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9 聚焦阅兵:共产党抗战老兵和国民党抗战老兵首次共同接受检阅

教学案例9:聚焦阅兵:共产党抗战老兵和国民党抗战老兵首次共同接受检阅 【案例呈现】 2015年9月3日举行的胜利日阅兵首次组织共产党抗战老兵和国民党抗战老兵一起接 受检阅,以体现全民族抗战的伟大精神。 在参与阅兵的50个方(梯)队中,抗战老同志组成2个乘车方队。人员包括从大陆遴 选的、目前健在的国共两党抗战老兵、共产党和国民党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战支前模范代 表。国共两党老兵共同乘坐敞篷车接受检阅。 92岁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符隆前非常欣慰:“祖国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这是很高的 礼遇!参加抗日是我这辈子最值得纪念的一件事。”原籍湖南的他于1941年入伍,曾任 国民革命军第73军炮兵连炮手,抗战中参加过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重大战役。 参加这次阅兵的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最年长者102岁。其中,共产党老兵主要 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老战士中遴选,国民党老兵主要从参加过山西、 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等正面战场作战以及中国远征军的老战士中遴选。 阅兵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舜说,这一安排体现了纪念活 动的历史性。受阅的“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中尉裴冬治说:“当日本帝国主义 入侵的时候,不论哪个党派,他们都只有一个名字,就是中国人!团结起来,同仇敌忾的历 史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抗日战争是全中华民族的抗战,是中国军队在敌后、正面两个战场共御外敌的伟大战 斗。他们的功绩永远彪炳史册。”国防大学教授乔良说。 “这次阅兵十分隆重,我作为烈士的后代感到特别欣慰。”国民党抗日英雄戴安澜将军 之女戴藩篱表示,安排国民党老兵和抗日英雄子女参加,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缅怀, 更有望增进两岸同胞在抗战历史上的共同记忆。 近年来,随着对抗战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更加肯定,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了对国民 党抗战老兵的关怀力度,还在全国多地修建了纪念抗战正面战场的纪念馆,并将国民党将士 纳入抗日英烈名录中。今年8月,国家又向符合条件的国民党抗战老兵每人发放了5000 元慰问金。 “站在民族历史的高度看抗战,国共军队在各自的战场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抵抗日本 帝国主义,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史篇,更是应该发扬传承的中国记忆。”军事科学院台海军 事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力昌说。 (资料来源:新华社,有删改) 【案例点评】 两个战场一一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之 一。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一直贯穿整个抗战全过程,共同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 场的中国战场,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至于破裂,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是一场 持久战并取得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是全中华民族的抗战,是中国军队在敌后、正面两个战场共御外敌的伟大战斗。 国民党老兵参加纪念抗战胜利的阅兵式,有着历史和现实双重意义。无论是对日抗战,还是 台湾受日本殖民时期的抗日,都是属于全民族的胜利,是属于两岸共有的历史。邀请国民党 抗战老兵参阅、安排国民党老兵和抗日英雄子女参加,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包容 和宽广的胸襟,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缅怀,更有望增进两岸同胞在抗战历史上的共同记忆。 【教学建议】 该案例可用于本章最后一节的教学活动,用于配合讲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及意义,使 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在中国抗日战争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邀请国民党老兵参加阅兵式,更强调了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意义
教学案例 9:聚焦阅兵:共产党抗战老兵和国民党抗战老兵首次共同接受检阅 【案例呈现】 2015 年9月3日举行的胜利日阅兵首次组织共产党抗战老兵和国民党抗战老兵一起接 受检阅,以体现全民族抗战的伟大精神。 在参与阅兵的50个方(梯)队中,抗战老同志组成2个乘车方队。人员包括从大陆遴 选的、目前健在的国共两党抗战老兵、共产党和国民党抗日英烈后代,以及抗战支前模范代 表。国共两党老兵共同乘坐敞篷车接受检阅。 92岁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符隆前非常欣慰:“祖国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兵,这是很高的 礼遇!参加抗日是我这辈子最值得纪念的一件事。”原籍湖南的他于1941年入伍,曾任 国民革命军第73军炮兵连炮手,抗战中参加过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重大战役。 参加这次阅兵的抗战老兵平均年龄90岁,最年长者102岁。其中,共产党老兵主要 从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老战士中遴选,国民党老兵主要从参加过山西、 湖南、云南、广西、贵州等正面战场作战以及中国远征军的老战士中遴选。 阅兵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舜说,这一安排体现了纪念活 动的历史性。受阅的“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中尉裴冬冶说:“当日本帝国主义 入侵的时候,不论哪个党派,他们都只有一个名字,就是中国人!团结起来,同仇敌忾的历 史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抗日战争是全中华民族的抗战,是中国军队在敌后、正面两个战场共御外敌的伟大战 斗。他们的功绩永远彪炳史册。”国防大学教授乔良说。 “这次阅兵十分隆重,我作为烈士的后代感到特别欣慰。”国民党抗日英雄戴安澜将军 之女戴藩篱表示,安排国民党老兵和抗日英雄子女参加,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缅怀, 更有望增进两岸同胞在抗战历史上的共同记忆。 近年来,随着对抗战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更加肯定,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了对国民 党抗战老兵的关怀力度,还在全国多地修建了纪念抗战正面战场的纪念馆,并将国民党将士 纳入抗日英烈名录中。今年8月,国家又向符合条件的国民党抗战老兵每人发放了5000 元慰问金。 “站在民族历史的高度看抗战,国共军队在各自的战场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抵抗日本 帝国主义,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史篇,更是应该发扬传承的中国记忆。”军事科学院台海军 事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力昌说。 (资料来源:新华社,有删改) 【案例点评】 两个战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之 一。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一直贯穿整个抗战全过程,共同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 场的中国战场,政治上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至于破裂,军事上保证了抗日战争是一场 持久战并取得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是全中华民族的抗战,是中国军队在敌后、正面两个战场共御外敌的伟大战斗。 国民党老兵参加纪念抗战胜利的阅兵式,有着历史和现实双重意义。无论是对日抗战,还是 台湾受日本殖民时期的抗日,都是属于全民族的胜利,是属于两岸共有的历史。邀请国民党 抗战老兵参阅、安排国民党老兵和抗日英雄子女参加,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包容 和宽广的胸襟,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与缅怀,更有望增进两岸同胞在抗战历史上的共同记忆。 【教学建议】 该案例可用于本章最后一节的教学活动,用于配合讲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及意义,使 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在中国抗日战争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邀请国民党老兵参加阅兵式,更强调了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意义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8 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7 打破日军不败神话第一战——平型关大捷.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6 “八百壮士”的血泪传奇.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5《南京大屠杀史档案》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4 二战后东京审判中的28名甲级战犯是如何选定的.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3 “十四年抗战”说法的由来.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2 “九·一八”来临之际,中国海军舰艇在日本海演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1 铭记“九·一八”事变 侵略铁证如山.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8 反对本本主义.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7 革命理想高于天.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6 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的七次变化.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5 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党代会:中共六大.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4 毛泽东研究战争.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3 刑场上的婚礼.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01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7《汪陈宣言》.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6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5 “红船精神”的由来和表现.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04 中共“一大”代表的命运.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1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大计”.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2 东北剿匪——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坚实一步.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3《五四指示》与《中国土地法大纲》.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4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5 进京“赶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序言.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7 最后一次演讲.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08 解放战争中的“解放战士”.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1 陈云建国初期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工作中的历史作用.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2 刘青山、张子善案件.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3 “五反”斗争定案处理的原则.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4 金正恩访华回击半岛问题涉华杂音.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5 周恩来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6 同仁堂的新生.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7 “小脚女人”——邓子恢.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08 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1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2 “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3 “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oc
-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4 毛泽东1962年“七千人大会”讲话摘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