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2 “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
文件大小:13.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海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02 “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教学案例2:“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 【案例呈现】 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除了谈知识分子政策和改造,还有一个重要 的议题,那就是关于科学的发展和利用。关于这个问题,周恩来在开会之前就做了大量的功 课,他甚至对当时中国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世界先进水平,展开了较为系统和深入地对比研究。 正因为有了这样系统的了解,周恩来在大会上的讲话可以说是有的放矢。 周恩来提出,中国的科学文化力量“目前是比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小得多,同时在质量 上也要低很多”,而要摆脱这种状况,“我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为此,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就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最后一天, 也就是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出现在会场,他在闭幕会上发表讲话,肯定“这个会议开 的很好”。同时指出,“现在叫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革愚昧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 的,单靠老粗是不行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知识分子。他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 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奋斗。”会后,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以下简称为《指示》),这项《指示》与周恩来的《报告》,力图 在当时构建一个知识分子政策的基本框架。在客观上,这项《指示》对于改善知识分子的环 境,活跃学术气氛起到良好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关于正确对待和使用知识分子的具体措 施纷纷退出,并得以落实,一级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的工资,得以大幅度提高。 据说当时在一些大饭店,甚至还设有几张铺着白桌布的餐桌,专门供有证的高级知识分 子就餐。一年,中国科学院颁发了1956年度的科学奖金,华罗庚、钱学森、吴文俊的论文 获得了一等奖,每人得到一万元奖金,对于平均工资只有几十元的中国人来说,这可是不小 的数目。正是因为这次会议,许多人把1956年称为“知识分子的春天”,中共对知识分子的 政策成了当时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而科学成为人们心中最神圣的字眼。 (资料来源:《红旗飘飘一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案例点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很严峻,国家经济技术基础也非常薄弱。 钱三强、钱学森、郭永怀等2000多位海外华人精英,历经艰难回到祖国,迅速投入到新中 国建设当中。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1956年年初,中共中央召开了关 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当年10月,中共中央制定出中 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由此 奠定了新中国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重要基础,迈开向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进军的步 伐。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九章第一节“良好的开局”第一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教学。 第二,帮助学生了解进入社会主义后,中国在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所面临的机遇与挑 战,使他们认识到中共中央为彻底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落后状况,以及鼓励知识 分子大胆进行科技创新方面所作的重大战略部署

教学案例 2:“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 【案例呈现】 1956 年 1 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除了谈知识分子政策和改造,还有一个重要 的议题,那就是关于科学的发展和利用。关于这个问题,周恩来在开会之前就做了大量的功 课,他甚至对当时中国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世界先进水平,展开了较为系统和深入地对比研究。 正因为有了这样系统的了解,周恩来在大会上的讲话可以说是有的放矢。 周恩来提出,中国的科学文化力量“目前是比苏联和其他世界大国小得多,同时在质量 上也要低很多”,而要摆脱这种状况,“我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为此, 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就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最后一天, 也就是 1956 年 1 月 20 日,毛泽东出现在会场,他在闭幕会上发表讲话,肯定“这个会议开 的很好”。同时指出,“现在叫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革愚昧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 的,单靠老粗是不行的,中国应该有大批知识分子。他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 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奋斗。”会后,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以下简称为《指示》),这项《指示》与周恩来的《报告》,力图 在当时构建一个知识分子政策的基本框架。在客观上,这项《指示》对于改善知识分子的环 境,活跃学术气氛起到良好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些关于正确对待和使用知识分子的具体措 施纷纷退出,并得以落实,一级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的工资,得以大幅度提高。 据说当时在一些大饭店,甚至还设有几张铺着白桌布的餐桌,专门供有证的高级知识分 子就餐。一年,中国科学院颁发了 1956 年度的科学奖金,华罗庚、钱学森、吴文俊的论文 获得了一等奖,每人得到一万元奖金,对于平均工资只有几十元的中国人来说,这可是不小 的数目。正是因为这次会议,许多人把 1956 年称为“知识分子的春天”,中共对知识分子的 政策成了当时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而科学成为人们心中最神圣的字眼。 (资料来源:《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 【案例点评】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很严峻,国家经济技术基础也非常薄弱。 钱三强、钱学森、郭永怀等 2000 多位海外华人精英,历经艰难回到祖国,迅速投入到新中 国建设当中。1956 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社会主义制度的确 立,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1956 年年初,中共中央召开了关 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当年 10 月,中共中央制定出中 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 年至 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由此 奠定了新中国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重要基础,迈开向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进军的步 伐。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九章第一节“良好的开局”第一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教学。 第二,帮助学生了解进入社会主义后,中国在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方面所面临的机遇与挑 战,使他们认识到中共中央为彻底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落后状况,以及鼓励知识 分子大胆进行科技创新方面所作的重大战略部署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