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4 中共“一大”代表的命运

教学案例4:中共“一大”代表的命运 【案例呈现】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正式 开幕。这是一次年轻的会议。中共正式代表出席者共13人:上海李汉俊、李达:武汉董必 武、陈潭秋: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张国煮、刘仁静:广州陈公 博:留日学生周佛海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他们代表者50多名党员。两位共产国际代表 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出席了大会 开创者的命运 总是令人关注。南陈北李:李大钊与陈独秀同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 但是他们都没有参加中共 大”。参加“ 大”会议的十三位党员代表,可谓马克思在中 国的十三位门徒。在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位代表中,有些人的一生是革命的、光 辉的、伟大的一生。像毛泽东、董必武,后来成为中共领袖、历史巨人:何叔衡血洒疆场, 壮列括牲:邓恩铭、陈潭秋惨遭杀害,英勇就义:王尽美积劳成疾,英年早浙。有的人因与 陈独秀、张国焘矛后较深 加之个性独特而宜布退 如李汉俊、李达。但他们脱党而不成 弃信仰。李汉後虽不在党组织中活动,却利用自己的“合法”职位,掩护了一批尚未暴露的 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最后以“共党首要分子”之罪名被桂系军阀杀害。李达自省脱党是 生“最大的错误”,在1949年12月由毛泽东作为历史见证人、刘少奇作为介绍人又重新入 党。然而,也有几个如同鲁迅先生所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讲时,也时时有人退 五,右人落签,右人唐右人变”。陈公博、佛海。张国寿、句京、刘一静便是 此。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春背弃信仰,叛变投敌:包惠僧、刘仁静历经曲折,迷途 知返 (资料来源:《谁主沉浮一一中共一大代表沉浮录》,孟醒,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版) 【案例占评】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宜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一大”代 表是我党的创始人和先驱,历史无情,大浪淘沙,这些一大代表的命运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 教科书。本案例说明,只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 牛。 【数学建议】 (1)本案例可用作第二节第三目“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中进行讲解,突出信 仰、党性原则的重要性,引导和启发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名副 其实的共产党人。 (2)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一大’代表结局会各不相同?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教学案例 4:中共“一大”代表的命运 【案例呈现】 1921 年 7 月 23 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 106 号正式 开幕。这是一次年轻的会议。中共正式代表出席者共 13 人:上海李汉俊、李达;武汉董必 武、陈潭秋;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张国焘、刘仁静;广州陈公 博;留日学生周佛海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他们代表着 50 多名党员。两位共产国际代表 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出席了大会。 开创者的命运总是令人关注。南陈北李:李大钊与陈独秀同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 但是他们都没有参加中共“一大”。参加“一大”会议的十三位党员代表,可谓马克思在中 国的十三位门徒。在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13 位代表中,有些人的一生是革命的、光 辉的、伟大的一生。像毛泽东、董必武,后来成为中共领袖、历史巨人;何叔衡血洒疆场, 壮烈牺牲;邓恩铭、陈潭秋惨遭杀害,英勇就义;王尽美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有的人因与 陈独秀、张国焘矛盾较深,加之个性独特而宣布退党,如李汉俊、李达。但他们脱党而不放 弃信仰。李汉俊虽不在党组织中活动,却利用自己的“合法”职位,掩护了一批尚未暴露的 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最后以“共党首要分子”之罪名被桂系军阀杀害。李达自省脱党是一 生“最大的错误”,在 1949 年 12 月由毛泽东作为历史见证人、刘少奇作为介绍人又重新入 党。然而,也有几个如同鲁迅先生所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 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包惠僧、刘仁静便是如 此。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弃信仰,叛变投敌;包惠僧、刘仁静历经曲折,迷途 知返。 (资料来源:《谁主沉浮——中共一大代表沉浮录》,孟醒,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年 版) 【案例点评】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一大”代 表是我党的创始人和先驱,历史无情,大浪淘沙,这些一大代表的命运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 教科书。本案例说明,只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 生。 【教学建议】 (1)本案例可用作第二节第三目“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中进行讲解,突出信 仰、党性原则的重要性,引导和启发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名副 其实的共产党人。 (2)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一大’代表结局会各不相同?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3 巴黎雄辩,一鸣惊人.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2 五四运动导火线.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1 新文化运动与国民习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6 孙中山与护法运动.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5 清帝退位诏书.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4 大总统誓词.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3 川汉铁路:一条路扳倒清王朝.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2 胸怀民族复兴理想 开创更加光明前景.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01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节选).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6 谭嗣同慷慨赴难.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5 百日维新.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4 康有为的政治改革策略及其失误.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3 洋务企业管理的腐朽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2 自身腐败与内讧太平天国迅速失败的悲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01《天朝田亩制度》(节选).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9 毛泽东论近代中国反侵略失败原因.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8 毛泽东论近代中国社会.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7《黄祸图》——最早的“中国威胁论”.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6 三元里人民抗英.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05《辛丑条约》的影响.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5 “红船精神”的由来和表现.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6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7《汪陈宣言》.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1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3 刑场上的婚礼.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4 毛泽东研究战争.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5 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党代会:中共六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6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七次变化.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7 革命理想高于天.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8 反对本本主义.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1 铭记“九·一八”事变 侵略铁证如山.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2 “九·一八”来临之际,中国海军舰艇在日本海演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3 “十四年抗战”说法的由来.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4 二战后东京审判中的28名甲级战犯是如何选定的.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5《南京大屠杀史档案》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6 “八百壮士”的血泪传奇.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7 打破日军不败神话第一战——平型关大捷.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8 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9 聚焦阅兵:共产党抗战老兵和国民党抗战老兵首次共同接受检阅.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