与描绘。其实这个工作,在《湘行散记》上就试验 过了。因为还有另外一种忌讳,虽属小说游记,对当前事情 亦不能畅所欲言,只好寄无限希望干未来: 冲日战事发生后,二十六年的冬天,我又有机会回到湘 西,并且在沅水中部一个县城里住了约四个月。住处治当水 陆冲要,耳目见闻复多,湘西在战争发展中的种种变迁,以 及地方问题如何由混乱中除旧布新,新上轨道,我都有机会 知道得清清楚楚.和我同住的,还有一个在嘉善国防线上受 伤回来的小兄弟。从他的部下若干小军官接触中,我得以明 5 Ching

沈从文全集⊙十卷 一小说 白战前一年他们在这个地方的情形,以及战争起后他们人生 观的改变。过不久,这些年青军官,随同我那小兄弟,用 “荣誉军团”名分重新开往江西前线保卫南昌去了。一个阴云 沉沉的下午,当我眼看到几只帆船顺流而下,我那兄弟和一 群小军官站在船头默默的向我挥手时,我独自在河滩上,不 知不觉限睛已被热泪浸湿。因为四年前一点杞沈,无不陆续 成为事实,四年前一点梦想,又差不多全在这一群军官行为 上得到证明。一面是受过去所束缚的事实,在在令人痛苦, 一面却是某种向上理想,好好移植到年肯生命中,似乎还能 发芽生根。. 那时节湘省政府正拟试派儿千年青学生下乡,推行民训 工作,技术上相当麻烦。武汉局势转紧,公私机关和各省难 民向湘西疏散的日益增多。一般人士对于湘西实缺少认识, 常笼统概括名为“匪区”。地方保甲制度本不大馋全,兵役进 行又因“贷役制”纠纷相当多。所以我又写了两本小书, 本取名《湘西》,一本取名《长河》。当时敌人正企图向武汉 进犯,战事有转入洞庭湖泽地带可能。地方种种与战事既不 可分,我可写的虽很多,能写出的当然并不多。就沅水流域 人事琐琐小处,将作证明,希望它能给外来者一种比较近实 的印象,更希望的还是可以燃起行将下乡的学生一种比较近 实的印象,更希望的还是可以燃起行将下乡的学生一点克服 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另外却又用辰河流域一个小小水码头作 背景,就我所熟习的人事作题材,来写写这个地方一些平凡 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以及在两相乘除中所有的哀 乐。问题在分析现实,所以忠忠实实和问题接触时,心中不 免痛苦,唯恐作品和读者对面,给读者也只是一个痛苦印象, 6 china

题记 还特意加上一点牧歌的谐趣,取得人事上的调和。作品起始 写到的,即是习贯下的种种存在,事事都受习惯控制,所以 货币和物产,这一片小小地方活动流转时所形成的各种生活 式样与生活理想,都若在一个无可避免的情形中发展。人事 上的对立,人事上的相左,更仿佛无不各有它宿命的结局: 作品设计注重在将常与变错综,写出“过去”“当前”与那个 发展中的“未来”,因此前一部分所能见到的,除了自然景物 的明朗,和生长干这个环境中几个小儿女性情上的天真纯粹 还可见出一点希望,其余笔下所涉及的人和事,自然便不免 黯谈无光。尤其是叙述到地方特权者时,一支笔即再残忍也 不能写下去,有意作成的乡村幽默,终无从中和那点沉痛感 慨。然而就我所想到的看来,一个有良心的读者,是会承认 这个作品不失其为庄严与认真的。虽然这只是湘西一隅的事 情,说不定它正和西南好些地方差不多:虽然这些现象的存 在,战争一来都给淹没了,可是和这些类似的问题,也许会 在别一地方发生,或者战争已完全净化了中国,然而把这点 近于历史陈迹的社会风景,用文字好好的保留下来,与“当 前”崭新的局面对照,似平也很可以帮助我们对社会多有一 点新的认识,即在战争中一个地方的进步的过程,必然包含 若干人情的冲突与人和人关系的重造。 我们大多数人,战前虽活在那么一个过程中,然而从国 下检审制度的原则来衡量它时,作品的忠实,便不免多触忌 讳,转容易成为无益之业了。因此作品最先在香港发表,即 被酬节了一部分,致前后始终不一致。去年重写分章发表时, 又有部分篇章不能刊载、到预备在挂林印行送审时,且被检 查处认为思想不妥,全部扣留,幸得朋友为辗转交涉,径送 China

沈从文全集©!海一.一一·一”小说· 重庆复审,重加删节,方能发还付印。国家既在战争中,出 版物各个管理制度,个人实完全表示同意。因为这个制度若 运用得法,不特能消极的限止不良作品出版,还可望进一步 鼓励优秀作品产生,制度有益于国家,情形显明。惟一面是 个人为此谨慎认真的来处理一个问题,所遇到的恰好也就是 那么一种谨慎认真的检审制度。另外在社会上又似乎只要作 者不过于谨慎认真,便也可以随处随时得到种种不认真的便 利,(最近本人把所有作品重新整理付印时,每个集子必有几 篇“免登”,另外却又有人得到特许,用造谣言方式作小文章 侮辱本人,如像某某小刊物上的玩意儿,不算犯罪。〉两相对 照,虽对现状不免有点迷惑,但又多少看出一点消息,即当 前社会有些还是过去的继续。国家在进步过程中,我们还得 容忍随同习惯而存在的许多事实,读书人所盼望的合理与公 正,恐还得各方面各部门“专家”真正抬头时,方有希望。 记得八年前《边城》付印时,在那本小书题记上,我曾说过: 所希望的渎者,应当是身在学校以外,或文坛消息,文学论 战,以及各种批评所达不到地方,在各种事业里低头努力, 很寂寞的从事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作品所能给他们们的,也 许是一点有会于心的快乐,也许只是痛苦,.现在这本小 书,我能说些什么?我很明白,我的读者在入年来人生经验 上,对干国家所遭遇的挫折,以及这个民族忧患所自来的根 本原因,还有那个多数在共同目的下所有的挣扎向上方式, 从中所获得的教训,.都一定比我知道的还要多还要深 个人所能作的,十年前是一个平常故事,过了将近十年,还 依然只是一个平常故事。过去写的也许还能给他们一点启示 或认识,目下可什么全说不上了。想起我的读者在沉默中所 8 China

题记 忍受的困难,以及为战胜困难所表现的姿韧和勇敢,我觉得 我应当沉默,-一切话都是多余了,在我能给他们什么以前, 他们已先给了我许多许多了:横在我们面前许名事都使人痛 苦,可是却不用悲观。聚然而来的风雨,说不定会把许多人 的高尚理想,卷扫摧残,弄得无踪无迹。然西-个人对于人 类前途的热忱,和工作的虔敬态度,是应当永远存在,且必 然能给后来者以极大鼓励的!在我所熟习的读者一部分人表 现上,我已看到了人类最高品德的另-面事如可能,最近 便将继续在一个平常故事中来写出我对于这类人的领歌。 本篇收入1945年文聚版《长河》单行本前、曾发表于943年4月 21口重庆《大公报·战线》。岩名沈从文、 China

人与地 记称“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实在洞庭湖西南, 沅水流域上游各支流,尤以辰河中部最多最好。树不甚高, 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碎人。九月降霜 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 远望但见一片光明。每当采摘橘子时,沿河小小船埠边,随 处可见这种生产品的堆积,恰如一堆堆火焰。在橘园旁边临 河官路上,陌生人过路,看到这种情形,将不免眼馋口馋, 或随口问讯: “哎,你]那橘子卖不卖?” 坐在橘子堆上或树桠间的主人,必快快乐乐的回答,话 说得肯定而明白:“我这橘子不卖。” “真不卖?我出钱!” “大总统来出钱也不卖。” “嘿,宝贝,希罕你的” “就是不希罕才不卖!” 古人说“人境问俗”,若知道“不卖”和“不许吃”是两 china

人与地 回事,那你听说不卖以后,尽管就手摘来吃好了,橘子园主 人不会涉的 陌生人若系初到这个地方,见交涉办不好,不免失望走 去。主人从口音上和背影上看出那是个外乡人,知道那么说 可不成,必带点好事神气,很快乐的叫住外乡人,似乎两人 话还未说完,要他回来说清楚了再走。 “乡亲,我这橘子卖可不卖,你要吃、尽管吃好了。这水 泡泡的东西,你··个人能吃多少?十个八个算什么。你歇歇 憩再赶路,犬气老早咧。” 到把橘了吃饱时,自然同时也明白了“只许吃不肯卖”的另 外一个理由。源米本地是出产橘子地方,沿河白里到处是橘 园,橘子太多了,不值钱,不好卖。且照风俗说来,桃李橘柚越 吃越发,所以就地史不应当接钱。大城市里的中心:阶级,受了 点新教有,都知道橘子对小孩子发育极有补益,因此橘子成为 必需品和者侈品。四两重··枚的橘子,必花·二毛钱方可得 到。而且所吃的居多还是远远的从太平洋彼岸美国运来的。 中国教科书或别的什么研究报告书,照例就不大提起过中国南 几省,有多少地方,出产橘子,品质颜色都很好,远胜过外国橘 子园标准出品。专家和商人既都不大把它放在眼单,因此当地 橘子的价值,便仅仅比萝卜南瓜稍贵·些。出产地·毛钱可买 四五斤,用小船装运到-百甲外城巾后,一毛钱还可头二三斤 吃橘子或吃萝卜,意义差不多相同,即解渴而已。 俗话说“货到地头死”,所以出橘子地方反头不出橘子, 实在说原来是卖不出橘子。有时出产太多,沿河发生了战事, 装运不便,又不会用它酿酒,较小不中吃,连小码头都运不 去,摘下树后成堆的听它烂掉,也极平常。临到这种情形时, 11 China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